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

2024-04-07

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共12篇)

篇1: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

一、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依据与安全现状。

1999年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2004〕79号)对煤矿安全监

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2000年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2007年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2008年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00年的1000多人,到2007年的390人,2008年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2005年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05年,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6年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2008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调查三:地方监管安全效果与执法效果密切联系。上述主要产煤县都设立煤炭局,都配备了技术力量。纵观上述县市,执法的监管就起到作用,安全效果就好。桑植县、石门县、浏阳市基本上只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只检查不执法,偶尔执法也只是走走形式。湘潭县,辰溪县执法力度较大,特别是湘潭县除了大金额罚款,还使用了停产整顿处罚。

二、建议

1.要加强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地方监管的重要作用。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是政府监管煤矿安全职能分工,地方监管对煤矿安全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具有人多,情况熟,网络紧密,信息灵通,能借助县政府的重权,更能把握煤矿安全的实际的特点。二是要摆正位置,监察监管的根本职责是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将减少事故,减少伤亡人数放在首位目标。要克服一些人的上下级思想观念,要克服权力之争的思想倾向。三是注重实效。省局将本项工作制度化,各分局要从实际出发,将解决各县市的监管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检查指导的出发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2.要积极探索解决地方监管执法的难点。一是**煤矿安全形式好转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煤矿井型小,装备差,灾害重,事故多发,始终要将打击非法生产,抓住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深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要手段,要将提高煤矿管理水平

篇2: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三:地方监管安全效果与执法效果密切联系。上述主要产煤县都设立煤炭局,都配备了技术力量。纵观上述县市,执法的监管就起到作用,安全效果就好。桑植县、石门县、浏阳市基本上只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只检查不执法,偶尔执法也只是走走形式。湘潭县,辰溪县执法力度较大,特别是湘潭县除了大金额罚款,还使用了停产整顿处罚。

二、建议

1.要加强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地方监管的重要作用。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是政府监管煤矿安全职能分工,地方监管对煤矿安全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具有人多,情况熟,网络紧密,信息灵通,能借助县政府的重权,更能把握煤矿安全的实际的特点。二是要摆正位置,监察监管的根本职责是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将减少事故,减少伤亡人数放在首位目标。要克服一些人的上下级思想观念,要克服权力之争的思想倾向。三是注重实效。省局将本项工作制度化,各分局要从实际出发,将解决各县市的监管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检查指导的出发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2.要积极探索解决地方监管执法的难点。一是**煤矿安全形式好转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煤矿井型小,装备差,灾害重,事故多发,始终要将打击非法生产,抓住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深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要手段,要将提高煤矿管理水平,装备水平,陶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治本之策。二是地方监管执法难度较大,执法环境较差。特别是人财物编制在地方,领导和朋友的招呼让地方监管领导不敢执法。要积极推行联合执法,经济处罚让部分给地方,借国家监察牌子树立地方监管的权威。

3.加大考核力度。各分局对主要产煤县按照省局规定对地方监管考核打分,对监到位,安全效果好的省局要设立奖励,同时要将其业绩通报县政府和有关部门。

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调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3:对煤矿安全监管的几点看法

煤炭是金沙县的主要能源之一,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金沙县的能源结构中, 煤炭在全县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 预计到本世纪中期煤炭还将占金沙县能源利用结构的50%以上。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难以改变。然而, 伴随着金沙县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金沙县偶尔发生着煤矿安全事故, 造成了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 严重制约了金沙县经济的健康发展。煤矿安全问题已成为转型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顽疾, 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令人不能容忍的不和谐因素之一。从现有的政府行政体制来看, 在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下, 金沙县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为此, 只有合理配置矿主的权力, 努力提高矿工的自身安全素质, 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以及不断加强第三方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 才能进一步完善金沙县对煤矿的安全监管, 促进和谐社会总目标的达成。

1 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观念, 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职责。一是落实政府和部门监管职责。县政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煤矿安全工作会议, 协调解决煤矿安全监管中的问题, 县安监 (煤监) 部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煤矿业主矿长会, 实行以会代训, 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指导。实行煤矿安全目标管理, 把目标、考核、奖罚等工作进行层层落实, 逐级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二是落实过程监督责任。县政府明确国土资源部门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效监管, 加强对采矿许可的日常监管, 对非法、越层越界开采的煤矿会同煤监部门依法及时查处;公安部门加强对煤矿使用火工产品的管理, 对煤矿安全生产涉及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行政监管部门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效能监管, 加强对事故全过程的监督, 按“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责任追究, 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县煤矿监管职能部门与煤矿企业、煤矿企业与企业从业人员全面签订安全责任书,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进一步增强了煤矿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形成了层层抓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氛围。

2 突出安全监管重点

针对安全监管重点, 一是要突出监管重点, 实施有计划的安全监管。根据近几年煤矿安全状况和矿井灾害严重程度, 确定出事故多发地区、重灾矿井作为监管的重点和有效遏制事故的突破口, 监管部门要分别制定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年度、季度、月度监管执法工作计划, 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重点监管、专项监管、定期监管。突出高瓦斯矿井, 突出矿井和水害严重矿井, 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监管。二是要在提高监管质量上下功夫, 这需要做好“四个结合”。一是重点监管与一般监管相结合, 对重点地区实施重点督察, 对重点矿井实施解剖式监管, 力争做到全面覆盖, 对非重点监控矿井实行重点抽查;二是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 把取得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标准作为综合监管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监管, 对影响和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瓦斯治理、顶板灾害、水害防治、职业危害防治、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安全资格持证上岗、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项目“三同时”、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等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管;三是监管与服务相结合, 寓服务于监管之中, 在加强对煤矿企业进行监管的同时, 要帮助和指导煤矿企业改善安全管理、整改事故隐患和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四是集中执法与交叉监管相结合, 不定期组织监管人员对重点乡镇开展交叉执法监管, 对重点地区重点矿井开展集中安全执法。

3 培训高素质的队伍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全面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对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能停留在搞了多少次培训、培训了多少课时这些表面, 而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对职工安全知识“应知应会”和操作技能的严格考评上, 考评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上岗, 从根本上解决盲目操作、违章蛮干。同时, 要强化班前会作用, 多种形式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 不断提高人们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的自觉性, 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真正把“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筑起牢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二是重点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安全管理人员是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执行者, 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安监部门的监督能力, 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要注重从生产一线选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具有认真负责精神的员工不断充实安检员队伍, 及时淘汰不负责任的“老好人”;对新安检员要注意做好上岗前的全方位培训工作, 完全具备安全监督技能后方可上岗;老安检员也要坚持定期培训制度, 不断更新业务知识;要根据煤矿生产规律, 特殊岗位特殊培训, 重点岗位重点培训, 保证安全管理人员知识随时更新, 技能保障到位。

4 推进煤矿安全改造

煤矿安全改造应做到两点:一是加强瓦斯治理。煤矿要科学制定瓦斯治理方案, 推行壁式采煤法, 推行专用回风巷, 更换大功率风机, 构筑大断面巷道, 全面提升通风安全条件。要突出以瓦斯治理为主的“一通三防“管理, 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严格执行瓦斯检测制度, 严禁擅自打开封闭的巷道;严禁人员进入肓巷和无风、微风的巷道和点面。加大监测监控系统升级完善和使用管理力度, 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上网率, 杜绝通风瓦斯事故发生。二是合理采掘布置及开采顺序, 改革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 确保生产系统优化和稳定可靠, 正确处理采、掘关系, 保持合理的采掘比, 保证矿井“三量”平衡, 接替正常, 优化采煤方法, 加强顶底板管理, 开展矿山压力观测, 推进支护改革, 推广应用单体液压支柱柔性掩护支架和矿用工字钢支架, 锚喷等支护形式, 确保支护强度, 在非坚硬和稳定的煤、岩中严禁裸巷。

篇4: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机制探讨

关键词:安全生产优胜劣汰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煤矿企业中安全生产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因素都和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形势中,怎样才能将其做好,是社会中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将针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机制进行论述。

1 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理念

最近几年中,煤矿生产有了新的特点和变化,相关的部门确立了创新管理理念,实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中心思想。加大投资引进先进的设备和高科技人才。实行优胜劣汰,将现有的科学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将落后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技术及时淘汰。将各项安全生产治本的策略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落实各项措施,将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选择适当的时间,组织相关的宣传咨询活动,将平安创建,安全理念,相关的安全知识深入到企业、乡村和人民意识中。可以设立曝光台和舆论监督台,邀请社会中安全工作的代表来进行评论。

2 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机制

进行日常安全监管工作的时候,也许需要把企业主体的责任明确,利于监管工作可持续发展。

2.1 煤矿企业需要把自身的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进行完善,把其中所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都健全,安全科必须挂牌进行办公。煤矿中都需要至少有一名通风、机电和采煤的专业人员,对领导跟班入井的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对相关的数据做好记录。煤矿企业需要经常展开矿井透水事故的模拟演戏,并且邀请公安、电力、医护和矿山救护相关联的部门来一起参加,将施工人员实战的能力提高,防患于未然。

2.2 建立煤矿安全监管双委派机制。切合乡镇煤矿实际的管理技术,抓住源头进行管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在全国进行招聘高薪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考核、筛选。可以适当的制订一些规定:委派矿长如果连续两个月的绩效考核不合格,将会有相应的处罚甚至是辞退,考核出来的优秀员工给予奖励,在一年最后总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员工应该给予重奖。

2.3 建立煤矿安全管理联合执法机制。很多地方煤矿在管理中,会出现职责交叉不清的情况,工作中出现你推我攘的现象,给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都带来不良的影响。建立起煤矿安全管理联合执法队,在发现煤矿中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或违法违规的行为时候,都可以现在立即执行直查直办,利于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将煤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

3 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措施

在意识满足,机制健全的情况下,还要加上高效的监管措施,才能使煤矿安全工作得以奏效。坚持以严教、严管、严处、严关来落实措施,将效果明显的体现出来。第一点:对煤矿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需要十分的重视,在每次长假之后,待员工返还工作时,要进行全员工的培训。展开面对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保存。培训中聘请煤矿行业中的专家、教授等,使用现代媒体教学,进行现场指导,施工人员相互帮助等一些教学方式,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点:近几年中,水、火和瓦斯等一些因素都是引起煤矿发生事故的重点。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时刻的提示着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进行预防和消除。①根据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对水灾进行防护。煤矿按照水灾的性质和危害分类,制定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危害程度大的水害作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加大对煤矿安全的投资,引进先进的防探水技术,使预防工作能够高效的开展。②完善矿井中火灾的防治系统和队伍,配备性能良好的消防水池和多种设施。对煤矿施工人员定期进行火灾防护、治理、自救和呼救方面的知识培训。对容易引起火灾的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例如:电气、电缆、放炮等环节,在煤矿工作中做到防患于未然。③在煤矿中建立起完善的瓦斯监控中心,并且每个煤矿中的瓦斯监控都要进行联网运行。如果有一个煤矿中的作业地点瓦斯超限预警,监控中心会快速的作出防御,指示现场人员撤离该地点,与此同时,反映给相关管理者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对回采工作中的通风瓦斯管理加强,杜绝瓦斯出现集聚的现象。

4 结语

煤矿工作中排查安全隐患的方面,要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制定出全面的方案,将责任明确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要根据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销号的原则,对现场进行监督和指导,煤矿整改治理按期完成,把引发事故发生的源头完全隔离切断了事。对于有效的引起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遏止,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相关部门会出台一系列的规定。如果煤矿企业的采矿许可证已经超过有效期限,自行私下接通电源,进行违规整改和生产的煤矿,需要立即执行关闭处理。严厉的打击违法违规的煤矿,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业平稳运行安全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晓辉.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梅剑萱.河南煤监局郑州分局对登封市政府二季度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J].决策探索,2011(16):76-76.

[3]梅剑萱.河南煤矿安监局局长牛森营带队监督检查商丘市煤矿安全监管工作[J].决策探索,2011(12):80-80.

[4]彭朝晖.当前我国乡镇煤矿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D].郑州大学,2009.

篇5: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

2016年全省地方乡镇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国发﹝2016﹞7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批示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监局、省委、省政府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工作要求和决策部署,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推进依法治安、夯实安全基础为举措,以杜绝重特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和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促进全省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发﹝2016﹞7号文件精神,全力做好煤矿淘汰退出工作

1.立即组织辖区所有煤矿负责人学习宣传国办7号文件精神,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对号入座,准确定位,引导处于淘汰退出范围的煤矿负责人早下决心,把握机遇,及早退出,不再盲目投入。要引导辖区煤矿密切关注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的支持政策和省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认真研究奖补、金融支持和职工安置政策,提前做好准备。

2.对辖区煤矿分类排队,摸清底数,因矿施策,全面完成今年矿井关闭退出任务。各地要认真对照7号文件,按照省政府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实施细则,明确今年乃至今后5年内的关闭退出方案,明确非正规开采、长期停产等各类

煤矿的退出方案,全面落实7号文件精神。

3.组织学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22号)、《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安监总局85号令)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让广大煤矿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国家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体会办矿标准的高和依法办矿的严,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煤矿不能再进行煤炭开采。

4.监管监察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政策,正确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和局面,准确定位工作方向。当前的重点工作任务就是严把标准不放松,严格复产验收,严格行政许可,严格监督检查,使不符合标准的煤矿不再盲目复产、盲目投入,及早退出,防止突击生产引发事故。

二、严格标准程序,全力抓好复工复产验收工作 5.严格节后复工复产验收。各市、县(区)监管部门要严格按规定开展复产验收工作,对不符合《关于印发辽宁省停产煤矿复产验收程序和标准的通知》(辽安委﹝2013﹞1号)规定的45条验收标准、存在85号令规定的15项重大隐患、没有按期按规定完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煤矿、不能正规开采的煤矿,不得通过复工复产验收。

6.严格落实验收责任。煤矿申请验收前,要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符合标准后,方可申请验收。要明确验收工作-23监察。

五、切实抓好《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安监总局85号令)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建设指南”的贯彻落实,督促煤矿认真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4.督促煤矿严格对照《判定标准》开展重大隐患的排查确认、整改治理。有重大事故隐患的煤矿不准生产和建设,要逐级报告,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落实防范措施,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

15.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开展煤矿重大事故隐患督办工作。要按照《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建设指南》规定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并向省局分局备案,有关处室和分局要跟踪掌握隐患整改进度。

16.煤矿要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督促煤矿按照《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按照日常排查和定期排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并治理生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设具备事故隐患内容记录、治理过程跟踪、统计分析、逾期警示、信息上报等功能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事故隐患从排查发现到治理完成销号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应当接入煤矿调

度中心(生产信息平台),并确保事故隐患记录无法被篡改或删除。

六、坚持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强化开工煤矿重大灾害超前治理

17.强化瓦斯治理。重点整治通风系统不合理、抽采系统能力不足、瓦斯治理工程不到位、防突措施不落实、人员机构不健全、瓦斯检查制度不落实、瓦斯超限仍然作业、监控系统功能不健全或运行不正常等问题。

18.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强化水害防治。煤矿要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认真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在2016年3月末前没有完成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没有提交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或普查报告审查不合格,一律实施停产整顿。要重点整治未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老窑水、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没有实现“三专”、不按规定探放水、承压水超前治理不到位、不按规定留设或者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煤柱、排水系统不健全等问题。

19.强化井下火灾防治。重点整治火灾防治系统和监测系统不完善、火区和密闭管理不到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和非阻燃电缆、胶带、风筒、管材、不落实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和设计、有自然发火征兆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高瓦斯矿井采用放顶煤采煤法不能有效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等问题。

7导、物资资金“四到位”,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9.督促煤矿企业开展职业卫生防治工作,配备劳动保护用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切实保障矿工的合法权益。

十、进一步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

30.认真分析监管监察队伍中存在的不思进取、工作敷衍、执法不严等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监察执法考核,切实解决严不起来、落不下去、不敢担当等问题,推动监管监察人员真想、真查、真管、真干,落实监管监察工作职责。

31.向煤矿派驻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地区,要制定完善管理实施办法,严格监督考核驻矿监管人员真正落实监管责任。

32.坚持和推广“四个清单”检查方式,全面实行“闭合式”执法机制;在检查督查中要编制检查督查表,实行表格化、对表检查,做到隐患整改逐条有落实,有责任单位。

篇6: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同样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以**市为例,浅析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食品安全监管对策措施。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食品从“田头”到“餐桌”环节很多,监管的部门也很多。2005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精神,在原

**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此同时,**市政府成立了由食品药品监管局、农林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商贸局等18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局。遵循“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进行综合监督检查,开展对食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农林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环节的日常卫生监督;其它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在此基础上,在全市各镇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工作机构,镇食品安全办公室达到有专兼职人员、专室、电脑、工作制度、投诉举报电话、台帐、活动记录等“七有”标准;在各村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站,工作站也具备专兼职人员、电

话、制度、台帐、活动记录。由此,建立了“各级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监管责任体系。

建立上述工作机制后,在地方党委、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如成员单位职责、信息发布制度以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二是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即“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现代流通网”,把食品安全工作向农村推进;三是积极组织创建活动。先后开展了“食品安全示范市、示范镇、放心店”创建,以此提升保障水平,增强安全放心度;四是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市室外烧烤、夜市排档、熟食摊点、豆制品加工、儿童食品、小酒坊、纯净水、农村食品、肉制品、奶制品和保健食品等10多项专项整治。通过整治,食品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加强。

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

原因

食品安全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到从农田到餐桌的诸多环节,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

1、源头污染问题没有完全控制。工业化大生产引起环境污染加剧,农业灌溉用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特别是农村种植、养殖大户,为减少虫害、降低成本,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农药的滥用,还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农产品施药频次越来越多,用药量越来越大。

2、食品生产加工业整体水平不高。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为10人以下小作坊。一是产业比重小。全市食品企业工业2006年总产值56951万元,年产值100万元以下企业633家,占总数的%;二是规模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的规模企业数仅占全部工业规模企业总数的 5 %左右;三是作坊式企业多。667家企业中,约61%的企业均

为小作坊,其中豆腐作坊达204家,占企业总数的%,另有糕点类(面包、蛋糕为主)加工企业达251家,占企业总数的%;四是质量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食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质量意识差、卫生状况差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小作坊从业人员素质低、工艺落后、加工设备简陋,不具备检验能力。同时这些单位的周边环境和生产场所的卫生条件都较差,生产场所和居民区混住在一起,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农村食品市场不够规范。大多数农村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小超市、小食品店等经营秩序还不太规范,甚至不同程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现象。经营业主的索票索证意识不强,销售台帐等基本制度执行不力。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4、餐饮业安全管理亟待加强。一是卫生管理与制度十分欠缺。据调查,%的乡村餐饮单位未建立卫生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二是单位管理较为混乱。大

篇7: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

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是市政府下属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主要部门,要抓好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强化监管责任。要抓好对区县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层级管理工作。

二、继续做好煤矿整合工作,逐步淘汰生产能力落后的煤矿进一步做好煤矿的整合、改造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

三、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继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加快采掘机械化和支护钢铁化进度,从整体上增强煤矿防灾抗灾能力。

四、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加强煤矿安全日常监管,对违反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

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违法非法生产行为。

六、强化煤矿复工制度,严把开工准入关。

篇8: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

(一)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人们思想上对于安全认识的不清晰、不到位。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就落实不到位。地方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多, 职工素质参差不齐, 安全意识淡薄。企业重生产、轻安全思想重, 多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只为应付检查, 造成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成墙上的一幅画, 落实不下去。地方政府部门安全理念没有真正深入, “红线”意识、安全发展意识没有牢固树立。

(二) 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不完善

地方政府在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盲目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未建立常态化机制, 被动接受上级安排大检查多, 主动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检查少;职能部门之间联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督查工作效果不理想, 安全生产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不健全,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三) 安全监管力量不足

一是安全监管人员不足。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形成以来, 其力量虽有增强, 但远远适应不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范围的扩大和工作量增加的需要。从全国情况看, 安全生产监管力量逐级衰减, 人员配置自上而下呈倒三角形结构, 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十分薄弱, 乡镇 (办事处) 安监站只有1-2名工作人员, 量大任重, 人少事多。二是安全监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安全监管工作的专业性注定安全监管人员要想做好本职工作, 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才能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市、县两级安全监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对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多数县级政府没有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库, 专业人员非常缺乏。三是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少。政府安全监管技术装备力量不足, 是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瓶颈;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落后, 安全生产工艺落后, 自动化水平低是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低、安全生产事故易发的一大原因。

二、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建设对策

(一)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实绩考核制度、主要领导干部离任安全生产工作审查制度, 对于重大的安全生产问题采取一票否决制, 以制度提高政府安全监管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 督查其落实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建立企业安全条件末位淘汰制、经济处罚与奖励制、企业综合信用联锁制, 改变以往守法成本大于违法成本的现象, 让不遵纪守法的企业自行退出市场, 以制度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和重视程度, 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监管人员年终考评与奖励制、一线监管人员生活补助制、优秀安全专业人才奖励制, 提高一线安全监管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由政府牵头, 建立领导沟通、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整治制度, 定期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 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对策、部署任务, 采取联合执法, 针对突出问题, 开展综合整治活动。三是完善督查工作机制。成立部门专项督查组, 开展安全生产月督查活动;建立安全生产通报制度, 及时通报各部门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并将通报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体系, 以此激励、鞭策部门安全监管工作。

(二) 加强监管队伍及装备建设

一是硬软件建设。按照统一名称、统一职能、统一执法装备的要求, 争取国家财政向安全生产执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倾斜。同时, 出台地方财政保障制度与法规, 确保监管机构正常监管和执法费用, 省级也应出台执法监管人员交通和通讯、加班补贴, 激励一线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开展安全监管培训与交流。针对当前队伍监管技能的不足, 应组织一些系统综合技能培训, 开展安全监管内部横向与纵向、沿海与内地、国外与国内等多种方式的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要建立内部学习制度,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 全面加强监管执法人员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培训, 不断增强坚守红线、敢于担当、善抓落实、改革创新、廉洁自律“五种能力”, 促进科学执法、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三是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库。安全生产专家组和协会是安全监管的重要补充, 县级政府要尽快建立自己的专家队伍, 支持安全生产事业单位和协会发展。

(三) 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研发推广

组织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健全安全科技市场运作机制, 开发安全科技产品, 培育安全科技研发产业。加大政府购买安全科技服务力度, 总结推广中小企业百项先进适用安全生产技术。

摘要:我国近年来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均在2500亿元以上, 约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2%。职业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0多亿元。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改革创新, 科技支撑力量越来越强, 安全监管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有所改观, 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 地方政府在安全生产监管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篇9: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

建议地方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监管从统一监管过渡到分类监管

对于出资人地位,《国资法》明确规定国资委作为国家出资企业出资人。《意见》又对于国资委作为国家出资企业的出资人地位给予了更加详尽的规定。《意见》规定地方国资委应根据授权对地方金融企业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同时规定建立健全公用事业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对于国资委的监管权,《意见》明确要求积极探索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方式和途径,规定地方国资委可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授权,逐步将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事业单位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一并纳入监管范围。

这两方面的规定充分反映了国资委在改革过程中“走小步,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法论,在战略上是成功的。然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国有出资企业监管者的国资委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监管将会更有效率。

《意见》要求探索将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方式和途径。在现实中经营性国有资产中包含有大量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有资产,其中就以财政补贴的公交、地铁等关系到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代表。这些财产既是经营性国有资产,也不以营利为目的。

对于《意见》中提及的各类经营性国有资产可进一步细分为营利性国有资产和非营利性国有资产。其中各类经营性国有资产中以营利为目的的资产统称为营利性国有资产,其余不以营利为目的资产统称为非营利性国有资产。

营利性国有资产应由国资委统一监管,从地方到中央逐渐实现营利性国有资产纳入国资委统一监管,这是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对各类营利性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监管,有利于调整优化地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提高企业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从早期的分散监管到现在的统一监管,以实践不断证明统一监管的优越性,这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稳健方法论的反映,我们必须予以肯定。

非营利性国有资产尽管属于国有资产,由于其特殊性,建议应由财政独立支持。非营利性国有资产由于其非营利性以及大部分属于公共事业资产的属性,决定了其应由国家财政支持,这是法律规定国家财政的义务;同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国家财政公共预算如若分开则将更合理、更有效率,故非营利性国有资产的预算由公共财政管理更为合适。国家税收解决的是非营利性公共事业资产的问题,故其监管职责也应由财政履行。因此,建议把营利性国有资产划分给国资委监管而非营利性国有资产划分给财政管理。

这是有其客观合理性的。从部门职责而言,由于法律规定国有资产必须实现增值保值,这与国资委的定位和职权是不相冲突的;而与此相对比,作为统筹全国收入支出的财政部门如果牵扯到具体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则不能保证其能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资源将有可能向国家出资企业倾斜。这对于其他所有制企业是不公平的,也违背了财政部门统筹公共收支的职责。

从效率方面而言,一方面国资委对营利性国有资产进行监管能使国资委可以集中全力完成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使命,而如果国资委需要同时监管非营利性国有资产,其监管的效率必然降低;另一方面,国资委通过经营国有资产而取得收益,这部分收益通过税收形式流向财政,财政从而能补贴非营利性国有资产运营中的资金缺口,提高资金的获得与运用效率。

从考核方面而言,对国资委工作的考核标准就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对财政考核标准的其中一项就是确保公共预算能获得有效执行。非营利性国有资产由国资委监管,这些资产的非营利属性与国资委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是不相符的,从而对国资委工作的考核也造成一定困难;而把非营利性国有资产归由财政管理,既符合财政的职能,也满足对财政的考核范围,提高了对这部分资产考核的效率。

建议地方国资委从直接持股过渡到间接持股

《意见》提出,“地方国资委要积极探索直接持股方式”。从字面理解,国资委对于直接持股的态度似乎只停留在“探索”阶段。但《意见》更进一步规定,应“依法通过股东代表参加企业股东(大)会反映出资人意志”,借此可以判断出国资委对于直接持股的迫切追求。这种直接持股的模式是否是一只“好猫”,笔者认为不然。《意见》中探讨的直接持股问题存在两大不足。

一是直接持股会使地方国资委从此局限于出资人的地位而丧失了作为监管者的权力。国资委在既是监管者又是出资人的前提下,如果对国有企业进行直接持股,国资委不能规避“婆婆+老板”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让事实上已经持股的国资委成为“干净的出资人”,彻底剥夺国资委作为监管者的A权力。监管权力的让渡最终会使国资委陷入被动,使国资委成为被监管者。

二是地方国资委直接持股使多个“国资委”存在成为必然。由于国家出资企业所处行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直接导致了由单个国资委持股管理的低效性,客观上这种差异化最终会促使国资委分化为“金融国资委”、“公共事业国资委”等多个“国资委”,国资委的权力必将由于直接持股而走向弱化。故国资委应该探讨间接持股的合理性。

地方国资委在持股问题上可采取间接持股模式。该模式使得地方国资委能规避“婆婆+老板”问题的产生。通过国有资本经营公司而非国资委对国家出资企业进行直接持股,从而国资委实现对国家出资企业的间接持股。通过国有资本经营公司间接持股的国资委明确了其间接出资人地位的同时,也能实现对于国家出资企业的监管。

间接持股模式有其合理性,同时也规避了潜在的问题。更值得指出的是这种方式能很决地解决好实践中有关国资委监管的问题。国资委应积极探讨对国家出资企业通过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实现间接持股的道路。

篇10: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

安监总煤监〔2011〕183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煤矿特别是停产整顿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等法律法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研究制定了《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十项要求”》,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十项要求”

一、切实落实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站在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煤矿安全生产

1形势的严峻性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不断强化防范措施,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敢于执法、善于执法、严格执法,认真履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责任,严格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停产整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要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对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及水害、火灾和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矿井的监督检查,突出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督促煤矿企业严格落实瓦斯防治相关措施,强化水害、自然发火及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严格落实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凡发现煤矿未按规定实施防突、防治水、防灭火、防冲击地压措施,存在重大隐患仍继续生产的,必须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暂扣有关证照,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规范执法。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增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法制观念,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等法律法规,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要按照“严标准、依程序、重细节、求闭合”的原则,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规范化、程序化的执法工作制度,明确监管监察执法工作流程,规定案件办理各环节的运行时限、办理要求和责任人,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科学执法、廉洁执法,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水平和效能。

四、强化地方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检查中发现应当依法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要下达停产整顿指令,明确整改内容和期限,依法实施经济处罚;将执法文书抄送有关部门,告知相关部门依法暂扣相关证照,并及时将责令煤矿停

产整顿的决定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在煤矿停产整顿期间,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依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煤矿按照整改方案进行整改,防止非法违法生产。煤矿整改完成后,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国土资源、煤炭行业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进行联合验收。验收不合格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关闭。

五、强化国家监察。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计划,扎实开展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现场监察中发现煤矿应当依法责令停产整顿的,要立即下达执法指令,依法作出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应行政处罚;告知相关部门依法暂扣相关证照或控制火工品供应、限制供电,并且书面报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煤矿停产整顿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整改完成后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停产整顿期满后,要进行复核;发现未经复核合格擅自从事生产的,要提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经停产整顿后仍然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煤矿,要依法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监察中发现的相关重要情况,要及时向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人民政府报告。

六、强化联合执法。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管理、国土资源、工商、公安、供电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定期召开联合会议,向有关部门通报执法情况,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执法合力,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

七、强化责任追究。对隐患排查不认真、未按规定报告、整改措施不落实、违法违规组织生产、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的煤矿及其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

人,要依法严肃查处。对发现煤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依法查处的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煤矿停产整顿期间,因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监督检查不力,致使煤矿整改不认真而继续生产的,要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八、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煤矿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强化现场管理,定期组织、深入排查治理煤矿各生产系统、各生产环节的安全隐患。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要坚决停止生产,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并按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九、落实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煤矿企业接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部门下达的停产整顿指令后,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煤矿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整改方案,按停产指令的要求确定整改作业范围、从事整改的作业人员,制定并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整改方案要报有关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整改完成后,煤矿主要负责人要按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验收标准组织自检,自检合格后,按规定向有关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恢复生产。

十、落实有序退出机制。对于存在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冲击地压、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隐患,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煤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并提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论证结论,作出是否关闭煤矿的决定。对决定关闭的煤矿,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抓

篇11: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汇报材料

xx县安监局 xxx 尊敬的x处长及检查组各位领导:

您们冒着寒冷前来我县检查指导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我代表xx县安监局,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县2011年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县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187个行政村,总人口40余万人。我县现有矿井15对,分布在8个乡镇,设计能力82万吨/年。其中国有矿井2对,设计能力17万吨/年;乡镇煤矿13对,设计能力65万吨/年。在乡镇煤矿中,拟建矿井1对(正在探矿),因地灾长期停产矿井1对,因地灾己停止作业需异地替1对,因地灾拟定关闭1对,因地灾己停止巷道掘进的1对,因资源枯竭需异地接替1对,新建矿井2对,改扩建矿井2对,资源整合矿井3对,生产矿井1对。

二、安全工作状况

(一)今年来发生事故一起,死亡1人,在控制目标之内。

(二)没有关闭矿井死灰复燃和非法生产、违法生产现象。

(三)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

(四)六大系统进展顺利。一是安全监控系统己于2009年底前全部完成。二是通信联合系统己于2009年底前全部完成。三是压风自救系统己于2010年12月底基本完成。四是供水施救系统己于2010年12月底基本完成。五是人员定位系统己完成8家。六是固定避难硐室规划的1家,目前硐室己完成,正在等待煤科院安装设备。

三、2011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煤炭行业监管体系建设。根据市上的部署,县委政府认真研究煤炭行业监管体系建设工作,于4月8日将县经信委管理煤矿的机构和人员整体划转到县安监局,县编委下发《关于**县煤炭行业监管机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编委发〔2011〕5号),进一步明确煤炭行业监管理机构及职责,在县安监局挂**县煤炭工业管理局的牌子,下设煤监所和煤管科,编制15人,在编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名。在产煤较大的**镇和鸭江镇安监办挂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

篇12:煤矿安全监管半年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1、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把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列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调度会,每月召开一次驻矿安监员例会,分析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部署安全监管要点,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监管措施,明确监管工作重点。“春节”、“两会”、“五一”、“端午节”等重点时段都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2、制定了《县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2014年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计划》,细化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把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股室,使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做到“工作早安排、责任早落实、措施早制定”。局领导、局监管干部、县驻矿安监员、煤矿企业负责人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为保障全县煤矿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强化治理

1、突出抓实瓦斯治理工作。

一是抓实了矿井通风系统管理。要求各煤矿严格按照经审定的2014年度采掘方案,进一步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建立专用回风井和专用回风巷,实现水平和采区分区通风;同时加强通风系统管理,保证矿井各区域、各工作面风量足够、分配合理。杜绝了无风、微风作业和不合理串联通风现象,坚决做到不超产、不超标、不超人组织生产。

二是抓实了瓦斯管理制度落实。在督促各煤矿企业完善瓦斯检查、瓦斯排放、巷道贯通、石门揭煤、盲巷管理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了瓦斯报表“三对口”、“一通三防”重大安全隐患跟踪排查治理、无计划停风停电等专项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确保瓦斯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三是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狠抓“超限”的处理,对发生瓦斯超限报警的煤矿,专门下达《通知书》,责成煤矿企业召开事故分析会,予以严肃处理。

2、突出抓实“雨季三防”和防治水工作。按照防治水工作“有机构、有队伍、有措施、有落实”的总体要求,督促各煤矿成立了防治水领导机构,建立了探放水队伍,配备了专职探放水人员,购置了合格的探放水设备,制定了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编制了探放水设计,在水文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注了“三线”,进一步完善了防治水措施。加强了“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和“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水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对恶劣天气实行预警,实行暴雨雷电时期“停电撤人”的措施,有效防止了水患事故的发生。

3、突出抓实顶板管理工作。针对我县煤矿顶板事故多发的现实情况,我们在推行“采煤方法改革、支护改革”的前提下,今年强力推广金属单体支柱和金属前探梁支护,要求所有矿井至少要配备两组金属单体支柱和两组金属前探梁并投入正常使用,新开掘的主要巷道一律淘汰木支护,为全县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形势全面好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顶板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

4、突出抓实火灾防治工作。为了从源头上防止火灾发生,责成各煤矿对废弃的巷道和采空区及时密闭,保证密闭施工质量,加强co的检测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火灾隐患。对发生过煤层自燃的矿井,督促煤矿严格按照火区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火区管理方案和防灭火预案,做到管理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防止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5、突出抓实机电运输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机电设备检查,重点检查防失爆、三大保护(过流保护、接地保护、漏电保护)。对一坡三档、提升设备后备保护、备用电源能否正常开启,能否满足通风、排水、提升要求进行了专项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煤矿立即整改,有效防止了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

6、突出抓实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要求煤矿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定期向职工发放劳保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完善职工健康档案;井下采掘工作面必须进行洒水降尘;各扬尘点必须安装喷雾洒水装置并保证正常使用;按照规定对井下主要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测尘。使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有效消除了职业危害事故的隐患。

7、突出抓实了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家、省、市等文件精神的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开展矿井“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讯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提高了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三、创新方法,加强监管

我局采取包片监管、监管人员联系矿井、驻矿监管、分组检查、交叉检查、突击检查等多种监管检查方式,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1、包片监管。为了更好地落实全县煤矿监管责任,我局以职能股室“分片包干”的方式,把全县煤矿的日常监管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股室,要求各股室按照《监管工作计划》主动做好日常监管工作。

2、监管人员联系矿井。为了更好地掌握全县煤矿日常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时帮助煤矿企业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我局要求每个监管人员都要落实两个煤矿企业,保持日常联系,做好日常服务工作。

3、分组检查。为了保持全县煤矿巡查频率,我局按照“包片监管”的划定范围,分成两个监管组对全县煤矿进行巡回检查,使每个煤矿每月至少保持检查两次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各煤矿企业做好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4、交叉检查。考虑到监管人员的专业不同,为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加大监管执法工作力度,我局每个季度都会组织一次安全生产交叉大检查。使全县煤矿监管执法工作做到“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有效地推动了“打非治违”工作开展,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

5、突击检查。为督促煤矿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把防止煤矿安全事故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局打破常规检查模式,利用清晨、夜间等非正常时间,不定期地开展突击检查。促使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时刻不忘抓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使全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6、组织专项检查。根据各个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不同特点,我局有所侧重地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项检查。

7、加强重点时段煤矿安全监管。在“春节”、“两会”、“五一”、“端午节”等敏感重点时段,我局成立了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责任,强化了工作措施。

四、强化检查,严格执法

1、上半年年我局监管人员共检查煤矿109多矿次,查出隐患614多条,基本整改到位。同时加强了对煤矿隐患的督促整改,要求煤矿成立了隐患排查专职队伍,建立了隐患治理台帐,并对各级检查部门查出的隐患进行了挂牌管理,制定了隐患挂牌、登记、整改、销号制度,形成了严密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对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和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不及时整改的煤矿,按照“铁心硬手抓整治”的原则,加大了对煤矿的处罚力度。

2、认真组织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根据省、市、县《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乡镇煤矿的实际,我局制定了《县开展煤炭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认真部署了我县煤炭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对煤矿“打非治违”工作进行了部署,扎实开展了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按照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2014年全县“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通知》(信安字〔2014〕12号)文件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组织开展了2014年全县煤矿“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4、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我局多次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全县煤矿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加大检查力度和监管执法力度,促进煤矿企业进一步落实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加强指导,强化服务

1、在安全监管工作中,我们引导全体监管人员正确认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监管就是服务,服务就是发展的理念,积极为煤矿企业提供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无偿为煤矿企业服务,主动帮助煤矿解决了一系列困难。

2、积极指导煤矿企业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行业部门要求编制2014年度采掘方案。对各矿上报的采掘方案仔细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方案内容予以指正,并指导煤矿修改。

3、帮助煤矿企业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及六大系统建设。为了淘汰和改革落后的巷道支护方式,积极推行“金属单体支柱和金属前探梁支护”安全先进的支护方法,提高顶板管理技术水平。

六、认真监督煤矿安全技措资金的提取和使用

严格要求煤矿按规定提足、用好安全技措费用,用于完善“一通三防”、防治水、机电运输、顶板管理等煤矿重大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做到足额提取、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七、认真抓好事故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的落实

制定了县煤矿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和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起事故均严格执行了事故报告制度,并按“四不放过”原则督促煤矿企业落实防范措施。锦发煤矿“3·22”事故后,我局立即督促全县各煤矿企业按照事故调查报告相关内容认真落实整改,完善措施,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一是加强技术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现场作业人员学习并考试合格后方可开工,施工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分析,对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修改、补充,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认真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企业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各类隐患;三是督促企业抓好职工培训,煤矿要制定培训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培训考核,要充分发挥老工人的“传、帮、带”作用,保证工人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熟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四是在监管工作中突出瓦斯治理、水害防治、顶板管理这个重点,严格按《规程》要求,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有效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八、积极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我局严格按照省、市二、三级培训要求,积极组织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和特殊工种人员参加培训工作,取得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上半年,组织送培训人员230多人次;另一方面我局加大了煤矿企业本级培训工作检查力度,要求企业组织从业人员实行全员脱产培训,提高了培训效果,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防范技能。

九、开展职业卫生监管,保护职工身心健康

上一篇:Snowman英语作文下一篇:黄陂职教中心教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