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情作文

2024-04-16

蒙汉情作文(精选7篇)

篇1:蒙汉情作文

关于蒙汉情作文

哈哈哈……”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从蒙古包内传出来,蒙古包里,一片欢腾的情景。小孩子偷偷地拿着奶豆腐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小朋友拉着手一起玩,他们有时在蒙古包内嬉戏打闹,有时跑出去在草地上躺着,望着明朗的蓝天,咿呀咿呀的说着什么。沉鱼落雁般的鄂温克姑娘,在空地上跳着奔放的舞蹈。看!她时而踮起脚尖,原地打转,时而双手高举过头顶,转着花。一个汉族小伙子似乎被姑娘优美的舞蹈给深深吸引住了,他凑上去,和着节拍和姑娘一起跳,迎着姑娘娇滴滴的目光。干部和七十岁的老翁端着飘香的.马奶酒向老舍先生敬酒,老舍先生端起酒杯,眼一闭,头一仰,酒就沿着口腔“咕咚”一声滑入肚里。大家随着嘹亮的歌声打起节拍,听者有的闭上眼睛,仿佛沉醉在优美的旋律,有的低哼着同样的歌,还有的拉着姑娘的手,翩翩起舞……

太阳已经偏西,这丝毫没有影响大伙的热情。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来到草地上,两个虎背熊腰的蒙古小伙子摔起跤来。只见摔跤的两人相互架着对方的肩,这个的腿一扫,另一人一个趔趄,赶紧抱住对方脖子,往左一歪,右脚同样一扫,对手就嘭然倒地。汉族的客人拍起手来,整个草原都沸腾起来。夕阳余辉笼罩着一碧千里的草原,大家的心里涌起无限的惜别之情。

是啊!有谁舍得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又有谁搁得下那似海深。似血浓的情意!

 

篇2:蒙汉情作文

大家面面相觑,回想着扣人心弦的马头琴旋律、那鲜美的手撕羊肉;回想那毛色油亮的枣红马奔驰在草原……我们走着,一步三回头,看着那点点水泡似的雪白的蒙古包;看着那蒙古族同胞们艳丽的衣裳;看着那些点缀着草原自由自在的动物和清澈的.河水,与那一碧千里的草原……

汽车发动的声音打破了宁静,打破了美好的回忆,有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一边挥手一边喊:“朋友们,我们还会再见的!”我们回应道:“有空也到我们这儿玩儿!”夕阳映在姑娘的脸颊上,映得通红,微风抚过草原,那群被夕阳渲染成金红色的羊,也低低呻吟,仿佛要留住我们。

车,沿着那条如银丝带的小路渐渐远行,他们挥着手,向我们告别。

篇3:蒙汉情深作文600字

7月5日的下午,我们行驶在茫茫的草原之中,天空一碧千里,阳光明媚。看着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安静地吃草,我心里愉快极了。

我们要去找的是黑山头古城遗址,然而就当我们兴高采烈时,一个坏消息传来了――汽车没油了。这个消息对我来说真是五雷轰顶。眼前是一条湍急的大河,草原的天气说变就变,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我马上感到寒意袭来,难道就要在河边过夜了?我绝望极了。

正当我绝望之时,远处出现了一个人影。是谁?为什么出现在人烟罕至的这里?我一下看到了希望。这是个裹着头巾的妇女,一看就是当地的蒙古族牧民。她的皮肤黝黑,也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应该是有什么急事吧!可一看到我们,她立马放慢脚步走了过来。她听说了我们的麻烦,立刻热情地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我们家里有备用油,你们先用着吧!”于是,不等我们推辞,她已经跑远了,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感动极了!

太阳已经下山了,当她运来家里的备用油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之后,她见我们饥肠辘辘的样子,还执意留我们去她家吃晚饭。一路上,我们谈笑风生,虽然她的汉语不太好,但是她的`笑容灿烂极了,一直温暖着我的心。当一道道美味佳肴摆上桌来,我们都惊呆了,看着她家破旧的房子,想必这是她能拿出的最好的饭菜吧!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比我吃过的任何食物都更美味。也许,这就是民族间感情的最好体现吧!

吃饱喝足后,各种内蒙古小吃摆上了桌,我们一边吃一边愉快地聊着天。月亮升起来了,可我们都舍不得走。临走时,她还热心地给我们引路。虽然天气很冷,但我们心里暖洋洋的。

篇4:酒歌蒙汉双语歌词

蜷在瓶里的小绵羊

兄弟朋友们痛饮吧

灌进肚里的大老虎

我们的歌声美 嘿

干了这一杯 嘿

千万别喝醉

情真意切的歌声哝

换来美丽的吉祥鸟

喝下美酒七杯后

畅想新年乐陶陶

我们的歌声美 嘿

干了这一杯 嘿

篇5:蒙汉情作文

一、引言

我国的内蒙古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拥有自己的语言。但为了使得各民族能够更加融合,团结奋进,也必须在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中加入汉语教育,使得两种语言共同发展,学生既具备民族语言的能力,也拥有汉语能力,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实施双语教育,促使民族和民族之间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

二、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模式

这里所说的双语教育,指的是促使学生既了解第一语言,也会运用第二语言,在这样的形式下来接受教育。分析其教学意义,双语教学所涵盖的范围,比双语教育更加广泛,这是实现双语教育的最好方式。此外,其还包括了双语教学方法,以及非双语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后发现,采取这样的形式所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起过渡式方法所教育出来的学生,语言运用能够更强。然而这样也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学生的母语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不能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该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内蒙古地区的学生。

三、针对内蒙古地区的双语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双语教学应注重、加强基础教育。内蒙古地区的语言教育中,关于大专院校的教学是重点。因为学生在大学时期,属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实验后发现,在学生的幼儿时期,便要开始实施双语方面的教育。到了中学的时候,更是对学生进行塑造的重点时期。这个时期,必须要树立学生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思想,因此双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学工作者必须改变陈旧的思想,将重点放在中学时期和小学时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计划,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中学和小学时期打好了基础,才能促使双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效果。若是到了大学再实施双语教育,那么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引发学生的反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笔者看来,要使得大专院校的双语教育更好的开展和进行,就必须在中学和小学时期便打好基础。第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教材。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教材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基础。因此必须选择好的教材,使得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在笔者看来,蒙古地区的双语教育教材在大学这个阶段,可以尽量使用关于该民族的优秀语言材料,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民族语言的特色和风格,另外也要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汉语材料,汉语和蒙语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语言,形成自豪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思想,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蒙古地区大中院校的双语教材,开始必须要使得富有特色的蒙语占大多数,之后逐渐转变为汉语占大多数,以及两种语言的译文占相同比例。在这个过程里,也需要增加一些语法、语音还有翻译方面的内容和知识,促使汉语和蒙语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参照。不仅如此,也必须考虑到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在其中加入关于专业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参考书都需要依照教材来设定,使得教学能够获得相应的指导。所编撰和使用的教材,也必须得到相关专家和权威人士的审核。第三,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科技手段。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涌现出了很多先进技术和设备,比如网络技术、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很多地区在教育的时候,都采用了这些先进设备。所以,在内蒙古地区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也要用到这些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得语言教育能够更好的进行,同时也使得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在西部贫困地区使用这些设备和仪器,能够减少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差异,为当地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第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内蒙古地区在对学生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当地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都在于如何提高偏远地区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笔者看来,除了必须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改进教学方式以外,另外也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使得双语教师接受一定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由权威人士和教育工作者来制定。而且考试的结果还要和教师的薪资待遇进行挂钩,这才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更好的开展和进行,提高教师的双语应用能力、教学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非常复杂,涉及的面也广,必须要长期开展和进行。因此,教师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政府也要进行扶持,这样才有利于当地语言教育的进行和实施。同时,开展双语教学,也能够促进民族和民族之间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为社会的稳定以及民族的团结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蒙汉情作文

蒙古族幼儿园是幼儿双语教师从事“蒙汉”双语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人、财、物都影响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6位一线教师的深入访谈,总结整理了幼儿园的各要素中对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重要影响的几个方面,并据此提出了提升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蒙汉”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幼儿园影响因素

(一)园长

我国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行政领导。在蒙古族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的管理者与决策者,更是民族幼儿教育的引领者,对蒙古族幼儿园的发展及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园长的管理方式影响幼儿双语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人的积极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是与管理效能成正比的,园长的管理方式不同,对教职工的影响则不同。蒙古族幼儿园双语教师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他们有着豪爽,直接,实在,善沟通又极具自尊的共同特点,不适依强权、刚性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园长具有敏锐的柔性化民族情感管理能力,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情感的支持,巧妙地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调查发现,部分蒙古族幼儿园园长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将自己定位于“官”,“总摆领导架子”(教师e),习惯于以权威的方式来管理教师,“从来没说跟老师谈谈心什么的”(教师d)。这样不顾及情感交流,高高在上的管理方式,必然造成教师要么内心反感,要么心生畏惧,严重影响双语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不利于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次,园长对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如果一所民族幼儿园的园长非常重视“民汉”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那么他才会制定相应的制度,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将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双语教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提升的重要参考。同时积极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例如,增加硬件设施、发放适当的资金补贴等,这样,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才有可能很好的发展。反之,如果园长对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重视,那么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将陷入困境,“无论你做得怎么样,领导连看都不看,问都不问,还有啥积极的呢?”(教师d)。因此,园长对双语教师教学能力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生源

以往对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将学生作为一个单独影响因素的并不多,而对于蒙古族幼儿园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来说,生源的影响却十分重要。蒙古族幼儿园招生制度比较宽泛,双语班生源以蒙古族幼儿居多,辅以少数汉族及其他民族幼儿,成分多元复杂。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蒙语水平参差不齐,“有能听懂也会说的,有能听懂不会说的,有会简单日常用语的还有一点也不会的”(教师c),幼儿蒙语水平是形成双语教学教学环境的基础,部分听、说差的幼儿无法与教师形成互动,难以吸收语言知识。一点也不会的幼儿受畏难情绪的影响则故意回避蒙语,全部用汉语来表达。双语教学本身的难度加之幼儿复杂的语言层次,使得双语教师“有时候根本顾不上能力的提升,能进行双语教学就已经很不错了”(教师c)。

(三)时间

时间是一种供给量不变的特殊资源,它不可或缺但无法贮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双语教师的任务很重,除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组织幼儿集体教学、区角活动、写政治、业务笔记以及创设环境等普通幼儿园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外,“本身双语教学对教师来说就有很大压力,备课时不可能像汉语那样,还要选择、翻译,时间根本不够用”(教师c),双语教师在幼儿园的一天显的繁杂忙乱,根本没时间考虑研究啊什么的!”(教师c)。时间的欠缺,使得双语教师如流水线上的机械每天超负荷的运转,而无精力反思和研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应努力的方向,极大地阻碍了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事实上,幼儿双语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同事间的交流合作及各种培训都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离开时间的保障,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显然只能是一种空想。

(四)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幼儿双语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尽管教师培训的作用与意义已经得到了认可,但教师培训的实践却并不令人满意。”访谈中教师们反映,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双语教学相关的培训,但整体效果不甚理想。“培训的内容一般比较陈旧,有的内容根本用不上”(教师a),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必然影响幼儿双语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有的培训老师也不怎么了解双语教学的实际,就讲他的理论”(教师f),“教师培训者素质不高是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对教师技能形成、水平提高效果不大的重要原因”,作为幼儿双语教师培训者,缺乏双语教学实践知识必定影响培训的效果。而且,“集体上课的方式太累人,教师们一坐一上午,学习效果不怎么好”(教师c)。王宪平对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1.7%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方式单一会较大地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双语教师的培训也不例外。

二、提升“蒙汉”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园长对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支持及引领

依据“生态系统观”理论,我们认为“园长处于微观系统的核心地位,在不同亚系统及其联系中起着独特的主导、调控、中介与缓冲等多种作用,是教学管理者专业发展影响系统中最具有动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园长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掌舵人,是教师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引领者。

首先,对幼儿教师双语教学活动的支持。幼儿“蒙汉”双语教学活动无太多经验可借鉴,需要教师不断尝试、创新,这是个不断探索试误的过程。园长应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信任、放松的氛围,要相信并肯定他们的能力,因为任何一位幼儿教师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专项特长,都渴望被群体认可与尊重。[5]同时,作为幼儿园资源的支配着,园长要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如利用经费组织教师参加会议、进修学历、购买专业书籍及多媒体网络设备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发挥自主意识,积极争取发展。

其次,对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相应的指导。蒙古族幼儿园园长不仅是幼儿园的管理者,更是“教师教育者”,是民族幼儿教育的学术带头人。所以,园长在民族教育研究之余应抽出时间定期到双语教学当中去看一看,了解每位幼儿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改进意见,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指导。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园长和教师的距离,更能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能力。

(二)科学安排双语教师的时间

时间是幼儿教师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只有有了充足的时间,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同事间的交流、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等才能成为可能。科学合理安排双语教师的时间,能够更好的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时间安排应合理紧凑。要科学安排好时间,就要制定合理系统的工作计划。在工作部署上,要有轻重缓急,将一部分时间主要用于服务双语教学,尽量避免时间花费在琐碎、一般性的事务上。同时要合理整合教师的时间,化零为整,给教师提供整块的自由支配时间。

其次,合理调配现有工作人员的同时引进新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幼儿教育应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但如今幼儿园保教分的太过清楚,好像保育员就是搞卫生的,而教师就是教学的,这种潜意识的分工模式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工作效率。幼儿园应该调配人员的分工,将保教老师的任务重组,让保育员适当配课,并在工作中辅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日常用语的渗透。再者,增加编制,提高教师数量,或者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定期来园指导和帮扶,这样既能增加双语教师专业钻研的时间,又能对其教学能力有更好的引导。

(三)构建适宜的编班、班额制度

我国托幼机构大多实行按年龄编班,这种编班的好处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仿,利于教师教学。但对于双语教学而言,只按年龄将幼儿编班,而不顾及幼儿文化背景及掌握语言层次的差距,必定会给双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幼儿园在参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的同时,应根据本园实际,适宜的按幼儿掌握语言的层次及年龄编班,适当的时候设置混龄班。

编班时的班额问题也极其重要。蒙古族幼儿园诸多双语班实际班额超过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相关规定,加之双语教学本身又十分复杂,无形当中加大了双语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幼儿园应采取积极措施。首先,酌情减少双语班在班幼儿数,争取将班级小化;其次,将同一班中的幼儿根据蒙语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再次,可通过班级之间合作进行联合小组教学。这样不仅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利于教师之间通过互助提升双语教学能力。

(四)加强系统化的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提高幼儿“蒙汉”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最方便、最节俭的培训方式,蒙古族幼儿园也进行园本培训,例如每天早会组织双语教师阅读蒙、汉文读物,以提高双语表达能力等,但整体来说没有形成较系统的培训方案。幼儿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园本培训力度,发挥园本培训的独特作用。在培训对象上,将双语教师分层,针对不同层别的教师培训适宜的内容。在培训内容上,运用“菜单”式可选择的培训模式,强化培训内容的动态化,注重培训内容的多元文化实际性和前瞻性。在培训手段上,采用理论讲座、实地观察等多样化培训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篇7:蒙汉情作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关于调整蒙汉双语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

为了加强蒙汉双语授课教师队伍建设,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蒙汉双语授课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学术水平,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执行《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内农大校发[2010]14号)、《内蒙古农业大学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内农大人字[2013]4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对我校蒙汉双语授课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作如下调整:

一、在《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中国蒙古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蒙古文版)上发表的蒙古语论文等同于中文核心论文。

二、申报教授、副教授资格的教师,以第一作者发表在蒙文期刊上的论文最多认定1篇,其他条件不变。

三、本通知仅适用于蒙汉双语授课教师申报教授、副教授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

特此通知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事处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日

——————————————————————————— 抄 送:校领导,副巡视员,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校长助理。

———————————————————————————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事处 2014年5月20日印发 ———————————————————————————

上一篇:记梁村中心小学高庆发先进事迹下一篇:巴音布鲁克草原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