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知识100题

2024-05-15

党建知识100题(精选6篇)

篇1:党建知识100题

党史党建知识竞赛100题

1.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是什么?(答案:《共产党宣言》)2.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答案:1919年5月4日)

3.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哪一年在哪里建立的?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的)4.中共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答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5.什么是党的纲领?

(答案:党的纲领简称党纲,是指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它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路线。)6.中国共产党成立日是哪天?(答案: 1921年7月1日。)

7.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答案:1922年7月16至23日,在上海召开)8.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答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什么时候?

(答案:1927年8月1日得南昌起义)

10.“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答案:八七会议)

1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答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2.“九一八”事变发生于什么时候?(答案:1931年9月18日)

13.红军长征是何时开始、何时胜利结束的?

(答案: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4.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什么?(答案: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15.土地革命的路线是什么?

(答案:土地革命的路线主要是: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

16.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什么著名的口号?(答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7.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答案: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18.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内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19.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出征首战告捷的战役是什么?(答案:平型关大捷)20.抗日战争是何时胜利的?(答案:1945年8月15日)

21.重庆谈判签订的什么协议,使蒋介石集团被迫承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团结、保障人民自由、整编全国军队等原则?(答案:《双十协定》)

22.1946年中共中央在《五四指示》中作出了什么决定?(答案: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23.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是什么?

(答案: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强渡黄河)2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比较完备的一部土地革命纲领是什么?(答案:1947年9月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25.日本侵华战争是通过几次事变开始逐渐升级的,在什么事变中,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答案:卢沟桥事变)

26.毛泽东在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社会各阶层时,曾指出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是哪个阶级?

(答案:农民阶级)

27.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是何时作出的?(答案: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28.1949年国共和谈拟定了什么协定?(答案:《国内和平协定》)

29.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这主要是因为什么?(答案: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30.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是何时组建的?

(答案:空军1949年11月11日;海军1950年4月14日)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答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2.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期间签订的重要条约是什么?

答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3.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什么法案?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4.1950年10月19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答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35.什么是“三反运动”?

答案: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3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布的第一部法律是什么?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38.西藏是何时和平解放的?

答案:1951年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惩处的第一大腐败案是什么?答案:刘青山、张子善案

40.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什么?

答案: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 41.中国共产党完成港澳台统一伟业的方针是?(答案:一国两制)

42.中国共产党的群总路线具体内容是?

(答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3.对党员的留党查看期最长不超过多少年?(答案:两年)

4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何时召开的?(答案: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45.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标志是?

(答案: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6.中国是何时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答案:1980年3月)

47.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起点是什么时候?(答案:1980年)

48.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答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9.毛泽东思想是何时成熟的?(答案:抗日战争中后期)50.四项基本原则是谁提出来的?(答案:邓小平)

5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2.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答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53.中国第一位获得奥运金牌的是?(答案:许海峰)

54.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何时开始实施的?(答案:1985年9月)

55.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是中共几大?(答案:中共十三大)

56.1990年9月11日,国务院第67次常务会决定,建立什么专项制

度?

(答案:粮食储备)

57.1988.9.7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一颗自行研制的极地轨道气象卫星是?

(答案:风云一号)58.什么是三资企业?

(答案: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59.什么是三来一补?

(答案: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备、补偿贸易)60.以城市为重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何时展开的?(答案:1985年)

61.1992年9月22日,新华社报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组建三个大的全国性证券公司,分别是什么?

(答案:华夏证券公司、国泰证券公司、南方证券公司)6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什么体制?(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什么?(答案: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6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技术基本法是什么?(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65.简述新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思想。

(答案: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

间也互相离不开。)

66.1994年3月,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什么战略?(答案:可持续发展战略)

67.“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成功的解决了哪两个问题?(答案: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6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其二是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发达,还处于初级阶段。)69.1995年11月16日,什么铁路提前全线铺通?它穿越9个省市的98个县市,全长2536公里。(答案:京九铁路)

70.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是什么时候举行的?(答案:1996年7月15-17日)

71.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决定批准设立哪个市为直辖市?(答案:重庆。)

72.中共十五大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73.中共十五大提出,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指什么?(答案:党的建设)

74.确定中国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哪两者的关系?

(答案:计划和市场。)

75.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什么的能力?(答案:发展)

76.1998年3月19日,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本届政府的任务,概括起来是什么?(答案: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政策)77.关于台湾问题的新“三段论”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78.2000年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在什么地方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广东)

79.“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0.2001年6月11日,中宣部公布了以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上主要内容的第二批百个是什么?(答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1.“八荣八耻”谁提出的?

(答案:胡锦涛)

82.2003年“神州”五号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掌握载人技术的国家?

(答案:第三个)

83.《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何时颁布的?

(答案:2003年12月31号)

84.对干部的选拔和任用过程中,党员和群众享有“四权”,请问“四权”是指?

(答案: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85.《反国家分裂法》是哪次会议通过?

(答案: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

86.中国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届成员是社么时候?(答案:2006年5月9号)

87.2007年中共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具体时间?(答案:2007年10月15-21)

8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纳为哪两个方面?

(答案:一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9.新阶段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90.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是什么?

(答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1.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全面协调可持续)92.中共十七大主题?

(答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93.简述中国共产党性质。

(答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94.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

(答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95.新世纪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改革开放)96.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什么?

(答案:以人为本)97.什么是以人为本?

(答案: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

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98.“十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几个五年计划?(答案:第一个)

99.什么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答案:马克思主义)

10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什么?

(答案:发展)

篇2:党建知识100题

(100题)

一、《从政提醒》28题

1、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严格执行 政治 纪律、组织 纪律、经济工作 纪律、群众工作 纪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 民族团结 的义务。

3、《党纪处分条例》规定,挑拨民族关系制造事端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 开除党籍 处分。

4、《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 个别吸收 的原则。

5、《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必须同个人见面,听取个人说明情况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实事求是的进行 申辩、作证 和 辩护。

6、公务员之间有 夫妻 关系、直系血亲 关系、三代以内 旁系血亲 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7、贪污行为,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 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一 的行为。

8、受贿行为,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 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授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9、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财产的,情节严重的,给予 开除党籍处分。

10、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行为,是指执收执法单位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应纳入单位法定账簿的资产 未纳入法定账簿或者转为帐外 的行为。

11、私分国有资产行为,是指党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有关规定 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个人的行为。

12、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行为,是指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 兴办经济实体 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干部,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的行为。

13、利用职权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行为,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 借机敛财或者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14、接受礼品行为,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国内外交往中,接受可能影子响公正执法公务的礼品或者其他礼品,按照规定应当登记交公而不登记交公的行为。

15、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纪律责任。

16、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禁止利用行政垄断或者行业垄断地位,实施或者变相实施妨碍公平竟争的行为。

17、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每个单位只能在银行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18、党纪处分条例第149条规定,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19、国有企业领导人应当增强民主管理意识,严格执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自觉接受民主监督。

20、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参加各类社团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举办的营业员性会议和活动。

21、公务员有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22、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引咎应当辞去领导职务。本人不提出辞职的,应当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

23、妨碍公务是行为人采取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妨碍依纪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

24、国有企业领导人应当向职代会报告业务招待费用使用情况、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及与职工切身利益直接有关的事项。

25、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不准个人私自经商办企业,不准利用职权为家属及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26、共产党员重婚或者包养情妇(夫)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27、公务员组织、支持、参与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28、党纪处分条例规定:共产党员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12题

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5 年内不得重新入党。

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

党组织 和党员。

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其党内职务 自然撤销。

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基于一个违纪故意或者过失,其行为触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则中两个以上(含两个)条款,依照.处分较重的条款 定性处理。

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故意违纪中,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按照个人 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分别处分。

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贪污行为的违纪主体是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为谋取 不正当 利益,给予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的,构成行贿行为。

8.《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严重的,给予 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 处分。

9.《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个人借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情节较重的,给予 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处分。

10.《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的违纪责任。

1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重婚或者包养情妇(夫)的,给予 开除党籍 处分。

1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处分。

三、综合60题

1.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 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出处:胡锦涛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2.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战略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出处:《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

3.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干股是指 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

出处:《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

4.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要求或者接受请托人以给 特定关系人 安排工作为名,使 特定关系人 不实际工作却获取所谓薪酬。

出处:《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

5.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请托人财物后 及时退还或上交的,不是违纪。

出处:《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

6.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出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7.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查看 和开除党籍五种。

出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条

8.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 六个月,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出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三条

9.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用公共财物,是 贪污贿赂 行为,应当依据情节给予党纪处分。

出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三条

10.《党章》规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出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十条

11.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根据规定需要报告的有关从业及其变更情况,需作为 重大事项报告。

12.领导干部本人婚姻发生变化的情况 必须 报告。

13.受撤职处分的,不仅要撤销其现任职务,应当 相应降低其级别。

14.公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央、省、市有关廉洁从政规定。因各种原因应拒收而未能拒收的礼金、礼品必须在 一个月 内按规定上交。

15.应拒收而未能拒收的礼金,不论数额大小,必须上交受礼人所在单位纪检监察组织,或当地廉政账户。

1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任务是维护 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

A.国家的法律 B.党员的权利 C.党组织的权利 D.1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的原则。

18.对于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 严肃 处理。

19.坚持党员在党纪面前 人人平等 的原则,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

20.坚持 民主集中制 的原则,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和批准。

21上级党组织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作出的处理决定,下级党组织 必须执行。

22.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坚持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的原则,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23.党员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一 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24.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两 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25.党员留党察看期间不改正错误或者又出现其他应受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给以 开除党籍 的处分。

26.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年 年内不得重新入党。

27.对于严重违犯党纪、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领导机构,应当予以改组。

28.受到改组处理的党组织领导机构成员,除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之外,均 自然免职。

29.开除党藉 处分档次的违纪行为,不适用减轻处分的规则。

30.党员下落不明时间超过六个月的,没有严重违纪行为的,党组织应当按照党章规定对其予以 除名。

31.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党员或者党员领导干部视 直接责任者。

32.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 一个月 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A.B.两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33.不按照规定落实党纪处分决定和其他相关处理手续的,应当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员 的责任。

34.预备党员违犯党纪,情节较轻,尚可保留预备党员资格的,应当对其批评教育或者 延长预备期。

35.在案件的初核、立案调查过程中,涉嫌违纪的党员能够配合调查工作,如实坦白组织已掌握的其本人主要违纪事实的,可以 从轻 处分。

必须健全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对 诬告陷害的 的必须严肃查处。

37.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 公共财物 是贪污。

38.构成受贿的前提条件是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39.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有关规定收受财物或者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 受贿 论。

40.将索取或者非法收受、变相非法收受的财物合伙私分的,以受贿 论。

41.在经济往来中违反有关规定,给予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或者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 行贿 论。A受贿 B贪污 C违反财经纪律 D

42.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中的党员从事《党纪处分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的八项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以 贪污 论。

43.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中的党员从事《党纪处分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的八项公务,利用职

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以 挪用公款 论。

44.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中的党员从事《党纪处分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的八项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变相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 受贿 论。

45.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46.纪律检查机关对违纪线索的初步核实的时限为 2 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或复杂的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核完毕的,经批准后可再适当延长。

47.《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案件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要求有关人员在 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 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48.《廉政准则》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9.《廉政准则》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 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50.《廉政准则》规定,不准在离职或者退休后 三年 内,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任,或者个人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51.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 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52.《廉政准则》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推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基本要求。

53.《廉政准则》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54.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战略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

55.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干股是指。

56.党员领导干部违反《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7.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和开除党籍五种。

58.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59.《党章》规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个别酝酿、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60.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请托人财物后 的,不是违纪。

篇3:主观表述题关涉的语法知识

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大题,即古代诗文阅读赏析,考试内容多,分值高,且难度大。首先来看诗词鉴赏, 鉴赏哪些方面呢?通常有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其中语言赏析包括“炼字”艺术和 “诗眼”神韵。古人写诗作词都很讲究炼字。一首诗中,表达诗人情感, 体现诗人匠心者莫过于 “炼”过的字,因其炼得妙而境界全出。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三类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此乃语法范畴。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着意描写赤壁景象,句中“穿” “拍”“卷”三个动词向来为人称道。 “穿”字形象地写出了江边山崖之陡峭和高耸,“拍”字形象地写出了奔腾的浪涛猛烈击打着江岸的气势, “卷”字形象地写出了滚滚江流怒卷千万叠浪花的情态,此三字集形状、 声音、颜色于一体,极写赤壁景物的雄奇壮阔,目之胸荡波澜。李白 《早发白帝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句中“轻”字别有意蕴。原来李白因永王璘案,遭遇流放,行至白帝城,忽闻敕书,自是大喜过望。变故遇赦,飞舟东下,拈一形象词“轻”联结虚实———实写船行速快,虚写乘舟人心情轻快。正所谓轻描淡写,神采飞扬,意蕴深厚,作者陶然醉然,读者醉然陶然。王昌龄 《闺怨》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字初读颇感突兀, 细品却耐人寻味。此诗题为 《闺怨》,闺中少妇悲怨何来?少妇原本乘兴观赏春色,几分迷醉,不虞陌头杨柳又是一春新绿,顿时勾起她送别丈夫远行觅封侯的情景,离愁别绪一下子涌上心头,心理巨变瞬间完成。若非用一副词“忽”,安能愁肠百结悔与恨, 道是无情却有情!“炼字”艺术这般令人激赏不已,“诗眼”神韵同样让人如醉如痴。古人评诗素有“诗眼” 之说。“诗眼”的表现形式一为关键句,二为诗中最精妙传神能巧妙表达主题的词语,且以后者居多。王维 《过香积寺》 第三联“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历来脍炙人口,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有诗眼。如何找到诗眼,既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量,又要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这首诗描写作者到香积寺沿路所见之景,表现了山林古寺的幽静环境,由景明心,表达了诗人的恬静心境。把握整首诗这种幽静孤寂的意境,第三联的诗眼就映入眼帘,当是“咽”和 “冷”。这两句是说山中危石耸立,泉水于嶙峋乱石中穿行,遇危石阻挠, 不能发出欢快舒畅的哗哗声,只能发出痛苦的呜咽声;山中古木摩天,浓阴遮地,苍翠欲滴,日色照在上面, 亦被映冷,不再给人燥热之感。而从句法上说,“咽”“冷”均属于使动用法,危石让泉声呜咽,青松使日色阴冷。理解至此,方知这两个字极具表现力,尤其是“冷”字出乎意料, 令人拍案叫绝,将那山寺幽静、空寂、清绝尘宇的神韵,表现得非常准确,不爽毫厘,全然神来之笔。

接下来谈谈古文阅读,它分两个主要内容:断句和翻译。断句古称 “句读”,文句断得准,才能读得明, 这是毋庸置疑的。常用的方法有四种:懂词义、明结构、晓句式、识标志。第一种重在懂得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第二种重在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切忌将前句的宾语或 “补语”误以为是后一句的主语;给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勿要割裂介词结构与动词之间的关系。第三种重在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第四种重在识记标志动词:曰、道、云等。且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识记标志虚词:句首虚词有夫、惟、 凡、盖、请、窃、敬、即、若、苟、 纵、纵使、于是、向使,且夫、虽等,句中虚词有以、于、而、者等, 句尾虚词有乎、 也、 矣、 哉、 邪、 耳、 焉等。 翻译古文要遵循 “ 信” “达”“雅”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惯用的方法分为补齐省略、 查看结构、古今对译、整理语句诸种。第一种补齐省略,是说在翻译之前,要看看句子是否完整,因为文言文省略成分是司空见惯的,省略主要有主语、谓语、介词和介宾短语等。 第二种查看结构,是说大凡语句通常由主干和修饰语组成,古今汉语构成基本相同,差异往往在特殊句式上。 第三种古今对译,且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如“地方”译为“土地方圆”、“中人”译为“一般人、平常人”、 “西河”译为 “黄河以西”、 “中间”译为“中间夹杂”等等。第四种整理语句,即在全句译过之后, 检查是否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不可出现病句,造成文意不连贯,文气不贯通。

篇4:党建知识100题

( )1. —An iPad is really a great thing.

—I agree. However, ______. Using iPad too much has a bad influence on us.

A. every dog has its day

B.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C. no pains, no gains

D.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 )2. —Mummy, can I put the apples in the cupboard?

—No, dear. They dont ______ well. Put them in the fridge instead.

A. keep B. fit C. get D. last

( )3. —The task is sure to be finished by this Friday.

—Its impossible. Some things appear simple on the ______, but in fact, it isnt.

A. front B. process C. surface D. cap

( )4. —Is your grandma serious ill?

—I am afraid so. A doctor must ______ right now.

A. be waited for B. be sent out C. be handed out D. be sent for

( )5. —Jim, would you please tidy up your room by yourself? ______, you are no longer a child.

—All right, Im coming.

A. First of all B. After all C. As a result D. For example

( )6. —What did Mike say about his absence from the party?

—He ______ that he was too tired the day before and overslept.

A. complained B. argued C. explained D. added

( )7. —Is everybody ______?

—Yes, we are waiting for your order to start.

A. ready B. happy C. fair D. humorous

( )8. —Why are there guards in all ______ of the hotel?

—Because an important meeting is being held here.

A. sides B. surfaces C. rows D. parts

( )9. —These days, western newspapers are making tons of reports on China.

—They show a ______ interest in Chinese developments.

A. embarrassed B. opposite C. poor D. lively

( )10.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kirt?

—Great. It is made of good ______.

A. brand B. material C. process D. appearance

二、完形填空。(共15小題,每小题2分,计30分)

One day my father asked us to get together in the living-room on a 1 January night. We sat around the fire, and we didnt 2 that something important would happen. “In May, were moving to Tucson,” said my father.

The words, so small, didnt seem 3 enough to hold my new life. But the world changed and I woke up on a train moving 4 the country. I watched the views (风景) outside the window 5 from green trees to plains (平原) and to high mountains. At that time I also saw some strange new 6 . Finally, we arrived at our new home.

One afternoon, while my sisters were still 7 for losing friends, I was out exploring the 8 and saw a new kind of cactus (仙人掌). I moved 9 and looked at it. “Youd better not touch that.”

I 10 around to see an old woman.

“Are you 11 to this neighborhood?”

I 12 that I was.

“My name is Tina.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life in the desert?”

I couldnt seem to find the 13 words to answer. “Its big and 14 ,” she offered, “That was it.” That was the feeling I had when I first saw the mountains of my new home. At that moment, I understood how much my 15 had changed.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home tomorrow? Someone should teach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plants in the desert.”

( )1. A. amazing B. boring C. relaxing D. freezing

( )2. A. hope B. imagine C. realize D. believe

( )3. A. good B. useful C. big D. helpful

( )4. A. to B. for C. across D. past

( )5. A. move B. change C. run D. become

( )6. A. plants B. people C. books D. houses

( )7. A. worried B. excited C. sad D. afraid

( )8. A. home B. neighborhood C. school D. sea

( )9. A. faster B. closer C. nearer D. farther

( )10. A. walked B. turned C. looked D. traveled

( )11. A. far B. strange C. kind D. new

( )12. A. feared B. knew C. thought D. explained

( )13. A. good B. certain C. right D. short

( )14. A. warm B. common C. wild D. empty

( )15. A. idea B. life C. home D. influence

三、閱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A

For most young people, getting your first car opens up a new world of freedom and allows you to go wherever you want, whenever you want. Getting a car did all this for me, and it also brought my best friend and me closer. But then it tore (撕裂) us apart.

My best friend lived three-minute walk from my home. Since her birthday was in late summer, seven months behind mine, I almost became her driver when I turned 16 in December.

And so I picked her up for school and took her home. We made ice-cream trip, went shopping and to the movies—all in my car. I would drive to her house just to sit on her bed, read magazines and have a good laugh. I went to her house so often that she gave me a key to her house.

A week after I got my license, she was with me when I had my first accident. She was there and comforted me and we kept it a secret, since I didnt want people to know. From then on, through thick and thin, it was just me, my car and my best friend.

High school is a time of change, but I couldnt understand for a long time how we became so distant (疏远) after being so close. My friend waited three months after her birthday to get her dream car: a green 2004 Beetle. Since then the passenger seat of my car became empty. Our car trips became less frequent until I didnt even drive down her street.

Its funny how a car can change a relationship so much. I had wanted her to get a car, but once she did, I regretted it. I wanted her friendship back, even if it couldnt be the same.

( )1.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A. My Best Friend. B. My First Car.

C. Car—a Favorite but Frustrating Thing. D. Friendship—Good for My Growth.

( )2. My best friend and I ______.

A. lived a little far from each other B. had very different ideas

C. used to be very close D. were classmates

( )3. When I had my first accident, my best friend ______.

A. helped me a lot B. got me into trouble

C. was driving the car D. made a big mistake

( )4. Our friendship ______.

A. would last forever B. changed after she got her own car

C. made us become best friends D. improved during high school

( )5.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 almost became her driver when I turned 16 in December” in paragraph 2 mean?

A. When I am older, I didnt want to drive her everywhere again.

B. I got license at 16, and I could drive her anywhere.

C. My best friend wanted me to be her driver when I was old enough.

D. I almost became her driver if she hadnt got her own car.

B

A lot of teenagers are good at art at school, but how would you feel if people called you “the new Picasso (畢加索)” or if presidents and other famous people collected your paintings?

Alexandra Nechita was ten when her paintings became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She visited Britain, France, Italy, Japan,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her familys native place (祖籍), Romania where 5,000 fans came to see her at the airport. Alexandra said, “When it all started, I was moved. It was very exciting and I loved the traveling, but I got very tired. And I missed home.”

Alexandra is a good student. Her studies always come first. She only starts painting after shes done her homework. She works on two or three paintings at a time. The paintings sell for thousands and Alexandras parents have given up their jobs to work for their daughter. Life for the Nechita family is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it was like a few years ago.

Alexandras father Niki left Romania for political reasons in 1985. At first he tried his best to learn English and had different kinds of low-paid jobs. In 1987, he brought his wife and Alexandra, who was then 18 months old, to America. The family was very poor. Alexandra began to draw at the age of three.

She was drawing for four or five hours a day. Soon people offered to buy her paintings and she had her first art show at the age of eight. Stories about this child appeared in the newspapers and television. They now live in a large house with a swimming pool. Her mother said, “We started without anything, but thanks to Alexandra, we have everything we ever dreamed of.”

( )6. Alexandra became well-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for her paintings at the age of ______.

A. 18 months B. three C. eight D. ten

( )7. Which country does Alexandra come from?

A. America. Britain. C. Romania. D. France.

( )8. Alexandras painting ______.

A. took her a lot of time at school

B. made her drop out of school

C. didnt influence her studies at school

D. made her fall behind others in studies at school

( )9. When her family arrived in America in 1987, ______.

A. their life was very hard

B. they lived by selling Alexandras paintings

C. Alexandra began to draw her painting

D. her parents left their jobs and worked for her

( )10.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______.

A. Alexandra was not interested in travelling

B. Alexandras success changed her familys life

C. Alexandras parents were good at English

D. Alexandras stories often appeared on the radio and TV

四、閱读理解填词。(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Tom is the son of a farm owner. One New Years Day, when he was 15, his father asked him to work on the farm for one year when he was f 1 . Tom was unhappy with his fathers idea. “That isnt my job. I have too much s 2 work to do.” Hearing this, his father said, “I promise to give you the best present if you can finish one years work.” Tom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a 3 .

Starting one Saturday, the boy got up e 4 and worked hard until evening, just like any other farmer. Time passed q 5 . Toms crops grew well. On the last day of the year, the father c 6 his son to him. “Im happy to see that you have worked very hard the w 7 year,” said the father, “Now, tell me what you want.”

The boy smiled and s 8 his father a big piece of bread m 9 from his wheat(小麦). “Ive already got the best present. No pains, no gains. I think this is what you wanted me to know.” His father was quite h 10 to hear that.

1. f________ 2. s________ 3. a________ 4. e________ 5. q________

6. c________ 7. w________ 8. s________ 9. m________ 10. h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计10分)

手机是现代人必备的通讯工具之一。请根据以下要点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

要点如下:

1. 它一般是用塑料和金属制造的,有很多颜色和形状;

2. 它不仅可以用来打电话,还可以用来做很多其他事情,例如:听歌、玩游戏、上网聊天、发邮件、看电影等;

3.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手机,有的还很贵;

4. 你对学生们使用手机是什么看法,请表达一至两点自己的看法。

参考词汇:plastic n. 塑料;metal n. 金属;send e-mails 发邮件

篇5:文化知识100题

“大禹治水”治的是什么水?“一问三不知”是不知道哪三样? 《红楼梦》的别名又是啥?“美”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

如果您都知道,那记忆君真是要佩服得五体投地啦!因为很多中教君也答不上来呢!

这些可都是基本的文化常识和文学知识,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作为中国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咱们怎么能不知道、不掌握呢? 今天,记忆君给您推荐100道题,请您来回答,掌握这100题,你可就是文化知识大拿啦!

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 B、画作 C、乐曲

2.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A、阴文印B、阳文印

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A、鼓 B、锣

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2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

A、挂香包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十五岁B、二十岁 30、河姆渡遗址位于:(B)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能 B、不能

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3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A、晚春 B、仲夏

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B、中书省 C、门下省

35、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B)A、秦始皇 B、武则天

36、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A)A、法律条文B、美德善行、圆规曲尺

3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B)A、《金陵记》 B、《石头记》

3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A、黄河 B、长江 C、淮河

39、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40、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A、八条 B、二十二条

41、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A)A、都江堰B、秦始皇陵

42、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A、令爱 B、令正

43、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A)A、有关 B、无关

44、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A、汉口镇B、景德镇 C、朱仙镇 D、佛山镇

45、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B)A、压轴戏B、大轴戏

46、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B)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47、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A、静脉 B、动脉

48、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49、“杏林”指代的是:(B)A、教育界B、医学界 50、《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A、《汉书》B、《史记》 C、《三国志》 D、《左传》

51、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B)A、东 B、西 C、南 D、北

52、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C)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颜回

5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54、“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A、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55、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A、土地之神 B、五谷之神

56、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57、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A、长度B、面积 C、体积 D、重量

58、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A、丝 B、竹

59、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B、子孙成群

60、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A、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岳母刺字 61、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A、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三玉玺

62、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63、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64、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A、期颐 B、耄耋 6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A、南狮 B、北狮 6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

A、居无松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6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A、裴?的剑舞 B、公孙大娘的舞蹈 D、吴道子的画

6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70、《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71、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72、《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A、秦朝 B、清朝

73、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A、通报消息B、娱乐健身 74、“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75、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

(C)A、《史记》B、《论语》 C、《庄子》 76、“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77、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

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78、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A、十面埋伏B、高山流水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

A、孔子 B、孟子

80、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A、咫 B、尺

81、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82、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A、伍子胥B、范蠡 C、屈原

83、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A、青铜器B、药材 C、墓碑 D、竹筒

84、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A、玄 B、皂 C、青 D、苍 85、《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A、赵云 B、张飞 C、周瑜 D、鲁肃 86、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A、孔子 B、诸葛亮 C、班固 D、程顾 87、“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88、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A、阴晴圆缺B、风花雪月 C、梅兰竹菊 D、春夏秋冬

89、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C)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90、《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A、忠义;B、孝悌 9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92、“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

9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

一、楷书;

二、小篆;

三、鸟虫文;

四、行书。94、宣纸得名于它的:(C)

A、用途;B、材质; C、产地; D、使用人群。95、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C)A、杏月;B、桃月 C、榴月 D、荷月。

96、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A、农耕;B、军政; C、养马; D、水利。97、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A)A、左襟压右襟; B、右襟压左襟。

98、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A)A、菊; B、梅; C、竹。

99、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

篇6:国学知识100题

学前部 语文组

1、“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观点。

6、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7、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杜甫的《蜀相》)

9、“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登高》。

11、“小楼一夜听春雨”出自陆游的作品《临安春雨初霁》。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13、《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国风。

14、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5、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16、屈原在不朽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中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7、苏轼评价王维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

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

2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北宋晏几道的《临江仙》)

21、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

2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谁的诗歌? 答:李白

23、被称为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答:敦煌莫高窟

24、按风俗,“腊八粥”应在阴历哪一天喝?答:阴历十二月初八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2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的诗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中的“阑珊”是指什么意思?答:零落,暗淡。

29、成语“文不加点”是形容写作技巧纯熟,文思敏捷。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30、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魏征。

31、唐代诗人顾况曾对白居易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他在看完白居易的一篇诗作后,马上转变态度,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顾况看到的是白居易的哪句诗?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2、“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马牛羊鸡豕犬。

33、《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34、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35、宣纸得名于它的什么呢?(答案:产地。安徽宣城。)

36、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一位画家,即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朱耷。

37、农历月份花名诗意别称: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十二月——梅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38、“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清朝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39、诗人陈子昂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是登上了什么地方呢?答案:幽州台。

40、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说自己凭借半部书就能治理天下,他说的是哪部书?(答案:《论语》)

41、我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等。“宋太祖”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唐高祖、唐太宗等。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4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鹳雀楼在山西省。

43、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

4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孟子》。

45、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陶渊明。

46、《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何人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司马光 4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月亮

48、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妻子生了个男孩。

49、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黑色一般表示忠耿正直。

50、《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纂的,已有1400多年历史。

51、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B戍C戌D术

51、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B医学界C 文艺界D 桃园

52、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B画作C乐曲D军人

5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

A晚春B仲夏C初秋D初冬

54、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

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C息弟、息妹D堂弟、弟妹

5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古文?(B)

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D《望洞庭》

56、“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

5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D《论语》

5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

A十五岁B二十岁C三十岁D四十岁

6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A三百首B三百零五首C二百首D三百一十五首

61、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

A 白居易B 李白C王维D孟浩然

62、《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B)

A《金陵记》B《石头记》C《西厢记》D《琵琶记》

6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

A 元好问B柳永C 晏殊D李清照

64、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65、“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A牛郎和织女B唐明皇和杨贵妃C、周瑜和小乔D、吕布和貂蝉

66、“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A伍子胥B勾践C李世民D孙权

6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

A 黄山B 泰山C华山D衡山

68、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部古典名著?(A)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

69、下列哪部作品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C)

A《陌上桑》B《长歌行》C《孔雀东南飞》D《子夜歌》

70、《红楼梦》中写了四大家族,除了贾、薛、史外,还有(B)

A林家B王家C刘家D赵家

7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军是指李广。

72、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

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

7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74、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D)A长度B面积C体积D重量

75、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B)

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关羽

76“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作者是李清照。

77、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乡试、会试、殿试)

78、《水浒传》中人称“浪里白条”的是谁?(张顺).79、《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哪里?(新疆).8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孟子)

8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2、“唐宋八大家”是指哪八个人?(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83、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谁?(王维)

8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的名句。

85、“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钗头凤》。

8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作品《鹊桥仙•纤云弄巧》,其作者是秦观。

87、曾任朗州(今常德)司马的诗人是刘禹锡。

88、“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出自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89、“诗圣”、“诗佛”分别指唐代的诗人杜甫、王维。

90、明代的《金瓶梅》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9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南宋诗人岳飞的《满江红》)

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94、金圣叹评点的“六才子书”是《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称为“一庄、二骚、三史、四杜、五水浒、六西厢”。

95、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96、“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9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98、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北宋李之《仪算子》)

99、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上一篇:出自人物神态的成语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