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

2024-04-30

得与失(通用14篇)

篇1:得与失

关于得与失的作文 得与失,其实很简单

关于得与失的作文 得与失,其实很简单

国际学校七(8) 吴天宇

很小的时候,我是住在奶奶家里的。有一次,一个漂亮的姐姐给了我一块精致的小石头,水润水润的,淡淡的鹅黄色里有一种通灵的光泽,很漂亮。我把它当作独一无二的.珍宝,无论去哪儿都随身携带着。

我把它称为“我的宝石”。

有一天傍晚,天空已经缓缓垂下大幕,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欣赏着这暗夜中的华美。不知怎的,我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果把石头抛出去,还能找回来吗?

于是,为了证明这个“疯狂”的念头,我把石头向身后轻轻抛去,它就落在我身后的草莽之中。更奇怪的是,在抛出手的那一刻我就开始后悔了,心里异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多么愚蠢的傻事,也许“我的宝石”将永远回不来了。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按照我的猜测进行,我果真再也没有找到那块小石头。尽管我翻遍了整个草丛,被短小而尖韧的灌木划伤,它就是没出现。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院子里的那一种暗美的暮色和那个孤独的女孩在草丛里搜寻时的慌乱,悔恨。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游历了不少地方,经历了不少挫折与失败,看过不少奇特的石头。也许是忏悔,我买了许许多多那种鹅黄色的石头,但是没有一块可以替代,没有一块可以让我忘记那年丢失的那一块。

我总会不时地想起它,在我心中,它的圆润和美丽实在是无法替代了,尤其是这种憾怨是我一手策划造成的,是我亲手抛弃它的,心中的那个痛楚的小洞,也总是无法弥补。

当然,有时候我也知道这种执迷是多么幼稚、可笑。有一次我曾想过,那个傍晚我若是能够找回来,在那个“喜新厌旧”的年龄,我又会珍重它多久呢?也许就会像那些被我毁坏了的玩具一样,彻彻底底从我记忆中消失净尽,一丝痕迹都不会留下来。

这也许是一个未曾完成的事实。

可是我始终没能把它找回来,它反而永远不会消息,始终徘徜在我心中,变成我心中最深处的一抹明媚的忧伤。

“花开花落总有时”,一切都有它的所得和所失。推动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年华,但使我们走向成熟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我们也在得到。

所以,把得失看轻些吧。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失去群星了。”人生亦然。

得与失其实很简单,不是吗?

篇2:得与失

新《三国》播出以来,一路伴随的有板砖,也有鲜花。其中,“板砖”代表说:“老《三国》缺的是金钱与技术,新《三国》缺的是才华与艺术。”“鲜花”代表说:“新《三国》不是纪录片,有能耐你来拍。”

得:场面恢弘 创作认真

从直接的视觉效果和剧情层面来看,这部剧比较好看,能够吸引人一集一集地看下去,新《三国》的场面壮阔、气势恢弘,特别是战争场面,真实与惨烈交织的宏阔画面,充溢着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观众怦然心动,这点值得肯定。从新《三国》的效果看,导演下了大工夫,创作态度相当认真,宫室格局设计精湛、大气,装潢格调古雅、脱俗,舞美、服装注重色调的搭配与审美效果,这些都体现出创作群体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精神。

人物事件符合史实

说到人物塑造,作为名著重拍,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是关键所在。仅从目前播出的部分看,新版《三国》中的主要人物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比如:陈寿在《三国志》中所写曹操的“雄杰明略”,刘备的“弘毅宽厚”,关羽、张飞的“万人之敌”,袁绍、刘表的“外宽内忌”,吕布的“有勇无谋”,董卓的“暴虐不仁”等,在新版《三国》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展现。其中以董卓、王允、郭嘉、荀彧、袁绍、袁术、刘表、貂蝉等形象最为成功,与老版《三国演义》相比,各有所长,难分轩轾,而吕布、陈宫形象的塑造,则更为引人注目,可以说超过了老版《三国演义》。吕布的形象不仅外貌英俊,气质不凡,符合„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形象定位,而且其重情的特点,爱美人胜过爱江山的价值取向,也颇能打动青年观众群体的内心。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形象,虽也有新意,但与老版《三国演义》相比,则稍逊一筹。这并非新版演员表演不出色,而是因老版相关形象太突出了,先入为主,难以超越。

失:部分细节画蛇添足

相对旧版,新版《三国》增加、改变了很多细节,其中有点睛之笔,有利弊参半的地方,也不乏画蛇添足之处。如“三英战吕布”这个精彩细节,新《三国》花了相当大的工夫,其利是比老版细致、好看、精彩,但在《三国演义》原著中,张飞与吕布的武艺谁高谁低,并不明显,二者胜负难分,而按新《三国》的表现,如果关羽不出战,张飞就被吕布刺死了,这固然突出了吕布的武艺高强,但却贬低了张飞的武艺。这不符合原著的本意。此外,不止一次出现的曹操撒尿的镜头,属于败笔,并且有碍观瞻,颇为不雅,完全没有必要。还有剧中吕布和貂蝉的戏份中明显影响了吕布英雄气的弘扬,貂蝉为国献身的思想境界也随之降低了。

部分改动有遗憾

该剧删去了一些原著中的精彩情节令人遗憾。如“白门楼吕布殒命”这一场,新版《三国》中,吕布被万箭穿身,视觉冲击力固然大于原著“缢死”的情景,但是吕布、曹操与刘备三人对话细节的丰富内涵与刻画人物性格的特殊作用却不见了。这个情节在《三国志·吕布传》中就有细致描写,三位英雄的对话揭示了其各揣心腹事的复杂心态:吕布求活心切,以利诱惑曹操;曹操爱吕布之勇,动了用他之心;刘备担心吕布为曹操所用,使曹操如虎添翼,又不便明言,故以前车之鉴提醒,终于促使曹操杀了吕布。在斗智对比中突出了刘备的过人智慧。

篇3:得与失

但是突然有一天, 他早晨醒来时发现家里被洗劫了, 所有的金银珠宝都被盗贼偷走了, 连那只惟一能给他带来慰藉的猎狗也被绑着嘴杀死在了门外。想想自己一夜之间就由富翁变成了穷光蛋, 老人顿时老泪纵横, 瘫坐在地。呆呆地坐了半天之后, 老人想到了自杀, 反正到此为止, 这世间再没有值得自己留恋的东西了。于是, 他最后一次扫视了一眼周围的一切, 便走出门去买绳子。

可是当走上大街时, 他才发现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可怕的寂静当中。怎么回事?老人不由地急步向前:天哪, 太可怕了!尸体, 到处都是尸体, 狼藉遍地!原来, 整个村庄都在昨夜遭到了马匪的洗劫, 所有的活口都被杀掉了。而自己呢———也许是柜子里那些金银财宝过分吸引了匪徒的眼球———竟然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想到这里, 老人不由得心念急转:“我多么幸运啊, 我竟然是这里惟一幸存的人!都说金钱买不来生命, 而我居然能因此得以保全, 上帝对我真是太偏爱了。”他欣慰地自言自语着, “所以, 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虽然我失去了一切, 但得到了最宝贵的生命, 我还有什么不知足呢?”想到这里, 老人立刻转身回家去了。

启示:

篇4:祸与福,得与失

对于中国来说,甲午战败是几百年来不曾有过的奇耻大辱。此前的中国,虽然也曾被西方国家打败,但英法毕竟属于西方,而此次的日本,几十年前还是中国文明的小学生,仅仅几十年,学生打败了老师,而且输得那样惨,中国的军队几乎没有在任何一次战役中取胜;先前被视为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竟然龟缩威海卫港湾不敢出战,被日本海陆夹击,全军覆没。

战后,中国如约向日本支付了巨额赔款,割让了台湾及澎湖,放弃了最后一个藩国朝鲜。不过,此等奇耻大辱、巨大损失,并没有让中国就此沉沦。正如中国圣人一再告诫的那样:知耻而后勇,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国在擦干了血迹、眼泪之后,沉痛反省,发自内心反省此次失败。

向强敌学习,这是中国人最了不起的一个特点,中国并没有因为被日本打败而责怪日本,在1895年开始酝酿的维新思潮中,朝野各界不约而同意识到转身向东,学习日本,走进维新时代。即便先前比较保守的翁同龢,经此一役,也深刻意识到“旧法实不足恃”,中国“不变法,不大举,吾知无成耳”。所以当《马关条约》还没有履行时,翁同龢就开始与盛宣怀、胡燏棻、伍廷芳等新派人物通信讨论如何改革户政、兵政、工政以及创设印花税、银行、邮政、铁路等事项。这些事项,在先前几十年,一直有人呼吁、建议,但朝廷自信满满,根本不愿理睬。现在情形不一样了,中国在失败之后转身,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阻碍力量了。

一场失败的战争反而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这是先前那些不主张开战的政治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近乎举国一致的共识极大促进了中国的变革。实事求是说,1895-1897年这几年,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诸多方面,都获得了长足进步。

在政治上,以日本维新路径为导向,中国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社会,允许各地按照自己的条件确立发展方向,允许各地进行地方自治的试验,仅湖南,就在那短暂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政治上的另一动向是允许结社,允许组党,开放甚至鼓励扩大言论自由与言论空间。自强学会始,几年时间,各种各样的政治组织、学术组织遍布各地,民众的自治意识、“群”的意识、自治能力都在实践中获得极大提升。至于媒体,先前几十年不死不活的报章获得了新生,康有为的《万国公报》、《强学报》,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严复主笔的《国闻报》,只用了非常短的时间,就打开了发展空间,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纸”,引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军事是中国在甲午年间最大伤心处,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朝廷就听从外国人的建议,从头开始,训练新军。战后,中国依然没有放弃重建军事体制的目标,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确实重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军,并有了全新的指挥系统。

经济是中国与日本在甲午较量的基础,先前几十年的自我吹嘘经过实战检验犹如泡沫。战后,因《马关条约》的约束,中国不得不同意国际资本自由进出,一个出其不意的效果,是中国经济迅速上了一个新台阶,先前几十年没有力量修筑的铁路迅速完成了,祖先留在地下的矿产资源,也因国际资本的进入造福于社会。

至于文化教育,在甲午后也获得了巨大改变,几十年来争论的科举制度改革渐渐获取了基本共识,1898年因新教育大规模兴建让科举取士不再具有吸引力,越来越合算的留学成本更让科举取士成为制度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终结的命运。

日本:从胜利走向失败

甲午后的中国维新运动以日本为摹本,为榜样,日本也为维新运动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战前很久,日本一直期待与中国共同进步,期待就近分享中国发展成就与市场。当中国刚刚迈出向西方学习的步伐时,日本就派员请求像西方国家那样与中国建交、通商,互派公使。然而中国在很长时间并没有同意这些要求,直至1871年,中日两国方才有机会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外交关系。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立国方略是走向世界,与欧美诸强竞争;中国洋务运动基本方略是富国强兵,逐渐地有限制地开放市场。中日两国具有无法回避的利益交集,日本走向世界不能不借道中国或中国的势力范围。可惜的是,中日最后还是非常遗憾地选择了战争,新兴的日本在甲午一役脱颖而出,让世界刮目。

中国的维新运动以明治维新为蓝本,日本朝野也对中国的维新运动给予关切及力所能及的支持。在1898年春夏,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下野,迅即通过外交渠道安排到中国“旅游”。如果仔细分析伊藤访问中国的资料,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自光绪帝以至庆亲王、李鸿章、荣禄等内外大臣莫不以伊藤博文为“维新导师”,虚心听取其改革建议。

但是,日本的发展路径也存在着内在的危险。当年日本的发展战略就是外向型的,对领土的扩张是有需求。那时正好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之际,很多土地都没有主人,也不存在现代国家的概念。所以,日本形成了一种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相结合的近代殖民意识。

甲午战争后,日本向清政府索赔大量白银和土地,清政府基本满足了日本的要求。日本由此变得越来越贪婪,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看到一则资料说,甲午后日本将90%以上的中国赔款用于发展军需工业,大办工厂和银行。1896 年,伊藤博文内阁制定10 年扩军计划,扩军经费的40%以上直接来源于中国的战争赔款。

篇5:教学得与失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课改中感受到了新的挑战,更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因此,我们应加强交流。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体会:

1、让孩子学会去“展示自己”。

我在以前的教学中,总担心学生学的不够好,掌握的不够,每次教学我都要讲很多,让孩子们去记,结果效果也不好。例如:在讲“杨”与“扬”两个字区分的时候,我讲了很多,在组词的时候还有同学做错了,这件事让我很苦恼。后来,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我首先让他们找形近字,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挂”和“哇”还说出了他的理解:“挂”东西与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而“哇哇叫”与口有关,所以是口字旁。他们还找出了“娃”和“洼”,也能说出他们的理解。这一次的收获让我很意外,所以我们要放手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2、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学有所得。根据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我决定将“玩游戏”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游戏的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 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 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包装纸上、电视上、玩具中„„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在学校里,让孩子们认识我们学校的校名、专用教室、名人名言、花草树木等,也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放一些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学生们一边欣赏,一边就记住汉字。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们会认识更多的字,也会更爱学习语文。

但是低年级孩子特别好动,做什么事都是围绕兴趣来的,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我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趣”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我先拿出一块石头,问他们像什么?他们就七嘴八舌讨论开了,各抒己见,还给它们取名字,我就趁机说:老师这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石头,你们还想给它们取名字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这样导入新课。在新课中,同学们上的格外认真。

其次以多样的形式,保持学习兴趣。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让课堂真真正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在我们班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在认生字中“我当小老师”、“开火车”等等,每次都好像不尽兴,朗读就喜欢比赛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浓浓的状态。

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有以下几个:

1、书写差,不整洁,笔顺笔划不规范

本班学生有一个缺点是书写错差,做题粗心,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如在写“口”字的时候,很多同学是一画写成。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题还是错得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语文作业连续五次既工整又正确,老师就发小红花,小红花有一定数量时就可以换奖品,这样激发了优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我就让他们把错了的作业重新改过,改正确了才算过关,前一段时间,学生没有这个习惯,作业错了没改就走了,或干脆不交作业,老师一一清查,清查出来严肃处理,这样一来,作业基本交得齐,有的学生也有改正错题的习惯了,部分同学现在也难改正。

2、阅读教学难开展。

篇6:得与失

“我不要你管我”

一声稚嫩的呐喊从一间破烂的小木屋中传出,随后“砰”的一声关门声,就听到踏踏的脚步声长扬而去。

母亲幽幽的哭泣声传入了与她情同姐妹的凌嫂耳中。凌嫂赶来,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便安慰了几句。原来,这位母亲的一个小儿子-悬烨打架了。小悬烨是个乖孩子,他不可能随便动手打人的。凌嫂很奇怪,便在小悬烨家中等他回来问话。

夜幕渐渐降临了,森林更是黑的恐怖。月儿散乱的腾在空中,向大地施舍光芒。小悬烨这才回到家,母亲生气的问他哪里去来,他竟用像对待陌生的讨厌的家伙一样的眼神瞟了母亲一眼。母亲本来稍缓和了的脸刹时气得发青,甚至发紫。就像平静的大海瞬间变得凶暴一样。可是谁知道此刻引起的悲惨遭遇是什么?眼神所暴发出来的引力是一个狠狠地耳光。可怜的无知的小悬烨是那么执拗,竟不屑一顾地对母亲说:“你没有资格打我!你不是我母亲!你只是一个穷要饭的老家伙。.我的心里只有父亲!”

说罢,便含恨冲了出去,就正撞到刚取食回来的凌嫂。她早在远处听到这翻话,想要拽住教训他时已不能够-她看见小悬烨的母亲昏倒在地。

凌嫂没法子可想,深山林里没有医生,可眼看着小悬烨的.母亲那发白的嘴唇,发暗的面孔,紧蹙的眉头,凌嫂异常担心。于是她决定下山去寻找医生,希望会没事。

好几天,凌嫂才回来。可是,她,已在喑哑的世界上化作了灵魂。

一样黑暗的天,一样散乱的月,此时此地,这里却不同了。

凌嫂哭丧着摸黑去寻找小悬烨,可熟悉的山林找遍了也找不到,也许天真的太暗了。第二天凌晨,终于在灌木丛里发现了小悬烨,只见跪在父亲的坟前,小声的说:“爸爸,妈妈打我了,我不喜欢她打我,她说我爱打架,可是他们说我和妈妈是个臭要饭的。”他说不下去了,眼泪流了满脸。

“傻小子,你为什么不早说呢?”凌嫂擦着眼泪,似欣慰却又带着阴伤。

当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小悬烨呆了,随后马不停蹄的赶回家。看着母亲的尸体,小悬烨顿时泣不成声,后悔连连。这种心情,就像是全世界的花草树木都在同一时间凋零一样。

篇7:小议得与失

1、老子曾经说过:“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

世间万物,都是如此。松柏放弃肥沃的土壤,扎根于悬崖峭壁之中,换来迎风斗雪的雄姿;梅花放弃安逸的环境,获得傲立风雪的傲骨;放弃绚丽多彩的夕阳,迎来日出的壮丽;放弃万紫千红的春天,迎来金秋的丰收硕果。

我们应该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在二者之间选择其一,是在磨练我们的意志,懂得放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我们面前有美不胜收的风景与通往高峰的路,只能选择其一,这时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有得有失,这是早已决定的,面对得与失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得必有失。商纣因宠妲己却失去了大好江山;唐明皇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而失去了唐王朝;贪官污吏因贪恋钱财而遗臭万年。但是前车之鉴,却不曾让后人有警醒之感。当他们在逍遥自得、衣食无忧过着生活,享受一时之乐时,往往却失去了一片大好河山。换来的却是他们囚禁之时,贪图一时的乐趣,得到的却是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在当代社会中,贪官污吏不在少数,只是因为被“贪”所困,得到的往往却是得不偿失。

有失不必有得。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他宁愿失去功名利禄,也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却换回了神仙般怡然自得的生活。苏轼一生也屡次遭贬,但他语出惊人“一蓑烟雨任平生”,贬到岭南时,他也能富有诗意地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失去的是官职,换回乐观向上的生活。面对失去与得到,他们仍保持一颗平常心,笑傲人生。即使失去,也无怨无悔。他们不愿在官场上争锋相斗,而愿淡泊名利。既然失去始终失去,何不换一种心态来面对生活呢!

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人生便是如此,得与失之间获得的要懂得珍惜。有时候失去是为了更好的得到。但得与失同时也是一种考验,从中吸取认识,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一定要切记不患得患失才是生活快乐之本。

2、说到得与失,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是孤儿,而且都身无分文,上帝看他们可怜,就决定救助他们。于是,上帝给了第一个孩子一包金子,那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一年之后,他的金子全部用光了,他又成为了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这个男孩,他虽然得到了一包金子,解决他暂时的经济问题,可是他却失去了能够永久解决温饱的机会,那就是学上帝的“点金术”。

这次的段考,是我们进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大型的考试,也是第一次全年级排名的考试。对于这次考试,我完全是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的。分数不重要,题目做错了就是做错了,这样,我可以更加牢固地记住,就像孔子所说的一样:从中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并且牢牢掌握住学习的方法。我的分数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也算不错,应该能进班上前5名,这也就够了,何必去强求那个“第一名”的称号呢。这也让我知道,不要太注重荣誉,只要当考试完毕后,你能够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我已经尽力了,我的分扣得不冤枉,确实是我自己不知道做。”

这次的段考,我的收获不少,但是我失去的并不多。我的分数对于我自己来讲是有点可惜的,因为其中有的题目我完全会做,而这样我也丧失了进前50名的机会。可这一个“丢失”却也是一种“收获”,这个没有得到的机会将会成为我学习的动力,督促我学习,一直在背后鼓励着我,一步一步地向前进.段考的得与失,谁都会有,得到了,也失去了,可是无论是得还是失,那都会成为你学习的动力,鼓励着你的学习一步步向前进。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题记

人若想有所得,必先有所失。得失的选择,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人生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海鸥选沙滩,蝴蝶选花丛,但在选择的同时,便意味着放弃,便有了得与失。得与失天生的相生相克,纠缠不清,而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我们,又应该怎样面对呢?

苏轼面对变法派和保守派的拉拢,毅然舍弃高官厚禄,即使被贬出朝廷也在所不惜。纵然是舍弃了许多,却因此造就了一位大文豪,那波澜壮阔的豪放词篇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得?

同样的,陶渊明面对着黑暗的官场,无奈,彷徨。但为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选择了放弃,放弃了物质享受,却因此获得了一份淡然,那点点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得?

爱因斯坦忘我追求科学,崇尚真理,剔除了物质的享受,舍弃了外在的修饰,终于发明了相对论。牛顿致力于定律的研究,废寝忘食,煮表当蛋,闪烁成为科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同样的,没有陈景润在困难中的的忘我工作,歌德巴赫猜想也许早已离我们远去;没有居里夫妇一次次的筛选提炼,不顾安全的接触放射性元素,镭也许还被埋没在某个角落。好了好了,前辈先哲们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教给我们人生该怎样取舍,得失该如何面对。得与失,常常是一种轮回,在得到的同时,我们也会失去。若要安稳,就要放弃自由;若要闲适,就要舍得充实;若要愉悦,就要忽略他人的评价;若要追求,就要放弃平坦;若想做个奉献社会的人,就得抛开对功名利禄的贪念。然而,在失去的同时,我们也能得到。花蕾失去了沉睡的畅快,却给了大地一片灿烂的色彩;白雪失去了飞舞的脚步,却装点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大坝挡住了小溪的脚步,却成就了湖泊的深遂;沙粒失去游离的自由,却成就了珍珠的璀璨„„

舍弃奴颜媚骨,放下荣辱兴衰。舍人之难舍,方能得人之难得。唯正直之言语,端正之品行,平和之胸怀,安定之心态,方能拥一方广阔浩淼的天空!

4、一个男孩一直玩耍一个花瓶,把手伸进去,结果拿不出来了,后来父亲决定打碎花瓶在此之前,他决定再试一次“孩子现在你伸直手指看看能不能拿出来?”小男孩却说了一句令人惊讶的话:“不行啊,爸爸,我不能松手,那样我会失去一分钱的。”这个故事是我在中外故事中看到的。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有些好笑,心想,这个人怎么那么傻啊,把手伸开了以后可以拔出来了,再把花瓶倒过来不就得了,有必要为了一分钱把那么贵重的花瓶打破吗?一分钱,放弃也罢。再后来,我的心忽然变的沉重起来,这个故事竟给了我一个震撼,很深、很深„„

在很多时候,每个人都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着,犹豫着,紧紧的抓住一些本该失去的东西,不愿松手,在这个时候,他们想的仅仅是失去一些东西很吃亏,而没有想到过失去之后随之而来的盈利。他们仅仅在乎这片面的思想,而没有深入思考过这背后的问题。他们不知道在放弃一些东西的同时,你也会获得一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学会衡量得与失。

篇8:得与失的较量

我们连赢了3场比赛, 马上就要进入最关键的争夺冠亚军“入场券”的比赛, 对手是6班, 或许是前几场赢得太轻松了, 在与6班对抗时, 学生们明显浮躁了许多, 第一节以6躁了许多, 第一节以6比2输了。第二节, 副班主任兼教练的王老师换上了另一拨队员, 并调整了战术, 但丝毫没能扭转局面, 第二节又输了。最后一声哨响犹如催泪弹, 队员哭了……这个结果出乎意料, 我拍拍他们的肩膀, 安慰他们:“没事的, 我们还有机会。”

事情的发展却是我始料未及的。放学后, 我接到了班上小施爷爷的电话:不知哪个同学因为比赛的原因, 把小施的书包里的书全部倒在地上……我一方面对学生的表现感到很生气, 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

经了解, 这个倒书的同学是班长。我不解地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想到, 他理直气壮地说:“大家都在为输球而伤心, 只有小施脸上还挂着微笑, 这明摆着就是希望班级输球, 我就要教训他。”他的理由让我是又好气又好笑。小施是个早产儿, 身体发育没有问题, 可是智力多少受到影响, 在班上, 本来学习差就引来同学的是是非非, 现在又在不恰当的时候做出这样的举动, 当然会引起“公愤”。虽然我知道他是无心的, 但同学们怎能了解。和班长沟通后, 他向小施认了错。

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我回到办公室时, 同事告诉我比赛结束后, 我们班男生还在6班教室门口贴上“宣战书”。有个男同学在走廊遇到6班谢老师时, 还公然指着她, 表示不服气, 这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比赛。

在一节品德课上, 我与学生们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场能稳操胜券的比赛, 为什么会输, 输在哪?”学生们陷入了深思。“前几场比赛, 我们赢了, 那是因为我们有健康的心态, 看到你们在赛场上拼搏的精神, 我很感动, 你们是优秀的。但今天, 让我很失望, 不是因为输。输有时并不是一件坏事, 分析失败的原因才是重要的。从中吸取教训, 让失败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开始。但你们输不起, 一味地悲痛、发泄, 甚至有过激的行为。我想, 如果一开始你们就输球的话, 也许今天你会收获得更多……输赢不是最重要的, 我更希望你们用健康的心态去打比赛。篮球赛只是个开始, 以后的路还很长, 你们过多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就会更加脆弱地对待失败。振作起来, 以最放松的状态开始新的比赛吧。”教室里一片安静……

第二天的三、四名比赛, 很明显, 学生们状态很不错, 结果以9∶2大获全胜。随着最后一声哨响, 学生们一拥而上, 抱在一起欢呼着, 此时的操场上, 久久地回荡着学生们那银铃般的笑声。

篇9:忠诚得与失

陈述者:西汉姆联队长里奥·科克

没人会让你降薪跳槽,只要答应对你垂涎欲滴的买家,剩下你需要做的工作仅仅是和经纪人一起数数合同上那一串数字到底有多少个零。当然,如果你拒绝邀请的话,你可能还是只能在每个周末收到那张才四位数的工资条,琢磨一下自己的房贷和车贷要占掉多大一部分,然后再寻思寻思下礼拜在老朋友豪宅里召开的那个Party穿什么去——Gucci个性差了点,Amani太贵……不想了,靠,谁超我车?!哦,是他,特维斯那小子开保时捷,我这辆开了两年的奥迪A4就算了,追不上——丫什么时候在球场上跑得和他的车一样快就好了,每次上场都像吸了毒一样无精打采。

我知道乔科尔和费迪南德混得很好,其实我也不差了,我是全英超最年轻的队长,尽管我的周薪才是他们的1/8,但铁锤的名头也足够让我骄傲,当年在青年队苦苦打拼为的不就是这一天吗,我羡慕老大哥们的钱和地位,但我早晚也会有的,他们28岁,我才22呢,好日子多的是,何况帕杜走之前已经证明了要在联赛赢球,还得靠我们这些子弟兵,那些外国人花花肠子多,靠不住。

弗格森爵士,等几年吧,我知道你最喜欢的是哈格里夫斯,不是我。我清楚地记得您的弟子巴特,对曼联忠心耿耿,进了国家队还是免不了走人的命运,我一个外来户还是暂时不趟老特拉福德那滩混水吧。何况西汉姆联还有我的一群弟兄—安东·费迪南德、海伍德、孔切斯基……

2.爱戴

陈述者:雷丁前锋多伊尔

说实话,我们那个破俱乐部,球场和训练场都烂得一塌糊涂,尤其是到了冬天,一有雨雪球场就变成烂泥塘,穿土黄色训练服踢一分钟都能看出脏来,而且那草皮坑坑洼洼的,一不留神就是一跟头,连个地热系统都没有。更衣室也是,大门漏风,衣橱一股霉味,记者居然敢在我们换衣服的时候隔着那破门缝偷拍,淋浴间小的根本容不下我,而且龙头里的热水时断时续,外面那些傻子还光着身子在讲荤段子,声音大到连客队更衣室的门板都震得嗡嗡响,更要命的是,这些傻子的苏格兰农民口音我根本就听不懂!上次我们去了斯坦福桥,人家更衣室的衣橱足有我们的四个大,而且里面还有电视和PS2,比赛前还供应水果和热饮,阿布真有钱!

今天又是雨天,而且比赛时间是晚上7点……见鬼,零下4度的雨加雪。

哦?不是吧,我们21000人的小球场居然坐满了?那个胖子和他儿子星期三就来过这里看球,他不是出租车司机么?不挣钱了,来看我们?还有那个戴个大帽子的家伙,从去年我们在英冠的时候一直看到现在,老坐在那边第二排!还有些疯子,大冷天光着膀子在肚皮上写了行字,不怕冻着?慢着,D-O-Y-L-E,我的名字?乖乖,怎么感觉有点热?可爱的球迷们,穿上你们的大衣吧,老子今天要让那些来到我们地盘上的家伙哭着回去!

整个球场的人都在唱歌!我们的队歌!

3.国家队

陈述者:埃弗顿前锋安迪·约翰逊

我没兴趣搭理埃里克森,那个瑞典笨蛋去斯坦福桥和老特拉福德是去看球员的还是去谈生意的?而且每次身边都带着不同的丑女人,我敢肯定,他看那个丑女人的时间比看我踢球的时间长。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我在英冠呆了一年,埃里克森没来水晶宫一次,即便我去了埃弗顿,埃里克森依然还是只有去安菲尔德看德比时才会看到我,哪怕我曾经在英超打进20个球,哪怕我玩杜德克那个傻子就像过一根柱子,埃里克森的选择依然是鲁尼和克劳奇——克劳奇进球比我多?鲁尼红牌比我少?不能和他们比就算了,一个毛孩子沃尔科特居然也能排在我前面,这什么世道?我知道我效力的球队名字不够响亮,但你未免也太狗眼看人低!

篇10:得与失作文

得与失

听着电台播放的煽情的音乐,心情也随之而时起时落,如潮涨潮落般。不经意间勾起了童年的一些往事,还添加了点幻想色彩。

小时候总喜欢独自一人坐在家门前,盼着下田劳作的奶奶快点回家来,我从小就与奶奶相依为命,爸妈抛弃了我,就为了要个弟弟。有时怨上天的不公,要是我是个男的话,爸妈肯定不会一走了之的吧。 日落西山了,天地间拉下一块漆黑的帷幕,心中越想盼着奶奶回家,就越想到一些不好的念头,不会连奶奶也抛弃我了吧?奶奶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呢?直到我看到步履蹒跚的奶奶挑着簸箕回家的身影时,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下来。也许你们会问我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我无法忍受失去了的东西永远回不来,偏偏岁月的万般无情让我手足无措,它带走了太多太多宝贵的东西,它甚至要消掉我的记忆。不,我不会让它这样做的`。心是这么想罢了,可我又能做些什么。有时半夜三更被噩梦缠绕,我会发了疯似的起床,甚至会大哭一场,可能是心理负担吧,我总不敢面对生活的一些难题,我只有退缩,尽管我知道这样很懦弱。 失去一个朋友了,她和我是那么要好,记得当初我俩结拜时说过一生一世都要做好朋友的,还有天地为证呢。可是事与愿违,她慢慢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当然我是不会加入他们的行列的优秀作文 专注写作 作文人,唯有逐渐远离她。昔日她对我的友情是真是假,我不清楚。自从我俩分手后,她就很少理我,甚至当我不存在或是个笑料。于是我开始恨她,可以用恨之入骨这个词来形容,我巴不得她立马从我眼前消失。如今,我们真的各奔东西了,她离开了这个小镇,到底去了哪,我也就不得而知了。时常会想起一些有关她的事,我也一笑了之,当年的我们是那么幼稚,友谊不过是口头上一个虚伪的代名词罢了,我与她根本没有友谊可言,可能投其所好,互相发一下牢骚,或许她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优异而接近我的。不过也无所谓啦,现在我也不在乎了。

篇11:得与失随笔

在生命的长河里,“得”与“失”是永远的乘客,不管你是否在意,它们都会出现在生命的各个角落,与你相伴前行。

——题记

谁都清楚“得”这位乘客最受欢迎,没有人把它拒之门外,相反“失”却备受冷落。可有些事情,谁又能分清它究竟是“得”还是“失”呢?

有些人付诸一切,名利双收,却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些人一生平凡,却活得简单充实。苏轼虽仕途坎坷,却能随缘自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陶渊明若非不为五斗米折腰,又何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这其中的事非曲直谁能说得清楚。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但现实有时就像一双无形的魔手诱导着我们不顾一切地去争取“得”。每个人面对“得”争取的方式不同,或许这无可厚非,但有些“荣誉”却失了诚信和挑战的意义。

任何人都要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你可以选择靠“聪明”去得到你渴望的.东西,只不过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不再重返,时光无法倒流,有些悔是一生最大的遗憾。

“得”实在很抽象,它可以是一个目标,激励我们去努力争取,不断拼搏,洒下滚烫的汗与泪。其实就算目标没有实现,若干年后,回想往日那段旧时光,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其实上天有时还是公平的,它不会绝对地眷顾某个人,也不会完全毁掉哪个人,有些时候“意外”总是很意外地降临,所以大可不必处心积虑地规划,而且人生路上的“两位乘客”也不能随意贴上好与坏的标签。只要此生无悔,没有忘记微笑即可。

失中有得,得中有失。在你奋力奔跑时,你又何以确定此刻驻足不是最好的结果呢?

篇12:漫谈得与失

人生,最珍贵的不是欲得而得不到,欲留却已失的东西,而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懂得珍惜才是最可惜的事,也才是最愚蠢的行为。因为所拥有的总有失去一天,与其在失去时懊悔,不如在拥有时好好珍惜!

若是梦想,假如我不可拥有,彷徨中注定错过,我失去了多少?我不敢轻言。我只知道,我们都在成长,但很迷茫,一天天中成长的我,是逐渐的走向„堕落~消逝~亦或毁灭?我不知道,也不敢轻易知道,每个人都在怕着一件事,也许就是怕自己把自己看得太穿,而没办法骗过自己„

这个世界还是有公平的,起码同谓“人”!正因此,我们才有公平的机会。但,有的人愿意向前踏上一步!这就是一步的效应,每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都是皇帝,但这没法适应人群之间。别期待着有人来三顾你茅庐,就像这机会一样,不是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并珍惜下的!

与其在幻想中自傲,现实中失意,何不如一次竞争?也许,会发现,爱做梦是人的天性,而现实是要等你来接受考验。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处在不断尝试,不断体验,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得失之间,仅有一线„刘轩说的对,再试一次,说不定这一次就成功了!

太多的得失,其实不必太多在意,今天所拥有的,明天可能就会失去,今天所失去的,明天可能又会重新拥有,关键在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人生最大的财富在于懂得珍惜,如果,每件事,每个人,每样物,都能被你所珍惜,那样,你将会是多么的富有!

篇13:谈谈“三线建设”的得与失

“三线”的划分, 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我国的自然地理、经济重心和国防安全的位置和区域为根据划分的一个经济地理概念。它将沿海和沿疆地区作为一线, 中部地区为二线, 而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 甘肃乌鞘岭以东地区为三线。“三线”又分西南三线 (包含四川、云南, 贵州及湘西和鄂西) 和西北三线 (包括陕、甘、宁、青, 豫西和晋西) 。三线地区离海岸线最近700公里以上, 距西部边界上千公里, 还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屏障。

“三线建设”的概念, 是指在我国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到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 以备战为中心, 以军工建设为主体, 在三线地区实施工业化的建设进程。其中由国家意志推进的称“大三线”, 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推进建设的称“小三线”。大三线建设由中央财务拨款, 实施的均为战略性工程, 如核武器、核潜艇、火箭、导弹、卫星以及钢铁、交通等。在大三线建设的同时, 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小三线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主要产品是为步兵和民兵提供轻武器装备。

二、“三线建设”产生的背景

1964年春, 随着攀枝花钢铁厂工程的上马, 宣告“三线建设”历史画卷的序幕被徐徐拉开。“三线建设”由当时共和国的最高决策层与领导者亲自提出, 有着其深刻的国际背景与国内形势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西方阵营对新生的人民中国采取了政治敌视、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文化渗透、科技限制以及军事威胁等政策和手段。为了遏制新中国, 他们一再践踏国际法公然支持新疆和西藏分裂势力, 千方百计地企图阻挠其统一和领土完整。作为西方盟主, 美国在战略上不断强化半月形包围圈, 讹诈和封杀手段更是咄咄逼人, 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其次是中国台湾国民党当局把自己绑在美国战车上, 不断叫嚣要反攻大陆, 不断派遣武装特务袭击大陆东南沿海, 妄图建立大规模进攻大陆的“游击战走廊”。从1962年到1965年就派几十股武装特务登陆大陆。派遣侦察机深入大陆腹地窃取军事调动、国防建设等情报。指挥潜藏在大陆的特务进行爆炸、暗杀等活动。

第三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 苏联老大国沙文主义不断恶性膨胀, 视中国为其奉行的世界霸权主义的绊脚石, 处心积虑地欲清除而后快:1959年单方面撕毁协议, 停建一切援华项目, 撤走全部专家;1960年多次侵入中国领土, 擅自挪动界碑, 殴打绑架我军民;1962年在中国新疆伊犁、塔城策动当地居民外逃;次年与蒙古国签署了《关于苏联帮助蒙古加强南部边界防务的协定》, 苏军进驻蒙古;在中苏边界地区陈兵百万人, 战略导弹瞄准中国, 试图对我国核设施实行“外科手术”;在中国新疆和黑龙江等地挑起武装冲突。

就国内形势而言, 自1953年我国首个国民经济建设五年规划提上工作日程后, 对于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 苏方专家计划全部放在东北或沿海地区。理由是东北和沿海地区工业建设配套条件较好, 项目上马快、工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空间大, 而且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强。但毛主席认为这不利于中国工业均衡布局和国家长治久安, 因此主张将一批项目放到中西部。经反复协商, 最终106个民用项目中的21个和44个国防项目中的21个, 落户西部。钢铁、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兵器、航空、建材、电子电气等企业开始扎根中西部。在1964年5月9日, 罗瑞卿将总参谋部作战部的调研报告报送中央常委。报告表明:我国工业布局不适应备战:

一是工业过于集中。14个百万人口城市集中了60%的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

二是大城市人口多。大城市大部分在沿海地区。战时防空、疏散人口、保障生产, 特别是预防核袭击, 能力低下。

三是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 多在大中城市, 城市遭受轰炸时, 交通也易被破坏。

四是水库安全泄水能力差。若水库同时被炸毁, 京津及周围地区将遭水灾。

建立在这样的备战态势与对国内经济布局的分析基础上, 1964年5月27日,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要搞三线建设, 一、二线也要搞军事工业。有了这些东西, 就放心了。

遭受百年殖民蹂躏的中华民族, 历经几代人前赴后继、几千万人流血牺牲, 才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面对悬在我们头上随时可能落下的利剑, 为了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别无选择, 被迫而无奈地做好反侵略准备, 既要做好应对常规战争的准备, 又要做好应对核战争的准备。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举国上下“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了主流意识和行为准则。

三、“三线建设”的实施内容

从1964年到1970年为三线建设第一阶段, 投资560多亿元人民币, 开工400余个项目。1971年至1980年为第二阶段, 耗资1492亿元人民币, 开工1100多个项目。这初步改变了内地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工业布局不合理、科技人才缺乏等局面, 建成了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工业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相配套、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工业体系, 达到了打不垮、炸不烂的战略预期。比如交通方面, 随着成昆、川黔、贵昆、湘黔、焦柳、襄渝焦枝、枝柳、青藏一期等铁路的贯通, 使西北、西南地区铁路纵横, 西南地区与华中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相互通达;依托襄渝铁路, 湖北十堰建成第二汽车制造厂;机械方面, 按照既为军工服务, 又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的原则, 形成了重庆、成都、贵阳、汉中、西宁等重型机械工业基地, 在重庆、豫西、鄂西、湘西建成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航空航天方面, 在四川成都、贵州安顺以及汉中、鄂西建成了航空工业基地, 形成了歼击机、运输机生产中心;在陕西南部建成了火箭和导弹等战略武器科研、生产体系, 在四川西昌和甘肃酒泉建立了航天工业生产、卫星试验基地、航天发射中心, 等等。到1975年, 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净值, 主要产品生产能力, 技术力量和设备水平均超一线和二线地区。

为了改变我国工业布局,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中央投资2052亿元, 建设了1400余家企业和100多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三线地区迅速崛起了群星灿烂般百余座新城镇, 30多座新城令人刮目相看———攀枝花、绵阳、西昌、雅安、乐山、十堰、德阳、六盘水、安顺、凯里、怀化、金昌等。

四、关于“三线建设”的得失分析

“三线建设”的困难和艰苦不言而喻。在原始生态环境中, 既要长期超负荷工作, 又要克服生活困难和调整心理状态, 这对人的素质尤其是品德修养和思想境界要求很高。在“好人, 好马, 好刀枪上三线”口号中, 400万优秀儿女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 有些举家搬迁, 连同家属人数超过千万, 他们怀着“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四海为家, 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境界与精神, 默默地为实现强国梦献出了青春, 甚至献出了生命。

当然, 今天我们从历史事实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 会认为“三线建设”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对战争危险估计过高和在“文革”干扰等情况下实施的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的庞大系统工程, 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 建设规模过大, 战线过长, 时间过久, 投资过高, 国力难当。如1965年至1971年, 新建和内迁企业1000多个, 资金、设备、原料常常滞后, 有的中途被迫下马, 有的项目建成后又长期不能按计划投产。

第二, 一些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 且实行边勘探、边施工的方式, 计划和要求过急过快, 建设费用常常超出投资预算, 从而导致工期一拖再拖, 投产后效益低, 有的生产越多亏损越多。

第三, 强调战备需求, 忽略经济规律。如按“靠山、分散、进洞”原则, 造成生产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人力物力的浪费。为了解决职工和家属生活需要, 企业不得不进行社会化投资和管理, 要建商店、医院、学校、幼儿园、书店、派出所等机构。

第四, “文革”干扰, 有些建设项目为了政治挂帅、政治献礼等导致规章制度废弃, 瞎指挥、搞突击。

第五, 国民经济临战状态, 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国防建设虽然投入巨大, 但主要是应急建设, 缺乏长远规划, 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一些武器装备与世界差距扩大。

第六, 认为东北和沿海工业基地将是战争的殉葬品, 不肯投入或投入严重不足, 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潜力。

但是, 在20世纪60年代初, 中国80%的工业在东北和沿海地区, 这种布局无疑将在大战中很快失去工业后方, 进而失去自卫能力, 任人宰割。因此, 中国必须有所为。三线建设就是以战备为中心, 在中西部13个省和自治区建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的工业和交通体系, 打造坚不可摧的工业战略基地和国防战略大后方。

但是, 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 我们不能以现在的国际形势评判历史重大事件的是与非、功与过。面对被孤立、被包围、被侵略的弱肉强食之国际形势, 没有重工业特别是没有国防实力、没有战略后方的中国倍感安全压力。在无法准确预料和把握世界大战或大规模侵华战争是否爆发、何时爆发、爆发规模的紧迫危险环境中, 有准备比无准备要好, 多准备比少准备好。中国总不能把国家安危寄托对战争威险程度估计不足上, 不能把民族独立寄托主观侥幸心理上。受尽列强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 作为落后农业国, 面临着超级大国的常规战争威胁与和战争讹诈, 面临着国际关系的丛林法则, 即使高估了战争危险程度是可以理解的, 是难免的, 也是情有可原的, 更是责任所在和使命使然、更是历史担当。为了防患于未然, 中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必须做最好的准备。

1990年小平同志曾意味深长地说道:“看起来, 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 还是站得住的”, “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 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发展问题更加严重”。1992年他又强调:“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 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永不称霸。”

即使就经济意义的层面来说, “三线建设”客观上改变了国家工业布局, 促进了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了物资基础、科技条件和人才队伍。没有三线建设, 今天中国东西部地区差别更大, 西部大开发和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时间更长。

至于“三线建设”成本过高的问题, “三线建设”经济上不划算, 军事上划算的问题, 以及关于“吃穿用”与“三线建设”孰先孰后、谁重谁轻的问题, 对此, 不能简单地用谁是谁非、谁对谁错来评判。今天看来, 这几种意见都是从国家利益考虑的, 只是工作视角不同与孰先孰后、轻重缓急、比重比率不同而已。确保自身安全、建设战略后方、威慑霸权主义、改善自身发展环境之代价, 属于国防安全、和平发展之成本, 是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无奈之举。工业重心转入三线地区之效率低下与效益损失, 是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预付金, 属战略性长远投资。待到收获期, 红利将持续让国家、社会和民众得到补偿和回报。而“吃穿用”解决不好, 固然社会就不稳定, 但“三线建设”解决不好, 就没有战略后方, 国家安危就难以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危相辅相成, 辩证和谐地处理, 两者相得益彰, 否则, 一损皆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社会发展的常态, 特殊时期, 国家安危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天枰上更具分量。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因为国内外形势的特殊性, 导致国际和国内许多历史事件都不可免地有其特殊表现形式, 非独“三线建设”而然。

无论如何, “三线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历史镜子, 启迪颇多,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建设和高强度投资必须有稳定和民主的社会生态基础;

二是经济建设必须按经济规律办, 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特别不能以大跃进式的运动搞建设;

三是国防建设必须与国民经济建设相协调, 要立足当下, 也要着眼未来;

四是必须有国际视野, 既要从本国实际出发, 又要透过国际形势把握新动向新趋势, 理性洞察世界强国的看待世界的视角、心态、思维方式、是非标准、国家利益和行为准则。

因此, 笔者认为, “三线建设”的基本事实是:在这场波澜壮阔, 跌宕起伏, 影响深远, 事关中国政府和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决策时刻, 在与世界霸权主义的较量中, 直接或间接地赢得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博弈的胜利, 取得了开发西部的重大经济成就, 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一步沟通、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彩华.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得与失[J].当代经济研究, 2005 (06) .

[2]张勇.近三十年国内三线建设及相关问题研究概述[J].三峡论坛, 2014 (02) .

篇14:“首席员工”的得与失

学而优则进

有这样一种工作,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有这样一群人,远离城市,远离亲人,常年奔赴在施工前线、战斗在环境最恶劣的地方。陈发亚就是其中一员。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只有擦亮这双眼睛,我们才能确保施工质量。”陈发亚始终牢记师傅王维的教诲,每天跟着师傅到现场测量。夏天的工地上高温折磨、蚊虫叮咬,对于这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犹如一场职业洗礼。有时为了得到精确数据,需要来回反复测量,他仔细观察师傅的操作方法、记录方式,碰到不懂的就默默记在心里,在回驻地的路上向师傅讨教;没听明白的,回去加班加点查阅书籍、资料。晚上师傅处理数据、计算的时候,陈发亚是脸皮子最厚的,只要看到师傅在处理数据计算时,他就会搬个凳子坐在旁边,静静地看,默默地记下来,看不明白的地方就问个不停,直到搞懂为止。

2015年7月,公司举办首届工程测量青年技能大赛,陈发亚积极报名参与。比赛前期,他几乎每晚都在认真复习理论知识,次日上工地也在不断练习实际操作,甚至连跟爱人散步聊天的话题都是当天测量的事情。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以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大赛一等奖,并荣获公司2015年首席员工殊荣。

管而精则优

陈发亚不但钻研测量技术工作,而且在安排现场施工、质量管控、安全监督等管理方面也不断提高完善。梁山隧道是织纳线重难点控制工程,安全质量管控十分关键。在一次质量检查中,陈发亚发现隧道一个避车洞在未作防水板处理的情况下就准备隐蔽,他赶紧向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反映了该情况,但现场人员以施工进度紧张、后期不一定漏水等侥幸理由拒绝了他的要求。但陈发亚始终坚持原则,并多次与现场班组长沟通,告诉他们在后期隧道一旦出现漏水就很难治理的道理,在他多次讲解下,现场终于同意进行整改,化解了这次施工隐患。还有一次,在全断面钻孔中陈发亚发现钻孔里不断有股状的黄泥水涌出,且有顶钻现象,根据他掌握的相关知识判断可能有突水突泥的风险,于是当即要求停钻,并拟定出三条处理措施:第一,在开挖轮廓线范围内安装小导管并注水泥浆;第二,现场准备型钢等加固材料,为改变施工工法作准备;第三,安排现场在做好安全防范的前提下超前水平钻,并联系相关设备对掌子面进行探测。这一举措有效防止了事故发生,获得了项目领导好评。

有舍才有得

陈发亚是个助人为乐的“90后”青年。2014年8月,大坪地大桥桩基班民工肖正祥孩子考上大学,但由于经济困难正为四处筹备学费犯难。陈发亚知道后,主动借给了这位民工2 000元钱,要知道这是他进入公司组织上发给的一笔一直没舍得用的安家费呀!他的善良感动了桩基班的每一位民工。

他热爱生活,更热爱工作。2013年7月,他带着从西南交大毕业的女友一起投入织纳铁路施工建设,女友被安排在织纳铁路中心试验室工作,两人工作地点相距不到3千米,但几乎一个月还见不上两次面,因为他们各自既要忙工作,还要忙业务学习、能力提高。在织纳铁路工作两年多来,陈发亚总共就只回过三次家,一次是回家过年,一次是回家办理房贷,还有一次就是带着女友回家办领结婚证。对父母,他内疚,因为在父母生病时他没能在其身边尽到自己的孝道。而对新婚的妻子,他内疚,因为令他不安的是没能给她一个固定的家;尤其令他遗憾的是2014年情人节本来约定到县城拍婚纱照,但由于工地突然有事不能脱身,只好放弃了摄影,以至于他领了结婚证半年多还欠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内疚之余他似乎也不后悔,因为通过他的一系列奋斗,他既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更收获了事业的荣誉!

(责任编辑:李万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得与失】相关文章:

上一篇:给年长老人的蛇年新年贺卡语下一篇:苍老的近义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