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投稿简介

2024-05-01

求是杂志投稿简介(精选6篇)

篇1:求是杂志投稿简介

《创伤外科杂志》投稿须知

信息来源:《创伤外科杂志》

1.《创伤外科杂志》为反映创伤外科内容的学术性公开刊物,现为双月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创伤外科和相关学科工作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来稿请投:cswkqk@163.com 2.《创伤外科杂志》欢迎下列文稿创伤外科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药物应用的论著,国内外创伤救治和研究的新理论、新进展方面的综述、评论、简介等,创伤救治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介绍,创伤外科临床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病例报告、误诊分析、专题讲座、学术讨论、基层医疗工作、国内外医学报道、临床问题解答、消息报道等。3.《创伤外科杂志》对稿件的要求。

3.1 来稿应具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逻辑性;论点鲜明、数据可靠、结论明确; 文题简明、醒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在20字以内,不夹用不规范英文缩略语 ;文字务求精练、通顺、书写工整。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5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1500字,短篇、病例报告等宜1 000字以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写于姓名下方;论著另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250字左右,英文摘 要不超过250个实词,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摘要内容应包括:目的(Objective)、方 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四要素。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别。综述附10 0~150字中、英文摘要;经验交流、短篇、病例报告等附100字左右中文摘要及主要关键 词、英文题名。摘要一般不分段,尽量少用英文缩略语(必要使用时,于首次出现时先叙述 中文全称,然后括号注出英文全名,或注出其缩略语),缩略语不得移行。摘要下附3~5个 关键词。注明中图分类号。

3.2 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含军队)以上资助课题等,请在文稿首页脚注明“本课题受×××基金资助”,并注明课题编号;如获专利,注明专利号。

3.3 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专业医学名词为准;尚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计量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 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的规定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关键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 表》一书;简化字依照新版《新华字典》书写。

3.4 图、表务求少而精,其内容不应和正文重复,图、表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号。表格设计应清晰、明确,一般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示意图请用绘图纸、墨绘制; 统计图尽量用计算机绘制,并注明绘图统计数据;照片应清晰、对比度好,并注明图片文题、作者姓名、图片放大倍数、染色方法和上下方向。3.5 物质量的写法 过去使用的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凡己知相对分子质量者一律用物质的量浓度mol/L(或mmol/L等);尚未精确测得相对分子质量的组分(如某些蛋白质)仍可用质量浓度表示,如g/L、mg/L等。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浓度,统一用升(L)作为表示人体检验组分浓度的基础单位的分母,一般不使用毫升(ml)、微升(μl)等作为分母;血细胞计数等也采用升(L)作分母,不使用立方毫米(mm3)作分母。

3.6 数字的用法 公历世纪、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采用阿拉伯数字。4位和 4位以上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留适当空隙,不用“千分”号;文章中各层次 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1,1.1.1…,一般不宜超过4级。

3.7 参考文献必须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一般论著类参考文献在10条 之内,综述20条左右;文献按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列于文后,文内引用处以右上角码 表示;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 作者(3个以下者全部列出,3个以上者列出前3人后加“等”).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页-止页.[书籍]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或序号 析出作者.析出题名.见(In):原文献作者.原文献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3.8 来稿请用20×20标准方格稿纸单面横写或白纸4号字隔行打字,要求字迹清楚,标点准确。

4.投稿须附单位介绍信,作者单位负责稿件的审查。切勿一稿两投,曾在其它公开 杂志上以摘要形式报道者不在此限,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过的不属一稿两投,但应注明。本刊从收稿之日起,录用稿2个月内通知作者,2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稿件。确定录用稿件,收取一定版面费。版面费应经邮局汇款,切勿信中夹带。来稿刊用后酌付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来稿请投:cswkqk@163.com

5.请作者根据退修单意见修稿后,将修改稿以Word格式存入软盘,并与修改稿、原稿、退修单一起寄回本刊编辑部。

6.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注明。

篇2:求是杂志投稿简介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南昌教育学院主办的具有统一刊号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国内统一刊号:CN36-1217/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6757)。本刊1986年创刊,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教学和科研特点以及学院办学实际和实践,自创办以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探讨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客观规律,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的研究,反映本院教职工

以及省内外教师、学者、学术研究人员的教学、科研成果。主要刊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汉语言文学、历史、艺术、数学、化学、物理以及有关教育教学等学术论文,热诚校内外作者投稿。【主要栏目】

1、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发表马列主义新成果等政治理论方面的文章。

2、文学艺术研究。主要发表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等前沿学术论文。

3、高等教育教学。主要发表高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论文。

4、高职教育教学。主要发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5、中小学教育教学等栏目。主要发表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6、其他。主要发表教育教学类以外的具有学科前沿性的学生论文。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教学和科研特点以及学院办学实际和实践,探讨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客观规律,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的研究,反映本院教职工以及省内外教师、学者、学术研究人员的教学、科研成果。主要刊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汉语言文学、历史、艺术、数学、化学、物理以及有关教育教学等学术论文。

篇3:求是杂志投稿简介

《西北医学教育》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医学教育类学术期刊, 已先后入选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等, 是全国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广大教师、医学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医学教育研究人员等进行学术探讨、反映教改成果、交流教学体会的园地。她创办于1982年, 1993年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现为双月刊, 192页, 每逢双月1日出版发行。

2主要栏目

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评估、国外医学教育、教学管理、双语教学、研究生教育、基础教学、临床教学、教育技术、师资队伍建设、全科医学教育等。

3投稿方式

稿件请用激光打印, 并附文章磁盘一张或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来。稿件以4, 500字左右为宜, 短篇报道性质的稿件以1, 500字左右为宜。

4题名

文章题目要求简明、具体、确切,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 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如果属于课题项目的研究论文, 应在文章首页的最下边标注课题来源全称和项目编号。

5作者及工作单位

论文应有作者署名、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名称和邮编。如有多位作者, 其间以逗号分开, 其工作单位不同, 应按阿拉伯数字顺序标注在右上角, 单位与单位之间用分号。如有多位作者, 其工作单位为同一大单位的不同小单位, 应按英文字母的顺序 (A, B, C…) 标注在右上角, 单位与单位之间用分号。

6作者简介

所有论文都应提供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包括姓名 (出生年) 、性别 (民族) 、籍贯、职称、学历 (位) 及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及联系电话、E-mail等。

7摘要和关键词

所有论文都应附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教育理论与实践、综述、评述类论文还应有相应的英文题目、姓名、工作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

8标题和图表

各级标题依次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如1, 1.1, 一般以1-2级为宜 (宜少不宜多) 。图要有图序、图题;表要有表序、表题, 不能用“附表”或“附图”表示。文字、表、图三者表述切忌重复。表格要用三线表, 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力求简洁, 主谓合理。

9计量单位

年月日及各种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如:m (米) 、cm (厘米) 、mm (毫米) 、kg (千克) 、g (克) 、mg (毫克) 、μg (微克) 、L (升) 、mL (毫升) 、d (天) 、h (小时) 、min (分钟) 、s (秒) 等。pH用正体表示。相除组合单位中不能出现2条分数线, 如:mg/kg/d应写成mg/ (kg·d) 。

10统计学符号

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表示, 如:样本大小用小写斜体“n”, 概率用大写斜体“P”, 均值用小写斜体“x”, 标准差用小写斜体“s”, t检验用小写斜体t, F检验用大写斜体“F”, 卡方检验用小写斜体“χ2”, 相关系数用小写斜体“r”等。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标注时, 要按照在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列, 请选用亲自阅读过的一次文献, 不能引用内部资料、待发表和二次文献。参考文献的类型标识及书写形式见表1。

书籍、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作者 (须标出前3个作者的姓名, 其后者用等) .题名[J].刊名, 年, 卷 (期) :起止页码.

报纸:[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 年-月-日 (版次) .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专利:[序号]发明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 年-月-日.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或引用日期.电子参考文献标识见表2。

12注意事项

本刊对来稿有权删改或摘要发表, 如不同意删改, 请注明“请勿删改”字样。

本刊因人力有限, 一般不退稿, 敬请谅解, 请作者自留底稿。如两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 稿件可自行处理。

来稿请寄: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12号信箱

《西北医学教育》编辑部

电话:029-82657860

电子信箱:E-mail:xbyj@mail.xjtu.edu.cn

网址:Http://www.chinayxjy.com

网站中文搜索:中国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篇4:求是杂志投稿简介

主 办:《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

特别支持: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研修内容:

从科研选题到论文投稿全流程

图书馆学情报学与科学研究规范

图书馆学情报学科研项目申请与报告撰写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前沿与热点

学术期刊投稿要求与写作规范

读者、作者、编者、学者讨论与交流

2. 授课教师:富有科研经验和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

3. 开班时间和地点:时间:2016年5月31-6月3日(5月31日报到,6月3日疏散);

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4. 会议住宿:详见报到通知。

5. 报名方式:请登录www.lisjournal.cn“会议与培训”栏目登记注册报名,注明“写作培训”。也可填写会议回执表发送至邮箱lismeeting@mail.las.ac.cn 报名。

6.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4月10日。

7.培训费用:1500元/人(交通和食宿费自理,2016年5月20日前转账或邮寄交费的为1400元,徐州本地参会者优惠一半)。

8.会议费转账信息: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分行

户 名:《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

账 号:11001007300059261059

会议费邮寄地址:北京北四环西路33号《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收。邮编:100190

9.联系人:赵芳

联系电话:13718119893;010-82623933 传 真:010-82621460

电子邮件:lismeeting@mail.las.ac.cn 邮件主题:2016写作培训班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

篇5:求是杂志投稿简介

这一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指导方针,全国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增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坚定性

改革开放以来,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保持和稳定改革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财税体制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对待并抓紧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善,财力与事权不尽匹配,政府预算制度还不够完整,财政管理的法治性和绩效尚需提高,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等。

所有这些,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以解决。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

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深化改革,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二、加快完善税收制度,规范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

加快完善税收制度,要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

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原则,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调结构也要勇敢走出去

我认为,“转方式、调结构”主要做两件事,一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二是以创造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为重点,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准。

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应调整什么

需求管理是近期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但国家长期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则在于供给管理和供给结构调整的成效,即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为什么决策者在当前的背景下如此空前强调加快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当说,这主要取决于决策者对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具体判断。从国内情况看,在政府投资主导的需求逐步退出之后,如何激发市场的需求,激发中国经济自身的增长需求空间成为一个必然的任务。而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在后危机时代必然逐步进入结构调整阶段,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提出的所谓经济再平衡、再工业化等其实是这一趋势的一个方面。、、、。从增长动力的角度看,中国之所以强调逐步扩大内需,在更大程度上来自于外需过大使得中国企业在许多关键环节丧失了主动权,企业和产业发展因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而出现的波动,从而激活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的巨大需求空间;从战略意义上看,更多的是激发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为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发展打开一个新的增长空间。

从具体的经济政策角度看,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需求管理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历次经济危机期间各国政府的表现看,需求管理都被委以重任。在应对本轮危机过程中,中国采取的需求管理政策成功地刺激了内需,保证了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顺利调整,中央明确强调要总结此次应对危机积累的经验,继续激发中国自身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最雄厚、最具潜力的需求空间。可以预计,如果对这些潜在的增长空间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这些潜在的增长空间很可能是未来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点领域。

同时,随着全球需求结构开始出现变化,中国的外需同样面临结构调整。危机过后,全球主流的消费市场结构正在出现变化,如比以前更加强调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等,这些领域的投资增长将很快,需求也将继续明显增加。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应当顺应全球化新的需求特点。需求管理是近期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但国家长期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则在于供给管理和供给结构调整的成效,即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支柱产业。放松产业准入的管制,激发市场的获利,使得民间资本可以有更为广泛的投资空间,从而在持续发展中掌握主动权和制高点

转变发展方式还要靠改革来推进

中国需要从需求角度调整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这样一种结构失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需求上看这种结构扭曲,其实来源于生产结构的扭曲。

中国从需求方面调整自己的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问题要从生产着手。这也就是说,要从一种依靠资源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所驱动的增长转变到靠技术进步、靠效率提高所支撑的增长,在中国称之为转变增长方式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我们要实现现在中国政府所决定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结构优化的方针需要两条:第一条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条是一定要用改革来改变这种制度障碍,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创业的制度环境,归根到底还要靠改革的推进。

省管县,正悄然提速

所谓“省直管县”,我的理解是,减少行政层次,使省直接把转移支付、资金调度等经济权限“下放”到县,推进“扩权强县”。,“省直管县”对于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加快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是一个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没有“县域”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

当前和今后几年,我国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推进“省直管县”改革,需要把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作为重要出发点。农村消费长期低迷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相关。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期缺失严重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未来几年,实行“省直管县”的改革,应当加大省级财政对县乡公共服务的投入,着力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件大事情做好。

增加省对县级财政的一般性转移的比重

江苏走出三着好棋

成为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人才战略:变引资为引智

“江苏(湖南)的发展必须从资源依赖向人才和科技支撑转变、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罗志军省长高度概括了江苏增长方式的这一重要转变。

大手笔:从“江苏制造”到“江苏创造”

决心与智慧:非低碳不引进

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走“低碳经济”之路,抢抓新一轮经济发展先机,是当前各地经济发展的共识。江苏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

中国经济需根本转型才能维持长期增长

首先,经济增长源泉的调整。

其次,加强服务业的发展。尽管在未来几年里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的主导产业,但服务业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服务业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服务业的碳足迹一般也小于制造业。在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已成为产出和就业机会的主要来源,也提供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最大份额。在发展中国家,充足的服务供给,尤其是交通运输、电信、物流和金融服务,是确保和维持经济增长的一个先决条件。规模更大的服务业能吸纳制造业和农业中的过剩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消化大部分每年新进入市场的劳动力。

第三,改革劳动力市场。要确保成功实现再调整,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必不可少,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也是必需的。如放宽户籍限制有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是推动未来共享式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此外,充足的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投资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尽量减少负面作用。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预防性储蓄,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而人口老龄化是国际社会即将面临的关键性挑战之一。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会削弱经济竞争力,抑制生产力发展,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在中国,由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老龄化尤其具有挑战性。

促转变“加快”二字重千钧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这一重要论断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充分暴露了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第二产业带动、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的脆弱性,从而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

加快”二字重千钧。它意味着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全党全国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齐心协力落实党中央部署,通过果断举措和扎实行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转型构筑经济新格局

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往往带来经济格局调整的机遇;能否抓住这些机遇,更检验着一个国家主动变革的勇气。

中国经济的巨轮之所以能越过金融危机的激流险滩,之所以能书写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中国答卷”,就是因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准确研判,深刻思考,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由此作出了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点”的战略决策。

推进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

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通过改善民生拉动经济发展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提高居民消费率需要采取综合性对策,根本举措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公共服务在我国仍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把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使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到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与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篇6:求是杂志投稿简介

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挥福建独特优势、努力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进行阐述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整个海峡西岸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要素的集聚互动效应越来越突出,它已经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客观存在并发展着。

■目前,已先后有50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与福建签署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合作协议、会议纪要或备忘录,给予了实质性支持。在中央的领导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在由构想转化成为生动的实践。

■建立选人用人公正机制,提出“五重五不简单”的用人方法和要求,即重发展实绩、但不简单以数字取人,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票数取人,重“四化”方针、但不简单以文凭和年龄取人,重干部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重竞争激励、但不简单以考试取人,努力把真正为民办事、注重实干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作为沿海地区,作为对台工作前沿,福建有责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义务更好地承担起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

【编者按】

日前,省委书记卢展工接受中共中央主办的《求是》杂志的书面采访,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挥福建独特优势、努力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进行了阐述。今年8月16日第16期《求是》杂志全文刊发了书面采访文章,现予转载。

记者:“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已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进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支持。追溯这一发展进程,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呢?

卢展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实践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探索符合省情实际的发展思路。从“大念山海经”到“建设闽南金三角”,再到“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这些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从福建实际出发,于2004年初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发展思路秉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理念,力求在促进福建又好又快发展中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央对这一发展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近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这是中央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最大支持,对福建发展的殷切希望,全省上下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中央的充分肯定,推动这一发展思路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巨大动力。目前,已先后有50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与福建签署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合作协议、会议纪要或备忘录,给予了实质性支持;许多省市特别是与福建接壤的周边地区主动融入对接,全省9个设区市加上周边的广东、浙江、江西三省一些城市的区域经济联盟正在形成;台港澳侨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也是热切关注,台湾百大企业在闽投资已增加至40多家,台商在福建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在中央的领导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在由构想转化成为生动的实践。

记者:按我们理解,“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该是个区域经济的概念。目前,这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大格局中处于什么位置?

卢展工:你的理解是对的。我们所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就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的经济区域。近年来,随着国内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在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布局中,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等经济区,而地处东部沿海的海峡西岸地区在这个布局中的作用还不够突出。事实上,这一区域在人文历史、环境条件、生产方式、发展水平等方面,具备同质合作、异质互补的基础。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整个海峡西岸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要素的集聚互动效应越来越突出,它已经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客观存在并发展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既推进区域内部的发展,又促进区域之间的合作;不仅对福建自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也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布局,可以依托自身所具有的联接台港澳和两个三角洲的区位优势,通过承北接南、东拓西联,与长三角、珠三角对接,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二是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后发优势,充分发挥我省生态资源、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对内联接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东部率先发展;三是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充分发挥福建对外开放“窗口”作用,通过构建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快捷顺畅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四是有利于推动两岸经济融合,“海峡西岸”对应着“海峡东岸”,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于海峡经济区的最终形成是有力促进和推动,这将使我国的区域经济布局更加完整,有利于打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记者:与其他经济区相比较,海峡西岸经济区有什么特殊优势?

卢展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所具有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但最独特、最突出的还是对台的优势,我们归纳为“五缘”优势。一是地缘近,闽台隔海相望,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省份,平潭岛距离台湾新竹仅68海里。二是血缘亲,台湾同胞有80%以上祖籍在福建。三是文缘深,闽台两地语言相通、民俗相近,福建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祖地文化在台湾有着广泛的影响。四是商缘广,闽台经贸往来历来十分密切,目前国家批准的4个台商投资区都在福建,在闽落户的台资项目有9300多项,累计吸引台资超过126亿美元,在全国排第3位,农业利用台资居首位。五是法缘久,台湾从宋朝开始在行政区划上就属福建一部分,时间长达600多年,直到清朝光绪十一年也就是1885年,台湾才单独建省,还称为“福建台湾省”。

独特的“五缘”优势,使得福建人民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曾在几个地方工作过,到福建后对此感受更深。福建的对台优势十分宝贵。我们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努力在加强经贸联系、两岸直接“三通”、旅游双向对接、农业全面合作、文化深入交流、载体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构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从这一点来讲,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仅经济意义突出,政治意义也十分深远。

记者:我们了解,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4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您认为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卢展工:几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断推进,发展思路开始完善,发展定位开始明晰,发展效应开始显现,发展氛围开始形成,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形势、态势、趋势和气势。全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4468亿元增加到2007

年的9160亿元,年均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从12938元增加到25424元,超过3000美元,年均增长12.2%;财政总收入从476亿元增加到1284亿元,年均增长21.9%,均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能够取得这些成效,首先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益于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注重实干。我们着力跟进举措,按照总体发展思路,制定了《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相继推出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文化强省、实施品牌带动、深化国企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积极构建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基础设施、闽台合作、扩大开放、改革创新、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和谐社会支撑体系。这样,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了把构想蓝图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有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举措的支撑。我们着力夯实基础,坚持重心下移,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注重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快推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交通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制定实施《农村乡镇工作纲要》和《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下派村支书、专家服务团、农村“六大员”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平安福建”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着力提供保障,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建立选人用人公正机制,提出“五重五不简单”的用人方法和要求,即重发展实绩、但不简单以数字取人,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票数取人,重“四化”方针、但不简单以文凭和年龄取人,重干部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重竞争激励、但不简单以考试取人,努力把真正为民办事、注重实干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现在,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省上下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情与活力进一步迸发,广大干部群众谋求发展的意识、攻坚克难的精神、应对风险的气势、服务全局的合力、拓展创新的气魄、锲而不舍的韧劲不断持续,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记者: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福建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方面,还有哪些新的设想?卢展工:党的十七大后,省委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顺应科学发展的大势,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在去年底召开的省委八届三次全会上提出要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我们提出建设“两个先行区”,一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在这方面,福建有基础有条件,要继续坚持好字当头谋发展、改革创新谋发展、以人为本谋发展、统筹协调谋发展,在科学发展上率先探索,先行一步。二是为了更好地凸显福建的对台优势。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为福建更好地服务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良机,明确提出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有利于福建充分发挥对台的“五缘”优势,通过先行先试国家有关对台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三是为了更好地尽到福建的责任。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亲临海峡西岸视察时,明确要求福建抓住难得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努力走在全国前列。作为沿海地区,作为对台工作前沿,福建有责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义务更好地承担起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

上一篇:经典魔兽励志网名版下一篇:胡白最新婚礼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