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2Good morning》课堂教案设计

2024-04-10

《Unit2Good morning》课堂教案设计(精选14篇)

篇1:《Unit2Good morning》课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了解人物的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由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江姐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词,导入新课,了解江姐师激情朗诵《红梅赞》一词,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畅谈,感受红梅傲雪的精神。)出示《红梅傲雪图》和《红梅赞》一词,生有表情地朗诵。讲述梅花的品质。继而引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是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江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板:江姐)出示关于江姐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抓住资料中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谈感受,了解江姐。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江姐的一个片段,看这个片段又能带给你哪些心灵的震撼。

二走进文本,感知文意,了解故事起因轻声细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读后交流:

(1)出示文中生词和一些较难读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老师口头解释“渣滓洞”、“阴丹士林布”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浏览全文,看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江姐临刑前发生的事情)哪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找出来读一读(生读第1段)。这一段中,点明故事起因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转移)对江姐来说,这次转移意味着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让学生明白江姐转移的实质)作者为什么还要在这一段开头交代当时的天气情况,有什么别的用意吗?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接下来,我们将与她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深入她的内心世界。

三抓好事件,品读细节,感悟江姐的品质用心默读2?5自然段,思考: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都做了哪些事?读后交流。(师相机板书:塞好提纲梳妆打扮)再次细细咀嚼这几段文字,哪些细节最让你心动,就在相应的文字旁写下自己的体会。(在这一环节中,重点交流江姐“梳妆打扮”的细节(出示),师做好朗读指导)过渡:就在江姐梳妆打扮的同时,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于是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下文就是江姐与同室难友深情话别的场景。(板:深情话别)

(1)出示7—15段(11、12、13、14段用省略号代替)在音乐的伴奏下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注意人物说话的表情、语气),练读完毕,再在全班展示读。问难友扮演者:作为江姐同室的难友,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问江姐:能告诉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吗?(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2)老师提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语(第8段中的“接过”和“递还”)这一接一还,接还的仅仅是一个布包吗?(交流感受同志之间的深情厚谊。)引导学生找出省略号省略的部分,并把教学重点锁定在第12、13自然段——鼓励战友的细节(出示),通过朗读交流,感受江姐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激励战友)江姐又是怎样做的呢?一起走进最后一段。(出示,指生读)(1)透过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江姐和这些革命志士身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谈感受)(2)伴着《红梅赞》歌老师作激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再读资料,升华感情看板书总结全文,感受江姐的品质。出示关于江姐的第二段文字资料(写给亲友的信),让学生明白:无数的革命后代会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奋斗,直到胜利的那一天!让课文留下思考(作业):

(1)想对包括江姐在内的革命先辈们说些什么,动笔写下来。

(2)课外阅读《红岩》这部小说。

板书设计

塞好提纲

梳妆打扮从容不迫

江姐深情话别视死如归

激励战友

篇2:《Unit2Good morning》课堂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

四、教学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zhǔ)引

(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相互质疑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注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奇景。 1、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 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三峡》.

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5、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6、学生相互质疑。

7、教师范读

8、学生齐读。

9、教师指示节奏。

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

11、教师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五)根据图片,描绘美景

(六)提示性背诵

(七)布置作业:与《早发白帝城》诗文对读。

(八)总结全文

1、学生可读可背课文。

2、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3、学生分组读课文,读出情感。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1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4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4、师生共同品味写景的妙处。

5、据教师出示的三峡图片用语言加以描绘(要求用上文中词语)

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写作后全班交流。

6、教师根据课文分析提示性让学生背诵。

篇3:浅谈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的设计

一、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在编写教案之前, 教师应该先深入研读教材, 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 了解重点和难点, 了解本课学习的目标。教师在研究教材内容的时候, 不能局限于对单课内容的研究, 还要考虑本课内容和知识点的内部联系以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平行联系, 了解本课重点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和网络, 把新知识和学过的知识连接起来, 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还应该总结教材和以往教学的不足之处, 以便在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仅仅研究教材的内容还是不够的, 还要注意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和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 教师应该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动机、风格以及学习程度等各方面的情况有个总体的了解, 针对学生学习的程度和特点, 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准备。当然, 对学生的了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通过一次课来完成,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反馈, 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生的情况下, 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并确定基本的教学步骤了, 比如, 考虑如何展示和讲解课文内容, 是采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如何进行练习, 是进行综合练习还是分项练习;还要考虑交际情景的选择和拟定、课堂提问的内容以及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等等。

二、教案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 对外汉语教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辅助工具的准备以及课后语言实践、作业和检查。教案写作的详略可以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而定, 但教案尽量还是应该写得详细一些, 特别是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 编写详细的教案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教学思路和习惯, 可以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也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掌握。教案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要自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紧凑。

在教案的开头部分要对课程的基本信息做一下记录, 比如:

教学内容:指路, 方向方位 (前边, 后边, 左边, 右边, 往前走, 往左转, 往右转等)

教学对象:汉语初级班学生

教学时间:1学时 (40-45分钟)

教学目标:对象初步掌握各方向方位的说法, 所有学生能听懂指令, 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基本正确说出指令。对汉字暂不做要求。

教学材料:课堂必要教具 (桌椅, 黑板, 粉笔等) , 一个球 (或类似物体) , 一条手绢。

接下来就可以对教学的具体步骤进行安排:

1、学生椅子排列成圈状。

学生围坐。教师站在中间。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球 (或任何学生已经学过的物体名称) 在我的前边。球在我的后边。球在我的左边。球在我的右边。”慢速重复若干次以后, 学生自然能理解“前边, 后边, 左边, 右边”的意思。

2、请一位学生 (例如Tom) 站到中间, 教师说指令:

“球在Tom前边”, Tom需要将球置于自己前边。如果他做得对, 其他学生需要予以肯定, 做错了也需要指出。以此类推。请几位学生轮流上来做。

3、请两位学生上来比赛。

此时不再采用球。只需要用手指示方位即刻。两位学生闭起眼睛 (以防互相抄袭) 。教师说一个包含方位词的句子, 例如:“学校在前边!”, 学生手指前边。看谁先做出来, 就算获胜。以此类推。做了几次之后, 可以请下面在座的同学来喊口令, 视学生原有水平而定, 如果原来水平较高, 可以喊整个句子, 如果原来水平很低, 只要喊出方位词“前边”等就可以了。

4、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

“往前走”, 自己往前走一步。“往左转”, 自己往左转身。慢速重复几次, 学生就会明白。可能有学生对于“前边”和“往前走”的区别不太明白, 教师可以适当解释, “前边”是静态的, “往前走”是动态的。 (先用动作解释, 学生仍不明白, 则可以辅以适当的学生母语) 。

最后, 还要加上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的部分:

1、教师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提醒学生重点掌握“前边, 后边, 左边, 右边, 往前走, 往左转, 往右转”等词语的含义和使用。

2、课后进行会话练习, 模拟问路场景, 进行口语实践训练。

完成了这样一些基本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篇教案就基本形成了, 教师应该注意教案编写的实用性, 要针对不同的课程及时调整教案的内容, 不能流于形式, 要真正发挥教案对于实际教学的作用。

摘要:对外汉语课堂教案的设计是课前准备和备课的重要部分, 在编写教案之前, 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研读, 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步骤, 完成教案的设计和编写, 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案,设计

参考文献

[1]李爽:《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世界汉语教学》, 1993 (03) 。

[2]张幼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与应用探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

[3]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设计问题》,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03) 。

[4]王瑞烽:《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和设计方式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01) 。

[5]杨文惠:《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导入设计》,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3 (02) 。

篇4:浅谈音乐课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把握

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必须明确,上好一堂课的功夫在课外,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等因素,一般还不能直接学习教材,教师在教材和学生之间应起一个“转化”作用,即八教材转化为教案,把教案转化为学案,而设计教案是这一转化过程的中间环节。

一、教案设计的要求

1. 简案。教案设计只要求教师吧教学环节设计出来,不必出现师问生答的详案,以免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每一环、每一层引着学生走,从而出现课堂变成教师实施“教案剧”的过程。

2. 学案。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但要突出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突出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3. 活案。活案的设计要求教师把教材中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如三连音的节奏是个难点,怎样去教,可以通过游戏的办法,如说人的姓名XXX X (张杨老师 好),也可在心里说词,用手拍出节奏XXX X再加上音高唱一唱,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难点,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

4.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案的操作过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是通过备课来完成的。备课时,教师根据自己对大纲和教材的理解,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己往的经验来安排教学过程,教案的设计是在教师主观认识的基础上来完成的。那么在实践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计划与实际的矛盾,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写好教学后记,就是为了发现矛盾,解决矛盾。

二、教案的撰写程序

1. 确定教学内容 音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以重点的内容为中心,力图使学生理解、掌握教材的内容。但由于音乐课堂教学都是综合性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参阅教參、有关辅助资料及一些补充内容,但归根结底,还是以规定的教材内容为主,以辅助材料为辅。

2. 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活动。教学中的一切活动、环节的进行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净化学生的心灵,以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再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要全面把握。

3. 制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由于教学设计的活动化,教学的重点、难点应在学生自主参与与探求的过程中重点解决,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4. 准备教具、学具 教师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电教媒体、教具及学生为学好本课内容所需的学具等应及时做好准备。如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搜集有关资料、教材,让学生主动参与“备课。

5. 设计教学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应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参观者的身份进入儿童的世界,真正实施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案。主要内容有:如何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校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如何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学会群体合作交流等。总之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6. 撰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反馈的总结记录,就内容来讲简而言之即全面审视教学过程:

第一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基础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情感教学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 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教学原则体现如何。

第三 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是否恰当。

第四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第五 课堂教学有无艺术特色,是否调动了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如何,兴趣如何。

第六 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从提问中反映的缺漏有哪些,哪些属本学科,哪些属其他学科,哪些属创造性思维或意外收获。

第七 学科特色和课型特点是否充分体现.

根据以上几点总结反思,成功的加以肯定并总结提高,失败的或不足的要分析因素,制定改进的具体措施,这对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音乐课堂组织教学中,老师常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坐着,课堂气氛会死气沉沉,如果放开学生手脚,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却被人批评说:“太乱了,不像话!”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观点是:乱中求序,因势利导。

首先“乱”并不是一定的坏事,只要不是因为组织教学失败而造成的混乱。教学时教与学双边活动,尤其是现代音乐教育,更加提倡“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境界,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是培养音乐家,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而这时的乱是学生思维活跃、体验充分的外在表现,如果把握得当,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

其次,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大家庭同一段音乐,有的人想到松涛阵阵,也许我会想到海浪声声,这时见仁见智的事,只要有体验、有情感,不需要有标准。正如一名著名的教育家所说:对于异于自己的意见,要鼓励提倡,对于不敢发表的意见,要积极引导,对于稍有缺陷的意见要正确指点,对于完全错误的意见,要宽容大度再善意纠正。作为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

由此可见,“乱”并不可怕,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随机应变,但不能脱离上课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我的建议是:

第一 创设民主、广泛的人际关系,弱化教学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强化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由内及外,才会拥有良好的心态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第二 合理的组织活动,把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可组织学生随音乐即兴舞蹈,老师也参与,硬件设施好的学校有些乐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敲一敲、玩一玩、听一听。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蕴藏着长新思维的火花,关键是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瞎跳瞎唱”,教师如果能处“乱”不惊“乱中求序,能势利导”,让学生大胆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实践当中,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更多自信乐观的孩子。

篇5:菜园里课堂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1个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卜、心”两个字。

【课时重难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参观。(课件先出示菜园全景,随后出现菜园里三个字)这是什么地方呢?瞧,“菜园”这两个字正向我们眨眼呢,看谁能先和它们交上好朋友,记住它们的样子。

2、我们已经来到了菜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蔬菜?

3、指名说。

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1、菜园里有这么多的蔬菜,他们每一个都有好听的名字。如果我请出蔬菜的名字,你能认出是哪一种蔬菜吗?看谁最能干。

2、指名读课件显示的有拼音的蔬菜名。(认对后出示相应的蔬菜图片,加强记忆。)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开火车读。(特别注意“卜子”是轻声;“黄”是后鼻音)

3、检查认读情况。

小朋友们学习的劲头可真高。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都已经认识了这些蔬菜的名字。

(自由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三、排菜谱,巩固生字。

1、小朋友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为了奖励小朋友,我给你们一个自己安排菜谱的权力。从周一到周五,你想怎么安排你的菜谱呢?

2、小朋友们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同桌听。

3、找个别孩子到黑板上排菜谱(卡片),并解说。

四、写字

1、小朋友们真能干。接下来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写字了。先来认一认今天要写的字吧!(卜心)

2、观察。小朋友们好好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几笔,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上?

3、师范写。小朋友们用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写。要注意每一笔的起笔在哪里。

4、学生以正确的姿势描1、写1。师巡视指导。

5、优生字点评、奖励。

五、课外拓展,鼓励识字。

今天,同学们认识了9种蔬菜娃娃,你们真能干,课后,同学们可以随爸爸妈妈去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娃娃,将你认识的蔬菜娃娃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制成卡片。把你认识的`蔬菜娃娃告诉你的小伙伴们听,咱们比一比,看谁交的蔬菜娃娃最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

2、会写“心、风”两个字。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课时重难点】

了解蔬菜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去菜园里认识了很多蔬菜宝宝,跟他们交上了朋友,瞧!这些蔬菜宝宝来到教室里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呢!谁能准确、大声地来问一问,他在哪里?他马上就会回答你。

二、初读课文:

这些蔬菜宝宝各有各的特点,可讨人喜欢了,有人就根据他们的特点编了首儿歌,想不想读读!翻开书本95页,自己去拼一拼,读一读这首儿歌,尽量把它读正确,通顺!再数一数,儿歌中写了几种蔬菜宝宝!开始吧!

1、学生自由读

2、儿歌写了几种蔬菜?你喜欢哪种蔬菜就把那种蔬菜读给旁边的小伙伴听。旁边的小伙伴认真听,读得好就夸夸他,如果读错了就帮帮他。

三、交流反馈:

1、你喜欢哪种蔬菜?

a、豆角青青细又长。谁也喜欢青青的豆角?还有谁?

学习生字“又”:

细又长是怎样的?比划一下?

看看豆角青青细又长是什么样的?看图,又细又长,多苗条啊!谁再来读读

又字就把豆角又细又长的两个特点连在了一起。

能不能用又来说说西瓜的特点呢?

你还能用又什么有什么来说说其它东西吗?

b、黄瓜身穿绿衣裳。衣裳是轻声

读着读着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黄瓜的皮是绿色的,说成是身穿绿衣裳,就好像人一样,多有意思啊!

感觉黄瓜身穿绿衣裳很神气。

很多蔬菜都有鲜艳的外衣,下面就来欣赏一场蔬菜时装秀。

洋葱身穿什么衣裳?辣椒、西红柿。

不同的蔬菜穿着不同的衣裳,他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漂亮,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黄瓜。

C、茄子高高打灯笼。

人们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挂起灯笼呢?

茄子挺着成熟的身体高高挂在枝头,它好像在向人们说些什么呢?多神气啊!读读。多可爱啊!

d、萝卜地下捉迷藏。

这句话里藏着三个生字,你能找出来吗?

学习生字“捉迷藏”。玩捉迷藏的时候,那个捉的人是怎么做的?蒙住眼睛,用手来摸,所以是提手旁。

小朋友找一找,萝卜在哪儿呢?哦,他在地下跟我们捉迷藏呢!我们除了用叶子把自己藏起来,还可以藏在房间里,还可以藏在柜子里,再用高高的东西把自己遮起来,这样,别人就找不到你了。

瞧,萝卜把自己藏在地下,露出一点点脑袋瓜,看我们能不能找到它,多有意思啊,谁愿意跟萝卜玩捉迷藏,读好这个句子。

e、辣椒长个尖尖嘴。

学习生字“嘴”:是平舍音,指指嘴巴在哪儿?嘴巴就是口,所以是口字旁,嘴角在哪儿?嘴巴的旁边,所以嘴的右边下面是个角字,合起来就是嘴巴的嘴。

f、南瓜越老皮越黄。

学习生字“越”

出示课件,刚结出来的南瓜还是绿绿的、青青的,等到越成熟,他的皮就越黄,所以说南瓜越老皮越黄。谁来读读这个句子,黄瓜的皮是越老越黄,但味道却是越来越好。

谁能也能用什么东西“越来越怎么样来说说话呢?

四、面对这么多可爱的蔬菜,这么美丽的菜园,你想说些什么?

1、是啊,我们不禁想赞叹: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读好风,谁来说说风的笔顺是怎样的?风光有一个好朋友叫风景。

2、看到这么美丽的风光,想不想变成菜园里的蔬菜宝宝,跟他们一起玩?小组读。豆角组、黄瓜组、茄子组、萝卜组、辣椒组、南瓜组,最后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下面请各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读。个别读。

五、创编儿歌:

菜园里其他蔬菜不肯了,他们都有那么好听的句子,我们也长得漂亮又可爱,也要求编到儿歌里来呢!瞧!这里有。

请小朋友选择一种学着书上的样子来说一说。可以说他的颜色、形状,样子,味道都可以。

六、写字:

1、今天我们既认识了可爱的蔬菜宝宝,又学会了一首儿歌。小朋友真是又聪明又能干。我们这就来看看这个“又”字怎么写,好吗?

2、先仔细观察有几笔,每笔都写在什么位置上。认识一个新的笔划:横撇

3、风:笔顺,横折弯钩

七、作业:

篇6:识字优秀课堂教案设计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

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学会写“认、真”两个生字。

2.基本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懂得要尊敬长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让学生集体背诵一段《三字经》。(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会背了)

2.简要介绍“孔融让梨”和“黄香温席”(见后面资料袋)的故事。

3.古人都能做到尊敬老人,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题目)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写字

1.师范读课文。

2.领着学生读课文。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4.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a.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如:认、错、扫、事。

b.看看谁的方法好,能帮助大家记住字型。

5.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推选代表,也可以小组共同汇报)

6.进行“识字比赛”,以小组或个人形式都可以。

7.进行“组字比赛”。出示“夫”、“错”、“事”、“改”、“懂”自由选择,进行扩词训练。

8.相机指导写字“认真”

a.看见大家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老师立刻想到了两个字,知道是什么吗?(板书:认真)

b.你们喜欢老师送给大家的这两个字吗?那你们会怎么来写这两个字呢?

c.教师指导书写。

三、再读儿歌,提出要求

1.我们不仅写字要认真,读儿歌也要认真才行,那你们能认真地再读一读这首儿歌吗?

2.学生齐读儿歌。

3.提出要求:以后在学习上都要有这种“认真”的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懂、貌”等14个生字,学会写“洗、扫、父、母”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1.齐读生字,看谁的反映最快。

2.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列火车开的快。

3.把生字藏到词语里面,你们还认识吗?

懂事、外貌、父母、认真、对错

改正、愿意、碗筷、扫地、夸奖

二、再读儿歌,懂得道理

1.分小组轮读儿歌。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你读了儿歌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你有什么不太懂的词语吗?你可以提出来向其他小朋友请教,有困难的老师可以帮忙。

如:“尊长辈”的“尊”字,可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尊敬、尊重);“即改正”的“即”字,可由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说成“立即、马上”也行;“承担”一词可以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如“干、做”。

5.师生交流学习。

6.师生轮流朗读儿歌:男生读,女生听;女生读,男生听。

三、写字教学

1.教师指导书写:洗、扫、父、母

2.生书空、练写

3.交流写字情况

五、拓展

1.念儿歌给小朋友听,并把课文背给父母听。

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你最想为他们做的事。

篇7:《生命生命》课堂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教学难点】

辨析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和三点思考的侧重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文选取三个寻常事例,抒发对生命全面而又深刻的理性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诵读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恰当停顿、读出语气和感情。反复朗读,用心领会文意,感悟生命的意义。

2、自读点拨法:

本文为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精细阅读,深入细致地探究文意,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3、比较法。

将课文与美国克伦·沃森的同题文章品评比较,培养赏析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打印好的课堂练习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抓文章主题词,理解文意。合作探究,领会写作意图。比较阅读,培养赏析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俗话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当生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时,所要面对的.就是在自然法则允许的时限和条件下,使生命河流光彩有力,无论构成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因此,礼赞生命也就成为一个不老的话题。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命生命》,就是一位被病痛折磨的女作家对生命价值的参悟和颂扬。让我们在与作品对话中,接受生命的洗礼。

设计(二)

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病痛中,她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以女性的细腻和敏锐,观照寻常的生命现象,抒发的感悟便多了几分亲近和自然,《生命生命》便是这样的精彩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品,与作家对话,去感受有意义的生命之歌。

二、诵读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标示出各语段序号,勾画并疏解生字词:

投影:

⑴ 给加粗字注音:

小憩(qì) 辜(gū)负 骚(sāo)扰 庸(yōng)碌

擎(qíng)天撼(hàn)地 糟蹋(tà)

⑵ 释义:

小憩:休息一会儿。憩,休息。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糟蹋:浪费或损坏。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应许:答应。

篇8:《Unit2Good morning》课堂教案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订蓝图的过程, 主要目的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展的谋划, 它是编写教案和课堂教学开展的依据。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梳理两种意识:

1. 目标意识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目标统领内容的实施理念, 但体育课程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水平乃至单元目标往往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比较全面完整, 每节课不分主次平行共存每一个单元目标显然不可行, 如何有效分解到各个单元乃至每个学时, 这也是课程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应该是运动技能目标, 它的实现进程通常是其他多元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和载体。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应该树立目标意识。鉴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对核心目标的依附性, 根据技能递进式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应确立不同课时的核心目标, 再有所侧重均衡确立一至两个侧重目标, 确保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比如一个单元的前几课时的侧重目标可以是“运动参与”和“身体健康”, 单元的后几课时侧重目标可以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这里的侧重只是相对而言, 因为五个领域目标不是完全分离的。

在二年级小排球“炸碉堡”主题单元第一课时教学中, 将教学目标定为:在多种形式的抛接球练习中, 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抛球和挡接球动作 (核心目标) ;知道游戏名称、方法和分工, 乐于参与“炸碉堡”游戏 (侧重目标) ;提高学生的上肢投准能力。在最后一课时, 则将教学目标定为:抛接球练习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 发展上肢的投掷能力 (核心目标) ;能在不同的小组中和同伴合作完成“炸碉堡”游戏 (侧重目标) ;能将游戏中的感受和同伴及时交流,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2. 整体意识

课堂教学设计与水平、学期、单元等计划的制订相连, 首先要整体把握上位的教学计划, 厘清该课教学应该得到哪些方面的锻炼, 获得哪些知识和技能, 实现哪些学习目标才能获得健康的体魄等问题, 使水平段、年级段、单元教学计划有较为具体的落实;其次, 更应关注本教材在不同学期、年级乃至水平学段的教学的连续性, 避免教学内容在不同年级、学期中多次简单重复循环的现象。比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跳跃单元教学中, 为建立一、二年级跳跃游戏和蹲踞式跳远之间的衔接, 确立了会做出“双脚连续跳上跳下、蹲跳起、单双脚交换跳、单跳双落”等各种跳跃动作的单元技能目标, 然后每节课设计时都围绕一节课一种跳跃技能的思路设计教学, 有序地实施蹲踞式跳远的基础性教学, 有效确保蹲踞式跳远技能教学的连续性。

二、编写教案

如果说课堂教学设计阶段教师的精力主要花费在思考和宏观的架构上的话, 那么教案编写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划进一步精确化和系统化, 也是课堂教学设计进一步生本化和校本化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有效安排和组织各种教学资源, 使之序列化、最优化、行为化, 最终形成教案的过程。

1. 学生意识

从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到教学内容的选择, 不能仅仅考虑教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仅从单纯的竞技运动角度来进行设计课堂教学。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都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运动技能和进行体育锻炼, 体验运动的乐趣, 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所以, 编写教案时教师确立学生立场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的弊端, 又可以避免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局面。比如在三年级《后滚翻》教学中, 要求学生达成“滚翻时团身紧, 推手及时有力”的技能目标。有的教师从“翻掌贴肩”到“后滚动”再到“后滚翻”, 利用讲解示范、反复指导学生练习;有的教师则在学生练习中利用胸口紧贴大腿夹海绵后滚翻、后滚翻时穿过呼啦圈等方法, 促进学生达成技能目标。实践证明, 因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学生学得更主动有效。

2. 课型意识

教师在教案编写时应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课时单元所处的位置和课时目标, 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课型, 这样的教案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如果是侧重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学习良好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为单元学习奠定技术和兴趣基础, 教学时可采用“情境导入——自主练习——创造性学练”的课型, 引导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游戏、表演和比赛等;如果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技能, 可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巩固提高”的课型, 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提高技能学习兴趣、形成运动特长;如果是侧重促进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保健和体育锻炼等知识, 发展体能。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练习菜单,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游戏和运动进行身体练习;如果是侧重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可应依存于运动技能教学目标的达成, 充分挖掘、利用各项体育游戏和运动的心理健康的教学因素, 通过适当变换练习的环境和同伴, 鼓励学生努力拼搏, 体验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如果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精神等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在自然的、合作的教学情境进行身体活动, 适当对学生的体育比赛欣赏、体育文化进行渗透教育。

参考文献

[1]阎金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篇9:《Unit2Good morning》课堂教案设计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观点。简单地说,就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树立观点。要实现这个目的,教師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和选择最佳教法。掌握教材,最重要的就是能按照每堂课教材本身的特点,编织成便于学生展开思维的教学程序,组织成有利于教学的知识体系。选择教法,就是要根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使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充实,启发性强,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驾驭教材得心应手,选择教法应用自如,每堂课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有精湛的艺术匠心,对教材反复推敲,精心设计,使每堂课有层次、有提纲、有重点,犹如一幕优秀话剧一样,有序幕、有发展、有高潮、有尾声,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对教案设计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指的是: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预先决策和超前把握。教案设计从它的形成过程讲,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教案设计阶段

教案,即教学之方案,教案设计的基本依椐是教材,即新课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其基本前提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感知、理解和把握,只有清晰的感知、透彻理解和充分把握,教师才能将教学内容、思想、方法以及教学认识的特殊性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组合、设计、形成教案。与认识的从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相似,教案设计也需要经历一个从粗略到精细、从笼统到系统的逐步具体、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做以下两方面工作:

1.思路设计

所谓思路设计是指教师根椐教学的一般认知规律和课程基本特点,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思路的前提下,编制出具有一定层次的教学程序。例如,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思路是“引入课题、激发动机——感知现象、形成表象——思维加工、得出概念——剖析概念、加深理解——明周运用、强化记忆”。教学思路的设计只是教学方案的初步定向,此时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只是原则的、笼统的、概括的,其包含的素材还相当贫乏,缺乏具体,需要进一步的设计,才能明确、丰富和充实。

2.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是指教学各阶段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业方式的确定,即师生双方在各教学时间内做什么,怎样做,任何教学思路的展开都必须通过活动来实践。如果说教学思路的设计体现的是教学设计的共性,那么,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的个性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体现,同一种教学思路可以由不同的活动方式展开,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课题的教学可以用“教师讲”的活动方式展开。也可以用“教师指导”的活动方式展开。就前者来说,其活动过程简单易控,只要教师讲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特出、难点突破,学生接受讲解的结论也不困难,可要让学生信服这些结论就不那么容易,因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许多观念与物理学的结论往往是相悖的。

二、教案心理模拟阶段

教案的心理模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从系统结构优化角度对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各层次、各种关系进行全面协调。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排除障碍、理顺思路。大多数教师多有这样的体验,每当我们重温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时总会感到原本很完善的教案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障碍、或难以确定的东西。比如,课题的导人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还是从例举事实中让学生发现问题。那些用于转折、衔接的词语:“因为、因而、但是、然而、所以、因此”哪个更合适;对一个新获得的结论是用“它的意义是什么”,还是用“它说明了什么”或用“这是什么”来启发学生思考,哪种设问指向更确切。(2)充分想象,优化活动结构。我们知道,教学设计最终是要转化为外显的教学行为,而外显行为的具体性和复杂性是难以用教案语言,甚至是内部语言表达的,往往要用表象或想象来设计和模拟。例如,物理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活动。虽然我们对实验过程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序可以给出原则性的表达。但其中更为具体、精确的活动过程却需要通过表象和想象才能说明清楚。对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设想和模拟,即从量上看,在心理模拟阶段想象的教学活动要比实际教学多得多。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应变自如地调整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结构达到最优组合。

参考文献

[1]刘峻松.开放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6).

篇10:《Unit2Good morning》课堂教案设计

执教:刘改兰

设计课时:1课时实施课时:1课时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各种事物的能力和大胆合理的想象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的探讨,培养学生互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感受,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围绕一个中心,写出对春天的所见所闻。

教学产出:

1、仔细观察,把握住景物描写的中心;

2、抓住重点,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

3、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的描写形象生动;

4、把你喜欢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材料:

PPT课件、朱自清《春》的视屏、儿歌《春天在哪里》的视屏、小红花。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名称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欢欣声音秀1、合上眼睛,深吸进去一口气,1、媒体导入,激发兴趣。

慢慢地呼出来,静静地、仔细地听。

春景图秀2、欣赏万物复苏春景图;2、播放收集到的春天图片。

3、快乐感知,各抒己见。

精彩题目秀4、以所见所闻为内容,设计题目。3、组织、引导。

快乐小导游5、读、说。4、播放PPT课件,组织、范读。

小游戏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想象春天美。5、组织、巡视。

美文欣赏7、欣赏美文。6、播放PPT课件,并欣赏

朱自清的《春》。

8、明确习作要求。7、出示习作要求.

小练笔9、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合作写一个8、组织、巡视、引导。

有关春天的小片段。

成果展示10、汇报交流。

11、歌唱。9、感情升华,播放儿歌

《春天在哪里》。

篇11:剪枝的学问课堂教案设计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见过种果树的人要给果树剪枝吗?知道为什么要剪枝吗?(学生自由发言)

2、其实,剪枝有很多的学问。今天我们来学习《剪枝的学问》一课,来看看剪枝有哪些学问。(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理解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检查词语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等。

(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6、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了解“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找出课文中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学生汇报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了解“我”心理变化的原因:

1、小作者对什么“满怀好奇”,又是什么令他“一脸疑惑”,他起初是“将信将疑”,可最终却“又惊又喜”,为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等下我们来交流。

2、学生交流:

第一次:“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4)“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5)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6)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7)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8)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9)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10)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11)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第二次:“热切盼望、”。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第三次:“又惊又喜”

(1)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2)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3、小结: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吗?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2、积累: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剪枝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花开 热切盼望

结桃 又惊又喜

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篇12:《美丽的小路》课堂教案设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第八自然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请打开课本,观察课文中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美丽的的小路,齐读课题。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A、小黑板出示14个生字(带拼音)、自读、起读、指名读。

B、去掉拼音读一读。

C、出示字卡,开火车读。

(二)细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一个自然段就在自然段的前边标上序号。想想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你最喜欢哪一个。

2.提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同学们,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你想说些什么?

4.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和鹿先生,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自读2、3自然段,然后分角色读。

5.这条小路实在是太美了,可过了不久,小

路怎么样了?请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小路到底怎么样了。

6.在这条肮脏的小路上,又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还有鸭先生,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5、6、7自然段。

7.看了大家的表现,鸭先生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鸭先生说怪他自己?

8.美丽的小路变脏了,怎样才能找回来呢?请同学们读第9自然段。

9.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兔姑娘、鹿先生,还有鸭先生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10、11、12自然段。

10.指名分自然段完整地读一遍课文。

三、小结

篇13:《Unit2Good morning》课堂教案设计

1.借助注释, 疏通文意, 做到文从字顺。

2.学习本文运用衬托突出重点的写法。

3.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运用衬托突出重点的写法。

2.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蓝天碧海、绿树红花都是文学家赞美的对象。其中, 莲花更是以其“清水出芙蓉”的独特风姿为历代文人盛赞不衰, 把它当做高洁品格的象征, 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二、解题

题目中的“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那么“说”呢?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 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那么题目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三、熟读课文

1.请大家小声读课文一遍, 要求是读准字音、句子。

2.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注意听在读准字音方面还有没有问题。

3.范读课文, 听听自己的节奏有没有把握的不准确的地方。

4.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一遍, 注意体会语气、语调, 尽量读出节奏感。

5.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同桌两个同学合作, 结合注释, 翻译课文。

要求:不会解释的词语加点, 不会翻译的句子划横线, 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加三角符号。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共同解决。

3.一人一句翻译课文。

4.齐读课文。

五、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质?借莲花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

明确后归纳: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 “香远益清”的芳香。

风度:“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莲花有如此高洁的品格, 难怪作者喜爱莲花, 赞美莲花。把莲花比作是花中的“君子”。

请一位同学把这些句子读一遍, 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大家齐读这段话, 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其实, 我们已经不难发现, 在作者的笔下, 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花, 而是君子的象征。那么作者借莲花抒发什么感情, 就不难理解了。

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归纳:

作者借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赞美君子的高尚情操, 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对莲花的描写, 看似句句写花, 实则句句写人。

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只可惜, 这样的君子太少了, 所以作者忍不住发出感慨“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2.题目是“爱莲说”, 为什么要提到“菊”和“牡丹”?

学生讨论

明确归纳:

衬托:菊———正衬, 牡丹———反衬, 目的是为了衬托莲的美好形象和高尚品质。

找出与“菊”和“牡丹”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

作者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呢?

“隐逸者”“富贵者”

作者又用它们比喻什么人呢?

“隐士”“富贵者” (追名逐利的人)

(1) 为什么用菊花比喻隐士呢?

和陶渊明有关。

学生谈对陶渊明的了解

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 品格高洁, 又“独爱菊”, 所以作者用菊花比喻隐士。

菊花傲霜怒放, 和莲花的高尚品格相似, 所以用它来正面衬托莲花, 陶渊明坚持高洁的品格, 和作者是一样, 所以作者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自己。

只是爱菊花的人太少, 也就是真正的品格高洁,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逸者太少了, 所以作者说“陶后鲜有闻”, 表示了惋惜之情。

(2) 唐代的达官贵人酷爱牡丹, 所以用牡丹比喻富贵者, 唐代人喜欢牡丹到了什么程度呢?看了下面的诗句就知道了。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共道牡丹时, 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 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所以作者才说“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世人为什么喜爱牡丹?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

世人喜爱象征富贵的牡丹, 实际上是富贵, 名利的追求, 作者对这种世风是厌恶的, 鄙弃的。这与作者的高洁品格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作者用的来反衬自己。

(3) 作者实际上是借三种花写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同时表明自己的追求:

一种是像陶渊明那样, 厌恶世俗的污浊, 但他选择消极避世;

一种是大多数人那样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

一种是作者坚持的:身处污浊的环境中而能洁身自好, 保持高洁的品格。

六、小结课文

这篇课文, 作者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 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追求, 同时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从上完课到现在, 一直在思索。那就先从一开始的构思谈起吧: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 文章注释又非常详细, 个人认为理解难度不大, 除了个别词句没有注释外, 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 充分遵循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 设计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 语文教学就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设置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力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一直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 而不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于是让读书贯穿整堂课。从一开始的快速浏览, 扫清读音障碍, 到最后的自由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中间穿插齐读、指名朗读、老师范读等方式, 让学生在读中理、在读中思, 在读中悟, 让语文课有浓浓的语文味儿。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同行们常说,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 但是显然对学生的考虑尚欠周到, 而是过多地注意了自己的教学流程, 导致有些问题的讨论未落到实处, 甚至有把老师的见解强加给学生的痕迹。还有大胆质疑的能力还不够, 对学生放手幅度还不够, 学生有点被牵着走的感觉。

篇14:写好教案提升课堂效益

关键词:教案;常教;常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30-01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承担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实施有效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听得懂,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备好课,首先得有一份好教案。

我们常见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教案是教材内容的搬家,是教材内容的加加减减;有的教案写的过于详细,把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的每一句话都预想后写在上面;还有的教案是知识的堆砌,像个“杂货铺”。这类教案,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刚从事教育工作的那几年,我写教案就曾犯过上述的毛病,走过许多的弯路,结果是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丝毫没有感染力,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听得劳累,课堂教学效果总是达不到预期目标。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一份好的教案,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检验,细心揣摩,精心设计,不断修正才能产生。每一份好教案,都渗透了教师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心血。备课、写教案,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它比之体力劳动,有其独特的规律。这主要表现在大脑器官对课标、教材和学情进行思考、分析、构思和再创造,精心设计出符合实际和教学需要的教案。

“吃透两难”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是写好教案的基本要求。“吃透教材”,不仅是指马上要讲的章节内容、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等等,这些内容若不钻透,当然是无法把课讲好的。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每个阶段的重点、难点及其规定的教学任务,都应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一个教师要想把课讲好,非得在这方面狠下功夫不可。有的教师认为,把教材从头至尾教一遍就可以熟悉全部教材了,其实不然,教学其他的事情一样,都有个全局和局部的问题。只有通晓全局的人才能对局部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处理好局部的教学内容。对于数学科的教师来说,则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编写意图和编排体系,钻研整个小学的学科教材,使其在自己的头脑中编织出小学教学知识网络,才能对本学科教学知识体系真正在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为实施有效教学奠定基础,我认为,通晓学段学科全部教材是每一位教师写好教案、上好课的必备条件。我是经过了“吃透教材”阶段,才逐步把握了教学的主动性,教学效果才逐步得到提高。

“吃透学生”。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配合协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情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如:学生来自哪个地区或学校;学习基础如何;原任教师的教学有什么特点;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如何;以及学生的心理、家庭情况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了解学情的方法很多,可以查阅学生的成绩册,与学生个别交谈或召开学生座谈会,若有条件,还可像原任教师或班主任、家长了解学生的品德表现和学习现状等。此外,教师对学生做作业的解题思路及上课听课情况,也应做细致的观察和了解,这就是“知彼”,教师要善于把这些情况作为自己备课实施教学的依据。了解学生的情况,虽然繁琐、费时、费力,但它是教师备课时才能酝酿出满意的教案。

教师每设计出一个好教案,都要花费血多心血。除考虑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外,还要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有针对性地教学;要研究新旧知识的过渡,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于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等,也应细致的思考。在选定具体教学方案时,有时候会出现几个方案,举棋不定,此时需对各方案做一番利弊权衡之后,最终确定下来。可见,教师备课写教案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必须在端正教学态度、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不能把写教案当作是一种负担或包袱。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善于总结教学得失,教案常教常新。

有的教师喜欢照搬别人成功的教案,这种肯于向别人学习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是任何一个成功教案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教学环境,若用来作为自己设计教案的参考,是很有价值的,照搬的方法却是不可取的。

教师好似博采众花之蜜的蜜蜂。数学教师更应善于从多种途径和方式上获取与教学有关的日常生活、环境保护及科技新成果或最前沿的教改信息,这些资料都是教师“酿蜜”(备课、写教案)的原料。运用大量的实例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日积月累,灵活运用,减轻负担,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取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Unit2Good morning》课堂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上一篇:你染蓝了我的天空下一篇:故土的记忆-散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