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炜: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2024-04-28

王炜: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通用8篇)

篇1:王炜: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王炜: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2009-9-10 10:44:52 来源:凤凰网 作者:生物谷 【】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明确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的战略基点。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这为我国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在自主创新中,知识产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障。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3200万,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国家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据统计,我国设备投资的60%用于购买外国产品,其中几乎100%的光纤制造设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数控机床是外国产品。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

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我国自建立知识产权制度20多年来,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适合国情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从授权的知识产权看,自主知识产权很少,表现为“量多质差”。据统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国的外贸总额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仅仅占外贸总额的2%。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一项报告,一个国家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大体要经历5个发展阶段:

主要以出口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导,依靠廉价劳动力成本和低成本原材料;通过加大研发投资,推动了技术含量较高产品的出口;遭遇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被迫付出高昂代价;吸取教训,加大在收购、自主开发和管理知识产权方面的投资力度;开始享受知识产权的互惠互利,有的企业甚至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获取竞争优势。

按照这种划分,日本、韩国在曾经落后于欧美的情况下,在知识产权发展方面都经历过这些阶段的“成长的烦恼”,他们正先后进入第五阶段。而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目前仍处在第一阶段,只有极少数高新技术企业进入第二阶段。因此,我国企业只有在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才能利用其高附加值转化为高的商业利润,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正负效应

从创新以及自主创新的内涵来看,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又反映在正反两个方面。

首先是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互动的正效应。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智力成果和工商业业绩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对创新成果提供合理、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即可对自主创新发挥如下积极的功能:

激励功能。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激励投资和投智的制度。它确定了知识产品创造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享有一定期限的独占权。这就化解了知识产品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所带来的外部性的负面影响,保证了知识创新主体的创新投资得到回报并创造收益,从而鼓励创新主体进一步加速新一轮的投资和投智。

保护功能。在创新过程中,创新主体依靠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创新权益和技术成果,通过对假冒、仿造和非法复制等侵权行为的法律制裁,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功能。依法保护创新成果只是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阶段目标。知识产权法通过激励发明创新,保护创新成果的方式,使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和传播,从而达到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

其次,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互动的负效应。知识产权是一把“双刃剑”,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或者滥用知识产权会扭曲公平竞争,造成遏制、妨碍自主创新的恶果。这种对创新产生负面影响,构成限制公平竞争的行为被称为掠夺性创新。

在高新技术的竞争市场上,掠夺性创新的影响十分地突出。例如,高新技术市场上的网络效应问题即为明证。网络效应即消费者消费某种网络产品的价值会随着消费与该产品相兼容产品的其他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网络市场下,创新者以这种“技术封锁”的手段扩张其技术创新版图,就意味着对其竞争对手创新资源的掠夺,从而违背竞争法。

当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利用“基础设施”获取专利、捆绑销售、拒绝许可等手段时,通常被认为构成滥用创新或滥用知识产权。这些滥用行为以限制或阻碍公平竞争为目的,也是需要严加防范和制止的。现阶段自主创新的基本设想

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宜着眼于不受制于他人权利支配的集成创新或模仿创新为主,特别是模仿创新应成为我国现阶段自主创新的主流模式。模仿创新是在广泛吸收现有创新成果,或充分消化吸收所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模仿进行的再创新或渐进性创

新。它以先进技术为基础,重在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完善,从而形成新的发明创造。

国外的实践证明,模仿创新是一国自主创新不可逾越的阶段。例如,日本在1970年以前,从欧美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采取模仿创新技术政策,使日本迅速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技术大国。韩国曾也是典型的“拿来主义”者,其企业的技术基础,主要是通过集中引进外国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韩国还大力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实用新型专利、工业外观设计专利等途径改进与模仿复制外国技术产品。这使得韩国的技术在短时间内超出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任何创造发明的产生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科学发展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新技术的创新通常是建立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一个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创新的一个必经阶段。通过对率先创新者的模仿,并根据自身条件不断创新,是任何一个落后企业追赶先进企业的必由之路。

如前所述,自主创新不是关门创新。自主创新应主要建立在开放式创新的基础上。开放式创新,是以开放的理念、发展的心态充分整合创新主体的内外部资源,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产学研合作乃至跨国研发合作所从事的创新。因此,我国在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政策中应当体

现开放创新的内涵,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承接国际产业链高端环节或高新技术向我国转移,从而培育创造自主知识产权。

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其自身产品和技术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创新模式。对于国外先进技术,国内企业要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于国内有一定技术基础、在产业内量大面广的产品,鼓励集成创新;对于长期以来一直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必须整合国内外研发资源,利用开放式创新,实现原创性突破。具体而言,传统的制造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应以封闭式创新为主;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软件、半导体、生物技术等领域应当以开放式创新为主。(生物谷Bioon.com)

http:///industry/introduction/408260_2.shtml

篇2:王炜: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施惠栋,谢 刚】 2010-11-

22010 年 第7 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第32 卷 总第193 期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0-06-0

5【作者简介】施惠栋,宁波超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济与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0.07.045 浅析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 □ 施惠栋1,谢 刚2(1.宁波超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泗门 315470;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9)

【摘 要】文中陈述了知识和自主创新的含义。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动关系,说明企业应当克服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之处,促进自主创新。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993(2010)07-0112-03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 SHI Hui-dong1 , XIE Gang 2(1.Ningbo Super High-Tech CO.,LTD, Simen 315470, China;2.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9, China)

【Abstract】The mean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ity rights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elationship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as also discussed.Enterprise should overcome the fail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promot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Key words】intellectual properity rights;indepenolent innovation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人的智力制造成果依法所享有的权利总称,是无形的财产。具有排他性、独占性、地域性和时间性。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目前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在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特别在中小企业,存在较大距离,如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产权不明晰,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等,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为此,本文提出了克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足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建议,以促进自主创新。1 知识产权保护的含义自主创新是企业通过组织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或联合攻关,通过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探索产品生产技术的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产品的核心技术具有独占性,同行无法模仿;生产的方法具有独享性,使同行无法替代;从而使产品具有独特的功能,这种功能为客户所喜欢,所信任;能超越竞争对手,独占市场;并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接受环境考验,处于领先行业的地位,从而保持竞争优势,不断获得超额利润。表1 列出了知识产权的类别及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可见,知识产权的类别多,范围广,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知识和信息生产量的增加,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其内容将更多,范围也更广。知识产权是依社会(或个人)对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有法律(或制度)保证使用的权利。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成果及其权利者经济使用的保护,对不利后果进行防范和规范。激励企业、机构和个人不断创新,以提供企业的竞争优势,推动国际合作,增进外企投资,创造更多财富。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管理则是自主创新的运行基础和动力。表1 知识产权的类别及对自主创新的作用知识产权类别内容序 特点 获取程序 保护法规对创新的影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排他性强,普及技术申请、审查公开、授权专利法促进自主创新商标商品商标(品牌)、厂商名称、服务商标宣传鼓励长期守信经营,排他性强申请、公告商标法;企业名称、政府部门、登记管理企业商品各项竞争要素的载体,促进自主创新版权论文、成果、著作传播知识、技术公开发表、宣传著作权法鼓励自主创新地理标志企业地域标志、产品产地或原产地标志地区独特性,鼓励企业长期守信,具有排他性申请、登记、注册或备案商标法和地理标志规定法地区特色、具有独特性;企业信誉、质量和创新结合形成竞争力商业秘密技术独占性、经营抢先性、管理先进性完全排他性、防止扩散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企业保密规定保证自主创新 2 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项目申报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累积了大量基础知识和技术,根据企业自身的科技能力和设备,以及自知创新目标,针对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种项目申报指南,在科技中介机构帮助下,积第7 期 施惠栋等:浅析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 113 极申报各类项目,立项研究后获得成果,不仅提高和增加了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还达到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目标,促进了自主创新的活动。项目申报中标率决定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知识积累和设备条件。项目申报不中标,对公司说也是一次基础知识的积累,首先,要集合、总结、归纳,提出申报项目的关键性理论和核心技术问题以及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其次,要进行国内外资料调研和公司现有基础上写出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报告。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次自主创新的初级阶级的磨练。企业还给予鼓励,从失败中取得经验。现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项目申报良性循环模式如图1:图1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项目申报良性循环模式 3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制约自主创新 3.1 创新意识不强 ①产权知识模糊。随着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决定因素。经济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依赖技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构调整更离不开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要持续发展只有依靠技术创新。可是当前不少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模糊,对生产产品往往停留于模仿、仿制、缺乏对产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甚至认为创新是大企业的事,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融资困难,抗风险能力弱,无法创新。企业往往处于劳力密集、高耗能源、污染环境的不利的生产模式。②重产量、轻创新。企业对其产品要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销量以获得利润。但是一个产品有其消长过程,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其消长周期越来越短。产品不更新,企业是很难发展的。只能停留于来料加工,另件组装的产品形式,没有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也没有企业自身的专利品牌,商标,企业是很难持续发展。企业应克服轻创新的现象,充分组织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针对产品进行自主创新,掌握对产品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参与国内外对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订,以引进、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自立品牌(商标)的产品。③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调研、立项、实施、应用等各个阶级没有完整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有了成果,不是先申请专利,而是写论文,报成果,丧失了成果的新颖性;在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动力也不足。3.2 产权不明晰由于知识产权不明晰或界定不清楚,直接影响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①成果转化难。如一项发明专利成果,成果的发明人往往不是专利权人,而是单位(或企业),造成自主创新者对其创新成果没有充分的收益权和使用权。因而,大大削弱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动力。此外,在产学研

联合研制过程中由于产权界定不清,也形成科研、高校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困难,而企业则得不到创新成果。②成果被模仿。创新成果公开后,由于产权不明晰,非创新者积极通过创新成果(产品)的信息进行模仿,同时利用创新产品的剩余市场跟进产品,从而不用创新,也不需起动创新产品的市场,轻易地获得高额利润。而创新者却不能使自主创新的产品独占市场,丧失了市场份额,从而打击了自主创新者的再创新的积极性。③成果分配不均。产权不明晰,造成单位(或企业)与成果创造者利益分配不均,成果创造者(发明人)的获得利益极少,有的还不能保证国家规定奖励的兑现和成果产业化后利润的提取,严重地挫伤了创新主体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3.3 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①产权法滞后。我国目前已有“专利法”、“商标法”等多部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各部法律虽然有着共性内容,但由于颁布和实施时间不同,对某些交叉问题没有较完善的规定。同时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已颁布的法律已不能完全涵盖,需要增订。②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市场是实现商品和劳务关系发生交易的场所。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起步晚,与先进国家相比较,属于初级阶段,首先是产权交易市场,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其次是各地区分割,没有统一的产权交易制度和统一的产权交易信息,再次缺乏市场化交易机制,市场效率不高。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自主创新,建议如下: 4.1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首先国家要在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强保护制度,企业要加强在知识产权制度下对技术、工艺标准化机制的研究,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的制订,力争将自主创新、发明专利与标准化制订相结合,从而为企业产品独占市场创造条件;其次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应用战略,有效地运用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 114 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2 卷法规,保护企业已获得的各项知识产权;再次,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引进技术产品,一定要吸收消化再创新,同时要结合国内外有关信息进行集成创新,创造条件进行原始创新,掌握自主产权知识的核心技术,不断增加知识创新的数量和高标准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4.2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服务体系 ①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出台全国统一的法律和法规。统一的中介管理机构,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合理有序的竞争,并在竞争中逐步完善。知识产权市场的中介机构,要进行现代化管理,为买卖双方提供方便,减少交易成本,加速产权的产业化。②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产权的评估机构。由于技术创新的专业性、独特性、独占性和时续性,决定对其评估的复杂性,因而,要制定一套专业评估程序的方法,并配备专业人员。③建立知识产权的监管机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知识产权在应用过程中不受损,和在评估中的准确性。在市场交易中,保证其价值合理,手续方便,促进产权市场的发展,保护了知识产权的正常运行。4.3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企业自主创新离不开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对现有知识的利用率,增强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知识产权进行高效的管理、控制和使用,以本企业技术知识为基础可实现企业领域知识共享,领域标准化技术获取,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知识技术基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①管理创新,首先提高决策者的素质,企业决策者的品质、创新意识、决策能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其次对每一项自主创新的团队组织和调研、立题、研究、总结都要拟订制度,定期对其计划、执行阶段小结、总结进行检查和

评估,以便及时修正,降低风险;再次建立知识产权的档案制度,对每项自主创新的技术过程的原始材料,阶段小结,总结,成果,应用,商业化市场竞争等都要按类保管,不断积累企业的知识技术资源,有利于综合提高再创新。②信息化平台建设,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终始从客户(政府、企业、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使产品能满足客户的需要,经受竞争者的挑战,接受市场严谨的检验,将创新的产品核心技术始终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就要不断搜集、归纳、分析产品、市场、消费、国行等各方面的资料,为此,其信息量十分巨大,需要建立信息化平台,为自主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国内外的产品市场的信息,来支撑企业的自主创新。③保护人才资源产权,人力资源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激发拥有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留住创新人才就要有适当激励制度。激发专业人员自主创新动力,最关键的问题是给予创新人员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物质奖励可通过技术入股、成果提成、成果分离协定以及各种奖励等形成兑现。[参考文献] [1] 李伶娟,何韫珏.激励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产权制度分析

篇3:浅析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人的智力制造成果依法所享有的权利总称,是无形的财产。具有排他性、独占性、地域性和时间性。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目前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在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特别在中小企业,存在较大距离,如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产权不明晰,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等,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为此,本文提出了克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足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建议,以促进自主创新。

1 知识产权保护的含义

自主创新是企业通过组织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或联合攻关,通过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探索产品生产技术的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产品的核心技术具有独占性,同行无法模仿;生产的方法具有独享性,使同行无法替代;从而使产品具有独特的功能,这种功能为客户所喜欢,所信任;能超越竞争对手,独占市场;并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接受环境考验,处于领先行业的地位,从而保持竞争优势,不断获得超额利润。

表1列出了知识产权的类别及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可见,知识产权的类别多,范围广,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知识和信息生产量的增加,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其内容将更多,范围也更广。

知识产权是依社会(或个人)对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有法律(或制度)保证使用的权利。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成果及其权利者经济使用的保护,对不利后果进行防范和规范。激励企业、机构和个人不断创新,以提供企业的竞争优势,推动国际合作,增进外企投资,创造更多财富。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管理则是自主创新的运行基础和动力。

2 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项目申报

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累积了大量基础知识和技术,根据企业自身的科技能力和设备,以及自知创新目标,针对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种项目申报指南,在科技中介机构帮助下,积极申报各类项目,立项研究后获得成果,不仅提高和增加了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还达到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目标,促进了自主创新的活动。项目申报中标率决定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知识积累和设备条件。项目申报不中标,对公司说也是一次基础知识的积累,首先,要集合、总结、归纳,提出申报项目的关键性理论和核心技术问题以及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其次,要进行国内外资料调研和公司现有基础上写出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报告。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次自主创新的初级阶级的磨练。企业还给予鼓励,从失败中取得经验。现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项目申报良性循环模式如图1:

3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制约自主创新

3.1 创新意识不强

(1)产权知识模糊。随着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决定因素。经济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依赖技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构调整更离不开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要持续发展只有依靠技术创新。可是当前不少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模糊,对生产产品往往停留于模仿、仿制、缺乏对产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甚至认为创新是大企业的事,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融资困难,抗风险能力弱,无法创新。企业往往处于劳力密集、高耗能源、污染环境的不利的生产模式。

(2)重产量、轻创新。企业对其产品要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销量以获得利润。但是一个产品有其消长过程,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其消长周期越来越短。产品不更新,企业是很难发展的。只能停留于来料加工,另件组装的产品形式,没有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也没有企业自身的专利品牌,商标,企业是很难持续发展。企业应克服轻创新的现象,充分组织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针对产品进行自主创新,掌握对产品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参与国内外对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订,以引进、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自立品牌(商标)的产品。

(3)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调研、立项、实施、应用等各个阶级没有完整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有了成果,不是先申请专利,而是写论文,报成果,丧失了成果的新颖性;在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动力也不足。

3.2 产权不明晰

由于知识产权不明晰或界定不清楚,直接影响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1)成果转化难。如一项发明专利成果,成果的发明人往往不是专利权人,而是单位(或企业),造成自主创新者对其创新成果没有充分的收益权和使用权。因而,大大削弱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动力。此外,在产学研联合研制过程中由于产权界定不清,也形成科研、高校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困难,而企业则得不到创新成果。

(2)成果被模仿。创新成果公开后,由于产权不明晰,非创新者积极通过创新成果(产品)的信息进行模仿,同时利用创新产品的剩余市场跟进产品,从而不用创新,也不需起动创新产品的市场,轻易地获得高额利润。而创新者却不能使自主创新的产品独占市场,丧失了市场份额,从而打击了自主创新者的再创新的积极性。

(3)成果分配不均。产权不明晰,造成单位(或企业)与成果创造者利益分配不均,成果创造者(发明人)的获得利益极少,有的还不能保证国家规定奖励的兑现和成果产业化后利润的提取,严重地挫伤了创新主体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3.3 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1)产权法滞后。我国目前已有“专利法”、“商标法”等多部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各部法律虽然有着共性内容,但由于颁布和实施时间不同,对某些交叉问题没有较完善的规定。同时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已颁布的法律已不能完全涵盖,需要增订。

(2)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市场是实现商品和劳务关系发生交易的场所。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起步晚,与先进国家相比较,属于初级阶段,首先是产权交易市场,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其次是各地区分割,没有统一的产权交易制度和统一的产权交易信息,再次缺乏市场化交易机制,市场效率不高。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自主创新,建议如下:

4.1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首先国家要在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强保护制度,企业要加强在知识产权制度下对技术、工艺标准化机制的研究,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的制订,力争将自主创新、发明专利与标准化制订相结合,从而为企业产品独占市场创造条件;其次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应用战略,有效地运用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企业已获得的各项知识产权;再次,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引进技术产品,一定要吸收消化再创新,同时要结合国内外有关信息进行集成创新,创造条件进行原始创新,掌握自主产权知识的核心技术,不断增加知识创新的数量和高标准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4.2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服务体系

(1)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出台全国统一的法律和法规。统一的中介管理机构,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合理有序的竞争,并在竞争中逐步完善。知识产权市场的中介机构,要进行现代化管理,为买卖双方提供方便,减少交易成本,加速产权的产业化。

(2)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产权的评估机构。由于技术创新的专业性、独特性、独占性和时续性,决定对其评估的复杂性,因而,要制定一套专业评估程序的方法,并配备专业人员。

(3)建立知识产权的监管机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知识产权在应用过程中不受损,和在评估中的准确性。在市场交易中,保证其价值合理,手续方便,促进产权市场的发展,保护了知识产权的正常运行。

4.3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

企业自主创新离不开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对现有知识的利用率,增强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知识产权进行高效的管理、控制和使用,以本企业技术知识为基础可实现企业领域知识共享,领域标准化技术获取,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知识技术基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1)管理创新,首先提高决策者的素质,企业决策者的品质、创新意识、决策能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其次对每一项自主创新的团队组织和调研、立题、研究、总结都要拟订制度,定期对其计划、执行阶段小结、总结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修正,降低风险;再次建立知识产权的档案制度,对每项自主创新的技术过程的原始材料,阶段小结,总结,成果,应用,商业化市场竞争等都要按类保管,不断积累企业的知识技术资源,有利于综合提高再创新。

(2)信息化平台建设,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终始从客户(政府、企业、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使产品能满足客户的需要,经受竞争者的挑战,接受市场严谨的检验,将创新的产品核心技术始终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就要不断搜集、归纳、分析产品、市场、消费、国行等各方面的资料,为此,其信息量十分巨大,需要建立信息化平台,为自主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国内外的产品市场的信息,来支撑企业的自主创新。

(3)保护人才资源产权,人力资源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激发拥有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留住创新人才就要有适当激励制度。激发专业人员自主创新动力,最关键的问题是给予创新人员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物质奖励可通过技术入股、成果提成、成果分离协定以及各种奖励等形成兑现。

参考文献

[1]李伶娟,何韫珏.激励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产权制度分析[N].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1,(3):36-38.

[2]李慧.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江苏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证分析[J].科学管理与与研究,2009,2:95-97.

[3]魏龙,李华威.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进步推动作用的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3):97-101.

[4]范纯.论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专利战略运用[J].科技广场,2008,6.

篇4:工业设计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工业设计;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增长和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实力上开始激烈展开竞争。当这样的现实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中国的企业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80年代的模仿为制造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其对中国生活现代化的推动同样巨大。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一直受发达国家的技术、物质文明所主导,我们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甚至模仿、复制外来的一些物质文化,而对于有自己特色或者更进一步说的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不重视。在现今的设计领域中,具有原创性的、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已少之又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如何改变以往被动的局面,如何运用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并尝试开发建设自主品牌、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工业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在世界舞台上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现状及存在问题

科技创新,企业是基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因此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企业和产业正面临新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严峻挑战,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来源还主要依靠引进和仿制,我国企业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仍然要靠由国外引进。因此,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战略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设计在产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工业设计在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外都相当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的开发。但是由于工业设计是通过设计的一些表达来传递思想和情感的,因此极容易被他人所模仿。如果对这些模仿行为不加以理会,就会导致更多优秀的设计越来越少,对社会的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进而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正是由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使得各国纷纷立法进行保护,因此在现在进行工业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二 相关概念

(1)创新的概念

何为创新?有解释这样说,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新颖性及实用性的一种实践活动。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对于企业来讲,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在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

(2)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从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角度考察,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人因为其智力活动和其他活动而完成的智力型成果。首先,知识产权是具体的人所完成的,他们主要表现为发明创造人、设计人、作者等。其次,知识产权是工程技术人员、文化创作人员以及其他从事创造、创作、创意的具体的人活动的结果,此时,他们的活动主要表现为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中的智力活动或者智力活动与其他活动的结合。再次,知识产权是创造、创作、创意人员所完成的智力型成果,在这里,他们的活动成果具体表现为具有智力形态的成果,如发明创造、商业标识、作品等。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他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三 工业设计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篇5: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摘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

【关键词】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

近年来,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定势下,我国各个行业重技术引进,轻自主创新,已经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拿来主义,这些企业把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简单的改造后(其实大多数没有根本性创新)用于生产经营,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市场销售出去,并且能够获得少量的利润。既然通过简单的技术引进就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就没有动力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这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本、技术的积累,因而就没有实力进行技术的开发,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纵观我国近30年的技术发展,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征:我国主要产业部门使用的主导技术基本上是把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非关键性创新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在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严重不足,许多情况下采用了对引进技术与产品的仿制,如西药、精细化工产品95%以上依靠仿制,这种仿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未能较快的提高我们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很弱。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研究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动力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自主创新的动力分析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进一步绘制了未来的蓝图:要用15年的时间,即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自主创新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它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业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业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高了创新主体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自主”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自主——国家层面上,只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创新活动,不论这种创新活动是原始性创新,还是合作性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只要创新主体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知识产权归我们所有,都应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对此,要使各项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更有利于原始创新,使之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要加强集成创新,使相关科技成果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产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

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角色是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应该是一个公共型的政府,为自主创新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政府参与自主创新活动,往往是缺乏监督的,是低效的,而真正的创新主体应为企业。企业是进行自主创新最活跃的力量,他们通过自主创新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和相对的竞争优势,而这恰恰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冲动。没有利润可言企业是绝对不可能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追逐利润才是他们进行经营活动最根本的目标。这种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必须在合适的外部环境中培育形成。

就外部环境而言,首先政府导向明确,因为基础研究的保障、产业共性知识的提供、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和政治地位的创新行为等,有赖于政府的组织和引导。特别是自主创新法制环境的建设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政府职能;再就是要有完善的自主创新要素交易市场,自主创新要素是指人、机会、环境和资源等,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投入。企业往往在创新的起始阶段资源投入较少,随着创新过程的展开,要求投入越来越多。正由于很多企业难以保证创新过程中资金投入的持续性,造成了许多技术创新活动的梗阻或中断。一个不成熟的自主创新要素市场会使自主创新速度缓慢或者成本增高、风险增大,甚至使自主创新无法进行,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其次就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导致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市场缺乏公平性,整个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就有可能发生创新成果被仿冒或盗用的侵权行为,这就会严重挫伤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削弱其创新的动力,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自主创新观点的学者指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维护发明者的权益,促进研究开发和技术扩散的有效工具(Harper and Row,1950),而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反对者则认为,知识产权垄断科学研究的自由,是影响出口的障碍(Pamela J.Smith,1999),知识产权保护阻碍了技术的合理扩散和应用,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Caves Crookel Kilings,1993)。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日、韩通过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帮助国内企业模仿国外技术,从而极大促进了技术进步。毕竟现在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与当时的日、韩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为了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以及美国、欧盟等国家给予我国政府的政治压力,迫切需要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1、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自主创新成果予以保护并给予一定时期的垄断权

大多数自主创新成果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的特点,例如一张正版软件几百块,而盗版仅仅几块钱就可以买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对创新成果不进行保护,不赋予其财产权,这些成果一旦被研发出来,其他人可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获得,从而造就了一大批“搭便车者”。创新主体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并承担了创新的不确定性等各种风险之后,而并没有达到其预想的收益,其进行再创新的内在动力就会受到严重的挫伤。据美国研究机构调查统计,如果没有专利保护,60%的药品发明,38%化学发明都不会研究出来

相反,如果国家对创新成果赋予创新主体(如企业)以一定时期的垄断权,这样创新主体就可以通过成果的商业化、许可等方式获得合理的回报,对再创新给予了资金支持,这样就进入了创新的良性循环。

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起着促进作用

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1998年的《科技政策概要》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从此意义上说,如果一项技术发明,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没有走向市场,那么可以说还没有实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的专利制度赋予专利权人在一定期限内的资产垄断权,就是要专利权人积极的将其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专利权人为维持自己的专利有效,需要每年按时向国家缴纳专利费,且逐年递增。同时,若专利权人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实施、利用其专利技术,他不仅不能获得商业上的回报,而且其专利权会受到限制,如专利权的强制许可,这些压力的存在就迫使专利权人想方设法积极推广应用其创新成果,甚至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尽可能快的实现其创新成果与市场结合,从而激励了创新成果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3、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创新成果公开机制增进了人类技术知识和信息的公共储存,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和再创新

在美国,已经建立起这样一个共享系统,一项新的创新成果可以立即加入到这个系统里来。这样如果其他人再进行相同领域的研究,就可以便捷的查阅前人研究的最新成果,避免了重复研究,大大节约了资源。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统计,在创新活动中,利用好专利文献可以节约40%的科研经费及60%的研究开发时间,如北大的王选教授就是在查阅了大量的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领先的“激光照排技术”。

三、知识产权保护贯穿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每一个阶段。

1、构思和研发立项阶段

首先进行文献的检索,综合各方面的技术信息,避免可能与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发生冲突,规避侵权风险,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和水平,合法的借鉴、利用已有的创新成果。

2、研究开发阶段

要密切跟踪与项目有关的知识产权动态变化的状况,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开发进展。现在有这种趋势,更多的创新人员在进行发明创造实物的展示前就未雨绸缪,事先提出专利申请,这叫做“预期性专利申请”,相对于在发明创造完成之后才考虑申请专利更有进攻性。只有及时进行专利申请,使创新成果获得法律保护,才能有效保障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安全进行。

3、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阶段

一项新产品要想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获取高额的利润回报,就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如果进入市场的新产品尚未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极有可能失去大量的市场份额。当获得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受到侵权行为的损害,就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

在经济、科技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密不可分了。企业在重视自主创新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保护贯穿于自主创新的每一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企业的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瑞金、徐汉明:开放经济中的中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培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5).[2]彭纪生、刘伯军: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学研究,2003(4).[3]郑成思、李祖明:知识产权需要创新保护和运用[N],人民日报,2006

(4).[4]周寄中、张黎、汤超颖,:关于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之间的联动,管理评论,2005(11).[5]陈瑜: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王冰清:试论知识产权与企业自主创新[J],太原科技,2006(3).[7]赵爱云、何英、王建兰: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J],电气技术,2005(8).[8]张亚斌、易先忠、刘智勇:后发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赶超[J],中国软科学,2006(7).[9]尹锋林: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学习论坛,2006(12).[10]李虹:企业——打好“创新”牌,保护知识产权[J],华东科技,2006

篇6:王炜: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王士恒

[摘 要]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微观主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主创新以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要实现形式。即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思想融合机制、风险投资机制、行业战略联盟,开创自主品牌的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创新之路。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 跨越式发展

一、自主创新的主体及其自我定位

1.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微观主体

企业创新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创新是每一个企业对自己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整合过程,企业创新过程是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组织过程与不断调动社会资源的社会过程的有机结合,完全可以认为,企业创新就是将货币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过程。在其中知识和资本得以对接,既为企业也为社会创造出新的价值。

作为微观主体,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可以分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对而言,管理创新比技术创新成本低、风险小,为企业家所常用。技术创新因其成功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不可控性多为企业家望而却步。但正是这种机遇与风险、超额利润和市场竞争的铁律诱发着企业执着于技术创新的竞技舞台。

2.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定位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要创新实现形式。原始创新成本高、成功概率低,对于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可以适度尝试原始创新,但不宜把发展机会主要寄托于原始创新。事实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在较高起点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它既缩短了创新时间又相对降低了创新风险。战后的日本依靠消化吸收创新为主的技术政策,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仅用30年就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同样走的是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进步路线,目前其科技创新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五位。日本和韩国都是在充分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及产业上的差距,使得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升。我国的IT、家电、通讯技术等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效果明显。涌现了联想、TCL、康佳、美的、华为、中兴等一大批典型。常州黑牡丹集团也是通过做好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该公司20世纪90年代从德国引进的纺织设备,经由邓建军科研小组的集体攻关,先后攻克了牛仔布染色自动控制、缩水率稳定等多项技术难题,并获国家专利,引起了国际牛仔布生产行业的广泛关注,该公司已经成为美国牛仔布市场的三大品牌之一。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模式

日韩企业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可以建立在引进别人知识产权基础之上进行消化吸收后的二次创新,引进也不仅是硬件设备,同时包括软件在内全方位的引进,尤其注重对他人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自己核心技术,引进和创新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在引进先进技术时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也要善于使用知识产权机制进行有效有力的保护。

1.引进、消化、吸收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生产能力取决于生产要素投人量,以及技术水平,要素投人量增加,以及技术进步都可以使生产能力提高。其中技术进步有两个来源: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先进国家的技术进步只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后进国家除了技术创新,还可以利用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异,通过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实现。与自主创新相比,技术模仿和引进的成本要低得多,购买专利的成本只相当于新技术发明费用的三分之一。而且超过专利保护期的技术引进根本不需要购买,后进国家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模仿和引进技术,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模仿这一后发优势。技术引进的目的是引进后的借鉴与再创新,使引进的技术经过创新后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和品牌。

2.再创新

技术引进中自主创新的重点应突出核心技术的创新。战后的日本和20世纪80年代后的韩国,他们消化吸收和创新国外先进技术取得成就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天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突出核心技术的创新。由于核心技术蕴含着独占的知识产权及国内外市场,我们只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创新突破,才能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使创新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为达次目的,一方面要就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多方的投入保障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对技术引进中的再创新成果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从法律上划分我国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与引进技术之间权属的界限,这样既免除了跨国公司出于技术封锁引发的恶意侵权起诉;也有利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

三、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企业创新是在思想、资本以及产品和服务这三重市场联动下的一个开放的社会化过程。企业通过利用来自外部的思想资源和风险资本资源实现其在企业内部的延伸和对接,最终产生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成果,这样的创新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中就赢得了超额利润和竞争优势。为此,企业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思想融合之路

企业是创新“生态环境”的塑造者和创新人文理念的倡导者。为了造就思想独立、善于反思、理性批判、懂得宽容的超越所在人文传统的创新者及创新团队,企业要营造一种让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即不预设权威的平等环境,给思想以独立空间的自由环境,允许新思想充分交流的开放环境,宽容失败的试错环境。

2.通过风险投资机制,解决创新投融资难题

风险投资是指向主要属于科技型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投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因其发展的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性,与银行的集中资金管理模式和审慎经营原则不相符合,这使它们很难直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而科技开发周期长、投资较大、风险较大、政府也不能承受财政巨额投入之重。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看,创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在每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创新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依托和支撑作用,中小企业在关键项目的研发创新时要善于并勇于借助风险资本市场融集资本,以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的缺陷。

3.建立行业战略联盟,化解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风险

市场机制本身具有化解风险的内在优势,针对将要推出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可以建立产业战略联盟,共担风险共享受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要独立完成一项复杂的技术创新,无论从开发周期还是投入成本看,都将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中小企业要想缩短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分散创新风险,建立技术创新策略联盟是一个重要方面。联盟既可以是产业领域内的纵向一体化,跨行业的同盟,也可以是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合与合作,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尤其是在一些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同行业中小企业间可以针对彼此共同的研究开发需要,共同出资组建研究开发同盟或联合开发中心,集聚技术资源,进行联合攻关,共享研究成果;或者共同组建人才培训中心和技术信息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专业化和经营灵活的特点,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寻找细分市场的空白点,建立自己在细分市场上的品牌优势,从而掌握该细分市场上的定价权。中小企业之间的联合,争取定价权。不仅可以在与大型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同等地位,同时也能够在价格竞争中取得相当的定价权,有助于其在直接层面上与大型企业展开竞争。因此,加入产业链,形成产业群,为之配套,这样才能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从而形成集群优势,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确立起企业作为技术投资、研究、开发的中心和利益分配的主体地位。中小企业实行改制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评估和管理,更要重视知识资本在企业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承认企业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超额贡献,允许其知识及其创新产品与项目在企业资本中拥有相应的股权收益。二要大胆尝试共生营销。共生营销是以契约为纽带通过两家或更多家相互独立的企业在资源与项目上进行合作。第一种方式是竞争企业的联合,第二种方式是互补企业之间的联合。三要推动产业集群。通过对中小企业状况研究发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大多集中于两种类型:一类是分散型产业,其基本存在包括服务业、零售业、批发业、木料加工和金属组装业、农产品、风险型企业等。另一类是新兴产业,包括IT、NT、新材料、新能源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分工外部化,大量的中小企业聚集在某个地区,在某一产品的上下生产链条上进行分工,形成企业集群的形式。在集群中企业之间共享资源,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集群整体和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四要加强信用互助。中小企业在进行优势互补,建立起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机制,相互之间可以联盟整合信用资源,形成信用互动,联手治理失信,规范信用行为,塑造信用形象。

4.加大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力度,开创自己的品牌

自主创新不仅包括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它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包括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公司内部如果对价值链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效率,同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沃尔玛就是典型的案例,它的成功不是靠创造了核心技术,靠的是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在1969年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又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专门用于自己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和出色的管理为沃尔玛带来了巨大的回报。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尽快摒弃惯用的价格竞争策略,学会运用管理、品牌、包装、公关、广告等各种非价格竞争的手段,通过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微观主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主创新以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要实现形式。在借鉴已有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借鉴的同时尊

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再引进—再创新的良性循环,从而使自主创新成为一个系统、持续和动态的过程。最终实现企业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掌控,对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定价权,以及市场价值分配过程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路径选择上,企业将货币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思想和资本在企业内部的延伸和对接,最终产生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成果。即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思想融合机制、风险投资机制、行业战略联盟,开创拥有自主品牌的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敏华 张 晓.出口企业应向创新驱动型转变[J].对外经贸实务,2007(3)

[2]董敏杰:从后发优势到后发劣势:战后日本的经历[J].日本问题研究,2007(1)

[3]黄金汉:对技术引进中自主创新的思考[J].中国检验检疫,2006(10)

[4]葛良骥 张庆洪:寡头垄断市场下中小企业价格竞争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

(6)

篇7:自主创新与知识、政策、制度

创新是一场有风险的投资,而良好的创新制度和政策则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投资报酬率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面临哪些创新困惑,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和创新政策环境,国际上最流行的诊断性分析法又如何对创新制度和创新政策进行分析和评测?首届浦江创新论坛上,来自科技部、香港中文大学、瑞典Lund大学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 梅永红

我今天的演讲主要表达自己这些年来思考的三个观点:第一,力量重于财富;第二,制度重于技术;第三,政策重于投入。

力量重于财富

大家都非常喜欢财富,但更为重要的是什么?德国的历史经济学家李斯特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力量重于财富。因为力量的反面——软弱无能,足以使我们丧失一切,它不仅会使我们的既得财富难以保持,而且会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自由,甚至是我们国家的独立自主,都落在力量超过我们的那些国家手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已经有充分证明。因此,你可以拥有很多的财富,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力量维护你的财富,使你的财富不断增值。

全球化格局下,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流动的背后实际有很多游戏规则。从关税贸易总协定到WTO就有一个很直接的变化,即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进行贸易,都有一个前提必须遵守——必须承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种规则带来了一个变化:对于一国经济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规模,而是获利能力;不是物质资产,而是知识资产。

发达国家在知识资产方面的积累有一些数据可以大致地反映出来:全球86%的研发投入、90%的研究开发活动、95%的研究发明专利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全球6万个跨国公司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和技术的许可费占到98%。以美国为例,全世界科技移民总数的40%到了美国,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美科学家总数的20%左右。硅谷的绝大部分研究人员来自于印度和中国。1995年到2005年加州所有新建的工程技术公司中,有39%是由移民创建的。

中国的GDP占世界5%左右,全球40%的手机、40%的微机、45%的彩电在我国生产,我国已经成为彩电生产大国和造船大国,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如此强大的资源转化能力获得相应的收益。我国企业生产的DVD机最终的利润1美元。2006年波导手机销售额达67.4亿元,净利润却仅为3058.5万元,每台手机的利润仅为2元。2007年我国全年共出口彩电4788万台,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44.6%,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技术受制于人。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它的收益应该体现在劳动者的收益上,但是当前我国制造业

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美国的2.9%,日本和加拿大的3.1%,法国的2.8%,德国的2.1%,韩国的5.8%,墨西哥的28.8%。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所获得的收益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5%。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廉价劳动力作为比较优势,作为我们设计政策的一个基点,但是劳动力廉价不是优势而是劣势,中国的富强必须建立在让亿万劳动力值钱而富有尊严的基础之上。

美国前国务卿有一句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所有的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换言之,当今社会,如果你控制了知识资产和人力资本,你就控制了未来。

制度重于技术

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的工作经验,使我对这个问题有更直接的思考。目前我国科技竞争力位列全球第28位,全社会研发人员居世界第二位,科技人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部分领域已经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中国的科技事业当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跃升期。但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许多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制度的差距,包括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管理体制等。

首先是经济体制。来自于市场的需求,来自于企业的创新动力,对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仍不能说我们的经济体制为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如现在的市场竞争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不充分的地方。长期以来,对于企业,我们设置了很多的壁垒,设置了很多的门槛,我们把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军口企业和民口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上海的企业和北京的企业等等,就反映了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比如出租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北京的出租车主要是现代,武汉的出租车主要是富康,上海的出租车当然是上海产的汽车了。没有竞争哪里来创新,没有竞争何必创新呢?到今天这些问题仍然急需解决。

其次是科技体制。过去我国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建立的科技体系对科学技术进行了一种环节的划分,科技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发表论文,创造高水平的成果等。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有很多的科技人员不愿意迈出传统,走向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自己的研发活动。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完善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是必要的。今天发达国家在政策安排上,一个最突出的指向就是促进产学研结合,但我国当前这种创新链条并不完备,很多创新主体无力延伸自己的创新功能,比如大学办企业,有时甚至一个做基础研究的院所可以办500多家公司,而企业在主动或是战略性地安排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方面也是非常不够的。我们现在已经有4000多家科研院所,这个数量非常大,我们现在缺乏的是具有现代科研管理制度、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在这一点上我们实际上需要制度的建构。

再次是管理体制。科技评价制度是否符合科技自身的规律,是我们在科技体制改革当中思考最多的一个内容。现在我们用“九龙治水”来评价我们的国家科技资源的配置或管理体制。无论在国家层次还是地方层次,很多部门都来参与科技资源的分配或科技管理,这不能说不对,但是如何保证中国有限的科技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政府管理科技发展上,到底是以宏观管理为主,还是以微观管理为主,是以直接管理为主,还是以间接管理为主,是以人为本还是以钱为本,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政策重于投入

每当谈到实施国家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自主创新时,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能不能有更多的投入。毫无疑问,我们在这一点上已经取得很大的突破,目前我国在研发投入方面已经居世界第五位,中央财政现在每年都以20%的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地方的科技投入实际增长幅度更大。科技投入固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能不能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政策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外延扩张或者说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如在经济政策上就一直有四大偏好:GDP偏好、投资偏好、外资偏好、外贸偏好。这些政策在制定之初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些政策毕竟都是关注短期目标,缺乏长远考虑。而传统的科技政策同样有四大偏好:成果偏好、数量偏好、院所偏好、项目偏好。所有这些偏好实际上对科技的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负面影响。

于是我们试图改变这种政策导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后,中央已经确定了60条配套政策,随后国务院牵头由有关部门制定了99条细则,科技部颁布的实施细则多达76条。许多政策都非常具有引导性。

两税并轨以后,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减免,只针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是在实现增值税税制改革以后,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的改革转型。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后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进行认定,这种指标体系和过去认定一个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核心指标包括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的比例、拥有专利数量、新产品的比重等等。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开发活动,即使生产的产品再高级,也不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在金融扶持方面,国家开发银行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软贷款用于参股持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另外,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风险投资创新引导资金,而中国的创业板呼之欲出,也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我们提出要建立自主创新产品的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采购人特别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重大装备和产品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将承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作为申报立项的条件。

在消化吸收方面,当前我国同样要推出新政策。重点工程项目中确实需要引进的重大装备由项目业主联合制造,企业制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案作为工程项目审批和核准的重要内容,重大装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案由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认定,限制进口国内已具备研发能力的关键技术,禁止和限制进口高消耗、高污染和已淘汰的落后技术。

中国大飞机计划是当前一个热点,实际上我国早在1970年就启动了自己的大飞机计划,1980年9月26日中国自己研制的110吨级大飞机就已经飞上了天空。但后

来因为可以引进美国的麦道生产线在上海组装麦道飞机,我们放弃了自己的研发路线。到1996年波音决定不在上海生产麦道飞机的时候,中国的民用飞机制造水平一下子被打回到零点。

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见效的,它是对未来的投资,是寂寞的长跑。急功近利与创新无缘,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可以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创新需要一个公开竞争的平台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刘遵义

创新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相当高的固定成本进行投入,而且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有结果,但你成功以后再把它推广到市场化时边际成本很低,即创新有一个高的固定成本和一个低的边际成本。创新成功后,市场越大报酬率就越高。为什么在美国风险投资创新比其他国家发展要快,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本身的市场很大。在美国发明一个东西打进市场之后,固定成本很快就会回来。如果市场发展到全世界,回报就会更多。

由此看来,在中国进行创新是非常有潜力的,因为中国的市场也很大。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如果能在中国打出一个有创新性的手机品牌,最终的回报将无可限量。中国的特定市场优势,决定中国有能力影响创新标准。决定这个标准很重要,当你决定标准以后你的竞争力就非同一般,同时它也可以影响全世界的标准。因为中国的市场够大,创新回报率高,这是其他经济体没有的优势。但是怎么样才能把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呢?

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把整个国家连接起来。其次,还要有内部开放的经济,每个省不能自己设关卡,不能出现某个省只能用本省的手机而不能用其他省的手机的现象,否则就把大市场变成很多个小市场,这样就会对创新不利。此外,中国对内要有开放的市场,对外也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市场。因为对外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中国进一步创新,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创新。

创新还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很核心的研究。没有基础创新,尖端就上不去。基础研究主要是在大学和科学院进行的,因为他们有长期的研究,同时没有一定的商业目标,不讲究回报率,这是基础研究最主要的特点。而应用研究既可以在大学也可以在企业,还可以在特定的研究所,各种模式都存在;研究之后是发展的阶段,把创新商品生产成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能够应用的生产程序。发展可以在企业里做,也可以在特定的政府支持的研究所进行。最后是商业化。商业化阶段企业基本可以完全负担了。

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中国在科技人才方面重视人才的投入。此外,政府正在把R&D慢慢提高到3%左右,这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比例。政府的投入有一个显著部分是支持基础研究的。因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没有基础研究支持是不行的。中国政府应当在什么领域进行投资研发呢?应该是具有高社会回报率低私人回报率的项目。因为高私人回报率的项目,非公有经济都已经进行了大量投入,不需要政府再投入。政府应该投入私人回报率低但是社会回报率高的项目,如研究怎么把空气净化,进一步环保等。投资过大、回报率太长的项目政府也可以投资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需要有一个公开竞争的平台,大家要公平地竞争,不但是国内的企业,国外的企业也要公开竞争。但要指出的是,在这一方面反垄断的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社会公众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会不一致,此时就需要反垄断法。中国已有反垄断的法律,这能够让中国的中小企业有更大的机会发展。

创新制度分析与政策评测

瑞典Lund大学创新学教授 Charles Edquist

传统的创新制度观更多地关注其组成部分——创新的组织机构和创新的制度,通俗而言即谁来玩这个游戏以及游戏规则如何。而现在更多人开始关心在这个制度中发生的事情,在制度中我们的行为、活动,因为这种观念对于我们未来制定政策特别是在确定目标时更加有用。

创新整体的目标是要能够将创新本身进行扩散,把一个创新的想法变成一个新产品或者新生产过程。创新活动是指创新本身受到的一些影响,以及影响它的一些要素。通过多年研究,我们归纳出了10个重要的创新活动,并在对非洲10个国家、亚洲10个国家所做的诊断性分析上用到了这样的分类。

第一个活动是为创新的过程提供一些支持。主要是在工程、医学及自然科学方面提供研发创造新的知识。其他的一些活动和科技一样重要,都在影响我们的创新。能力建设在于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教育体制,这对于我们的创新非常重要。第二个活动是需求方的一些要素。这个因素在创新政策中越来越被忽略。欧洲许多国家以前非常重视,但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视了,只有美国依然重视,特别是在发展国防材料的时候。

还有几个活动对于创新体系也非常重要,主要是为创新体系提供组成要素。比如在组织当中倡导创新精神、研究组织政策机制,另外是网络联系,包括不同组织之间互动式的学习。世界上74%的创新不是通过组织内部形成,而是和其他的组织互动之后完成的。

第七个活动是创造或者改变制度。如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税法,以及有关外部环境的法规等等。第八个活动类似于创新的孵化。现在我们有很多孵化组织,这些组织非常重要。此外,融资、咨询服务也很重要。

10个创新活动当中哪些更重要呢?我们很难孤立地作出评价,应该说所有的活动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会因为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创新增长有不同的路径,但由于路径数量不是无限制的,活动的组合形式有限,所以我们必须要识别各种结合方式,积极促成创新。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创新政策进行分析。我们首先会提出问题,一是政策的问题在哪里,二是怎么识别这个问题。我们在政策干预方面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够在市场经济当中启动政策公共干预。其一,一定要有一个问题或者有一些目标没有达到,而且目标必须和我们的经济、环境相关。

第二,实施者必须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把这个问题降到最小,否则的话干预将会失败。

由于需要有一个方法去测量创新的强度,所以创新调查很重要。前一段时间,中国和瑞典以及芬兰的一些专家合作进行了第一个创新调查。但是仅仅知道一个体系当中的创新是不够的,它究竟是好还是坏还取决于和其他体系的对比,因此还必须对创新强度的测量进行对比。创新强度对比可以在一个系统中的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比如中国和自己10年前进行对比或者在不同体制之间进行对比。

我们不能说在一个体系当中这个创新到底是高强度还是低强度,因为我们不知道理想的创新强度是多少,但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目标体系。而且,我们单单知道创新的强度比较低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政策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进行干预,知道怎么样进行政策干预。为此,我们必须了解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创新的强度低,否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干预。问题的根源可以通过分析系统当中的创新活动而找到。

篇8:浅谈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1. 创新的定义

创新, 英文为Innovation, 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 第一, 更新。第二, 创造新的东西。第三, 改变。

创新作为一种理论, 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

创新的概念经过近百年演化, 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特征。一方面, 在涉及范围上更加广泛, 由原来的技术创新不断扩展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理论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 在涉及层面上也不断延伸, 由原来的关注实物层面创新不断延伸到关注思维层面创新、理念层面创新、进程层面创新等多个系统层面。

从命题研究的角度出发, 笔者认为在此不宜将创新概念集中在某个特定范围或者某个特定层面, 应在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创新突破点的前提下, 从更宽泛的角度来定义创新, 即创新是主体根据动机需要, 运用一定的手段,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对某个对象进行创造或重大改造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及活动结果的总和。

2. 自主创新的定义

自主创新概念的提出, 是为了保证国家在技术、经济乃至政治等方面的独立主导权, 在提出创新概念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对“自主”因素加以强调。从概念提出的本意和实际运行效果来看, 自主创新与当前我国所提出的创新概念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我们所鼓励的创新就是依靠自身实力开发, 并对创新成果具有控制权的自主创新。正是基于这一点, 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被互相替用, 但应该明确我们所提的创新就是自主创新。

一般认为, 自主创新包括三种模式的创新, 即原始创新 (original innovation) 、集成创新 (integrative innovation) 以及模仿创新 (imitative innovation) 。其中, 原始创新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而自主创新就是要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

二、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保护

1.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 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最早起源于17世纪, 主要倡导者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卡普佐夫, 后来经过比利时法学家皮卡第等人的论证和发展而不断被广泛引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公约》将其解释为:人类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产生的权利。

WTO《知识产权协议》规定保护的知识产权权利范围包括七项, 即著作权与相关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未披露的信息权。

知识产权是典型的私权, 属于民事权利的一种, 但它与物权、债权等其他民事权利相比又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对象的无形性, 范围的地域性以及时间的有效性等三个方面。正是由于知识产权的这些独特属性, 在当今复制与传播技术日益发达, 知识产权本身又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背景下, 该项权利不断遭受侵犯, 因此也成了各项权利中最需要关注和保护的重点所在。

2.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 狭义上通常被理解为通过司法和行政执法来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但这种局限于司法和行政执法双轨制的保护体系既不能完全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 也不能构成知识产权保护所涵盖的全部内容, 因此就有必要将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扩展到更广的意义层面。

广义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指依照现行法律, 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打击的所有活动总和。这样更广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定义才能更系统、全面的反映知识产权保护的所有内容。

具体来讲, 知识产权保护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立法保护, 即指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民事主体对其知识财产和相关的精神利益享有知识产权, 并予以法律拘束力的一种保护。其二, 行政保护, 即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某些比较严重违反知识产权法律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以及对某些知识产权向权利人予以授权等的行政行为。其三, 司法保护, 指对知识产权通过司法途径进行保护。其四, 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 即较弱小的知识产权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与势力通过形成某种组织, 由该组织代为处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事宜。其五, 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通过设立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或管理事务的部门, 制定知识产权战略, 确定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和避免对他人侵权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与手段。其六, 舆论导向保护, 通过正确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舆论引导, 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三、实现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良性循环的具体措施

1. 国家层面对促进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良性循环的具体措施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鼓励自主创新

一是要不断调整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逐步完善知识产权法相关细节, 使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能够符合实际, 便于执行。二是要逐步引入反垄断法和反限制自由竞争法, 从立法角度避免知识产权保护过度损害自主创新所需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基础。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法律的修改与完善, 使修改后的国际知识产权相关立法体现国家利益。四是要立法保障有关鼓励企业创新的制度能够坚决贯彻实施。

(2)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鼓励开展自主创新

可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 如:政府资助、创造购买、明确导向、专利制度、税收优惠、直接投资、集合创新、金融政策优惠等等。通过政策引导, 使企业更加自发的开展自主创新, 既提高了企业的研发与经济实力, 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3) 改革科技创新体制, 加强科技管理水平

现有的科技体制和管理手段过分依赖于政府支持, 研究开发工作带有封闭性, 既不能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 又使研发成果难以顺利转化为生产力, 弱化了国家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改革科技创新体制, 第一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第二要加大创新奖励制度的激励性;第三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要建立计划制定、计划执行和成果评价三权分立、互相检验、互相监督的制度。

2. 企业层面对促进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良性循环的具体措施

(1) 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重视灵活的自主创新

企业应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知识产权战略, 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并将其作为关系企业生存与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确定, 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实力, 明确企业所处的产业特点和经济环境, 然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适合企业未来几年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既要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和参与, 又要明确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创新方式, 还要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与手段, 是一项综合性的战略制定工作。从内容上划分,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知识产权开发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等。

(2)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

知识产权战略一旦制定, 在执行层面上就要依赖于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对战略的推进。大型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往往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和独到之处, 他们通常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统一负责企业所有的知识产权事务, 机构人员由研发人员、法律事务专家、营销人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 并可根据知识产权内容或地域划分为不同的二级单位。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方面, 跨国公司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价制度、知识产权控制制度、知识产权激励制度等。我国企业应努力学习发达国家在该方面的经验,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

(3)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诉讼工作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诉讼工作, 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要积极应对被告侵权诉讼。许多侵权诉讼可能是因为企业实际侵权导致, 对于这类型的诉讼应积极通过与权利人进行协商解决, 力争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取得庭外和解;还有一些企业并不一定构成侵权或者说存在争议, 这就需要企业聘请专业的知识产权诉讼律师, 有针对性地收集不侵权证据以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二, 要积极通过诉讼保护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对于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 平时应注重证据的收集, 一旦该侵权行为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构成实质性的损害时, 坚决对该行为提起诉讼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摘要: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命题是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国家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介绍了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概念, 并提出了促进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良性循环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郑成思: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年版

[2]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年4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王炜: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文章:

上一篇:借书_作文下一篇: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各专业学费是多少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