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

2024-04-15

建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通用6篇)

篇1:建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简明操作手册

本手册主要适用于I级应急响应,关注Ⅱ—Ⅳ级应急响应。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启动I级应急响应

(1)在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

(2)地震灾害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信息报送 2.1 震情速报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以下要求测定地震速报参数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地震局。

(1)在首都圈震后10分钟内初步测定地震参数,震后15分钟内精确测定地震参数;

(2)在国内其它地区震后20分钟内初步测定地震参数,震后30分钟内精确测定地震参数。2.2 灾情速报

2.2.1 震区各级地震灾情速报网收集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汇总上报省(区、市)地震部门,特殊情况下可直接上报地震局。省(区、市)地震部门在震后1小时内(夜晚延长至2小时)将初步情况报地震局,并按1、2、6、6、6„小时间隔向地震局报告或传真动态信息,如有新的突出灾情随时报告。2.2.2 震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地震部门,可越级报告。

2.2.3 国务院民政、公安、安全生产监管、交通、铁道、水利、建设、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及时报国务院办公厅并抄送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地震局和民政部。

2.2.4 地震局负责汇总灾情、社会影响等情况,震后4小时内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并及时续报;同时向新闻宣传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2.2.5 发现因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邀请单位要迅速核实并上报港澳办、台办或外交部并抄送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地震局和民政部。港澳办、台办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地区、机构通报,外交部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国家通报。2.3 震情灾情公告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地震局和有关省(区、市)地震部门依照有关信息公开规定,及时公布震情和灾情信息。震后1小时内组织关于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公告;震后24小时内组织灾情和震情趋势判断的公告;适时组织后续公告。指挥与协调

3.1 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

3.1.1 省(区、市)人民政府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国务院并抄送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地震局和民政部,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3.1.2 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必要时决定实行紧急应急措施。

3.1.3 省(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非灾区对灾区进行援助,组成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组织灾区的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3.2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国务院分管领导)主持召开指挥部全体会议,通报震情和灾情,根据灾害程度和灾区的需求,决策和处理下列事项:

(1)协调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武警总部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

(2)调遣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公安消防部队等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赴灾区。

(3)部署饮用水和食品的供给、伤员后送、物资调运、灾区内外交通保障。

(4)组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有关地区对灾区紧急支援。

(5)视情况,建议国务院向国际社会呼吁援助。

(6)视情况,建议国务院实施跨省(区、市)的紧急应急措施以及干线交通管制或者封锁国境等紧急应急措施。

(7)按照中央慰问及派出工作组规定派工作组赴灾区慰问、指导抗震救灾工作。3.3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地震局,落实指挥部抗震救灾工作部署。

(1)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

(2)提出具体的抗震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3)贯彻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

(4)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

(5)研究制定新闻工作方案,指导抗震救灾宣传,组织信息发布会。

(6)起草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

(7)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3.4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设立部门地震应急机构负责本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派出联络员参加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3.5 国务院办公厅负责对抗震救灾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应急响应行动

4.1 人员抢救及工程与基础设施抢险

4.1.1 地震局协调组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开展灾区搜救工作;协调国际搜救队的救援行动。

4.1.2 解放军总参谋部、武警总部组织指挥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4.1.3 公安部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部队赶赴灾区,扑灭火灾和抢救被压埋人员。4.1.4 卫生部组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病队伍抢救伤员。

4.1.5 建设部组织力量对灾区城市中被破坏的给排水、燃气热力、公共客货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上述基础设施功能。4.2 转移和安置灾民

4.2.1 民政部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4.2.2 当地政府具体制定群众疏散撤离组织与指挥方案,规定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4.3 地震现场监测预报与灾害调查评估

4.3.1地震局负责组织、协调地震现场监测与分析预报,对震区地震类型、地震趋势、短临预报提出初步判定意见;组织开展地震烈度调查,确定发震构造,调查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工程结构震害特征、地震社会影响和各种地震地质灾害等;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级政府的配合下,共同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评估。4.4 次生灾害防御

4.4.1 公安部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处置地震次生灾害事故。4.4.2 水利部、国防科工委、建设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对处在灾区的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4.4.3 环保总局加强环境的监测、控制。

4.4.4 国土资源部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4.4.5 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督导和协调灾区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行业采取紧急处置。4.5 疾病预防与控制

4.5.1 卫生部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暴发流行,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

4.5.2 发展改革委协调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的紧急调用。

4.5.3 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灾区进行食品安全监督;对药品、医药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4.5.4 其他部门应当配合卫生、医药部门,做好卫生防疫以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工作,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4.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6.1 灾区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各方面力量抢救人员,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互救。

4.6.2 灾区所在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动员非灾区的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4.6.3 邻近的省(区、市)人民政府根据灾情,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

4.6.4 其他省(区、市)人民政府视情况开展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活动。4.7 通信与信息系统恢复

4.7.1 信息产业部组织、协调电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4.7.2 自有通信系统的部门尽快恢复本部门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4.8 电力系统恢复

4.8.1 发展改革委指导、协调、监督灾区所在省级电力主管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功能等,保障灾区电力供应。4.9 交通运输保障 4.9.1 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组织对被毁坏的铁道、公路、港口、空港和有关设施的抢险抢修;协调运力,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优先运输和灾民的疏散。4.10 治安保障

4.10.1 武警总部加强对首脑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救济物品集散点、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4.10.2 公安部、武警总部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4.11 物资保障

4.11.1 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调运粮食,保障灾区粮食供应。4.11.2 商务部组织实施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4.11.3 民政部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4.12 资金保障

4.12.1 财政部负责中央应急资金以及应急拨款的准备。4.12.2 民政部负责中央应急救济款的发放。4.13 呼吁与接受外援

4.13.1 外交部、民政部、商务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并提出需求。

4.13.2 民政部负责接受国际社会提供的紧急救助款物。

4.13.3 地震局、外交部负责接受和安排国际社会提供的紧急救援队伍。4.13.4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国际对口组织发出提供救灾援助的呼吁;接受境外红十字总会和国际社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提供的紧急救助。

4.14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信息发布

5.1 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局、民政部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和本部门职责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分别介绍震情、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在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敏感或涉外事件时,要商报新闻办,及时组织对外报道。

5.2 各新闻媒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涉外事务 6.1 外交部、新闻办负责按有关规定办理外国专家和外国救灾人员到现场进行考察和救灾、外国新闻记者到现场采访事宜。

6.2 外交部对申请来华救灾人员、新闻记者及科学考察专家的入境手续可作特殊处理,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予以配合。

6.3海关总署、商务部、质检总局对救灾物资的入境手续可作特殊处理。6.4 地震局会同外交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组织接待中心,协调联合国救援中心和来华外国救援队的救援行动。

6.5 处于灾区的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人员、外国民间机构或国际组织代表机构及其人员,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安置。

6.6处于灾区的应有关部门邀请临时来华的外宾、外商及海外人士,由邀请单位负责协调安置。

6.7 处于灾区的外国来华旅游者和港澳台旅游者由旅游接待部门负责协调安置。应急结束

达到下述条件,由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的原机关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有关紧急应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1)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

(2)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

(3)经过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

(4)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后期处置

8.1 政府及部门、单位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8.2 民政部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8.3 保监会依法做好灾区有关保险理赔和给付的监管。

8.4 地震局负责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报国务院。

附录:

Ⅱ—Ⅳ级应急响应

Ⅱ级应急响应 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1)在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5—7.0级地震;

(2)地震灾害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1.1 指挥与协调

1.1.1 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

1.1.1.1 省(区、市)人民政府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国务院并抄送地震局和民政部,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

1.1.1.2 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必要时决定实行紧急应急措施。

1.1.1.3 省(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非灾区对灾区进行援助,组成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组织灾区的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1.1.2地震局在国务院领导下,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1.1.2.1地震局局长主持会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派员参加会商,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研究、处理下列事项:

(1)向国务院报告震情、灾情,提出地震趋势估计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

(2)向灾区派出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3)向国务院建议派遣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经批准后,组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赴灾区紧急救援。

(4)根据灾区的需求,向国务院建议调遣公安消防部队等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赴灾区、组织有关部门对灾区紧急支援。

(5)当地震造成大量人员被压埋,向国务院建议调遣人民解放军部队和武警部队参加抢险救灾,经批准后,协调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武警总部组织指挥部队行动。

(6)当地震造成两个以上的省(区、市)受灾,或者地震发生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并造成严重损失,向国务院建议派出工作组;经批准后,派出工作组前往灾区,协调解决省(区、市)人民政府难以解决的问题。

(7)对地震灾害现场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工作组和各级各类救援队伍、支援队伍、保障队伍的活动进行协调。

(8)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地震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1.1.2.2 当地震造成损失构成特大地震灾害事件时,提请国务院提高应急响应级别并落实国务院部署。1.1.3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联络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1.2 应急响应行动

根据灾区的需求,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络员单位和灾区各级政府区实施应急响应,参照“I级应急响应行动”规定执行。Ⅲ级应急响应

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1)在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6.5级地震;

(2)地震灾害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2.1 指挥与协调

2.1.1 灾区所在市(地、州、盟)人民政府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

2.1.1.1 市(地、州、盟)人民政府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省(区、市)人民政府并抄送地震局和民政厅,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2.1.1.2 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

2.1.1.3 市(地、州、盟)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非灾区对灾区进行援助。2.1.2 地震局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地震局副局长主持会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派员参加会商,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研究、处理下列事项:

(1)向国务院报告震情、灾情,提出地震趋势估计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

(2)向灾区派出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3)当地震造成较多人员被压埋并且难以营救,向国务院建议派遣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经批准后,组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赴灾区。

(4)根据灾区的需求,向国务院建议调遣公安消防部队等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赴灾区、组织有关部门对灾区紧急支援。

(5)对地震灾害现场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工作组和各级各类救援队伍、支援队伍、保障队伍的活动进行协调。

(6)适时向国务院报告地震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2.1.3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联络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2.2 应急响应行动 根据灾区的需求,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络员单位和灾区各级政府区实施应急响应,参照“I级应急响应行动”规定执行。Ⅳ级应急响应

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1)在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6.0级地震;

(2)地震灾害造成20人以下死亡。3.1 指挥与协调

3.1.1 灾区所在县(市、区、旗)人民政府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

3.1.1.1 县(市、区、旗)人民政府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市(地、州、盟)人民政府并抄送地震部门和民政局。

3.1.1.2 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3.1.2 地震局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地震局副局长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研究、处理下列事项:

(1)向国务院报告震情、灾情,提出地震趋势估计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

(2)向灾区派出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3)对地震灾害现场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工作组的活动进行协调。

(4)应急结束后,向国务院汇报地震应急工作。3.2 应急响应行动

根据灾区的需求,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络员单位和灾区各级政府区实施应急响应,参照“I级应急响应行动”规定执行。

篇2:建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

葛家小学 2016年9月

葛家小学校园暴力侵害应急处置程序

一、各种突发事件联络人员及处置电话

邴兆亮 *** 朱建珍 *** 常 策*** 单连海*** 李 翠*** 邴竹青***

二、具体处置流程

1.预案启动要求:发生校园暴力侵害事件。2.各处置组任务

⑴总指挥邴兆亮:现场指挥制止暴力侵害事件继续;组织抢救;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情况。⑵救援小组(组长:常策):组织老师、安保制止暴力侵害继续;组织送医抢救。⑶疏散小组(组长:朱建珍):紧急疏散围观师生,做好自我保护;汇总情况。⑷联络小组(组长:李 翠):拨打120急救、110报警;通知受害者家属。⑸后勤保障(组长:单连海):联系应急车辆,提供保障物资。3.向上报告内容与时限要求

向上报告内容:校园暴力侵害发生时间、地点、师生伤亡情况、现场处置情况。向上报告时限:发现暴力侵害事件及时制止马上报告。教委办联系电话:87881043

葛家小学师生踩踏应急处置程序

一、各种突发事件联络人员及处置电话

邴兆亮 *** 朱建珍 *** 常策*** 单连海*** 李 翠*** 邴竹青***

二、具体处置流程

1.预案启动要求:发生师生踩踏事件,造成伤亡。2.各处置组任务

⑴总指挥邴兆亮:现场指挥师生疏散;组织抢救;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情况。⑵救援小组(组长:常策):组织师生疏散;组织教师、安保将受伤师生送医抢救。⑶疏散小组(组长:朱建珍):紧急疏散围观师生,做好自我保护;汇总情况。⑷联络小组(组长:朱妮妮):拨打120急救、110报警;通知受害者家属。⑸后勤保障(组长:单连海):联系应急车辆,提供保障物资。3.向上报告内容与时限要求

向上报告内容:踩踏发生时间、地点、师生伤亡情况、现场处置情况。向上报告时限:踩踏发生疏散师生马上报告。教委办联系电话:87881043

葛家小学消防、地震逃生应急处置程序

一、各种突发事件联络人员及处置电话

邴兆亮 *** 朱建珍 *** 常策*** 单连海*** 李 翠***邴竹青*** 报警电话:

110、120

二、具体处置流程

1.预案启动要求:火灾、地震发生,警报响起。2.各处置组任务

⑴总指挥邴兆亮:现场指挥师生疏散撤离;组织抢救;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情况。⑵救援小组(组长:常策):拉响警报;组织师生疏散;组织教师、安保救护。⑶疏散小组(组长:朱建珍):紧急组织师生撤离,注意自我保护;清点人数;汇总情况。⑷联络小组(组长:李 翠):拨打120急救、119、110报警;通知受害者家属。⑸灭火组(组长:邴竹青):组织教师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灭火。⑹后勤保障(组长:单连海):联系应急车辆,提供保障物资。3.向上报告内容与时限要求

向上报告内容:火灾、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师生伤亡情况、造成灾害情况、现场处置情况。向上报告时限:师生撤离教学楼半小时以内。教委办联系电话:87881043

葛家小学防溺水应急处置程序

一、各种突发事件联络人员及处置电话

邴兆亮 *** 朱建珍 *** 常策*** 单连海*** 李 翠*** 邴竹青*** 报警电话:

110、120

二、具体处置流程

1.预案启动要求:发生师生溺水事件。2.各处置组任务

⑴总指挥邴兆亮:现场指挥抢救;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情况。⑵救援小组(组长:朱建珍):组织人员抢救。⑶协调小组(组长:常策):组织协调救援人员紧急施救;安抚受害者家属。⑷联络小组(组长:李 翠):拨打120急救、110报警;通知受害者家属。⑸后勤保障(组长:邴竹青):联系应急车辆,提供保障物资。3.向上报告内容与时限要求

向上报告内容:溺水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师生伤亡情况、现场处置情况。向上报告时限:溺水事件发生马上报告。教委办联系电话:87881043

葛家小学食物中毒应急处置程序

一、各种突发事件联络人员及处置电话

邴兆亮 *** 朱建珍 *** 常策*** 单连海*** 李 翠*** 邴竹青***

二、具体处置流程

1.预案启动要求:师生发生食物中毒事件。2.各处置组任务

⑴总指挥邴兆亮:现场指挥组织抢救;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情况。⑵救援小组(组长:常策):组织教师、安保送医抢救。⑶疏散小组(组长:朱建珍):组织疏散围观师生;进行安抚;了解饮食情况、留存呕吐物、汇总情况。⑷联络小组(组长:李 翠):拨打120急救、110报警;通知受害者家属。⑸后勤保障(组长:单连海):联系应急车辆,提供保障物资。3.向上报告内容与时限要求

篇3:建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状问题

1 国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着国家财产甚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建筑业属于安全事故多发行业, 在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以上, 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事关国计民生, 至关重要。近年来, 在建工程和新完工工程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一线施工人员占伤亡人数的大多数, 建筑安全形势严峻。故此,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要提高国际竞争力, 更应加强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和规范。

2 建筑工程建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对过去所经历的惨痛事故的应对手段。由于没有事先建立针对重大事故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使得事故发生后, 抢险救援不及时, 无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能力,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因此,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有着相当的必要性。

首先, 建筑工程由于工程体量巨大, 施工环境恶劣, 人员和材料集中, 施工工艺和程序繁杂, 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建筑行业的施工现场处处存在安全隐患, 作业工人素质相对偏低, 重大危险因素众多, 可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有高空坠落事故、触电事故、坍塌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等。第二, 安全是相对的, 危险是绝对的。虽然建筑工程有相应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安全施工措施, 可以预防事故发生, 降低风险, 但还达不到绝对的安全。第三, 建立有效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大幅度降低事故的损失。有资料表明, 建立有效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事故损失只有未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事故损失的六分之一左右。第四, 由于建筑工程自身具有的生产安全特点, 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状况必将成为各级政府密切关注的对象。第五, 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各级政府行政首长、企业法人应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对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 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建筑工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企业负责人履行法律责任的重要体现。

3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 各个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 内容、结构不一, 同一级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也缺乏沟通, 预案与预案之间的逻辑接口与相互支持性比较差。暴露出有关部门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方面缺乏指导、协调、监督, 这不仅增加了今后主管部门统一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难度, 而且各个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由于缺乏交流、沟通, 各个建筑工程应急预案自成体系, 造成有限的应急资源的浪费。

第二,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当地政府编制的区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不衔接, 各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的逻辑整体性、相互支持性还有待于完善。建筑工程在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时不注重和当地政府部门沟通, 不去了解政府对建筑工程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有什么要求。政府在编制区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时, 不具体了解所辖区域企业重大危险源及针对重大危险源所编制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情况。

第三, 一方面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本身的安全意识不够强, 普遍出现“重质量、轻安全”的现象, 以至于安全措施资金不足, 应急救援体制不健全;另一方面, 施工企业会认为对安全的投入是一种资金的浪费, 是对企业效益的牺牲, 存在盲目的侥幸心理,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构虚设、救援设施装备不到位, 应急预案不切实际。

第四, 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建筑业, 由于众多的施工企业各自在独立的区域内进行生产, 使得政府在如何管理众多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这件事上办法还不多。

4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中存在上述问题, 按照“以人为本, 常备不懈”的原则, 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 国家要强化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 提高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统一性、整体性及应急效率。建议按照“政府为中心, 企业分中心”的模式建设, 即一级政府部门建立一个综合性应急响应中心, 全面负责整个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同时, 企业设立分中心, 政府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企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高度统一, 依法管理, 分级控制, 条块结合, 系统联动。

第二, 建议政府在编制区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时将所在区域内的建筑工程、重点企业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关内容纳入其中。为此, 政府一方面要尽快出台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规范标准;另一方面政府要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加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研究, 如在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时如何参考同级、上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等。

第三, 建议政府主管职能部门应建立统计备案制度, 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资源, 对已有的各类应急救援机构、人员、设备、物资、信息、工作方式进行整合, 保证对事故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 一旦发生事故, 确保发现、救援、报告、指挥、处置, 调查等环节紧密衔接、快速反应, 协同应对。

第四,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委托有关研究机构加强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技术的研究工作, 按照事先预防与应急救援 (响应) 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如下问题:1.如何解决各级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的接口问题, 使不同级别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高度关联、高度统一;2.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过程中着重要解决的若干关键性技术难题, 保证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衔接性;3.如何开展桌面演练、功能演练与综合演习及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5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 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及其对经济效益提高的合理性, 从而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华.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优化措施[J].华章, 2012, (24) .

篇4:建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三、《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

工作原则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指导下,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开展工作。

一、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各自的职责。

三、科学决策、依法应急

采用先进技术,实行民主决策,依法规范程序,确保事故处置的科学、有效。

四、加强监测、群防群控

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检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五、及时反应、快速行动

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

事故分级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分级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相应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Ⅰ级)

(一)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二)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三)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四)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Ⅱ级)

(一)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地)级行政区域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四)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Ⅲ级)

(一)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地)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市(地)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Ⅳ级)

(一)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30—90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组织体系

一、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要求和工作需要,启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一)职责:在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1.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3.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4.根据需要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5.审议批准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二)总指挥: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

(三)成员单位:根据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确定,主要有:省农委办公室、市场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镇企业处、监察室,以及事故发生地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机构图见附件一)。

相关部门职责如下:

1.办公室:负责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对外口径,组织、协调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信息发布、汇总和报送等工作。

2.市场信息处:负责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该办公室各项职责;拟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等工作。

3.发展计划处:负责协调相关处室编制事故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的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发改委追加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

4.财务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及管理。

5.科技教育处:负责应急处置教育培训的归口管理,将应急处置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培训的内容加以落实。

6.农业处:负责组织与种植业领域农药残留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7.农机处:负责组织涉及农业机械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业机械造成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8.农垦处:负责组织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9.乡镇企业处:负责组织与加工食品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10.监察室:负责对政府公务员和政府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督查督办,并依法依纪提出处理建议或作出处分决定。

二、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立即启动。

(一)职责

1.贯彻落实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各地区、委各处(室)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治蔓延擴大;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省政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6.完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主任与副主任

1.主任: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处长担任;

2.副主任: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农委办公室、市场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镇企业处、监察室主管处长(主任),以及事故发生地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负责人担任(见附件二)。

(三)联络员、联系人

1.各成员单位设联系员(见附件二)。

2.各市(州)农业主管部门设联络员、联系人,联络员由主管负责人担任,联系人由主管科室负责人担任。

3.吉林省受理举报电话:0431-88906017。

4.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邮编 130051;

電话(传真):0431-88906017 82711364。

三、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给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一)事故调查组

1.组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环节,明确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企处等部门负责或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监察室视情况参与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同时,根据需要成立专家咨询组,协助调查事故(专家库见附件三)。

2.职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应急处置工作,监督相应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专家咨询组负责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及造成的危害,为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

(二)事故处理组

1.组成: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为主负责。

2.职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有毒有害农产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三)综合组

1.组成:由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事故的类别等情况确定具体成员。

2.职责:迅速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发布。在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涉外事件时,及时组织对外发布,并视情况通过有关部门向我驻外有关使领馆、港澳台地区通报情况。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管理和指导。

运行体系

一、监测、预警、报告、举报、通报

(一)监测与预警

吉林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省农委市场信息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综合协调、归口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相关处室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吉林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告制度,及时发布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各有关处室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农产品种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日常监管。

(二)报告

吉林省建立健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包括信息报告和通报,以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信息采集和报送等。

1.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

(1)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

(3)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5)消费者;

(6)其他单位和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慌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2.报告程序

遵循从下至上逐级报告原则,允许越级上报。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对口处室报告。

(1)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2)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省农委报告。

(4)省农委各处室在接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程序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通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必要时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事故处理后10日内做出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包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三)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省农委举报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省农委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对举报事项的调查处理工作。

(四)通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之间应当及时通报。

1.通报范围和方式

(1)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风险信息报送省农委。根据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险情,省农委应当及时通报有关市(地)级人民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必要时上报省人民政府。同时,视情况向社会及时通报,避免风险和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

(2)省农委接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及时与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沟通情况;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相关地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同时,应当立即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

2.特殊通报

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经省人民政府或省应急指挥部批准,由省农委及时通报省港澳办、台办或省外办,有关部门按照相关预案实施。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分四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Ⅰ级)由国家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Ⅱ级)、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Ⅲ级)、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Ⅳ级)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及地方人民政府决定。

(1)响应的升级:当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

(2)響应的降级: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撤消预警。

(二)指挥协调

1.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按照省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启动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协调指挥应急处置行动。

2.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协调省农委有关处室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出应急处置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加、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行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对受威胁的周边环境的监控工作,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三)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跨省(区、市)、跨领域、影响严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紧急处置方案,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

(四)响应的终结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终结,应急处置队伍撤离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三、后期处理

(一)善后处理

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处置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陪工作。

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二)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提出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省农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对整改和善后处理进行监督。

(三)总结报告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应当及时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报送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省农委各相关处室。省农委根据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提交的应急处置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措施。

四、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省农委建立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由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

(二)技术保障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或者其他单位的委托,承担任务的检测机构应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定性提供依据。

(三)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处置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四)演习演练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突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突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处置演习演练。

(五)宣教培训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篇5:IDC机房应急预案手册

一、机房事故处理通则

凡系统发生故障时,网管运行监控负责人必须立即组织抢修,不得拖延。

运行监控人员均应熟悉故障紧急处理流程,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和方法。

运行监控管理人员应如实上报故障情况,故障报告应当做到时间清、原因清、结果清。

重大故障和严重故障要报上级业务主管领导。对已处理的重大故障和严重故障,事后必须做故障分析,查清故障原因,确定故障性质和责任,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同类故障再次发生。

故障处理基本原则:先重点后一般;先调通后维修。

1、故障等级

网管系统的故障等级共分三类:

1.1 重大故障

在系统运行期间,关键设备(包括传输或其它专业所属设备)、软件故障造成所有网管业务中断超过24小时。

1.2 严重故障

在系统运行期间,关键设备(包括传输或其它专业所属设备)、软件故障造成下列情况之一的系统故障:

(1)所有网管业务中断超过12小时但不超过24小时;

(2)网管个别业务中断超过24小时;

1.3 一般故障

除重大故障和严重故障外的其他故障。

2、故障通报与通报制度

网管中心应建立相关设备故障处理联系制度,并将联系人和联系方法张贴在醒目位置。

网管中心应建立设备操作手册和故障处理流程,并存放在固定地点。

网管中心应建立设备运行情况统计和登记表,并存放在固定地点。

2.1 故障处理:

2.11、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值班人员应对照运行维护手册进行简单的故障处理和准确定位,对无法处理的故障应立即通知系统维护主管工程师,并逐级上报。系统维护主管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现场处理,故障处理完毕后,马上通知故障发起点,并进行详细记录。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网管中心运行维护负责人必须立即组织抢修,不得拖延。

2.12、在处理故障时,应严格按照故障处理流程进行,整个流程强调闭环管理,按先重点后一般;先调通后维修的原则进行。

2.13、在系统和设备故障处理的过程中,若出现较为严重或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通知故障发起点,并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同时与厂家联系,及时争取技术支持,填写故障报告。

2.14、在系统设备故障处理过程中,若使用了备件单元或备用电路板,应按规定分别详细登记故障发生的工作单元、故障现象或故障代码、换用备件名称、编号,有条件时应附上当时的打印记录,向主管报告,并及时与备件管理人员取得联系,按正确的手续发送返修。

2.15、在相关专业部门或设备供应商进行抢修的过程中,网管中心应负责协调相关专业部门,采取其它措施对网络进行监控。

2.16、在相关专业部门或设备供应商进行抢修的过程中,网管中心应负责协调相关专业部门,采取其它措施对网络相关数据进行保存和统计。

2.17、网管中心在相关故障排除后48小时内提交故障分析报告。报告将视故障级别上报所在公司运行维护部和上级网管中心。

运行维护人员均应熟悉故障紧急处理流程,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和方法。2.2 故障通报:

当出现值班人员不能解决的故障时,值班人员应立即上报系统维护主管工程师和部门主管。

故障处理完毕一天内,系统主管工程师写出故障报告,上报部门主管,重大故障和严重故障要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当发生故障时,机房当班人员应将故障发生经过详细填写进《值班日志》。

如果网管系统出现严重故障,在故障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向上一级网管中心通报相关情况。

出现故障后,由网管中心指定专人向相关部门通报故障影响范围和处理情况等。

运行维护负责人应如实上报故障情况,故障报告应当做到时间清、原因清、结果清。

二、机房应急动力预案

1、机房停电故障 1.1 准备工作

1.11停电后第一时间电话咨询供电公司(电话号码)询问停电原因及停电时长。

1.12电话通知相关领导停电状况,如果在值班过程中停电需同事共同处理的也及时通知,在停电期间要保持通信畅通有问题及时联系。(领导电话)

1.13准备扳手、六棱起、数字万用表、“+”字“—”字螺丝刀各两把(大、小)等常用电工工具,准备好高压绝缘手套、绝缘鞋、专用扳手。

1.14以上3点工作尽量在最短时间内结束,然后针对故障原因作出相应处理。

1.2停电情况下处理方式

从供电公司确定完停电原因及停电时长后,确定停电时长是否在UPS负荷工作时间范围内:如果在UPS负荷工作范围内,密切观察UPS工作状态,所有设备正常工作;如果超出UPS工作范围内,向领导申请,存储信息,关闭机房设备,防止机房断电丢失数据。

1.3 市电恢复后的操作

1.所有设备恢复市电供电,检查设备的供电运行情况。

2、UPS故障处理

通州工商局机房UPS系统为2台OVERTOP RT30KH UPS 的并机系统.如30KVA UPS系统中一台UPS故障,系统自动将负载倒到另一台UPS上,如何关闭故障的UPS,如何再次开启UPS,如下:

关机

1、先将旁路转换开关打到“ON”的位置:

2、将UPS输出开关打到“OFF”位置

3、关掉UPS的开关,这时UPS停止运行;

4、关掉UPS输入开关,系统关机完毕。

开机

1、首先确认UPS的开关都打到“OFF”位置,配电柜的UPS输出开关也在“OFF”位置。

2、先把旁路转换开关打到“ON”的位置

3、分别将UPS的开关合闸;

4、当UPS面板指示为旁路供电状态时,再把旁路转换开关打到“OFF”位置这时,UPS转到正常工作模式,启动完成。

5、最后合上UPS输出开关,系统供电正常。

当关掉其中一台UPS在启动办法

1、先把旁路转换开关打到“ON”的位置

2、再把已关掉的UPS的开关分别打到“ON”的位置;

3、当两台UPS面板指示为旁路供电状态时,再把旁路转换开关打到“OFF”位置这时,两台UPS转到正常工作模式,启动完成

3、机房空调及局部过热故障的紧急处理方案

发生机房空调故障,会使机房的温度升高,危害设备正常运行。所以发生此类故障后,要积极维修,如果一时无法修复,必须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机房环境符合要求。

现在的机房空调一台艾赛尔精密空调,一台大金空调。

1、首先判断机房空调什么故障,如果压缩机故障,送风机工作正常,此时尽量将机房防静电地板掀开.增将出风口.如果是空调的送风机故障,不能正常送风,把邻近空调的送风口的格栅尽量调整,到故障空调前面的区域,这样才能的保障机房温度不至于上升。或者尽量将机房防静电地板掀开,增将出风口,或者拿普通的电风扇在故障空调的影响区域吹风,打开机柜门,冰块局部降温等措施防止局部升温过快。

2、机房局部设备温度上升过快或过热的处理步骤 首先将此设备的机柜门打开,让热空气充分散出,也可以用电风扇对此设备吹风,加快散热速度,购买冰块,放在大盆里,置于局部过热部位,利用冰块融化吸收热量,或者同时放置冰块并用电风扇吹。

三、机房防火预案

一、当发生火灾事故时,抢险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严密组织、密切配合、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原则。

2坚持快速恢复生产、减少经济损失的原则。

3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讲究策略和方法。

二、消防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篇6: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安全应急预案

实验操作考试安全应急预案

所有考生必须在该学校领导或教师的陪同下,从学校出发到考点,再从考点到学校不能出现任何安全问题。

1、路途要有教师陪同(用车要用全手续的车辆),考点要全封闭,考点内不许有小卖部,以防学生有饮食安全隐患。

2、所有实验员和指导教师要认真学习考试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条例。

3、实验指导老师工作要认真负责、专业知识丰富、合格、称职。

4、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一切活动听从监考教师安排,不随意触摸实验室物品;教育学生不在实验室随便使用明火。

5、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规范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6、实验室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做到专柜保管。

7、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8、实验室电线、电器必须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解决。

9、出现事故,按以下程序处理:

①、火灾事故按火灾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处理,按如下顺序操作:报警、疏散等。

②、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立即就近送医院或拨打120电话。③、通知受伤学生家长,如实告知情况。

④、保护现场。

⑤、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

10、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巩建山

副组长:郭振朝白文亭

办公室主任:高建军

成员:各中心校校长和中学校长(手机号码都公布在考点)。

大名县实验操作考试办公室

上一篇:围栏劳务施工合同下一篇:《洛阳市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