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书

2024-05-13

对赌书(共5篇)

篇1:对赌书

对赌书

我_______ 作为全员生发智慧系统第101届高层,愿意跟随领袖与公司对赌_____元,代领鑫泰设备公司高层出去学习,一定为鑫泰争光,带回智慧和成绩而归!

如果达不成我乐捐_____元给公司!

如果达成公司将对赌资金全部退回,公司奖励我双倍对赌金!

势必达成!势必达成!

对赌人__________

总经理__________

日期:2013年11月17日

篇2:对赌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满腔匡世济国热情空有,却无路请缨。举世混浊他独清,众人皆醉他独醒。“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为你庆幸,一世清净,一世安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放荡不羁的吟诵声入耳。只见一人着一袭青袍,头戴一顶黑冠,飘逸洒脱。胸藏万壑凭吞吐,饮浊酒一杯,笔墨一挥,面对奢靡浮华,只吟“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不愿奴颜婢膝,只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袖一拂,愤然离去挂挂云帆,直济沧海。李白,一朵遗世独立的青莲。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茫茫大漠,长烟落日与孤城,他长叹。那年国难当头,自请重任,驻守边疆,不惧风吼马啸,天寒霜重的边塞,不思壮志难酬,恋乡思亲的悲凉,只为国家黎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丹心为民,苍天可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曾经那个“红锦帝衣”的君王,而今成了满目怆然,青丝为雪的宋室囚徒。他后悔吗?“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他惆怅吗?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我看到了那脸上平添的`几分愁思。“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于是怆然饮下一杯毒酒,跌倒在地。南唐李煜,一代君主,千古词帝。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窗外,细雨绵绵,梧桐落叶,纷纷扬扬。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一位身着素雅罗裳的女子,凭窗独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国破家亡,有道是“ 欲语泪先流”,易安,从你经营的眼泪中,我看到那“沉醉不知归路”的生活向往,折服于你“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勇气。

自小看天上的月明,口中吟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见细雨迷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充盈心间,当雨落秋波,总能想起“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我渴望用自己的青春去品味诗词中的缠绵和忧愁,才知这些历史长河中逐年沁香的清茶,是需穷尽一生才可体会,何况我不满弱冠之年呢?

篇3:对赌书

一、对赌案例及分析

近些年来, 在国内市场上发生的对赌案例很多, 蒙牛集团与摩根士丹利等投资公司的对赌可谓是经典的双赢型案例。

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签署了类似于国内证券市场可转债的“可换股文据”, 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2.9亿元。“可换股文据”实际上是股票的看涨期权, 其价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蒙牛乳业未来的业绩。为了使预期增值目标能够兑现, 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年到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 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投资方约6000万~7000万股的上市公司股票, 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 摩根士丹利等机构要拿出自己的相应股份奖励给蒙牛管理层。2004年6月, 蒙牛业绩增长达到预期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可换股文据”的期权价值得以兑现, 换股时蒙牛乳业股票价格达到6港元以上。蒙牛乳业惊人的业绩增长, 最终使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资战略投资者提前终止了对赌协议, 3家外资投资者分3次退出, 获得的投资回报率至少超过了4倍, 另外还兑现奖励给蒙牛管理层6000多万股蒙牛股份。

蒙牛的成功让很多民营企业纷纷效仿, 永乐家电就是其中一个, 但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是幸运儿。2005年1月摩根士丹利以及鼎晖创业投资以5000万美元收购陈晓手中持有的20%永乐股份, 在这次收购中, 摩根士丹利及鼎晖与永乐管理层签定了“对赌协议”, 其核心内容是:永乐在2007年扣除非核心业务利润后盈利如果高于7.5亿元, 投资人向管理层割让4697万股, 利润低于6亿元, 则管理层割让的股份达到9395万股, 占到永乐上市后总股本约4.1%。这份对赌协议的实质是保证大摩的投资收益水平稳赚不赔, 而以当时永乐的年收入值来看, 要实现对赌协中所规定的利润指标, 在未来两年永乐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至少得达到60%。

对赌协议的签订让永乐失去了稳健的心态。2005年永乐一举收购了3家家电连锁企业, 2006年永乐与大中达成了合并协议。但是过度的扩张不但难以带来净利润的提高, 反而因整合与管理等成本, 降低了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最终, 2006年7月, 国美电器收购永乐, 永乐家电管理层最终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权。

从上述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 在对赌博弈中, 投资方总是为企业的发展规定一个相对较高的经营业绩目标, 以求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 而融资方在轻松获得大量投资资金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由此可见, 合理设计对赌协议, 平衡博弈双方的权利义务,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下文以蒙牛乳业的对赌为例, 说明重复博弈的协议设置更具有优势。

二、对赌协议的博弈分析

在签订对赌协议时, 协议的设计结构对于融资企业能否在对赌中取胜至关重要, 下面重点运用博弈知识分析对赌协议的结构对于对赌双方的影响。

(一) 分析前提

1. 博弈双方——博弈双方为参与对赌的投资方与融资方, 为了简便起见, 假设I为投资方, D为融资方。

此博弈为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 双方对于战略空间、支付函数不具有准确的信息, 因此信息是不完全的。

2. 信息是不对称的。

融资者可以掌握企业的内部运营情况, 而投资者不能很好的了解企业内部状况, 但可以观察到企业的绩效水平。

3. 博弈双方能够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 作出实现自己决策目标的最优理性选择。

但由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受到很多超出经营者控制范围的因素的影响, 企业的最终收入水平是不能够确定的, 双方的决策后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4. 决策顺序的设定:

由投资方I决定是否签订协议, 双方达成协议后, 在一定期限之内, 若融资方达到了协议的规定, 双方履行协议, 再进一步作出决策, 若没有达到协议的规定, 则作出其他的决策。

(二) 非重复博弈结构的分析

这里分析只进行一次博弈的情况, 博弈的支付函数及模型见图1, 当I决定不签对赌协议时, 双方的支付都为0, 当I决定签订对赌协议时, 一定期限内D达到要求, D赢得a>0, 未达到要求, 则损失a。假设D能达到要求的概率为p, 则相应的达不到要求的概率为1-p。

因此D要想赢得对赌协议, 必须ap>=a (1-p) , 得出p>=1/2, 由此可见, 融资者D对于投资者I提出的业绩条件, 须有50%的把握实现, 才可能赢得对赌协议。

(三) 重复博弈结构分析

再分析进行两次博弈的情况, 博弈模型和支付函数如图2, 为了简便起见, 这里假设每次D能够达到要求的概率都为p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 达不到要求的概率是1-p。第一次博弈的支付为b>0, 第二次为a-b, 且a>b, 这样两次的总支付为a。

从而得到D能够赢得对赌协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bp+p2 (a-b) >=p (1-p) (a-b) , 解得p>= (a-2b) /2 (a-b) =1/2-b/2 (a-b) <1/2, 因此, 再重复博弈中, 只要D能够达到I所规定的绩效的概率大于1/2-b/2 (a-b) , 就有赢得对赌的可能, 而这一概率小于单次博弈所要求的1/2, 因此通过以上的推倒可以看出重复博弈结构的对赌协议对于融资者来说是更有利的。

蒙牛与大摩所签订的对赌协议是一种典型的分层博弈, 第一阶段的博弈是一种试探性的博弈。协议中, 双方约定如果蒙牛管理层在2002-2003年的一年之内没有实现维持业绩高速增长的的诺言, 作为惩罚, 开曼公司及其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账面上的大笔投资资金将要由投资方 (大摩等) 完全控制, 并且投资方将因此占有蒙牛乳业股份的60.4%的绝对控股权。一年后如果管理层完成了业绩增长目标, 投资方答应代表蒙牛内地股东和管理层等的金牛和银牛可以把投资开曼的A类股票以1拆10的比例无偿转换为B类股。而在对赌协议中, 又制订了下一阶段的对赌内容, 即在2003-2006年间, 蒙牛乳业业绩的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 否则蒙牛管理层将输给大摩等三家外资战略投资者6000万到7000万的蒙牛股份。

如此, 第一阶段的博弈为下一阶段的博弈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一旦在第一阶段的博弈中出现了明显的不可持续性迹象, 博弈的任何一方都可以终止博弈, 减少损失。2002-2003年蒙牛与大摩的对赌是一种逐步的、试探性的博弈。大摩等有权更换管理层表明协议中存在着终止博弈的触动条款。这一设计为博弈方是否继续博弈提供了缓冲地带。而正是在这一阶的博弈中, 蒙牛管理层通过当年税后利润从7786万增长至2.3亿元, 增长194%, 为继续进行对赌博弈增强了信任。随后, 于2003年10月, 大摩等三家外资战略投资者再次斥资3523万美元, 购买3.7亿股蒙牛可转债, 双方最终确立了6000万至7000蒙牛股份的对赌筹码。

因此, 在设计对赌协议时, 重复的博弈策略十分重要, 它提供了一个缓冲期, 为实现双赢创造条件。而在不同的博弈阶段如何设定分层博弈筹码、结束博弈的熔断结点、继续博弈的变更条款等也是设计协议时应当考虑的问题。积极的重复博弈有一个层层加码的筹码结构, 初期筹码小些, 之后的筹码可以累进。若在初次博弈中一方由于特殊原因在博弈中失利, 且双方仍存在继续进行博弈的诉求, 就可以通过变更一些条款来维持博弈继续进行, 这样不但避免了由于武断结束博弈所产生的错杀后果, 也为失利方提供了扭转局面的机会。

三、国内企业面对对赌协议的应对策略

虽然通过对赌的方式可以使企业很快获得大量的资金,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对赌协议的双面性, 在认清企业当前状况的情况下, 适当的运用对赌协议, 让它为企业服务而不是成为企业的负担。企业在参与对赌时, 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 合理设定和协商协议条款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对赌协议条款最好设计为重复博弈的结构, 重复博弈能够降低当事人双方在博弈中的不确定性, 较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并且能够提高融资者赢得协议的概率。

(二) 正确认识对赌协议的利弊

投资方签订对赌协议的好处是控制企业未来业绩, 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而融资方签订对赌协议的好处则是较为简便地获得大额资金, 以达到低成本和快速扩张的目的。企业管理层在决定是否采用对赌方式融资时, 应谨慎考虑各种因素, 权衡利弊,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三) 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很多企业在履行对赌协议时, 为了达到约定的业绩指标, 重业绩轻治理、重发展轻规范, 结果导致对赌失败, 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总之, 中国的民营企业始终面临着资金瓶颈的约束, 融资问题始终限制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因此, 剖析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试图借助国外资本在海外上市, 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对赌协议这种新兴的融资方式一定会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应用, 研究协议的设定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杜丽虹.对赌非赌关乎公司战略选择[N].证券时报, 2006-07-22

[2]程继爽, 程锋.对赌协议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6)

[3]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 1996 (5)

篇4:赌书消得泼茶香

无论是从字形和音韵上,都宛若一枝带露莲花冉冉开,给人带来一种优雅悠长,温暖芬芳的审美享受。

花头木身的茶,是花草树木的一缕香魂,吸收了天阳地气之精华,被拘来凝在春天枝头的嫩芽幼叶里,聪明的人类趁机采来加工,把它们变成了百食不厌的饮品。真正是爱得恨不能吃了。只怪茶如此香美诱人,怨不得人们爱得残酷。

賭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样的雅致趣事发生在宋代著名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身上,两人每每饭罢,坐归来堂准备饮茶时,总喜欢互相考问某诗某句在书中某页某行,以决胜负,决定谁先饮茶,答对的那个得意大笑乃至热茶倾覆怀中。如此快乐的日子,在当时却是谁也没在意过,以为不过最平常的事,再也没料到命运突变后一系列的生离死别,天人永隔之悲惨。

后来由清代纳兰容若的一首《浣溪沙》缓缓写来,早已物是人非,黄叶疏窗残阳,凄楚得令人不能卒读。

《浣溪沙》全诗中只这短短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情味,有游戏,有书,有茶,有笑,有幸福。

书和茶的关系犹如人间情侣。读书时若有一杯热茶氤氲在旁,自然是锦上添花口舌生香的人间美事。但倘若没有茶,许多情况下,我们依然快乐读书自在生活。情侣亦如是。有爱相伴的日子恍若飘飘神仙快乐来去,失爱的时候,伤心过一阵,我们还可以若无其事地活下去。就像书和茶,每次读书总想有壶茶就花好月圆了。然而有茶而不读书的日子,我们照旧一天天虚度。

如此算来,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原来已经占尽人间幸福事了。

于我而言,有书有茶,就已是人间清福!

篇5:赌书消得泼茶香作文

我对于中国得古典文学很是着迷。也许时隔甚久,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它们就在这里,就这样静静地摆在我的书架上,沉淀着五千多年的时光。

何谓经典?经典是被大部分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依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依旧能使人得以进步升华的书目。它们有着超越时间的意义,不会受到某一时代的偏激思想影响。

我喜欢读《庄子》。我喜欢那隔绝了一切的尘世喧嚣,那天人合一与万物的契合,那对大自然的热爱。

我喜欢读《红楼梦》,喜欢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喜欢贾宝玉对自由与爱情的追求,喜欢黛玉不愿与世故同流合污。

《诗经》里宛在水中央的伊人,朴素的民风;《论语》中的仁与爱人,己所不欲与勿施于人;《离骚》的美人香草的浪漫情怀与爱国的坚毅……

这样的美好事物,使我既欣喜,又庆幸。欣喜,在于这些经典,我可以细细感悟,不被人阻止和干扰。我有幸生于这个国家,有幸能领略中国五千多年的辉煌文化。

有些人也认为,杂书也有阅读的价值。我不否认这一观点。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当它有缺点时,也会有相应的优点。然而,重视事物的优点,才是重要的。非经典的书目,只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反映,当过了一段时间,人们便会将它遗忘,当自己看完这些杂书时,也感到收获寥寥无几。

这世间书本无数,被评为经典的又有多少?人这一生又有多长?我们有多少时间去挥霍在这些闲暇杂书上呢?

也许由于语言,说话方式的时代性,刚开始读经典时会有些生涩,但没关系,耐下心来,细细品读,渐渐就会沉迷在其中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对赌书】相关文章:

上一篇:2020大学教师个人总结下一篇:高中有关谦虚的议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