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状范文

2024-04-16

军令状范文(通用3篇)

篇1:军令状范文

军令状

_____________向全体员工庄重承诺:

为了团队荣誉!为了家庭美好的生活!为了430联盟活动圆满完成!我将竭尽全力此次活动目标;个人签单目标

单。

如果没有完成目标,我们自愿接受如下惩罚: 1.我们自愿捐助爱心基金_________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立此军令状!

目标所向、势必达成!势必达成!势必达成!

个人签字:

日期:

篇2:“军令状”面面观

在现代语文生活中, “军令状”一词依然十分流行, 不过, 应用范围有所扩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写的是企业的事, 也用到了“军令状”:“乔光朴仍是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也许因为这一词语的背景离我们太远了吧, 用错的例子不时可以见到。

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张冠李戴, 把“军令状”和其他文书混为一谈。某历史题材的小说, 写到一场擂台比武。擂主人高马大, 剽悍有力, 而上台挑战的却是书生模样, 瘦骨伶仃。正式交手前,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两人拱手毕, 被拥进台旁的大帐中, 早有人捧上笔墨纸砚。铁头天王连瞄也不瞄书生一眼, 在军令状上刷刷涂上大名。”显而易见, 这里说的不是军令状, 而是生死状。比武者在上面签名, 是要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生死自有天命, 不管打擂结果如何, 都和对方无关。这也是旧小说中的常见套路。

二是断章取义, 把“军令”和“军令状”混为一谈。某报有一篇长篇通讯, 报道部队某团抗洪抢险的事迹。其中有一处写道:“军营沸腾了!师部的军令状下达后, 全团战士士气高昂, 主动请战。就在这天夜里, 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离开营地, 穿进了暴风雨。”师部下达“军令状”了吗?没有, 师部下达的是“军令”。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作者只注意了“军令状”上的“军令”二字, 殊不知这“军令状”, 是不能用来传达命令的。

更为常见的是第三种差错, 人物关系颠倒, 把立“军令状”和接受“军令状”的人混为一谈。汶川大地震发生时, 某省电视台滚动播出救灾新闻。在一幅电视画面上, 南方一家帐篷生产厂家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他用很快的语速对记者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们厂时, 给我们立下了军令状。我们全厂职工就是不吃不喝, 也要按时完成任务。”这位负责人激动的神态, 坚决的手势, 很能感染人。但是, 他说胡锦涛总书记“立下了军令状”, 如果不是急不择言的话, 只能说明他对这个词语还没有真正掌握。

状, 是文书体裁之一, 种类很多。当年在学校读书, 有一篇很有名的课文:《段太尉逸事状》。它记述的是唐代一个叫段秀实的太尉的生平事迹。这是类似于“行状”一类的文字。现代人对“状”最熟悉的, 恐怕当推“诉状”, 一种以申诉为特殊的司法文书。“军令状”本用于军营, 也是“状”的一种。它是部队将士接受命令后立下的文字, 相当于今天的保证书, 上面要写明如不完成任务, 愿接受军法处分之类。所以, 立军令状可不是一场儿戏。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孔明火烧赤壁, 曹操抱头鼠窜。孔明在派人堵截时, 有意不安排关云长。关云长按捺不住, 问是怎么回事。孔明说:今日曹操兵败, 一定走华容道。曹操当年有恩于你, 若派你去时, 必然放他过去。关云长说“不会”。接下来书中的对话是这样的:

“孔明曰:‘倘若放了时, 却如何?’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 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

篇3:军令状范文

“壮士断腕、立军令状、铁腕治污……”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豪言壮语”确实是言犹在耳,无论是年初地方制定的年度目标,还是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坚定的“承诺”,让百姓对蓝天的期待总是信心满满。比如全国重污染地区之一的河北省,去年年初在“十面霾伏”之下,顶着巨大压力立下“军令状”:钢铁、水泥、玻璃,新增一吨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必须执行。招数不可谓不狠。

然而如今,拿出“狠招”、立下“軍令状”的那些污染重灾区,其雾霾治理效果又如何?仅拿河北来说,今年2月,环保部发布了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在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河北占据7席。与河北一样,一些地方虽然一直在为甩掉污染源头的帽子而努力,但最终却陷入“喊声震天、效果甚微”的尴尬,所谓的“狠招”不过是“银样镴枪头”。

治霾“军令状”为何成“空令状”?有些地方可能是被动立下“军令状”,要么迫于有关部门施加的环保压力,比如与环保部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怎能不表现出“毅然决然”?要么迫于应付社会施加的舆论压力,比如空气质量排名垫底了,便乱立“军令状”以平息舆论,时间一长,舆论平息,立下的“军令状”也就不了了之。这些都会使得治霾“军令状”成了热热闹闹走过场。

即使有一些地方是主动立下“军令状”,以表明主动治霾的决心,然而,在片面追求GDP增速的施政理念下,又担心治理大气污染用力过猛会影响经济发展,便极有可能在年初签下“军令状”,在年中、年底却不交卷“考”落实。所以有网友评价说,如果不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不真正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矛盾,地方政府再立多少治霾“军令状”,难免会像签订廉洁保证书一样“英雄气短”。

无论是被动立下治霾“军令状”,还是主动立下治霾“军令状”,都成了“空令状”,根源还在于缺乏追责机制。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段强所说,现在各地制定大气污染治理的指标基本没有什么约束力,更别说对于完不成目标的情况进行追责,就是出来表明态度,做个解释的地方政府也寥寥无几。没有追责机制,口头上乱立“军令状”,思想上却不够重视,行动上踟蹰不前的治霾现状,也就不可避免。

上一篇:两杯酸奶四年级作文200字下一篇:庆祝“六·一”儿童节大会上的讲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