异维A酸

2024-05-01

异维A酸(通用10篇)

篇1:异维A酸

高压氧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年男女颜面部,因影响美观,患者求治心切[1]。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们采用高压氧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入选标准:入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中重度痤疮的.临床表现[2],病程3个月~2年,年龄18~35岁,性别不限,入选前多采用其他方法治疗,但效果不佳。对育龄妇女嘱在服药期间及服药前一个月至停药后三个月,严格避孕。

1.2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心、肝、肾功能不全或系统性疾病者;③血脂异常者;④对异维A酸过敏或不能耐受者;⑤未完成疗程或资料不全者。

1.3一般资料:78例患者,按平行、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23.40±4.33)岁;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25.75±3.38)岁,两组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高压氧治疗,每周2次,间隔3~4天,氧仓设定:内压0.2Mpa,稳压40min,中间换气10min。同时口服异A维酸胶丸10mg(商品名特维丝,上海东海制药,批号070503),3次/天;对照组仅口服异A维酸20mg,2次/天。两组疗程均6周,对局部脓肿切开换药。

2.2临床疗效观察[3]: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的第2、4、6周各随访一次,对患者的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非炎性皮损(白头、黑头粉刺)进行计数,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记录各项观察指标的分值,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中不能耐受患者的比例。

2.3疗效判定标准[4]: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退,疗效指数≥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60%~89%;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指数为20%~59%;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2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4统计学方法:观察中所得数据用SPSS11.0软件分析,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临床疗效:试验组共有38例、对照组有35例完成疗程治疗,根据第2、4、6周观察到的结果,得出不同阶段两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治疗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3.2不良反应:对照组完成疗程治疗35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口唇干燥、表皮剥脱。其中口、眼及鼻粘膜干燥21例,皮肤干燥18例,给予复方蛇脂软膏外用,得到缓解。另外,有3例患者因严重口唇皲裂,鼻粘膜出血而停药,试验组除2例失访外,其他38例均完成疗程,也出现不同程度皮肤粘膜干燥情况,其中口干、眼干、鼻粘膜干燥19例,皮肤干燥20例,均可耐受,未做特殊处理。

4讨论

痤疮传统治疗多采用维A酸、抗生素、性激素和中医中药治疗,物理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及新疗法,因其安全、有效而逐渐被了解认识,并用于治疗痤疮[5]。痤疮患者往往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上皮角化过度,皮脂排出受阻,造成毛囊内无氧环境,与痤疮发生密切相关的痤疮丙酸杆菌,此时大量繁殖,产生溶脂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侵蚀和破坏毛囊壁,刺激真皮引起毛囊周围的炎症[6-7]。

高压氧治疗是指在超过一个标准大气压环境下吸入氧气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8]。将痤疮患者置于高压氧仓内,通过呼吸交换作用使患者血液中的氧分压迅速上升,大量氧气又随血液循环弥散到组织间隙,毛囊内无氧环境被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生长受到抑制,而且大量单态氧还可直接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致其死亡[9]。另有资料显示,高压氧状态可增加患者肾上腺皮脂激素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渗出[10]。这也无疑加速了痤疮炎症反应的消退,且使试验组脓肿切开后愈合时间和质量均优于对照组。

对于中重度痤疮患者,在高压氧的治疗过程中,口服异维A酸,可使其抑制皮脂分泌、减少毛囊上皮细胞角化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发挥更快、更强及充分,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异维A酸的副作用,二者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令人满意。也有报道,单独口服异维A酸12周,有效率可达90%或更高,但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亦呈平行关系[4],患者依从性差。笔者采用高压氧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既缩短了疗程,减轻了不良反应,又达到了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智珍,池凤好,范瑞强.痤疮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考评[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4):197-199.

[2]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6.

[3]杨雪源,冯素英,弓娟琴,等.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0):700-701.

[4]黄跃深,万建,丁街生.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7):473-474.

[5]姚 彦,闵仲生.光疗法治疗痤疮新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4):197-199.

[6]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1-252.

[7]陈平,黎咏璇,刘必来,等.光子照射加中药痤疮膏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6(3):129.

[8]杨 益.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

[9]陆云清,谢海莉.丝柔光子痤疮治疗仪治疗痤疮33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3):308.

[10]曹景全.高压氧治疗解疑[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33.

★ 漫反射光谱用于光动力治疗中鲜红斑痣皮肤氧含量监测的初步研究

篇2:异维A酸

以异维A酸和茄尼醇为原料,经氧化、溴化、酯化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4-羰基异维A酸(4-N-茄尼基氨基苯酚)酯,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

作 者:陈静 党奎峰 陈超越 向建南 CHEN Jing DANG Kui-feng CHEN Chao-yue XIANG Jian-nan 作者单位:陈静,党奎峰,向建南,CHEN Jing,DANG Kui-feng,XIANG Jian-nan(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陈超越,CHEN Chao-yue(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2;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安徽,淮南,232001)

篇3:异维A酸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按照传统Illsbury痤疮分类法, 选取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从临床症状上来看, 这些患者面部有多发性黑头粉刺, 部分粉刺已经出现潜在性脓疱, 炎症性皮损有增多的趋向。抽取2014年6月份—12月收治的86例寻常痤疮患者, 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3例, 观察组男23例, 女20例, 年龄16岁~32岁, 平均年龄 (22.18±4.08) 岁, 最短病程14个月, 最长病程8年, 平均 (17.27±7.15) 个月;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8例, 年龄14岁~36岁, 平均年龄 (27.35±4.12) 岁, 最短病程11个月, 最长病程9年, 平均 (20.26±6.37) 个月。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上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观察组患者服用异维A酸, 餐后服用10 mg, 2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以维胺酯为主, 餐后服用50 mg, 2次/d。2组患者都接受8周的治疗, 没有伴随治疗。每2周随访1次, 并针对观察指标做出评估。

1.3疗效判定标准[2]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痤疮治疗之前以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的临床指标。中度痤疮的临床指标根据痤疮症状的程度不同而确定, 包括粉刺 (0分) 、丘疹 (1分) 、脓疱 (2分) 、囊肿 (3分) 、皮脂溢出 (4分) , 其中, 患者疗效指数超过90%, 即为治愈;患者疗效指数超过60%却低于90%, 即为显效;患者疗效指数超过30%却低于60%, 即为有效;如果患者接受治疗后, 疗效指数低于30%, 即为无效。疗效指数= (治愈前评分-治愈后评分) /治愈前评分×100%。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都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病情逐渐缓解, 主要体现为2组患者的显效和痊愈的例数会增多, 无效和有效的例数会相应地有所减少。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会随着2周、4周、6周、8周而有所提升, 当治疗到第8周的时候, 患者治疗的显效率可以达到90.7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显效率为74.42%。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预后随访, 随访期平均为1个月。在治愈的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中, 有3例复发, 复发率为8.8%。当中度寻常痤疮患者停药接近2个月时, 就陆续有粉刺出现, 逐渐发展为丘疹。对于痤疮复发的患者采用异维A酸治疗, 仍然可以发挥疗效。

2.2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部分中度寻常痤疮患者治愈后有复发的迹象, 但是在用药上并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43例患者中, 部分患者在采用异维A酸治疗的过程中, 有局部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口舌干燥、皮肤干燥脱屑, 部分患者有嘴唇炎症出现, 且随着炎症的逐渐消失, 会感到轻度的瘙痒。但是这些不良反应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随着药物停止使用, 并采取必要的对症治疗措施后, 这些不良反应会很快有所缓解。对照组43名患者采用维胺酯治疗, 同样会有局部不良反应现象。当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4周后, 天冬氨酸氨转氨酶有所升高, 1周后停药, 这种不良反应消失了。对照组患者所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其他不良症状包括口舌干燥、眼干等, 采取简单的治疗措施后, 都有所缓解。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每组都有2名患者出现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症状, 停止药物治疗后, 恢复正常。

3讨论

异维A酸又被称为“13-顺维A酸”, 属于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 对于毛囊皮脂腺管壁的角质所形成的细胞增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药理上来看, 异维A酸用于治疗痤疮, 主要在于其对皮脂腺的分化和皮脂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避免中性粒细胞趋化, 从而对丙酸杆菌发挥抑制作用, 避免其进一步繁殖[3]。在目前的痤疮治疗措施中, 异维A酸被认为是疗效最好的药物, 特别是对于囊肿性痤疮效果更为明显[4]。

本次研究将维胺酯与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2组患者经过用药之后, 从第2周开始, 痤疮症状就有所缓解, 粉刺、丘疹、脓疱都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好转, 且皮损临床评分也有所下降, 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明显 (P<0.05) , 且各个时间点的皮损差异显著。

虽然中度寻常痤疮患者在使用异维A酸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不良反应, 但是反应多为一过性, 当治疗结束后, 随着药物的停用不良反应就会消失[5], 患者对于不良反应都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因此, 异维A酸可以在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实, 邓列华, 李克俭, 等.口服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 2013, 34 (1) :69-71.

[2]侯曼莉.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20) :4326-4327.

[3]张国强, 王文氢, 康瑞花.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25 (5) :368-369.

[4]张江安, 于建斌, 甄希.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40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 43 (9) :655-656.

篇4:戴隐形眼镜者不宜使用异维A酸

小黎大学毕业后已经3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她脸上自青春期开始就老是不停地长痤疮,看了好多地方,中药、西药用遍了,还用了很多偏方都没有断根,这让她很是苦恼。不久前,同事张姐告诉她有一种叫异维A酸的胶丸治这病有特效。她马上买来此药服上,果不其然,用药没几天就出现了效果,痘痘开始慢慢变平了。

可她没高兴几天,新的烦恼又来了:皮肤干痒难耐,口鼻也明显发干,更为严重的是,眼睛干得没法像平时那样戴隐形眼镜,勉强戴了几天,双眼变得红红的。到第二天早上,眼睛刺痛得厉害,好像里面都是沙子,完全睁不开眼,不得不马上赶到医院看眼科。

医生给她做了仔细检查,发现她的双眼明显充血,角膜上皮大片擦伤,周围出现明显的炎症浸润。医生告诉小黎,她得了角膜炎,若不及时就医治疗,可能发展为角膜溃疡,形成瘢痕,造成视力永久损害,严重者出现角膜穿孔,甚至丧失视力。这是怎么回事呢?小黎很苦恼。

异维A酸又名13一顺式维A酸,属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具有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腺分泌和减少痤疮丙酸杆菌数目等作用,用于治疗各种痤疮有显著疗效,较受患者欢迎。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异维A酸治疗重症痤疮疗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也很多,最常见的是皮肤黏膜不良反应,口服剂量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重要表现为皮肤、口唇、鼻腔黏膜干燥、瘙痒、皲裂、脱皮、出血,类似剥脱性皮炎,在眼部,则表现为较重的药源性干眼症。

正常人的泪液在眼球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透明的泪膜,不仅能湿润眼睛的外表面,而且还提供一个平滑透明的光学表面,保证物体在视网膜黄斑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另外,泪液还有冲洗眼表的作用,加上其中的杀菌成分,进一步保护眼睛,使它不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异维A酸具有抑制眼部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腺分泌的作用,可使眼睛泪膜最外层的脂质明显缺乏,导致中间水液层的快速蒸发,出现药物源性干眼症,不仅眼表的湿润程度明显下降而且角膜的氧气和养分供给会出现明显的障碍,局部抵抗力降低,角膜损伤后易发生感染。

此时,若在眼球表面再戴上一层薄的隐形眼镜镜片,易致泪液分泌减少更为明显,加重干眼症,不仅使眼睛发红,发痒、有异物感,而且会使角膜缺氧及生理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局部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在眼表泪液缺乏的状态下,大家常用的软’l生隐形眼镜镜片内的含水量会减少,透明度降低,不仅影响视力,而且镜片会逐渐干燥变硬,加重眼睛的不适感。时间一长,容易造成角膜磨损,上皮脱落,出现角膜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可见,戴隐形眼镜者不宜使用异维A酸,换句话说,应用异维A酸期间不宜配戴隐形眼镜,否则可能出现严重的角膜损伤,甚至角膜感染穿孔而导致视力丧失。

使用隐形眼镜的其他注意事项

1.操作要规范,如摘戴镜片前应仔细清洁双手,镜片保存盒应每天清洗,每周用热水烫或中性洗剂清洁、晾干,并定期更换,各品牌护理液不宜混用,并尽量在开封后的三个月内用完,镜片暂时不用时,应每两天更换一次护理液,且配戴前应重新消毒清洗等。

2.连续戴镜不宜超过72小时,最好不要戴过夜。据报道,睡觉时戴与不戴隐形眼镜,角膜感染发生率相差10~25倍。

3.定期更换镜片。

4.游泳时不戴隐形眼镜。

5.若眼睛有发红、畏光、流泪等不适,应立即取下镜片,去当地医院眼科就诊。

篇5:异维A酸

重组毛白杨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催化不同肉桂酸衍生物的酶促动力学研究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是杨树木质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催化维管植物木质素合成羟基肉桂酸及其衍生物辅酶A酯化合物的形成.对毛白杨的重组Pt4CL1蛋白的不同肉桂酸衍生物底物的酶促动力学进行了分析,Pt4CL1对肉桂酸、4-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具有催化活性,其中的4-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Km(μM)值分别为55.02±3.5、52.94±6、44.62±4,Vmax(nM・S-1)值分别为4.23±0.27、4.12±0.11、2.16±0.07;4-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的Kcat(S-1)值分别为44.73×10-3、43.57×10-3、7.61×10-3;对4-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的`Kenz(M-1・S-1)值分别为823、812.98、170.55.Pt4CL1对肉桂酸的催化能力很弱,而对芥子酸没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t4CL1对4-香豆酸的催化效率最高,对咖啡酸的催化效率略低于4-香豆酸,而对阿魏酸的催化效率最低,对咖啡酸的催化效率略有很高的转化效率.

作 者:李欢欢 饶国栋 范丙友 潘翔 蒋湘宁 陆海 LI Huanhuan RAO Guodong FAN Bingyou PAN Xiang JIANG Xiangning LU Hai  作者单位:李欢欢,饶国栋,潘翔,蒋湘宁,陆海,LI Huanhuan,RAO Guodong,PAN Xiang,JIANG Xiangning,LU Hai(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范丙友,FAN Bingyou(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刊 名: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9 28(1) 分类号:Q943.2 关键词:4-香豆酸   辅酶A连接酶   毛白杨   动力学参数  

篇6:异维A酸

关键词:痤疮,异维A酸,甘草锌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颈部、上胸背等部位,表现为粉刺、毛囊性丘疹及脓疱,重者出现囊肿甚至疤痕,具有一定的损容性。其发病率日益增高,青中年好发,常影响身心健康[1]。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期亦较长,患者渴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观察了117例痤疮患者,采用异维A酸联合甘草锌治疗后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皮肤科门诊痤疮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联合组62例,其中女性29例,男性33例,平均年龄(24.26±3.67)岁,病程1个月~ 14年。对照组55例,其中女性28例,男性27例,平均年龄(24.22±3.97)岁,病程1个月~ 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 3月内未服用过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3 2周内未使用外用药治疗。排除标准:1计划1年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2有抑郁症倾向或其他精神疾病患者。3有高血脂或肝肾功能异常者。4不能按时完成复诊者。

1.3 治疗方法

联合组62例,予口服异维A酸(商品名:泰尔丝,上海信谊延安药业生产),根据皮损严重程度予10 ~ 20mg/ 天,与餐同服。同时予甘草锌颗粒(商品名:甘草锌颗粒,江苏瑞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g,每天2次,温水冲服。对照组仅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分别观察其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粉刺<8个为0分,8~20个为1分,21 ~ 30个为2分,31 ~ 50个为3分,>50个为4分;丘疹 <3个为0分,4 ~ 8个为1分,9 ~ 15个为2分,16 ~ 30个为3分,>30个为4分;无脓疱为0分,1 ~ 3个为1分,4 ~ 5个为2分,6 ~ 20个为3分,>20个为4分;无结节囊肿为0分,1 ~ 3个为3分,>3个为4分。总积分为上述各种皮损的积分相加。疗效指数X(%)=(治疗前总积分 - 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以疗效指数X作为疗效判定的标准:X≥90% 为痊愈;51% ≤X﹤89% 为显效;20% ≤X﹤50% 为好转;X﹤20% 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痊愈和显效患者所占治疗患者比例。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9.13版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疗效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率的比较用χ2 检验。P <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症状积分

联合组治疗前积分为 (9.15±2.25),治疗后积分为 (2.26±2.46)。对照组治疗前积分为 (9.42±2.25),治疗后积分为 (3.35±3.01),每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2.2 临床疗效

联合组62例,其中痊愈23例,显效33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90.32%;对照组55例,其中痊愈14例,显效27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有效率74.5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0794,P=0.0376);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1191P=0.0237),且联合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 0.05)。

2.3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口唇脱屑、皮肤干燥等不良反应,嘱外用保湿霜和润唇膏后均能耐受。2例出现月经推后或提前,经期延长。1例主诉心慌失眠。1例诉脱发。停药后症状均逐渐缓解。

3 讨 论

痤疮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至今原因不明,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腺导管分化异常;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2]。

异维A酸是唯一一种针对痤疮形成四个主要环节的治疗性药物[3],为目前治疗中重度痤疮首选。其药理作用表现为:1抑制皮脂腺活性;2调节皮脂腺导管角化与分化异常;3调控痤疮相关炎症介质;4减少痤疮丙酸杆菌数量。异维A酸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粘膜干燥、唇炎、致畸等,随剂量增大,不良反应亦增加,常使部分患者无法耐受,故临床常与其他药物联用。

甘草锌具有甘草和锌的双重治疗作用。甘草酸化学结构上与类固醇环相似,因此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但无激素的副作用。另外具有一定抗炎抗过敏、及调节免疫的作用[4,5];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包括:1抑制皮脂分泌;2改善上皮细胞的异常角化;3免疫增强作用;4促进真皮胶原蛋白及弹力成纤维细胞的再生;因此补锌有利于机体抵抗感染[6]。

篇7:异维A酸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异维A酸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行单纯光动力治疗;B组口服异维A酸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所有患者每2周随访1次,记录皮损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并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后血清IL-2的水平。?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复发率小于A组(P<0.05),治疗后B组血清IL-2的水平显著高于A组(t=2.329,P<0.05)。结论口服异维A酸具有一定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其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尖锐湿疣;异维A酸;光动力疗法;白细胞介素-2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90-01

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常见性传播疾病之一,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其高复发率仍是困扰临床的棘手问题。光动力疗法(PDT)通过光化学反应选择性地破坏病变组织,使细胞、生物分子发生形态变化乃至于凋亡[1],对尖锐湿疣有较好的治疗和抑制复发的作用。而异维A酸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药物,也被用于治疗尖锐湿疣并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应用口服异维A酸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并对治疗后患者外周血IL-2的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已确诊的CA患者48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22例;均为初发患者,年龄17~51岁,平均27.59±7.78岁;病程2周~12月,平均5.47±3.16月;所有患者均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不伴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研究前3月内未用过免疫调节药物或光动力治疗。排除标准:尿道、阴道及肛管、直肠尖锐湿疣患者;伴发其他性传播疾病者;既往有糖尿病、光敏性疾病及皮肤癌病史者;并发其他严重皮肤病、文盲、有精神病史者;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依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排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A组即光动力治疗组24例,取外用5-盐酸氨酮戊酸(5-ALA,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18mg溶于注射用水0.5mL中,再与0.5g单霜剂充分混匀,配制成约10%ALA霜剂。疣体周围皮肤消毒后均匀涂抹在疣体区,包括周围约5mm正常组织,薄膜封包。3小时后采用波长(635±3)的红光照射局部,根据疣体分布情况每次选择1~4个照射光斑,功率260~300mW,垂直照射25min/光斑,光斑直径2.0cm,距离约10cm。每周一次,治疗3次。②B组即联合治疗组24例,除行光动力治疗外同时口服异维A酸胶囊(商品名泰尔丝,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10mgtid,疣体完全消失后改为10mgqd,维持1个月后停药。每2周随访一次,随访6个月,记录皮损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所有患者治疗后2月抽取5mL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2的水平,操作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做。

1.3评判标准:2个月后根据疣体的大小及数目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痊愈:皮损消退,恢复正常黏膜;显效:疣体数目或大小消退≥50%;无效:疣体数目或大小消退<50%或无变化[2];复发:治疗结束后6个月无不洁性交,却在原治疗部位或其周围2cm范围内出现新生疣体。有效率为痊愈例数加显效例数的百分率。复发率为治疗后6个月复发例数的百分率。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进行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Ridit分析,α=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A组有效率为91.7%,B组有效率为95.83%,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10.4036,P<0.05)。A组痊愈16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18.75%;B组痊愈19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10.53%,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ExactTest,P<0.05)。使用异维A酸联合光动力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光动力治疗组,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光动力治療组。

3讨论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HPV感染人体后在表皮大量复制、增生,可显著增强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的表达,从而使表皮细胞过度增生、有丝分裂加快[3,4],形成特征性的乳头样赘生物。由于HPV引起的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广泛存在于显性病灶周围,导致皮疹易复发而难以治愈,临床上多推荐联合治疗。有研究表明[5,6],尖锐湿疣反复发作患者的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含量明显升高,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IL-2的能力下降,两者是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ALA-PDT是近年来兴起的针对增生性病变组织的一种高度选择性治疗技术,现已成为世界肿瘤防治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ALA-PDT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毒性低、选择性高及可重复治疗,复发率低,已迅速应用到CA的临床治疗中[7]。研究表明,5-ALA能靶向富集于所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组织,并在细胞内转化为具有光敏活性的原卟啉,在635nm的红光激发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引起感染细胞的坏死或凋亡。

异维A酸为第一代非芳香维A酸,尽管其治疗尖锐湿疣的药理机制目前还未完全阐明,但与其对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有文献报道,异维A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有调节作用,能够升高CD4+/CD8+比值,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8]。而上皮细胞感染的HPV-DNA数量与细胞内的维A酸类药物浓度成反比,表明维A酸对病毒复制有下调能力[9]。我们的研究显示,联合应用异维A酸治疗的患者外周血IL-2水平较单纯PDT治疗的患者明显上升,进一步证明了异维A酸类药物可通过免疫调节并辅助抗体产生使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另外,也有人认为异维A酸的治疗作用与其抗增生抗分化作用有关,其可抑制上皮细胞EGFR的表达,减少与EGF的结合,也可调节被HPV感染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生,并使分化异常的上皮细胞恢复正常[10],从而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与转录。同时,异维A酸为全反式维甲酸异构体,药效吸收好,短时间内血药就可达高峰浓度,疗效迅速。我们应用口服维A酸联合5-ALA-PDT治疗组无论疗效和降低复发率方面都优于单纯PDT组,认为异维A酸可通过免疫调节及抗炎、抗角化、抗增生等多种机制综合作用,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并可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开庭,白定群,欧云生,等.光动力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7):583-586.

[2]GeorgalaS,KatoulisAC,GeorgalaC,etal.Oralisotretinoininthetreatmentofrecalcitrantcondylomataacuminataofthecervix:a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J].SexTransmInfect,2004,80(3):216-218.

[3]宋军,卢任期,张丽萍,等.VEGF在妊娠期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78~79.

[4]SizemoreN,ChooCK,EckertRL,etal.TranscriptionalregulationoftheEGFreceptorpromoterbyHPV-16andretinoicacidinhumanectocervicalepithelialcell[J].ExpCellRes,1998,244(1):349-356.

[5]ChopraV,TyringSK.Suppressionofinterleukin-2productionandbyfactersreleasedbyperipheralbloodmonouclearcellsduringpapillomavinusinfections[J].ViralImmunol,1991,4(4):237-248.

[6]許礼宾,徐浩生.异维A酸治疗尖锐湿疣对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2):117-119.

[7]马国安,王宝娟,丁红炜.光动力联合疗法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20(2):105-108.

[8]严正东.异维A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0,11(8):255-257.

[9]StellmachV,LeaskA,FuchsE.Retinoid-mediatedtranscriptionalregulationofkeratingenesinhumanepidermalandsquamouscellcarcinomacells[J].ProcNatlAcadSciUSA,1991,88(11):4582-4586.

篇8:异维A酸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59例, 男35例, 女24例, 年龄14~32岁, 平均年龄 (23±3.7) 岁;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 男39岁, 女22岁, 年龄15~33岁, 平均年龄 (24±4.2) 岁。两组患者病程2~35个月, 平均病程 (13±1.5) 个月。两组患者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疾病纳入标准, 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晚间均在患处外敷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 1次/天;对照组采用0.025%维A酸软膏, 使用方法与治疗组一致, 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统计患者治疗后的第1、2个月后的皮损数目并记录皮损类型。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的皮损数目接近治疗前的90%以上。显效:治疗后的皮损数目与治疗前相比减少90%~60%之间。好转:皮损数目减少至治疗前的20%~60%以内。无效:皮损数目小于治疗前的20%以下, 甚至出现皮损数目增加情况。显效加痊愈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57.6%高于对照组37.7%, 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在治疗2个月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69.5%高于对照组47.5%, 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2.2 炎性皮损数和非炎性皮损数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炎性皮损数和非炎性皮损数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治疗后的第1、2个月后发现,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炎性皮损数和非炎性皮损数对比有显著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炎性皮损数和非炎性皮损数对比有显著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有显著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见表2。

2.3 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在接受治疗中有2例患者出现脱屑、红斑情况, 发生率为3.4%。对照组出现2例干燥、红斑情况, 发生率为3.3%。两组患者未经过特俗治疗均自行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维A酸能对痤疮发病的多环节发挥作用, 抗角化, 促进正常脱屑, 不仅可清除成熟粉刺, 而且能抑制微粉刺, 预防复发, 维持痤疮缓解状态;有中度抗炎作用, 能治疗炎性皮损, 适用于丘疹性, 脓疱性, 结节性和囊肿性痤疮[2]。通常雄激素水平偏高、皮脂腺分泌不协调和痤疮丙酸杆菌受到感染都会引发痤疮。有研究证明维A酸本身可加快皮损的修复, 与红霉素联合使用时其角质溶解作用又能促进红霉素的穿透, 加强感染的控制, 对各类痤疮均能迅速见效[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说明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更加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进一步探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 (童诺) 治疗寻常痤疮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9例患者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 对照组61例患者采用维A酸软膏, 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第1、2个月的治疗前、后差异,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寻常痤疮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的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维A酸软膏,寻常痤疮

参考文献

[1]刘伦飞, 严建良, 方红, 等.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 43 (12) :867-870.

[2]朱学骏, 顾有守, 沈丽玉, 等.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J].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0 (3) :326-327.

篇9:异维A酸

异维A酸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在全球已上市20余年,主要用于治疗痤疮及角化异常性疾病,包括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2010年2月,加拿大卫生部提醒医生和公众要注意异维A酸的严重皮肤损害。2010年3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对异维A酸的严重皮肤损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证实,多形性红斑是这些严重皮肤反应中最常见的皮肤损伤。

从2004年1月至2010年7月,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异维A酸口服制剂报告259例,其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占60.8%,如皮肤干燥、皮疹、瘙痒、脱屑、脱发,口唇干燥等,未见严重皮肤损害;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头晕、头痛、感觉异常、嗜睡,失眠等: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过敏样反应等。

异维A酸是治疗痤疮的有效药物,但其可能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为此,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维A酸,不要超剂量或疗程用药。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尤其是皮肤反应和精神状态变化,一旦出现,立即停药并就诊。

警惕,14家假劣药品网站欺骗公众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网上购药也逐渐受到一些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部分网站伪造或假冒开办单位,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严重危害公众用药安全。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公众:可以在网上向个人销售药品的,必须是依法设立,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并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的药品连锁零售企业。该企业只能销售本企业经营的非处方药,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必须标明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号码。

篇10:异维A酸

关键词:痤疮,阿达帕林凝胶,异维A酸胶囊

痤疮是皮肤科中常见、多发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患病时间较长, 容易复发, 延误治疗使患者面部皮肤遗留瘢痕、色素沉着, 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避免或减少皮肤的损害, 避免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性激素、维甲酸、补充微量元素或抗生素、物理方法治疗等是临床上治疗痤疮常见方法, 但疗效均不是十分理想[1]。本文对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采用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异维A酸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进行观察, 并与单用阿达帕林凝胶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例患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符合寻常型痤疮的文献诊断标准[2], 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期妇女、高脂血症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6例。观察组男34例, 女22例;年龄最小14岁, 最大29岁, 平均 (25.6±0.6) 岁。病情分级Ⅱ级 24例, Ⅲ、Ⅳ级 32例;病程 4个月至8年;对照组男32例, 女24例;年龄最小13岁, 最大27岁, 平均 (24.8±0.9) 岁。56中Ⅱ级 25例, Ⅲ、Ⅳ级 31例, 病程 3个月至8.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具有可比性 (P>0.05) 见表 1。

1.2 方法

所有患者用药前 2周均未使用任何内外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做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观察组给予口服异维 A酸胶囊, 年龄 ≥16岁或体重≥50kg, 20mg/d, 分2次口服;年龄<16岁或体重≤50kg, 1次 10mg, 1天 2次, 同时每晚睡前先清洁局部皮肤, 给予0.1%阿达帕林凝胶, 并轻揉片刻。对照组单用 0.1%阿达帕林凝胶, 每晚 1次。每周复诊 1次, 两组疗程均为8周, 每 2周随访 1次, 对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按 4级评分判定疗效, 观察疗效并记录皮损形态及数目的变化, 直至疗程结束并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用药时均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治疗时不外擦和内服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

1.3 疗效标准

依据卫生部《皮肤病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3]: (1) 痊愈:皮损消退≥90%; (2) 显效:皮损总数减少60%~89%; (3) 好转:皮损总数减少30%~50%; (4) 无效:连续用药8周皮损消退<30%, 炎症同前或加重。显效率= (痊愈+显效) /总数×100%。

1.4统计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寻常痤疮患者治疗后各种皮损疗效比较见表2。

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3.9%和64.3%,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2.3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有口唇干燥, 眼干, 头晕, 轻度恶心, 给予对症处理, 不影响继续治疗。经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8%和23.2%,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讨论

痤疮是皮肤科中常见、多发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临床以寻常痤疮最常见, 多见于青年, 皮损好发于颜面部, 常称其为“青春痘”、“粉刺”。痤疮的主要临床初起能见到毛囊口处丘疹, 并可挤出淡黄色脂栓, 表现为黑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 易形成色素沉着、毛孔粗大, 多无自觉症状, 少数患者合并感染会有疼痛症状表现, 但其影响患者容貌,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痤疮的发生主要与激素影响下皮脂腺分泌增多, 皮脂和角化上皮阻塞毛孔造成微小粉刺,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各种炎症反应[5]。

阿达帕林是一种新型的荼甲酸类药物, 为稳定的维A酸衍生物, 其化学结构稳定, 可选择性地与细胞核内的维A酸γ受体结合而发挥药理作用, 在空气和光照下不易分解, 其具有强的抗炎、抗增生和调节表皮细胞分化的能力。阿达帕林具有抑制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和角化, 促使其正常分化而减少微小粉刺形成, 有溶解粉刺作用, 减小毛囊直径, 使角质层疏松, 加速粉刺排出, 同时它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化反虚转化为炎症介质媒介物来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代谢, 从而有效治疗痤疮[6]。异维A酸胶囊属第一代维甲酸类药物, 对皮脂形成的抑制作用最强, 作用呈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异维A酸胶丸具有缩小皮脂腺组织、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腺分泌、减轻上皮细胞角化和减少痤疮丙酸杆菌数目等作用, 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 从而有效减少粉刺、丘疹、脓疱的形成, 对囊肿性和聚合性痤疮的效果尤佳, 特别对油腻皮肤和皮损疼痛者效果最快[7]。异维A酸在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黏膜的不良反应、致畸作用、对骨骼的影响、对精神活动的影响以及神经肌肉的不良反应等。需注意的是, 维甲酸类最严重的副作用是致畸作用, 服药期间、停药后应严格避孕。一般轻度痤疮不宜使用[8]。阿达帕林凝胶不良反应轻微, 持续时间短暂, 仅少数患者出现红斑、灼热、干燥等局部不良反应。本组56例患者未出现严重的系统不良反应、口干、眼干、头晕等症状, 可适应及忍受, 治疗后患者的压痛、潮红、炎症性皮疹、脓疱明显消退。

综上, 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异维A酸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满意,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天国, 应雪明.异维A酸胶囊和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 (10) :1359-1359.

[2]曹莉, 戚宝康, 吴敏智.微晶磨削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07, 16 (7) :954-955.

[3]黄伟强.不同剂量维胺脂胶囊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113例[J].福建医药杂志, 2007, 29 (3) :74-75.

[4]张青松, 鞠梅, 陈昆, 等.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 (4) :250-250.

[5]刘磊, 张玉萍.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06 (4) :66-67.

[6]史小俊.维胺脂和阿达帕林联合治疗痤疮12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9 (8) :73-73.

[7]陆军.0.1%阿达帕林凝胶、阿奇霉素、螺内脂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 2004, 3 (6) :505-50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异维A酸】相关文章:

上一篇:傅剑锋:关于新闻调查技术下一篇:宣恩县2018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自查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