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面教案(第2课时)_2012020708070548

2024-04-13

2一面教案(第2课时)_2012020708070548(精选11篇)

篇1:2一面教案(第2课时)_2012020708070548

《一面》(第二课时)

备课教师:刘长英

备课时间:2012年2月9日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通过揣摩文章语言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对鲁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通过揣摩文章语言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对鲁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语言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流程:

一、继续体会鲁迅形象

1.复习导入:

上堂课我们研究了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归纳了外貌描写的方法,体现的鲁迅的性格特点,现在我们再读课文,鲁迅先生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从鲁迅先生的语言动作中好好体会。速读课文,做旁批。

讨论明确: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

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谦逊;

微笑,点头——平易近人,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2.文中哪个句子直接概括了作者心中鲁迅的形象? 明确:“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 引导学生体会五个称呼的含义:“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广大劳动人民;“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鲁迅热忱指导广大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

二、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鲁迅的思想感情。

回忆性文章的用语,常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课文中有许多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崇敬、爱戴鲁迅先生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请同学们从文中挑选出一处,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批注。

示例:“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摸――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正直”“慈祥”“严肃”“慈爱”充满了尊敬、爱戴的感情。

学生细读课文,独立思考作好批注——小组交流——班级交流展示,教师精讲点拨,明确: 如(1)“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结结巴巴”可以看出“我”的心情异常地兴奋激动。“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是由于置身于狼犬密布的黑暗环境里的警觉,表现出“我”对鲁迅先生的爱护。

(2)“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从“赫然”中可以体会到“我”心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有异常崇敬的感情,所以一看到“鲁迅译”三个字便觉得特别鲜明醒目。从“像得了保证似的”可以体会到“我”对鲁迅的无比信赖。

(3)“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五个称呼饱含作者的尊敬、热爱、讴歌、赞美之情。

(4)最后一段表现了自己抑制不住的悲痛和激动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

三、理解写作手法:

1.课文以“一面”为题,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你是如何理解“以小见大”的?

独立思考,同桌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精讲点拨明确: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作者将与鲁迅的“一面”之缘和平时对鲁迅的了解结合起来写,再通过在“一面”中无偿赠书和仔细观察后的肖像描写,将所见之“小”与鲁迅人格之“大”联系起来,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对旧社会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四、总结

1.主题思想: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赞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思念,并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2.写作特点:(1)题材典型,以小见大。

(2)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3)词语的感情色彩强烈。

四、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作业:1.默写背诵的内容2.完成《同步导学》

篇2:2一面教案(第2课时)_2012020708070548

教学目标:

1、体会鲁迅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德。

2、了解鲁迅所处在的时代背景。

教学重点:感受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与关心。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导入。上界课我们讲到了鲁迅的外貌给阿累的深刻印象,用以个字形容就是“瘦”。那鲁迅还给了阿累哪些深刻印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面》。

2、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领悟问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思考,在那样一个社会,作者是以个被别人轻视的工人,而作者 却从鲁迅那里得到了什么样人的感受?

 教师介绍写作的环境和社会环境。

 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过渡:我是一个被别人轻视并且是个穷人,却从鲁迅那里得到了父亲一般的爱,而作者阿累是个爱读书、关心国家的青年,课件鲁迅对像我一样的青年怎么样?这些都是阿累不知道身边站的就是鲁迅时发生的事,那么紧接着当阿累知道身边站的就是鲁迅时,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

2、读课文画出当阿累知道身边站的是鲁迅时的心情,并且小组讨论为什么他的心情是这样的?

 读课文画出句子。

 思考当时我为什么是“结结巴巴”的?并且又“欢喜”呢?

 既然那么兴奋见到自己崇拜已久的文学偶像,为什么“我向四周看了看,课

没有蹦出来”他的名字?小组先讨论,教师总结并介绍时代背景。看文章28节。

过渡:既然阿累和鲁迅见了一面并发生了那么多事,那么最终对鲁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3、鲁迅对作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4、讨论“鲁迅是和我们一起的”中的“我们”是谁?“鲁迅”又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概括全文中心。

我们要做香鲁迅一样关心他人关心国家的人。

四、布置课后作业。

文中以共有九处破折号,思考一下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革命

怀

篇3:第2课时记诵默写

综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卷, 记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直接默写型、理解默写型、迁移默写型、运用默写型等。笔者收集了多地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 诗词默写的考查率几乎为100%, 且多以直接默写型为主, 兼顾能力考查。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一、直接默写型

1. (2011·江苏省徐州市)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2011·江苏省苏州市)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3. (2011·江苏省南京市) 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2011·北京市) 孤山寺北贾亭西, 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理解默写型

5. (2011·江苏省南通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 (2011·江苏省泰州市) 《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的变化描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迁移默写型

7. (2011·湖北省孝感市) 古代文人墨客出行渡水, 自然少不了舟, 请写出含有“舟”字的一联诗句:____________。

8. (2011·山东省莱芜市)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请再写出一个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运用默写型

9. (2011·江苏省常州市) 面对艰辛与压力, 不少古诗词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坚强的人。请写出其中的两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 (2011·云南省玉溪市)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 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请用相连的两句古诗描绘出你向往的生态环境 (课内外均可) :_________, ___________。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直接默写型试题涉及古诗词、古文中的名句和重点句, 以及对短小的诗词进行全文默写, 比较容易。但有些同学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所以, 同学们平时就要按照要求认真背诵, 认真默写, 对写错的字结合句意加以理解记忆, 或把易错的句子加以整理, 以免再犯。

理解默写型试题要比直接默写型难度稍大些, 灵活性也强一些。同学们不仅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原文, 还要对诗词中的每句话加以正确理解, 尤其要把名句放到全文中去理解, 联系全文主旨来理解记忆, 同时将所学的诗词紧密联系生活, 学会拓展运用。

迁移、运用默写型试题的要求比较高, 它将课内外的诗文积累联系起来, 注重考查综合掌握能力、同类归纳能力, 同学们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时, 才能从容不迫。对待这类题目, 我们可以按照种类进行一定的梳理归纳, 如按照“风”“花”“雪”“月”等自然类, 按照“酒”“舟”等物件类, 按照“送别”“思乡”等情感类, 加以分类整理、积累, 只有这样, 才能厚积薄发。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____________,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3.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选自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卷)

4.蒹葭苍苍, __________。 (《诗经·蒹葭》)

5.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6._________,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4~6选自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卷)

7. (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 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 只要你不气馁, 不懈地走下去, 就会峰回路转, 绝处逢生, 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 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 (2011·广东省深圳市) 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 或渲染气氛, 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__________”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____________”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

9. (2011·广东省梅州市) 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 也有失去的痛苦, 只要我们拥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 就能正确面对人生。

10. (2011·安徽省芜湖市) 古代送别诗中, 有许多写友情的名句, 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

11. (2011·山东省济宁市) 请写出古代诗人以“月”来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的句子 (连续两句) :_______,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专题强化】1.C (“畔”应读pàn) 2.D 3.C 4.C 5.C

第2课时

【典题诊断】1.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2.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3.天涯若比邻。4.水面初平云脚低。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6.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7.示例: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8.示例: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9.示例: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10.示例: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专题强化】1.了却君王天下事。2.濯清涟而不妖。3.在乎山水之间也。4.白露为霜。5.学而不思则罔。6.晨兴理荒秽。7.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8.琴瑟友之;谁家玉笛暗飞声;胡琴琵琶与羌笛。9.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10.示例: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11.示例: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3课时

【典题诊断】1.B 2.阿廖沙3.A 4. (1) 示例:卷帘大将因打破玻璃盏 (玉盏或琉璃盏等) 被贬, 在流沙河为妖, 后经菩萨劝化, 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2) 示例:他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配角, 他调解师徒 (师兄) 之间的矛盾, 陪伴、保护师父, 为取经成功同样立下汗马功劳。

【专题强化】1.C 2. (1) 《骆驼祥子》祥子 (2) 《水浒传》李逵 (3) 《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3. (1) 祥子;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虎妞难产而死;卖车为虎妞办丧事;小福子上吊而死 (说出一个即可) 。 (2) 《童年》;阿廖沙;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斗殴。4.示例:宋江为人仗义, 善于用人, 但一心总想归顺朝廷;杨志精明能干, 但却粗暴蛮横;武松崇尚忠义, 勇而有谋, 但滥杀无辜。

第4课时

【专题强化】1.C 2. (1) 删去“目前”一词。 (2) “小有名气”改为“很有影响” (或“卓有成就”“享有盛誉”等) 。 (3) “只要”改为“只有”。

第5课时

【专题强化】1.在“养成”前添加“能否”。2.“原因”和“是因为”重复, 去掉其一。3.否定不当, 应该删去“不”, 或将“避免”改成“使”。4.主客体颠倒了, 应改为“尚属幼稚的小朋友对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是陌生的”。5.应该将“好几个”放在“王老师的”后面。6.该句中, “达”和“以上”矛盾, 可以将“达”改为“在”, 或将“以上”去掉。7.搭配不当, 应该改成“他的籍贯是江苏常州”或“他是江苏常州人”。8.可以改成缩小32%。9.“打动”后面添加“山城人民或观众”。10.关联词有误, 应为“不是……而是……”。

第6课时

【专题强化】1. (5) (2) (3) (1) (4) 2.高二学生刘若曦5月30日宣布满十八岁后将参加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选举。3.示例:农民说:“麦浪滚滚、硕果累累的秋天就是美, 一种丰裕富饶的美。”

第7课时

篇4:第2课时:小说阅读

1. 概括故事情节;

2. 理解主题思想;

3. 把握人物形象及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4. 分析环境描写;

5. 品析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6. 品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7. 赏析表现手法;

8. 开放性探究表达。

(2012·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5题。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了。远处渐渐有了狗叫声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女人也回来了,看孩子们走远,她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们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他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边的一个草坪上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肆虐,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家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有改动)

1. 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们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

第二天清早:学生们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2. 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 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 、 的好女人。

3. 文中【B】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4. 请对【A】处画线句作简要点评。

5. 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第1题考查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故事情节,一要锁住情节链的各个节点。这篇小说,以时间为序,有四个情节节点。二要注意叙述角度。这篇小说基本上是从孙老师夫妇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叙述的。三要注意语言的简洁,不要啰唆拉杂。

第2题考查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需要细读文本,从小说的具体情节和细节里,总结出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或品质。这类考题,有粗细两种考法:粗法只要求准确、全面地提炼出表现人物形象的词语;细法不仅要求提炼出表现人物形象的词语,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考生必须回答从哪个具体的情节、细节里,看出人物具有哪种性格或品质。有的考生提炼表现人物形象的词语不够准确,因而失分。

第3题考查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交代时令、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旨等作用,需要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只写出其中的一点作用;还有的考生只写套话,如“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而不具体解答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或推动了下文怎样的情节发展, 这些都是分析能力不足的表现。

第4题考查品析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品析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既要认真琢磨这个词、句本身,也要仔细推敲与它紧邻的上下文。当然,还要注意表达的规范,譬如比喻句,一般应答成“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写出了……的情景,表现了……的情感”。有的考生不注意表达的规范,因而往往漏写了“表现了……的情感”这一关键得分点。

第5题考查品析标题的含义。在标题含义上出题,往往意味着标题有浅深、虚实两层含义,答题时只需要扣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如本题的“点燃”,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即可。有的考生只写出浅的、实的那一层含义,写不出深的、虚的那一层含义,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2·江苏省苏州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待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到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④ 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神饱满,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迷阵中,在他这双神奇莫测、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呢!

⑤ 我上中学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街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地变着“小碗扣球”。

⑥ 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里面,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卷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⑦ 高中二年级,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了。十年不见,他的模样接近了老汉。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指头绕着一圈圈皱纹,像吐尽了丝而缩下去的老蚕……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只小红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

⑧ 我也清楚地看到,快手刘在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这动作缓慢迟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攥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

⑨ 当年神气十足的快手刘哪会用这种口气说话?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副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我自作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翼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叫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瞠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会再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

⑩ 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啊!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有改动)

1. 小说第③段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快手刘怎样的心理变化?

2. 小说第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3. 小说第⑩段中,“我”为什么要转移孩子们的视线,让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

4. 下面两句话都是快手刘完成戏法后说的,请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结合全文比较分析。

① “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② “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篇5:2一面教案(第2课时)_2012020708070548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画垂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垂线的画法,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认识距离,理解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什么叫做垂线?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垂线。

3.怎样画垂线呢?

(板书课题

:画垂线)

二、自主探究

1.议一议:在三角尺和直尺上你能找到垂线吗?

分别指名用三角尺和直尺指一指,说一说。

教师:三角尺上的直角可以帮助我们画出垂线。

2.教学例2。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说一说:用三角尺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B.课件演示画法,学生观察。

C.学生动手画一画。

D.引导归纳画法和步骤:

a.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b.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c.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经过已知点的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学生独立试着画,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画法。

B.归纳画法步骤,指名说一说。

(3)教材第5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一画,指名板演。

3.教学例3。

(1)从直线外一点A,到这条直线画几条线段。量一量所画线段的长度,哪一条最短?

教师演示,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量一量,可以小组讨论交流。

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出示一组平行线。

在直线a上任选几个点,分别向直线b画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动手在教材上这组平行线中画一画,量一量。指名说说你的发现。

(板书: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4.巩固练习:

教材第59页“做一做”。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第6题。

议一议,说一说你的想法,让大家评一评。

教师归纳说明:

测量时使皮尺经过落点并与起跳线互相垂直。

2.教材“练习十”第7题。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和理由。

3.教材“练习十”第4、9题。

学生自由完成,在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1.教学画垂线的方法时,应该把直线的位置方向进行变换,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垂直的含义。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个点到垂足之间的长度,个别学生理解得不好。

篇6:课时2-养花_教学设计_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门道”、“循环”、“胜于吃药”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句话的含义。

3、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老舍先生在养花中的苦与乐,体会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

2.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老舍先生在养花中的苦与乐,体会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自古以来,诗人作家写花的很多,不同的诗人和作家对花的感觉也不一样。我们已经初读了《养花》这篇课文,知道著名作家老舍正因为爱花,所以才养花。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作家的业余生活,去尽情体味一下老舍先生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板书:养花 ——乐趣)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作者从养花中得到了许多乐趣,指名读课文第3节,想一想这一小节中老舍先生获得的乐趣是什么?

(1)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① 理解“门道”。(媒体变红字)② 那么作者在养花中摸着了哪些门道呢?

(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③ 师:是啊,这就是作者在养花中获取的相关知识。

板书:种养中

获取知识 ④ 齐读这两句话。

(2)养花能够增长知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把花草养活,难怪作者觉得那是多么有意思啊!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乐趣呢?

① 默读第4节,想想老舍先生为花草做了哪些事,简要地说一说。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啊!

② 理解“循环”的意思。(媒体变红字)

③ 作者在辛勤的劳动中,得到的好处又是什么呢?

(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④ 养花要付出劳动,在劳动中,使作者受益身心,难怪他觉得这是多么有意思啊!

板书:劳动中

有益身心

⑤ 老舍先生说要感谢那些花草们,是它们给他带来了劳动的乐趣。其实花草们也非常感谢老舍先生对它们的辛勤付出。如果你们就是老舍先生院中的花花草草,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呢?(媒体出示)想象说话:

我们是小院里的花草,我们非常感激老舍先生。指名交流。

(3)师:辛勤的劳作换来甜甜的收获,在课文的第5小节中,字里行间更是处处流露出作者养花的乐趣。①(媒体出示第5节)指名读。

② 这一节从“别人夸花,全家骄傲”、“昙花开放,约朋友共赏”、“花分根了,赠给友人”(媒体出示)三个事例来写出养花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不过,作者在这一小节的写法上,采用了略写的方法,你们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说得更具体一些呢?(媒体出示):

养花是多么有意思啊!

③ 同桌准备,指名交流。

④ 原来养花的乐趣还来自于分享收获的快乐。板书:收获中

分享快乐

⑤ 这一段文字充满了欢快和喜悦,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4)刚才我们了解了作者在养花中的喜和乐,可是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没有一帆风顺的,既然有成功的喜悦,就会有失败的苦恼。

① 快速读第6节(媒体出示第六节),想想作者在养花中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② 你们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一家当时的心情?

③ 是啊,这就是作者在养花中的“忧”和“泪”,让我们带着惋惜、悲伤的心情自己读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④ 解答质疑:既然养花给作者带来了忧伤,为什么作者还觉得是一种乐趣呢? 板书:喜怒哀乐中

愉悦情感

(5)小结:养花给作者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而作者在总结时只用了十六个字就概括得既全面又确切,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小节。(媒体出示最后一小节)

(6)学习课文第1、2节。

① 养花成了老舍先生生活中的一大乐趣,那么作者专养哪些花呢? ② 交流:

(他只养那些好种易活且自己会奋斗的花。)③ 媒体出示句子: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这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媒体出示:

用“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老舍只养好种易活的花的原因。)

④ 老舍爷爷爱种那些朴实无华,生命力顽强的花,这与他的个性、与他的为人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自己养的花草提出了一个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而要自己奋斗。其实老舍爷爷自己的一生也是这样勤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媒体出示句子):

“读书达理,则心平识远,富贵名利无所求。旦夕警策,守之终身,便是真君子,大英雄。” ——老舍 齐读这句话。

师:这段话是老舍送给朋友的,同时也是他自己一生追求的境界。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养花〉一课,本文的语言朴素而亲切,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体会到了老舍先生一家对花的喜爱之情,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在这喜怒哀乐中体验着人生的乐趣。

2、复习巩固:

(1)比一比,再组词:

载()

倾()

映()栽()

顷()

秧()(2)读读句子,选用一组带点的词写一句话。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如果不精心养护,花儿就长不好。

课后习题

四、拓展作业。

篇7:课时2-鸟岛_教学设计_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自主认识“岛、陆、续、麻、蛋、随、碰、类”8个生字,积累“鸟岛、陆续、热闹、密密麻麻、鸟蛋、随手、因为、人类”8个词语,重点理解“陆续、密密麻麻”。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3、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朗读文中描写鸟多的段落。

4、通过学习,懂得鸟岛是一个鸟的世界,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自主认识8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

2、重点朗读课文的第三节,尝试读出惊奇的语气,并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海西皮”被称为鸟岛的原因。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一比,组词。

2、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闻名中外的鸟岛在我国的青海湖西部。每年春天,因为那儿天气变暖、湖水解冻,所以有许多鸟儿来这儿筑巢安家,养育后代。现在,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去鸟岛探险吧!那就让我们继续借助课文,深入了解鸟岛的神奇吧!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2小节

过渡:每年春天,烟波浩淼的青海湖上,就不断地出现了各种鸟儿飞翔的身影,它们飞呀,飞呀,一群飞来了,又是一群飞来了。大家看,鸟儿向我们飞来了。

1、多美的景色呀!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就给我们描写了春天美丽的鸟岛。

2、鸟儿多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读出鸟儿之多

3、那么多鸟儿是一起飞过来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鸟岛上飞来一群鸟,过了会又飞来一群,没多久又飞来一群,这就是“陆续”。)

4、学习生字:陆 续

陆:右边的笔顺是:横、横、竖、竖折、竖 续:交流记字方法。

5、齐读第一句。读出鸟的多。

6、现在,这一座小岛成了小鸟们的家,小鸟的家就叫“巢”,还可以叫“窝”。看,小鸟们还在忙什么吗? 读读词语。

7、朗读第二节。

(二)学习第3小节

过渡:春天的鸟岛是一幅美丽而充满生趣的画卷,那么夏天的鸟岛又是怎样一种热闹的景象呢?

1、请小朋友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三节,看看你能不能发现,鸟岛上有哪三多?

2、结合交流,师板书:鸟多、鸟窝多、鸟蛋多

过渡:正因为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所以说6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

3、鸟岛上这三样东西很多,但是作者本领很大,在这小节中,作者没有用一个“多”字。但是他通过其他的词语,同样让我们知道鸟儿多。边读读这小节,边圈出这些词语。

4、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击“各种各样、聚、世界、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到处”变红。

5、看图片,理解“各种各样”。读好句子。

6、学习生字“麻”。表示“小而多”。

(1)现在黑板就是鸟岛,看老师画鸟窝(老师简笔画三个鸟窝)看看是不是真正的鸟岛上的鸟窝?

(2)看了图片上的鸟窝,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一个挨着一个”。

(3)读好句子:一个鸟窝紧靠着另一个鸟窝,连一丝缝隙都没有了。

7、读句子,“到处”换词“处处、遍地”。通过朗读表现。

8、齐渡第三小节。

9、说话练习:那么多种类的鸟儿生活在一起,怎么能说不热闹呢,你看,他们在„„在„„在„„

(三)学习第4小节

过渡:这么富有魅力而又闻名中外的鸟岛,谁不想去亲眼瞧一瞧!所以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

1、读第4节。

2、学习生字:类(编个顺口溜,扩词)

3、师生合作读第4小节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总结:鸟岛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鸟的世界,不仅因为这里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多,还因为在这里鸟是人类的朋友(板书:人类的朋友),人类与鸟儿能和谐相处!

2、游戏:谁的眼睛亮——改错别字

3、写字指导。

陆: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麻:“广字头”是竖撇,写得舒展,撇出尖来。

类:上下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上小下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课后习题

四、适时拓展,布置作业。

1、出示作业要求。

2、拓展。

⑴看图,想想你会怎么做?

篇8:2一面教案(第2课时)_2012020708070548

一、教材分析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已经在环保、医疗、工农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微生物相关的各项技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微生物培养技术。本专题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基本技术,以增进学生对微生物的了解,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动手动脑做科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进行微生物的培养。②过程与方法。尝试进行倒平板和平板划线等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动手动脑做科学的乐趣,体会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四、教学准备

①课前4天~6天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通过自己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发现在具体操作时会遇到哪些问题。②编写教案、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视频。③准备2组学生,课前进行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制备,并拍摄学生视频。④将学生制备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分装,高压蒸汽灭菌。将培养皿干热灭菌,并培养大肠杆菌,将菌液分装。⑤准备75%左右的酒精等相关实验用品。

五、教法和学法

学生观看制备培养基视频,并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体验亲自动手接种大肠杆菌的乐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物展示被污染的培养基,师生共同回顾获得纯净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入侵。

知新:传统发酵技术中所用的微生物来自于自然界,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节课,我们将会尝试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2)学生汇报培养基的制备,领悟培养基制备要点。学生结合自身课前所做实验的录像,讲解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醒大家值得注意的事项等。师生共同总结培养基的制作过程,包括计算、称量、熔化、灭菌、倒平板等五步;牛肉膏、蛋白胨易吸潮,称量要迅速并及时盖盖;琼脂易糊底,加热时要不断搅拌;不同微生物适宜的PH不同,要调节培养基的PH等。

追问:配置培养基要遵循什么原则呢?学生交流、表达后,教师进行点评。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确定培养基的类型和配制量。②营养要协调: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要适宜。③pH要适宜:细菌培养基pH中性或偏碱性,霉菌培养基呈酸性。

(3)学生尝试进行倒平板操作,体验无菌操作要点。为使学生初步了解倒平板操作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首先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演示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再由学生亲自尝试该操作,以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教师在巡查学生实验过程中,用手机或相机对学生的规范和不规范操作进行抓拍,通过投影将照片展示于大屏幕,以便对实验点评。

学生结合操作,讨论下列问题:①倒平板过程中,你有哪些无菌操作?②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③若皿盖和皿底之间粘有培养基,则该平板能否培养微生物?为什么?提示:因琼脂在44℃就凝固,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要迅速。

实验结果与评价:①是否熟练、规范地进行了无菌操作。操作中,部分学生并不能熟练地用左手打开皿盖右手倒培养基,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学生打开皿盖,另一位学生倒培养基;个别学生因不理解平板为何要倒置,在培养基未完全凝固时就把平板倒置。②制作好的培养基要放在恒温箱内,在37℃环境下培养24h,若有菌落形成,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若无杂菌生长,即可用于纯化大肠杆菌。提示:因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上一步只是向学生作说明,课堂中并不操作。

(4)学生尝试纯化大肠杆菌,熟悉无菌操作要点。教师展示课前培养的大肠杆菌菌落的照片和实物,指出菌落就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大肠杆菌菌落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小凸起,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的菌落为深紫黑色、光滑、湿润、带有金属光泽。教师介绍接种大肠杆菌的4种方法,并说明任何一种接种方法的核心都是防止杂菌污染。

提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板划线操作,教师可在课前播放平板划线操作的视频。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交代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取菌液之前及取菌液之后,装菌液的试管口都要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划线时最后一个划线区域不能触及第一个划线区域等。

学生结合操作,讨论下列问题:①共灼烧接种环多少次?每一次灼烧的目的是什么?②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③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实验结果与评价:①是否熟练、规范地进行了无菌操作。操作中,部分学生将皿盖打开进行划线操作;个别学生不能及时将棉塞塞上;部分学生未将接种环冷却就进行接种操作。②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和记录。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内,在37℃环境下培养24h、48h,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数量、位置等。大肠杆菌菌落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小凸起。培养24h和48h后的菌落大小不同,但是菌落分布位置相同。(这一步在课后完成。)

追问:如果你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了不同形态的菌落,你能分析出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吗?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5)学生观看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录像,进一步体验无菌操作。

提示:不管是通过何种方法接种大肠杆菌,都要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24h和48h后,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

特别提醒:实验后,所有用过的培养基、培养液等都需要统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再丢弃,否则将会造成环境污染。

教师讲解菌种的保存: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对于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

篇9:《画风》(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学会“画风”。

2.让学生通过读、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画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在教学中生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思考。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让你们猜一猜。

(看不见,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水儿见它皱眉,云儿见它让路。)

(学生猜谜语。)

你知道哪些有关风的词语或句子呢,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春风拂面、和风细雨、暴风骤雨、寒风刺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你们知道的真多!风姑娘都迫不及待地跑来和我们打招呼呢!大家听一听!(播放风的声音)是呀,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说出来,可是,风可以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画风》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新课,并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继续进行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复习生字,巩固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生字的时候,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吧!(出示图片:宋涛、陈丹、赵小艺)今天这三位小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呢,看看有哪位同学可以来读一读?

(指名读词语)出示:乌云、旗杆、雨丝、斜斜的、忽然、眨眼、转动、呼呼的

学生开火车练读词语。(注意易读错的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以文中的小朋友带来的生字词语朋友的形式,进行开火车练读,使枯燥无味的读生字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巩固生字词。】

(三)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把风给画出来的呢?

2.小组讨论,用波浪线标出三个人画风的句子。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3.学习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有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谁画风的句子?(点名回答)

板书:赵小艺——旗子飘动(画)

你找的真准确,大家看,(开窗)流动红旗随风轻轻地飘着,好像也在夸奖我们呢!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自豪)那谁愿意来当聪明的小艺,用高兴自豪的语气来读读这段呢?(点名读)刚才小艺读得多自信呐!

我们从宋涛的话中可以知道,赵小艺画出了风,是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我们再来说说,还有谁把风给画出来了?

4.学习宋丹画风的句子。

原来是宋丹不甘示弱,有谁找到了宋丹画风的句子吗?(指名朗读)

板书:宋丹——小树弯腰 (画)

瞧!小树正在风中点头弯腰呢!多可爱啊!老师都忍不住想要读一读了呢!现在请大家站起来,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老师读,你们来做动作。

(师范读,合作表演)

5.学习宋涛画风的句子。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小男生宋涛是怎么画风的呢?(指名朗读)

我找一位同学来当宋涛,到黑板上来画一画!(请生上台)我们轻轻地读,他来画。

(生齐读,指名画)

你画的真不错!同学们你们看,太阳公公悄悄地躲起来了,天边飘来了几朵乌云,不一会儿,小雨点们就一个接一个地跳了下来,形成了细细的雨丝,可是为什么雨丝会是斜的呢?(有风)

板书:宋涛——雨丝斜下

斜斜的雨丝好像一幅帘子挂在空中,多美啊!请漂亮的小女生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吧!(女生读)

读的真好听,现在三位小朋友都把风给画出来了,画完了吗?有谁又画出了风吗?

6.学习赵小艺第二次画风的句子。

赵小艺真爱动脑筋,她又画出了风,有哪位同学来读读赵小艺第二次画风的句子?

(指名读)原来啊,赵小艺又画了个风车,我们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有风呢?(转字)

板书:赵小艺——风车转动

风一吹,风车立刻就转起来了,多神奇啊!课文中风车转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大家能模仿一下吗?(呼呼!)

听!转得多快啊!那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也要注意“呼呼”要读的重一点,用力一点!在座的小男子汉们,我知道你们最会表现这种神奇有力的样子了,请你们读一读吧!(男生读),读的真给力!

7.读完了课文,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呢?为什么?

8.这三位小朋友都非常聪明可爱,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读旁白),注意,“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这几个地方要读得一次比一次更自信,更自豪!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以读带讲,在读中感悟,明白了三个小朋友通过不同的方式“画风”,更懂得了事物之间的联系,遇到事情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我们班的小朋友会画吗?假如你是一位小画家,你要怎么来画风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播放音乐,师朗读启发灵感)

一阵阵的风向我们吹来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阳台上,它在我们的教室里,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它在清澈的小河里,在碧绿的田野里……

【设计意图:借助文本,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发挥想象,动笔画一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画风》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学生谈收获。)

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三位小朋友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终于把画风的问题解决了,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要向这三位小朋友一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畅谈收获,既巩固了新知,完成了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在总结中提升。】

(六)作业超市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小画家:用你的画笔,画风或声音、气味。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诗人:编一首关于风的儿歌。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设计意图:设计作业超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在课后得到延伸。】

篇10:2一面教案(第2课时)_2012020708070548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他们已有的记忆中感受到了身边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如:房子越造越高,马路越来越宽,家中的交通工具越来越便利„„。但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感受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新时代的孩子们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中,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大人们到底付出了多少艰辛?他们并不了解,因此,通过《家乡的变化》这课教学,让学生在探讨、对比中感受家乡的变化,进而珍惜发展的结果,进一步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设计理念】

立足生活,实践生活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的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我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设计了本课的四大环节。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引领学生进行课内交流感悟和课外实践体验。【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家乡变化的巨大。

2、通过探讨,知道家乡的变化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富民强国的方针政策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

3、通过讨论家乡在变化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能辩证地看待事情地发展。

4、激发感恩之情,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初步萌生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的伟大理想。【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讨论、交流,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 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课前准备】

1、课前调查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妈妈那个时代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

2、搜集资料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是谢老师第一次来你们学校上课,看到你们的班级、学校那么漂亮,你们能不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们美丽的校园呢?

2、同学们真热情,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对你们学校的印象更加深刻了。我觉得你们真幸福!想起二十年前老师就读的学校,条件可艰苦多了!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课件)

3、看了之后,你有什么要说的?

4、咱们的班级、校园都在变化,其实我们的家乡也在发生变化

5、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家乡的变化”吧!(板书:课题)

二、讨论问题,感受变化

1、同学们,在聊家乡的变化之前,请大家跟随镜头穿越时空一起去看看家乡的情况吧!(播放课件)

2、欣赏了之后,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相机板书:幸福)

3、家乡的变化真的好大啊!现在请同学们把我们之前完成的“家乡的变化”调查表拿出来,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板书:衣食住行)

4、同学们爱好学习,你们的智囊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很热爱观察生活,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家乡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三、探讨原因 辨析明理

1、家乡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咱们要感谢谁?你要对他们说些什么话?

2、是啊,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党的改革开放、富民强国的政策,再加上我们家乡人一年又一年不懈地努力,一代又一代家乡人无数地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辉煌的家乡!

四、1、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了骄傲与自豪。然而,这些变化有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请说一说。(板书:烦恼)

2、这些烦恼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好多好多的金点子。请拿起笔写下来。(播放课件)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金点子。

五、课外延伸 实践行动

1、刚刚同学们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这些烦恼在金点子的巨大威力下,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我们的家乡一定会变得更美!我们的家乡,一定到处都有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板书)

篇11:2一面教案(第2课时)_2012020708070548

1.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按照数位分级的方法,正确读出和写出多位数。

2、掌握多位数各数级末尾“0”及中间“0”的正确读法和写法。

3、在探究大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4、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2.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读、写多位数各数级末尾“0”及中间“0”的大数。理解和掌握大数中间“0”的正确读法和写法。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读一读:

说说下面这些大数的组成: 南汇 699119,闸北区

707869 生1:699119是由69个万和9119个一组成的。生2:707869是由70个万和7869个一组成的。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你能读出这些大数吗?

南汇 699119,闸北区

707869 生1:六十九万九千一百十九 生2:七十万七千八百六十九 师:你是怎么读的?

生:我是分级读的,先读万级,六十九个万表示六十九万,再读个级,九千一百十九个一表示九千一百十九,合起来就是六十九万九千一百十九。小结:读大数时,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探究二

想一想,读一读 8500 和 85000000 8050 和 80500000 8005 和 80050000 师:在多位数中出现一个或若干个“0”该怎样读?得出规律后,再读一读每组数体会一下。

生1:八千五百,八千五百万 生2:八千零五十,八千零五十万 生3:八千零五,八千零五万

小结:读数时,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如果中间连续出现几个“0”都只读1个。练习

① 103┊0000

② 13┊0030 ③ 3693┊0005 ④ 1005┊0432 生1:一百零三万 生2:十三万零三十 生3:三千六百九十三万零五 生4:一千零五万零四百三十二 小结:读数要从高位读起,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度个级,每一级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如果中间连续出现几个0都只读1个。探究三

试一试:西藏自治区人口: 二百六十一万六千三百

大数应该怎样写呢?可以类比万以内数的读写,想想方法。生:2616300 小结:写数时,先从高位写起,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探究四

你能读出这些大数吗?

145247158

560047853 100052000 1)分组讨论有什么好方法进行读数。

2)你能用刚学的本领来读出这些更大的数吗?

生1:我先进行四位分级这样读起来比较方便。我发现出现了个级、万级和亿级了。读法应该是一样的。我来试一试:一亿四千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一百五十八。

生2:我也是用这个好方法来读数的。五亿六千零四万七千八百五十三。生3:一亿零五万二千。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读一读,填一填

a)60000006

c)60006000 e)60600606

b)60000060 d)60060006

f)600600665 只读一个零()读出两个零()读出三个零()一个零也不读()练习二 写出下面各数

九千零五十万三千写作()六百三十万零二百写作()八千零二十万零五十写作()练习三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5011140○6314240 72605○102800 3823456○3823546 410200○409300 练习四 判断:

(1)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2)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读数要从高位读起,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度个级,每一级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如果中间连续出现几个0都只读1个。

写数时,先从高位写起,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课后习题

五、课后练习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2一面教案(第2课时)_2012020708070548】相关文章:

§2.4 欧洲西部(第2 课时)教案04-08

少年闰土第2课时教案10-02

公开课教案基本不等式,第2课时04-17

一面第二课时教案07-25

上一篇:材料更换申请报告下一篇:表彰大会上的领导讲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