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性感经典优美散文

2024-04-11

骨子里的性感经典优美散文(通用13篇)

篇1:骨子里的性感经典优美散文

谷雨未雨,亦如邂逅一场没有花开的守候。所有那些缄默在风中的诉说,终究成为雾里看花的纷扰。我站在沧海之南遗忘的拐角,陷入一种屹立的悲凉。目光所及的远方,长风吹乱了旷野的绝望;步履紊乱的思念,寂寞染上了时光的沧桑。浮华若梦,往事纠缠。凝望彼岸的一场风花雪月,烟花散落。想念无以为继,纵然柔肠百转。悲喜惆怅,佯笑相送,忧伤缱绻,黯然销魂。红尘几番轮回渡,世事总无常。

细数人潮涌动的过往,流光湮没了黑色的信仰。那些前世今生迷途的怅惘,谁将它们轻轻地吟唱成一曲离殇,在暗夜随风飘荡。回忆在心谷静静地流淌,只剩时光在耳旁滴答相守。往事隐痛,深深伤怀。相对无言的沉默,唯有眼泪成雨,飘落在世界的尽头,纵身轮回。摄氏零度,冰冻一场华丽的奢望。风袭咽喉,疲惫无踪,等待最初的苍老。情有独钟,爱恨教人一身伤。

我蒙上黑夜的眼眸,遮去你眼角的哀愁,期许你蝴蝶的翅膀,飞出整片天空的向往。当初的快乐还带着幸福的温度,在想念的时空流转盘旋,可是回头却已看不清你如花的笑脸。蝴蝶失去了飞翔的方向,找不到阳光温暖的全部。飞鸟掠过的剪影,相遇原本只是一场意外,鱼却小心翼翼地珍藏。河流日夜诉说等不回的船的故事,却忘记一直默默相守的彼岸。谁曾许过谁温柔,谁曾爱谁执迷不悟,谁又为谁真正有过停留。

总是故作洒脱,转身束手,离开有你的世界。逃离,独自疼痛。没有欺骗的谎言,依然让爱的人一身伤痕。我还能用谁的心去体会,学不会的拯救,只剩属于我的伤悲。孤独彷徨在每一个你可能停留的路口,我固执着不悟,只因为喜欢是剪不断时光的辗转。偏爱,纵然此生不换。

独自漫步在雨季深处,通往生命的繁华之路。看流光漫天,心事摇曳。烟雨如梦,触动风的身影,思绪重拾昨日的荒烟蔓草,在狭路相逢的末路流年,体味你所谓的惨烈。恍惚中,你迎风浅笑,走进我的世界。驻足回首,没有距离的思念,仿佛你和我的初见。你嘴角的忧伤在我的心头肆意成长,划伤我不羁的年少轻狂。

谷雨微凉,弥漫在我轻轻倚窗的街头。我收起满心失落,宁愿为你选择继续漂泊。忧伤款款而来,寻觅着你的脚步,我无处可躲。想起你安静的眼神,我曾轻描淡写,如今笔墨已然泛黄。

月光冰凉,看不清是谁的眼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忧伤。想起你别样的风情,慌乱了我故作的从容。你淡然的微笑,让我沉醉在其中最美的含义。你打马走过我的江南,眉心深锁。我无法拒绝内心的波澜,痴痴凝望。久违的梦境就这样让我猝不及防,被你轻易俘获。

想为你描绘一个幸福的概念,浓缩所有定格的瞬间。可是,仿佛一夜长梦,梦醒时分,还是无力于红尘聚散,魂牵梦绕谁是谁的过客,终究无力收获。空旷的世界,只有我一个人走。往昔美丽的画面依然会勾起我的唇角,只是笑容里,身影已在遥不可及的远方。

风雨轻摇,在迷失的路途,找寻你安然的视线的尽头。曾经有过的期待,风一样抓不住的散落。躲不开的离索,只能尝试着让心事淡漠。或许在繁花盛开的下一站的十字路口,我的痛会变得不药而愈,不会再去缅怀那些好久不见的街角。

篇2:骨子里的性感经典优美散文

谷雨是和一棵树连在一起过的。

那是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在故乡老屋的前面。有多大呢?一人抱不过来;夏天我们一家人坐在树阴下可以吃饭;枝头上挂个秋千,我们可以坐上去荡;我小的时候曾经爬在树丫间睡过午觉。

我的家乡有一个习俗,谷雨前后十天,要给雌性银杏树授粉。从前我在故乡的小镇上学,走读,每日在家与学校之间往返两趟。我们学校在镇子中间,我经过的镇东头有一个小市场,可买卖鸡鸭鱼肉菜蔬粮食之类。到了谷雨时节,在这些小商品之间,夹杂着几只装着黄黄银杏花的小篮子。我但凡看到就回去告诉父亲,第二天带几毛钱买一二两回去。我父亲将花蕊泡在水里,泡出黄色的花粉,然后用喷雾器将水喷到自家银杏树上去。此时的雌银杏花是火柴头样的,倒挂了满树,碧绿色的,藏在叶子中间。之后的大半年里,树下不断的有与时俱进的大小果实掉下来,我们称为“风白果”,实际是有的没有受到精,有的属于自然淘汰。闲暇的时候,捡起来,逗了鸡来争食,鸡吃进去又吐出来,大约很苦涩,但每回总有几只鸡上当。到果实开始发黄的时候,就可以放到水里去沤,沤掉果皮,洗干净,就是一个白果了。我们将尖尖的一头在石头上打磨,待看见绿色的果肉,用针小心地挖出,只剩下一个空壳,当着哨子来吹。有时候也将它扔到火塘去烧,只听得“啪”的一声,母亲在灶下喊:“熟了!”于是滚烫的拿出,左右手倒换着。那嫩绿的果肉已有一部分爆出。剥开来吃,又糯又软又韧。

我十九岁远离故乡,对那银杏的记忆也逐渐淡忘。几年之后,我到一个乡村学校去工作。那学校大院内有一棵高大的银杏,八月底我去报到,见树叶婆娑,却没有果,树型也不象我故乡的那样有如冠的华盖,而是宝塔似的冲天。我很奇怪。过几天我哥哥来看我,他说,这是一棵雄性银杏树,花粉可贵了!原来那几年银杏价格飞涨,我们家乡的银杏树很少有雄性的,都是长到手臂粗就嫁接,让它挂果,就象人们喜欢养母鸡生蛋而去杀了大多数公鸡一样。开花的雄性树多为小树,尚未被嫁接,花蕊产量不多。

第二年谷雨,哥哥就前来,弄一点回去自家用,多了也分给亲友。以后年年如是。那时随哥哥来的,还有母亲替我准备的许多吃食:爆玉米花、花生、咸鸭蛋、干菜之类。在母亲那一面,好像肚子是常常饿着的。

哥哥外出,就是我亲自送回去,无论多忙,谷雨前后看到银杏花开了,我就准备着回家一趟。那棵树是全家的重要经济来源,有一年的收成是5000元,不能错过花期,我和故乡的联系因了那个树而不可能间断。

过几年,我调到有花木之乡之称的另一处。这儿也有很多高大的树,银杏树长在小镇街道的两边,一棵挨一棵,雌雄都有。我们一家三口也团聚到了,哥哥就不来看我了。一方面是我已经有了一个安稳的小家,他们不再担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银杏的疯狂时期过去了,价格连年下跌。但我还是习惯在银杏开花的季节做一件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回一趟娘家。我随身的物品里必有银杏花,还有给父母的礼物,吃的用的穿的,不限。母亲在这个季节常常站在屋后那条小路上眺望。她盼望的不是我的礼物,是我的人。她每次见我总说,又瘦了,接着是深深的叹息。母亲将胖瘦作为检验我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尺,偏偏我从没胖过。

前两年,父母相继去世,老屋被哥哥拆了。我家的房子在一块大田中央,孤岛似的,哥哥一家早已搬到大庄子上住了,父母不肯去,因为那棵树没法移栽,就这么守着,直到他们再也无法看守。去年清明节回去祭母亲头周年,看到老屋的位置变成一块油菜田,中间是那棵银杏树,孤零零的,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没有人惦记我谷雨什么时候到家了,再也没有了!

遥望故乡,猛然想起母亲说过,银杏花粉很轻,是靠风传媒的,可以飘很远,譬如没有人工授粉的树上,只要是到了结果的年龄,则多多少少总有几个银杏挂着,便是得着风送来的花粉了。

篇3:骨子里的性感经典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描写母亲的优美经典散文

又近中秋。

遥记得小时候,光着脚丫坐在竹席上,看着月亮,吃着半个月饼,听着老爸讲一个关于秀才进京赶考被朋友出卖,反而得了娇妻的长篇说书。

老爸说得绘声绘色,我听得几乎忘了手里的月饼。

老爸提前送我上学,对老师说:这娃语文肯定行,听故事那么长都记得清清楚楚,我哪漏一点都过不了关!老师皱着眉说留下试试,这一试,我就再没离开过学堂。

但是我从此就没忘记过老爸的故事,一直期待着明年的中秋,老爸可以讲新的故事。

老爸又买了大盒的月饼,一家人又围坐在席子上赏月。但是老爸却再也不肯讲新故事,只是说,自己讲的都是陈词老调,这书里啊,多的是山海经。

于是我拼命地认字,拼命找书看。

老爸呢,在建筑工地上拼命干活,用可怜的工资买回来一网袋一网袋的书。有《基督山伯爵》、有《红楼梦》、有《福尔摩斯》、有《红岩》、有《三个火枪手》,有许许多多老爸也看大不懂的书。我知道老爸看不懂,因为老爸每次看的时候总是把书翻得很快,因为老爸说过,他只读到了小学三年级。每当老爸回家的`时候,总是与母亲为是买书还是买米买油盐酱醋争执的日子,但最后总是以母亲的妥协收场。

那时,我就像掉进了米缸的小老鼠,成天捧着看不太懂的书啃。看不懂就跳过去,或者边看边蒙。就这样,小学毕业竟然把老爸每次回家,用工资换来的旧书都啃完了。我不知道,那个时候的老爸是凭什么来帮我挑选那么多好书的,只知道,毕业考试那年,站在我身后的监考老师读了我的作文,惊讶得连连赞叹不已,还硬拖着隔壁的老师都来看我的文章。

第一次我的文章被印刷成铅字,喜悦无以言表。我把报纸寄到了家里,那个时候老爸已经因为身体问题改在工厂里朝九晚五上班了。周末从学校回家,听妈妈说,老爸把报纸带到了厂里,点着我的名字给别人看。我用眼光询问,老爸却羞红了脸。我从内心唤了一声:老爸,我爱你。

老爸是那样以我为傲,尽管我总是很任性。每年中秋,我拿回家的水果月饼,老爸总推说身体不好,不喜欢吃甜食不让下次再多买。记得一次,老爸对我说,你出息了,就什么都好。

篇5:乡村的夏天经典优美散文

挟裹在车喧马啸的闹市中,望着身前身后的百丈红尘,仿佛我们的生活注定就这样的浮躁芜杂。直到有一天,那缕琴声在灯红酒绿中悠然自得地滑涓流淌,我才猛然发现在喧嚣的都市里,也是有一份宁静的心境、一分净静之地的。

那是一个薄暮时分,我磕磕绊绊地拥挤在这座南方都市的红尘中,时令虽到初秋,酷暑已逝,但熙熙人流掀起的热浪,仍给我一种窒息的压迫。焦躁中,蓦然听到一串琴声飘然而至,我立时听出,拉的是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琴声很悠扬,很清亮。在这芜杂的市声中,有这么一缕清纯之音,如同给疲慵的身心注入一股清风。我循声走去,拉琴的是位中年汉子,他坐在街边门楼下的竹椅上,面对街市的千种繁华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微闭双目;抚琴自娱,身心完全沉浸在音乐渲染出的那种至真至纯的艺术氛围里,一股无杂无染的清灵之水,带着如珠如玉的清越之声,从他跳跃的指间砰然而出,滋润着这浮躁的街市,濡湿着街市上浮躁的心灵。围观的人很多,都被这清纯的琴声吸引,被这流水的清灵之气感染,屏声静气,驻足聆听。我几乎痴迷,我的心绪顺着这琴声的韵律悠然飞出这都市的庞杂,穿行于山水田园,徜徉于江河湖海。这是一种心灵的放飞,一种联想的.愉悦,也是生活中一份美的享受。我以为这拉琴人是位街头卖艺者,正伸手去袋里掏钱,却听屋里传出一声女人的唤声:“饭都凉了,还不吃!”这拉琴人即嗄然停声,抱琴而起,趋然进屋。有围观者告诉我,这汉子一家三口,儿子在读中学,他和妻子都下岗了,在东街摆了个早点摊,做些凉面、炒粉什么的,赚点钱养家糊口。每天上午10点收摊。妻子伺弄家务,他就备办明日早点的粉面。办毕,便独坐门前,拉琴自娱自乐,生活虽清淡,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

篇6:我的父亲经典优美散文

说到底,他们认真的履行了为人父母在物质和精神的实现。

过年没有回家,我通了电话给他们,大年三十那晚,她们依然吃了饺子炖了排骨,只是没有我。电话这根细细的线连带着许多,它包括了生活物质,精神感受……“好好吃饭啊,买点衣服穿,有事了就给我们讲啊”。通话不过几分钟,但我热切的感受到了温暖和鼓励。

“生命中最有分量的事,正是我们要好好做自己,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父母的生命里他们已然做到了这些,默默地劳作着,收获着希望。而我,奔波了许久,在做好自己这条路上我不敢怠慢,只是在承担责任方面,我不做得不够,因为太年轻,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做过一件事,当看到他们的容颜已逝时。

年味淡了,再没了以往时的期待,和孩童时的糖果,压岁钱,新衣服无关,只剩下心态而已。

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有个例子:两个厨子,饭馆打烊后,他们在后厨给自己炒了盘菜,找了点小酒,很惬意地饮食了一番,舒服地过了一两个时辰。古龙说,他们还活着,就是因为一天还有那么一两个时辰。平凡的生活,离不开琐碎,我们总有一两个时辰用来和生活谈谈,哪怕一句话,一个感悟,生活也就慢慢品出味来。

篇7:骨子里的性感经典优美散文

傅三石先生性情开朗, 本色自然, 善于游历。他草书临遍诸家, 以和尚怀素为主;行书兼学他人是以米芾为本。他从不以书求书, 他把书写的功夫放在了学问上, 追求字外求书。他的书学成绩主要是继古人的“一笔龙、一笔虎”之后又填补了“一笔鹰”的创作, 就此把鹰、龙、虎三境界挺向高峰。创作的“一笔飞龙”作品于2012年腊月初九在御嘉宝和国际拍卖公司从9.9万元起拍以11.8万元落锤。

38年来, 付三石先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反复地临帖, 终成自已。他的书风有时如同李双江的《船工号子》奔腾汹涌, 漩涡叠起, 狂放不羁;有时又是郭松的《乌苏里船歌》悠闲潇洒, 轻松浪漫, 心旷神怡。总之, 他不固守常态。“一笔鹰”是先生的拿手绝活。意象生动, 气势恢宏, 凌跨群英, 他可以写出不同姿态的各种雄鹰。

1990年他的作品被《中国颖州西湖博物馆》收藏, 1994年被《中国国际艺术作品博览会评审委员会》定为“三级”作品, 1996年获《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即第三届“书圣杯”国际书画印大赛“三等奖”, 2005年获《中华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瀚墨典藏“金奖”, 2007年获中国书画收藏协会“终身成就奖”, 2009年获庆共和国60华诞出山书画60人优胜奖, 2009年获孔子金像艺术创作“一等奖”, 2010年荣获华人艺术“功勋金奖”。2011年于《天津人美》出版了个人专集, 同年中国邮政出版了纪念集邮册以及淮海书画院为其制作了《龙字典藏》纸牌, 2012年在西安白鹿源碑林有两幅作品刻碑上石……个人作品、专访多次被报刊、电台、网络媒体报道。

傅三石是一个本色自然、朴实无华、简单潇洒的人。他立志高远, 博得群书, 任性发展, 擅长草书, 榜书。喜欢沉思, 喜欢看武术表演、舞蹈表演、花样滑冰、听音乐, 喜欢漫天白雪银装素裹, 喜欢微风细雨徜徉在原野, 领略着人间苍桑;喜欢听声看风, 仰观于天, 俯嚓于地。总之, 他喜欢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也特别喜欢那些古刹世外环境。傅三石性格开朗为人痛快, 也是个可方可圆的人。正如毛泽东所讲的:丈夫要为天下奇, 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 做一个奇男子。在他身上似呼也看到了这一点。他的创作理念就是:经多见广, 深化修养。尽情发挥, 大胆设想。注重传统, 展现时尚。不做流萤, 恒星永放。他喜欢向极限挑战, 如:从古至今只有“一笔龙、一笔虎”没有一笔鹰。结果他面对历史空白鼓足勇气、振奋精神、破除迷信, 涌现出一股敢想敢做的大无为的创作激情。于是, “一笔鹰”在他手上就击空而翔了, 就此将榜书鹰、龙、虎三境界推向了高峰。一笔鹰:意象生动, 形足神完, 顾盼有情, 气韵四溢, 雄姿夺尽, 凌跨群英, 完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旷代绝笔。三石先生还可以书写出一百多个不同姿态的一笔鹰非常壮观。还有三石先生设计的网标“三圆一杠, 八卦在上。大字当头, 包罗万象。”古往今来, 寓意非凡, 独家慧眼, 堪称叫绝。他在书法学习上从不以书法为书法, 他是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基找原理来求得书法的真谛与三味;他从不以技巧为技巧, 他是以自然间、人世情、书法象为表达的最高心境;他从不唯唯诺诺, 按部就班, 拘泥于小家子气上;他一向是挥毫破格, 放眼世界, 大气凛然地立于鲜明的个性上。他曾经在而立之年向天发问:三十未过鬓已白, 倾心研书路难开。喝令三山又五岳, 何时如愿蹬舞台。结果苍天不负有心人, 终于在天命之年创下了史无前例的大作——《千佛字》。千佛字:佛生佛、佛化佛、佛中佛、佛套佛等。总之, 一个佛字千变万化, 字字有情, 笔笔见攻夫, 天人合一, 自然风趣, 各具面貌, 无一雷同, 通晓之作, 萧萧洒洒, 洋洋大观, 是百看不厌, 惊世绝尘的一大奇葩。千佛字意理合法, 字形玄妙, 构思独道, 也是三石先生实实在在地做到了:“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囊括万殊, 裁成一相。”的创作体现;也是解开了郑板桥所主张的“掀天揭地之文, 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 无古无今之画。”的一大课题。千佛字的创作也是生命的活力和意志的体现, 正如前人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且艰辛。九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千佛字的横空出世和自古已有的千佛殿、千佛塔、千佛山、千佛洞将并列同辉。又在2008创作了“万寿一字”及“书声之歌”的歌词。以上五项创作经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认真审核, 傅三石依法享有著作权, 也因此而著名, 被编入《世界名人录》大典。2005年他又设计制作了“中国屏、双人双寿屏以及金木水火土”一系列工艺品, 同时也申报了专利权。

三石先生在创作上从来都是以变求生, 不死守方规, 他将“兵无常阵, 水无常形, 艺无常态、法无权法、方无死方、诸形无常、因情制变应用的比较到位。他深信“只有自由才能体现出价值的真理” (也就是在书法艺术的最大限制内的自由) 。他在书法理论的研究上对古人提出的“折杈骨, 屋漏痕, 锥画沙、印印泥”中的“屋漏痕”有精辟的独到见解。他说“屋漏痕”是漏在屋顶痕在地上, 如同水滴石穿。他在书法艺术上一直追求着以传统为基础, 自然为生命, 艺术为宗旨, 时代为表现的有声有色的、大开大合的、激昂奔放的, 只见神采, 不见字形的“落笔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的境界。另外, 他的“胸中没有雄风, 笔底哪来波涛。富要富的正直, 穷要穷的正直, 一片天地大家行走。”的人生格言, 书法作品、诗词、艺术传略等相继被六十多部书籍入编, 十三处电台、报纸、杂志报到, 傅三石先生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傅三石所做的诗也是让人朗朗上口:“一分钱, 你在生活的浪尖上, 滑漩。人间一切丑恶、都从你这里发源。这扑扑实实的二十几个字, 有如此之大的容纳, 又挖掘的如此之深刻。可想, 境界之高是不言而喻的。2000年数九寒天三石再次登上了万里长城, 也留下一首意境深远气势豪迈的诗歌:三九严寒何所惧, 单衣整装长城去。天风为我来梳洗, 眼底尽收新世纪。这一幅幅、一首首, 纸墨笔砚、十里荷香、诗酒疏狂、一画文章真是成了, 道不尽、唱不完的云外歌声。三石他吃不讲究、穿不讲究, 从艺半生, 胆大心细, 从不忘动, 他将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推敲琢磨, 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定为艺术创作的座右铭;又将他创作的人生格言:大众的心态是失败的心态, 只有突出个性才是成功之举定为艺术发展的助推器。他相信一个圣人所讲的“不论什么艺术职务、什么身份, 以作品为标准, 让作品来说明一切”的又一伟大真理。他也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罗马也可以化解出条条大路, 来回都是路的真理。他是一个对艺术负责的艺术家, 凡是他不满意的作品宁可毁掉, 从不以应付之作出手。他也是一个为朋友们拥有他的作品不会再是一张废纸而负责的人, 所以他的作品相对是很少的。三石先生在生活上的确是简简单单从不做作, 有为成其大事而丢掉小事的良好作风。所以, 有时候他的言行不被周围人们所理解, 把他当作神精并, 与人不一样的贵人。其实, 他们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不一样就对了。书论家张怀 (权) 在《评书药石论》中说:“与众同者俗物, 与众异者奇才, 书亦如然。”听听!按三石的话讲:他本来就是神仙吗, 怎么能和它们一样呢。和它们一样就成了它们了, 那, 我又是谁哪?所以, 有人说他狂放、吹牛、高傲、自大、张扬;可他, 狂放在胆量上;吹牛在创造上;高傲在非凡上;自大在突破上;张扬在认识的深刻上。三石还有一句顺口溜:别看穿的烂, 一般人还不看, 扭扭捏捏靠边站。正如陈传席的格言“大文人必无文人气”那样的自然。

十三还认为:要想成为一个书法家、一个大书法家, 必须要有博大的修养博大的胸襟, 否则是不行的。要想把书法搞好, 必须走大道, 在文化上下功夫、阅历上下功夫、在国学上下功夫, 在字外上下功夫, 只要符合自然之理终究会登台入位的。世界这么大, 清醒的人这么多, 公正的平台永远是有的。西方不亮东方亮, 北方不亮南方亮;大理不亮大连亮, 华北不亮华东亮。识货的人总是要有的、伯乐总是要有的。

总之三石先生的最大不足之处, 就是从来不溜须拍马送情说好话。他面对是非一概公心处置。总之, 三石他头顶一片天, 脚踏一方土, 在风雨中能昂起头, 有冰雪压不服的梅花品德。总之, 三石先生被生活的惊涛骇浪, 锤炼的是无比坚强。总之, 他是从逆境中挺过来的一条汉子, 身处逆境依然能够微笑的人。总之, 他是在坎坷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中依然能够把握平衡的人。之所以他的书法艺术, 个性突出。动, 神采飞扬, 痛快淋漓, 大气逼人;静, 真气内养, 润泽心田, 蓄势待发。有气吞山河、行航五岳、势压三锋、超凡脱俗的仙风道骨般的气质。

篇8:我的父亲经典优美散文

从我记事起,年岁祖父常对我说:“你父亲打小就出来打工,学做生意,作为一个长子承担着整个家庭的重任。现在儿女又多,长大了可要多孝顺你爹”。祖父讲着我父亲的故事,这些故事也是父亲一辈子挥不去的记忆。我听了以后明白了许多,原来默默忙碌的父亲承受了那么多,让我无法想象的到他艰辛的历史。

祖父告诉我,因为家在乡下,祖父和父亲在城里打工,奶奶带着叔叔和姑姑住在乡下,祖父和父亲怕他们在乡下挨冻受饿,也为了能在城里置办家业,努力赚钱,。后来终于在城里买了房,置办了家业,叔叔也成了家,又因为我家兄弟姊妹多,婶婶又是祖母娘家的亲戚,祖母又偏袒着叔婶一家,只让我的哥姐们一天吃两顿饭,父亲看不下去他们这样饿着,含着泪同祖父提出分家,祖父不同意,但父亲坚持说,哪怕饿死也要分家。父亲的坚持让祖父也没有办法,祖父叫来了长辈,把家产分为三份、大份祖父自已留着、其余二份,父亲与叔叔抓阄来定,结果我父亲抓着了房屋的东面,当时祖母流着泪说了:“阿青没福气啊,东面大灶没抓着。”父亲听了很不高兴。父亲从来不斤斤计较,在他的思维里总是贯穿着和为贵,让为贵,忍为贵。父亲看着祖父和自己辛苦挣来的家业就这样分了,心中隐隐作痛,但是想着为了子女过得好,只有强忍着。

还是那天父亲带着两个哥哥出去吃了面条,二哥因为饿的太厉害、没吃完就吐了。就这样在父亲的辛勤劳作下,我们十口之家生活虽然比较清贫,但还能够吃饱穿暖,甚至很奢侈地像模像样的过年。小时候我经常生病,父亲他不管有多忙,总是亲自带着我去商业保健所看病,还给我买些吃的。我十多岁的时候,腿上关节得了怪病,晚上被折磨得睡不好觉,又是父亲带着我走遍许多名医(中药)想尽办法给我医治。记得我侄子小时候贪玩,手臂骨折,我姐姐把他送到医院,当时已是下午下班时间,医生通知要明天再手术,把我姐们急得哭了,父亲知道后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到医院,找熟悉的医生马上手术,我侄子得以很快康复。小时候的我很玩皮,经常闯祸,父亲总是耐心的教育我。哥哥、姐姐们逐渐长大成家了,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到家,父亲看在眼里,但总是不流露出心里的高兴,看着我们喝酒,他总是一声不响地出去为我们去打酒,让我们尽心地喝着。父亲一生不沾烟酒。

我的父亲虽然不富有,但是在我的心中他永远是我最最可亲可敬的人,苦难的童年铸就了父亲忠厚勤劳善良的品格。也注定了他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从我记事起,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炎寒酷署,父亲又忙里忙外,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父亲的身上。父亲用他瘦弱的肩膀挑起了一座山,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强忍着。他从来没有埋怨,哪怕是一点点。我曾怀疑鲁迅笔下的孺子牛,其实我父亲就是真正的一头孺子牛,他永远不知疲倦,永远不会停歇。

记得在冰冻三尺的严冬,为了我堂哥的工作(分配火葬场,祖母好担心,想调动)深夜回来,帽子一拿下来一头的大汗……笑着告诉祖母:工作落实了,不用去火葬场了。就这样父亲为了子女及堂哥、姐姐、表妹他(她)们的工作,不知化了多少精力和心血,一一全落实了。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就知道父亲身体一直不好,每个星期六象盼星星一样,等着父亲回来,总是为父亲准备着可口的饭菜,为了父亲的身体,我和姐姐中午放学后走很远的路为父亲送熬好的中药……。

为了我婚姻,父亲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最后告诫我:婚姻需要门当户对,一个人一旦变心,而且死心踏地要跟别人走,你是毫无办法挽留的。经过了许多努力,你也不需要去强求了。父亲是我家的顶梁柱,也是我家的保护神。所以我这辈子都要感谢父亲,他不仅给了我生命,还给了我许许多多,在父亲的陪伴和爱护中我懂得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什么是情,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步入中年的我,自己都忍不住偷笑,既羞愧又自豪,还有一丝的甜美,这里饱含着多少爸爸的宠爱、珍藏着多少童年的甜蜜啊!我拥有了艰苦生活积累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而最大的财富就是爸爸的慈爱。对父亲的恩情,我用一辈子也无法偿清,但我会用一生去想他………想念我慈祥的父亲…………。爸:儿子给你添孙子啦!爸……儿子想着您。

父亲走了,我却拉不住他,如果有生命的线,我要紧紧的拽住父亲不放。不管有多大的风雨我都不会去放弃一个父亲的生命。但是我找不到生命的线,拉不住父亲的脚步,父亲走的这么快,这么突然,我的心中是多么希望我的父亲能够再活下去,能够再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我的心中总感觉没有来的这么快,没有来的这么突然。总希望父亲能够活下去,能够看到我的婚姻结果,父亲就这样走了,走的我的心都碎了,走的我的泪流干了。

父亲走了,一个刚强有力的身躯变的瘦骨嶙峋的走了,一个顽强的生命变的无气无力的走了。父亲啊,任泪流干,任心裂痛,您却再也不能醒来,

篇9:春天的味道经典优美散文

村庄里,自然是另一番惊奇的发现,虽然风是一样的凉,清晨是一样的冷。一个上午,阳光暖暖的晒在身上,在邻居家聊一聊天,感觉到十二分的温暖。昨夜睡得很好,可仍然有了袭来的困意。天还早,不到午饭的时候,总要找些事情打发时光。不用着急,时间对村里的人来讲只是做事情的保证,好像根本是用不完的。小院子里,没有风,温暖更强烈些了,相信花也许明天就会开了吧,葡萄藤上明天也许会挂上果了吧?顺手拧一拧水管,冰封了一个严冬的水“哗哗”的倾泻,急不可耐的,诉说着憋屈和焦灼。端一个木盆,洗几件衣裳,手浸在凉爽的水中,刚开始的刺骨会渐渐转变为适应后的惬意。母鸡在身后传来几声得意的吟唱,蓦然回首,一人高的鸡窝里跳下来一只母鸡,原来它已经开始下蛋了。

此时的菜园本来是没有吸引力的,没有茄子也没有白菜,什么也没有,干巴巴的土地一览无余。可是,已经有几家人在忙碌中开始种蒜了。天空一碧如洗,偶尔飘来几片闲散的云,远处有隐隐的青山,近处是空旷的田野,小河绕村似带子束在山的腰间。刚翻开的土,黝黑的湿润,一篷干草的根生机盎然的蹦出来。老大爷神态从容的摆弄农具,开出来几道深浅一致的沟来。小路上儿媳妇挑一担水,很久不用扁担,脸上微微冒汗了,水在桶中,在漂浮的草棍下颠簸不定。水浇到沟内,土地大口的吐纳吸收,快乐的情绪感染得老大娘也舒展开了皱纹,她小心的把剥好的蒜瓣摁在泥水中,一会功夫,沟内的蒜俏皮的只露出来头,像极了一串串珍珠项链。小孙子玩水很高兴,一只脚踩跑了水,湿了鞋,在母亲的呵斥声中又把泥巴糊在小脸上,露着牙嘿嘿的笑。

和小城相比,村庄的人是很奢侈的。拥有皎洁明净的生活滋味,也有了一颗敏感本真的心,最容易在春天最初的况味中陶醉。

篇10:秋天骨子里的色泽抒情散文

故乡的秋天与肃杀无关,与“秋风扫落叶”也不投缘,在我的印象里,金灿灿的稻子,金黄色的玉米,还有那一心想耸入云霄的向日葵,铺满了整个大地。这一景象,令我怎么也联想不到秋天的凋敝。

老家的农人一进入秋天,就等于走进了人间的天堂。他们徜徉在金黄色里,盘算着稻谷何时开镰,展望着粮食如何颗粒归仓。这时,天空对他们显得无限高远,田野里的谷穗,也变得格外清香。

故乡的秋天总以黄色自以为是———在那田野深处,稻穗是黄的,玉米和向日葵也是黄的.,连那田埂上结出的瓜儿,也还是黄的……黄把一切植物的色彩,都挤兑在外了。这让人恍若沉浸在梦境,像梵高“坠落”在他的画里。

缘于这样的印象,我始终觉得,黄应该是秋天骨子里的色泽。在家乡的田间地角、山梁坡坎,每一株庄稼由绿变黄,都述说着从春播到秋收的壮美,都昭示着秋天骨子里的东西。

那时,尚小的我并不知道梵高是谁,纯净而铬黄的向日葵到底有什么隐喻?我十分单纯地认为,秋天,就是把成熟的粮食收回家;秋天,就是让庄稼再最后阵痛一下,然后,让腾空的土地安静地歇息……

篇11:从先秦诸子散文入手涵泳经典

一、在涵泳中拓展经典的宽度

由于种种原因,现行语文教材里选编的先秦诸子散文少之又少,注解也较为粗浅,缺乏系统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提倡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尝试带领学生进行“先秦诸子散文之经典导读”的拓展学习,通过阅读经典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日本有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人,他是日本现代文明的创始人之一。他有过这样一个口号:“要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算盘表示经济利益,《论语》表示伦理精神。日本经济就是在东方文化的伦理道德的规范制约下实现义利合一,逐渐发展成今天的经济强国。听完故事,学生们表示感触很深,认识到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影响着邻国的发展进步。其次,我利用PPT在课堂上展示一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让学生通过诵读,激起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就由被动接受型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型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在涵泳中体悟经典的深度

我常带着学生涵泳经典,与经典对话,教导学生耐心聆听先知的教诲,明白一些为人之道,使学生通过对经典的学习与感悟,认识自我,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使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一些经典名句看似简单易懂,却是人类智慧经验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使学生读懂经典,在经典的感召下,对生命能有新的体悟,对自我能有新的认识。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今天,向孔子学当教师”的专题解读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与先贤对话,获取情感的共鸣,汲取做人的智慧。先贤的智慧良言和伟岸的人格精神一次次感召着他们,他们在获取、辨识、整理、归纳中加深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内涵的理解,他们不再盲目崇洋,而是能够聆听、倾诉、思考,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例如,通过学习名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学生在记诵中感悟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而且是互相影响的,在一定程度下还会发生转变,最后归于统一。学生在诵读中陶醉着,在诵读中收获着,明白了“以德养道”的真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三、在诵读实践中修身养性

1. 在反复诵读中指导涵泳

我采用导读和精读相结合教学形式,从学习经典篇章的原文、原字入手,引导学生掌握经典的精髓。同时,我还在深度讲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挖掘和深化文本的思想内涵。

我在课堂上进行导读时,在具体操作中注重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领悟、自我建构知识。在导读的同时,我还带着学生加以深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经典内涵的理解,使他们在涵泳中与文本融为一体,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升华人格内涵。

对照新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驾驭教案,并不能体现教师的驾驭能力,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维动态才能真正地教育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制订教学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经典的学习中,通过熟读的方式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圣贤的缅怀之情,在熟读中产生审美的愉悦。教师与学生都应在诵读中用心去感悟经典,在反省中获取智慧,形成良好的主观体验。

2. 在专题研读中教导涵泳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是孔子一生为学的写照,完整地叙述了孔子一生进学的历程,对青春期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帮助极大。学生在诵读后能很快熟记句子,但对句子的理解流于形式,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整体地领会其内涵,而且学生对“志”的理解过于简单,仅解释为“立志”。因此,我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探究,从细微处入手进行理解,使学生明白“志”是“三十而立”的基本前提,“志”应该理解为在心里“以圣人为志”,在外就是“学”,学习圣人。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学”入手,从模仿圣贤的言行开始,去感悟其内涵,从而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篇12:亲情经典优美散文

一、手心和手背没有区别

自古以来,大家都感到妈妈比婆婆亲,我也一直有着这样的思想,我的两位妈妈所做所为告诉我:手心和手背没有区别!

曾听过朋友奶奶讲了一个《手背和手心的故事》,说有一个妈妈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是手心,疼爱有加,而把儿媳女婿当作是手背,那位妈妈一直认为手心攥在手里比较亲近一些,而手背则稍微远点,她就是这么对待她的孩子们及儿媳、女婿们……有一天那位妈妈病了,手心和手背们都忙前跑后的,她流下了惭愧的眼泪,病好后,她对所有的孩子们说:“孩子们,谢谢你们了,不管你们是我的手心还是手背,我今后都一样疼,因为手心和手背没有区别”。

我把这个故事一直记在心里,心想可能我的婆婆和妈妈也和那位故事中的妈妈一样,也是疼爱自己的孩子,对待儿媳和女婿也是有手心和手背之分,可是婆婆和妈妈感动了我,是她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手心和手背没有什么区别,手心和手背对于手掌来说都是一样的重要”。

结婚后,每天给妈妈打个电话早已成习惯,可给婆婆打电话有时一个月可能也就一次。逢年过节,去妈妈和婆婆家带的礼物都一样,但是临走的时候趁爱人不注意我总是会象做贼似的偷偷塞给妈妈几百元,妈妈不明白是为什么,问我:“给你婆婆给钱没?”我说:“没有。”妈妈瞪我一眼把钱塞到我包里,把我推出门外……事后打电话来骂我说:“婆婆和妈妈一样,你要下次还这样,我就当着你爱人的面真煽你嘴巴,人家的妈妈不是妈啊……弄得我一点心情都没有。”哥哥家在乌市,妈妈每年熬上草莓酱或是冬天杀鸡都是每家平均一份,不偏不向,我曾劝妈妈不要带了,不仅是因为带东西的托运费贵,而且还很麻烦,但是性格倔强的妈妈说:“这是我亲手熬的草莓酱和家养的土鸡,不一样,你不知道做父母的都是这样,好吃的我想让你们都尝尝,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哥哥嫂子回家过年,到了晚上妈妈会把我们这些所有孩子的鞋垫掏出来烤在家里的土暖气上。假日过后无论谁走,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天,妈妈都坚持把我们送上远去的汽车上,走了好远转过身去看见妈妈还站在那里一直望着……

婆婆家有9个孩子,4个儿子、5个女儿,我想婆婆肯定也是手心和手背有区别,对女儿比对媳妇亲。但是有次去婆婆家,她让我们几个儿媳妇把鞋子脱掉,她亲手量一下我们脚的大小,细心记下来,给我们每人做了剁花图案的鞋垫送给我们,想想婆婆的9个孩子再加上配偶,18个孩子啊!还不算我们的孩子们,一针一线剁出来的鞋垫上那鲜艳的花朵就好似婆婆那满满的爱。

婆婆家在农村,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身板还算硬朗的她每天都会养一些鸡、鸭等家禽。有一年冬天去婆婆家,临走时婆婆一人给了我们9家每人一个小塑料袋,我打开一看里面只有7个鸡蛋,婆婆还不好意思地说:“冬天鸡下蛋不多,攒了这么长时间,总共才下了68个鸡蛋,只能每家给你们分7个……”。婆婆又转身给我几个妯娌说:“红霞身体比你们都差点,这多余的5个就让她拿上你们没意见吧!”那时我心里象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想想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我,竟然是那么的小肚鸡肠,还会有手心和手背区分的老思想,真是惭愧。母亲节的时候,我左手领一个妈妈,右手领一个妈妈,给两位老人买了一模一样的礼物送给两位可敬可爱的老人,并请她们吃了一顿饭,看着两个妈妈露出灿烂的笑脸,我也笑了。节假日的时候,我会让爱人开着车带着两位妈妈一起去郊外,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看到春意盎然的绿,两位老人象个孩童般欢乐,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想不管我是手心还是属于手背,其实在她们的眼里没有区别,都是她们最疼爱的孩子。

二、母亲节的.礼物

我和妈妈、女儿有幸参加了塔城市新华社区组织的《我的母亲我的爱》亲子活动。在送礼物环节,女儿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写给自己的母亲一封信,当那位妈妈读着那封感人至深的信件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潸然泪下。在感动之时突然听到母亲说了句:“哎,真遗憾,妈妈没文化,不认识字,只能给你们做做饭,你出差的时候却不能帮你辅导孩子功课”。听着妈妈的话,我心中有种莫明的伤感,由于母亲家中贫穷,母亲没有上过学,我知道从来没有上过学也是母亲心中永远的遗憾。

母亲是一名农村妇女,她善良、勤劳、乐观、宽容与坚强。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心灵手巧,小时候,军绿、深蓝是主打颜色,小孩子们几乎都穿着深蓝色或军绿色上衣,可心灵手巧的妈妈会亲手用那些彩色花布为我们缝制新衣;在六一或是过新年的时候,把我们打扮的象个可爱的小公主,引来周围同学们羡慕的眼神。剩下的彩色花布条妈妈也不浪费,在灯下为我们一块一块拼对好手工缝制后做成漂亮的书包,还有沙包,供我们闲时玩耍。

母亲总是家中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那个人。清晨,当我们从被窝里爬起,热腾腾的早餐已经摆在桌子上了;每到冬天来临之际,灯下的母亲一针一针地纳着千层底,每人一双棉鞋;为了我们日子过的好些,母亲不但养兔喂鸡、莳弄菜地,而且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在灯下加工羊毛线。

印象中,我只见过母亲流过一次泪,那是为父亲举行完葬礼后,母亲躲在房中大哭一场。第二天,坚强的母亲从房中出来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你爸虽然走了,但我们活着的人还是要坚强的活下去!”就这样,母亲强忍着失去父亲的痛苦,依然为我们带着孩子,每天奔波于家和幼儿园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理解的母亲的从容与坚强,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如同母亲所说,与其以一幅落魄脸示人,不如勇敢坚强面对。

听完那封写给妈妈的信,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别再遗憾了,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虽然您不认识字,但您看电视的时候,我会帮您念电视屏幕下方的字幕,给您讲故事情节,您拨电话的时候我会将您的孩子们的电话依次设置成1是儿子、2是儿媳妇、3是大女儿的爱心键,这样您在孤单寂寞的时候只需常按1或2就很容易拨通他们的电话了”。

今年的母亲节,我依然怀着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选了套柔软舒适的内衣,因为我知道平时您自己从不舍得为自己买,而为您的孩子们或是孙子们买东西的时候却未嫌过贵,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希望您穿上小棉袄为您买的内衣温暖、健康、快乐,还会为您做一些可口的饭菜,以前都是我们吃着您做的带着妈妈味道的饭菜,如今,您已是古稀之年,就让我亲手为您烧一桌带着感恩之情的饭菜。

我想再次对妈妈说声:“妈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三、姐姐的手

人们常说:“手是女人的又一张脸,也是幸福的象征,每一个爱美的女性除了把自己的脸蛋打扮的漂漂亮亮外,也尽力去保养和善待另外的那张“脸”——手。

印象中,姐姐的手如莲藕般,白白净净、粉粉嫩嫩,用古代的“手如柔荑,指如青葱”来形容姐姐的手,一点也不夸张。

已经很久没有仔细再看看姐姐的那一双手了,这个周末当我再次拉着姐姐的那双手仔细看看时,我鼻子发酸、眼圈发红,这一双手的变化竟是如此之大,姐姐原本粉嫩纤细、柔软白皙、摸上去软绵绵的那双手现如今摸上去已有些僵硬、粗糙且已有了一些茧子,食指处因常年摸冷水和干一些粗糙的活还有几道细小的裂口。

看到我眼圈发红,姐姐上前摸着我的头说:“霞霞,干嘛掉眼泪,秋天了吗?我的手干燥粗糙很正常啊!主要是我这段时间干完活没有及时擦护肤油,我搽点蛇油膏就好了……。

再看看我的手,由于长时间都是姐姐帮忙做家务,却白白嫩嫩,好似婴儿般肌肤。

姐姐仅仅比我大一岁半,姐姐皮肤白皙,那一双手更是纤细修长而柔软,就是这一双柔弱的双手却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的一片天空。

爸爸得癌症那阵在乌鲁木齐住院时,退休在家的妈妈因为“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无法侍候爸爸。原本在私企当会计的姐姐毅然辞去丰厚待遇的工作,担负起照顾爸爸的责任,就是那一双手每天重复着陪爸爸化疗、给爸爸擦洗身体,给爸爸按摩毫无怨言,每天还要变着花样给生病脾气特别大的爸爸做可口的饭菜来回奔波于家和医院之间,由于化疗、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姐姐一有穿就给爸爸按摩头部,看见姐姐甩着发酸的手,我上前去替她,没过三分钟,姐姐就立即说:“我休息好了,还是我来给爸按摩吧!爸爸也习惯我按摩了”。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爸爸生病的四年零八个月里,姐姐就是用她那双手一直侍候着爸爸,从未有过一句怨言,直到丁香花开的季节,爸爸安祥地离开了我们。

我生孩子时,由于婆婆远在四川,妈妈身体不好,爱人工作的特殊性无法请假,没人照顾我这个“月婆子”,正当我和爱人为这事发愁时,姐姐的电话打来了,说她休年假来照顾我,坐月子期间,天不亮,姐姐就爬起来开始做饭,吃完早饭后,没多长时间就开始洗尿布,给孩子洗澡,为家里其他人做午饭,每天忙忙碌碌,晚上孩子一哭,姐姐总是第一个爬起来,生怕打扰其他人休息。

每年的休假,姐姐都会来陪妈妈住上一阵,由于我从小就体弱多病,为此,姐姐总是找各种理由不让我干活,她总是抢着干这干那,

妈妈家住的是平房,正当我去菜园翻地时,姐姐一把抢过铁锹;做饭时,正当我提煤烧鼓风机时,姐姐却把我搡出厨房让我陪妈妈聊天;家中孩子们换下来的衣服,我正准备拿去洗,姐姐冲上前说:“你洗的衣服不干净,歇着吧!”洗碗洗锅理所应当,可是姐姐也是抢着干,她就象不知疲倦的陀螺一样不停旋转着,其实我知道那是姐姐为了心疼我。

姐姐的手特别灵巧,家里的抱枕、枕套都是姐姐亲自绣出来的,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鸟儿、花草惹得朋友们投来羡慕的眼神和一阵“手太巧了”啧啧声。

篇13:活着经典优美散文

我爸说他比我爷爷有出息,原因是供我读了初中,而我爷爷只供他读了一年级。我爷爷又说他比他爸有出息,原因是他供我爸读了一年级,而他爸还没供他读过书。他爸在我爸刚出生的那年,还没来得及跟我爸说话,就闭上了眼睛,所以我不知道他爸有没有出息。而我能确定的是我比我爸有出息,原因是我买了辆犁田机,而不用牵着牛去犁田。

我爷爷用他那绝顶聪明的方脑袋为我们这个家族想了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没死在沙滩,是后浪推了一把!”来作为总结,也算是他穷尽一生,劳作一生所领悟出的名言。我奉为经典,而我爸并不认同。他说:“我们家族应该用‘竹子开花,落地还拉。老来夸他,小草笑花。’来形容!”我认为很贴切,也奉为经典。

这年年底,爷爷在重复了他的名言之后,问我怎么看,我也得瑟的想了一下,在话里加了‘觉得’,以彰显晚辈的谦虚,又在开头加了‘其实’,以强调稍微好的学问,说:“其实我觉得,应该是‘长江的浪花溅在落草上,后浪又推了一把,前浪就再也溅不到了,落草就铺到了草地上’。”我爷爷听了,低头转着圈,琢磨了一会,用他久经世故的思想评价道:“嗯,不错不错,就是句子长了点!”

我家有五块地,我爸说,我爷爷的一生就是耗在这五块地上,从政策推行人民公社开始,他就在这地上干活,刨土掏坑,锄草种粮,那时他只有十岁,队里就给他记和大人一样的工分了。后来,有了我爸,政策又推行家庭联产,我爷爷还是在这几块地上干活,他的皮肤几乎和土一样的颜色。我爸五岁那年,他妈就和爷爷的妈一样,一觉睡下去再没醒来。之后,我爸开始打猪草养猪,还要放牛。那时候政策已经实行包产到户,大家都有了自留地,干活的劲儿就像打仗,在各自的土地里,男人挖土,女人刨坑,老人撒种,孩子盖土,干不了的就送茶水,百里开外飘荡的就是一股汗味。我六岁的爸抓不起镢头,只会玩泥巴,我爷爷觉得不能落伍,就想了个办法,教他玩‘土巴’,就是让他把小小的双手并拢,齐掌在刨松的土上拍下个手印,然后就照着手印把一坨一坨的土扒上来,够他手掌长的深度了就好,然后以双手掌的宽度,隔开距离刨第二个,接着第三个……

我爸脑瓜子就那时候最聪明,学的快,也听话,一天也能刨上个一小半块地,还搭着看拴在不远的河边的老水牛。当然取的这样的成就,还在于他的创新,他在第二天就不再用手拍土印刨坑,而是一屁股坐下去,照着屁股印扒土,这样既舒服又快。我爷爷当时看了,简直不相信这是他的种,他的种哪有这么聪明?后来,他使劲捏捏我爸的脸蛋,我爸喊疼,他又瞅瞅我爸的单眼皮,才得意的点头说:“这是我的种!”

为这事,我爷爷连煮了三个鸡蛋给我爸吃,还到处宣传,乡亲们都夸我爸灵泛,以后肯定有出息,而且每每自家孩子不听话或者不做事,就拿我爸做比较,当着他孩子说:“你就知道玩,你看人家王八多灵泛,多听话,你怎么就…”

我爸听了也得意,他一连就吃掉三个鸡蛋,丝毫不给看着他吃,站在一旁吞着口水的他的老子留上一口。

我爸八岁的时候,在村长的动员下,我爷爷给他上了学。我爸说他会写的第一个字就是1,随便使劲划上一条,往哪边斜就顺着往哪边看,到底是个1。他学会读的第一个字母是O,只要嘴巴成个圆,再吐出一口气,就标准了。

我爸在刚刚要一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就不再肯上学了,他说他喜欢刨土,而家里爷爷一个人确实也忙不过来,所以也乐意他在家干活。乡亲们见了很是羡慕我爷爷有这么个懂事的崽,我爷爷很不谦虚的说,这是他的福气!谁知道我爸怎么想?我爸是舍不得那头牛,说的更甚一点是舍不得牛拉的屎。我爷爷忙着干活,天天把牛拴在同一块地方,草都啃光了也不管,牛就饿的瘦了,拉的牛屎,干瘪瘪的一小团。我爸放学回来牵牛,看着就不干了,硬是拉着牛去草肥的地方吃上一阵,才牵回去。可牛还是瘦,拉的也是瘦屎,他索性就不上学了,每天就边干活边看牛,然后看牛拉屎。直到现在,他都说他会走牛屎运。原来啊,他之所以会用屁股印的方法去刨坑,全是牛屎所教。那天,他牵着牛在往家赶的土路上,牛在前,他小小的身子挨着牛屁股走,左手抓着牛尾巴玩,突然牛放了个响屁,就迅速的拉下一大陀湿乎乎的牛屎,从他的左手上滑落到地上。他那个气啊,在一搓杂草上擦干粘的那些牛屎,抓起地上的一块石头就去砸那团青黑的牛屎。这一砸,牛屎又往四面溅,这一溅又溅到了他脸上,不要紧,他突然发现石头砸牛屎,牛屎会有坑,他就想着用屁股坐下去会不会有?他先往一堆散散的土堆上一坐,翻过身看,呀嘿!没坑,却有印子。他高兴坏了,第二天就展示了他的屁股印,结果得了三个鸡蛋,还有大人的夸奖。哎哟,从此以后,牛屎就在我六岁的老爸心中有了不一般份量,他哪里敢怠慢牛啊!过了十六个年头,那头牛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老死在牛栏里,我爸还流了泪,可是晚上他还是把牛肉吃的津津有味。

那一年我两岁,名字叫“王八糕”,爷爷说是以后有“米”有“羔”,无肉不欢,不愁吃穿。又继承了我爸的“八”字,简直再合适不过了,当然,那时候即使我反对有效,也反对不了。

十六年后,我爷爷在我买了犁田机的第三年就一脚跌在路上,再没有起来。他跟我最后说的一句话是:“糕孙子!你霸蛮也得生个崽,也得传个宗!”

我当时就流泪了,我是可怜我女人啊,她帮我生了三个女孩,标致的美人儿,生孩子生的屁股都变了形,而且为了躲那些计划生育的头头们,受尽煎熬,更难言的是为了传宗,为了不被抓到罚款结扎,我那三个女儿都送了人,做孽啊!还好,到底是生了个崽。我给取名叫“王八羔子”,继承我的“糕”,也继承了我爸的“八”,那个“王”算是继承了我爷爷的“王”字,人家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老王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多好啊,四全齐美,何乐不为。

没想这个名字在我儿子满十六岁的时候,遭到了他的全盘否定。他拿走户口簿,自己去县公安局改了个名字,叫“王梦想”。

我问他:“为什么叫这样个名字?”

他说:“我有梦想。”

我又问他:“梦想是什么?”

他说:“我的梦想就是做警察!”

警察啊!神圣的职位啊!我也曾羡慕过当警察的人,但只限于羡慕,不曾想,因为不敢想,离我似乎很远。

我儿子问我:“老爸,你有没有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啊?”

我说:“不知道!”我根本没想过。

他又问:“你的人生怎么过的?”

我说:“干活挣钱,娶你妈,养你传宗啊!”

“那爷爷呢?”

“干活挣钱,娶你奶奶,养你爸传宗啊!”

“老爷爷呢?”

“干活挣钱娶你老奶奶,养你爷爷传宗啊!”

他听了不住的摇头,忽而有点哀声的大声说:“那你们活着不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啊?”

“你说呢?”我也疑惑的问道。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骨子里的性感经典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骨子里的感觉作文04-21

伤到骨子里的句子04-16

疼到骨子里的伤感句子04-18

上一篇:健身秘诀教你挥别小肚腩下一篇:潍柴动力赛门铁克防病毒软手册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