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

2024-05-02

地膜(共14篇)

篇1:地膜

2012年乌兰察布市废旧地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市地膜使用量和面积不断扩大,造成了农田土壤中的废旧地膜量逐年增加,其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明显阻碍农作物对水肥的吸收和生长发育,同时废旧地膜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严重影响土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另外就是废旧地膜堆到或刮倒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纷纷扬扬,造成环境污染。如此下去,废旧地膜今后必然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抓紧时间治理其蔓延与危害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件大事,其工作刻不容缓。

2012年,我市将借助国家旱作农业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率先在丰镇、前旗、集宁和后旗(化德已实施完毕)四个地方开展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实行“农业增产措施和地膜污染治理”并重的方针,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新旧地膜兑换再利用为手段,在地膜污染较重的地区积极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工作,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就近收集、方便群众的原则,在每个村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点,每个乡镇设立回收站。

(二)、坚持教育农民,以农民自己回收自家地中废旧地膜为主的原则,集中起来交到指定地点。

(三)、坚持全面回收和充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即回收到的废

旧地膜全部由农业部门交到滴灌带生产厂或其它塑料制品加工企业,不准深埋和焚烧。

(四)、坚持统一领导和分工协作的原则。即各相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与职责,加强相互间的配合,步调一致,切实抓出成效。

(五)、坚持示范推广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在完成示范回收任务的同时,各地要有意识地安排废旧地膜危害程度、回收方法(包括机械回收)、回收成本和再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试验或调研,认真总结经验,为今后全市大面积开展此项工作奠定基础或探索出一种成功有效的模式。

三、废旧地膜回收的具体内容

(一)、回收任务

前旗回收4.6万亩160吨废旧地膜,安排回收资金70万元;后旗回收4.6万亩160吨废旧地膜,安排回收资金70万元;丰镇回收4.7万亩163吨废旧地膜,安排回收资金71万元;集宁回收1.2万亩34吨废旧地膜,安排回收资金15万元。全市合计清理15.1万亩地膜污染农田,回收废旧地膜517吨(每亩按平均能回收到3.5公斤废旧地膜计算)。

(二)、回收方法

在项目实施区域的乡镇设立收购站、村设立收购点,站点派专人定时负责回收。农户通过机械和人工方法,将废旧地膜回收后及时清除所带泥土和杂物,然后运送到指定站点,按照3:1的

置换比例(即3吨废旧地膜置换1吨新地膜)换取新地膜。站点再将回收到的废旧地膜集中整理打包后运送到滴灌带生产厂或其它塑料制品加工企业。该项措施的示范推广既可为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实现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

四、资金概算及来源

(一)、全市回收517吨废旧地膜共需工作经费120万元,其中前旗、后旗需35万元;丰镇需37万元;集宁需8万元;市土肥站需5万元。在需要的工作经费中,前旗、后旗、丰镇和集宁四地通过卖废旧地膜可分别自己解决经费16.7万元、16.7万元、17万元和3.6万元(每吨废旧地膜的回收价按1100元计算),其余工作经费65万元(120万元工作经费中,处理废旧地膜可获得55万元)均由当地各级财政解决。即前旗财政解决18.3万元;后旗财政解决18.3万元;丰镇财政解决18万元;集宁财政解决4.4万元;市财政为市土肥站解决工作经费5万元。

(二)、农业部门将农民收集到的517吨废旧地膜全部兑换回来,需新地膜175吨,每吨新地膜按1.3万元计算,需资金227.5万元,该资金全部从项目经费中解决。

乌兰察布市土壤肥料站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篇2:地膜

关于上报2011年地膜玉米补贴统计结果的报告

农业局:

按照区农业局统一安排,为确保地膜玉米补贴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高度重视,确定专人负责,及时组织实施。抽调财政、农技干部成立核查组,逐村、逐组、逐户对今年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进行核查。采取逐户统计,村委会公示,村监督委员会审查,镇纪委审核等方式,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我镇地膜玉米补贴统计工作全部结束,现将统计结果随文上报,请予以审核批准。

全镇种植面积2994.8亩。共涉及10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1253户,每亩补贴10元,共计补贴资金29948元。

特此报告

附: 2011年地膜玉米补贴资金汇总表

篇3:花生地膜覆盖种植

一、种子准备及地膜选择

1. 种子准备

地膜覆盖栽培花生宜选用增产潜力大、早熟、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花生品种。近几年阜新地区推广的品种有阜花10号、阜花11号、阜花12号、阜花13号等新品种, 比白沙1016品种增产15%~20%, 最高春播地膜花生每亩产量达480公斤, 增产效果显著。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晒种、分级粒选、杀菌剂拌种, 每50公斤种子每亩用适乐时20毫升对100毫升水拌种, 以减轻病害。

2. 地膜选择

一般用幅宽85~90厘米、厚0.005~0.008毫米的地膜, 常用的聚乙烯薄膜的断裂伸长率≥100%、拉伸强度≥100公斤/平方厘米、直角撕裂强度≥30公斤/平方厘米、透光率≥80%。每亩用量3.2~3.8公斤。

二、整地施肥

当前地膜花生田存在整地质量差、耕层浅、土壤肥力低、连作等问题, 造成花生田蓄水保肥能力差、病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针对此问题, 要着手从以下几点解决。

1. 轮作换茬

花生新茬口种植一般比连作增产20%以上, 最高增产可达40%。花生连作有4大弊端: (1) 造成土壤缺素严重, 导致土壤中个别元素满足不了花生营养需要, 从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进而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缺素症。而新茬口种植一般不会发生缺素症。 (2) 病虫危害严重, 连作使花生立枯病、根茎腐病、果腐病、病毒病、根线虫病、叶斑病等由土壤带菌传播的病害发生严重, 连作时间越长、土壤中的病株体积累越多, 花生染病几率就越高。而新茬口种植的花生则发病轻或不发病。 (3) 影响对养分的吸收, 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根系不断分泌较多的有机酸, 这种有机酸虽然能溶解土里的矿物质, 但连作会使土壤中有机酸积累, 给花生根系生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土壤环境 (适宜弱碱性土壤, p H8.1~8.3) , 影响花生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使植株矮小, 抗病能力变差。 (4) 使花生品质差产量低, 花生连作坐果率低, 饱果少, 花生仁细小, 甚至瘪粒;试验表明, 花生连作2年, 减产8%~10%, 连作3年减产25%~30%, 连作4年减产50%以上。因此连作3年以上的地块一定要实行与谷子、玉米、甘薯等轮作, 避免重茬、迎茬, 以减轻病害。

2. 整地施肥

最好在秋季进行。秋季深耕, 可以将耕层下面的病菌、虫卵翻到土壤表层, 使之经过冬季而冻死, 减少来年的基数。耕深要达到25~30厘米。施肥要达到3个配合, 一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二是氮、磷、钾与微肥合理配合, 三是基肥与追肥合理配合。一般每生产100公斤花生果, 需要吸收纯氮6.8公斤、五氧化二磷1.3公斤、氧化钾3.8公斤、钙素2.5公斤。阜新地区的土壤条件下, 要施足底肥。中等肥力的地块在整地前1~2天每亩撒施腐熟羊粪或鸡粪、猪粪3000~4000公斤, 磷酸二铵25~30公斤, 尿素5公斤、硫酸钾10公斤, 然后机械旋耕灭茬起垄合垄。砂土地、河滩地、坡耕地等肥力较差的地块每亩施腐熟羊粪或鸡粪、猪粪4000~5000公斤, 其他肥不变。肥沃土壤每亩施腐熟羊粪或鸡粪、猪粪2000~3000公斤, 其他肥不变。

3. 标准起垄

垄上宽60~65厘米, 垄底宽85~90厘米, 垄间距30厘米, 垄间大行距50~60厘米, 垄上小行距35~40厘米, 垄高10~12厘米。穴距13.5~15.5厘米, 每穴播种2粒, 播深4~5厘米。选用85~90厘米宽、0.005~0.008毫米厚的地膜, 垄面要做成平顶形, 并将垄面压实, 以利于花生果针穿透薄膜。垄的两侧斜些好, 以使膜与地表贴实。

4. 防治地下害虫

播种前用0.2%辛硫磷拌种;播种时用5%辛硫磷颗粒剂 (或异丙磷颗粒剂) 每亩2.5~3.0公斤, 加细土15~20公斤制成毒土, 撒于播种穴内, 或每亩用48%乐斯本乳油200毫升, 加适量水稀释后与15公斤细干砂拌匀, 顺播种沟施于沟内。在开花下针期, 每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5~3.0公斤或用50%辛硫磷乳油0.25公斤, 加细土20~25公斤制成毒土, 撒于植株基部, 然后覆土。

三、播种覆膜

土壤5~10厘米温度稳定通过12~15℃为花生播种的适宜时间, 覆膜种植一般在5月5~10日播种。播种太早花生易产生病害和坏种。每亩种植密度9500~10500穴, 每穴2粒, 保苗19000~21000株, 即垄间大行距50~60厘米, 垄上小行距35~40厘米, 穴距13.5~15.5厘米。播种后覆膜要慢、摆平、拉紧, 使薄膜紧贴垄面, 平展无皱纹, 两边用土压实, 防止透风漏气。为了防止风刮掀膜, 可采取每隔5米远横压1条1~2厘米厚5~10厘米宽的土带。

四、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

当小苗已长出2片真叶还顶不开硬盖不能自然出土时, 可人工掀掉硬盖, 助苗出土。即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 将小苗周围的薄膜划破, 将小苗顺出膜外放苗, 然后用土将苗孔四周封严。放苗最好在阴天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 切忌中午前后进行以防止突然曝晒造成小苗枯死。出现缺苗断垄时, 要及时催芽补种, 确保全苗。补种时要尽量错开原来位置。

2. 中期管理

浇好关键水, 此期是决定花生荚果数多少和荚果大小的关键时期, 加上地膜花生茎叶生长旺盛, 蒸腾量大, 遇旱要及时浇水, 一般在花针期和结荚期各浇水1次。施好初花肥, 花生在开花后开始生长根瘤, 如果底肥施氮肥量不足会影响根瘤数量, 此时应及早追施氮肥, 以每亩施碳酸氢铵35公斤或尿素7.5公斤为宜。注意防蛴螬, 每亩用1600克地达或1公斤辛硫磷拌砂土30公斤, 撒入花生田沟内灌水防治。

3. 后期管理

浇好饱果水, 此期是提高花生饱果率的关键时期, 遇旱一定要浇饱果水, 可增产10%左右。花生叶片白天中午打蔫, 早上可以恢复, 为缺水;如白天打蔫早上不能恢复, 为严重缺水, 必须及时浇水。防病虫、防早衰,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1%硫酸亚铁+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甲基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 或一些含氨基酸的叶面肥, 如花生窝窝丰+杀菌剂+杀虫剂, 每亩用药液量45公斤, 能综合防治花生叶斑病, 延长功能叶片的寿命, 起到一喷三防的作用, 达到防治目的。

五、适时收获

篇4:地膜覆盖的作用

1. 提高地温 利用透明地膜覆盖,一般可使5厘米深表土层温度提高3~6℃,提高地温有利于早春蔬菜定植后迅速缓苗和促进根系生长。春季大棚内进行地膜覆盖,其增温效果十分明显,据测定,在春季大棚辣椒田中,地膜覆盖5~20厘米深土层日平均地温比单用大棚提高0.5~2℃。秋季地膜覆盖也有很好的增温效果。

2. 防旱、防涝、防返盐 在覆盖了地膜的畦面上,雨水顺膜流入畦沟而被排走,土壤水分一般不致于过分饱和。不降雨时,土壤下层的水分可自下向上垂直运转,畦沟中的水也可沿畦边向畦中部横向转移,供给植株吸收。天旱时,薄膜阻碍了土壤水分蒸发,有保水作用,可减少灌溉次数。盐碱地覆盖地膜,可减少表层土壤返盐,据测定,0~5厘米和5~10厘米土层全盐含量可以分别下降41.31%、2.24%。

3. 防土壤板结 在作物生长期,由于地膜覆盖使土壤表面减少了风吹雨淋及人在管理中的践踏,能使土壤保持较好的疏松状态,防止土壤板结。

4. 防养分流失 地膜覆盖后,土壤温湿度适宜,通透性好,土壤最高温度可达30℃以上,因此,土壤微生物增加,活性增强,可加速有机质分解和转化,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土壤中有效养分增加,一般可节省肥料用量1/3左右。由于地膜的阻隔,可防止土壤中氮素的挥发,防止雨水冲刷而造成的淋溶流失,起到保肥作用。

5. 有利于增强近地面株间的光照 由于膜本身和膜下水滴的反射作用,一般可以反射10%~20%的太阳光量,使近地面株间的光照增强,植株中下部叶片能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能,因而光合作用增强,产量提高。

6. 增加土壤中的二氧化碳 地膜覆盖一方面阻碍了土壤中二氧化碳向大气扩散,另一方面由于覆盖地膜后土壤环境条件的改善,加速了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使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促进了光合作用,可增加作物产量。

7. 防病虫草害 覆盖地膜后,可减少地老虎对蔬菜苗的为害。薄膜的反光可驱除蚜虫,减轻病毒病。如大棚黄瓜应用地膜覆盖栽培,可以降低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减轻黄瓜霜霉病的为害。紧贴地面覆盖的地膜,兼有除草作用,当杂草幼苗刚出土时就触及薄膜,在阳光下很容易被灼伤变黄死亡。如果使用了除草地膜,可直接杀伤杂草。

8. 增产增收 地面盖膜后,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得到改善,为蔬菜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能加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和根系发达,如可使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比露地提早5~10天采收;使西瓜比露地栽培提早10~15天收获。覆盖地膜虽然增加了购地膜的成本和人工,但由于覆盖地膜后减少了追肥,不需要中耕和除草,减少田间管理用工,提早上市占有价格优势,早期平均比露地栽培的产量增加50%以上,所以地膜覆盖所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购地膜的投入。

篇5:棉花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王晓玲

453003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日益加剧,气候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化。我省倒春寒也较前几年明显起来,春季前期的持续低温给棉花的种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种植后不出苗,要不就是苗小,整体的长势弱,给这个时期的病虫害防治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增加生产投资而且防治效果不佳。为此,地膜覆盖种植对春棉早期防御低温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而且保墒、提墒,稳定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棉花生育进程;改善产量结构。

地膜覆盖栽培,不是盖一张膜就能增产。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科学尤其是棉花旺与衰,好与坏的可变性很大,所以一定要根据地膜覆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才能发挥覆盖的增产潜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冬耕冬冻,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进入大雪节令,开始冬翻冬冻,加深耕作层,深翻26-30cm,可熟化土壤并冻死害虫卵,减轻来年病虫害的发生。二.播前整地和施肥

1.整地起垄。用膜覆盖的棉田,整地要细,起垄要直,垄面细碎无坷垃,才能保证盖膜质量,可防止大风吹膜,杂草丛生。一般垄体规格为底宽100cm,垄面66cm,呈龟背形平滑垄面,双行点播,行距46cm,株距及密度根据实验要求或品种而定。盖膜要求:先盖膜后播种的,要当天整地,当天盖膜;先播种后盖膜的要当天播种,当天盖膜。盖膜时,要把膜拉紧,铺平,紧贴地面,膜四边埋压7-10cm,膜面每隔3-4m压一小土埂,以防进风揭膜。

2.底肥标准: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kg,过磷酸钙50kg,钾肥 15kg,尿素7.5kg,硼砂2kg,硫酸铜2kg,硫酸锌0.5kg。注意:不能随播随施,以免烧苗;一般清明前后浇水造墒,再精细整

地,耙耱。三.播种技术

1.地膜的选择:应选拉力性强,透明度好的正规厂家生产的0.008mm厚膜可作为母料,旱地可选用70-80%覆盖宽覆为好。

2.播前种子处理:一是对疵籽、烂籽、畸形籽进行挑捡;二是晒种2-3天。

3.密度:要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品种特征、特性合理密植。(一般黄淮流域每亩1500株,河北干旱地区每亩2200株左右,长江流域每亩1000株左右。)

4.适期播种:应根据当地晚霜期和出苗放苗期而定。一般要求霜前播种,霜后出苗。时宜播期为4月15-20日。

切记:过早播种易造成冻苗或弱苗。5.播深适宜:一般人播应在2.5—3cm为宜。

6.播种方法:人工点播由分两种:一是先播种后覆盖,二是先覆盖后播种。先播种后覆盖的优点是利于保持低温,不怕雨拍,出苗快,工效高,但注意放苗防止苗期烧苗;先覆盖后播种优点是不易烧苗但雨后出苗容易板结。

7.及时破膜,放苗封土:播种到出苗7天左右,出苗后3天到4天既是齐苗期,这时是地膜棉管理的重要时期。如有不慎就会烧苗。放苗原则是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风天不宜放,阴天突击放,晴天避中午抓住早晚两头放,放苗后封土压严防止灌风揭膜,跑墒降温。四.加强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抓“六早”。

(1)早堵孔放风,破膜口进风,大风揭膜被摔打,磨损以及地温突变易造成弱苗和死苗。

2(2)早补苗:地膜棉田地温高长势快,要及早补施(用预备苗)防止过晚栽,形成小老几辈苗。以免造成大欺小、强欺弱,达不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

(3)早疏苗、间苗、定苗。地膜棉田生长快,一般疏苗要求叶不搭叶,当2片真叶间苗,4片真叶定苗。

(4)早中耕,地膜覆盖的棉田因播种、覆膜、放苗、间苗、定苗等农事作业都在沟内进行,往往因踩踏造成严重板结,中耕迟了,跑墒快,杂草多,所以应及早中耕松土提高地温。

(5)早偏管弱小苗,最好办法是浇化肥水,即在定苗后距棉株2-3寸远的地方挖小坑或打眼,每棵浇1%尿素50-100g埋好即可。

(6)早化调,对不抗虫不早衰大株型的品种可在5-7片真叶时用0.5%的缩节安化调,控制株高。

2.施肥浇水。地膜覆盖的棉花发育早、生长快、结铃多,需水需肥量大,高峰期提前,如肥水管理失误,很容易造成早衰。棉田苗、蕾期一般不追肥;花铃期肥要早施、重施。一般初花期要轻施,结铃盛期要重施。追肥要开沟埋施,并结合浇水,以发挥肥效。初花期追肥浇水后,为了防止棉花徒长,可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棉花生长快,叶面积大,叶面蒸腾量比露地棉花大,而且需水高峰提前,延续时间长,同时棉花根系分布较浅,对干旱较敏感,尤其是伏旱,极易造成早衰。因此要浇好初花水、结铃盛期水和后期水,以防早衰,增加铃数和铃重。

3.合理整枝。棉花整枝一定要精细。整枝与一般大田棉花不同的有两点:一是伏前桃遇高温高湿易烂桃,下部果枝要适当少留果节。二是有效花铃期长,可多留3-4个果枝,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争取多结铃,充分发挥地膜覆盖增产的优势。

篇6:地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问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适时收获与清除废膜等方面介绍了地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玉米生产.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1)分类号:S513.048关键词:玉米 地膜栽培 品种选择 合理密植 科学施肥 田间管理

篇7: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论文

一般人们会认为种植的密度越大,就会高产,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过度密植会导致幼苗缺少光照、营养供给不足、根系发育不完全。经过实地考察,种植密度还受到品种的影响,人们发现种植密度控制在6.00万~6.75万株/hm2,最利于玉米地生长,不考虑地力和品种过度密植或过稀种植,都会影响产量。

2渭源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抗干旱措施

2.1精细整地

在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地势平坦。翻整土地让表层土壤翻整,将表层干土的厚度降低1~2cm,便于良种的呼吸,还可以将每公斤土地的含水量提高0.2~0.4g。将前一季的剩茬打碎,翻耕的深度是15~20cm,地膜玉米最适宜的时期是土壤表层5~10cm。

2.2选用优质的玉米种

我国的玉米品种多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在渭源县半干旱区海拔低于2000m以下的地区使用的玉米品种是正德306、先玉335、富农1号、豫玉22号;海拔高度在2000~2200m的地区使用酒单3号、金穗3号、金穗10号、垦玉10号、金顿302等品种。而且在播种前,要将选用好的良种和药剂一起搅拌,防止玉米种在播种后被害虫吃掉。一般常用的药剂有粉锈宁、井冈霉素、禾果利等。

2.3科学施肥

一般基肥是以农家肥为主,氮肥和磷肥是肥地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地膜栽培玉米时也要重视追氮肥和磷肥,既可让果实饱满,也可以预防后期玉米脱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磷肥的施肥量也要增大,每公顷要投入的优质农肥是7.5万kg,尿素是300kg。

2.4播期适当,种植密度合理

渭源县半干旱地区的播种时期以4月中下旬为宜,合理密植并不意味着减产,相反合理密植可以让每株玉米获得充足的养料和阳光补给,可以增产。早熟品种每公顷种植6.00万~6.75万株,中晚熟品种每公顷种植5.70万株。

2.5播种方法科学合理

地膜栽培玉米的方式分为两种,起垄种植和不起垄种植。其一是先播后盖,播种后在播种行的两侧各开一条沟,将膜覆在播种行,再将两侧压实盖严;其二是先盖后播,将两侧土向内翻各开一条沟,宽行是70~80cm,窄行是40~45cm,在垄上覆膜,开两条5cm深,10cm宽的小垄沟,之后在膜上打孔播种玉米,打孔的要求是:孔深5cm左右、每孔播种3~5粒玉米种。

2.6加强后期管理

在播种后并不意味着结束,还要加强田间管理,后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农民在平时的田间管理中,要检查地膜的是否通风损坏,对损坏的低迷要及时用细土遮盖。在玉米幼苗出齐的时期,对还没有出苗的幼苗要及时放苗。放苗时应注意天气,选择风速小、光合作用弱的清晨或午后,放大苗放绿苗,放苗的苗孔不必过大,保持在0.03m左右。将幼苗放出后还应该将地膜空余的地方用细土遮盖。在玉米苗长大后会出现分蘖的现象,分蘖的旁支也需要一定营养,会吸取主茎的营养,主茎不能正常生长,影响到丰收的产量。在玉米分蘖时要及时除掉旁支。合理施肥,追肥,适时灌溉。要适当的追肥,如补磷补钾补锌,防治虫害;半干旱区的地膜玉米具有节水的作用,适应当地情况,所以灌溉的时间可以有一定的间隔。采用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通过各个环节的认真栽培,可以实现早产、高产。

3小结

篇8:液态地膜及其应用

1. 液态地膜应用效果

市场推出的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是一种新型农资产品, 具有增温保墒作用, 可替代塑料地膜用于覆盖栽培, 有较强黏附力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 长期使用可改良土壤。喷施液态地膜使土壤表面形成一层黑褐色土膜, 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20%~50%。液态地膜喷施后40天开始降解, 2~3个月降解为腐植酸类, 翻压入土后能改良土壤团粒结构, 改善通透性。据调查, 使用液体地膜每亩比传统地膜省钱10%, 比人工覆膜减轻劳动强度, 防止风吹揭膜, 幼苗长出时可自行将膜顶破。喷洒液态地膜与不覆膜相比, 土表0~15厘米提高温度1~4℃, 土壤含水量提高20%以上, 容重降低6%~10%, 水稳性团粒数量 (>0.25毫米) 增加10%以上, 作物生育期提前3~10天, 0~50厘米土体含盐量降低50%, 增产幅度在20%左右。

2. 液态地膜适用范围多功能可

降解黑色液态地膜主要用于替代塑料薄膜在粮油、经济作物、果蔬生产和设施农业作物早期地膜覆盖, 还可用于坡地、滩涂、沙漠、风口等地塑料地膜不易使用地区水土保持、盐碱地改良、道路护坡、固沙种草造林、绿化树木防冻等。使用方法:在播种前遇干旱要灌溉, 平整地面后播种, 播后表土细碎压平, 消除大坷垃。先将液态地膜原粉用1~1.5倍清水化开成面团状, 再继续搅拌成细腻的糊状母液, 然后加4.5倍清水搅拌稀释均匀。经滤网过滤后, 小面积可用喷雾机或高压喷雾器均匀喷洒地面;大面积可用机器喷施, 机车行走用2~3挡 (0.6~1米/秒) 、喷施压力3~5公斤/平方厘米喷洒。喷后40天内避免踩踏和铲趟。大田喷洒每亩建议用量原粉15公斤, 配制好的液体用纱布或细筛网过滤后均匀喷洒地面。面积小的可过滤对水5倍, 用喷壶均匀喷洒地面即可, 喷后3天内不下雨为宜。

3. 注意事项

(1) 清水最好晒到20℃左右再用于配制液态地膜, 用手指捏母液感觉有一定黏度而且没有颗粒, 过滤后即可用。 (2) 最好在2~3天无雨情况下喷施, 掌握喷施液膜在播种覆土后即时喷施。垄面整平耧细并保证出苗需要的土壤水分以提高成膜效果和保苗率。 (3) 喷施前用清水洗净喷雾器, 防止残留在喷雾器里的农药对作物有伤害;倒入喷雾器时入口处加过滤网以防颗粒状东西进入堵塞喷头。喷施后40天内垄面不能践踏和铲趟, 否则会损坏液态地膜的整体性。 (4) 成膜后的抗水性简易检测, 将液态地膜或液态地膜粉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用热水或冷水配制成现场产品后, 用干净的平板玻璃片或灯泡浸泡在盛装液态地膜产品的容器中, 2分钟后提出并晾干形成1层胶状黑膜, 晾干后放在水龙头下冲洗, 地膜保持完好的为合格产品, 被水溶解或冲掉的地膜是伪劣产品。

4. 液态地膜优点

篇9:地膜花生高产六要诀

1.选用强力超微膜覆盖 大力推广应用厚0.005毫米、宽2米的强力超微膜覆盖,每667平方米(1亩)只需3公斤,投资约36元,比普通地膜投入少一半,可增产花生60~90公斤,增值120~180元。

2.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气性好、肥力较高的土壤条件。冬季深翻改土,播种前结合耕整施足底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500公斤、专用肥50公斤、硼肥1公斤。多次浅耕细耙,开沟分厢,切实做到无根茬、土细、厢平、沟直。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选用中花5号、92-8、92-9、88-415等早熟丰产良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在3月下旬抢晴天播种,力争不播4月种。采用宽窄行(33~36厘米×17厘米),或宽行窄株(33厘米×17~35厘米×17厘米),每667平方米播1.1万~1.3万穴,理论苗2.2万~3万株,确保实收2万株。

4.播种盖膜,化学除草 播种前用钼酸铵拌种,按1克钼酸铵对清水50克拌500克种的比例均匀拌种。拌后及时抢晴抢墒开穴浅播。若土壤墒情不足,应洒水增墒,确保出苗快。一次播全苗,播后拍平厢面,喷施除草剂,一般用拉索或都尔喷洒厢面及沟边。喷后立即盖膜,四周拉平,地膜紧贴地面盖到厢边以下,用土压严,以提高保温、保墒效果,防止大风掀膜。

5.破膜露苗,查苗补种 花生出苗后,及时用刀片或竹片破膜露苗,防止高温烧苗。膜孔不宜破得过大,一般以幼苗子叶可伸出膜面为宜。幼苗出一棵破一棵,并用细土或细沙封好膜口,防止草荒和提高地温。及时查苗,对出现的缺苗穴,用浸种催好芽的种子进行补种。

篇10: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论文

在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地势平坦。翻整土地让表层土壤翻整,将表层干土的厚度降低1~2cm,便于良种的呼吸,还可以将每公斤土地的含水量提高0.2~0.4g。将前一季的剩茬打碎,翻耕的深度是15~20cm,地膜玉米最适宜的时期是土壤表层5~10cm。

2.2选用优质的玉米种

我国的玉米品种多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在渭源县半干旱区海拔低于m以下的地区使用的玉米品种是正德306、先玉335、富农1号、豫玉22号;海拔高度在2000~2200m的地区使用酒单3号、金穗3号、金穗10号、垦玉10号、金顿302等品种。而且在播种前,要将选用好的良种和药剂一起搅拌,防止玉米种在播种后被害虫吃掉。一般常用的药剂有粉锈宁、井冈霉素、禾果利等。

2.3科学施肥

一般基肥是以农家肥为主,氮肥和磷肥是肥地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地膜栽培玉米时也要重视追氮肥和磷肥,既可让果实饱满,也可以预防后期玉米脱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磷肥的施肥量也要增大,每公顷要投入的优质农肥是7.5万kg,尿素是300kg。

2.4播期适当,种植密度合理

渭源县半干旱地区的播种时期以4月中下旬为宜,合理密植并不意味着减产,相反合理密植可以让每株玉米获得充足的养料和阳光补给,可以增产。早熟品种每公顷种植6.00万~6.75万株,中晚熟品种每公顷种植5.70万株。

2.5播种方法科学合理

地膜栽培玉米的方式分为两种,起垄种植和不起垄种植。其一是先播后盖,播种后在播种行的两侧各开一条沟,将膜覆在播种行,再将两侧压实盖严;其二是先盖后播,将两侧土向内翻各开一条沟,宽行是70~80cm,窄行是40~45cm,在垄上覆膜,开两条5cm深,10cm宽的小垄沟,之后在膜上打孔播种玉米,打孔的要求是:孔深5cm左右、每孔播种3~5粒玉米种。

2.6加强后期管理

在播种后并不意味着结束,还要加强田间管理,后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农民在平时的田间管理中,要检查地膜的是否通风损坏,对损坏的`低迷要及时用细土遮盖。在玉米幼苗出齐的时期,对还没有出苗的幼苗要及时放苗。放苗时应注意天气,选择风速小、光合作用弱的清晨或午后,放大苗放绿苗,放苗的苗孔不必过大,保持在0.03m左右。将幼苗放出后还应该将地膜空余的地方用细土遮盖。在玉米苗长大后会出现分蘖的现象,分蘖的旁支也需要一定营养,会吸取主茎的营养,主茎不能正常生长,影响到丰收的产量。在玉米分蘖时要及时除掉旁支。合理施肥,追肥,适时灌溉。要适当的追肥,如补磷补钾补锌,防治虫害;半干旱区的地膜玉米具有节水的作用,适应当地情况,所以灌溉的时间可以有一定的间隔。采用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通过各个环节的认真栽培,可以实现早产、高产。

3小结

篇11:某区地膜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减量使用传统地膜和引进示范国标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为主要治理方式,探索废旧农膜回收路子,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科技支撑,全面推进农膜污染治理,加快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二、工作思路

本着“蔬菜多年种植、相对集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块选择原则,打算采取“村委会或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申请、镇街政府推荐、区农业农村局专家讨论、区农业农村局办公会议研究”的.办法,确定设立全区国家标准地膜及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区,逐步探索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力争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上级要求标准,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三、实施内容

今年区被省列为农用薄膜使用大县(区),需开展农用薄膜污染治理示范。

一是计划在我区早春蔬菜、大蒜等作物多年种植、相对集中的镇街,建立国家标准地膜污染防治示范区2800亩,示范推广符合国家标准(GB13715―20xx)的地膜,分别在经研究确定的实施主体及基地具体实施。

二是在大蒜种植多年、相对集中种植的镇街,拟设立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区600亩,示范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分别在经研究确定的实施主体及基地具体实施。

三是探索建立废旧农用薄膜回收体系,计划在覆膜面积和农膜使用量较大的镇街,探索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购置配备相应的专业化回收机械等设备,为以后镇街组织农膜回收打下初步硬件基础。

四、资金预算

区地膜污染综合防治,省拨财政资金共计60万元,不足部分自筹。

1、国家标准地膜污染防治示范区建设。拟补助资金28万元。

2、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区建设。拟补助资金18万元。

3、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建设,拟投入省拨资金9万元。

4、其他费用:共计5万元,主要用于宣传培训、指导推进等项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为切实加强对全区地膜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及技术指导,成立由区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及有关镇街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局站室及镇街农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地膜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和技术小组,负责编制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同时加强技术指导。

2、强化指导服务。区农业农村局地膜污染防治工作领导技术小组的技术人员,指导实施推进工作,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宣传发动、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活动,确保关键技术入户到田。

3、加强档案管理。项目自立项开始,所有项目文件、实施方案、会议材料、图片资料、项目数据、资金使用情况等资料,由专人负责收集保存,作为检查、验收、评估的依据。

4、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财政资金使用要求执行,确保专款专用。

★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专项实施方案参考

★ 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 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技术

★ 脱贫攻坚战工作心得体会

★ 防治重污染天气的年度工作总结

★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

★ 扶贫专项实施方案自查总结

★ 林木种子园花粉污染与防治措施

★ 四川省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

篇12:红芽芋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红芽芋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介绍了红芽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包括芋田选择、整地做畦、种芋处理、适时播种、田问管理、水肥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009“”(21)分类号:S632.3关键词:红芽芋 地膜覆盖 高产优质 栽培技术

篇13: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采用地膜对地表进行覆盖, 达到增温保墒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西北、华北旱作地区。常用的主要有半膜覆盖和全膜覆盖等方式。其中地膜全膜双垄沟播是近年来在甘肃等地发展较快、增产潜力较大的一项技术。主要适用于北方旱作区海拔在2300米以下, 年降雨量在250~400mm的地区。该技术采用大小垄相间的种植, 一般大垄宽65~70cm, 小垄宽40cm, 垄高10~15cm, 大小垄间形成种植作物的垄沟, 在早春或播前对地面进行全膜覆盖后播种。目前主要适用于玉米和马铃薯种植。

二、技术要求

1. 机械起垄铺膜要求

在土壤含水率低于18%的情况下, 应用起垄铺膜机或起垄铺膜施肥覆土联合作业机, 一次完成起垄、铺膜 (施肥) 、覆土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全膜双垄沟播要求形成大小双垄, 同时用宽120cm、厚0.08mm的地膜, 全地面覆膜, 膜与膜间不留空隙, 两幅膜相接处在大垄的中间, 用下一垄沟或大垄垄面的表土压住地膜, 覆膜时地膜与垄面、垄沟贴紧。每隔2~3m横压土腰带, 一是防止大风揭膜, 二是拦截垄沟内的降水径流。覆膜后如遇雨, 在垄沟内及时打开渗水孔, 以便降水入渗。

2. 配套农艺技术要求

全膜双垄沟播机械化技术应根据当地农艺要求做好倒茬选择、配方施肥、良种选择等配套农艺技术, 同时还应及时做好破土引苗、查苗补苗、打杈、摘花打顶 (适用于马铃薯) 、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 适宜机具

1) 起垄覆膜机具。目前应用的机具主要有起垄铺膜施肥覆土联合作业机。

篇14:地膜花生综合施肥技术

一、花生的需肥特点

花生属于豆科作物,根部生长着许多根瘤,其内含有能够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的根瘤菌,具有固氮功能,除供自身氮素营养外,还能增进土壤肥力。花生全生育期60%的需氮量来自根瘤菌固氮供给,但苗期根瘤菌还未形成,幼苗生长需靠底肥供给。

磷肥是作物生理代谢的重要元素,是蛋白质合成必不可少的,可促进花生成熟、籽粒饱满,提高结荚率、含油率等;花生产量对磷的反应非常敏感,增施磷肥可达到显著提高产量的效果,土壤磷素含量是决定花生产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钾肥对茎蔓、果壳及果仁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保肥较差的土壤(如砂土地),增施钾肥效果明显。

钙肥可使花生植株健壮、分枝增多、减少空秕粒。整个生育期的需肥规律是前、后期少,中间多。

苗期所需氮、磷、钾量仅占一生总量的5%~10%。开花期所需养分数量急剧增加,氮的需要量约占总量的17%、磷约占22.6%、钾约占22.3%。结荚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有大批荚果形成,也是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氮的需要量约占总量的42%、磷约占46%、钾约占60%。饱果成熟期吸收养分的能力逐渐减弱,氮的需要量约占总量的28%、磷约占22%、钾约占7%。

二、施肥原则

以氮、磷、钾为主,适当配施缓释肥、中微量元素,因地制宜施用功能肥;重施基肥、前茬施肥;重施有机肥和磷肥,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重视钙肥、微肥、叶面肥的施用。

1. 施肥量指标

①无机肥(氮、磷、钾、复合肥)施肥量及比例。根据营养需求量和目标产量施肥。每生产100千克荚果,需纯氮(N)2千克、纯磷(P2O5)1.6千克、纯钾(K2O)2.5千克,纯钙(CaO)2~2.5千克。氮∶磷∶钾为1∶0.8∶1.2。

换算成不同的目标产量为:亩产300~400千克荚果,需纯氮(N)6~8千克、纯磷(P2O5)5~6千克、纯钾(K2O)7~10千克,纯钙(CaO)6~9千克;400~500千克荚果,需纯氮 (N) 8~10千克、纯磷 (P2O5)6~8千克、纯钾(K2O)10~13千克,纯钙(CaO)8~12千克; 500~600千克荚果,需纯氮(N)10~12千克、纯磷(P2O5)8~10千克、纯钾(K2O)13~16千克,纯钙(CaO)10~14千克。

每亩肥料计算公式为:肥料需要量=[(花生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0.15×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②施有机肥量。亩生产300~600千克荚果,施土圈肥2000~5000千克或纯禽粪便100~4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150~300千克,具体有机肥施用量可根据花生产目标量线性插入法算出。

③缓控释氮肥量。缓释肥优势:使花生氮的肥效后移、防止早衰、增产显著;减少氮的淋溶挥发损失、对环境污染少;利用率提高,可减少施肥量。缓释肥量:氮肥用量=1/3普通氮肥+2/3缓释氮肥×0.85。

④钙肥的施用量。花生需钙量高于磷,接近钾。钙主要储藏在营养体根茎叶中,占80%以上,生殖体占15%左右。常用的钙肥有:石灰、石灰氮、硅钙肥。石灰的每亩用量为30~50千克、石灰氮为20~30千克、硅钙肥为20~30千克。

2. 施肥方式

①重施底肥种肥。北方春花生多采用地膜覆盖,中后期不便施肥,因此应以集中施肥为主和灵活追肥为辅的方式施肥,以利实际操作。

高产地块用肥较多,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施肥方法,即耕地前撒施全部有机肥、磷钾肥和2/3的缓控释氮肥,耙地前铺施剩余1/3的速效氮肥和其他肥料(钙肥等)。机播地块可将部分化肥用播种机施肥器施在垄中间。起垄播种地块,可结合起垄将2/3“种肥包”施在两个播种行下方10~15厘米处,剩余1/3种肥施在垄中间,做到深施、匀施。

中低产地块,可结合播种做种肥集中施用,须注意种肥隔离,防止烧种。钙肥要与有机肥配合施用,防止过量施钙肥、引起不良后果。

②苗期追肥。花生地块发现缺肥时,可在花针始期,适量追施复合肥或氮肥,开沟施入。

③荚果肥。花生后期脱肥时,可喷施叶面肥。进入结荚后期,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20~150克+尿素350~40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80克等杀菌剂的混合液45~50千克,连喷2次,间隔10~15天,延长花生功能叶片寿命。

④微肥。铁肥:一般可用硫酸亚铁0.75~1.5克/米2做基肥,0.1%硫酸亚铁溶液浸种12小时,缺铁地块可用0.2%~0.5%硫酸亚铁溶液于新叶发黄时叶面喷施,连喷2次。硼肥:用硼酸或硼砂0.75克/米2做基肥,0.1%~0.25%水溶液花针期喷施,0.1%溶液浸种。锌肥:土壤pH值>7或含磷过多时易缺锌(Zn),可用硫酸锌(ZnSO4)1.5~3克/米2做基肥,每千克种子用4克硫酸锌拌种,或1%~2%硫酸锌溶液于花针期喷施。

3. 施肥注意事项

①有机肥。有机肥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作物抗逆性,花生喜欢有机肥,尤其是旱薄地,增施有机肥对产量提高明显。有机肥在施用前一定要经过充分腐熟发酵,以利杀灭粪便、秸秆中的病菌、虫卵,减轻病虫危害。

②钙、钾肥施用。钾、钙有拮抗作用,混在一起容易引起烂果,须注意分层施肥。缺钙造成的秕果,叶面施钙对荚果无效。钾在耕地前铺施,施后耕翻入0~30厘米耕层内。钙在起垄前铺施,然后再起垄播种(即施在10厘米的结果层)。

③石灰氮。石灰氮属于碱性肥料,适合于酸性土壤,注意隔年使用;在播种前10天(不能少于10天)施用,以避免有毒气体对花生发芽及幼苗生长产生毒害。

④化肥的选择要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长期施用碱性或生理性碱性的肥料、酸性或生理性酸性的肥料会导致土壤碱化或酸化,目前由于过量和习惯性选择用肥造成土壤酸化的较普遍。土壤酸性的应选碱性化肥,土壤碱性的应选酸性化肥。推荐酸性土壤用石灰等生理碱性含钙肥料,碱性土壤可施石膏等生理酸性含钙肥料,连作土壤可增施石灰氮、生物菌肥等,能显著减少土壤中病菌、虫卵数量,平衡土壤微生物种群,提高土壤肥力。

⑤注重平衡施肥。目前我国开展了沃土工程,配方施肥已经普及到县乡,施肥量要根据当地土壤的肥力状况适当增减。

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0.8%以上,全氮含量6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氮6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2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80毫克/千克以上,活性钙0.18%以上。花生亩产500千克以上,应掌握氮减半、磷加倍、钾全量的原则确定施肥量, 推荐每亩施用纯氮(N)12.5千克、纯磷(P2O5)10千克、纯钾(K2O)12.5千克,优质圈肥5000千克。

高肥力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1.0%以上,全氮8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氮9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3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花生亩产600千克,推荐亩施优质圈肥5000千克,或用优质有机肥(鸡粪、饼肥等)适量,纯氮(N)12~15千克,纯磷(P2O5)11~14千克,纯钾(K2O)14~17千克。

⑥选择高产高肥效品种。研究表明,花生的品种不同、吸收营养的效率也不同。选择高产高肥效的花生品种有利于实现花生高产和节约肥料,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上一篇:《铜雀妓其二》王勃唐诗全诗意思下一篇:现代儿童写的诗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