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的二年级作文

2024-05-10

美术课的二年级作文(共14篇)

篇1:美术课的二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在云南,那里有很多水果,其中梨是我最喜欢的。

春天到了,梨树长出了新的树枝和绿叶。夏天,白色的梨花在郁郁葱葱的绿叶中盛开。越开越旺,很快就长满了树枝。一阵大风吹来,雪白的梨花渐渐落下,仿佛下过雪,仿佛是仙境。

夸张一朵好梨花,渐渐谢了,树上结了一个小梨。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它的`外皮一开始是绿松石色,逐渐变成黄绿色,最后变成半黄半绿。沾沾自喜的梨拿出化妆盒,把脸涂成红色,有的甚至把全身涂成红色。

这时,你摘了一个梨,剥去外皮,看到白色的果肉鲜嫩多汁。你咬了一口,嚼了嚼。又酸又甜又好吃!

篇2:美术课的二年级作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老师带我们去梨园春游。学生们兴高采烈。他们一进门,就闻到一阵香味。我赶紧跑到梨园。环顾四周,到处都是白色的,就像一场大雪。高大的树枝上长满了白色的梨花,有的只铺了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金色的雄蕊也显露出来;有些还是有花有骨的,看起来吃饱了会胀破。

我好像成了梨花。当春风吹起时,我会跳舞,我的白衣服会随风飘动。梨花在花园里飞舞。风停了,我们都停止了跳舞。蜜蜂飞过,告诉我一大早飞起来有多开心。我和绿麦苗相拥。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想起来我不是梨花。

春天的梨园真的很美。

篇3:美术课的二年级作文

“将作业本发还给学生”这一行为体现了教育民主, 却也凸显出一些弊端:首先, 割裂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教师只管教完教材内容, 课后的事情就放任学生自己去处理;其次, 失去了给每个学生更多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再次, 很多优秀的作业无法在以后的教学或其他场合进行展示, 造成优秀教学资源的流失。

为切实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通过挖掘作业本的蕴含价值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笔者开展了作业本的二次开发研究。

一、进行作业本二次开发的教育价值

作业本的二次开发, 是指在教师对学生作业做等第评价基础之上利用各种场合和方式进行展示、收藏及利用作业进行新的美术创作的实践活动。这是从课堂内向课堂外的延伸与拓展, 对学生主动地开展美术探究活动具有激励作用。

1.用赏识的眼光重新认识作业本。目前, 美术教师普遍采用优、良、中这样的等第评价学生作业, 这就必然会造成教师以划分档次的眼光去查看作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差异,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 使得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几乎没有获得优秀的机会。笔者对此深有感触, 每次期末对作业本进行整理的时候总能发现一些学生的作业等第打低了, 然后在旁边重新打上新的等第并写上原因。那么, 为什么会否定之前的等第呢?此时, 我们是怀着赏识的眼光去欣赏作业, 目的在于发现任何的亮点, 比较的不是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而是对学生前后学习成果的比较, 这能让教师清楚地发现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因此, 进行作业本的二次开发能让教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能让每个学生体验获得肯定的满足感。

2.由认识作业本进而认识学生。美术老师教的班级数量多, 但是师生接触的时间又非常有限, 除了每星期的两节课外很少再有交流的机会, 因此, 美术教师要想十分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就变的困难了。充分利用作业本二次开发活动能为教师深入认识和了解学生提供有利的帮助。以笔者第一次接手的三年级为例, 通过与前任美术老师的交流只能得出一个大概的总体情况, 对该老师印象中的“好学生”和“差学生” 有了基本了解, 但这种评价是基于教师个人观点的描述, 正确与否值得商榷。因此, 笔者在作业本二次开发中十分重视对学生作业的局部观察, 如三 (4) 班这位学生的人物写生作业 (图1) , 画面构图一般、线条勾画不是很细致、五官刻画也很简单, 但该生观察很仔细, 能画出服装上的图案细节, 这是他在本课学习中的一个亮点。由此。笔者发现该生画线条的能力有待提高、观察能力较强, 从而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参考价值。

3.产生激励性学习动机。开展作业本二次开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兴趣靠什么来激发?以笔者开展的本次研究活动来说, 有这样三种形式: (1) 将优秀作业放到透明袋中粘贴在教室内长期展示; (2) 将有亮点的作业压在课桌透明垫下短期展示; (3) 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 给学生颁发“收藏证书”。前两项能保证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机会, 第三项难度最大但也最吸引学生, 获得“收藏证书”让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如三 (3) 班一位学生学习态度较差, 经常不带美术用具, 作业也是马虎交差。为了鼓励他, 笔者承诺如果他能认真地完成一次作业就“收藏”他的作品并给他颁发“收藏证书”。五天后该生把作业交了上来, 进步相当明显, 获得了“收藏证书”。这也影响到很多学生, 因为大家发现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收藏作品的要求, 从而提高了整个班级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本二次开发的方式

作业本二次开发的方式很多, 有教室展览、课堂展示、网络展示等。此外, 笔者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对原有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制作成明信片、台历、电子相册等。

1.教室展览。校内展览是很多美术教师都会采用的方式, 将学生的作品集中起来在美术教室中展览。其目的在于美化装饰环境、营造学习美术的艺术氛围。笔者利用美术教室的特点布置了很多作业:把作业压在课桌的软玻璃下、装进透明袋再粘贴到墙上或者直接粘贴在窗玻璃上, 期间还夹杂着各种手工作品 (图3-1) , 以此丰富作品种类。压在软玻璃下的作业每个星期更换一次, 主要是鼓励性展示, 所以这些作业并不一定要很优秀, 重要的是能有亮点, 如:色彩强烈、线条勾画认真、造型夸张、体现个人主见等, 哪个同学的作业有进步了也能放进去 (图3-2) 。墙上的作业每学期更换一次, 展示的是上学年同年级中选出来的优秀作业, 如:笔者本学期教的是三、六年级, 墙上布置的都是上学年这两个年级学生的作业, 按照上、下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如果发现有学生的作业也很优秀, 就把袋子中旧的作业替换下来 (图3-3) 。窗玻璃上的作业面向走廊展示, 展示的作业由学生自荐或他人推荐, 并由展示作业的作者亲自粘贴 (图3-4) 。

2.课堂展示。用学生的作业作为教学示范有两个作用, 一是以欣赏为主, 以此启发学生:我可以画些什么?我可以怎样来画?哪些地方我可以借鉴?二是让学生在比中较发现典型问题, 在优秀作品中寻找解决的方法, 如:学生运用曲线时很容易画得杂乱。笔者在教学时展示两组作业, 让学生找出曲线的区别, 说说哪幅作业的线条更清楚、更有规律, 找出曲线的秩序与变化的表现方法。 (图4:两种作业的比较教学) 。

3.基于原有作品的二次创作。美术实践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传统媒介的技能技法, 还要会运用新媒体进行创作。 因此,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作业进行再创作是作业本二次开发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项目。

首先, 笔者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包括如何对准主体物曝光、如何调焦获得最大化的作业照片、如何选择合适的光线等;再结合学生的照片分析存在的问题, 教给学生一些小技巧, 如:为了使照片中的作业纸四边平整, 可以把作业纸对准地砖的一个直角放置, 拍摄的时候取景框倚靠着地转的直角边;然后, 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相机自带功能或“画图”软件等学习简单的图片裁剪方法;最后, 利用明信片制作大师、AE日历制作、数码大师等软件创作各种形象的作品。这些软件简单易用, 在高年级的开发实践中笔者与计算机老师合作, 软件学习由计算机老师向学生讲授, 中低年级的学生则与家长一起制作。明信片和台历可以用打印机打印, 也可去淘宝网上找相关的店家印制, 电子相册可以上传到QQ相册中供好友欣赏。

作业本的二次开发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到获得肯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活动将美术学习从课堂带入到了生活中, 和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笔者将继续深入探究作业本的二次开发活动, 让作业本成为学生不愿放弃的宝贝。

摘要:每个学期末, 教师都会把美术作业本发还给学生, 由学生自己来处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把作业本当成“废纸”。本课题旨在挖掘作业本的教育价值, 以多种开发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美术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关键词:美术作业本,二次开发,开发价值,开发方式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走进新课堂-美术分册[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

篇4:论初中美术教材的二次开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指出:教学不是简单地传递、灌输书本知识,而是结合具体教育情境批判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过程,其间涉及教材内容调整和加工,教材资源的整合和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等。假如初中美术课程和学科专家以及出版单位编制教材是教材的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就是教材的二次开发。为了实现用教材教,我们有必要认识初中美术教材二次开发思想及其对用教材教的指导意义。

一、 初中美术教材的二次开发

1.基本含义

初中美术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指师生在实施初中美术课程中,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初中美术四个学习领域的教科书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美术教学材料,从而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初中生的学习要求。

2.基本方法

初中美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以初中美术四个学习领域共6本教科书为依托,基于教科书又超越教科书,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教科书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二是对其他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三是自主地开发新的教材资源。它立足于教师自己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也立足于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需求,存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中,这显然与教材的一次开发是不同的。

3.基本目标

初中美术教材的二次开发,一方面服务于教师本人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体现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诠释;另一方面,也使原有的教材更适合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加工,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造,而是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实际教育情境下的动态生成,寻求生动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 初中美术教材二次开发应注重的基本属性

1.情境性

作为初中美术课程的载体,教材承载着编制者的课程理念,但无论一次开发如何尽善尽美,其千篇一律的内容和格式所蕴含的整齐划一的教育要求,是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情境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教材内容和具体情境或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很少是完全匹配的。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水平、教育政策和制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生的兴趣、特点、需求和水平等呈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初中美术新教科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变通性,每一个教育教学情境多半是独特的。因此,教师必定要充当教材与教育情境之间的协调者,以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境的适应性。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美术教材上册和下册中共有22个实践活动,其中许多情境可能与当地实际情况不太相符,所以在实施前,师生必须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才能符合本地区教育教学情境。

教师凭自身知识和经验对初中美术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就是重视情境性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材和教育教学情境互相适应,使课程更适应学生的实际,同时也彰显教学的个性化,体现课程实施的差异性。

2.重构性

初中美术教材是一种正式的课程文本,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对它进行解释,以建构其中的课程意义;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对同一文本的解释和建构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例如,人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我们的画展”(综合.探索),其中关于综合探索及其应用部分的课程标准是: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建议: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在二次开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用贴近自己生活的美术素材、搜集资料进行创作或与同学合作规划画展、选择自创的美术作品进行装裱、布展等开放性活动予以重构,使学生体验办画展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因此,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对课程进行重构或二次加工的过程。

3.对话性

教师对初中美术教材的二次开发实际上是教师与教材文本、学生之间通过对话而实现融合的过程,是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而达成对课程意义的一致性理解的过程。教师与教材文本的对话主要指教师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因为任何教材都隐性或显性地反映教材编制者所秉持的理论和观念,教师一方面要解读文本预设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具体的教育情境对教材加以调整、改变或加工,赋予新的意义。就像读者和文本的对话一样,读者不仅要理解文本,还要对它做出反应,而这种理解和反应是主观的,是带有创造性的。例如,人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通过“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显示校园的美感”等对话活动,促使学生学会选用正确的表现方法。

这里的对话是超越语言的,包括主体间一切以平等、自由、开放和相互激发为特征的沟通、理解和交流,如教师和教材、学生和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消除各种对立,包括教师和教材、教师和学生、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对立,最终达成共识,生成意义。

4.整合性

过去人们把课程和教学当成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新课程改革则需要整合课程与教学。初中美术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育教学情境中,把给定的课程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它内在地整合课程与教学,消除内容与方法、目标与手段的对立,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中,教师需站在课程的立场上看待教材和理解教学,挖掘教材的课程价值和意义,使教学走出纯粹的知识接受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例如,人教版美术教材九年级上册“土与火的艺术”中通过指导学生结合地理、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利用本地的粘土资源,自制有创意的立体造型,并通过观摩、交流、讨论或采用书面的形式发表自己对探究过程的感受等活动的整合,能更好地落实“土与火的艺术”这一主题的三维目标。

三、 初中美术教材二次开发的基本要求

如何深刻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有效使用新教材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对教科书内容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等是在这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中教材处理是二次开发和用教材教的关键,它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各学习领域教材的基本结构,深刻分析各学习领域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美术内涵,揭示不同教材中美术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次,要求教师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收集有关的教学资源,对教材单元的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删除新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美术学习素材,改进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用教材二次开发的思想指导初中美术新教材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通过创造性地二次开发教材,使课程三维目标在具体教学中顺利实现,落实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来实施初中美术教材的二次开发,才能实现优质教学的愿望,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上海书画出版社.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5:霜的二年级作文

早上洗脸的时候,看到窗户玻璃上都是磨砂花。它们都是白色的,奇怪的,有些像花,有些像树枝,有些像烟花,有些像山,有些像河流,用我的手感觉很凉爽。放开我的手,窗户上的小霜花消失了,只留下一点水的痕迹。

哦,原来小霜花是一种“冰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窗玻璃上,因为温度低于零摄氏度。

我喜欢小霜花。

篇6:梨的二年级作文

梨长的像个小娃娃似的,奇形怪状的,脸上长了好多颗小豆豆,像无数个眼睛一样,脸还有一点点微红色,像太阳公公似的,笑红了脸。它的身上就像披上了一层大衣,里面是雪白的表面,像白雪公主一样跳着舞。

梨,还可以解热解渴,还可以止咳,吃起来甜甜酸酸的。梨,还可以煮着吃,可以让嗓子好起来,先放上梨,然后在放上糖,煮熟了就可以吃了,糖水对嗓子很有好处。我最喜欢喝糖水了,饭前是不能吃梨的,其他水果也不行。饭后半个小时才可以吃,这样,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梨是生长在树上的,最少长15个,最多能长60个,一般能长20——60个,先长出一个绿色的小包,然后越来越大,最后变成梨。

篇7:梨的二年级作文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乡下,一起去摘梨子。

我们来到了园子,只见一棵棵树上挂满了梨子,这些梨子有的又黄又大,也有的又小又绿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一棵树前,使劲把梨子往下拽,可半天也摘不下来,负责的叔叔说:“应该先把梨子往上翻在拉下来。”我试了一下,果然容易多了。我想:摘梨子,也有窍门呀。我摘下来的梨子绿里带黄,黄里还有许多小斑点,摸上去十分粗糙。半个小时后,我们个个都满头大汗,一共摘了100多斤哪!

今天虽然累但很快乐。

篇8:梨的二年级作文

春天细雨如丝,一棵棵梨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这时候,如果你有幸来到天宝,你就可以参观一年一度的梨花会了,那里梨花漫山遍野,足足够你欣赏的。梨花白白的,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春天的雪呢!

秋天到了,一棵棵梨树上挂满了诱人的黄澄澄梨。梨像一个个黄色的小葫芦,你到了那里随便摘一个吃一口感到脆脆的,味道甜甜的。吃起来非常香。

梨树通常三至五年就开始结果了,我之所以喜欢梨,不但因为它的形状、颜色、味道。而且因为它还能治咳嗽。有一次,我感冒了咳嗽,妈妈就给我煮梨吃,我吃了以后觉的比以前好多了。

篇9:梨的二年级作文

一天早上,太阳刚升起来,小红颐带着篮子出去了,她去果园摘梨子。

她看到梨子又大又黄,直流口水,心想,这梨子一定又脆又甜。她就摘了一个尝了起来,小梨子本来很酸,可这梨就是不一样,果然非常脆,非常甜,她想,多摘几个回家让妈妈也尝尝吧。于是,她就挑那些最漂亮的梨,小心翼翼的摘下来,轻轻放在篮子里,篮子一会翼被梨装得满满的。提着一篮黄澄澄的梨,小红可高兴了。

篇10:梨的二年级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姐姐、姑姑一起去住在观水的奶奶家过一天。

到了十点多,爸爸让我和爷爷一起上山去摘梨,顺便帮爷爷一个忙。我答应了。顺着陡峭而长满长草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山顶,就是我爷爷的果园。再往里走不久,就看到了一两棵梨树。一开始我就生拔,可怎么也拔不下来。后来爷爷告诉我技巧:摘梨是不能生拔的,只要把梨朝上,再轻轻一吧,就弄下来了。我照着爷爷说的去做,我们摘了一大篮。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无论做每件事都有技巧,否则一般不会成功。

篇11:鸟的二年级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花鸟市场。

我们走进花鸟市场,走进一家商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鱼。他们有些人有吸盘。被牢牢吸在玻璃上的,叫吸吮鱼,也叫清洁工。有的长得像老鼠,有的叫大眼睛的子弹头,有的叫玻璃身体的玻璃鱼。看完鱼后,我们来到另一家商店,看到许多彩色的鸟,饶有兴趣地看着它们玩耍。

最后,我们决定买一些小金鱼在家养。我们买了小金鱼,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篇12:风的二年级作文

当树叶从大树上飘落下来的时候,我知道风正在给大树梳头发。

当天上的云彩飘动的时候,我知道风正在追逐他们。

当我抱紧双肩瑟瑟发抖的时候,我知道风正在提醒我加衣服。

篇13:树的二年级作文

榕树老人最突出的无疑是其长长的胡须,与汉献帝口中的“美髯公”关羽颇有几分相似,它们刚成活不久,就如同五十多岁的老人一样,须长数尺,德高望重。这又是何等的令人惊愕!谁遇到这种不合常理的“早熟”现象都会大吃一惊,不由得要探个究竟。

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我找到了爸爸:“爸爸,为什么榕树早早就会长出代表成年的胡须呢?”爸爸为了避开我这“磨人精”,常常都以自贬“才疏学浅”的方式来打发我。与以往如出一辙,他仍是懒洋洋地回应道:“问我干嘛,百度一搜不就知道了吗,喏,手机给你,自己查去,好学生都要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知道,知道……”我不想再纠缠下去,跟复读机似的连说了好几遍“知道”,便拿着手机逃离“案发”现场了。

从无所不知的百度口中,我知道了:榕树须的实名叫气根,是一种长在枝条上,暴露在外的特殊根,这种神奇的根一旦碰到泥土便会产生感应,逐渐变得坚硬,长成副干。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支撑榕树硕大的树冠,以及给茂盛的枝叶汲取更多的养分……什么!长成副干?!那么柔弱的榕须居然可以扎进泥土然后转化成坚硬的树干,骗人的吧?我难以置信地咂着嘴巴,那样子,仿佛是要把整个手机一口吞掉,那神情,就如同亲手摸到了天方夜谭,海市蜃楼一般诧异。

但回头一想,这种说法也并不是口说无凭,夸大其词。记得之前亲眼见过的老榕树,附近也生长着几棵怪模怪样的“小树”。在我市溪柄镇榕头村就有一棵“九头榕”,这应该就是气根的杰作吧。课文《鸟的天堂》里那座岛屿上的怪“森林”,其实就是光凭一棵老榕树长年累月衍生出的副干发展成的。“独木成林”也是因为榕树而生的成语。

篇14:树的二年级作文

雨很稀很密,天空朦胧。乌云从未散去。阴沉的天空有点像我此时的心情。我正机械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我的伞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我偶尔抬起头。原来是一丛树枝。但是当我看着这棵树的时候,我半天不能动,因为我忍不住仔细地看着它。这真是一棵罕见的弱樟树。虽然路边种的树没有一棵特别结实,但这棵树太瘦了。即使是最结实的躯干部分也只够我用一只手测量。然而,年轻的外表有斑驳的树皮,经历了许多沧桑。树枝比较细,但是有很多树枝。我想,也许正是这些无数的细枝吸取了母亲的精华。再次抬头,我震惊了。如此虚弱的身体有厚厚的绿叶,被雨水冲刷后傲然挺立。

绿色即将滴落,像纯净的绿宝石一样美丽。我抚摸了一块,变得非常强壮。我很难想象它需要吸收多少养分,经历了多少风暴,从这么薄的树上长出如此美丽坚韧的叶子需要付出多少心血。事实证明,最脆弱的树也能长出无比美丽和强壮的叶子。我被这棵树感动了,我为自己忧郁的心感到羞愧。小树瘦得可怜,但不愿意接受它,所以它尽最大努力吸收营养并生长,展示了它的另一面。也许粗壮的树干是命中注定的,那么树叶的美丽就会实现,因为树枝和树叶都是树的骄傲。就像生活一样,它总是会给你这样那样的缺点。请不要难过,我们还有很多要弥补的。家庭背景不高,修身养性升华,心灵高尚纯洁;外表不出众,总是真诚待人,让心灵美丽;父母没有什么权力,作为客人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也能享受家庭幸福。就像一棵树一样,它的枝干很小,试图长出繁茂的叶子也是一种惊人的美丽。

上一篇:××饭店先进事迹下一篇:办公室文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