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

2024-05-24

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共9篇)

篇1: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

华鼎智能项目合同

(以下简称甲方):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甲乙双方。遵循

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双方就本施工项目协商一致,订立本

合同。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香港同心园养老院工程地点:东肖地质8队对面工程内容:医用呼叫系统工程

二、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2013年月日

竣工日期:2013年月日

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天。

三、合同总金额人民币(大写):小写:

四、甲方责任

1、甲方代表:为驻施工现场的代表电话:

2、及时向乙方提供所需图纸并履行其它约定的义务。

3、协调解决乙方施工中需其他相关施工单位配合的事宜。

五:乙方责任

1、乙方驻工地代表,驻工地负责人,电话:

2、按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工程

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

3、遵守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及有关规定,做好文明施工工作,不得损坏其

他单位的成品,4、乙方应根据总包实际进度,主动、及时配合指导土建总包方进行相关的预埋工作,若产生预埋遗漏、错埋等质量问题,应承担责任。

5、乙方负责本工程的设备安装调试及甲方人员的培训工作。

6、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7、服务响应时间: 12小时内

8、保修期:负责在双方移交日壹年内免费保修服务(使用不当原因造成的损坏,设备材料费成本价由使用方自负)。

六、工程款支付方式:

合同签订之日付30%的工程款,所有设备进场验收后付50%的工程款。

所有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经甲方验收确认设备正常使用,甲方需一次性付清所欠的工程尾款20%。

七、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如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受损方可以根据有关

法律、法规、惯例等要求违约方赔偿。

八、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篇2: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

承包单位: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甲方通过邀请招标方式,确定乙方为奉贤“ ”住宅项目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承包人。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双方就本施工项目协商一致 ,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承包工程内容:

二、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 年 月 日

竣工日期: 年 月 日

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 天。

三、质量标准

1、工程质量标准:

2、检查和返工:

3、工程质量等级。

四、合同价款

金额(大写): (人民币): 万元

五、甲方责任

1、甲方代表。甲方任命为驻施工现场的代表,行使合同约定的权利,履行合同约定的职责。

2、及时向乙方提供所需指令、批准、图纸并履行其它约定的义务。

3、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4、协调解决乙方施工中需其他相关施工单位配合的事宜。

六、乙方责任

1、乙方驻工地代表。乙方任命 驻工地负责人,电话: 。按要求行使合同约定的权利,履行合同约定的职责。

2、按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由于乙方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消防条例,导致发生安全及火灾事故,乙方应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损失。

3、遵守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及有关规定,做好文明施工工作,不得损坏其他单位的成品,若有损坏须负责赔偿一切损失。保持现场清洁、道路畅通、器材堆放整齐,及时清除垃圾和不用的临时设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无事故,否则由此引起的责任和经济损失均由乙方负责。

4、乙方应根据总包实际进度,主动、及时配合指导土建总包方进行相关的预埋工作,若产生预埋遗漏、错埋等质量问题,应承担责任。

5、已竣工的工程未交付甲方之前,乙方负责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工作,保护期间发生损坏,乙方自费予以修复。甲方提前使用后发生损坏的修理费用,由甲方承担。

6、乙方负责本工程的设备安装调试及甲方人员的培训工作。

7、乙方须按甲方代表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或施工方案)和依据合同发出的指令、要求组织施工。并编制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工程造价预决算书及竣工图、竣工资料,在甲方规定的时间内将资料送报甲方。任何设计变更都必须得到甲方同意。

8、自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并可以启用时止,承担并完成本合同工程范围内的全部相关审批手续,包括根据甲方的使用环境要求和设计变更而需要办理的报批手续。且不将此责任推给甲方。

9、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9.1服务相应时间:

9.2保修期:负责在双方移交日起 年内免费保修服务(使用不当原因造成的损坏,设备材料费成本价由使用方自负)。

9.3免费服务期满后,提供终身售后服务及升级维保服务,服务费用按成本价收取。

9.4在质保期内安装的任何零配件,必须是原生产厂家的产品,特殊情况必须更换品牌的,应为同档次品牌并经甲方或业主认可。

10、乙方的投标保证金5万元转作本合同的履约保证金,待工程验收合格后无息退还。

七、隐蔽工程验收

工程具备隐蔽条件,乙方在做好工程质量自评自验的基础上,隐蔽工程的验收应在24小时前通知监理公司、甲方,经甲方和监理公司代表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任何未经甲方和监理公司签证同意的隐蔽工程,乙方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监理公司或甲方必须在接到乙方通知后24小时内为乙方办理有关签证手续。验收不合格,乙方须在甲方代表限定的时间内修改完毕并通知甲方重新验收,并工期不顺延。

八、承包式及合同价款的调整

本工程为包工包料,按图施工,闭口包干。除甲方要求或设计变更外,甲方不再支付其他任何费用。在合同期内发生甲方要求或设计变更,由甲方及监理工程师同时签证后凭甲方批文可以调整。调整的价格,投标清单中有的项目,按照投标单价和实际中标价格同比列计算的单价调整,投标清单中没有的项目,按照市场价经甲方签证的单价计算调整。乙方应把变更内容清单报甲方和监理单位审核。甲方也可以自行采购工程材料,由此导致合同总价的减少,按照该材料投标单价和实际中标价格同比例计算须减少的工程款。

若因乙方采购和使用的材料设备不符合验收要求而导致的变更费用由乙方承担。

九、工程款支付

工程款的支付方式为

1、在工程进度满足甲方要求的前提下,室内穿线工作完成七天内,经监理工程师、甲方确认,由甲方凭有效发票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的30%工程款。

2、所有设备安装完成并调试完毕后,经监理工程师、甲方验收确认合格后,甲方凭有效发票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的50% 工程款。

篇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 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图像显示技术, 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 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 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 , 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 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 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 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工期规划, 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 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上, 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 在系统实施过程中, 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结构、用途和用户需求的研究→智能化系统方案的设计与评审→工程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工程承包商的确定→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智能化系统管理人员培训→智能化系统验收开通→智能化系统投入运行。

4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要求

⑴工程实施前应进行施工工序交接, 做好与建筑结构, 建筑装饰装修, 建筑给排水, 建筑电气, 采暖、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⑵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应包括前期工程项目的交接和工程施工条件准备, 进场设备和材料的验收,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工程安装质量检查, 系统自检和试运行等。

⑶在设备、材料的选购中要确定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的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明确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标准和国家标准, 各子系统的设备接口必须相匹配。

⑷智能化工程的各个子系统应具有开放式结构, 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规范化, 使用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将各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集成到互相关联的系统中。

⑸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由消防局统一验收, 安全防范系统有公安部门统一验收, 自成一个系统。因此, 独立建设的系统可以通过接口、协议互相开放, 交换数据。

5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智能化工程施工主要内容有深化设计、工程实施、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

5.1 一般施工技术要求

⑴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设计的要求, 对设备和材料进行进场验收。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检查重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

⑵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应在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并合格后进行, 各种探测器、传感器的安装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⑶施工单位在安装完成后, 应依据合同文件和设计要求, 以及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对系统进行自检。

⑷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应以系统功能及性能检测为主, 同时对现场的安装质量、设备性能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进行抽查和复核。

5.2 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施工要点

⑴机房应敷设架空防静电地板, 地板高度能满足地下管线的敷设;机房高度有足够的配线空间, 满足配线架装设。工作面水平照度不小于国家规范标准。

⑵供电应为两路电源, 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⑶弱电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联结。弱电竖井应设有单独接地干线, 弱电设备的接地应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5.3 设备、元件安装要点

⑴现场控制器的位置应安装在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

⑵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检测性能的位置, 并便于调试和维护。管道上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 必须在被测量管道的压力试验、清洗、防腐和保温前进行。

⑶各类探测器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及保护警戒范围的要求进行安装。

⑷设备安装应整齐牢靠, 便于维护和管理。

5.4 线缆、光缆施工技术要点

⑴线缆和光缆的型号、规格应符合合同文件和设计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所选用的线缆、连接硬件、跳接线等类别必须一致。

⑵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到施工现场时, 要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⑶综合布线的对绞线缆端接时, 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 非扭绞长度要小于规范规定的长度。

5.5 系统检测要求

⑴系统检测应待系统已安装完成, 进行了初步调试, 并有相应的技术文件和检测方案后实施。产品功能、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应按国家标准进行;有特殊要求的产品, 可按合同约定或设计要求进行。

⑵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与其他系统具备联动关系时, 其检测应依据合同文件和设计文件, 以及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 制定系统检测方案。

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完成后, 系统承包商要对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及系统功能进行现场测试。

⑷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 光纤布线应全部检测, 对绞线缆布线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抽样点必须包括最远布线点。

⑸通信系统的测试包括初验测试和试运行验收测试。

⑹安全防范系统的检测应包括重点防范部位和要害部门的设防情况, 有无防范盲区, 安全防范设备的运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⑺系统集成检测应检查系统的接口、通信协议和传输的信息等是否达到系统集成要求。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应包括连通性检测、路由检测、容错功能检测、网络管理功能检测。

5.6 智能化系统竣工要点

系统竣工验收应按“先产品, 后系统;先各系统, 后系统集成”的顺序进行。系统验收方式有分项、分部验收;交工、交付验收。

6 结束语

随着城市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但智能建筑工程起步较晚, 相关的施工配套机制不够完善, 本文从智能建筑施工的技术要求方面抛砖引玉, 为规范智能建筑市场提供一些借鉴, 有不当之处, 望专家予以批评指正。

摘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施工, 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 对建筑施工从专业技术和施工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本文分析了建筑智能化实施特点、程序、要求和施工技术要求。要全方位、全过程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 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和提高技能, 才能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工作。

篇4: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

1、我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智能化技术就已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并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区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位居世界前列。上世纪90 年代初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是目前被认可的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应用的雏形,1993 年建成的位于广州的广东国际大厦是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的商务大厦。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智能化建筑已经越来越多,如建成的180m 以上的建筑中,都具有比较完善的智能化功能。根据统计,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商业、行政机构以及医院等公共建筑中。

2、目前智能化技术显露的问题

在建筑智能化的技术中,智能化楼宇建筑中多包含HVAC 系统、电梯控制系统、消防、出入控制系统等多种设备和系统,这些设备和系统通常优惠来自各个不同的供应商,他们在供应以上设备和系统时,大多都只会关注自己所提供设备的应用,并不会考虑和顾及到他们的设备和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直接的互联。为了实现多种不同系统直接的通信和互联,设施管理人员不得不操作多个系统界面,如此一来设备的管理就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另外,这些子系统的封闭性也极大的限制了在系统扩建和改造时对产品的选择性。这种限制又体现在设备选型不能根据性价比随意选择产品和供应商,系统部署后,修配件供应商得不到保障,后期设备维护费用高,对产品的使用不便,也对该供应商产生了极大的依赖;用户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界面来管理不同的子系统,大大降低了生产率,同时还增加了管理人员使用学习的负担;各个子系统直接不能支持互动,无形之中又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例如火灾发生时,火灾报警系统需改变风门的位置,关掉风扇或进行其他操作,这就体现出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

3、以一般项目中弱电系统工程监理为例简述常见问题

由于弱电系统工程对智能化程度要求较高,涉及到的材料、器件、设备种类繁多,对技术要求严格,并且大多数设备为进口器件;除此之外,由于多易出现前期设计阶段的设备型号、规格、材料的确定方面不确切、不完善等原因,因此需要进行细致的检验抽查。对于弱电安装工程,国家已颁布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于有资质有经验的施工队伍应当清楚知晓,并能够熟练掌握和娴熟运用,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个体性和管理问题,往往在一些相对隐蔽和容易忽视的问题上要求不足,更有甚者在管理中会出现监管失控。针对一般项目弱电系统中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主要有:

3.1 在弱电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已经注重了各子系统的使用功能,但是却忽视了观感验收。例如,在室内各子系统的信息面板排列无序,标识没有用计算机打印;在放入弱电井的控制箱内没有将接线放整齐等。

3.2 忽视了弱电系统的设备机柜安装要求:如机柜的安装要求平稳、牢固,应按施工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机柜背面墙的距离应不少于0.8m,以便于安装、检修;各种接线端子的标志应齐全;机柜应该有良好的接地;upS 电源柜在安装时应首先考虑到梁、板的承重荷载;机柜内电源插座应固定在机柜上。

3.3 强弱电线缆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出现了其间距小于0.3m的情况。

3.4 通信线与其他弱电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出现其间距小于0.1m 的情况。

3.5 弱电线缆的布放不平直,产生扭绞、打圈等等现象,有的线缆由于受到外力而产生挤压和损伤。

3.6 穿越楼层桥梁时,没有使用防火泥封堵或者根本没有封堵。3.7 室外埋入地下的弱电配管,使用的PVC 管敷设,而规范规定应该是用钢管敷设。

3.8 消防弱电,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出现不足0.5m的情况。

3.9 主机房内活动地板下部的低压电路没有采用铜芯屏蔽导线或铜芯屏蔽电缆,电源线里弱电信号线距离较近,甚至有出现并排敷设的情况。

3.10 主机房内均压环没有按照规定放置两个接地点。主机房内地板支架、吊顶内龙骨、墙面龙骨没有与接地网相连接。

3.11 施工单位容易忽视在主机房专用配电箱内低压配电母线上装设浪涌吸收装置,此装置必须具有国家级检测报告。

4、针对以上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所提出的解决途径

4.1 需要全程化监理。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不同于其他分部工程,其质量必须在建设过程中一次性全部满足规定要求,因而监理时要数理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弱电系统工程存在许多隐蔽性强的工程,整体完工后,很难再进行检查和返工纠正。因而,必须及时跟踪,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必须立即修正,从最初的敷管、穿线到整体完工,必须全程重视,全程旁站。

4.2 弱电工程工程界面的确定是系统集成的充分条件。智能化技术本身是设计多学科、多部门、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将各个相关科学技术结合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使各个工种和谐沟通,铺好众多界面和接口问题,强弱电专业人员必须有效沟通,明确各自需要满足的系统需求,进而详细划定界面。

5、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以上只是针对实际施工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单分析,而面对日后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如何将智能化技术更好的发展和应用于建筑中,已经成为一个各方不得不关注的课题。

5.1 政府对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持积极肯定态度。政府已经高度重视并大力鼓励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并在科研、资金、政策等各个方面积极地进行引导与支持。

5.2 影响我国智能化楼宇建筑技术发展的问题。

5.2.1 目前所大力发展的智能化技术不是一种单一技术、单一设备的产品,是多学科多技术多专业综合运用的整体表现。

5.2.2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新技术,但是其技术的发展还不甚完善成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但尽管如此,该技术正处在一种极快的变化之中。

5.2.3 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要实现产业化而不是仅仅被看做是一项应用技术。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仍是有国外技术系统产品设备占据主导地位。

5.2.4 技术协调理顺是智能化建筑建设全过程中技术发展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发展的瓶颈所在,不仅是智能化各个专业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工程项目的立项、方案、设计、施工、监理、验收以及物管之间的全程协调,还包括技术资质管理的统一协调。

5.2.5 智能化建筑属于交叉学科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当前突出存在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设计分离。

6 结束语

综合上述,智能化建筑技术以其先进舒适、便捷安全的优势也逐渐走向一个广泛应用的时代。也正是由于在施工使用中越来越多的使用这种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如何使其得以更好的发展,已成为了建筑技术领域中被各方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小春,许伟,赵瑞林.楼宇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其造价确定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06.

[2]卢卫.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J].科技资讯,2009.

[3]赵济安.对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研究与分析,2007.

篇5:智能建筑施工方案

(一)、施工前准备

1、熟悉并审查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

1.1、施工图纸是否完整、齐全,以及图纸的表述是否符合国家或区域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1.2、施工图纸与建筑现场在平面尺寸、标高、管线布置等方面是否一致;

1.3、施工图纸与文字说明内容上是否一致,以及施工图纸与各专业部分之间是否一致;

1.4、专业技术人员应认真阅读并熟悉施工图纸的内容及要求,把有疑问及问题整理出来,待设计院技术交底时逐一解决;

1.5、根据施工图纸中的材料、工艺、施工难度的要求,核查现有的施工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否满足工期及质量要求,并制定相应措施。

2、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

2.1、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持有电工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

2.2、所有施工技术人员入场前必须经技术交底后才能上岗,并熟悉施工图纸;

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3.1、与土建施工进度同步,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及步骤进行;

3.2、根据公司的施工进度合理统筹安排工程进度计划;

3.3、落实施工用水电驳接到位;

3.4、落实材料运输线路、堆放场地、材料加工场地到位;

3.5、按图纸及现场需求,核实仓库材料、设备到位情况,并核查验收是否符合设计及质量要求,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提出要求更换,缺少设备及辅助材料的及时提出采购到位;

4、施工人员计划安排

人员配置根据施工进度及目标,合理安排整个施工期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装人员的人数及工作周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监督、管控、施工作业各个环节密切结合,分阶段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定时定量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减少工程成本。

(二)、施工程序

本工程安装施工的总体原则为:先地下后地上、先大后小、先繁后简。先重点部位、后次要部位;管线敷设依次先高后低、先主干后分支;先无压后有压的总原则。

篇6: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

资质标准的实施细则

为更好地贯彻实施《关于印发<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等四个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的通知》(建市[2006]40号),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新设立的企业申请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最高不超过二级。已具有设计或施工资质的企业,申请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时,其申请的资质等级可高于企业现有的相应专项的设计或施工资质一个等级。

企业可申请四个专项中的一项或多项资质,申请多项资质的应选择一项作为主项资质,其余为增项资质。

2、企业申请多项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的,应达到各项资质标准中同类指标的最高值,并同时满足不同类别资质条件的相应要求。

3、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届满,企业需延续资质证书有效期的,应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通过初审部门向资质许可机关提出资质延续申请。未提出申请的,有效期届满后由资质发证机关收回资质证书。

4、独立承担的工程(企业的业绩)。指企业独立完成的专项工程的设计、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的任务。需提供的证明有: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或设计合同;②工程竣工验收证明或质量验收证明,消防专项需提供“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和“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等证明;③工程项目结算证明。

其中,合同文本只需提供有甲乙双方名称、项目名称、规模、设计或施工内容、合同价款及双方签字盖章内容的页面。

5、企业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的工程业绩。指由这些人主持完成的专项工程的设计、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的任务。由其完成任务的所在单位或业主出具证明(可参照《建办市函[2006]274号》文件中的《技术骨干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6、专业技术人员。指与企业依法签定劳动合同的工程技术人员,包括注册执业人员和非注册执业人员。劳动合同只需提供有合同双方名称、合同年限及双方签字盖章的页面。

对注册执业人员只考核其注册执业证书,不考核其职称证明。资质审查时,考核其执业资格证书或注册证书,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及与现聘用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申请变更注册的人员,应提供原注册企业和变更后企业以及原省级注册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变更的证明。

智能化资质标准中要求的自动化、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可由相近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其中,自动化相近专业为:电子、仪表、机械、电气、计算机应用等;通信信息相近专业为: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微波、广播电视、计算机应用、公用设备等;计算机相近专业为:计算机系统、网络、软件设计等。

建筑幕墙资质标准中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包括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总和。

7、资质标准中要求的注册执业人员,在国家尚未实施注册执业制度的情况下,按照具有相应职称、学历,在本专业从业十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考核。如注册电气工程师,可由具有电气或相近专业(发电、输变电、供配电、建筑电气、电气传动、电力系统、工企自动化、自控、机电一体化、机电安装、计算机应用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工程师,十年以上本专业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替代。

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又具备注册执业资格的,可同时在专业技术人员和注册人员中考核。新设立企业申请资质的,其资质证书有效期暂定为三个月,企业应在取得资质证书三个月内办理完注册执业人员的变更手续,持注册执业人员的注册证书及有效执业印章,到资质证书发证机关复核后,领取有效期为三年的资质证书。

8、管理制度文件。企业已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可提供有效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未获得认证的提供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文件;企业的技术、财务、经营、安全、人事、档案方面的管理文件,只需提供有文件名称和文号及企业公章的页面,管理制度原件由初审部门在受理和初审时负责核查。

篇7: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建筑中电气设备系统的主要内容、设备及构成,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安装技术要求。

关键词:智能建筑 电气设备 系统构成 安装技术

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电脑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对各种设备的自动监控信息进行分析、正确判断和处理。建筑物智能要求的提高势必导致电气设备系统日趋复杂,对其安装施工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智能建筑系统的主要内容

目前智能建筑又称为“3A 建筑”,主要包括办公自动系统(OAS)、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因此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为智能建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系统之一,是采用具有高信息处理能力的微处理机(即中央处理机)通过通信网络对整个建筑物的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广播音响、闭路电视、通信、防盗、巡更等众多设备进行实时测量、监视和全面监控,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节省人力、物力和能源,降低设备运行费用,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及运行时间、能量的消耗及变化等。

因此其主要内容有:

1.1 各种设备按规定时间进行启停控制,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2 供电系统、空调系统、供排水系统、冷热源等的参数调节控制监视和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

1.3 对各种设备运行时间积累和维修期限达到报警,以便及时更换或维修服役期满的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服务质量;

1.4 根据建筑实际需要的冷负荷,自动控制冷水机组投入运行的设备台数,达到最佳的运行方式;

1.5 据设备运行时间自动更换工作和备用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6 对各种能源消耗进行计量和计费;

1.7 各种文本的自动生成和打印。主要设备和构成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以分布在建筑各处的远程处理机和中央处理系统设备,通过总线桥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包括系统设备(包括主机、网关、通讯设备、DDC、控制屏等)、系统输入设备(包括各类温、湿、压力、流量、电量传感器、水流开关等现场设备)和输出设备(包括各类风门、执行器、阀门及其执行机构等)等。按结构方式分成四大类:

2.1 中央处理机系统设备:由操作键盘、彩色显示器、打印机、中央电脑、数字化仪等组成;

2.2 远程处理机:智能建筑可以采用TA6711 和TA6585两种型号的RPU设备,这两种型号的RPU功能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其输入输出接口的配置不同。RPU也可单独使用或通过各种设备组合经过总线桥接到M7中央系统,构成2级控制系统。

2.3 总线桥:是一个用于2级控制系统的通信网微处理器。它有8条通信线路,每条通信线路可连接30个区域控制器及10个RPU。

2.4 测量元件和控制件:通常采用的测量元件有各种型号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功率变换器等。控制器件包括各种型号的带执行机构的二通阀、三通阀和直流24V的继电器。主要安装技术要求

3.1 远程处理机的安装要求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各RPU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可利用同一线路不同的RPU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一般而言,BAS系统大量监控的是空调机组,所以将RPU布置在机房之中或附近,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为了日后的发展,RPU的接口要留出20%~30%为宜。

3.2 BAS线路安装要求

在BAS进行布线时,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如BAS的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计线路等,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DDC、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单独的接地干线上。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在安装中,按下述方法进行接地:

3.2.1 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则接地电阻一般为300Ω;

3.2.2 对抗干扰能力差的设备,其接地应与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内,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的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低于5m;

3.2.3 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两者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

3.2.4 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信号电缆和1MHz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对1MHz以上电缆,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应采用多点接地。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都必须采用一点接地。

3.3 输入设备安装要求

3.3.1 安装位置应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按设计和产品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位置;

3.3.2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

3.3.3 风管型、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汽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

3.3.4 管型温度传感器、水管型压力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安装同时进行;

3.3.5 风管压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气速度、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完成后进行。

3.4 输出设备的安装要求

3.4.1 风阀箭头和电动阀门的箭头尖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

3.4.2 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3.4.3 电动阀门的口径与管道径不一致时,应采取渐缩管件,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3.4.4 电动与电磁调节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3.5 安装的其它要求

BAS的监控是由电脑按照编制好的程序进行的,设计工程大大简化,不需要进行各种设备的电气联锁图控制调节原理图等,只需要简单的监控原理图就可以满足要求。但设计人员必须编制较为详细的监控说明软件。另外还要向制造商提供各测量元件、控制器使用的条件清单,如管道规格、流体名称、压力、温度、流量等,以便制造商选用各种元件规格。安装人员一般只根据图纸及提供的主要元件的规格和数量进行组装。结束语

总之,根据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工程的特点,严格按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安装,必能确保系统开通和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果,取得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8: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作为建筑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 电气工程的建设涉及到整个工程的各个方面, 其主要施工的内容是电气的相关设备、装置等。在一定的程度上, 电气工程施工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因此, 我们一定要重视电气工程的施工。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我们逐步引进智能化技术,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电气工程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具有十分显著的成效, 可以不断提高电气工程的施工准确度与工程的质量。但是,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这严重影响到我国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因此, 本文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阐述, 接着对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施工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 最后, 结合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提出其施工策略。

1 建筑电气工程概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尤其是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水平。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相关新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气工程中去, 为了居民的生命安全, 我们必须不断提高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主要工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变压器的安装、电缆线路的铺设、灯具及其它照明装置的安装、避雷设置的安装、架空线路、变压器及动力装置的安装、建筑电气工程的最终验收等。

2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 它可以提高电气工程的质量, 方便人们的生活, 详细内容如下。

2.1 智能化技术具有灵活性

在电气控制器这一方面, 传统的控制器操作较为繁琐, 同时, 它也过多的依赖于人的主观性, 因此, 很容易造成人为的失误, 智能化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一点。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我们不仅可以保证电气工程施工的准确性, 同时, 它还能减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从而不断增加电气工程施工的灵活性, 在没有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我们也能利用相关智能化技术来完成任务。

2.2 智能化技术一致性高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数据的处理上。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其再输入陌生的数据形式, 它也能在输入之后完成相关评估, 进而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标准。而对于不同的控制对象, 其产生的作用也会随之改变, 虽然它有时候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控制动作, 但是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但是, 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当控制对象被更换了之后, 预期的效果可能就不会实现。因此, 我们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 就一定要足够的谨慎, 加强对工作细节的处理, 防止错误的出现, 控制好误差。

2.3 提高相关控制器的安全性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每年居民因电气系统的安全问题而出现事故的人数有所增加, 尤其是在一些较为老旧的建筑物中。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老旧的建筑物中, 电气系统的工作效率较为低下, 安全性差, 从而导致事故发生。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我们可以发现其安全事故的发生明显减少, 主要原因是智能化技术较为敏感, 其灵敏性较高, 因此, 一旦居民出现操作不当或是其它工作人员出现操作不当时, 相关智能化技术就会立即感应出来错误, 并给予及时的控制, 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提高相关控制器的安全性, 进而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3 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施工策略

为了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本章节结合我国现阶段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3.1 利用传感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 我们要利用传感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例如, 建筑电气工程部门在利用传感技术将整个工程的施工和工作状况收集到一起后, 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 并结合电机设备、电磁场以及电路等专业性质较强的学科知识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然后, 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其分析结果与工程最初设置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对实际运营出现的结果进行自动化控制, 进而更好地进行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2 进行目标管理

无论是什么工程在开始之前都要有一个明确目标, 这一目标往往是由工程完成的效果来体现的。例如, 我们在进行输电线路工程中, 我们的目标完成主要体现在电网的架设以及变电所的建成等, 除此之外, 目标的完成还要考虑到工程完成的质量以及工期方面的问题。因此, 我们在进行智能化技术应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到目标的管理, 从而提高电气工程的施工效率, 促进电气工程高质量完成。

4 总结

通过以上对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施工策略的深入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在现在信息飞速发展的阶段,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我们不仅仅可以提高电气工程操作的准确度, 同时我们还能促进电气工程的质量的提高, 提高相关电气控制的安全性。但是,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应用存在较多的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气工程的质量。因此, 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发展。本文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提出以上施工策略, 以达到提高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的目的。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 其中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电气工程与智能化技术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 智能化技术贯穿着整个电气工程。为了不断提高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我们必须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阐述, 接着对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施工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 最后, 结合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提出对应的施工策略。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施工策略

参考文献

[1]朱颖, 韩慧子.有关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 2014 (29) :41.

篇9: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质量问题探讨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质量,设备,安装工程

1、智能化施工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线管敷设问题

线管敷设是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基础工程,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自然也比较大。在施工中发现由于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规范不熟悉,对线管敷设技术要点不牢记,施工中存在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对工序施工质量把控不严格,监督力度不够,使得线管敷设存在问题较多。

1) 对于工程中需要过路的或者特殊要求需要敷设钢管的场合,所使用水煤气管壁厚达不到规范要求,没有按施工图的要求选择管材,经常出现使用薄壁钢管或者随意使用其他管道相互替代;

2) 在施工中还有一个非常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钢管不接地或钢管与钢管之间、金属管盒之间,不考虑管径大小一律采用A6圆钢做跨接线,导致无法达到接地效果;

3) 对于施工中使用的需要暗敷的PVC 管大量存在埋墙、埋地深度不够,灰層厚度不达标,更有些地方有管裸露。批灰前不对管子加以固定,无法保证预埋强度,在穿线时容易造成墙面破损。

1.2 金属线槽安装问题

线槽同线管所承担的功能一样,作为智能化系统线缆的走线渠道,在施工中也要注意其施工质量。尤其是在系统复杂,线缆较多的时候,线槽安装质量对施工进度和整体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在线槽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 金属线槽质量有好有坏,主要表现在进入现场使用的线槽厚度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完成后刚度达不到要求,产生扭曲变形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 金属线槽接地保护线线径在选择上比较随意,基本上是在施工过程中将使用剩下的线头作为保护线使用,线槽之间的跨接线没有跨接在专用接地端子上,施工时较随意。这将导致线槽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静电保护接地效果,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

3) 在电缆竖井内安装的金属线槽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有线槽内电缆不做标志牌或标签。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固定,或两个固定点之间间距过大。电井竖向区域内线槽的起止端没有按规范要求做好保护接地,在穿越楼板处没有采用防火胶泥封堵做防火封堵,用水泥灌浆代替或者干脆就不做封堵。

1.3 分配箱、接线盒安装/预埋问题

在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避免不了要使用分配箱、接线盒,这些箱体有的是室外安装、有的是室内安装,有的是明装、有的需要暗装,需要根据规范要求的不同、使用场合的不同、业主要求不同而灵活安排。

1) 室外分配箱的安装常常出现的问题有: 箱体选择不符合要求,室外安装的箱体往往需要有防雨水功能加强型箱体,而在施工时发现有些箱体并不符合要求,尽管如此施工人员并不关心这个问题,只要有货就安装,安装完成就算完成任务的心理比较突出; 安装时不考虑与周围建筑、绿化的协调性问题,一味追求按图施工,有些室外箱体在能够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是可以考虑安装位置与周围环境协调性问题的,这样的施工效果会大大提高; 箱体基座稳定度不够及进线空间预留不满足施工使用要求,有些位置的分配箱进出线较多,进出箱体的预埋管和基座底部预留足够的施工空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后续施工带来极大方便;

2) 室内分配箱安装问题: 室内分配箱安装多以暗装或壁挂为主,安装时水平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随意较多; 同时与其他专业的配合较差,谁先安装谁就占据有利位置,而不考虑其他专业安装问题; 与室内分配箱息息相关的进线线槽布置没有规律性,安装杂乱,出现各专业间互相影响的混乱现象; 分配箱还出现不接地的不规范现象,给设备运行及人身安全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1.4 设备安装问题

设备安装环节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关键一环,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有过多不规范,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出现,然而在很多施工现场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装前运输、现场搬运环节将设备随意丢、没有做到轻拿轻放,存储仓库湿度、粉尘高。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都属于精密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防止内部部件脱落,螺丝松动等造成的设备不正常工作;

2) 设备安装过程中时有粗暴现象,如某些接口不易连接,就用蛮力、外力,有些设备装不进去就用各种办法强行安装等等。这些情况都会使设备受到不应有的外力,导致设备本身受力不平衡等,内部产生变形,产生应力疲劳损坏;

3) 设备安装完成后不注意成品保护,尤其是室外设备安装后在没有防雨、防风措施时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1.5 调试及验收问题

当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和验收工作,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这个过程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系统调试、试运行和竣工验收。在这三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系统调试过程中不能全局考虑,对出现的系统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主要是技术人员对系统的掌握较差,技术不全面,大部分技术人员只掌握其中的一两个系统,然而智能化系统是一个系统的集成,只有在全面掌握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做系统调试工作; 试运行方面,主要是为了尽早交工,虚填试运行时间,缩短系统试运行周期,使系统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试运行时间,有些系统问题无法表现出来; 竣工验收环节很多是虚设,参加验收人员走过场、看表象现象比较严重,给系统交工后的运行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2、应对措施

在解决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问题上应该从材料进场、施工技术交底、规范施工管理、现场巡查、安装调试、竣工验收等环节齐抓共管,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施工现场材料员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材料的进场与领用管理,严把质量关,不符合项目质量要求的管材不准进场、不准进入施工环节,不办理材料进场交接手续; 各工序施工前施工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重点对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交底,交底要有记录、被交底人和交底人在交底记录上签字确认,同时应做好与土建、装饰装修、水电、风景园林等专业互相配合工作,使设备安装更好的为建筑服务;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质检员应对现场施工质量负起全面管理责任,做到天天下工地,时时管质量,出现问题立刻整改,绝不能将不合格的工序带入下道工序中; 系统调试过程中应全员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商定解决策略,不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应深挖问题本质,防止只解决表面问题而不深究其因现象; 严格按照设备试运行时间要求进行试运行工作,试运行时要做好记录,对出现的试运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跟踪解决效果; 竣工验收不能走过场,参加验收人员不能都是领导,要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

结 语

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环节的问题。只有全员动员,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齐抓共管才能做出更好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韩冷. 刍议水电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3( 34) : 78-79.

[2] 罗伟铭. 电气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及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3( 11) : 116-117.

[3] 赵俊杰. 室内照明线路设计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2013( 6) : 151-152.

上一篇:在创先争优暨“迎国检”誓师大会上的表态发言下一篇:16年小学工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