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口镇参观杨业功纪念馆读后感

2024-04-14

岔口镇参观杨业功纪念馆读后感(精选5篇)

篇1:岔口镇参观杨业功纪念馆读后感

岔口镇参观杨业功纪念馆有感

为了学习杨业功对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10月8日,岔口镇组织党政班子成员10余人前往杨业功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参观来增强领导班子的党性修养和纪律观念,特别是廉政建设,深刻理解“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

参观过程中,大家一边观看,一边听讲解,一边深深的思考,展馆中的每一件展品,每一件资料,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故事都深深的感动着大家。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杨业功将军忠于党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以杨业功将军为榜样,以身作责、清正廉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他就是导弹司令杨业功。杨业功将军是二炮某基地的一名指挥员,他40多年如一日,始终把履行打赢使命作为毕生追求,把事业看得重于自己生命,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他倒下的是肉体,不朽的是精神。我们要像杨业功那样,刻苦学习高科技知识,提高打赢本领,努力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建功立业。伴

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一幅幅真实感人的图片,一件件英雄人物的遗物,无不向大家充分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参观教师无不为杨业功同志忠诚敬业、艰苦朴素、勇于创新、廉洁自律的精神深深感动。立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的忠诚,奋发有为,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

细微之处见伟大,朴素之中见精神。杨业功无疑是伟大的,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我们的全体党员干部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成为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杨业功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忠于职守、勤奋工作的优良作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品格,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

这些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岔口镇每一个党员干部,并照亮大家前行的路,今后我们将以杨业功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他“奉献、创新、务实、自律”的精神,并把学习杨业功精神所焕发出的巨大热情,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岔口崛起的强大动力,把岔口加快建设“山区新城镇”不断推向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而这,也正是我们参观杨业功纪念馆后从中得到的最大收获。

活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杨业功,这位

从深山阵地走来的军人,因他的使命、因他的奉献、因他的崇高,感动了全中国,也感动了整个岔口镇。

中共岔口镇委员会 2012年10月12日

篇2:岔口镇参观杨业功纪念馆读后感

——参观杨业功纪念馆有感

专业班级:14制药班 姓名:陈星星

那天,天空中下着小雨,凉丝丝的,我们参观杨业功纪念馆的队伍早早地来到了馆外等候参观。

当我们踏着庄重的步伐走进纪念馆时,映入眼帘的是杨业功巍峨的雕像,雕像上方的题词是“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这不禁让人肃然起敬。纪念馆分为三层,六个部分,展陈内容以杨业功“奉献,创新,务实,自律”四种精神为主线。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勤学善思,勇于创新”的精神。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这是2005年感动中国组委会对杨业功的颁奖词,之前我对杨业功的了解仅仅限于知道他是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现在参观了纪念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以及他的事迹,让我不禁在心里为这位英雄、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竖起了大拇指。

杨业功的一生都没有放弃学习,在他十八岁那年毅然响应国家的号召,弃文从武。但是,他在部队仍然没有放弃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他的知识和战斗能力。纪念馆的墙上展示着杨业功算过的一笔账:“如果每天挤出4小时用来学习,节假日抽出一半的时间来读书,一年用于学习的时间大约2000小时左右,相当于83天。”事实上,杨业功确实也是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在杨业功同志身上真实的体现着,直到在他生命的末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没有丢下学习,完成硕士论文,并在逝去6个月后收到了硕士生毕业证书。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扎实地、不断地学习,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高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出当代青年人的一份力量。

杨业功喜爱读书,但是也不是死读书。在读书过程中,他不断地思考,使他的思想越来越敏锐,思路越来越开阔,在学习中不断地创新,更善于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用于实践。

杨业功担任某炮基地司令员之后倾注心血最多的是军事斗争准备,关注最多的是新型导弹部队的建设。基地第一支某新型导弹旅组建之初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部队建设、训练体制、指导思想的转型。为此杨业功亲自参与研发“常规导弹缩

比飞行弹”,先后查阅了国内外几十种导弹发射技术资料,通过反复的对比和论证,最终成功地解决了制约部队训练的难题。现在,这种“缩比弹”已被全面引入了部队训练。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超前训练,提前介入”的训练模式,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后又提出了实行一个单元操作,多个单元观摩的训练方式,超前培养了又一批的骨干。他的这种吃苦耐劳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触动颇深。

杨业功的创新精神是十分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他依然以祖国安危为己任,扎实钻研,开拓创新,创造出一项项的新业绩。创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是成功一项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应该像杨业功一样学会自我创新,在学习中不断地开拓思维,勇于创新。

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我感触颇多,我们或许不能像杨业功一样冲在为祖国奉献的最前线。但是做好自己又何尝不是对祖国奉献的一种呢?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自我修养,对以后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是有担当的一代人,也是有创新思维的一代人。像杨业功一样勤学善思,勇于创新。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也会越来越强大。就像一首歌里面所唱的“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一样,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祖国的未来也会前途一片光明。

篇3:参观杨业功纪念馆有感

“披千里冷月寒星,望一路鼓角连营。此身已寄关山外,梦里犹伴兵车行。问世间何为时代潮头?建伟业,立奇功。”看到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写给杨业功的推荐词,在这个相对和平的年代,我仍感到一种马革裹尸的悲壮、军人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比起一般纪念馆,杨业功纪念馆中那份庄严肃穆更为明显,许是军人的一种浩然正气使然。

在和班里同学一起参观纪念馆时,我发现人群中有几位穿着朴素的老人特别显眼,他们认真观看着纪念馆的每个角落,时不时驻足思考,对于我们来说,那些历史只是遗留下的影像、书籍,而对他们来说却是逝去青春、鲜明的生活,那曾经一颗为国为家的充满激情的红心。本想上去和他们交谈几句,又怕打断了他们的回忆,默默用手里的相机拍下他们认真的背影后,“杨业功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是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伴着前言介绍,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参观,去了解这位风云人物的一生。

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思善学、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勤奋进取、赤诚报国;感动中国、彪炳史册,在几大块的介绍中,对这位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筑非常之业,建非常之功。作为导弹部队的司令员,在建设共和国“战略铁拳”和“杀手锏”部队的事业中,不负使命、矢志打赢,他无疑是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当代军人为国奉献的壮丽人生。

2005年杨业功同志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精准地概括他的生命价值,“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杨业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一年的三分之二都在外面。在纪念馆的众多照片中,我发现了一些他和家人的合影,只有2张,一张是和妻子杨玉珍的结婚照、一张是和妻子大儿子合影,下面的说明中写道“1977年春节,首次见到半岁儿子杨波涛时的留影”。试问,现在有哪个父亲会在儿子半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他?照片中妻子笑的很开心,她该是十分理解他的工作的,在杨业功去世后,杨玉珍同志也一直在各地宣传杨业功的事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传播中国军人的奉献精神。舍小家为大家,那种牺牲奉献精神是军人的特征,对父母妻子非不爱而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与精力投入国家,维护国家安全与荣誉,实现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中国梦。

杨业功同志是中国军人中的杰出代表,却不是唯一代表,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军人,如孟祥斌、陈大桂等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军人的风采,为国家建设增砖添瓦,不计精力财力牺牲,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展馆里放着的红皮鞋红得动人心魄,救跳水轻生女青年的牺牲孟祥斌却再也无法亲自为女儿穿上了。

篇4:参观并打扫杨业功纪念馆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趁着三月的春风,追寻着“中国梦”的脚步,12食品班组织全体同学前去参观并打扫杨业功纪念馆,其目的在于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改革创新精神,通过参观杨业功纪念馆以及观看其人物资料,增强志愿者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给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杨业功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坚持战斗的精神,学会感恩生活的美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活动时间:2014年3月20日

三、活动对象:12食品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地点:杨业功纪念馆

五、活动流程:

1、由班长前去与杨业功纪念馆负责人沟通,并带领部分班委提

前去参观,细致的安排分配工作,安排相关负责人。2、12食品班全体同学带上抹布和盆7:30在校训墙前集合。

3、由负责人对同学进行分组。

4、八点进入杨业功纪念馆进行参观,由专门的解说员为我们讲解。

5、参观完毕,同学们对杨业功纪念馆按照之前的分工进行打扫。

6、打扫结束,同学们集体合影,有序离开杨业功纪念馆。

六、活动人员安排

1、一楼由宋哲总负责;二楼由李开瑞总负责;三楼由张守辉总负责;广场由余刚总负责;楼梯过道由姜珍珍总负责。

2、罗阳负责拍照。

3、段东宣负责新闻稿的撰写及发布。

七、活动预算

参观并打扫杨业功纪念馆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感触颇深。一方面为杨业功的个人事迹所震撼,他虽然生在和平年代,却依旧以祖国安危为己任,扎实钻研,开拓创新,创造了一项项的新的业绩。躺着病床上的他仍然不忘学习,坚持完成了硕士论文。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深刻感觉到我们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工作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深深地骄傲。另一方面,12食品班这次对杨业功进行全面打扫的义务服务活动也让同学们感到骄傲,并且收益颇丰。“服务他人,快乐自我”是每一个参加了此次活动的同学最真切的感受,是每一个当代青年应尽的义务。

篇5:观杨业功纪念馆有感

四月十二这一天对我可以说是不同寻常的,是刻骨铭心的。这一天在刘方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庄严的走进纪念馆。

走进宽宏明亮的纪念馆,顿时觉得汹涌澎湃的心一下子就停止了。首先看到的是杨业功庄严的半身雕像,接着导游就简短的介绍了杨业功的一生。杨业功是第二炮兵原副参谋长,先后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常规导弹旅,组织了第一枚常规导弹发射。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7年7月因积劳成疾病逝。他四十年如一日,始终把履行打赢使命作为毕生的追求,为此他才有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壮志情怀。他把事业看的重于生命,就在生命的后期他依然不顾医生的劝告而坚持在病榻上工作数小时。他说“病魔只能摧垮我的身体,摧不倒我的钢铁意志”。这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他倒下的是肉体,不朽的是精神!

紧接着导游带我们进一步参观,当走到导弹发射车模型时我停下了,因为平时我对军事颇有兴趣,所以我要好好观察观察。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坐在车里,记得小时候曾梦想着穿着绿军装风姿飒爽站在家人面前,认为这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啊!我们一边看着一边听导游讲解一幅幅照片的含义,导游讲解的每一件事都深深的触动着我们。此时我在内心暗暗决定一定要以杨业功的精神为动力,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接着导游为我们讲解了当时六七十年代发射导弹艰难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前的贫困的中国,要想建立一支强大的导弹部队,可想而知那是多么的艰辛与困难。随着导游的讲解,一幅幅真实感人的图片,一件件发射场的遗物,无不向我们展示了杨业功为我二炮导弹事业的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胸怀。这时我们来到了一辆车牌号001军用越野车面前,导游说杨业功同志在99年国庆大阅兵时就是坐上这辆车接受江主席和全国人民检阅的。我们知道杨业功同志是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在奖杯旁边放着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颁发的证书上面是这样评价的:“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狮。你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你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到的旗帜!”。接下来我们走到了杨业功生前家庭还原处,一眼便看到了破旧门匾上写着“携礼勿入”四个黑体大字。由此可见杨业功的清廉与正直。跨过门槛首先看到的是客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台破旧的老式彩色电视机,还有八十年代的桌椅。走进卧室导游第一反应便向我们讲解一台破旧不堪的台灯,导游说这盏台灯陪伴了杨业功十几年,彼此都产生了感情,一直都不舍得换。给与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杨业功每天都接触的饭缸(有时候一摔就掉瓷的那种),同时导游补充说有时候时间紧来不及坐下吃饭杨业功就带着他最喜欢的食物—泡面,这一点也可以从他与部下在一起吃泡面的照片中得到证明。参观的同学无一不为杨业功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他为我们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成为我们刻苦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模拟导弹发射中心控制室,这时我都差一点跳起来,耸立在我面前的竟然是DF-15导弹模型,高大约四五米,直径90cm左右,对于我这个小小军迷来说可谓遇到“知己”了。其实我大部分流量都用在军事上了。更令我热血沸腾的是工作人员还让我们亲自按下模拟发射导弹的按钮,这么好的机会我是不会错过的,我就自告奋勇前去按按钮,随着倒计时10、9、8、7、6、5、4、3、2、1发射,我立刻激动的按下按钮,紧接着我的脚下在猛烈地晃动,如临真实发射导弹场景一样。大约一分钟听到了轰的一声巨响,报告首长“导弹命中目标”,好一场惊心动魄的导弹发射。至此杨业功纪念馆参观也就到尾声了。但是杨业功的精神却深深的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复兴梦、强国梦、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关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安排意见下一篇:三年级下期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