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布生产流程

2024-05-01

牛仔布生产流程(精选9篇)

篇1:牛仔布生产流程

牛仔裤生产流程服装工程

牛仔裤生产流程(五袋款牛仔)

牛仔裤在生产缝制中一般采用流水作业,整个制作流程包括款式、规格及生产工艺的设计,还包括验料、排料、铺料、裁剪、缝制、水洗、熨烫、烘干和整形等多种生产工艺。

为确保牛仔裤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制作过程中,需制定一系列工序并加以控制。从面料到裁片,各工序与流水线之间的流程安排直接影响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

1、产前阶段

产前阶段,生产定货单是来自客户信息的原始资料:记录牛仔裤样品、样板、水洗处理色标、是否有修正、注意事项等。以上资料被核对后即发送到相关部门。

2、工艺技术室

生产开始前,由工艺技术室样衣员制作样衣,记录产品的生产流程图表,注意样衣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注意事项。生产技术部门与客户共同协定、修正样板和样衣,以便制定生产工序和降低成本。

有了详细的制作程序,就展开工作,将修正后的样板和样衣提供给裁剪部门计算用料率、排料、提料、辅料、裁剪。(投产后,工艺技术室随即进行工业板型制作,如:后面车间车员要用的缄口位置、前门襟型版、大烫烫台用版……)

3、裁剪

按照工艺技术室版师提供的纸样版裁剪、按层打号印(必须按照铺布顺序盖号,为了防止层与层之间有色差)并将裁片分包捆扎送达缝制车间。

4、缝制

将裁好的衣片分包捆扎,按工艺师安排分别发送到缝制流水线的指定工位上。前后片的缝制一般同时分别进行,在进一步缝合之前,要对半成品进行检验。锁扣眼前,同样 要进行检验。一些个别工序,如制穿带袢、清除口袋里的沙子、剪线头、钉铆钉和钉按扣等,可以被灵活安排于制作过程的工艺流程里。

制作五袋款普通拉链门襟的牛仔裤,其工序可分为五组:做前片、做前门襟及绱拉链、做后片、组装缝合、套结及钉扣锁眼。(工序灵活多变,根据版型要求和工厂自行定制,做前片、做后片、做门襟、上腰头串带绊、组装缝合、钉扣锁眼)1)前片

前裤片的工序涉及缝制前侧插袋。将相关裁片如左右袋布、标签、小侧片和前裤片等分配给机工缝制前侧插袋。先在左袋上车缝标签(水洗说明和厂标),接着车缝硬币袋袋口明线,并将其缉在右侧片相应位置。将袋布分别缝合在左、右侧片上,与前片缝合前把兜布做好,固定袋布并将前片半成品过渡到下一组工序。

1)——前片——打线钉——扣烫裤片及左右袋布)——锁边——做前褶——前侧插袋——左袋上车缝标签——车缝硬币袋袋口明线——缉在右侧片相应位置——做口袋——2)做前门襟及绱拉链 2)做前门襟及绱拉链

绱拉链前,机工要准备好左右门襟裁片和前裤片半成品。缝合好双折的底襟,将其正面转递下道工序。左右门襟和前片裆部包缝,把左半边拉链布带缉在左门襟贴边上,并与前片缝合,在左裤片上车缝门襟造型线。然后,车缝右半边拉链与底襟,并与右裤片缝合。本组工序最后一步:缝合前裆,缉明线。前片半成品在继续缝合前要通过质检。

2)——左右门襟和前片裆部包缝——前片缝合——左裤片上车缝门襟造型线——车缝右半边拉链与底襟——缝合右裤片——缝合前裆、缉明线——质检——3)后片 3)后片

工人事先准备好左右后袋、后育克、后裤片和袋上的标签。第一道工序:用特制的模板确定后袋造型线并修正尺寸,其目的是为下一道工序描绘出袋上的纹样和做份的宽窄。机工根据描绘的纹样车缝后袋装饰线,然后用熨斗或折袋机扣出后袋造型。与此同时,其他机工缝合后裤片和育克,最后把后袋和标识绱在后片上。与前片一样,后片半成品在继续缝合前要通过质检。4)缝合

缝制完成后袋和门襟拉链后,工人开始缝合前后片。车缝牛仔裤侧缝明线,以加固前后裤片的牢度。然后绱腰头,并在折裤口贴边前缝合下裆。缝下道工序:用穿带袢机制出所需长宽规勤务员的腰带袢,一般牛仔裤有5个腰带袢:一个在后中缝,前片左右袋口各一个,另两个在前袋至后中缝之间的位置。同样,进入到下一工序之前,要进行质量检验。5)套结

牛仔裤的腰头上锁头扣眼,尾部套结加固。另外,腰带袢、门襟、后袋、裆等重要部位也要套结加固。最后,将皮标牌缝在腰头上。

5、后整包装

后整车间的主要工作就是清理牛仔裤的烫熨、线头、挂吊牌、总检。缝制完成,水洗处理是牛仔裤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序。经过水洗处理后,牛仔裤进入到包装车间。工人们开始对其进行检验:剪掉前裤片、腰袢上的线头,清除口袋里面的沙子,并在初次整烫和验货前安上按扣和铆钉。通过质检的产品,要测量牛仔裤腰围和下裆尺寸,经二次整烫,装上吊牌、腰牌和后袋吊牌,把牛仔裤装进塑料袋,放入硬纸盒,等待最终验货。

篇2:牛仔布生产流程

时间:2009-6-1作者:david来源:牛仔文化网编辑:

david

牛仔布的生产过程

一、牛仔布的一般生产流程:

纺纱-络筒-整经-靛蓝染色和上浆--上机织造-烧毛-上浆-拉斜(整纬)-防缩整理-烘品

二、经纱准备:牛仔的经纱准备包括纱线定捻、络筒、整经、经纱靛蓝染色和上浆、穿经等工序

(一)、纱线定捻:在牛仔布生产中,对经纬纱,尤其是用捻度较大的经纬纱时,要进行给湿与

定其捻度。

(二)、定捻的目的与要求

目的:是为了整经、染浆工序的顺利进行和减少织造时的脱纬、纬缩及起圈等现象,提高织物质要求:增加张力、给湿、加热等方法稳定纱线捻度,合理回潮率8%~9%

三、络筒

1.牛仔布用纱络筒的目的:改变卷装形式;在络筒中清除纱疵;改善纱线张力;减少筒脚纱

2.络筒机应具有的性能

(1)具有良好的捻接性能

(2)具有良好的纱疵清除能力

(3)退绕性能良好

(4)较好的卷绕密度及硬度

擦纺纱机整经机

四、整经

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纱片或绳束的张力、排列和卷绕三均匀,并将一定数量的筒子纱,以均匀一

规定的长度,均匀紧密地卷绕于经轴或特制的球轴上,为下道染色和上浆加工做准备

五、染浆

牛仔布经纱的靛蓝染色有绳状染色、片纱染色和悬环式染色三种。前两种和浆纱连接,后一种上浆。

1、绳状染色

(环锭纱)交*络筒-整经-绳状架-靛蓝连续绳状染色

(2)片纱染色和上浆

(环绽纱)交*络筒-(转杯纱)整经-靛蓝染色各浆纱

(3)悬环式染色

绳染机染浆机

此法采用一只染槽,经纱在这个槽内反复多次循环染色,一直达到深度要求为止

六、上机织造

将经过染色及浆纱后的浆轴推上织布机上,用原色纬纱(少量用色纬)与经纱编织在一起的过程织布机器一般有:片梭机、剑带机、喷气机等

织布机

七、后整理

刷毛(单面或双面)-烧毛(单面或双面)-退浆-浸渍整理(1道或2道)-拉幅(至要求幅宽)-拉伸(3纹组织的牛仔布做此整理,以防止织物扭曲)-烘燥(用12~14只烘筒,回潮率12%~15%)处理机缩水机

篇3:牛仔布生产流程

1 产品风格效果及工艺要求

1.1 牛仔服饰风格要求

外观:可出现如云斑的色彩、皱纹、磨旧磨损、表面起毛起绒、提高表面光洁度等效果;

手感:触感变得柔软;

尺寸:预缩后使服装规格稳定。

1.2 牛仔服水洗工艺要求

要尽可能实现较短工艺流程、减轻生产劳动强度目标;

酶剂要具有可降解性、高效性和较好的配伍性;

相关辅剂的应用要符合水洗工艺要求;

适合在常温或中低温下水洗生产。

2 酶剂水洗工艺的优化研究

2.1 酶剂选择

酶的种类很多,有蛋白酶、纤维索酶、淀粉酶、复合酶和双氧水分解酶等。而进行牛仔服装水洗处理所应用的主要是纤维素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是一种代谢物形成的高分子胶态蛋白质催化剂。通过选择高效的酶剂进行组合,采用复合酶工艺液方式用于水洗生产,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分析其生化反应规律及水洗效果。重点放在研究和筛选出环保、高效、容易生物降解、用量少、作用柔和且价格适中的新型酶剂,既降低水洗成本,缩短磨洗的时间,又出效果快,减污少排高效。

本研究分别采用了Cellulase TD型、Denimax 302S型酶以及JN-100酸性纤维素酶等酶剂进行酶剂水洗工艺研究。

2.2 影响酶剂水洗的主要因素

影响酶反应速度与水洗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底物浓度、酶浓度、抑制剂、激活剂、温度及pH值等。酶是不耐热的,当温度超过60℃以上时,酶蛋白因温度过高而变性丧失催化活性。

采用复合酶剂进行水洗加工,通过研究酶剂组合配方、探讨水洗的最佳工艺参数,加强对各类服装水洗技术问题的解决,达到最佳粗化、发白效果,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生产过程良好的重现性,使产品对版率达到95%以上,减轻工厂生产过程对水洗师傅的过度依赖和品质控制压力。

2.3 酶剂水洗工艺流程

牛仔成衣称重→加入洗水机→控制水位在酶剂水洗水位,蒸汽加热控制温度在30~45℃→将复合酶剂加入水中,用量为5~8g/L→点动洗衣机转动至成衣骨位完全打开后,静置浸泡10~20min→再点动洗衣机转动,根据工艺需要,考虑是否加入适量的浮石→开动洗衣机直至达到工艺条件所要求的酶济洗水效果→清水常温清洗→脱水烘干→产品整理、检验→包装成品。

3 酶水洗工艺参数设计

3.1 水洗工艺助剂配方

复合酶剂6~8g/L,食盐2~5g/L,渗透剂1~2g/L,冰醋酸0.5~1.5g/L,柔软剂1~2g/L。

复合酶剂的具体配方见表1。

3.2 工艺条件

pH值6~7,浴比1∶10~12,温度50~60℃,时间30~40min。

因牛仔布上通常残留碱,退浆浴中加入醋酸,调节pH值6~7,使酶剂发挥最佳性能。加入柔软剂是为了某些厚重牛仔布在水洗退浆过程中产生特殊的条痕效果。

3.3 水洗加工的相关设备

400kg(水洗、石磨、砂洗)全自动工业洗衣机、150kg自动蒸汽烘干机、φ1500mm型全不锈钢脱水机、1800~3000mm自动(双滚)蒸汽烫平机等。

3.4 酶洗主要工艺条件与相应措施

3.4.1 用水量

用水量是衣物重量的8~10倍。如衣服5kg则水量是40~50kg。

3.4.2 调酸

加冰醋酸用以控制水的pH值在5~7之间。

3.4.3 加热

加热至45~55℃,切勿过热。超过60℃会破坏酶的性能。低至40℃时,酶的活性亦随之减慢,酶的催化效率降低,相应会延长水洗时间。水洗时注意保持温度,水洗过程中不能再加热。

3.4.4 酶剂

先将混合酶液加人适量水混和,然后将混和物倒人水洗机内的水中。在水洗过程中,注意保持温度在50~55℃,pH值在6~7之间,则酶可发挥最大水洗效能。

3.4.5 pH值

在p H为5以下,有明显的返沾色现象,而导致牛仔布缝含嵌线和内口袋材料变蓝,整理后的蓝/白对比风格减少。当水洗浴中pH在5~6时,返沾色现象将明显减少。故中性纤维素酶适用于高品位服装整理,酸性纤维素酶则可用于低品位和其它品种的漂洗工艺。

3.4.6 洗净烘干

将水洗机内含酶的水排走,然后用80℃热水和洗涤剂漂洗至少10min,之后再用冷水洗净洗涤剂。

3.4.7 其它相关措施

牛仔服装若要得到某种特殊洗水效果,可同时使用适量浮石,比起单独使用浮石磨洗所用浮石数量大大减少。酶洗效力强大,掌握好酶制剂的活力,准确控制其用量、处理时间、浴比、温度及pH值,避免服饰强力受损。若因洗用过量而引致回染,解决办法可以减少酶液使用量或缩短洗水时间。可在加入酶液之前,先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洗衣物一次,则酶洗效果更佳。

4 水洗加工后产品风格效果

4.1 能获得同样的石磨点效果,而且色彩更鲜艳,花纹更细腻均匀,表面更光洁,质地更柔软,穿着更舒适。

与石磨整理服饰比,悬垂百分率降低,织物柔软性改善,织物膨松性增加,织物蓝白对比度增加,织物石磨效果好,次品率降低。

4.2 不用单独退浆、酶剂酵洗和过软整理,可以有效减少过水次数,污水排放量减少。

使用同样的加工设备,加工效率可以提高近一倍,加工周期可缩短30%以上,设备磨损减少,可减少设备的维修时间。

4.3

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氯气等污染,无噪音,无有害化学成分,无环境污染,后处理也简单,减少污水排放量。

4.4 可容易实现有效控制和良好的加工重现性。

生产工艺稳定且简单,不受退浆原材料质量影响,平均每个工作日每台洗水机可增加一个缸次的产量,在单位时间内,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产量提高了。

4.5 有效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每加工一百条牛仔裤可节约用水5000~6000L;可节约用电30~50kwh;可节约蒸汽0.1~0.2m3;可节约成本0.2~0.5元;有效减少4~5工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20%以上。

4.6 牛仔服饰水洗产品质量的检测指标

牛仔服饰水洗产品质量的检测指标分别见表2、表3。

试验指标表明,经酶剂水洗后的三个品种的经纬向断裂强力损失率均在5%以内,经纬向水洗尺寸变化率均在5%以内,中型弹力牛仔服饰的纬向水洗尺寸变化率略为偏高。而三个品种的牛仔服饰耐洗牢度、耐汗渍牢度和耐磨擦牢度指标均达到客户质量要求。

5 结语

5.1 采用复合酶剂工艺对牛仔服饰进行水洗加工,具有高效、低耗、低排放的特点,可以满足批量生产要求。

5.2 合理设计水洗工艺参数如底物浓度、酶浓度、抑制剂、激活剂、温度及pH值等将直接影响到水洗效果与生产效率。

5.3 酶剂水洗工艺在如何提高水洗生产效率与水洗风格、减少石磨的时间和浮石用量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邓一民.表面活性剂与染料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J].广西纺织科技, 2009, (4) .

篇4:创造精益生产流程

关键词:精益生产;标准作业;生产流程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不断提高,公众对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得以生存,获得长久的发展并获得可观的利润,就必须采用新的,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减少生产线上的浪费,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努力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精益生产管理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生产管理理论,它的推广和应用对改变我国制造企业的落后局面,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重视员工的岗前培训

(一)岗前培训的作用。员工是精益生产实施中最重要的一块基石[1]。良好的岗前培训是一个企业创造精益流程的最起始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操作技能、基层管理能力不仅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更对企业的创新和战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一位员工进入一家企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进行岗前培训,良好的岗前培训可以使员工快速的熟悉企业文化,学习企业车间的生产流程以及各工序的操作内容,是员工上岗前最重要的保障。

常见的员工培训方法如下:

1、 跟随优秀员工学习法。这是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典型的培训员工的方法,企业将新聘用进来的员工交给一些有经验的老员工来带领,熟悉并学习生产线上所需要的技能。这种方法有种两方面缺陷:首先,有经验的优秀员工对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好员工,但是对新员工来说却未必会是一个好的师傅,换话句话说就是会干的师傅不一定会教;除此之外,经过这种培训方法上岗的员工缺乏一个系统的培训,新员工很难能够发现每道工序的关键步骤。

2、在模拟室专门进行流水线作业的学习。这种方法可以使员工得到系统的学习,较全面的掌握在生产线上所需要的技能,但是,这种方法搭建专门的模拟室所需要的投入过大,还需要聘请专门的培训人才,总体成本较高,应用范围及其的狭小。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员工缺乏良好的培训,导致员工的素质不高,操作技能不强,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利润不高。

(二)精益生产的理念。想让一个企业的精益流程长久的执行下去,精益理念的存在是必须的。作为产品价值的直接来源——产线上的员工,精益理念在他们思想中存在与否才是决定企业的精益流程能否坚持实施下去的关键。为此,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强化精益理念在员工思想中所占的比例。例如,可以给每一提供出有效改善意见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用奖励的方式来不断强化员工的不断改进的精益意识。

三、创造初步稳定的流程

一般来说,要创造精益的流程,第一步必须是使流程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初步的稳定性的标准是以相同的时间、人员设备、高水平的可信赖度(实际水平因流程与情况而定,合理水平是80%以上的可信赖度)生产出数量相同的产品。在创造初步的稳定阶段可以使用的策略主要可以是:

第一,消除大的浪费;第二,把非创造价值的活动合并起来,使其明显可见,以作为下功夫的对象;第三,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第四,消除或降低变动性。

可使用的主要精益工具:一是站在圈里:一定要在工作现场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以识别主要的浪费情形。二是标准作业:将作业标准化是最容易找出浪费一种方法。三是5S:5S不仅仅是保持现场的整齐与干净,更大的作用是要形成有纪律的工作习惯。

除上述之外的工具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精益工具,可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使用的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要先创造一个稳定的流程,为接下来的改进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

四、创造链接流程

若产品能够无间断的流经生产线上的每个作业步骤,那么,在工位与工位之间的等待时间必然会减至最少,这样就可以使企业得到最高产能,除此之外,无间断流程还能缩短企业资金的回转周期,进而促成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要想创造无间断的流程,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确保生产线具有一定的稳定能力;第二,为了确保生产线具有一定的稳定的能力,就必须使人员、原材料和设备器材能够稳定的获取;第三,生产线上设备的可靠性,要尽量减少由于设备的故障导致的停工;第四,作业的循环时间必须均衡化,就是要是生产的间隔时间一定。

要想创造无间断的流程,企业的生产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具体来说就是将推动式生产方式转变为拉动式生产方式。推动式生产方式与拉动式生产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推动式生产方式是上游的供给商只要生产出来产品,不管下游的顾客(生产线上下工位之间的关系也是供给商与顾客的关系)是否需要,直接运往下游的顾客处使用或者暂存,导致下游顾客处库存成本增加,这是造成库存浪费一个主要原因;拉动式物料配送是根据生产节拍和需求拉动物料配送的[3],在下游的顾客库存不足以满足一定时间的生产需要时,对上游的供给商发出补货通知来拉动上游供给商得生产,这样可以有效的较少企业的库存数量。

五、建立标准化的流程与程序

首先,我们要认清标准化流程的真正意义,所谓的标准化流程是一种精益生产的工具,之所以要使用这种精益生产的工具,其原因是因为,工作只有进行标准化之后才会使流程中的浪费以及缺陷情形浮现在表面上,便于接下来的改善工作,因此,企业不应该错误的将标准化作为压榨员工的工具。

建立标准化流程的具体策略:

一是制定可以重复的工作方法,使其成为改进的基础;

二是制定明确定义的期望;

三是建立流程,以确保所有工作要素保持协调一致性:人力需求,工作方法,材料,机器设备。

在建立标准化流程过程中可使用的精益工具:

一是标准作业文件:标准作业图,工序能力,工作组合表等;二是视觉控制;三是流程检查表等。

标准化的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而不是企业用来整治绩效不佳的员工的作业标准,因此,企业在建立标准化流程的过程中,不应该错误的将标准作业当成作业标准来使用,错误的使用往往会在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形成一种敌对的关系,会使双方不但不以替顾客制造最佳产品为目的,反而是彼此之间相互勾心斗角。

六、建立暂停机制来解决产线上突发状况

为了应对生产线上随时可能发生半成品次品,以及能快速的防止次品的再次发生,企业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快速处理生产线突发问题的机制——暂停机制。要建立暂停机制,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生产线上的员工是产品价值的直接来源,在生产线上的运送的各个阶段的产品的是否合格,产品质量如何只有他们才是最清楚的,即生产线上的员工才是最了解产品制造质量的人,因而要暂停生产线的话生产线上的员工才是最有决定权的,而不是不在现场的高层管理人员。同时,要想办法让员工接受生产线的暂停,不能让他们害怕因为暂停所带来的后果而在发现问题不适用暂停机制,让错误延伸到下一个工序甚至是让错误一遍又一遍循环产生导致更大的损失。不要害怕因为暂停生产线所带来的损失,暂时的暂停是为了将来更好而生产。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通讯作者:任大伟

参考文献:

[1] 周武静,徐学军,叶飞.精益生产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2,8(08).

[2] 马裕华.制造型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24).

篇5:买布卖布网:丝光牛仔布生产过程

坯布160cm83.4/58.3268/181牛仔布。

工艺流程 坯检→烧毛→退浆→丝光→水洗→定形→整纬→预缩→成检→卷筒

1.1 烧毛

正面烧两次,车速控制在80m/min,火口要求均匀有力,火力不宜太高,尤其要注意布面的接触温度。经烧毛后布面应基本无长毛,布面干净均匀,没有条花、划痕。

1.2 退浆

大多数牛仔布采用上浆染色的经纱与本色的纬纱交织而成,上浆量大,退浆难净,且又是靛蓝染色,色牢度较差,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色花、色条及头尾色差。经反复试验,确定采用酶退浆,长车汽蒸水洗法。

退浆工艺 浸酶(淀粉酶12g/L,NaCl6g/L,渗透剂JFC4g/L)打卷堆置2h→汽蒸5min→80℃热水洗四道→冷水洗→60℃热水洗三道→冷水洗→烘干设备 汽蒸水洗联合机

效果 退浆后,织物的浆料残留率应在15%以下,毛效4cm/30min。

1.3 丝光

牛仔布经纬密度大,又有靛蓝染色,因此其丝光工艺与普通印染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通过丝光加工,可使面料获得良好的光泽,提高纱线强力及面料的尺寸稳定性。

制订工艺时,对烧碱浓度、车速、浸轧烧碱后布面张力、浸轧烧碱的轧液率和丝光渗透剂性能等五个对丝光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要综合考虑。要想获得最佳的丝光效果必须根据不同的产品规格,以及对产品最终性能的要求,对这五个工艺条件进行筛选,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1.3.1 烧碱浓度

丝光工艺中,碱液温度为常温,为使纤维达到充分润胀的效果,NaOH浓度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在试验中,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对牛仔面料进行丝光,通过钡值法测试纱线丝光效果。

表1表明,当烧碱浓度在200g/L以下时,效果不好,随浓度增加,钡值增加,丝光效果变好;但当浓度高于240g/L时,丝光效果增加幅度不显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大机生产时烧碱浓度采用240g/L。

1.3.2 丝光渗透剂

在丝光过程中,纱线表面的纤维优先润胀,并在每根纤维的周围产生挤紧效应,尤其在张力下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妨碍了烧碱液向纱线内部的进一步渗透。因此,需在整理液中加入丝光渗透剂,其性能以及用量,对丝光效果的均匀性影响极大。本试验选用了不同厂家的五种丝光渗透剂,并测试了6、8、10、12g/L渗透剂在240g/L浓度的烧碱条件下,帆布的沉降时间。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在烧碱浓度为240g/L时,渗透剂B和D的效果相当,但综合考虑成本及其它因素,大机生产中选用渗透剂B,用量为10g/L。

1.3.3 轧余率、车速以及浸轧烧碱后布面张力的确定

轧余率、车速和浸碱后表面张力同样是丝光工艺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生产中要根据品种作出调整。常用工艺见表3。

1.4 水洗

丝光后,织物布面残留有较多的烧碱,需进行中和水洗。为了保证充分去除残余碱,并节约用水,通常先采用酸洗中和、再水洗。具体是先浸轧2g/L的冰醋酸进行中和,然后连续通过温度为60℃的温水4槽,30℃的冷水4槽,烘干后布面pH值调至6.0~7.5。

1.5 定形整纬

丝光水洗后,织物幅宽与纬斜需要在定形机上校正处理。牛仔布产生纬斜是由于纱支较粗,在织制斜纹组织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在水洗后处于松弛状态,内应力释放的集中反应,因此必须进行拉斜抗扭。根据生产经验,在完全松弛状态下采集小样,进行充分水洗,使潜在的纬斜应力完全消除,根据所测倾斜度作为整纬的依据,幅宽的确定也同样以水洗后纬向缩率-3%来控制。因此织物在上定形机前,必须认真做好小样测试,以确定织物的幅宽和整纬数据。定形温度一般为100℃,车速以落布九成干为主,从而为后面的预缩工序打下基础。

1.6 预缩

篇6:生产与生产计划管理流程

1、目的通过对生产过程及生产计划的控制,加强生产管理,有效的运用材料、人力、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使整个生产计划的执行在有效控制中,保证客户需求,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生产安排、外发加工、生产计划策划、生产进度管理等均适用。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产能分析、计划编制、计划实施调整、进度跟踪

3.2品质部:负责产品首末件确认、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监督与改善,供应商来料检验及各班生产生产半成品、产品的终检。

3.3技术部:负责生产工艺、操作标准与物料标准的制定,及生产工艺的改善与生产技术的提升。

3.4辅料仓库:负责原材料、半成品、外协件的出入库登记及物料管理,负责向生产部提供物料库存情况信息,对因物料缺乏未及时提供信息负责。

3.5外协部:负责生产所需材料及辅料的采购,确定交付日期跟踪采购物料,供应商物料交付异常时与生产部、品质部进行沟通、协商。

3.6销售部:负责提供客户需求信息,发货计划及未来客户需要的备货计划,对异常情况影响发货时负责与客户沟通,并将信息反馈到生产部。

3.7配料房:负责原材料的领用及配比,粉碎料的回用,物料异常向仓库反馈。

3.8仓库:根据班组《生产统计单》与车间实物的盘点、发货、结存的核对工作,实物异常信息向生产部反馈。

3.9粉料房:负责原材料的合理回收。

4、工作流程

4.1生产部接销售部或成品仓库订单后,制订生产计划单由总经理审批后分发到个部门。

4.2辅料仓库根据生产计划储备原材料、辅料等,并向生产部回复是否齐全,如有异常向外协部反馈。

4.3配料车间按生产计划领用并配好原材料,保证生产车间正常生产。

4.4生产车间做好生产前期准备,模具、设备等,确保该产品在各工序运作时能正常生产;根据当天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并跟踪生产进度。

4.5品质部巡检跟踪产品首末件确认,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监督与改善,供应商来料检验及各班组生产半成品、成品的终检。

篇7: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现场管理流程

<计调科工作流程图><业务流程>1.盘点昨天生产数据及各工段现有车辆数量<负责人/协助人><所需资料>各车间工段长昨天生产报表、月度批次表等2.简单分析该数据调度3.9点开生产晨会制造本部领导、调度、各车间主任、工段长、生服部等部门负责人各车间的生产情况及遇到的问题4.整理记录晨会内容当日未能解决调度晨会记录表5.跟踪解决晨会问题调度/各车间主任、段长及其他有关人员当日产量、计划、车型等6.协调处理应急事件与该事件有关的部门及人员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7.三点半开例会各车间段长当天计划的完成数据及情况8.跟踪解决例会中的问题调度、与问题有关部门人员9.统计当天生产情况调度/各工段长生产报表10.安排班车调度/物流科11.填写调度日志,同夜班人员交接调度/夜班人员调度日志结束

篇8:牛仔布返旧整理工艺探讨

传统的牛仔布是用靛蓝染料染色的经纱和本色的纬纱交织而成。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对牛仔布的外观提出了特殊要求, 利用靛蓝染料的环染及湿摩擦牢度差的特点, 通过特殊的水洗方法剥除部分染料, 使之均匀脱色或局部褪色而获得“石磨蓝”效果, 以达到返旧的外观。返旧外观是衡量牛仔布品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2 传统的返旧整理方法

2.1 石磨整理

传统的石磨整理就是用一定量的浮石和少量的剥色剂 (如次氯酸钠、高锰酸钾) 及洗涤剂在石磨洗涤中进行磨洗, 利用浮石与面料之间的摩擦作用使染料脱落产生磨白效果;也有的是用剥色剂破坏面料上的染料产生磨白效果, 从而使牛仔布产生独特的风格。石磨整理出来的色光深浅取决于漂水的浓度和时间, 其一般工艺如下:

加适量水并升温到60℃→加浮石 (浮石要干净) →加次氯酸钠 (Na Cl O) 及浓漂水→加工业皂→放入牛仔布→排放→水洗→二次水洗→大苏打 (Na2S2O3·5H2O) →脱氯→冲洗→加增白剂和柔软剂→甩干→烘燥→整烫。

2.2 水磨整理 (水洗整理)

水磨整理工艺流程与石磨整理工艺流程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是不加浮石, 其一般工艺流程为:

适量的水加次氯酸钠→水磨→升温到60℃→水洗两次→大苏打脱氯→加增白剂和柔软剂→水洗→捞出甩干→烘烫。

2.3 雪花整理

雪花整理是利用化学药剂与浮石相结合对牛仔布进行整理。通过雪花整理, 除了获得与石磨水洗类似的效果外, 布面上会显现蓝底白斑状的不规则云纹, 有一种“蓝天白云”般的自然美效应。雪花整理一般分为3步进行。

2.3.1 前处理工艺

主要目的是对牛仔布进行退浆处理。

工艺流程为:退浆用生物酶→升温到55℃ (洗20~30min) →水洗一次→加柔软剂→捞出甩干→烘烫。

2.3.2 雪花整理工艺

晒干的浮石用高猛酸钾溶液浸透晾干→浮石放入石磨机内与面料一起干磨。

2.3.3 后处理工艺

牛仔布水洗15min后排水→重新进水并升温到40~50℃→加草酸液除去锰氧化物→洗20min后排水→清水漂洗→加增白剂和柔软剂→捞出甩干→烘烫。

2.4 重漂整理 (浓漂整理)

重漂整理也分3步进行, 前处理即退浆工艺同雪花整理工艺。重漂整理与石磨整理工艺不同之处在于不放入浮石。重漂整理工艺如下:

进水→加次氯酸钠漂水→放入牛仔布→续缸加浓漂水→漂后第一次水洗→用大苏打脱氯→水洗并适量增加增白剂、柔软剂→捞出甩干→烘烫。

2.5 套色整理

套色整理一般是对经过“雪花”工艺整理后的靛蓝牛仔布采用活性染料进行套色, 其工艺流程如下:

进水→加活性染料、元明粉、纯碱40℃时染15~20min→排放→皂洗→捞出甩干→烘烫。

用传统的石磨水洗等整理方法, 流程多, 时间长, 而且所使用的一些化学试剂对环境污染严重, 同时, 在浮石与织物摩擦过程中, 容易产生石灰粉尘, 这些粉尘容易残留在口袋及缝线中, 对织物造成污染而且会使布面色泽微暗, 石块与织物的强烈摩擦会对织物造成损伤, 同时还会对设备内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因此, 传统石磨整理已经面临慢慢淘汰的局面, 随之取代的是生物酶石磨返旧整理。

3 纤维素酶的返旧整理原理

用纤维素酶进行返旧整理, 基本上解决了浮石水洗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赋予织物独特的风格。纤维素酶代替浮石进行整理的原理是:通过纤维素酶对纤维表面的削蚀作用, 使纤维表面被磨损、染料被剥离, 产生水洗石磨的外观。用纤维素酶进行返旧整理具有加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少、可选设备范围广、对织物 (尤其石缝线、边角和标记) 损伤小、织物的柔软性和悬垂性好、设备磨损小、可以对轻薄的织物进行加工等优点, 因而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织物的返旧整理一经出现, 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并开始替代石磨水洗工艺。

3.1 纤维素酶返旧整理的工艺

用于返旧整理的纤维素酶通常是酸性或中性。酸性纤维素酶在p H值为4.5~5.5的范围内有效, 与中性酶相比, 它对牛仔布高度活泼, 处理效率高, 但返沾色现象较严重, 需要通过正确的工艺控制或进一步处理来防止或去除沾色现象。解决方法有添加防染试剂、添加蛋白酶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酶的组成等。中性生物酶的p H值为7.0~8.0, 反应性比酸性生物酶小, 处理时间长, 但几乎不发生再沾色问题。

牛仔布的纤维素酶返旧整理可分为退浆或预处理、纤维素酶洗涤和最后的洗涤剂复洗等。退浆或预处理是关系到织物整理质量的关键工序, 当退浆不净或不匀时, 不仅染料不易剥离, 而且还会产生斑条, 严重影响牛仔布的整理质量。洗涤剂复洗可以去除悬浮的染料 (消除部分返沾色) , 并使纤维素酶失活, 纤维素酶失活处理时对织物性能的保持是很重要的, 纤维素酶是相对稳定的酶制剂, 有研究表明, 在干态下储存5个月, 织物上吸附的纤维素酶蛋白仍然具有活力, 在湿态情况下纤维素酶会继续对纤维素进行水解, 造成织物的损伤。使纤维素酶失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调节p H>9.5, 处理10min;或提高温度>65℃, 处理10min;或提高温度>65℃, 调节p H>9.5, 处理10min;或加入含氯漂白剂处理10min。

3.2 纤维素酶洗涤工艺

3.2.1 工艺条件

纤维素酶:1.0%~1.5% (对衣物重量) ;p H值:4.5~5.5 (酸性酶) , 6~8 (中性酶) ;时间:45~120min;温度:40~60℃;浴比1∶10~15;浮石用量:0~0.5kg;

3.2.2 注意事项

酶的用量:纤维素酶的用量应根据效果来定。用量太少, 达不到酶洗石磨效果;用量太大则会损伤织物, 使织物强力下降过大。对于厚重、耐磨的牛仔布可以在纤维素酶处理的同时加入少量浮石, 这样可以提高效果。

浴比:浴比在石磨加工过程中是比较关键的因素, 浴比太小, 使得织物带液太少, 摩擦不均匀, 影响酶洗效果;浴比太大, 酶的用量就要多, 增加成本, 液体量多使织物容易漂浮在液面, 与酶的相互接触不紧密, 摩擦也不充分, 酶洗效果差。所以应控制好浴比的大小。

温度:酶是一类蛋白质物质, 要发挥酶对纤维素的水解作用, 就要保证酶的活力。酶的活力只有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保持最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活力下降甚至失去活性。

时间:时间过短, 返旧效果差;时间过长, 容易造成对织物的损伤。

酶的失活:酶洗后可以通过升高温度或加入烧碱来终止酶的活力。一般温度在80℃或p H=10以上酶就失去了活性。

4 结语

牛仔布的生物酶石磨整理一般在工业洗衣机里进行, 也可以在喷射溢流染色机中进行。

生物酶技术在改进牛仔布返旧整理加工工艺、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开发新型产品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生物酶加工已被公认为是一项环保型染整技术, 受到纺织印染界及生物工程界的普遍关注,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阐述了牛仔布返旧整理的概念及常用几种方法, 并对石磨水洗和纤维素酶的返旧整理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牛仔布,返旧整理,石磨水洗,纤维素酶

参考文献

[1]王美琴.纯棉牛仔布的生物酶洗工艺实践[J].江苏丝绸, 2004, (2) :9-10.

[2]张济邦.生物酶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印染2000, (4) :47-52.

[3]齐波.纤维素染色品在酶的处理中染料的移染以及与酶的关系[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4, (6) :143-145.

[4]薛广洲, 王玲.纤维素酶整理织物效果评价[J].印染, 2004, (11) :33-34.

篇9:牛仔布生产流程

关键词:讣闻报道 新闻生产流程 道德情感 客观事实

在美国,讣闻报道几乎是所有报纸的家常菜。[1]其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是美国讣闻报道的三魁首。而在中国,只有在政要名人过世时,才会引来媒体的广泛关注,形成一小段讣闻报道的高峰期。相比起国外讣闻报道的成熟而系统,国内讣闻报道颇显冷清和生涩,尤其是关于普通人逝世的日常讣闻报道,更是凤毛麟角。但近些年来,国内也不乏日常讣闻报道的尝试者,如北京的《新京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等。随着讣闻报道实践的深入,本文笔者试图从新闻生产的具体流程角度考察中国讣闻发展的现状以及中美讣闻报道的差异之所在,以探寻中国是否具备普通人讣闻报道的广袤土壤。

选择《新京报》和《纽约时报》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因素考虑。《新京报》2005年3月29日开设专版定名“逝者”,被广泛视为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每周定期出版的讣闻版”,成为“中国讣闻报道的一次突破”。由于《新京报》“逝者”版的报道对象主要针对普通人,而且定期出版,是中国新型讣闻报道的先驱。而《纽约时报》在讣闻报道方面有着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悠久历史,在报道的采编上也做得十分出色。[2]在三魁首之中,《纽约时报》“讣闻”版在内容可读性、版面成熟系统性上更胜一筹。

本文中,笔者选择了2009年《新京报》“逝者版”的全年82篇报道和2009年《纽约时报》“Obituaries”版1400余篇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做具体的文本分析、内容分析。同时,对操作《新京报》“逝者”版的责任编辑、记者进行定性采访研究,对《纽约时报》“讣闻”版记者和编辑与美国读者对话的材料做了二次分析,试图在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下,得到一个客观地研究成果。

之所以关注新闻生产流程,正如李立峰教授在赫伯特·甘斯的经典之作《是什么在决定新闻》译本序言中所说的,是因为我们每天从报刊或者电视上看到的新闻,都是新闻机构通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产生出来的。这个过程涉及新闻机构如何安排工作给记者,记者怎样去获取咨询,他们和消息来源怎样联系沟通,记者和同业之间又或是新闻机构之间有怎样的合作或竞争的关系,新闻机构的内部结构和工作流程、上级与下级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的互动等,到最后,整个新闻生产过程会不可避免地在新闻内容上打下烙印。[3]笼统地来说,新闻生产流程主要包括采访与写作两大部分,但采访和写作并非一蹴而就,其中必不可少地涉及到一些影响因素。因而本文主要考虑的维度是讣闻版面存在性的差异、新闻记者本身差异、消息来源以及讣闻采访与写作过程。

(一)版面位置:讣闻让道还是为讣闻让道?

版面是否存在以及其存在的周期和稳定程度既体现出中美讣闻版面的重要性程度,也直接影响着记者采写报道的进程。

《纽约时报》在讣闻报道方面已经有着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悠久历史。以2009年《纽约时报》网站为研究样本来看,讣闻版每天固定刊出,2009年共有1400余篇讣闻报道,平均每天有4篇报道,多达8篇,少则2-3篇。

但在纽约时报网站上公开的“对话《纽约时报》讣闻记者”的访谈[4]中,记者表示在《纽约时报》,讣闻部分没有自己的版面。“我们是孤儿,看那天的报纸中哪有版面,我们就挪到哪儿。我们同时要与付费的讣闻共享版面”。而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纽约时报》仍然会确保数篇讣闻报道的刊出。

而《新京报》“逝者”版之前固定在每周周二出版,后改为逢周日出版,版面在A叠11-14版之间位置。2009年共有讣闻报道82篇,在2009年的52个周日中,有16个周日因各种原因让道给其他版面[5],讣闻版缺失比率达到30%。而这16次讣闻缺位的主要原因为欢度特殊节日,逝者报道与节日气氛不符;遇到特殊事件时,专题占用版面较多,在版面争夺中,新闻性不强的“逝者”版面只能让位于其他;广告量大,版面紧张;或者稿件不满意,需时间修改而中断版面的情况也存在。

(二)记者身份:“兼职”还是“全职”?

作为新闻采写的主体,新闻记者本身的身份、地位和心态将影响到讣闻报道的版面风格和内涵差异。

通过对《新京报》记者[6]进行定性采访,笔者了解到 “逝者”版的记者大都是《新京报》北京新闻部的社会新闻部或社区新闻部记者,撰写讣闻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兼职”,而社会新闻和社区新闻的记者人数为七八个,他们平日里已经需要负责《新京报》A叠“北京新闻·社会”和“北京新闻·社区”的至少4个版面。而在美国,由于《纽约时报》每天都有刊登数篇讣闻报道,他们的记者队伍中有5名专门的讣闻记者,报社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加入,组成一个强大的“死亡报道”阵容。[7]《纽约时报》报社对讣闻记者要求很高,必须有开阔的眼界,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细节,且文字优美。[8]

在美国,讣闻报道被认为拥有超乎于倒金字塔形式和严格的新闻写作风格的自由。[9]美国著名讣闻作家尼科尔森有如此评价:“我写过的讣告里,哪怕最差的一篇也比我写的最棒的调查新闻更有生命力,会比调查新闻多活一百年。讣告写作绝对是我在报纸这一行做过的各类工作中最有价值的,也许是我一辈子做过的最有价值的事。”

而在中国,短期时间内,要设置专门的讣闻记者似乎不太可能。这是由诸多的现实因素导致的。诸如记者的发稿量及其相关的工资问题,稿件来源、受众接受度问题,版面风格过于固定问题等。另外,即便在目前这种记者“兼职”的状态下,撰写讣闻也并不是那么受欢迎。有一些传统思想观念浓厚的记者仍觉得是一件晦气的事情,即便在思想上没有任何障碍,记者在采写讣闻报道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都远远超过了一篇普通的新闻报道。

兼职或全职本身只是记者职务上的差异,但在报道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景。全职记者的优势表现在讣闻报道操作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上,但容易造成程式化,难有创新。兼职记者写作风格多样,使版面显得有活力,但由于操作时间仓促,稿件质量难以保证,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三)消息来源或者逝者线索差异: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

任何一个采访都必须确定采访对象,并做一定的采访准备。而在讣闻报道方面,中美在讣闻线索的来源和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由于《纽约时报》有多名讣闻作者,他们有时会耗费数月时间用于查阅资料和档案来预写讣闻,以便加快讣闻信息的发布速度。预写的讣闻和收集的资料组成了《纽约时报》的讣闻稿库。讣闻稿库由警卫把守,一般人员不得入内。库内通常存储有近2000人的稿件,其中大多数需经常更新。这些报道的主人公包括国内外的国家元首、重要政治家、工商巨头、文化名人。[10]而由于《纽约时报》作为一个世界性大报,其报道对象辐射范围较广,报道影响之大,加上多名记者和讣闻稿库的支持以及多年的讣闻操作经验,讣闻版不会出现稿件缺乏或线索难觅的情况。

《纽约时报》的著名讣闻记者布鲁斯·韦伯曾谈道他们选择报道对象的标准:“在决定是否写他时,我们首先要看我们的报道空间是不是足够。另外,还有他能给这个版面带来多少新的信息,以及他的讣闻会不会有趣。有时候,一个人的生活可以不那么重要,但是不能不有趣。” 《纽约时报》坚持从一定的新闻要素和新闻价值出发,而不仅仅是体现人文关怀,没有特点的平凡人讣闻很难刊登见报。

而《新京报》主要在北京地区发行,其“逝者”版为了追求其贴近性,将逝者的报道对象定位为在北京去世,或与北京有关的逝者。由于中国民众的传统观念和目前“逝者版”尚处于新生探索的状态,因而与《纽约时报》线索过剩迥异的是《新京报》的逝者的线索并不乐观,时常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目前,其主要的线索来源如下:一 、利用跑社区新闻和社会新闻记者的人际传播、人脉关系或居委会、社区单位获取线索。二 、通过与墓林或陵园的联系获取线索或者在墓林或陵园蹲点,获取线索。在陵园方面,《新京报》主要与北京八达岭陵园合作。三 、以突发事件中逝去的人物作为逝者报道对象。四、读者主动通过热线电话联系报社或记者联系在报纸上刊登简短讣告的逝者亲属。五、编辑将任务分配给记者采访,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名人政要,包括演艺圈和文化界人士等。

然而,由于来源的不固定性和仍处于讣闻报道的初期发展阶段,即便有如上五种线索来源,《新京报》“逝者”版的线索不足仍是一大现实瓶颈。

(四)写作框架差异分析:道德情感还是客观写实?

话语分析著名学者梵·迪克提出了话语的三大结构,即超结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超结构指一种话语体裁的完整的上层结构,是话语体裁常规的特定的整体形式,它安排句子的语篇序列,并赋予这些序列以具体的功能,超结构是约定俗成的。而涉及到内容的结构,梵·迪克将其分两个层次,较高的层次称为宏观结构,较低的层次称为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可以构成一个宏观命题,或称主题;它通过宏观规则从话语句子表达的命题集合——微观结构——中衍生出来,相对于上层的超结构,宏观结构可以说是话语的底层语义表现,即内容或概要。微观结构、宏观结构、超结构这样层层套装,即构成整个话语的完整形式。[11]

《新京报》和《纽约时报》在各自报道中的超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而在宏观结构中,《新京报》的框架偏重道德情感框架,而《纽约时报》的框架偏重事实客观框架。而在微观结构中,《新京报》的道德情感框架中,又分为若干明显的框架,其中包括“助人为乐”的道德框架和“家庭和睦”的情感框架。《纽约时报》则呈现出事实重要性和有趣性框架。这些框架和结构通过讣闻报道标题、词语使用等细微之处表现出来。

1. 讣闻标题的差异

首先从中美讣闻报道标题的差异来看,美国《纽约时报》的讣闻报道题目有固定的程式,包含的内容为逝者姓名、年龄、事业(身份或者广为人知的事件或最引人注意的特征)和动词死亡(die)。《纽约时报》讣闻标题的拟定遵循的是传统新闻标题的手法,用凝练的词语将新闻事件的核心要素展现出来——何人死于多少岁,一般没有主观形容词。

与美国正统、一成不变的新闻标题相比,《新京报》的标题别具特色。首先,主题中心式标题。《新京报》的标题大多为主题式标题或故事性标题,标题用语偏虚,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表现逝者的特征和与众不同之处。其次,道德情感诉求。标题中的“悬壶济世”、“树德为怀”和“替邻里垫卫生费”从道德角度体现出逝者“助人为乐”的精神,而“撑起家中一片天”则从家庭生活角度呈现出“清贫”家庭同甘共苦的“和睦”状态。在标题的文字表达中,往往注入了某些道德和情感因素。

由以上观之,《新京报》的讣闻报道标题通过主题中心式的表达和主体概括性词语的使用,并不强调新闻要素的呈现,呈现出其讣闻报道中注重道德情感的框架。

2. 讣闻报道定性句子差异

讣闻报道中定性的句子是指讣闻报道中对逝者一生进行概括或评述、起着盖棺定论作用的句子。无论在中美,这都是讣闻报道的重点和难点。美国的讣闻报道中十分注重这个句子。在《纽约时报》讣闻报道中,第一段一定是该讣闻报道的导语部分, 一个由who引导出来的定语从句是讣闻报道中定性的句子。讣闻记者没有对逝者的一生做出宏观的评价,而是举出了其最值得让人记住的一点,从某件事情或某个客观特征着手,用事实刻画形象,秉承客观真实的原则,这也是该篇文章着重展开讲述的事件的一句话概括。

而《新京报》对这个句子并不十分重视。《新京报》的讣闻报道一般没有导语,没有一个概括人物或者主题的句子,其往往是以场景式描写开篇,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另外,《新京报》也擅长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评价的视角,从外貌到内心展现人物形象,并采用偏文学性的语言用情境营造文章的氛围,透露出情感化操作的倾向。

3. 讣闻报道结构范式和框架分析

在美国,《纽约时报》的讣闻报道通过“特写”与“全景”两个景深的关照,点面结合,力求客观真实而又有深度的展现人物。“特”和“全”两部分的比例视具体情况而定。而在特写的写作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两个框架:重要性框架和有趣性框架。

在《纽约时报》的讣闻报道中,重要性框架表现在最常见的词是“因为……而有名”(best known for)、“变成有名的”(became a renowned XX)等。而有趣性框架则表现在记者总是带着敏锐的嗅觉以挖掘其中比较特别和有意思的事情。如《唐纳德·威廉·威斯莱克,推理作家,死于75岁》(Donald E. Westlake, Mystery Writer, Is Dead at 75)一文中,作者写到高产作家唐纳德,其笔名如何多,如何使用和取舍,还有其一直不用电脑,而用打字机来写作的奇怪行为。

而《新京报》的“逝者”报道则是整体呈现出多元化、多角度但也破碎化的状态。“她是儿女眼中的漂亮妈妈,她是老伴心中的贤惠妻子,她是大家公认的开朗老太太。”记者试图将逝者进行多方面的展示,按着其事业,其婚姻,其爱好的逻辑或者其幼年、其青年、其中年、其晚年的逻辑等,因而在报道呈现出来时也往往以不同的小标题分段,采访不同的对象得到逝者生活的不同侧面,以此构成全文。

但无论是操作有一定技术水准和文化水平的医生、记者、建筑师等逝者的讣闻报道,还是工人、收发员、流浪汉等文化层次较低的逝者讣闻报道,《新京报》操作模式中少不了道德和情感框架的支撑。如较真“司令”热心肠、慈爱祖父熨尿布、当掉婚衣救病人等。《新京报》的讣闻操作模式中,将普通的行为上升到某种道德或者素养,甚至灵魂的高度。讣闻记者试图能在事实之外,寻找到一种道德上或者情感上的诉求。

结语

总的来说,讣闻报道蒸馏了逝者的一生,是生命的记事。虽然由于中国与美国在文化传统、现实发展进程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表现在文本中则是《新京报》的框架偏重道德情感框架,《纽约时报》的框架偏重事实客观框架。但讣闻报道在中国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理论层面上讲,随着讣闻的发展,讣闻让人反思、讣闻作为历史、讣闻塑造道德等功能将被重视起来,因而其受众市场也将进一步拓开。

随着广州《南方都市报》“记述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等观念的深入,随着《现代快报》、《西部商报》等多家媒体讣闻版的不断实践,讣闻报道在中国,尤其在本地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中将逐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2][7][10]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P69,70,71,72

[3] [美]赫伯特·甘斯著,石琳 李红涛译.什么在决定新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转译自纽约时报网站“对话布鲁斯·韦伯”(Talk to the Newsroom: Bruce Weber),布鲁斯·韦伯,《纽约时报》讣闻记者http://www.nytimes.com/2008/09/22/business/media/22askthetimes.html?_r=1.

[5]《新京报》“逝者”版2009年因故中断的日期为:1-18,1-25,2-1,2-28,3-8,4-5,4-12,5-3,5-31,7-12,8-23,9-27,10-4,11-22,11-29,12-27。共16次。

[6]接受采访的有:记者张海峰、记者张媛、“逝者”版责任编辑杨清晓、北京新闻部主编胡杰。

[8]Richard F. Shepard: The Paper’s paper, A Reporter’s Journey Through The Archives of The New York Times, Random House,1996 年.

[9]转译自纽约时报网站对话布鲁斯·韦伯(Talk to the Newsroom: Bruce Weber),布鲁斯·韦伯,讣闻作家http://www.nytimes.com/2008/09/22/business/media/22askthetimes.html?_r=1.

[11][荷]梵·迪克著 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鞍马池小学冬季趣味运动会的活动策划下一篇:工程自查自纠整改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