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观荣辱观学习体会

2024-04-27

是非观荣辱观学习体会(共6篇)

篇1:是非观荣辱观学习体会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荣辱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荣与辱之间的界限是清晰的,不会模糊不清;也是容易分辨的,决不容混淆。荣,是积极进取的目标;辱,是防微杜渐的警钟。“八荣八耻”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所应该坚持的追求目标,也给出了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遵从的道德底线

●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而以耻为荣,是荣辱观缺失乃至颠倒的具体体现。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以及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等,影响了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荣辱观的缺失和颠倒,不仅败坏个人品德形象,也容易进一步恶化社会风气,更影响着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与有序,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任务十分紧迫繁重。对那些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以耻为荣的事情,从制度层面入手,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让人们不能为、不敢为;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让人们不愿为、不想为;弘扬社会正气,营造良好氛围,让有耻辱言行的人受到唾弃,让有光荣言行的人受到褒扬,让人们不耻为、不屑为

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他强调,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掷地有声的话语,强调的是分清荣与辱的是非界限,和以何为荣、以何为耻要有鲜明态度的极端重要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荣辱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荣与辱之间的界限是清晰的,不会模糊不清;也是容易分辨的,决不容混淆。荣,是积极进取的目标;辱,是防微杜渐的警钟。“八荣八耻”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所应该坚持的追求目标,也给出了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遵从的道德底线。

在我们社会,广大干部群众对荣辱的是非界限分得清,辨得真,能够恪守这个底线,坚持这个准则。但也确有人难以做到,对一些人来说,这个最低要求往往成了最高标准,出现了一些混淆黑白,颠倒是非的情况。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三种:

不以荣为荣。面对许多被尊为美德、以为荣耀的言行,有的人弃如敝屣。恪守传统美德的人常被认为“不开窍”,遵守公序良俗的人则被认为“憨实呆板”。在一些人那里,节俭是抠门,铺张是大方。有的先富起来的人,过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却对慈善事业一毛不拔。不以荣为荣,便是道德滑坡的开始。

不以耻为耻。面对许多被鄙为寡德、以为耻辱的言行,有的人亦步亦趋。诸如懒惰无知,好逸恶劳,挥霍浪费,求神拜佛,欺行霸市等等。更有学人板凳不坐十年冷,论文著述多有抄袭剽窃。有医生收病人“红包”,开大处方赚人钱财。有领导干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以权谋私,权力寻租,贪污受贿,赌博造假。不以耻为耻,则连最低的道德标准都已丧失。

以耻为荣。有的年轻人认为张 扬个性、主张个人权利,就是放纵自己,放飞欲望,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而对于耻辱 的言行,有的人则认为见惯不怪,是“潜规则”,应当遵从而不是反对。有的人以享有特权为荣,乐道 办事有“后门”,亦被人视为有本事,有能耐。有的人结党营私,搞小团体,美其名曰讲团结,讲义气。有的明星以闹绯闻为荣,造人气。以耻为荣,则不仅道德堕落败坏,人格已不健全,志趣也很低下。

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而以耻为荣,是荣辱观缺失乃至颠倒的具体体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面对权钱利色等的诱惑,一些人经受不住,或甘受驱使,心底的道德防线溃退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观念发生变化。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以及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等,影响了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难免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荣辱观的缺失和颠倒,不仅败坏了个人的品德和形象,也容易进一步恶化社会风气,更影响着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与有序,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任务十分紧迫繁重。对那些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以耻为荣的事情,从制度层面入手,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让人们不能为、不敢为;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让人们不愿为、不想为;弘扬社会正气,营造良好氛围,让有耻辱言行的人受到唾弃,让有光荣言行的人受到褒扬,让人们不耻为、不屑为。如此多管齐下,相互促进,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匡正社会风气。

“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切中时弊,寓意深刻。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当在“八荣八耻”面前照一照,想一想,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还没有做到,做到的要继续坚持,没做到的要作为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把“八荣八耻”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化为自觉行动,形成良好习惯,并融入到改革和建设各项工作中去。

篇2:是非观荣辱观学习体会

其实,荣辱观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伦理中最基本的范畴。荣辱观可以说也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管仲的一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更每每为后世道及。此外,诸如“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著名格言,也都包含着强烈的荣辱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都有各自不同的荣辱观;在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新型荣辱观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忧虑的问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一些人心目中逐渐淡漠。与此同时,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消费文化的冲击下,社会上出现金钱至上的不良倾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流行开来,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各类事件屡屡出现。

作为我们年轻人来说,处在在一个开放、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文化的东西,从日本漫画、韩国电视剧到美国大片,这些外来文化夹带着它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我们产生着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比如儒家的道德伦理观,温良恭俭让等行为方式,对年轻人影响变得越来越小。在没有战火硝烟的成长环境中,董存瑞、保尔・柯察金已变得那么遥远模糊;市场经济的冲击,使比尔・盖茨、周杰伦却显得那么耀眼夺目。我们该以怎样的价值判断面对复杂的社会变革,在冲突矛盾中坚守怎样的道德原则?什么样的英雄应该成为我们追崇的对象,人生的标杆?

“八荣八耻”的出现,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指明了我们人生的方向。通过学习“八荣八耻”,我深切地感受到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而且要向世界展示我们崭新的精神面貌。作为祖国的建设中坚力量,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心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明辨是非;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俭节约,适度消费;在工作岗位上热心为用户服务,大胆创新;在行动上坚决反对有损民族形象的丑恶行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自觉把“八荣八耻”作为心灵的准则和行动的指南,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新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我们要始终牢记:热爱祖国的.人,将会万古流芳,危害祖国的人,终将自取灭亡。服务人民的人,他的功德无量,背弃人民的人,必将臭名远扬。崇尚科学的人,变化日新月异,愚昧无知的人,一切前功尽弃。辛勤劳动的人,迎来硕果累累,好逸恶劳的人,事业一败涂地。团结互助的人,人们铭刻在心,损人利己的人,最终危害自身。诚实守信的人,朋友遍布天下,见利忘义的,一生难觅知音。遵纪守法的人,拥有广阔天地,违法乱纪的人,肯定寸步难行。艰苦奋斗的人,率先迈进小康,骄奢淫逸的人,最终家破人亡。

树立荣辱观,明辨是与非。

篇3:明是非、知荣辱、学做人

关键词:钱 是非 荣辱 做人 八荣八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43-01

顾名思义:明是非、知荣辱、学做人,就是明白正确与错误,知道荣誉和耻辱,学会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这个问题看是很简单,然而,近年来,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包括学生和老师的是非观、荣辱观出现了扭曲,把本以为荣的东西当成不可取,把本以为可耻的东西当成值得炫耀。

情景一:今年我带中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课堂上我问同学们“人为什么活着”,同学们齐声回答“钱”,我问“为什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是万能的”。我又问“那怎么才能得到钱呢”。答曰:“坑蒙拐卖骗”……

情景二:教室里、操场上、草坪里甚至人行道上到处是在一起亲昵的情侣,旁若无人,每年的2月14号是西方的情人节,校园周围的旅馆爆满,供不应求,成双成对的情侣开房。

情景三: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讲课, 张三在下面玩手机,老师走过去批评,学生生气的说,我又没有影响别人。

诸如此类,都是是非观荣辱观混淆和扭曲的表现。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50年代以来,美国中情局出台的《美国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一文,其中第一条就是: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掉过的刻苦耐劳精神。这不是危言耸听。

古人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就有很重视荣辱的思想观念,有“宁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士可杀不可辱”等包含荣辱意识的格言警句。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可见,个体的荣辱、耻感,不只是人性的标志,还关乎民族和国家。

现在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要对学生进行是非观、荣辱观的教育,那么学校如何进行教育呢?

1 教师要为人师表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和老师在一起,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对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起着重要的感染作用。比如,老师尊重学生,管理得当,学生就会尊重老师,相反老师不尊重学生,采取棍棒式、打骂式教育,学生必然有暴力倾向。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考试,英语过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自学考试,证书考试……老师为了某些原因帮学生作弊,学生必然不认为作弊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认为不作弊才是傻子。因而,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培养青少年成长中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职责,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光明磊落的行为,以身作则,以行育人,以德育德,不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义愤填膺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下讲台却对各种不正之风熟视无睹,甚至迎合追逐,这样,不仅无育人实效,反而还会起负面作用。思想家卢梭说得好:“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2 教育学生要明荣辨耻

古人早就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的论断。只有知道了什么是人生的荣,什么是人生的耻,才能帮助分清人世间的是非、善恶、美丑,才能知道弃恶从善,学做真人。小敏是在校大学生,每天沉迷于网络,不按时上课,吃大餐,穿名牌,还经常炫耀老爸已将她的工作安排好,学不学都一样。现在很多人以耻为荣,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美丑不清,以耻为荣。如啃老族、拜金族、网迷族,未婚同居,考试做弊等。那么什么是荣?什么是耻?胡锦涛同志进行了全面论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法乱级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等,“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基本内容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旗帜鲜明的指出了我们当今社会应当提倡和赞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

3 教育学生趋荣避耻

行重于言,观念的确立,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去做好应该做的事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使知荣知耻、趋荣避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学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学校也一样,教室卫生、寝室卫生请专人打扫,衣服不是带回家洗就是在洗衣店里洗,吃饭都是一次性碗筷,学生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吃苦耐劳,这样的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担当责任?在国外,孩子18岁之后,要父母养活就是一种耻辱,但我们现在的学生父母养活理所当然,若给的钱太少,还嫌父母没本事。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是一个人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哈佛大学这样顶尖学校卫生都是学生自己打扫。

学生要学会感恩。父母给予你生命,就应该感谢,父母不欠你的钱;国家给你助学金、奖学紧,应该感恩,很多学生认为反正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老师严格要求你,应该感恩,“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鄙视那种自私自利、荣辱不分的猥琐品格,鄙视心胸狭窄、目光如豆的卑下品格。在抱负上,胸怀祖国,愤发图强。在生活中,牢记荣辱,和睦相处。成为一个能担当明天重任的有责任感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瑞复,李毅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4:荣辱观演讲稿:知荣辱明是非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就是:知荣辱,明是非。

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犹如一股春风吹皱了满池春水。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并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学习热潮,全国上下自发投入一场

旷古未有的大讨论中,也深深影响了我。

其实,荣辱观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伦理中最基本的范畴。荣辱观可以说也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管仲的一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更每每为后世道及。此外,诸如“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著名格言,也都包含着强烈的荣辱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都有各自不同的荣辱观;在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新型荣辱观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忧虑的问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一些人心目中逐渐淡漠。与此同时,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消费文化的冲击下,社会上出现金钱至上的不良倾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流行开来,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各类事件屡屡出现。

作为我们年轻人来说,处在在一个开放、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文化的东西,从日本漫画、韩国电视剧到美国大片,这些外来文化夹带着它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我们产生着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比如儒家的道德伦理观,温良恭俭让等行为方式,对年轻人影响变得越来越小。在没有战火硝烟的成长环境中,董存瑞、保尔·柯察金已变得那么遥远模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比尔·盖茨、周杰伦却显得那么耀眼夺目。我们该以怎样的价值判断面对复杂的社会变革,在冲突矛盾中坚守怎样的道德原则?什么样的英雄应该成为我们追崇的对象,人生的标杆?

胡主席的“八荣八耻”的出现,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指明了我们人生的方向。通过学习“八荣八耻”,我深切地感受到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而且要向世界展示我们崭新的精神面貌。作为祖国的建设中坚力量,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心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明辨是非;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俭节约,适度消费;在工作岗位上热心为用户服务,大胆创新;在行动上坚决反对有损民族形象的丑恶行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自觉把“八荣八耻”作为心灵的准则和行动的指南,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新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我们要始终牢记:热爱祖国的人,将会万古流芳,危害祖国的人,终将自取灭亡。服务人民的人,他的功德无量,背弃人民的人,必将臭名远扬。崇尚科学的人,变化日新月异,愚昧无知的人,一切前功尽弃。辛勤劳动的人,迎来硕果累累,好逸恶劳的人,事业一败涂地。团结互助的人,人们铭刻在心,损人利己的人,最终危害自身。诚实守信的人,朋友遍布天下,见利忘义的,一生难觅知音。遵纪守法的人,拥有广阔天地,违法乱纪的人,肯定寸步难行。艰苦奋斗的人,率先迈进小康,骄奢淫逸的人,最终家破人亡。

树立荣辱观,明辨是与非。

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努力塑造完美人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出自己微薄而坚定的一份力量!

篇5:明是非,知荣辱,文明做人

我觉得,总书记的“八荣八耻”令我布满气力,使我的精神遭到极大鼓舞。“八荣八耻”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善结合,一个人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是不行的。

以荣为荣,以耻为耻,本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古人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然而,最近几年来,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的荣辱观出现了扭曲,把本以为荣的东西当作不可取,把本以为可耻的东西当作值得炫耀。比如,有人把投机取巧、捞取不当名利,当作是有本事;把一掷千金浪费浪费,当作是“有现代意识”。诸如此类,都是荣辱观混淆和扭曲的表现。

总书记的“八荣八耻”,夸大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就是要把一些人心目中扭曲了的东西纠正过来,宏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保持与当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使我们所要实现的小康社会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小康,更是精神生活上的小康,道德生活上的小康。

或许有人说,文明时代的社会要更加开放和宽容,社会生活应当显现出多样化,荣辱标准也不可能像过往一样的要求。不可否认,社会的文明进步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离开人们所应具有的基本道德要求,不能没有基本的荣辱标准。假如没有这些基本要求和标准,那末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也就建立不起来;即使建立起来也会由于人们失往道德准则而将文明社会断送。

能否做到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其根本,还是看一个人受甚么样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和影响。要保持正确的荣辱观,就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认真汲取中华民族良好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纠正荣辱观上错误的东西。

不应否认,在我们四周不乏缺少信仰的人、利欲熏心的人、不取信誉的人和损人利己的人,我们有时乃至由于他们而遭到伤害。但这决不能因此而改变我们的道德节操和荣辱标准。这些人及其行为是个别的,是为社会所唾弃的。

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荣辱观念的颠倒,它通常是通过一些小事,使得本以为荣的而不为荣、本以为耻的而不为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留意在点滴小事上坚持正确的荣辱标准,正可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细处做起,就可以真正将“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

篇6:明是非知荣辱学做人科技人员演讲

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感到非常荣幸。[文章-http://帮您找文章]

我觉得,总书记的“八荣八耻”令我充满力量,使我的精神受到极大鼓舞。“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一个人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是不行的。

以荣为荣,以耻为耻,本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古人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然而,近年来,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的荣辱观出现了扭曲,把本以为荣的东西当成不可取,把本以为可耻的东西当成值得炫耀。比如,有人把投机取巧、捞取不当名利,当成是有本事;把一掷千金铺张浪费,当成是“有现代意识”。诸如此类,都是荣辱观混淆和扭曲的表现。

总书记的“八荣八耻”,强调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就是要把一些人心目中扭曲了的东西纠正过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保持与当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使我们所要实现的小康社会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小康,更是精神生活上的小康,道德生活上的小康。

也许有人说,文明时代的社会要更加开放和宽容,社会生活应该呈现出多样化,荣辱标准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的要求。不可否认,社会的文明进步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离开人们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要求,不能没有基本的荣辱标准。如果没有这些基本要求和标准,那么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也就建立不起来;即使建立起来也会因为人们失去道德准则而将文明社会葬送。

能否做到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其根本,还是看一个人受什么样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和影响。要保持正确的荣辱观,就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认真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纠正荣辱观上错误的东西。

不应否认,在我们周围不乏缺少信仰的人、唯利是图的人、不守信誉的人和损人利己的人,我们有时甚至因为他们而受到伤害。但这决不能因此而改变我们的道德节操和荣辱标准。这些人及其行为是个别的,是为社会所唾弃的。

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荣辱观念的颠倒,它通常是通过一些小事,使得本以为荣的而不为荣、本以为耻的而不为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在点滴小事上坚持正确的荣辱标准,正可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细处做起,就能真正将“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

作为一名普通科技人员,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技术竞争力。从而从容面对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只有提升了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明是非,知荣辱,才能做一个真正的有用的“人”。

上一篇:同字框与门字框教案下一篇: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