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教学计划表

2024-04-17

初一上教学计划表(通用10篇)

篇1:初一上教学计划表

第一单元:主要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二单元: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第三单元:通过教室壁报的编排设计练习,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体验和分享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

第四单元:通过对学生装、校园环境艺术品的设计与模拟制作活动和校园规划模型的设计制作活动,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

第五单元: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实际运用,采用竞赛、多媒体等,形象、直观、大容量,扎扎实实上好美术课

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将学习美术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不断吸纳先进的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借助资料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对文章把握有自己独到见解,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实,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

4.欣赏课部分,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自觉的去感知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5.技能技法课部分,本学期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将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突然出现的众多课程会表现出忙乱和迷惘之感,又因为地方基础薄弱,美术的教学很少涉及,对于这门课程,学生的认知面还比较狭窄。况且一直受到“语数外为中心”的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此更是漠不关心。家长不支持,学生不重视,这就让美术课程处在了一种左右无援的境地。这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处。

根据课本中提到的内容,再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地方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必要情况下,可自行利用课本外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主题,只要思想和大方向不变,只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合理的利用和处理教材,我想是可行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美术教学应针对全体学生的异性、以人为本,这与上面提到的并不矛盾。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我们不能局限于美术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这方面,美术教师决不可轻视。

美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对此在美术的教学中,我们决不能脱离实际,以生活为教学资源,以生活来带领学生探索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了经营生活的能力,这才是美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篇2:初一上教学计划表

一、本学期重要的知识要点是记叙文。所以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相关学期讲授知识要点(记叙的要素,顺序,方法,语言特点等各个方面); 教材起迄

二、其次,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文言文知识要点必须全面接触,的章节或(文言的字词,句法,古今异义,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篇目)

三、学生的写作要求:首先要求学会详细,准确,生动地记叙事件,刻画人物,抒发情感。通过每周固定的写作时间来完成训练,提高写作能力。教材的重重点:初中语文基本知识(文体知识,修辞方法,等)点和难点 难点:学习规范;加强体验;扩大阅读面 本学期提

1、加强基础训练与巩固,向课堂要质量。高教学质

2、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众声喧哗”。量的措施

篇3:电力计划、规划和电力市场(上)

1从“计划”到“规划”

我国自建国以来的65年中, 电力工业从计划到规划可以分成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5个“五年计划”阶段: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 我国电力工业实施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初期的5个“五年计划”阶段: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5年,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第三阶段是市场经济时期由“计划”变“规划”阶段: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将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变为“规划”。

(1) 计划经济时期的5个“五年计划”。计划经济时期的电力规划是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的。1954年, 国家计划委员会、燃料工业部的电气化工作组在燃料工作部电业苏联专家组合电气化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 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远景发展轮廓方案 (1953~1967) 》, 当时编制这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今后我国电力工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电力工业远景计划的编制方法, 相当于计划经济时期编制电力计划的范本。轮廓方案指出, 电力工业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发电量和供热量的增长数字;确定主要发电厂的型式、容量及分布地区;确定动力设备、资金、燃料与动力的需要量。

轮廓方案提出的技术政策有:建立新的和扩大现有电力系统, 使电力生产集中;建立供工业用的热电厂和供工业和市政公用的热电厂, 发展热力化事业;发展高温高压蒸汽规范;燃用当地燃料、低质煤及选煤渣;广泛发展水力发电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远景发展轮廓方案 (1953~1967) 》根据上面提出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政策, 报告有以下内容:第一章, 序言;第二章, 1952年以前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情况和特点;第三章, 第一个五年电力工业发展计划的主要指标 (1953~1957) ;第四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中用电和用热的增长 (1958~1967) ;第五章, 第二个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发电厂建设计划 (1958~1967) ;第六章, 电力网和热力网建设计划;第七章, 投资、动力设备、燃料及劳动力需要量指标;第八章, 结论。此外还有3个附件和22张附图, 附件主要是详细的电力需求预测资料和具体的发电厂建设项目和建设计划, 全文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轮廓方案预测的需电量1957年为168亿千瓦时, 1962年为354亿千瓦时, 1967年为685亿千瓦时, 而实际完成为193.35亿千瓦时、457.95亿千瓦时和773.75亿千瓦时, 实际完成为预测量的115%、129%和112%;轮廓方案预测的装机容量1957年为362万千瓦、1962年为645万千瓦、1967年为1222万千瓦, 实际完成为464万千瓦、1304万千瓦和1799万千瓦, 实际完成为预测量的121%、202%和147%。轮廓方案的电力预测错得离谱。

经济学家刘国光在总结计划经济时期5个“五年计划”时说:这5个“五年计划”在历史上曾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中的失误也层出不穷, 做了不少无用功, 其特点是:五分之四的“五年计划”未曾面世;决策的科学化难度大;计划实施形式趋于单一;微观管死, 宏观多变;以“条”“块”为特征的整体与局部分割;重基建轻技改。

计划经济时期的5个“五年规划”, 除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效益很好外, 其余4个五年计划经济效益都不理想, 经济增长波动很大。1958~1960年3年“大跃进”中, 电力工业不尊重科学搞发电设备超铭牌出力, 水电建设仓促上马, 搞“边勘测、边设计、边建设” (“三边”) , 造成了巨大损失, 经过1961~1965年5年的调整才恢复电力工业的生机活力。

(2) 市场经济初期5个“五年计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经济发展模式由过去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行高积累和外延型发展模式转变为经济和社会协调、效益型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 我国经济也实现了由供给约束型的短缺经济形态转向为需求约束型的买方市场形态。刘国光在总结计划经济时讲到这5个“五年计划”有以下几个特点:五年计划的基础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上;计划管理逐渐由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变为指导性为主;计划制定日益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五年计划的实施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这25年中, 电力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基本解决了延续26年的缺电局面, 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这一成绩的取得并不是靠英美创导的在已建成电厂的竞争中取得的, 而主要靠解决电力工业资金不足取得的。一是实行电价外加价, 作为各省市的电力建设基金, 使各省市自治区有财力建设发电厂, 变中央独家办电为中央和地方多家办电;二是电力工业可以从银行贷款, 负债经营, 加快发展电力工业;三是降低发电厂、输变电工程的资本金, 一般电力工程的资本金由35%降低为20%, 以较少的自有资金搞较多的电力工程, 以加快电力建设;四是允许外资和私人企业涉足发电厂建设, 最多时曾达到总装机容量的14%;五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国家电力公司实行厂网分开, 成立了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当时国资委曾设想将中央发电集团公司减少到3个, 发电公司为避免淘汰, 竞相做大, 对加快电力发展也有很大作用。英美在已建成电厂中引入竞争机制, 抑制了新电厂的建设, 由电力富余走向电力短缺和严重缺电。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所采取的措施, 使我国由严重缺电走向电力供求基本平衡。“十五”是最好的例子。“十五”装机容量增加近2亿千瓦, 年发电量增长11000多亿千万时, “十五”计划装机容量仅增加约5000万千瓦 (由2000年的3.19亿千瓦增加到3.7亿千瓦) , 年发电量增加约3600亿千瓦时 (由2000年的13685亿千瓦时增加到17300亿千瓦时) 。可是到“十五”末的2005年装机容量实际达到5.17亿千瓦, 年发电量实际达到24975亿千瓦时。“十五”原计划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年均增长4.8%及3%, 实际增长分别达到10.1%及12.7%。“计划”从来都是偏小的, 但是像“十五”计划那样错得离谱, 只有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初期才会出现。

我国电力工业在这个时期里, 像英美那样在已建成的发电厂里的竞争性市场没有形成, 但是在新建发电厂中是有竞争的。竞争使发电厂的投资明显下降, 看来在已建成的电厂中引入竞争不如在新建电厂中引入竞争更有效、更有成绩。但是这一时期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形成, 主要在于政府牢牢控制电力价格, 压低电力价格, 电价中交叉补贴严重。电力工业在这25年中由既无内债, 又无外债的情况下变成高负债的行业;价外加价和地方办电过程中修建了不少污染严重的小煤电, 后来又用“以大代小”纠正错误,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 市场经济时期由“计划”变“规划”。2005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议题之一是研究和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为“规划”。2005年党中央编制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以及党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发布为全国各行各业作出了榜样, 但是能源和电力行业“十一”“十二”两个五年规划都未公布, 究竟是什么原因?

篇4:初一上教学计划表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讲计划;问答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59-02

“学讲计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也有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都在为其顺利开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以提高“学讲计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讲计划”的应用效率呢?下面就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为教学案例,来阐述问答的教学模式对“学讲计划”的重要意义。

一、背景介绍

本节课讲解的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第二课时,在经过第一课时的了解之后,我发现在第二课时中我可以试着融入“学讲计划”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坚持师生平等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度,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对话模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师放到了一个引导的位置,而学生可以平等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考虑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因此我想通过问答模式的引导方法逐步的引导出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到肖邦的爱国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生放松的心理,也为学生乐在其中而感到深深的欣慰,在问答模式的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愿意积极的加入到讨论的队伍中,他们希望展现自我的愿望在问答模式的催化下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堂课下来,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二、情景描述

教学目标:

1、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既然肖邦那么热爱自己的国家,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离开国家呢?

2、肖邦为什么要把自己对祖国的担忧和热爱都倾注在音乐的创作之中呢?

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并没有从上一节课的复习中导入,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

老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肖邦是多么的热爱自己的祖国,那么同学们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

学生们不由思索的回答道:爱。

老师:既然热爱我们的祖国,那么谁能来告诉我我们国家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呢?

学生们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五千年的历史啊!

教师:严格的说来五千年的历史是不准确的,从有文字记载的夏朝开始,也就是公元前2070年开始,中国的文明历史大概有4000多年了。

学生1:原来我们国家的文明历史没有五千年啊!

学生2:4000多年也是很长远的文明。

老师:看来你们对历史还是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哦!

看到学生思考的表情,我会心的笑了笑,接着提问:那你们知道在近代史中我们的祖国被哪些国家侵略过吗?

我的提问在学生之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生激烈的讨论着,在讨论中像日本、英国、葡萄牙、法国、俄国这样的国家逐步的被学生们列举出来。

老师:你们知道第一个大规模侵略我们的是哪个国家吗?

学生:英国。

老师: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是哪一个国家?

学生:日本,在侵略中国的几十年里,日本屠杀了我们几千万的同胞。

老师:那侵略我们领土最多,并造成永久性瓜分的是哪一个国家呢?

学生:不知道。

老师:是俄国,现在的内蒙古国家在以前也是属于我们国家的。

在一步步的追问下,我发现已经逐渐的撼动了学生的内心深处。也让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

老师:如果同学们处于当时的环境,你们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们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讨论中,他们完全把自己代入了其中,想象了无数种的可能。

学生3:我一定会站起来反抗,绝不屈辱的投降。

学生4:我会把祖国的存亡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重要的多。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外敌入侵的时候,正是由于有那么多爱国人士的流血牺牲,才让同学们可以安稳的在教室里接受知识的洗礼啊!

学生5:老师我知道了,我们必须要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才能不受欺负。

老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正确。那么作为学小学生,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6:作为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认真学习,长大之后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7:我们不能因为处于安逸的现代生活,就忘记了耻辱,我会学好历史,时刻不忘历史的耻辱。

学生8:我们一定要收复台湾。

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充满斗志,我相信此刻无需我多言,学生们心中必定是万千感想,我也相信学生们此刻也是真正的理解了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以往对学生“填鸭式”的灌输相比,问答模式的教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素质教育为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它要求语文教育要把学生的想法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真正的转换教学的角色,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加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我在本节课实施的问答模式的教学方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也都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我本以为问答模式对于学生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的并不是十分的成熟,他们所积累的知识也毕竟有限,但是在问答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没有感觉到新教学方法的陌生,相反,他们很快的适应了这种教学方法,并在

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候给了我很多的惊喜,一些我本以为小学生不知道的问题,他们也都能对答如流,最后在我的引导下还做出了完整的总结,确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总之,问答模式在《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肖邦强烈的爱国思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中尽情的遨游。

参考文献:

[1] 罗宗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J];新课程(上);2013(02).

[2] 王立群.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篇5:初一上历史教学计划

按照学校的安排,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校赋予的任务,抓好初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还带有小学生的习惯。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在认真听课和做笔记方面还比较欠缺。自学能力不高,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所以,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七年级起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花大力气备好课,力求每一节课都有实际成效。

四、具体思路和措施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解其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进度

这套历史课本共四个单元,十九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第一周: 熟悉班级和学生,展开课本预习

第二周: 说在前面的话;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第三周: 文明入口的氏族;中华文明之祖。第四周: 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第一单元测试。第五周: 夏、商、西周的更替;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第六周: 国庆长假

第七周: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第八周: 春秋战国的文化;活动课一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会。第九周: 集中复习,迎接期中考试。第十周: 期中考试与考后情况总结。

第十一周: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

第十二周:汉武帝的“大统一”;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第十三周:秦汉的科学技术;秦汉的文化艺术。

第十四周:活动课二 “绣像的汉代史”---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 第十五周:三国鼎立;两晋与南朝。

第十六周:十六国与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第十七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活动课三 “我眼中的曹操”个性讲演。第十八周:集中复习测试

篇6:初一政治上学期教学计划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第一单元包括””两课内容。本单元从初中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开始,谈到新的同学关系,谈到如何创建新的集体,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谈到如何从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奥妙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等。

第二单元包括”””三课内容。本单元从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到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从青春悄悄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说到如何消除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谈到如何解读青春,怎样理解青春的意义,怎样正确认识自我等。

第三单元包括””两课内容。本单元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说起,谈到情绪的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类型,谈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谈到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教育学生表达情绪必须考虑他人感受,指导学生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本单元还谈到什么是情趣,如何”等。

第四单元包括”、”两课内容。本单元谈到了要学会拒绝诱惑、学生应提高警惕、学会用法律和智慧来保护自己。

三、学情分析及目标

本学期我任教的班级有四个,学生刚从小学步入初中,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比较高,可塑性也比较强。本学期我的教学目标是: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让他们学会做人,做到做知法、守法、用法,并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学生。

2、虚心学习,多听其他老师的课。

3、认真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篇7:初一上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英语知识,训练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初步运用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英语”,向“会用英语”转变。为此,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英语使用外研版教材,这套教材按教学模块组织教材,初一上共14个模块,包括预备篇4个模块,正式篇10个模块,还有两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兼顾读、写,并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学习活动。第二单元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兼顾听、说,并包括词汇、语法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语境和语言训练机会。第四单元是语言练习、巩固单元,要求学生巩固、练习本模块所学语言结构与词汇及听、说、读、写技能等。

本教材所牵涉的教学内容有:自我介绍,讨论能力,描述家人,谈论最喜爱的东西和日常事务等。本教材所要掌握的语法有1.be 动词的用法 2.情态动词can, would 3.there be 结构 4.have got 的用法

5.一般现在时 6.序数词

三、教学任务和要求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策略12、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2)培养科学记忆单词的习惯;3)注重课堂和课下衔接,培养书写规范化习惯;4)培养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参与的习惯;5)提出要求,注意检查落实,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做笔记的好习惯。

2.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创高效课堂。

有交流才有进步和提高。初一英语组教师将珍惜每周备课时间,共同研究教法,经常性进行组内互听互评,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将以往实效性强的工作经验传授给组内教师。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备课组全体成员要做到精心备课,吃透教材,根据每个单元各自特征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出不同教学设计方案,以此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同,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每单元的前两课采取复习导入过渡,对话教学以交际为中心,课文教学以篇章为主,温故知新,灵活运用。在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时,力求教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习主动性。

3.注意传授知识与及时评价相结合,强化反馈,强化落实。在课堂上力求把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如语音、词汇、语法讲清楚 讲透彻。针对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练多次,但学生仍未掌握的情况,要注意及时把知识传授和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课前2分钟,进行教师检测与自检,并及时讲评。

4.、大力提高年级口语水平,针对目前初一学生口语较弱的情况,初一备课组将以教材为蓝本,选择与教材主题相关的补充材料,并加以整合和发展。材料特点:

1)相关性和趣味性。2)实用性和真实性。3)适切性和可理解性。4)挑战性。即材料中所设计的活动要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样,学生接触的语言材料是生活化的,真实的,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持续的学习兴趣。

再次,有效的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保持口语课堂交互活动的生命力。口语课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课堂的交互活动始终处在一种“动态”、“积极”、“参与”、“合作”、和“成功”的状态。用一个月时间进行高密度口语专项训练。

5.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6.抓好单元过关,及时查漏补缺。

7.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提高英语兴趣,争取获得好成绩。

五、教学进度

9.9—9.1626个英语字母和音标

9.17—9.27starter Module 1-4

10.6--10.10Module1Nice to meet you

10.11—10.17Module2Me,my parents and my friends

10.19—10.22Module3My new school

10.23--10.27Module4My family

10.28—11.1Module5Healthy food

11.2—11.9 准备期中考试

11.10—11.17Module 6An invitation to the cinema

11.18—11.25Module 7My school day 11.27—12.4Module 8Different habits 12.5—12.12Module 9A trip to the zoo 12.14—12.21Module 10Computers 12.22以后复习准备期末达标检测

六、达标安排

1.9.28Starter Module 1-4阶段达标检测

2.10.18Module 1-2阶段达标检测

3.11.2Module 3-5阶段达标检测

4.11.26Module 6-7阶段达标检测

篇8:“儒学计划经济”能灵?(上)

在社会发展风云际会时期,学者中間总有一些大的治国方略提出。中国当代也正处在社会剧烈转型时期。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有几件事情值得称道:实现对外开放,我们的经济在压力之下提高了效率,民众的思想也经受了启蒙,此其一;其二,在国家与民众的关系方面,社会重心下沉,民间社会的自主性增强。农村开始发育有声色的民主选举制度,在经济领域私营部门迅速扩张;其三,过去遗留下来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坚冰也开始被打破。

但是我们过去走的路是渐进改革,这样就把一些难改的工作和难解决的问题留下来了。在居民收入共同增长的基础上,不同阶层的收入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在拉大;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还是没有理顺,建立一种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的体制还没有破题;发展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大体上有了共识,但走出一条社会风险较小的民主改革路子,似乎还在考验我们的智慧;经济在快速发展,但环境压力也在迅速增加,解决环境问题似乎没有大手笔。

学者们对时局的批评大体上离不开上述几个方面。在各种批评者的立论中,有一种被我叫做“儒学计划经济”。它把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归罪于市场化改革,主张用“完善”旧体制的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这是计划经济思路的一种变异,只不过装扮了儒学外衣,所以颇能赢得社会共鸣。

很难说“儒学计划经济”是一种有统一的内在逻辑的思想体系,但总还可以说它有大体的外观,它有这样两个特点:

第一是强调所谓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并把我们发展中出现的负面的东西说成是西方的东西。最近的新说法干脆把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哲学思想统称为“亚洲价值观”,把它与“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相对立,认为西方模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它所秉持的理念是竞争、增长和发展,而不是和谐”。显然,他们在这里把“和谐社会”与“竞争、增长和发展”对立起来了。

第二是将儒家提倡的“中庸”解释为“均等规则”和非竞争性。一个典型的说法是,“要从道家文化中的‘无为、儒家文化的中庸、佛家文化中静修以及其他很多亚洲传统价值理念中去寻求智慧。”

为什么我在这里把有上述特点的学术思想成为“儒学计划经济”?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曾出现系统性的计划经济思想:反对市场竞争,相信政府有操控经济的超人智慧和能力,后来被人讥讽为“计算机计划经济”或“计算机乌托邦主义”。比这还早的计划经济思想,可以叫做“哲学计划经济”,因为它的基础是一种哲学理念。这些计划经济思想事实上从来没有实现过,真正付诸实施的是“命令经济”或“官僚经济”。当今我国反对竞争、增长和发展的计划经济思想以儒家学说为装饰,所以把它称为“儒学计划经济”是比较恰当的。

“儒学计划经济”的“理论支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理论”。这种比较研究常常沦为学究式的自言自语,经不住历史文献和现实的考验。例如,我们就听到过这样的武断说法:“亚洲人求稳避险,求正避邪,求和避战。”言下之意是欧美人总是倒着来的。其实,股份公司制度、专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在欧洲兴盛起来的降低风险的制度安排。至于战争,历史资料表明,古代中国以国内战争为主,而古代乃至近代欧洲则以民族战争为多;欧洲战争有专业化的特点,平民卷入战争的程度低,死亡率也低。关于文化比较研究,有学者谭其镶、朱学勤和秦晖等向我们提供了极为深刻的评论,使我们无法相信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能大到足以让我们选择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程度。

篇9:初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一语文组董建广

一、教学目标:

1、能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熟练运用批注读书法,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进行语言积累。

4、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并在自己的写作训练中借鉴。

5、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准语气,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6、练习快速默读,记住主要内容。

7、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具体教学措施: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运用赏识教育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倡学生读一些有价值、有趣味的好书,以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亲其师,则信其道”要拉紧与学生的距离,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赋予课堂轻松感和幽默感,促使学生喜欢学习语文。

2、根据《课标》和单元提示,以导学案的设计为依托,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去,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尽量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把导学案用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进而使大多数同学达到课时目标、单元要求、学期标准。

3、每周写2—3篇生活日记,为日记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日记宣讲会,对优秀日记进行表奖。

4、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及时进行讲评,利用自评、互评、师评等不同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选择班级中的优秀作品进行范读,供其他同学赏析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每周抽出一节读书课,并充分利用每天的自主阅读时间,读名著、读优秀作文集、读报纸杂志,撰写读书笔记,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情感的陶冶,激发创作的火花,学习和借鉴常用的写作技巧,同时积累优美的片段,丰富语感。

6、做好当堂的训练检测,及时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整体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单元检测和月末检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的把握,以便及时反馈。以测带练,使学生紧张起来,在讲评试卷时,就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精要的解析。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总结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积累不同类型的不同术语,使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

7、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个别辅导能够更好的弥补群体教育的不足,针对性、时效性更强,使优等生更优,中等生进步,后进生提高。

篇10:初一上教学计划表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刚刚升入六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习的作用不大。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喜欢地理这个学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二、教材分析

开头部分“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部分“什么是地理”,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学习地理”第三部分为“怎样学好中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三部分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第一章地球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同时了解地图的自转和公转趋势。

第二章地图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习,则为地形图的学习以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第三章海洋和陆地

“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第四章天气和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小测后,全面做好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9、图领全文 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10、知识拓展 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11、亲身体验 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四、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六年级上册难度较大,以基础学习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练习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五、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六、教学进度安排 月

第一单元教学任务月

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 11月

期中考试复习与第四单元1、2节 12月、1月

上一篇:c教材习题答案下一篇:国有资产管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