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系统误报警、误动作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2024-05-20

消防系统误报警、误动作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共3篇)

篇1:消防系统误报警、误动作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COPM 消防系统误报警、误动作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A/01/1

(引用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第六十三条)

1、消防警钟误鸣

1)巡查发现(或接到)消防警钟鸣报警信号时,应立即确认消防警铃报警的正确位置。

2)通知附近安管人员赶往现场查看,确定是否发生火灾或警钟误鸣。

3)若确认是有效消防报警,按照按照本预案第五十六条相关内容进行处理。

4)若确认是消防警钟误鸣,通知控制中心对消防警钟进行静音,并做好相关区域人员的安抚和解释工作。

5)通知维修班组人员对误报警原因进行检查和维修。

2、消防联动设备误动

1)接到消防联动设备(如水泵、风机、卷帘门等)动作信号时,应立即确认消防联动设备的正确位置。

2)通知就近巡逻人员前往查看,确定是否发生火灾或联动设备的误动作。

3)若确认是有效消防联动动作,按照按照本预案第五十六条相关内容进行处理。

4)若确认是消防联动设备误动作,通知控制中心对联动设备进行复位。

5)通知维修班组人员对误动作原因进行检查和维修。

3、消防花洒头爆裂

1)若发现消防花洒头爆裂渗水,应立即通知控制中心;

2)就近巡逻人员迅速赶往现场查看,确认爆裂原因;

3)若是因为火警而爆裂,按照本预案第五十六条相关内容进行处理。

4)若是意外爆裂,通知控制中心静止警钟并通知维修班组人员关闭相应楼层的湿式报警阀门打开排水阀门进行排水。排水后,到现场协助处理;

5)通知保洁人员到场处理积水;

6)若爆裂的花洒头靠近电梯口,应迅速将电梯紧急停靠在爆裂花洒楼层的上面,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积水流入电梯井道。

7)记录事故现场情况,保全相关证据,并拍照存案;

4、维修班组人员对花洒头维修,恢复正常功能。

篇2:消防系统误报警、误动作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关键词:转子接地,大轴接地铜刷,误报警,励磁

0 引言

发电机正常运行时, 励磁回路对地有一定的绝缘电阻和分布电容, 它们的大小与发电机转子的结构、冷却方式等因素有关。转子绕组接地是发电机常见故障之一, 当转子绝缘损坏时, 就可能引起励磁回路接地故障, 常见的是一点接地故障。由于一点接地不构成电流通路, 且励磁电压仍然正常, 因此对发电机无直接损坏, 但作用在励磁绕组对地绝缘介质上的电压将升高, 极易在绝缘薄弱处导致第二点接地。一旦发生两点接地, 就会导致故障后的转子绕组部分被短路, 不仅破坏了发电机气隙磁场的对称性, 引起机组的剧烈振动及无功出力降低, 还可能烧损转子, 造成轴系和汽机磁化, 甚至引起局部发热使转子发生缓慢变形而形成偏心, 进一步加剧振动。因此, 在发现转子绕组发生一点接地时, 应迅速采取措施消除故障, 恢复机组正常运行。

1 UNS 3020a转子接地保护原理

珠海电厂2台机组的励磁系统均采用ABB的UNITROL5000AVR自动励磁调节系统。为实现对转子绕组的绝缘监测, 每套励磁调节系统均在直流出线柜配置了1套UNS3020a转子接地保护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的绝缘监测, 可分2段设置。其原理为:装置测量发电机转子绕组和接地大轴之间的电容, 通过R/C测量桥判断转子绝缘状况后输出不平衡电压, 然后将不平衡电压与设定值比较后输出报警信号或跳闸指令, 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 发电机转子绕组与接地大轴间的固有电容CR加上耦合电容CK1和CK2构成R/C测量桥4个桥臂中的一条, 匹配电容CX支路构成另一桥臂, 再加上2个高值电阻R支路构成一个完整的R/C测量桥。正常情况下CK1和CK2远大于CR, 在电桥调整平衡即满足CX=1/[ (1/ (CK1+CK2) +1/CR时, 跨越电桥的电位量非常小, 装置无输出。当发电机转子绕组发生接地故障时, 转子绕组电容被故障漏电阻分流, 固有电容CR值改变, 电桥平衡被打破, 跨越电桥的电位量上升并输出不平衡电压U+, 装置根据U+值与设定值比较结果决定保护I段动作发出报警信号或保护II段动作发出跳闸指令。

对于转子接地保护I段报警检测回路, 输出的基准电压通过R1401和Rf1进行分压, 并与不平衡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当tA1时间内始终有不平衡输出电压大于其整定值电压, 且无闭锁信号时, 置位继电器将输出结果置1, 同时检测到保护装置无内部和外部test信号, 即可启动向FIO2板的DI15发“GND FLT 1STSTAGE”信号;同时, 转子接地保护装置面板上ST1I段报警红灯亮。

不平衡输出电压同样送入转子接地保护II段跳闸检测回路, 其工作原理与I段报警检测回路相同, 只是II段跳闸时的整定电阻设定为500Ω, tA1与tA2均整定为3s。若达到动作条件, 可启动向FIO 2板的DI16发“GND FLT 2ndSTAGE”信号, 转子接地保护装置面板上ST2II段报警红灯亮。考虑到UNS 3020a转子接地保护装置容易误动, 该厂已将其跳闸出口继电器的相关回路 (灭磁开关的跳1和跳2回路中的K75继电器的出口节点) 拆除, 即转子接地保护只具有II段跳闸信号报警功能, II段动作时不跳灭磁开关。转子接地保护装置设定元件布置图如图2所示, 其中展示了装置调试时的测量端口。

2 励磁转子接地误报警现象

2013年10月14日05时11分27秒, #1机OPS发“GEN1ROTOR GROUND FAULT”报警, 运行现场检查发现#1机励磁系统ECT上发152报警 (Rotor ground fault) ;221s后, 在转子接地保护装置UNS3020面板上复位该报警, 报警消除。当日上午, 报警再次出现, 于是通知继保人员进厂处理。

3 异常分析及处理

现场检查发现转子接地保护装置ST1灯亮, 无法手动复归。打开励磁调节柜 (ER) , 测量大轴接地碳刷电压为AC 348mV。打开#1机励磁直流出线柜柜门, 拆下UNS3020转子接地保护装置盖板, 测量励磁系统转子不平衡电压在AC 1.02V左右, 机组正常运行, 而在转子接地保护装置及回路正常的情况下, 该交流电压不应超过200mV。由于转子接地保护装置不平衡电压超过接地保护装置报警值, 因此ECT发出152报警。随后, 再次测量大轴接地碳刷接至励磁调节柜内X49/1、2上的N600电压已降为240mV, 怀疑是大轴接地碳刷接至端子排上端子接触不良或松动。重新对该端子进行紧固, 随后报警复归;3min后, 报警再次出现, 此时报警始终无法复位。

结合该厂励磁系统与转子回路特点, 分析认为引起转子接地保护装置发出“ST1”报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转子接地保护装置UNS 3020及其测量回路正常, 转子绕组确实存在绝缘不良接地现象。

(2) 转子接地保护装置异常, 导致发出误报警。

(3) 测量回路异常或受到现场环境干扰, 导致转子接地保护装置发出误报警。

鉴于以上几点, 决定在现场逐项排查以确定故障原因。

3.1 绕组绝缘检查

由于当时152报警始终无法复归, 检测到的故障始终存在, 因此准备对转子绕组的绝缘情况进行检查, 即分别测量正、负极直流母排的对地绝缘情况。厂家建议采用高压测量表计检测转子正、负极的对地电压是否平衡, 以确认转子是否真正一点接地。经检查, 发现励磁直流出线柜的直流正、负极母排在柜内布置得非常紧凑, 经分流器分压后的转子正、负极直流母排的对地电压分别约为+23.9V、-23.7V, 正、负极对地电压平衡, 至此可排除机组发生转子一点接地的可能性。

3.2 UNS 3020a保护装置检查

UNS 3020a转子接地保护装置在2013年#1机组大修进行发变组整组起动试验期间进行过校验, 试验期间转子接地保护装置校验正常, 汽轮机转速为3 000r/min时的U+在70mV左右 (正常值在200mV以内) 。当时现场一点接地I段报警定值为2 500Ω (此时URf1在0.71V左右) , II段跳闸定值整定为500Ω (此时URf2在2.47V左右) 。每次#1机组励磁系统出现152报警时, 现场测量U+均在1.02V左右, 确实达到了I段报警定值2 500Ω, 故励磁系统报警功能正常。由此可知, 转子接地保护装置运行正常。

3.3 转子绕组测量回路检查

根据现场的实际检测情况可知, 转子接地检测装置误报警的故障点很可能在装置的测量回路中, 包括发电机转子大轴接地碳刷本身与转子的接触情况以及接地碳刷至励磁系统内部测量回路的接线。例如, 由于机组的震动、碳刷集灰、碳刷磨损等情况导致大轴接地碳刷与大轴的接触受影响, 转子经大轴及大轴接地碳刷后对地的分布电容变化, 影响轴电压的对地值, 进一步影响转子接地检测装置的电桥平衡, 当到达报警设置值后, 装置误动作, 发出相关报警信号。

3.4 转子接地保护装置定值修改

为了防止测量回路异常而频繁导致#1机组AVC功能退出, 将UNS 3020转子接地检测装置的I段报警定值整定为1 500Ω左右 (对应的URf1为1.5V) , 以躲过测量回路异常或干扰造成的频繁误报警。1.5V的计算依据为:由于报警不能复归时万用表测得的U+为AC 1.02V, 是有效值, 而URf1的I段定值为直流电压, 应整定为能可靠躲过现场异常造成误动的值, 考虑到能可靠躲过不平衡电压尖峰值的影响, URf1的I段定值应取1.02V×1.414=1.442V, 因此取为1.5V。随后, 由于励磁系统转子接地报警再次频繁出现, 且II段跳闸报警从未误动过, 在确认了转子正负极对地绝缘确实正常之后, 将I段报警定值整定为II段跳闸定值2.47V, 即I段报警绝缘定值整定为500Ω左右, 至此转子接地报警再未出现。因#1机组正在运行, 且转子绕组绝缘正常, 故待停机时再对故障进行处理。

3.5 临修期间转子接地保护回路检查及试验

2014年8月, 珠海电厂利用临修的机会对#1机组励磁系统转子接地保护回路进行了以下检查工作。

(1) 重新更换大轴接地铜刷。

(2) 机组运行期间已在线对直流碳刷进行了更换, 临修期间也进行了部分更换, 该因素引起误报警的可能性基本被排除。

(3) 检查转子接地保护装置在励磁系统内部测量回路的接线, 确保其可靠连接, 可考虑将部分处于易受电磁干扰区域的接线用屏蔽线包裹起来, 检查发现接线牢固可靠。

(4) 在机组达到3 000r/min转速时重新匹配UNS3020a中的电容CX, 并模拟转子接地故障来检测装置内部报警回路的好坏。重新将UNS 3020一点接地I段报警值警定为2 500Ω, 以恢复转子接地检测装置对转子绝缘的监测功能。

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 在设定转子接地保护装置前必须确保X1-01至端子排X49:2接触良好, X1-02与C10和C11接触良好, 端子排49:2的外部与发电机大轴接地, 大轴碳刷与大轴接触良好。说明书上要求从大轴接地铜刷经接地螺栓转接入调节器柜内的线最好采用4×2.5mm2的电缆, 该厂采用的是4×4mm2的电缆, 截面积满足要求, 且接入柜内的端子牢固可靠。

(2) 励磁系统上电后, 用直流档测量R12和R13 (图2) , 以确保直流电5V和24V是否稳定。稳定后, 确认装置没有问题。将转子接地保护装置上的X2-12和X2-08解除, 防止在试验过程中误发报警和跳闸信号;将#1发变组保护C柜的8LP7“励磁系统故障启动跳闸”压板退出, 防止联跳汽轮机。

(3) 若保护装置的U+超过100mV, 则需要焊接新的电容。焊接时需要退励, 并给励磁系统断电。

(4) 在发电机达到3 000r/min起励, 机端电压达到额定 (动态时转子与碳刷接触面、分布式电容与静态及其它转速时不同) 后, 用交流档测R14的电压。若其电压在100mV以内, 则无须更换电容, 否则需焊接新的电容。焊接时需要退励, 并给励磁系统断电。

(5) 焊接后, 把报警和跳闸的延时调整为零。先调报警信号, 接地电阻设为2 500Ω, 让一端接地, 另一端放在手中准备随时接铜排;再把手中的一端接铜排, 测量U+和GND间的交流电压值U1, 然后断开。用万用表测量Uf1与GND间的直流电压值, 调节旋钮Rf1使电压值到U1, 此时应该是报警的临界值, 再微调旋钮Rf1, 通过手中的导线接触铜排来判断报警信号是否发出, 多试几次就可确定U1是否合适, 记录一段报警的电压值 (电阻箱先设为2.6kΩ, 然后逐步减小, 看是否到2.5kΩ时动作报警, 期间若还未到2.5kΩ励磁就报警, 则需要先复归报警再调节) 。通过tA1按钮设置报警的延时为3s。

(6) 报警信号设置完成后, 将电阻值调整为500Ω。按上一步方法完成II段跳闸报警定值及延时的设定。重新整定后的转子接地保护装置各段定值见表1。

(7) 并网后各负荷状态下对转子接地保护装置的U+值见表2, 结果符合要求, 均小于100mV。

4 结束语

对现场可能引起转子接地报警的各种因素进行逐一排查后, 经分析发现转子大轴接地铜刷接触不良是引发此次接地误报警的原因。临修期间, 对转子大轴接地铜刷进行了更换。励磁系统动态下装置定值调试试验及并网后各负荷段的U+均小于75mV, 处理效果良好, 说明UNS3020a保护的测量回路异常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此外, 由于机组的震动、铜刷集灰、铜刷磨损及油污等情况导致大轴接地铜刷与大轴的接触受影响, 转子经大轴及大轴接地铜刷后对地的分布电容变化, 影响轴电压的对地值, 进一步影响转子接地检测装置的电桥平衡。为了防止电桥平衡的破坏导致误发转子接地报警信号, 需要定期检查大轴接地铜刷的接触情况, 在每次机组检修期间都应对大轴接地铜刷与大轴接触部分进行保养, 并更换大轴接地铜刷, 同时对相关回路再次检查紧固。

参考文献

[1]郑朝明, 竺士章.一起UNITROL 5000励磁系统转子接地误报警分析[J].浙江电力, 2007 (3) :40~42

[2]刘荣, 李霆.UNS3020a-Var.1/2型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装置[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2 (2) :40~42

[3]王君亮.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原理与运行维护[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篇3:消防系统误报警、误动作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2010年*月*日, 110kV西埔站110kV堂埔线155开关在完成高压试验后, 准备将其由检修状态转为冷备用状态。当运行人员将开关机构箱“远方/就地”把手从“就地”打到“远方”位置时, 110kV堂埔线155开关自动合闸, 保护装置和监控后台机报“重合闸动作”信号。

110kV堂埔线采用GCSL163B-114/JS型110kV线路保护柜, 包含SCX-11J三相操作箱和CSL163B线路保护装置。

2 原因分析

现场检查发现三相操作箱上“合后位置”灯常亮并无法复归。“合后位置”灯由合闸后位置继电器HHJ常开接点点亮。合闸后位置继电器HHJ是重合闸控制回路中的一个重要元件, 它是一个带磁保持的继电器, 在远方合闸时励磁置位, 在远方分闸时复位, 而就地的分合闸和偷跳均不能改变其位置。询问现场人员得知, 由于高压试验需要, 运行人员在后台机上远方将155开关合上, 之后有人在机构箱就地将155开关分开。在后台机合上155开关之后, 合闸后位置继电器HHJ置位, 而在机构箱就地将155开关分开之后, 合闸后位置继电器HHJ还是保持在置位状态, 这与开关的实际位置不符合。

正常操作中, 远方将开关手动分闸之后, 合闸后位置继电器的常闭接点闭合, 闭锁重合闸, 如图1所示。由于155开关在机构箱就地分闸, 合闸后位置继电器没有复位, 所以重合闸保持在充电状态。当运行人员将机构箱上的“远方/就地”把手打到“远方”位置时, 如图2所示, 合闸监视回路接通, 跳闸位置继电器TWJ励磁, 其常开接点闭合, 不对应重合闸启动出口, 合上155开关, 造成了重合闸误动作的事件。

3 防范措施

(1) 发生本次事件的CSL163B线路保护装置是四方公司老式的产品, 由图1可知, 装置只在三种条件下闭锁重合闸: (1) 母差保护动作; (2) 手跳开关; (3) 压力异常。与新型装置不同的是, 它没有“控制回路断线闭锁重合闸”的设计, 因此在机构箱就地断开开关而发生“控制回路断线”时, 装置没有闭锁重合闸。为了防止此类重合闸误动作的事件再度发生, 可以进行回路上的改造, 将“控制回路断线”开出 (24V) 经短延时接入闭锁重合闸开入。经短延时主要是考虑保护动作跳开关时, 也会出现短时间的控制回路断线。对于有保护启动继电器的装置, 可以将控制回路断线的开出再串联保护启动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后再闭锁重合闸。对于没有保护启动继电器的装置, 可以利用控制回路断线的开出启动压力低闭锁重合闸的回路, 利用压力低闭锁重合闸的时间继电器实现短延时。

(2) 本次事件中, 当机构箱的“远方/就地”把手打到“就地”时, TWJ不能正确监视断路器的位置, 导致保护装置对断路器位置的判断错误。如果更改回路的接线, 如图2所示, 将TWJ由接点1改接到接点2, 那么当机构箱的“远方/就地”把手打到“就地”时, TWJ也能正确监视断路器的位置, 就不会导致重合闸误动作事件的发生。这种回路改造后, 当机构箱的“远方/就地”把手打到“就地”时, 不会发出“控制回路断线”的信号。

(3) 管理上要明确, 尽量不要在机构箱操作开关, 特别是运行人员操作开关时一定要在后台机或者测控屏上操作, 不允许运行人员在机构箱操作。机构箱上的“远方/就地”把手的钥匙在运行时应该取下, 加强管理。如果检修人员要求在机构箱操作开关, 那么操作完成之后一定要恢复到操作前的状态。这就是说, 将“远方/就地”把手打到就地时, 开关在合闸位置 (分闸位置) , 那么将“远方/就地”把手打到远方前, 开关也应该操作到合闸位置 (分闸位置) 。这样开关的状态就跟合闸后位置继电器的状态一致。

(4) 运行人员要养成操作前后检查告警信号的良好习惯。如果在本次操作中, 运行人员操作前发现“合后位置”灯常亮的信号, 及时解决, 就不会出现此类事件。

摘要:本文分析了一起重合闸误动作的事件, 并提出了防范此类事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上一篇:人不能没有信仰下一篇:存在学习不足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