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敦奥运开幕式看英国文学

2024-04-29

从伦敦奥运开幕式看英国文学(共8篇)

篇1:从伦敦奥运开幕式看英国文学

从伦敦奥运开幕式看英国文学“文化狂欢”

笔尖上的英国

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坐标系上的相对位置,微妙地作用于文学家的心态,进而渗入作品的肌理,演变为英国文学“傲慢与偏见”的组成部分。

我不愿将这种位置描述为“中心”——地球是圆的,球体表面本无中心可言;不过,这确实是一个占尽风光和实惠,得以充分彰显其整体面貌的位置,你没办法轻描淡写地绕开它。

能站上这个位置,究竟有多少因素是拜英语在当今世界的强势地位所赐,如今已很难衡量。反过来,英语的强势地位又有多少是因为其文学作品水准高超而起到良好的、推波助澜的传播作用,也同样不易厘清。总而言之,当我们清点“英国文学队”的发展历史和整体实力时,先得默认一些“潜规则”:举个例子,莎士比亚成为全球公认度最高的经典文学品牌之一,其实或多或少是受到了命运的眷顾,是值得向天时地利发个致谢声明的。

被命运眷顾的孩子往往营养均衡、全面发展而且后劲十足,这条规律同样适用于英国文学。从《贝奥武夫》到《尤利西斯》(在乔伊斯时代,爱尔兰尚未脱离大英帝国的统治)再到《蝇王》,纵向上时间线足够长,横向上门类品种亦足够齐全,且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的各个时期都能轻易细分出各种层次,每个层次也都数得出耳熟能详的代表人物——至少,就布局的均衡和全面而言,在世界范围内真正能跟英国文学叫板的“种子选手”委实不多。难怪美国左翼文学评论家安妮特·T·鲁宾斯坦要为她的三大卷论著起一个满怀敬畏的书名:《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

“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传统。”鲁宾斯坦行文总是那么摧枯拉朽:“也就是说,代表这一传统的作家,能透过生活表面的无数漩涡和逆流,看到永不止息的时代主流,并密切加以关注。”一如当时许多激进的学者,鲁宾斯坦在她的书稿里将整个英国文学史的结构整饬成一条单向行驶的通衢,笔直地通往未来——为了佐证这样的结论,她不惜大刀阔斧地在狄更斯、奥斯丁或者萧伯纳的著作中“扶正祛邪”,将其中“现实主义”的“主流”施以浓墨重彩,而略过其余的“漩涡和逆流”。至于像奥斯卡·王尔德这样用放大镜也看不出什么宏大主旨的“唯美荒诞派”,鲁宾斯坦不仅吝于篇幅,而且下笔时几乎从头到尾都别别扭扭,愠怒丛生:“……这种美学成了奇怪的、完全非历史的„纯艺术‟理论的基础,当今反动评论家们正寻求用这种理论来剥夺一切当代进步文学的权利。”

时至今日,抛开当时的语境看,鲁宾斯坦倒是从反面触到了一点英国文学的实质——丰富,矛盾,循环往复。不管她有多么不情愿,王尔德及其“陷得更深的20世纪的继承人”确实客观存在,且并非总是“逆流”。

文学中的国民本能

按照戴维·洛奇的总结,20世纪的英国文学在现代主义和反现代主义之间交替更迭,轮流坐庄,就像钟摆运动一样有规律地在两极间摆动,摆动周期大约是10年,最后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驱动钟摆运动的张力消失,外部的两极摆动转化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本身内部的两极波动。

让我们把话说得不那么学术。试想一个精力旺盛地活了十几个世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什么大场子都见过的巨人,一个心细如发,素来以understatement(低调叙述)和sophistication(老于世故)为荣的巨人,所谓钟摆式的波动难道不是早就融入他的自觉意识和条件反射?他的“摆动”,与其说是保守与先锋之间的拉锯,毋宁说是出于国民性的某种本能——本能地对任何事物保有怀疑和嘲讽的能力,这正是我对英国作家和作品的总体印象。某种程度上,他们骨子里所信奉的复杂与世故,用格雷厄姆·格林在《文静的美国人》里的说法,就是:“单纯无知是一种精神失常。”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这也是全球范围内表彰小说作品的奖项中口碑最好、公认度最高的;而与之相映成趣的诺贝尔奖,则是对作家终身成就的褒扬)会在评审取向上也呈现钟摆式运动,忽而看重实验先锋,忽而回归现实主义,忽而倾向边缘群体和少数族裔,忽而又青睐文字里原汁原味的盎格鲁萨克森血统。

同样不难理解的是,为什么“国民作家”这样的帽子,英国人只会授予伊恩·麦克尤恩这样的文人。出道时他也曾语不惊人死不休,整天琢磨怎样才能让“恐怖伊恩”的诨号名副其实;但没过多久,他就知道跟拉美人斗魔幻或者跟法国人玩实验,都是以己之短克人之长,于是沉寂数年后再亮相,下笔便迂回克制了许多。其实只要看一看麦克尤恩成熟期的代表作《赎罪》就能明白我的意思——那几乎是一块记录着英国文学变迁的活化石,充满了对奥斯汀、伍尔夫、詹姆斯、福斯特甚至克里斯蒂感伤的戏仿和反讽;前半段明明是扎扎实实的新古典写实风,后面偏偏要镶上一个颠覆性十足的后现代结尾,于是前面的情节全都成了“不可靠叙事”……微妙的均衡之道在《赎罪》中走向极致,刚好达到让读者轻度晕眩的效果——晕眩时分,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老麦狡黠的微笑,以及他不动声色地、轻轻地在纸上转动出“近景魔术”的笔尖。

莎翁经典重温

毋庸置疑,莎士比亚是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同荷马、但丁、歌德一起,被誉为欧洲划时代的四大作家。在大多数西方家庭里,《圣经》和《莎士比亚全集》是必备的两本书。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代表着最高戏剧艺术水准,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为经典的作品。

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皆大欢喜》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雷特》

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麦克白》

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没有欣赏的人,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威尼斯商人》

我唯一的爱来自我唯一的恨。——《罗密欧与朱丽叶》

疯子、情人、诗人都是想象的产儿。——《仲夏夜之梦》 TIPS 伦敦奥运开幕式中的文学回放

《暴风雨》(The Tempest)

该剧完成于1611年,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完整的杰作,被文学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描写了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弟弟安东尼奥夺去爵位,带着女儿米兰达和魔法书流亡到一座荒岛。一次,普洛斯彼罗唤来风暴,将安东尼奥、那不勒斯国王和王子乘的船刮上荒岛,凭借魔法,让恶人受到教育。待安东尼奥痛改前非后,普洛斯彼罗饶恕了他,兄弟俩一同回到意大利。本是略显俗套的桥段,在莎士比亚手中却散发出别样的魅力,使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了更宏大的体量。

《柳林风声》(The Wind in the Willows)

在倒计时MV中出现的鼹鼠和老鼠,是 《柳林风声》 中的主人公。

肯尼思·格雷厄姆写的这本童话著作当初仅是为自己的儿子,却不曾想,由于其赋予整个童话故事深厚的内涵,饱含对人生和大自然的感悟,成为一部传世名作,唯美的语言紧扣心弦,被誉为英国散文体作品的典范,成为美国总统罗斯福、作家J.K.罗琳等人爱不释手的读物。明白事理的鼹鼠、聪明机灵的河鼠、睿智持重的獾,还有一个放荡不羁的癞蛤蟆……这些作者塑造的一群快乐的小动物,个性鲜明,深入人心,是现实世界中孩子们的缩影,让读者仿佛找到了童年的印记。

《失乐园》(Paradise Lost)

开幕式第二章的标题,取自英国诗人、政治家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

《失乐园》以史诗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天使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仍不悔改,负隅顽抗,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分辨善恶的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一部极重要的作品。

《彼得·潘》(Peter Pan)

开幕式第四章取名“右转第二间,然后一直走到天亮”,这句话出自英国童话《彼得·潘》。童话是英国人对全世界的一个巨大贡献,在这一幕中,出现很多童话故事,包括一些反派形象,比如虎克船长、伏地魔等等。当然,他们最终都被击败。

《彼得·潘》这部童话剧1904年在伦敦首演时,曾引发万人空巷的轰动。100多年来,在各国舞台反复上演,多次被拍成电影,译成各种文字。一天夜里,彼得·潘把梦想会飞的温迪、约翰和迈克尔带到了梦幻岛。这里的每一件事物都吸引着他们。就在这时,孩子们被海盗船长抓走了,“小飞侠”彼得·潘要营救他的好朋友,并为此与坏船长展开一轮激战……

篇2:从伦敦奥运开幕式看英国文学

陈林凡

(北京现代企业研究会,创意产业中心 北京 100025)

【摘 要】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是英国创意产业的一次集中展示,全球十亿观众由此将英国从老牌世界工厂重新定义为引领世界的创意先锋。英国政府从1997年起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目前创意产业不仅和金融业一起成为英国经济的两大支柱,还在发展理念等方面影响了全世界,使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创意中心”。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揭示了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规律,可以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伦敦 奥运会 开幕式 英国 创意产业

伦敦时间2012年7月27日,在伦敦主体育场“伦敦碗”举行的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功会开幕式给全世界十亿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幕式大胆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向人们讲述了英国从工业革命开始走向繁荣和美好的故事。开幕式获得了全球观众的好评。以中国为例,有研究表明,开幕式中的高创意环节(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火焰五环、007与女王、憨豆幽默穿越剧、点燃火炬等)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肯定1。许多观众表示,开幕式改变了他们对英国固有的印象——“原来英国人不是板着脸的绅士,英国人这么潮”。这说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成功地向中国传递了关于英国的多层面肯定信息,尤其是显著地强化了“创意英国”的国家身份。

一、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新之处

(一)颠覆了诸多传统做法,开创了奥运会开幕式的全新时代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和以往历届奥运会开幕式最大的不同点体现在对本国文化的诉说方式上,这其中又包括诉说方向和诉说手段两方面。

钟新、黄超、徐赟、张钟凯,《创新与国家身份竞争力:“创意英国”的公共外交效应——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报道分析》,《现代传播》,2012年第10期 在诉说方向上,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开幕式与观众之间的信息交互是单向的。张艺谋展现出高高在上的主观姿态,整场演出雍容华美、大气磅礴,但是选取的文化元素,无论是文房四宝、四大发明还是长城、京剧,都距离观众日常生活很远。很多观众,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的外国观众其实是在被动地接受开幕式传递的信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诉说方式则是双向的。导演秉承了欧美电影叙事大于艺术的原则,将电影、摇滚乐、童话小说等充满现代英伦气息和代表性的流行元素融为一体。整场演出轻松自在,年轻人好似演出的一部分,参与度高,这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所没有的。

诉说手段上的区别就更加明显。以往多届奥运会开幕式均以大型文艺演出的形式展现,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是演员众多、铺陈宏大。这种做法常见的问题是演出节目之间相互割裂,难以衔接,外国观众往往会不知所以。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导演丹尼·博伊尔则大胆地将整个开幕式变成了一部叫做《奇迹之岛》的电影。他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将进行中的奥运会画面与平时画面进行组接,大胆打破时空惯性,从而使得007去白金汉宫迎接女王、丘吉尔铜像向飞机挥手致意等富有创意的画面得以展示。他还把英国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历史编成一个个相互衔接的故事,这样不仅使得令历届开幕式头疼的上下场变得浑然一体,更使得观众理解起来顺畅自然。

(二)融入了英国文化元素,昭示了英国“世界创意中心”的地位 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持续的三个多小时里,英国人将引以为豪的英国文化和视觉元素一一呈现,观众无不为英国人创意之丰富和精彩拍案叫绝。

首先,呈现内容包罗万象。文学方面包括莎士比亚和《暴风雨》、JK·罗琳和《哈利波特》、《彼得潘》、《水孩子》、《杨柳风》、《指环王》等;体育方面包括英国板球、贝克汉姆和英国足球等;电影方面包括《007》、《憨豆先生》、《烈火战车》、《猜火车》、《跳出我天地》等;音乐方面包括唱诗班和圣歌、伦敦交响乐团、披头士、大卫·鲍伊、阿黛尔等;此外还有,英国女王、凯特王妃和威廉王子、Mini Cooper、BBC、万维网等元素。

其次,呈现方式惊喜不断。女王是国家的象征,但是英国人居然敢恶搞女王——请女王和007一起坐直升飞机抵达“伦敦碗”上空并跳伞空降下去,女王本人居然也欣然同意。虽然观众知道跳伞用的是替身,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此设计的喜爱。据统计,007和女王这一环节在最受中国观众关注的环节中排名第一,在最受中国观众认可的环节中排名第二。憨豆先生的情节设计也值得一提。在如此庄重的演出中,他满脸不耐烦,不仅腾出手取东西用伞弹琴,还做起了白日梦,梦中恶搞了影片《烈火战车》,梦醒了还有一段和指挥的互动。憨豆的扮演者罗温·艾金森把英式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点火仪式也深具韵味。火炬由上一辈人交到7名年轻人手中,再传向全世界。铜花瓣一圈圈燃起,再慢慢闭合,形成巨大的火炬,BBC的机位剪接出的镜头美丽至极。

二、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之所以能如此创意无穷,令人印象深刻,绝非一日之功。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英国的社会创新环境并不佳,传统的优势产业,如制造业、电影业正在逐步走向衰落,英国的整体经济状况也在走向衰退。1997年布莱尔政府上台后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十多年来,英国创意产业的增长约为93%,而英国整体经济增长约70%,英国创意产业对本国经济的贡献在发达国家中名列第一。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成功推动英国经济由加工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转变,英国经济得以进入快速发展期,也使得许多传统产业焕发新生,英国的国际品牌竞争力也得以提升。

(一)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就业规模庞大,企业众多

英国是全球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定义与范畴并开创了创意产业的国家。自1997年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以来,创意产业在英国发展迅猛。据2011年12月8日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公布的《创意产业经济评估报告2011》显示,2009年,英国创意产业的国民增加值(GVA)2为363亿英镑。其中,出版、广告、广播电视三个产业的贡献最大,分比为116亿英镑、59亿英镑和53亿英镑。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英国国民增加值比2008年减少1%,创意产业却一枝独秀,占国民总增加值的比重从2.82%上升至2.89%。

出口方面,2009年英国创意产业出口(不含货物出口)总额为89亿英镑,占当年所有出口总额的10.4%。其中,出版对出口的贡献最大,达26亿英镑,2 GVA,Gross Valued Added的简称,即GDP减去税收再加上政府补贴,一般比GDP低11%。占2009年英国总出口额的3.1%。紧随其后的是广播电视、电影影视和摄像以及广告,分别为21亿英镑、16亿英镑以及14亿英镑。

2010年,英国从事创意产业的人数为150万,占整个英国就业人数的5.1%。而这两个数值在2008年分别为144万以及5.0%。这说明金融危机虽然使英国经济,尤其是金融业遭受重创,但是创意产业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反而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2011年,英国估计有106700家企业在跨部门商业注册机构登记。这一数字相当于英国所有企业数量的5.1%。相比于2009年,绝对数值和相对数字都在增加。在这些企业中,音乐与视觉及表演艺术业集中的企业最多,为30460家,占所有创意产业企业总数的28.5%。紧随其后的是广告业(15.0%)、设计业(13.8%)和建筑业(11.0%)。

(二)创意产业的发展为英国创造了诸多强势细分产业和优势区域 一直以来,英国的创意设计都享有世界级的声誉。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又为“英国创造”增添了更多的内涵。

从产业上看,英国的传统优势创意产业全球领先地位更加明显。

电视产业是英国第三大创意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英国偶像》、《英国达人秀》等电视节目模式被出口到世界各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电视节目模式出口第一大国,其2006至2008年的电视节目模式出口额超过了其后三国(美国、荷兰和阿根廷)的总和。风格独特、制作精良、类型丰富的英剧在这几年也开始向全球散播。《唐顿庄园》、《黑镜》、《神探夏洛克》、《梅林传奇》等火遍世界。

音乐产业也是英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种类丰富、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贯穿始终、大放异彩,美联社甚至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像英国这样伟大的流行音乐。英国音乐质量俱佳。2008年世界最畅销专辑唱片排行榜上就有四张来自英国的唱片打入前十名。很多来自英国的音乐和表演在海外电台和电视台频频播出,使过去十年来英国在海外的专利收入翻了一倍,达1.4亿英镑。每年,英国各城市举办的大大小小的音乐节超过500场。许多年轻人在工作前,甚至在工作后几乎都有自己的乐队。英国的电影产业也值得一提。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英国电影产业呈现一片颓势。布莱尔政府上台后将电影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加以扶持。在十多年的发展后,英国电影产业起死回生,重现辉煌。2009年,英国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国际电影娱乐市场。同时英国电影每年实现出超,相对2000年出口总额,2008年出口增长比较显著,增长幅度达到48%。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电影的创作和加工水平得以重现辉煌。2000--2009年,全球票房最高的前200部影片中,有30部影片的故事和角色由英国作家创作出来。从2001年开始,票房收入在前200名的影片中,超过一半的电影由英国演员出演主演或配角,英国导演执导了19部电影。英国还拥有全球领先的后期制作设施,许多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均将电影的后期制作交给英国人3。

从地域上看,英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密集和繁荣的创意城市聚集区。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苹果公司风靡全球的ipod、iphone的创意灵感都来自英国设计师。作为曾经的全球工业中心,在最近十几年间,伦敦已经悄然间成为了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之

一、全球三大电影制作中心之一和享誉全球的国际设计中心。目前,在伦敦有超过50万人从事创意产业,是20多个全球设计、汽车制造和电脑游戏产业的中心。在伦敦的带动下,英国已经形成了包含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城市在内的创意城市群,成为全球五大城市聚集区之一,其中曼彻斯特更是已经成为英国和欧洲第二大创意产业中心。

三、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政府的大力扶持是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基础

英国的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的介入。1997年布莱尔担任英国首相后,为发展创意产业,英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努力。

首先,对管理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创意产业发展扫清障碍。1997年布莱尔政府上台后,首先给文化正名,将原有的国家遗产部更名为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并任命该部首长为内阁成员,使其成为主管文化、媒体、体

3娄孝钦,《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9月,第9卷第3期 育事务的大臣。同时,在布莱尔的直接推动下,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牵头联合外交部、财政部、贸工部、教育和就业部、科学和技术部、苏格兰事务部、威尔士事务部、北爱尔兰事务部等部门以及与创意产业有关的重要商业公司等组成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布莱尔亲任小组组长。这样的制度安排解决了职能分散、各自为政的现象,可以集思广益,统一调动各部门掌握的有限资金和资源,形成合力办大事。

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在2012伦敦奥运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奥运会执行委员会的组成基础,负责与英国奥林匹克协会、伦敦奥林匹克组委会、伦敦市长办公室、英国残奥会协会等有关组织紧密合作,保障奥运会顺利举行。在实际运行中,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不直接管理文化经费,通常在完成编制文化预算后,按照文化服务合同拨给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再由这些公共服务机构根据各个文化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拨款。

其次,颁布和修改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土壤。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对英国的创意产业进行摸底调查。英国在1998年颁布的《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就是以此调查为基础的。《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在全球首次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并将包括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大放异彩的电影、电视广播、音乐等产业在内的13个产业确定为创意产业范畴。除此以外,1998年和1999年英国还出版了《出口:我们隐藏的潜力》以及《地区角度》报告,分别探讨了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和地区发展状况。2004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等年英国还连续出版了《创意产业经济评估报告》,公布了创意产业的产出、出口以及就业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介绍了产业发展的现状。持续的创意产业基础研究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联贯性。

许多人对英国人在开幕式上恶搞女王的举动感到不解,其实英国人为了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甚至顶住舆论的压力,修改了法律。2000年,11岁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成为《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男主角,但是英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拍摄电影的严格限制导致华纳公司考虑更换演员,甚至不在英国拍摄。英国政府为此特意适度修改了法律,保证了英国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市场的拍摄,否则全球数十亿观众就无缘在开幕式中看到那一巨大的伏地魔形象了。

(二)全新的发展理念是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思想基础

英国对创意产业的认识已经从1997年的“创意产业”发展到2006年的“创意经济”,即从发展创意产业下的13个细分产业到希望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对科技和制造业、对整体经济的推动,从而将创意的概念拓展到整体经济层面,并拓展到全体公民。这表明英国已经将创意产业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这是英国国家精神的全面更新。

直接促成这一转变的是2005年的《考克斯评估》报告。报告认为发达国家期望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换取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的企望并不完全现实,因为它所带来的结果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成长,同时也必然带动发展中国家创意产业的同步成熟,英国必须找到退出“螺旋式下降”式的成本竞争,确立一种“向上的竞争”的方法,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来支持英国经济形成持久的领先优势。因此英国在2006首次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2008年英国还颁布了《超越创意产业:英国创意经济发展报告》。这些都表明英国开始转而关注那些试图独立思考并善于运用想象力的个体和组织,无论是创意产业之内还是之外。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平民化风格就是对此的最好诠释。开幕式的主角是普通人,演出内容也是这些人自己的生活场景。贝克汉姆只是圣火的保镖,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只是一名护旗手。这些都说明,英国人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创意不是某些特殊阶层和行业的专利,人人皆可有创意,行行都可出状元,只有将创意融入生活才能把快乐带给世界。

(三)创意阶层的崛起是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那些试图独立思考并善于运用想象力的个体和组织有另外一个称呼:创意阶层。他们是一个国家最具有价值的资源。布莱尔政府上台以来,英国从事创意产业的人员急剧增加,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创意阶层。2001年,英国的创意阶层就已占劳动力人口的37.3%,高于同期美国的30%。在创意产业发达地区,创意阶层所占劳动力比例高达64.9%。即使在创意产业落后地区,创意阶层也占当地劳动力人口的1/4。如何刺激创意阶层的产生,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建设,已经成为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难题。2002年美国社会学家理查·佛罗里达对此大胆地提出创意产业发展的3T原则,即Technology(技术)、Talents(人才)、Tolerance(宽容)。他认为为吸引创意阶层,产生创新并刺激经济发展,一个地方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3T原则为分析英国创意阶层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技术方面,英国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发展,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和互动内容将在英国获得更大的发展。2009年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发布了《创意产业技术战略(2009—2012)》报告。报告指出,包括数字和网络技术,可视化、建模和模拟技术,个性化、交互和共同创造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手段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创意产业中的比例变得越来越大,英国想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世界创意中心,就必须在清晰公平的法律框架下,扩大数字内容的传播范围。

人才方面,英国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意人才匮乏、创意人才培养与需求的错位困扰着英国。为此,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多次发布人才培养规划与报告,用心良苦。这一点在伦敦奥运会也得到了体现。奥运会的口号就是“激励下一代”,可以说孩子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DNA。开幕式上,既有举着数字气球的孩子,也有睡前体验奇幻文学的孩子,还有点燃火炬的孩子,青少年占据了足够多的空间。此外,和历届开幕式不同,英国人还出人意料地选择让7名不到20岁的年轻人共同承担主火炬手任务。

宽容方面,英国一直都以其开放、自由、多元的社会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人士。这一点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多个环节得到体现。开幕式导演丹尼·博伊尔是电影《猜火车》的导演,而《猜火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在为瘾君子张目;英国人在开幕式开始不久就自揭丑陋,将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羊吃人的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剧情的第三幕,将基督徒、天主教徒、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佛教徒们聚集在一起,探讨着如何拯救人类的灵魂;开幕式后半段大胆采用由于其叛逆精神曾一度遭到英国政府的强力压制的朋克音乐„„,等等。

四、结语

21世纪是创意的时代,创意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构成部分。英国是全球创意产业发展最繁盛的国家之一,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是其创意产业的一次难得的集中展示机会。透过伦敦奥运会了解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对于中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

娄孝钦,《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9月,第9卷第3期

钟新、黄超、徐赟、张钟凯,《创新与国家身份竞争力:“创意英国”的公共外交效应——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报道分析》,《现代传播》,2012年第10期

篇3:从伦敦奥运开幕式看英国文学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为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与比较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难度动作的发展趋势

2.1.1 成套动作的难度特点

在8名运动员的成套的动作中都至少有4串难度动作,从表1可以看出第1名莱斯曼的难度分数是6.500,是8名运动员中分数最高的。莱斯曼开场的动作是一个长串动作,将3个技巧动作串联起来, 在这串动作中就得到0.2分的连接分,自由体操中难度动作有的并不是很难,但是如果2~3个一般难度动作连接起来的话就会成为高难度动作,这样的高难度动作也会影响难度分数的评定。

2.1.2 单个技巧动作的难度特点

在一套自由体操动作中,单个的技巧动作难度也会影响到总的难度分数。他们的难度分数也不是很低,依次是6.200、6.200、6.100。在8名运动员中,她们都选择了直体后空翻类的技巧动作。要想难度分数得分高就要选择高难度组别的技巧动作,但是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高难度动作。

2.2 动作完成质量的情况分析

2.2.1 成套动作完成质量

难度的大小反映一个运动员的实力,在比赛中高质量完成这些难度动作,才能代表这个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二者缺一不可。尽管难度动作难度程度很大,但是不能按照规定标准稳定的完成,那也是无济于事。根据表1可以看出,前3名运动员莱斯曼、波诺尔和穆斯塔芬娜的成套质量分数分别是9.100、9.000和9.000,第4、5名法拉利、米切尔的难度分数分别是6.200、6.400,但是质量分数只有8.700、8.433,这2名运动员的难度分数都比穆斯塔芬娜的高,但是她们的质量分数却差的很多。所以说动作的完成质量在整个比赛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只有提高了动作的完成质量总体成绩才会更高。

2.2.2 单个技巧动作完成质量

在莱斯曼的第二串难度动作阿拉伯屈两周+跳步中,跳步的规定是两腿前后分开上踢的角度在180°以上,而莱斯曼的这个跳步踢腿的高度不够,完成的质量不足。阿法纳斯耶娃在跳步转体这个动作中出现了点小问题,落地不是很稳;第三串动作是直体后空翻900°+跳步,但是这串动作她只做出了直体后空翻540°直接落地,后面的连接跳步也没有做,这在她的质量分数上影响非常严重。

2.3 成套动作编排特点分析

2.3.1 技术串联动作的特点

在成套动作中,动作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串联动作在动作的难度程度上能有很大的提高。在难度动作中,各运动员都采用来了串联动作。波诺尔在第二串动作中用了2个串联,这2个串联各都加了0.2的连接分;韦伯在第二串动作中用了2个串联动作,加了0.3的连接分。串联动作的编排会影响到技巧动作的难度程度,则影响到总体分数。

2.3.2 音乐舞蹈动作的特点

音乐舞蹈编排是女子自由体操重要的组成部分,运动员必许在音乐结束的一瞬间完成她的所有动作。运动员所选的音乐舞蹈能够充分反映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在伦敦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中,各国运动员充分运用了其民族的音乐舞蹈,体现了其民族的风格,并突出了运动员的自身特点。音乐可以带动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兴奋性,音乐可以与成套动作的节奏相配合。

2.4 动作失误分析

自由体操是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完成的,如果超出反范围都会扣分。阿法纳斯耶娃在开场动作直体后空翻两周落地出界,直体后空翻900°+跳步中失误跳成540°时落地出界,没有接跳步,扣掉了0.2分;韦伯在第二串动作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小翻+直体后空翻1080°落地出界,扣掉0.1分;伊兹巴萨在结束动作踺子+直体后空翻900°+团身前空翻180°中最后一个动作没有完成落地出界, 扣掉了0.3分。这些动作的失误导致落地出界严重影响了比赛的分数,而失误并不意味着运动员的水平不行,也可能是因为她们还不适应比赛的场地。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当前世界女子自由体操还是以创新和发展高难度技巧动作的趋势发展着,空翻类的难度动作还是被运动员广泛采用,串联动作的创新和增加都提高了技巧动作的难度。

(2)运动员的失误情况还是很多,有的技巧动作没有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有的落地不稳导致下一个动作无法正常进行或是出界。

3.2建议

篇4:从伦敦奥运开幕式看英国文学

摘要:奥运开幕式历来都是主办城市向全世界推介其文化和历史的舞台,更是一个国家体现本土文化的最好时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将经典的英国文化和视觉艺术符号精彩呈现。创意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其中透视英国的创意文化产业。

关键词: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创意 文化产业

伦敦时间2012年7月27日晚20时12分,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主体育场正式开幕,一场盛大的歌舞表演将为世界呈现,全球电视观众将共同欣赏这一视觉文化盛宴。奥运开幕式历来都是主办城市向全世界推介其文化和历史的舞台,更是一个国家体现本土文化的最好时机。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以英国文化为主题,让人们领略了英伦三岛的田园牧歌,回顾了英国从工业革命走向强盛的历程,并将莎士比亚、憨豆先生、哈利波特、007、摇滚乐等经典的英国文化和视觉艺术符号精彩呈现。通过三个多小时的表演和狂欢,充分向世人展现了英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向世人说明:伦敦影响了,也将继续影响着世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尽显英国特色,包括女王 “空降”这些环节背后,无不凸显英国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事实上,英国作为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一直都强调用政策打造“创意”。如此看来,创意引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恰恰是最吸引人的地方。[1]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

英国是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机构系统阐述创意产业理念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新创意会催生出无数的新产品、创造广阔的新市场,提供大量获取财富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原动力。1990年,英国政府委托文化部门进行英国文化发展战略的起草工作。1992年完成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讨论稿,并于1993年以“创意性的未来”为题公开发布。1997年,英国政府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年,该小组发布了题为《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的报告,指出了创意产业的定义“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2]这是迄今为止对于创意产业最权威的定,以后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沿用。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种类:表演艺术产业、音乐产业、文化艺术品市场、电影业、出版业、互动休闲软件业。英国文化产业发展始终是围绕着文化创意活动展开的,这也构成了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创意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英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英国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英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文化产业起,就强调用政策来打造“创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英国政府为了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了许多措施给予有力支持。

1、完备文化体制,成立创意产业工作组。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英国政府成立了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牵头,由外交部、贸工部、地方政府等组成的创意产业工作组,第一次对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跨部门协调,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切实有效的决策依据。

2、重视创意教育,培养创意人才。英国政府推动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论坛,为相关高校和文化产业界建立合作纽带,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为业界培养创意英才。英国产业技能委员会还在高校为电影、电视和多媒体行业举办为期三年的人才再造工程。2004年4月成立的英国电影委员会,每年要拿出100万英镑的基金用于与创意产业有关的教育和培训。[3]

3、帮助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支持。英国政府首次举行全国性会议,探讨创意企业的财政需求,并积极推动这方面的宣传工作。英国政府为了解决中小型创意企业在筹集资金创业和持续发展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设立了多项资助计划。另外,在政府融资支持下,英国的私人资金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融资来源,使银行贷款和私人基金成为英国创意产业融资的主渠道。

4、鼓励创意企业出口,开拓国际市场。为了推动文化产品出口,英国成立了创意产业输出顾问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并就促进创意产品出口、打造英国文化产业品牌等提供政策意见,对于推动英国创意产业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塑造英国文化的良好形象,扩大海外文化产品市场,增加文化产品的出口,英国还积极开展对外文化宣传和文化交流。2012年英国在中国启动了一个大型艺术节——“时代英国”,是迄今以来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英国艺术盛会。形式包括艺术展,演出,研讨会等,涉及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交流领域。这个项目旨在展示英国一流的创新和艺术成就,以及中英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合作所取得的成果。[4]

三、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英国政府用创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据统计,2000年,英国创意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年增长率达到9%,是其他产业的3倍,成为英国产值居第二位的行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而创意产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已达到195万人,已是英国雇佣就业人口第一大产业。在外贸出口方面,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贸易额已占到世界的16%,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当可观。目前,英国已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的国家,形成了以伦敦和曼彻斯特为基地的欧洲两大创意中心,打造出伦敦电影节、伦敦时装周和伦敦设计节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活动,英国的音乐产品占全球音乐产品比例达到了15%,它的保留节目资源量仅次于美国。英国视频游戏的销售额达全球的16%,占英国和欧盟三分之一和美国10%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借助英国的专业设计,建立了国际品牌。据英国政府估计,到2017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数将再增加15万人,数字化和创意产业将成为推动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5]

被誉为“创意之都”的伦敦,是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伦敦奥运期间,“创意城市·2012伦敦美术大展”在巴比肯艺术中心隆重举行。伦敦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总监麦肯齐表示:“这是非凡的荣誉,是对体现伦敦2012奥运会主题价值文化活动的嘉奖。艺术让奥林匹克更美,将鼓舞和激励新一代人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放飞灵感与梦想,为奥林匹克精神在青年中的传承。创意城市是伦敦奥运会期间的文化主题,入选作品在创作上也恰到好处地展示了伦敦作为国际艺术中心的地位。作为多元文化之都,英国的艺术影响力基于对不同种文化的包容和接纳。

创意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奥运会开幕式也是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为英国创意产业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集中展现英国文化创意的杰出成果,生动展现全球创意之都的风采。

作为文化承载物的奥运会开幕式,不仅仅是局限于视觉和短期影响力的,更重要的是借奥运的全球化展现本国的文化艺术特色,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奥运会尤其是奥运会开幕式无疑是一种文化产品,它能传播到全世界,不仅能让现场观众观看,更能让全球40亿电视观众和众多网民欣赏,让更多的人从中了解英国创意文化。因此,可以说奥运会尤其是其开幕式是一次难得的文化外交的机会,能够促进国与国、人民与人民间的相互了解,能够增进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友谊、能够起到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气势磅礴 伦敦文艺清新[N].解放日报,2012—7—29.

[2]林拓,李惠斌.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003—200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页.

[3]张胜冰,马树华.世界文化产业概要[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第76页.

[4]英首相在京宣布“时代英国”艺术节2012年在华启动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10—11—17.

[5]英国:“创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N].经济日报, 2011—11—17.

篇5:从伦敦奥运开幕式看英国文学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品牌是最为核心的,毕竟一个企业需要通过品牌方能做大做知名,而不管企业最终是为了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还是企业营销价值的最大化,品牌策划方案的重点都是在于一个结果。按照品牌联播(a.br8.com)营销机构多年的行业经验来看,品牌的建设最终都能实现企业营销价值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品牌联播(a.br8.com)是中国专业、领先的品牌整合营销机构,由经验丰富的策划团队帮助企业,策划最适合企业营销的主题及信息,再通过国内最权威、知名一线门户及网络多种有效、对应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包括百度营销、博客营销、论坛营销、邮件营销等方式,让更多精准、有需求的用户了解企业,并且打动影响这些用户,在用户心中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让有需求的用户选择企业,有效提升企业的业绩及提升企业知名度、品牌影响力!

品牌联播(a.br8.com)深知:营销的本质在于影响并打动人!众多实践累积与案例经验,居于“大数据”专业分析,“云覆盖”技术,以及行业人群的属性、特征,我们更清楚、了解用户行为习惯,更熟知媒体操作规则,我们更加清晰何种方式与手法,更能为企业营销取得最大效果与价值!

十年沉淀,众多企业成功案例见证,品牌联播(a.br8.com)作为企业迅速发展的源动力,品牌联播(a.br8.com)将继续优化创新、以更优越品质、贴心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短短17天的伦敦奥运会已经画上了句号。赛场上,各国运动员奋勇争夺金牌;赛场外,众多企业挖空心思进行奥运营销。

到目前为止,这些企业花大笔钱参与奥运营销,有哪些企业做得比较成功,哪些企业效果不佳?

成功案例:

宝马借奥运营销转型

在本届奥运会上,宝马的奥运营销活动可算是大手笔。其不仅成为伦敦奥运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奥运会期间宝马为运动员、技术官员和奥组委运营团队等提供4000辆用车,还赞助了中国击剑队和中国帆船队,MINI品牌则赞助了中国自由式滑雪队和中国单板滑雪队,对体育明星进行押宝。

宝马北美公司营销副总裁Dan Creed曾对媒体表示:“夏季奥运会的媒体花费是宝马北美历史上最大的买卖。”

宝马的大手笔赞助奥运,在外界看来有点反常。

“今年宝马有些反常,广告投入量比较大。宝马作为豪车品牌原来的广告投放都是针对高端,这次突然大手笔进行奥运营销,转向中低端市场,这是与以前有所不同的。”上海大学广告?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张祖健教授对记者说道。

事实上确实如此。在过去宝马一直赞助高端体育活动,比如高尔夫之类,像大众式的体育活动反而很少。对于奥运会而言,宝马其实也有赞助,但是多数都是赞助美国代表团和某些高端体育项目。

很多看奥运会的人并不是宝马的消费者,如果整个赞助奥运会的话,从广告受众人群来讲,有很大部分是浪费的,因为高端人群毕竟是少数的。

那为什么宝马要大手笔进行奥运营销呢?

素有德系“三剑客”之称的三大豪华车品牌奥迪、奔驰、宝马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在欧洲汽车市场不景气的同时,今年中国车市也出现了低速增长局面,豪华车市场的价格战更打得极为惨烈。

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宝马一直紧随奥迪扮演“千年老二”的角色。今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大陆销量15.9万辆,同比增长三成,中国由此超越美国,成为宝马全球最大单边市场。中国市场对于宝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样的局面中,宝马迫切希望通过奥运会的契机强化品牌。

其实除了品牌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豪车市场的人群越来越往下走。

“过去豪车是高高在上的,一辆四五十万元甚至更高,而现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豪车不断地在降价,价格下降可以把目标人群扩大很多。这样有相当多的原来没有覆盖的人群现在成为了宝马的目标受众。所以通过赞助奥运可以将这部分人群迅速纳入他的营销范围之内。这个对宝马市场的扩大有很大的帮助。”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说道。

在此次奥运营销战中,宝马中国风广告也十分显眼。而好运气也光临了宝马,其赞助了击剑和帆船帆板两项冷门,最终徐莉佳夺得奥运帆船冠军,押宝成功。

失败案例:

安踏6亿天价赞助打水漂

在中国体育品牌军团中,安踏是出资最多的,多达6亿元。但是在奥运期间,其营销力度却被认为乏善可陈。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其6亿元的天价赞助很可能打了水漂。

据了解,安踏除提供“冠军龙服”外,安踏还提供了中国代表团除正式礼仪服和竞赛服以外的所有服装,包括运动外套、运动短T恤、运动裤、运动鞋等,并以“荣耀时刻”为主题,在CCTV-5不停地播出“冠军龙服”的滚动广告。

虽然安踏并没有具体公布赞助奥运会的具体金额,但是业内人士普遍估计安踏赞助中国奥委会的金额高达6亿元。这还不算赛场之外的营销活动。据安踏披露的财报预计,2012年其奥运广告及宣传费率将升至14%。按2011年营业额89亿元计算,这笔体育营销费用将超12亿元。相比较其他竞争对手而言,这简直就是天价赞助。

多数业内人士对安踏的天价赞助并不看好。“安踏6亿元几乎是打了水漂。首先,毫无新意的赞助,只是因为大家都在赞助,所以这场战役不得不打。其次,常规的线上线下活动配合,从广告公关媒介传播的角度来讲,算中规中矩,新意不多。但是你做的大家都在做,这样做反而等于没有做。”许雁容认为,企业如果只把赞助奥运当成一个在国际舞台表现的机会,缺乏通盘考虑是无法得到理想回报的。

对于安踏更多的诟病是其在奥运期间毫无新意的营销策划。“安踏就是一直强调中国领奖服,但是安踏的品牌精神和奥运精神没有产生共鸣和有效传达给消费者。安踏只是一遍遍说龙服,但是龙服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呢?永不止步才是你的理念,如何借助奥运会与消费者沟通,将安踏品牌价值和精神植入消费者内心,才是根本性的东西。”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认为。

众所周知,赞助体育赛事有时候就像押宝,押对了大赚一笔,押错了很有可能血本无归。虽然安踏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每次获得金牌的运动员都要穿上安踏的龙服上台领奖,但是其时间有些短暂,难以形成深刻印象。

篇6:从伦敦奥运开幕式看英国文学

在研究外媒对中国形象的建构这一课题上, 材料其实是非常丰富和呈现差别化的。那么, 以奥运为平台, 外媒是如何报道中国的?作为东道主的英国媒体是怎样建构中国形象的?运动场是否也绕不开政治的存在?本文试图通过对伦敦奥运会相关涉华报道的分析, 讨论这些问题。

二、研究方法

外媒关于中国的报道的材料是异常丰富的, 但不同的媒体还是会有不同的针对性。外媒中文网是近些年来比较特殊的一个媒体现象。以中文为报道语言是外媒进入中国市场、获得受众认同的重要策略之一, 因此也涌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外媒中文网站。就英国媒体而言, 路透中文网、FT中文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选取路透中文网 (cn.reuters.com) 为研究对象。路透中文网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和数据提供商汤森路透集团专为大中华地区推出的全中文网站, 也是路透全球网站体系 (目前有10种语言17个网站) 的一部分, 它由该网站编辑和商业团队根据本地读者需求决定网站内容结构, 在内容上和体系上与其他网站有所配合但并非简单翻译。

在路透中文网搜索关键词“伦敦奥运”和“中国”, 得到2012年7月20日至8月19日共计71篇报道。伦敦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举行, 但考虑到媒体一般会在奥运会举行的前后推出预测性和总结性报道, 这些报道中可能也包含着重要信息, 因此考察时间向开幕日和闭幕日前后各延伸了一个星期。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发现

从讨论的主要议题上来看, 中国运动员赛场上的表现是奥运涉华报道最受瞩目的焦点, 几乎涵盖了本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夺冠的赛场表现情况。此外, 讨论最多的议题是以下三个:羽毛球消极比赛、叶诗文服禁药质疑、刘翔意外退赛。尤其是前两个, 由于涉及到违反奥运规则, 性质较为严重, 因此更加受到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的重视。叶诗文服禁药质疑事件的最终结果并不像西方媒体所想象的那样, 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在报道中多次反复提到过去中国游泳运动员的服药记录, 以及对叶诗文的无端指责, 这已经对中国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从报道体裁上来看, 消息类报道占了绝大多数, 报道篇幅500-1000字的报道所占比例最高。作为最能体现客观性的一种报道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真实准确、讲究时效、短小精粹。用较小的篇幅和简练的文字, 迅速及时地把最新的事实以及所包含的新闻价值传达给读者, 这是消息写作的最大追求。从内容上来看, 消息的内容基本上是报道中国运动员的赛场表现以及一些焦点事件的最新动态的追踪报道。100字以下一共三篇报道, 都是第一时间传达给受众的最新重大信息, 如刘翔意外退赛, 具体细节此时并没有, 而是出现在稍后发布的具体报道中。值得注意的是, 2000字以上的三篇报道中, 有两篇的倾向是负面的。

作为专业的资讯类媒体, 路透中文网恪守着客观性原则, 报道中文本倾向性的体现较弱, 50篇为中性报道, 12篇是正面报道, 负面报道只占比重的12.7%。即使是充满争议性的事件, 报道也基本能保持中立的立场, 不因为与中国的参赛运动员有关而多加指责或质疑;甚至有报道详细梳理了叶诗文被怀疑服禁药事件中中外人士的不安与不平;对于所向披靡的中国乒乓球队, 也充满了赞美之声, 虽然在这其中不乏冷静的思考, 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遵循了客观性原则的, 没有过分的褒扬和贬低。负面报道内容比较杂, 并没有特定的针对性, 其中《中国两奥运供应商被控侵害工人权益》是唯一一篇与竞技体育本身无关的负面报道。

稿件来源方面, 路透社记者自己采写的稿件占到了绝大多数, 这一结果比较自然。上文中已提到, 路透中文网的内容并非简单翻译自其英文网站。这些稿件当然不是全部英文稿件的编译, 但是从内容上来说, 还是比较能够满足中文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在这71篇报道中, 其他的稿件来源有:《香港文汇报》、《经济日报》、《星岛日报》和《人民日报》。其中前三篇的标题之前都冠以了“港报社评”的栏目名称。路透中文网重视港报的社评, 而对于国内报纸的内容需要更严格考察内容的权威性, 因此在摘登时比较慎重。

在奥运的涉华报道中, 最主要的消息来源是中国运动员或教练, 其次是记者的现场见闻。他国的运动员或教练员虽然在次数上列为第三, 但是在次数的绝对值上和前两位相比低近一半, 并且往往是作为中国队竞争对手的角色出现的。国际奥委会、伦敦奥组委、国际乒联、世界泳联等相关国际体育组织也是很重要的消息来源, 这些报道往往涉及奥运的焦点事件, 或是作出解释或裁决, 或是对运动员进行声援。此外, 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国官方媒体也成为了消息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路透社记者均为外国人士, 普通中国人或者中国网民的声音并没有成为他们关注的消息来源。

四、结论

路透中文网对于中国运动员赛场的表现情况报道得比较全面。在中国队一共获得的38枚金牌之中, 得到路透中文网报道的为17枚, 占到了44.7%的比例。此外还报道了个别夺银的情况, 甚至还有如滕海滨、刘翔等明星运动员因伤意外退赛的报道。17枚金牌的报道涉及12个运动项目, 几乎覆盖了中国队的传统强项和新兴优势项目。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作为传统优势项目的报道, 显示出了中国运动员出色的竞技体育水平, 也展示了中国自信和意气风发的形象;游泳新星孙杨、叶诗文的出现, 使得中国在这一项目上开始受到关注, 质疑与赞许之声并存。此外, 还有一些回顾、评价中国运动员赛场表现的报道。以体操项目为例, 《中国体操男队预赛失误连连像闹剧》、《中国成功卫冕体操男团冠军, 称预赛失误不是烟雾弹》等报道, 将其在预赛和决赛上的表现都做了报道, 既报道了中国体操男团的夺冠结果, 又表现了其夺冠的较为曲折的过程, 显得非常具体、全面。

伦敦奥运会中, 有部分议题成为了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与中国相关的事件中, 叶诗文服禁药质疑、羽毛球消极比赛的报道非常丰富。对于这些重点事件, 路透中文网恪守了客观性的原则, 并没有让人从中看到明显的倾向性。以叶诗文的相关报道为例, 路透中文网报道了来自中国体育总局局长、叶诗文自己、《人民日报》、伦敦奥组委主席等的声音, 回应和反驳服药质疑;在这7篇报道中不但无一负面报道, 还有正面的效应。《叶诗文为何被怀疑服禁药?中外人士不安、不平》一文的消息来源涉及中国运动员或教练员、相关国际体育组织、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两种声音的西方媒体、普通中国人或中国网民微博, 是所有报道中字数和消息来源最多的报道。

在全面、客观的原则之下, 路透中文网作为西方媒体, 仍然有其相应立场。三篇探讨中国体育体制的报道均为负面, 其内容都是对中国体育体制的质疑。虽然从议题来说报道篇数是最少的, 但是其报道深度区别于其他议题, 因此报道反倒具有了不小的力量。以特写《奥运奖牌掩盖下的中国体育举国体制》为例, 报道一开始就提出这一举国体制是“僵硬”的, “对体育荣耀背后得不偿失的人力成本的担忧, 使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渐渐淡化了”。全文以“虐待指控”、“现金奖励”、“不计代价”为小标题展开讨论, 消息来源涉及中国跳水冠军吴敏霞、游泳亚军陆滢以及其他西方教练员和运动员。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的批评, 归根结底并不是对体育本身的批评, 而是对进行这种竞技体育生产的体制的质疑。

因此, 对于路透中文网而言, 中国是一个“竞技大国”和“体制弱国”。对中国的国家形象的建构, 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展开的:中国运动员的赛场表现可圈可点, 中国体育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但是在这种对金牌的狂热追求背后, 是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 这种体制是不正常的, 应该受到指责。

摘要:奥运会是国家形象展现的重要舞台, 在伦敦奥运会上, 作为东道主的英国媒体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本文以路透中文网为例, 试图通过对伦敦奥运会涉华报道的分析, 探讨西方媒体如何建构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对报道进行文本分析之后发现, 路透中文网的报道下呈现的中国是一个“竞技大国”和“体制弱国”;其对中国的国家形象的构建, 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展开的。

篇7:从伦敦奥运看品牌“裸泳”

看看伦敦奥运会赞助商情况,会发现:如果不是台湾宏碁和北京水晶石两家公司撑着,伦敦奥运会赞助商名单里的中国企业几乎绝迹。虽然这届奥运会已经移师伦敦,但与上届相比,如此起落已经超出正常范围,多少有些让人诧异。

一边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呼声持续不断,一边是中国企业在举世公认的国际化重要平台——奥运营销上的不正常冷清。中国企业到底怎么了?

联想立了个负面标杆

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企业在奥运营销的重要节点上都经历了什么?

2004年3月26日,联想集团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这是中国企业在奥运历史上首次获此资格。随后,联想的国际化步伐大大加快:在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前后,联想的表现都颇为抢眼,是中国奥运营销的标杆性企业。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广告时代》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联想品牌到奥运会比赛结束的时候,心智份额在同行业中从6%提升到了13%!

然而,2007年12月,标杆联想的奥运之旅戛然而止:突然宣布北京奧运会以后退出奥运TOP赞助商行列,原因是:一方面在全球推广联想品牌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另一方面TOP计划需要太多资金。再有,联想会利用更多的平台,来加强体育营销战略。

如今,联想国际化的推进其实并没有出现抢眼的案例,其品牌国际化的高潮也成为过去。但中国奥运营销“老大哥”联想的行为直接呼应并影响了许多管理者的战略思考,这从很多管理者在联想退出奥运TOP赞助商后的大量言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但是,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奥运营销到底是短期的买卖,还是一个国际化的长期战略?

警惕促销心态

韩国三星的高层曾有个经典说法:奥运营销计划从来不是为了做促销!

其实,三星的奥运营销历程对中国企业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的。因为汉城奥运会时,三星与许多中国企业当前的情况相似,背负着“廉价制造商”之名,而且正处于经营困境。但登上国际舞台后,三星内修外为,借奥运赞助商身份逐步摆脱了低端形象。

而与联想“品牌目的初步达到”就退出不同,三星从汉城奥运会后一届不差地坚持利用奥运平台——这正是奥运营销战略的精髓,不仅掌握住全球传播的战略高地,而且可以随着奥运会在世界各地的举办,深耕各个重要国家和地区。

要知道,虽然对任何企业来说,奥运会都是一个登上世界大舞台的稀缺资源。但是,奥运营销的投资周期不是以年度来算的,因为品牌国际化的资产价值变现有一定的滞后期,往往5年左右才能综合评价出真实的投入产出比。所以,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陈信康的一个观点是:奥运营销的效果要从1~2个财务周期来看,而非计算奥运会当年的投入产出比。

其实是否参与奥运营销并不重要,但其中透露出一些中国企业的促销心态,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拒绝短平快,而宁可“笨”一点、“傻一点”,才能闯过短期算小账的陷阱。

越是着眼于长期,才越有丰厚的回报。但问题是,企业有忍受短期煎熬的耐心吗?

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而裸泳者往往是些“聪明人”。

篇8:从伦敦奥运开幕式看英国文学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中国女子篮球队的进攻技术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查阅和收集相关论文等资料,收集到了为撰写论文提供理论依据的比赛数据统计和技术关键。

1.2.2录像观察法

通过搜集并反复观看视频录像等,统计和记录中国女篮在伦敦奥运会女子篮球比赛和与前四强球队的比赛中各项进攻技术指标数据,从而为研究提供帮助。

1.2.3数据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统计整理,分析中国队与其他球队的区别和差距。

2结果与分析

2.1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篮进攻技术运用能力分析

篮球进攻技术是篮球比赛中极其重要的技术之一,其技术运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得分。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进攻的效率越来越高、对抗性越来越强,所以想要取得比赛的胜利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球队的进攻效率,而想要提高进攻效率就要合理的运用进攻技术和进攻战术来做保障。一个进攻战术的顺利执行需要多种进攻技术的配合才能实现,所以说进攻技术是篮球比赛的基础。

2.1.1中国队与四强队伍两分球数据统计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女篮场均得2分球命中率为45.7%,与前四强的各支球队相比较处于中上水平,说明中国女篮2分投篮能力在参赛队中处于较高水平,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女篮队员普遍都具有较强的中远距离投篮能力,而中国队场均2分球的出手次数为48.2次,美国、澳大利亚队分别为61.5次,50.9次,比中国队分别多投出13.4次,2.8次,反映出中国队在比赛时中近距离的投篮机会较少,从侧面反映出整体的配合战术不完善的缺点。

2.1.2中国队与四强队三分球投篮数据统计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队三分球场均出手13.2次,平均每场可以命中4记三分球,场均得命中率为30.4%,与四强球队在3分球投篮命中率还是3分球出手次数上都相差不大,体现出中国队擅长中远距离进攻的特点。

2.1.3中国队与四强队伍罚球数据统计分析

从表1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女篮在本次奥运会中场均有14.8次罚篮机会,其中罚中11.7次,场均罚球命中率为78.7%。然而前四强的球队每支队伍场均有19.2次左右的罚篮次数,与中国队的14.8次相形见绌,因此,中国的罚篮命中率虽然最高,但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这一数据的明显差异说明了中国队的进攻缺少侵略性难以对对方造成杀伤并且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队在身体对抗上一贯的严重不足。

2.2中国女篮与四强球队传球和失误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2.2.1中国队与四强队伍助攻能力分析

中国女篮31岁的老将苗立杰在伦敦奥运会上荣膺助攻王的称号,场均6.5次从表2中助攻能力的统计数据看,中国队同四强球队相比差别不大,场均助攻为17.7次(美国队的场均助攻数为23.1次,场均超出中国队的5.4次)。

2.2.2中国队与四强队失误情况分析

较多的失误次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女篮的年轻,缺少大赛经验,队员之间的默契程度还不够。从表2中失误方面统计数据来看,中国队同四强球队差距不大,中国队场均失误为15.8次,美国、俄罗斯队场均失误分别为13.9次和14.4次,分别低于中国队2.9次和1.4次,因此,中国队在面对高强度防守的情况下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仍需提高,同时也要加强培养队员的心理素质,使队员在面对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更好地战胜自我,更好地完成全队攻防战术上的配合。

2.3中国队与四强队拼抢进攻篮板能力分析

由表2中统计数据可知,中国女篮场均有9.2个前场篮板球,四强队伍中最低的法国队也达到了场均10.4次进攻篮板,而美国和俄罗斯场均分别有16.9次和16.3次进攻篮板球,由此可知在进攻篮板球拼抢这一技术统计上中国女篮与强队相比劣势非常的大。

3结论与建议

上一篇:语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下一篇:泵房配电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