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工作报告

2024-04-29

镇长工作报告(通用6篇)

篇1:镇长工作报告

兴隆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镇长 张勤

二00九年,是我镇灾后恢复重建攻坚决战年,在绵竹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江苏吴江人民的倾情援建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以灾后重建为工作重点,抓机遇、促重建、谋发展。紧紧围绕“农房重建、经济恢复、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全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呈现出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2009年工作回顾

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一)、经济发展方面。

1、工业发展方面:我镇企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现已全面恢复生产并健康向前发展。实现全镇生产总值15982万元,同比增长为29.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045万元,同 比增长101.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532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实现1098万元,同比增长81.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674元,比去年人均增加了983元。

2、农业发展方面:种植业方面,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全镇 粮食总产量达12036吨,水稻单产量达449kg。经济作物总产量达546吨。养殖业方面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以大户带动小户发展。全镇生猪出栏33639头,小家禽47.37万只,母猪养殖2534头。全镇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年度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6279户,191.89万元;水稻良种推广补贴6228户,28.97万元;油菜补贴4591户,4.48万元;玉米良种补贴555户,1850元。另外,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截止年底实际兑付生猪、能繁母猪、水稻保险19.91万元。

3、大力实施科技兴镇项目,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镇党委、政府把开发农村智力资源,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技术培训。

(1)、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今年全镇参加市上大型科普宣传活动3次,参与举行了“科技之春”大型科普“三下乡”活动1次。加大宣传力度,发放防震、防灾、防甲流、环境综合整治等书籍、宣传画等 资料3500 份;播放科教电影录像23场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参训人员达 1550 人次;设立了科技技术咨询服务点,前来咨询的群众达2000人次。

(2)、认真实施“金桥工程”项目。

全镇大力引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品种的项目。如:申报的《连续化、自动化改性铵油炸药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得到了德阳市科协、德阳市金桥工作领导小组的表彰。这些新项目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和个人也享受科技成果带来新的增收希望,同时,也形成了我镇上下人人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局面。

(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和落实就业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28个。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培训返乡农民工3次。并与长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联合组织厨师培训120人。另通过灾后重建项目实施,江苏对口援建项目解决当地劳动者就业210人。切实推进农村和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

计划生育上整顿生育秩序,严格审批,加强服务管理,并制定奖励扶助措施。今年独生子女0-18岁父母奖励2949人,特别扶助伤残家庭22人,死亡家庭95人,发放补助金 2580元。另外对流动人口免费服务率达100%。

文化广播方面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0月初市广电局首家对我镇进行了“村村通”实施工程,计划年底完成。

民政工作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低保档案,按时发放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兑现低保各项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镇768人享受低保政策,临时救助115户、345人,发放救助资金14.31万元。

人大、武装、妇联、团委、工会、老龄、残联、卫生、文教等社会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二、全力以赴,打赢灾后重建的攻坚硬仗。

(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房重建。

5〃12特大地震使我镇遭受了毁灭性破坏,全镇100%房 屋倒塌或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20.5亿元。农房重建工作启动以来,全镇按照“科学规划、民生优先、长远发展”的思路,全面部署,打响了灾后农房恢复重建的攻坚战。在重建过程中,树立抓重建就是抓发展的观念,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有效推进农房重建:

一是加强领导,分工负责。镇驻村领导和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和群众家中,引导群众不等、不靠,重建家园,并2次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以上的全镇干部大会,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要把全部精力转移到农房重建工作中,并主动为农房重建带 好头,服好务。

二是政策及时传达,信息及时双向沟通、反馈。实行镇领导包村、机关干部包组责任制,抽调专人组成农房重建质量管理监督领导小组,每周定期召开由村支部书记、驻村组长参加的农房重建工作例会,反馈信息,交流经验,提出重建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共同商量解决对策。

三是抓宣传示范点的建设,以点带面全力推进农房重建。通过各方努力,在去年9月30日在安仁村15组举行农房重建开工典礼,标志着全镇农房重建拉开序幕。

四是及早抓规划和技术力量培训。在吴江援建指挥组的大力帮助下,先后完成了全镇5个村138个农房集中点的规划,并及早培训建筑工匠和沼气建池技术工三期260人。

五是积极协调灾后重建农户贷款,有力促进农房重建的顺利开展,贷款金额达7868万元。并安排专门人员解决金融机构为群众放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做好政策宣传解释。

六是党员干部发挥积极作用为受灾群众快捷有效服务,深入农村基层,走访交流,解决突出矛盾。

七是科学处理规范与放活关系,成立农房互助委员会,加强农房建设质量,监管农房重建资金。

八是以民为本加强服务,积极发放国家灾后重建补助资金,江苏援建补助资金等。截止年底,发放农房加固资金263 户,131.05万元;发放农房重建资金6782户,11278.7万元;发放城镇加固资金19户,10.10万元;城镇房屋重建128户,346.60万元。另完成江苏援建绵竹农房重建补助资金4638.80万元。

以上措施的落实,使我镇农房重建全部开工,春节前都能搬进新居。城镇重建完成户128户,农村维修加固完成户263户,完成率达100% ;城镇维修加固户19,完成率达100%;为此我镇农房重建工作基本完成。

(二)、继续协调配合吴江援建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后,我们怀着感恩的心积极主动地做好与江苏吴江市对我镇的援建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新兴隆,重建展新姿”的目标。根据目标任务,我们与吴江援建指挥组及时着手调研工作,掌握受灾实情和群众愿望,商定援建项目并排定时间顺序。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了《吴江市对口支援绵竹市兴隆镇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确定了兴隆镇集镇三横三纵、道路、学校、医院、自来水厂、三个农村灾后重建小区示范点和集镇农贸市场等。吴江援建我镇15个项目,总援建资金约1.79亿元。重建项目囊括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农房重建、市政设施配套、道路、环境打造等各个方面。根据既定援建计划和工作任务,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实施一个项目就打造一个亮点,完成一个就交付使用一个的原则。目前,兴隆镇幼儿园、小学、卫 生院、自来水厂、殡仪馆、重建路、吴江路、东吴路、集镇农贸市场等已交付使用。现在镇政府正积极配合吴江援建组做援建项目扫尾工作,援建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三)、加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政府以灾后重建为机遇,加大力度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全镇138个居民集中居住点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改造,规划道路硬化26.21万平方米,沟渠建设8.708万米,场坪189.041万平方米。另外还对镇村道路进行维修硬化补烂等,机耕路维修12公里,硬化补烂6公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灾后重建的重点,事关我镇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镇共疏掏斗农毛渠280公里。U型三面光沟补烂12公里,修建U型渠500米,三面光8公里,维修沉井4口,修建机沉井18口,保障了农村农田用水,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抓住重建机遇,做好招商引资,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全镇工业在地震中损失惨重,在面临巨大损失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各企事业单位积极生产自救,实施技术改革,拓宽生产线。兴远特化有限公司投资5600万元,技改年产1.2万吨改性铵炸药项目,目前土建工程全面结束,设备已安装完毕,转入调试阶段。泽华建材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技改年产5000吨,耐磨铸件项目,如今主体工程基本结束。东方水泥厂在震后迅速恢复生产,积极配合灾 后重建。

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 “人人招商、重商、亲商”的热潮。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兴元特化有限公司与浙江盾安集团协商引资4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600万元,用于技改项目。剑桥节能有限公司拟定投资1000万元,到江苏工业园扩建硅酸铝生产线,入区相关手续已办理,目前厂区围墙土建工程结束,已投入资金300万元。另外在“双百活动”中还和吴江对口援建以及后续建立双方合作机制中,抓住机遇,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意向性引进项目6个,其中,赴江苏省吴江市引进5个,金额3.5亿元,省内1个,金额2亿元。目前,与成都乾邑钢结构有限公司的钢结构项目已进行实质性实施阶段,该项目预计投资4000万。切实加强了全镇工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全面发展。

四、重抓安全、稳定工作,推动重建工作顺利开展。坚持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政府首要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责任制。2009年是地震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一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基础。成立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对农房重建中出现的瑕疵问题、欠款纠纷问题等,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

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每季度召开全镇安全工作例会,开展安全大检查10次,悬挂安全标语50余幅,触动宣传车4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 等等。通过艰辛努力,我镇无安全事故发生,社会治安良好,维护一方平安,确保了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以灾后重建为首要任务,切实抓好全镇的稳定工作,并以深化稳定风险评估、落实维稳工作会商制度、强化矛盾排查调出、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为工作重点;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建立责任查究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维稳机构自身建设,全面推动全镇社会稳定工作创新发展,实现了“零进京上访、不出事”的上访目标。积极推进“深入农村最基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一年来镇政府配合协助巡逻查夜88次。接待上访群众1832人,调节民事纠纷1700余件,调解各种工程款4000余万元,农民工工资1000多万。

五、全民参与,搞好环境综合治理。

认真贯彻落实绵竹市以“清洁卫生,绿色家园、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从道路整治、农村整治和集镇整治入手,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切实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村社、进景区”七进活动。成立环境保护整治小组,教育、组织、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和居民支持参与环境综合治理。另外加强宣传,设立了三个大型固定广告牌、张贴宣传画报600 张、悬挂永久性标语50幅、发放宣传资料600份、宣传车到各村宣传,建立垃圾池10个,清楚建渣30吨、生活垃圾45吨。通过这些方法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全面提升公民素质,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2010年工作计划

2010年是我镇恢复重建的决胜之年,任务艰巨而繁重,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将继续弘扬和升华新时期绵竹精神,增强信心,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九届六次全会和绵竹市第十六届人代四次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重建、求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主线,牢牢把握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两大机遇。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奋力夺取灾后全面恢复发展的胜利。

工作目标:围绕“三年恢复、五年提升、八年全面小康”的目标,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力争群众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达到震前水平。201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00元.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加快城乡发展。突出抓好居民集中点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农村服务功能 提升,加强道路、水利、电力等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力度推进场镇建设,特别是在建项目以及后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功能恢复和提升。

二、大力支持全镇企业恢复发展,全力促进经济发展。坚持工业强镇战略,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体制,以发展的眼光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用好用活国家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民间资本能量,继续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对民营企业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支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利用成立绵竹工业园区的契机和临近无锡工业园区的优势,完善制度,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驻,加快工业发展。另外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环境治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以全面发展为目的,全力推进社会事业。高度关注民生,把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恢复重建的一项紧迫任务,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加快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加快全镇村卫生站恢复重建,不断完善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国家对地震灾区的再生育全程服务。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全面恢复全镇广播电视网络,构建以“村村通”为载体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加快建设新政府行政大楼和村级政权中心阵地建设,以便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好务。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整体联动,建立运转高效机制。坚持把打击与防范、整治与建设、治标与治本、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人民信访工作。深入开展公民法制教育,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体系。推进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不断提高政府应急处置水平。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支持和鼓励自主创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三孤”人员特殊救助,推进城乡低保扩面工作,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加强妇女儿童保护,重视老龄、残疾人事业,加快敬老院建设,做好安置优抚工作。加大力度做好城镇居民下岗人员和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服务。积极推进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建设、廉洁政府建设,以转变职能、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为重点,全面创新政府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利,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确保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健全完善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上级领导各部门的法律监督以及全镇百姓的民主监督,广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加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恪守公开、公平、公正的运行机制,加强工作人员的执行力,狠抓廉政建设,确保政府工作高效、执行坚决有力、政务公开畅通、环境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各位同志:

2009年,我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灾后重建成绩斐然。2010年,我们坚定信心、锐意创新,力争全镇全面发展。让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新时期绵竹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保持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心,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奋力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和市委提出的“两年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强县,三年再造一个绵竹”的目标,为早日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 好、安定团结的新兴隆而不懈努力!

二0一0年一月二十五日

篇2:镇长工作报告

xxx镇人民政府镇长

xxx

2017年以来,我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兴镇”、“科技兴镇”的战略目标,亲自抓教育,对全镇教育负总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和“人才强镇”战略,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致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通力协作,加强调度,认真做好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整合、调济、优化全镇教育资源,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督促、调研力度。现将2017教育工作个人履行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行教育职责

(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办好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抓教育就是抓人才、抓发展,xxx镇经济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因此,xxx镇党委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教育,统筹和办好教育,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把教育作为推动我镇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教育工作纳入xxx镇“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xxx镇“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和镇政府的工作计划。在工作

—1— 中,加大对教育工作整体推进力度,与教育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实际解决全镇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二)把教育工作纳入了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研究教育工作。

主要做法有:

1.把教育工作纳入我镇党委、政府工作计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科教兴镇”战略目标。

2.本,我组织召开党委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教育工作5次,具体为2017年3月15日研究规范规划摊点位置,以及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强化宣传引导,确保环境卫生整洁;4月12日研究同意拨付xxx镇中心幼儿园教学楼附属工程建设征地资金104933.4元;5月24日研究1.原则同意《xxx镇关于开展无证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学机构排查工作方案》,2.成立xxx镇关于开展无证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学机构排查工作领导小组,3.原则通过《xxx镇各学校2017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实施方案》镇党委书记同意出席xxx小学庆祝活动开幕式,4.成立“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领导小组;8月17日会议强调,新学期来临,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9月6日研究原则同意《xxx镇中心学校关于2017年教师节表彰石磊等25名先进个人的报告》,征求镇纪委,派出所,计生办,信访办意见后行文表彰。5次会议研究解决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2 —

一些问题,学校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加强。下拨了一定活动经费,完成项目学校修建的征地任务。

3.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教育工作职责,年初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和控辍保学责任状。

(三)制定镇内教育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1.监督全镇各学校落实“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2.我组织制定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实现教育工作重心由抓“新两基”向抓管理抓质量的转变。定期对学校管理、教育质量方面进行调研。

(四)建立健全教育督促检查制度。

1.我组织镇党政办和镇中心学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xxx镇教育督促检查制度,并多次组织人员到镇内学校、幼儿园进行安全、管理、教育教学等全方位的督查。

2.我向镇党委提出建议,调整了镇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各股、室、站、所负责人定点联系的学校和人员,帮助学校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班子领导1人包保1所学校(园),各股、室、站、所负责人1人包保1所学校(园),主要负责辖区内的控辍保学、中职招生、“新两基”工作、学校管理、教育监督等方面工作,要求联系人每年深入联系学校检查工作不少于10次,并帮助学校幼儿园解决突出问题。我本人联系xxx小学,2017年深入该校检查

—3— 工作4次以上,了解了该校的工作动态,使该校的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较大起色。

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我亲自带头抓学校安全,校园及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师生在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有效打击扰乱学校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学校周边200米内无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关闭了学校附近的台球营业。

2.切实履行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制定安全事故和安全应急预案,做好隐患排查,强化整改,确保师生安全。在今年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校舍安全隐患排查中,我深入各学校进行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并责成镇党政办及时向县政府及县级教育部门上报。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1.今年9月初的全镇教育工作会议上,镇委一把手与我及分管领导组织召开全镇教师会议并分别作了讲话,进行了师德师风教育。

2.配合教育、人事、编办做好教师配置工作,认真考核和选拔好学校班子,协助教育局、人事局搞好镇内教师的交流、变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 —

3.今年教师节,镇政府对全镇的25名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

(二)严格实行教师考核,建立健全学校激励机制。1.我亲自过问一年一度的教师目标考核及评优晋级工作情况。

2.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学校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3.督促学校抓好教师教育教学工作。

四、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和监管

1.监督好教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使用合理。一年以来全镇学校无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

2.今年,镇政府对各学校、幼儿园开展活动投入经费10000元,拨付镇中心幼儿园附属工程建设资金104933.4元,本投入教育经费共计114933.4元。

3.全镇学校、幼儿园无乱收费现象。

4.督促各学校、幼儿园对中心学校实行凭发票原件报账制度,并随时了解落实情况。

五、努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今年,我亲自过问教育,对教育工作多次作安排部署,并督促抓好落实,取得了以下主要成绩:

(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得到巩固。

1.今年,中小学辍学率控制在指标之内,入学率得到了很大

—5— 提高。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0.9%,均控制在指标以内。

2.确保小学100%升入初中。今年我镇现有小学毕业生252人,全部升入初中,其中在本县初中学校就读245人,在本市县外就读7人。

3.我委派镇政府与涉教单位、各村(居)干部签订控辍保学责任状。

4.我镇今年继续执行入学通知书制度,于8月上旬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250份。入学通知书的制作和发放情况我亲自过问、把关。

5.镇单位、政府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包村干部对留守儿童情况做了调查,动员其父母返镇照管,对父母外出未归的留守儿童,镇机关、干部职工和学校教师进行了帮扶,从我带头,落实到个人头上。

(二)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得到发展

1.县下达的职业教育招生任务154人,已完成156人,完成率达101.3%;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率逐年上升。

2.今年,我镇有幼儿园三所,镇中心幼儿园一所、村级幼儿园两所,共招收幼儿1099人,完成县下达的学前教育招生任务,学前教育不断发展。镇中心幼儿园严格按照办学评估标准办学,办班去小学化,管理向城区幼儿园靠近,办学效益好,得到各级—6 —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的好评,逐渐缩小城镇幼儿园办学之间的差距。

(三)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按规划实施,镇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逐渐缩小。

1.初步完善了镇内学校的办学实施,基本实现省、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管理使用好我镇的宽带网络教育资源,确保其正常开展。

3.管理好辖区内各类学校、幼儿园,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一年以来,我认真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在推动xxx镇教育事业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全面完成了县级督导考核目标。但是,在教育投入、教师待遇、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恪尽职守,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教育工作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坚定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以更大的胆识和策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后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组织相关人员精心编制xxx镇教育发展和改革中长期规划,统筹经济建设和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科学定位教育发

—7— 展目标,以新的思路和举措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全镇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xxx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8 —

篇3:评陈世旭的《镇长之死》

在鲁迅文学奖众多的获奖小说中, 陈世旭的《镇长之死》以它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小镇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风貌, 揭示出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 并用它独树一帜的荒诞幽默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悲哀。镇长这个主人公的善良品质, 终究被淹没在历史的无情里, 这不得不让人们去思考政治与人性之间的残酷联系, 从更深的层次去剖析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一、小镇情结

小镇其实不小。它类似于美国作家福克纳笔下的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我发现我家乡那块像邮票一般大的地方值得一写, 我这辈子不可能将它彻底写完。在把现实变为小说时, 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施展自己的才华。”[1]生活是艺术真正的来源, 这个论断即使不断地被人诟病, 但它的确是一个巅扑不破的真理。陈世旭本人就是从这种“邮票”般大小的“小镇”里走出来的。纵观他的其他代表作品如《小镇上的将军》、《边唱边晃》、《将军镇》、《波湖谣》等等, 都无不渗透了小镇底层社会的影子。出生于1948年的陈世旭, 曾经在1964年9月初中毕业后前往赣北农场务农。1970年由九江县委宣传部借调从事新闻报道, 1977年12月调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在十几载的基层生活里, 作者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亲眼见证了那个混乱颠倒的时代:“苦难的乡村生活, 严酷的知青生涯, 经过深思熟虑的反刍, 就像犁铧一样, 切开那个时代的断面, 从中寻找到依然鲜活并且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 那就是人性的尊严与光辉。所有那些挣扎于底层的人们, 村民、知青、右派, 尽管在生活的重压下, 变得或狭隘, 或猥琐, 或狼狈, 但总有一种顽强, 一种不屈, 一种善良甚至一种自尊, 像波湖岸边的蓼草一样, 默默地忍受, 默默地生长。”[2]那么小镇文化对于作者以及这部作品有何特殊意义?小镇上小人物的命运, 是怎样反映了那些人性的尊严与光辉呢?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过, 越是小地方, 越能体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撇开文革的背景不说, 就是当今社会, 小城镇里透出来的那股民风, 正是中国社会变迁几千年的积累。镇里当官的作风有多腐败, 人民大众的苦难就有多深厚。小说里的小镇, 那是十分“和谐”的, 开一个研讨会, 都充斥着满篇的黄段子, 领导在台上大说“我今天来, 是专门来搞妇女的——”待得众人笑开了荤, 再接着说“——计划生育工作”。当副镇长用他那沾满西瓜汁的手, 突然抓住了妇女主任的胸部, 会场内的众人并不以为耻, 反而有喝彩的, 有羡慕的。小镇人总体的精神状态, 是贫乏的、空虚的、媚俗的。由此我们联想到了中国传统社会那形形色色的官场文化, 那这个小镇便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小镇, 而是一个封闭的名利场, 上演一幕幕人性的缺失和堕落的活剧。不难发现, 小镇代表的是一种尚未泯灭的原始性和自发性的人性集合, 在生产力相对低下、闭目塞听的小镇上, 封建残余的小农思想极大地统治着小镇人的精神层面;而另一方面, 小镇在组织上、思想上又极容易受到外界信息干扰, 是社会政治改革的终端实验地。因此, 任何的一点风吹草动, 到了小镇上就会成为轩然大波, 动摇着人们的道德根基和生活习惯。就这样, 小镇上的变化往往在与外界联系的一次次碰撞后产生, 比如“革命”, 比如“大人物”的到来。

这里不得不提到陈世旭的第一部获奖小说《小镇上的将军》。这部大家耳熟能详的成名之作与《《镇长之死》之间其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在时间和人物出场中, 都有着先后关联的顺序。小说描写了一个受迫害的“大人物”, 也就是那位退役的将军, 流放到了一个镇上, 受到了以镇长为首的旧势力的迫害, 然而, 将军通过他伟大的人格力量感化了整个小镇, 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们像这座小镇一样本是宁静的, 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 他们不得不紧紧地守卫住自己, 好奇而不轻信、不打算解除心理上的戒备, 所以他们开始对将军是好奇却冷淡、甚至敌视的。”“到了痛悼总理时, 小镇上的人们真正理解了将军, 也通过将军理解了许多事, 从来逆来顺受、庸庸碌碌的小百姓们自觉地同将军站在一起, 他们变了, ‘心灵深处的正义力量’被唤起, 这股力量, 把他们自己传统的怯懦和自卑, 打得粉碎。人与人、正义与邪恶、将军与小镇、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作品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做了深刻的揭示, 从而使整篇小说在哲理上走向深沉、引发读者去思索。”[3]

同样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 将军和镇长, 在两个不同的小说中, 同一个镇子里, 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和结果。《小镇上的将军》里那个迫害将军的镇长, 成了一个虚构的人物, 在《镇长之死》中陈世旭把他真实还原了。在小说与现实中, 作者来了个巧妙的扭转, 在《镇长之死》的开头, 作者就写道:“十几年前, 我们小镇文化馆有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 因为写作了一篇小说改变了默默无闻的命运。那小说获了那一年的全国文学大奖。他后来也因此调到省里去做专业作家, 自然是很扬眉吐气的了, 整天一副天才在思考的深沉样子, 在镇子里走着, 觉得一切都那么琐屑和肮脏, 心里充满了悲悯。”再往后看, 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年轻人就是作者自己, 而那篇获奖小说就是于1979年获全国优秀小说大奖的《小镇上的将军》。当小说里作者和镇长相遇, 镇长对那个年轻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人倒霉, 盐罐子生蛆。如今是人是鬼都往我头上扣屎盆子。你这小子就自顾自己出名, 就不管别个死活了。我一个小镇长, 迫害得了那么大一个人物么。如今你小子是行了时了, 老子却是永世不得翻身了!”原来这个可怜的镇长因为虚构的、迫害将军的罪名, 就被人们扣上了反动的帽子。原本是写小说, 却跟现实在亦真亦幻间扯上了联系, 甚至作者本人都用一种戏谑的口吻, 审视着小说中的另一个自己——那个发迹的年轻小说家。这种有点荒诞的手法, 实际上很高明地为小说的背景做了铺垫, 并交代了人物关系, 更带来一种难以言说的真实感, 仿佛从一开头就要读者对镇长饱含同情, 尽管“他的被停职, 当然不是因为那个年轻人写的小说的缘故”。

作为《小镇上的将军》的后续篇, 《镇长之死》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主题, 不如前者那样温暖动人。镇长最后的结局很惨, 死了没人收尸, 当然和那个将军不可同日而语。那么被所有人唾弃的镇长, 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说这部小说就是一个另类的悲剧?毫无疑问, 首先他是个好人。当宁静的未开化的小镇, 在以副镇长为代表的权力斗争集团的摧残之下逐渐腐朽, 镇长的到来无疑相当于一剂强心针。他用高明的手段瓦解了对立的集团, 手段利索地解决了以副镇长为代表的腐败势力。从后发制人掌握主动到不动声色诱导众人, 从动用武力完全控制到威逼利诱坦白从宽, 镇长宛如一个专制又开明的君王, 将自己的臣子制服得俯首帖耳。所有对他坦白罪行的人, 都被他放过了, 除了强奸妇女主任的那个副镇长。无独有偶, 当上级领导来视察时, 他尽心尽责费力讨好, 却独独违背了领导想要占有一个漂亮女孩子的意愿。他把女孩连夜送回了老家, 然后拿着伪造的电报跟领导周旋。为什么他这样圆滑的人, 会如此保护弱小的群体, 绝不姑息令人发指的罪行?可以说, 小镇在他的带领下, 开始找到另一种新生的方式, 慢慢回归人性。

那么对于小镇来说, 革命到底体现了什么?究竟是社会的进步, 还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众所周知, 文革是倒退, 在那样动乱的年代, 多少知识分子被迫害, 走上了不归路。可是在这个小镇, 作者用不动声色的笔触描绘了一种荒谬的现象:善良的镇长是文革时上级派来的, 当时把小镇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文革一结束, 他就被平反的人们“打倒”了, 背负上了文革施虐者的罪名。错不在他, 但他却成了历史的牺牲品。文革那10年, 小镇被他带领着走向进步;文革之后, 他被人遗忘甚至唾弃。从另一方面说, 这确实是历史的倒退, 人性的倒退。

不管是哪部小说, 陈世旭对于小镇的理解没有变。小镇的人们是“愚”的, 他们不知何为清廉, 不知何为感动, 他们需要的只是一只领头羊, 能帮他们踏踏实实过上好日子。这便是小镇文化的中心点了。一群自发的无意识的民众, 动机很淳朴, 就看做官的有没有这个心, 去唤醒民众心中的正义天平。很明显, 小说里并没有。因为人们被历史愚弄了, 荒唐又可悲的结局告诉我们, 个人永远是历史的牺牲品。经过这样一番痛, 对于小镇这个概念, 我想可以定义为:原始的、底层的、未开化的人性试验田。所有社会的动荡, 所有改革的成就, 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清楚的痕迹。这就是为什么作者青睐小镇的缘故了。正如作者在一篇创作谈中所谈到的小镇:“它的每一扇被年深月久的风吹日晒弄得灰白斑驳的门窗, 都掩蔽着一个冰凉沁人散着霉烂气息的神秘堂奥。你走进那些巷陌, 便是走进历史的某一线索。你推动那些门扇, 便是掀翻史书的某一册页。”因此, 他特意强调:“我心里唯一明白的是, 当我在写小说的时候, 心里的注意力其实是在大中国上面的。”[4]

二、镇长其人

这部小说最显眼、最光辉、最值得争议的, 就是这个镇长的形象了。貌不惊人的癞痢头, 很让全镇人看不上眼, “这样一个人来做镇长, 实在是对全镇人的一种欺负”。从外表的低调到一出场行事的低调, 都为后面的一鸣惊人作了铺垫。开一个上任欢迎会, 副镇长和妇女主任调笑不止。大家该懒散的懒散, 该沉默的沉默。结果到最后请镇长说话时, 他一句话就宣布散会, 控制了全场形势。可以说, 镇长的作风、手腕都是极其个性的。这样有个性的一个人放在这样的小镇上, 有那么些“不合时宜”。小镇人的心理防线还未被打破, 对于这个镇长有抵触, 更有防备。

真正让镇长坐稳了位子的, 就是那个现场会。副镇长为了拆镇长的台故意降低了食宿标准, 在破旧的“镇革委办公室”里, 报到开会的干部们挤作一堆席地而睡。没料想镇长第二天一早就锁了大门, 真枪实弹地指着大家“逼供”。这些交代材料在当时就是罪证, 可是哪个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隐瞒?只能乖乖把那些作奸犯科的事情抖出来, 被镇长捏在了手里做把柄。这一抖, 抖出去的可能就是全镇人的性命。若是要批斗, 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文革有多惨, 就是因为价值批判体系的混乱无情, 是非颠倒黑白不分, 抓住了一点小辫子就把人归为反革命。

然而镇长放过了所有人, 除了强奸妇女主任的副镇长。在面对主动交代的办公室主任时, 他“耐心地听办公室主任念完了自己的交代, 停止了拗椅子, 睁开眼睛, 没有像对待先前的那些人那样让他把交代留在桌上, 倒是隔着桌子, 伸手把办公室主任手上的那叠纸接过来, 扇扇子似的摇了摇, 然后拿桌上的打火机, 点着了那叠纸。”办公室主任做的是什么事呢?他凭借自己当居委干部的机会, 为一对成不了事的新婚夫妇“做检查”, 结果自己占有了那个新婚妻子。事后那对新人居然来感谢他, 说真的成事了而且怀上了。多么让人心寒的愚昧, 在四人帮的蒙昧统治下, 群众被信任的干部玩弄, 怀的孩子都不知道是谁的, 还给人送感谢信。毫无疑问, 办公室主任内心是在悔痛, 而镇长深知这是个悲剧, 却不能让悲剧扩大, 也顺便做个人情, 将人心与权利尽数收入手中。于是他烧掉材料, 说道“这件事到此为止了”, “以后注意, 要跟路线, 不要跟人。”“办公室主任一直惊怕地睁大的眼睛里泪水一下涌出来, 一直想跪没有跪成, 现在咚地一下跪了个扎实”。

这里的争议显然很强烈。镇长如法炮制, 对全镇干部都用了坦白从宽的手段, 烧掉交代材料重新来过, 是否说明他在收买人心?在封建社会中, 这样的手腕并不少见, 镇长身上带着点旧社会官场的遗味, 为了权利掩盖事实, 善于进行人情交易。从这点说, 镇长也脱离不了腐败这个圈子, 他终究不过是一个观念陈旧的小人物, 没有什么高尚的大德, 只是会点官场手腕罢了。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 他是在保护所有人。有错就改, 这是做人的基本规则, 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 他通通给予改过的机会, 并不单纯是贩卖人情, 因为他从未想过要控制什么来为己谋私, 这点通过后面的描述可以清楚看出来。他深知文革的残酷无情, 深知如办公室主任这样的丑事曝光会导致家破人亡, 既然错事已经发生, 批斗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镇长是深谋远虑的, 也是极其具有反叛精神的。当所谓革命的重任与人性的责任之间冲突时, 他会毅然选择后者, 从一个人, 一个有良心的人的角度出发, 做出所有人都认为是荒唐的事情。

在大搞“八字头上一口塘”的时候, 为了新村建设要迁移村民, 镇长又遭遇了一次顽固抵抗。这次抵抗他的, 不是那些干部们, 而是一个拒绝搬迁的寡妇。他命令民兵强行拖走寡妇, 寡妇的茅草屋迅速被推土机轧成了一堆土。“一村人一哄而散, 晓得是再没有理可讲了, 都回去抢自家的东西。想让这样一个哈巴癞痢发善心, 除非日头从西边出来。”镇长又一次动用了他个性十足的非常手段, 软硬兼施, 对其他村民杀鸡儆猴, 对那个寡妇却私下里承诺, 新村建好后会解决她的住房, 并每月给她送口粮。寡妇从抵抗到怀疑到妥协, 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镇长的话都算数了, 虽然最后因为私下里侵吞口粮被批斗, 但他始终闭口不提寡妇的事, 让寡妇的孩子顺利当上了兵。

镇长此举是真正的无奈, 即使放在现代社会也能显示出很多现实意义。在四人帮时期不顾人民利益大搞新村建设, 这绝对是一种铺张和残忍。镇长在这个过程里没有错:“我也是没有法子, 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 我不晓得我们瞎办不得么!现在上头叫办, 你不办, 是要法办的。法办了我一个人不要紧, 你们到头还是躲不过这一劫的……”这充分展示了镇长内心的矛盾挣扎和无奈, 他任由寡妇往他脸上吐口水, 都不回避, 这样能屈能伸, 都是出于一个很淳朴的信念:与其让别人来办, 不如自己来背这个黑锅。自古救急不救穷, 镇长出于内心的善良救助了寡妇一家, 却和她分享着这个秘密, 对别人丝毫没有提起过。一方面的保守, 一方面的圆滑, 一方面的无私, 镇长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时候刻画得已经入木三分, 而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彻底将这个人物悲剧化了。

由于镇长的事迹, 省革委主任亲自来新村视察了。这时的镇长已然成了劳模, 自己辉煌无比, 对上级也是毕恭毕敬。然而, 省革委主任赖在镇上不走了, 因为他看上了镇广播站的播音员。在这里, 作者饶有趣味地写道“省革委主任显然有些不悦了。他迫不及待的要做一个女孩子的工作, 结果却老是这么一只可恶的癞痢头在他面前进进出出。”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呢, 传说是省革委主任到了哪里, 哪里的母鸡就要穿裤子, 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省革委主任滥用职权奸淫妇女, 是对人民的一种欺压, 戏谑的口气在这里实际透露着讽刺与悲愤。这样一个大恶棍, 掌管着当时至高无上的“革命”的权利, 人们却没有能力去反抗, 反而把这种所谓的“教育”当作一种荣耀, 把纯真无辜的女孩子当作了牲口祭祀给领导的欲望。人们心里却不是麻木的, 小镇人对省革委主任的痛恨间接演变成了对卑躬屈膝的镇长的反感。他操劳着一切事宜, 帮省革委主任寻找着那个女孩子——可他最后带来的, 是一张女孩子紧急返乡的电报。

女孩子没有“教育”成, 省革委主任怏怏不快地走了。省革委主任没有因此责怪镇长, 他毕竟“尽心尽责”了, 只是谁也不知道, 安排女孩子回家的, 正是镇长。在当时, 这也算是拼了命救过了, 这种忤逆的事情在身为劳模的镇长看来, 显得有些不值一提, 因为他的善良本性从来就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别说是省革委主任, 就是天王老子来了, 我想他还是会坚持自己内心的原则, 把女孩子送走。这个悲剧的效果, 就在于被救的人, 那个播音员, 后来成了全国知名的演员, 却不知道当初自己身在怎样的境地, 也不知道镇长为什么救她。甚至很讽刺的是, 她当那个镇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因为暗恋她许久, 才不能容忍把她送入省革委主任的手里。镇长居然和播音员有“私情”了, 又一次成了无耻、不自量力的代言人, 连单纯善良的动机都被人误解, 最后身败名裂, 还有人说他“到死都要跟名人扯上联系”。

有作家曾认为目前官场最缺乏的是有朴素的真诚的人性的官员:“有了讲究追求修养官品的官场, 就好像这个冬天的日子, 千树万树梨花开, 漫天甘霖洒下来, 有了神韵, 有了风采, 有了节操, 有了人性的湿润和温馨。”[5]小说中的镇长, 其实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朴素的真诚的人性的官员”。当“官”的职责与“人”的良知冲突时, 他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生存和选择——尽管这种选择往往会给他带来生存的窘迫。在小说中, 我们看到镇长作为一个人, 总在用他的人格感化着读者。可悲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下, 他并没有感动全镇人, 也没有任何申诉的机会——他的命运, 早已和历史融为一体, 身不由己的政治斗争, 是四人帮在广大人民头上开的玩笑, 愚弄着小镇上乃至全中国的每个人。镇长心里是清醒的, 是善恶分明的, 可却成了阶级斗争的牺牲品。文革的那几年, 他的政治生涯达到巅峰, 文革一结束, 他的背景被人挖出来, “大家这才晓得, 一个臭癞痢当初能那么不可一世, 原来竟有这样的背景, 也就激起大家无比的痛恨, 声讨起来一个个义愤填膺。”

这样的结局显然是荒诞的。作品这种简练、荒诞的手法, 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标志, 在蒙昧的小镇人身上更能体现这种被愚弄的意识感。镇长作为一个小人物, 坚持着自己的个性, 却又服从着上级的安排, 可谓是宠辱不惊。这样的行为能不能算是一种抗争呢?毫无疑问, 他是在用自己的善良行为抗争着这个丑恶的社会。他被批斗“搞特殊化”, 专吃猪头肉, 然而猪头肉一般人是不吃的, 镇长选择了最差的那部分留给自己, 却被人误解乃至定罪, 这就是一种荒诞。镇长说“结论横直是你们做的”, 看似没有反抗, 却已经用坚持自我这种方式获得了精神的解放。他最后的命运是悲剧的, 死因仍是因为善良:“他和生产队的一个副队长把拖斗前边有抓手栏杆的地方让给了几个女社员, 两个人坐在旁边的车帮子上。”我们暂且不要扣那么多高尚的帽子在镇长头上, 但镇长是文中唯一一个自发坚持自己原则的人, 他的形象因为他的个性而鲜明, 他的命运是对他善良品质的无情嘲弄, 他的抗争虽然失败了, 却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和反省。写出人物命运的无常, 是作者一以贯之的特质。他曾有一篇也是写官场人物的小说《七彩路》, 在他的艺术阐述中, “七彩”指的并非绚丽, 而是人物命运的变幻莫测。[6]镇长的命运结局, 也正体现作者的这种艺术特质。

三、历史之悲

我们必须把镇长的悲剧放在历史的背景里, 来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在这样一部颠倒感强烈的作品里, 我们看到的是文革前后中国所经历的痛。痛的不光是镇长, 也有副镇长、办公室主任、妇女主任、寡妇, 以及全体的小镇人民。几乎没有人幸免于难, 集体意识对人性的摧残达到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地步。那些腐败堕落的官, 和那些麻木不仁的民, 以及见风使舵的知识分子, 构成了悲剧的三大主体。

文中并没有太多直接写到文革的语句, 但是有一个关键人物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 那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个小说家。这个在作品中十分重要的人物, 说是作者的化身也不为过, 而且最后一句话清楚表明了他的身份:镇长“死之前他不知为什么特意提了两个人, 一个是那个镇广播站的播音员上海女知青。如今她是电视、电影上能让一般观众觉得脸熟的演员了;另一个就是那个写小说的人, 如今是杂志报纸上常常出现名字的作家了。一个他拼了命救过;一个他做过垫脚石。”有几个文笔好的知识分子将镇长作为垫脚石?答案显而易见, 那个办公室主任就是后来的作家。从一开始向镇长下跪交代犯错事实, 到后来跟着镇长屁股后面做镇长的吊刀, 跟镇长最紧, 到最后文革结束时挺身批斗镇长, 这个办公室主任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忘恩负义的典型故事。作品的开头, 是镇长被批斗后好几年了, 作家刚刚获奖, 和镇长居然不期而遇, “回头看镇长一撅一撅的屁股明白自己再没有了危险, 怒火便一点一点在心里升腾起来。一再下决心追上去, 朝那屁股上踹一脚, 终是隐忍住了。”为什么这个作家对镇长如此恨之入骨, 只是因为他曾经做过自己的垫脚石, 而作家对此感到耻辱, 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 将当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诠释得淋漓尽致。

对于知识分子的描写, 改革开放后的许多作家都有涉及, 而“陈世旭无疑属于这批作家的佼佼者之一。然而, 他的不同之处在于拷问与批判的同时, 他并没有忽略知识分子人格形成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因素, 笔墨凝重地、真实地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文化传统方面的历史承传以及现实的生态环境。在这些知识分子身上, 我们一方面可以见出传统文化中那种忍让, 以和为贵, 安于贫困的豁达精神, 另一方面也能见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而对他们的戕害, 致使其人格变形, 唯唯诺诺, 不敢为自己的权利大声疾呼, 哪怕肯诺诺半声, 以扭曲自身来适应环境, 在被动地为外部条件所压抑后却又从主体内部摧残自己。这种悲哀, 固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但知识分子自身人格的缺陷, 也是绝不可忽视的。”[7]

首先, 文革中被迫害的首当其冲就是知识分子。他们受了完全不公平的待遇, 将前途断送在漫长的等待中。一方面找不到目标,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另一方面又充满抱负, 愤世嫉俗。在小镇上, 知识分子逐渐堕落, 人性中创新、正义的成分被腐蚀, 慢慢成为了贪图享乐、追求安逸的阶级统治工具。然而, 这个办公室主任的内心仍是善良的, 他向镇长坦白自己的过错时, 其实就已经实现了自我救赎。只不过镇长代表着的是阻碍他前途的那些政治势力, 象征着反动和专制, 他自然而然把斗争的矛头指向镇长。忘恩负义的行为是一种非自发的耻辱感所致, 每次联想到镇长, 他心里就会浮现当年自己无知犯下的错事, 难免会对这个老癞痢恨之入骨。

作品最后, 写到作家一行人来到当年的小镇“寻梦”, 结果来到公墓, 在镇长坟墓头上撒了一泡尿。镇长的坟, 默默无闻如同一个小土包。若不是民政局帮他收尸, 真是死无葬身之处了。绝妙的讽刺, 隐喻了知识分子的困境, 此时的作家, 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办公室主任了, 他经历了成长, 已经成了国家的栋梁。就是这样一群栋梁面对着镇长的坟墓, 居然生出一种无力感。破旧的小镇还是破旧, 归途中有太多太多的失落, 社会在进步, 精神却是落魄的、麻木的, 经历了如此社会变革, 人性的回归却遥遥无期。这些以救国自居的文人们在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镇长面前居然退缩了、自卑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悲剧带给一代人的伤痕。

这种伤痕到处可见。从懵懂无知的新婚夫妇, 到邮电所长, 到食品站站长, 到反对拆迁的村民, 可以清楚看到小镇人身上那种让人无奈的愚昧。前面说过, 人民需要的只是一只领头羊, 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然而这领头羊的样子神秘却又强大, 无止境的跟风后面, 隐藏着深深的毒瘤。这是统治阶层对人民的玩弄, 是生产力不发达的背后精神文明逐渐衰退的后果。其实镇长这样的官, 才是真正的领头羊, 他能够利用手腕呼风唤雨, 也能够深入基层铁面无私, 在他的带领下, 小镇走向的是辉煌, 而不是毁灭, 他是这场政治游戏里唯一的清醒者和局外人, 也是最大的牺牲品。到最后, 人性还是完全被蒙蔽了吗?到底镇长有没有获得人们的尊敬和理解?那个受过他帮助的寡妇, 年年都不忘给他上香, 凄凉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希望。特别提到的是, 那个被他救过的女演员, 曾经来找他演出那个《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的角色, 镇长的外表丑陋和内心善良, 第一次得到了肯定。

在作者看来, 这种肯定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这是对小人物身上价值观念的一种追思和怀念。在镇长的身上, 具有一种可贵的文化素质, “这种文化素质现在正离我们的时代、社会愈来愈远。从陈世旭一贯的写作姿态上看, 他一直在追忆、呼唤这种朴素、正直、刚强、明洁的人文彩带, 而这正是他所恪守不弃的。”[8]历史造就了镇长的悲剧, 这种人文财产被无情的淘汰和抛弃, 因此作品的主题仍旧带着一种无法承受的沉重。当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与现代的政权相冲击时, 人性的坚固已经岌岌可危, 原则在瞬间就能被倾斜, 善良被权利淹没。淳朴的小镇人不会明白自己失去的是什么, 走出去的知识分子也不会原谅历史对他们开的玩笑, 于是镇长永远成了无名土堆里的尸骨, 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们仍然挣扎在无知的边缘。这就是所谓历史的悲剧, 是文革那十年带给中国社会的巨大创伤。

四、荒谬之美

陈世旭一直在把自己的经历融入到作品中, 力图写出小镇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性格。这部作品获得了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主要得力于它所表现的深刻主题与个性手法。与同类作品相比, 陈世旭的小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也更简练、平实。通篇质朴通俗的语言, 却又字字见血, 在局外人旁观的口吻以及略带讽刺的叙述语气中, 我们感觉到的是反差, 是荒谬。就连那个作家, 也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不禁让人混淆了作品和现实, 取得了一种非凡的叙述效果。

前面提到了荒谬。这种荒谬论贯穿于小说通篇的主旨中, 对于塑造人物性格和引起读者共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缪曾经指出, 荒谬起源于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怀疑。生活在平庸、常规中的人一旦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提出“为什么”的问题, 便悟到了荒谬。感受和认识到荒谬, 只是一个起点, 问题在于对荒谬采取什么态度。既然人的生存状态是如此的悲剧性, 我们应该怎样行动呢?他分析了两种出路, 一种是自杀, 另一种是反抗。[9]对于镇长这个角色, 反抗就是既说“是”, 也说“不是”。他顽强地生存着, 当这个社会系统给他压力时, 他感受到了荒谬, 然而他通通接纳了, 只道一句“结论横直是你们做的”, 用无言的坦然震撼着人们的内心, 完成了另一种方式的反抗。镇长是一个被遗弃的小人物, 这个小人物却代表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民生思想, 他的善良扎根在骨子里, 用最朴实的方式向人们展现出来, 而周围人以这种荒谬将它毫不留情地破坏, 把镇长这个悲剧人物上升为历史的牺牲品。

无论是表现悲哀或是抨击现实, 陈世旭都在用荒谬的结局去替代传统的陈述, 在以作者自身为影子的人物的叙述口吻中, 读者最先看到的是“活该”, 最后感受到的却是“不公平”, 继而通过人物命运去反省小人物与大社会的关系。小说最现实的意义, 仍不在于人物的塑造, 而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那种深深的困惑感。通过文中另外一条主线——文化大革命中以发迹的作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曲折经历, 来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困惑。作为知识分子本身, 陈世旭展现了自身对文革的复杂情感, 和对知识分子的复杂批判。把自己的原型融入到作品里是需要勇气的, 在近乎自嘲的陈述中, 我们看到的是他的耻辱感和对文革后精神迷惘的不满足。改革后的发迹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知识分子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带着强烈的探索精神, 陈世旭写出了镇长这样一个“好官”的典型, 也在荒诞之中为打破这种迷惘开辟了道路。总体上看, 作品给了我们一个好的方向。从愚民政策被打破, 到不顾人民疾苦大搞建设的情况被禁止, 到作风腐败欺压民众的上级官员垮台, 这一系列的变革, 都体现了进步精神。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本身就是一种最深刻的进步。然而, 在作者的心里, 其实有种强烈的追思, 对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的追思。这就是本文最为矛盾的地方。在镇长的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他拼命维护守旧势力的一面, 在官场上圆滑贯通, 用句俗话说, 就是“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 这种机智让他成为了统治者的工具:对上级他尽其讨好之能事, 阿谀奉承百依百顺;而私下, 他把这种秩序打破, 只因为本性的善良和坚持。这种矛盾, 在读者心中构成了一种复杂的心态, 就是所谓的荒谬。当荒谬一产生, 困惑也就产生了:到底该把镇长怎样定位, 把文革怎样定位, 是不是该一概而论, 还是把这种特殊的个体从矛盾中抽离出来, 继而去发现它内在的精神价值?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还需不需要更多的“镇长”, 人性的回归究竟还离底层社会的人们有多远?

陈世旭无疑把一个镇长、一个小镇写出了饱满的厚度。镇长的命运虽然是个悲剧, 是历史不经意的玩笑, 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多对人性美的追思。不断解开困惑的同时, 我们能够读出作者心里对善良人性的渴望, 对底层劳动者深深的同情, 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一种深刻责任感。在历史的转型期, 总会经历许多的痛, 这种痛苦越深刻, 越能反映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纵然有批判, 有不公, 有荒诞, 却仍是充满了希望。小土堆埋没的是镇长的尸骨, 带走的却是一代人的伤痕。

参考文献

[1]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版第218页.

[2]诸兢.像务农一样写作——著名作家陈世旭印象[J].作家现在时, 2005 (12) .

[3]穆言.将军镇鉴赏[J/OL].[2009-01-03]ht t p://www.shuku.net.

[4]陈世旭.回到小说[J].中篇小说选刊, 1997 (3) :123.

[5]毕四海.冬天的雪花[J].中篇小说选刊, 2002 (1) :26.

[6]陈世旭.一个平常人的不平常命运[J].中篇小说选刊, 2004 (3) :35.

[7]章维.困惑与超越——兼论陈世旭知识分子系列小说[J].江西社会科学, 1992 (2) :75.

[8]东学山“.小镇”的魅力——陈世旭“小镇系列”小说简论[J/OL].[2009-01-03]ht t p://www.cnki.net.

篇4:镇长工作报告

[摘 要]随着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品牌效应的不断累积,如何通过科技镇长团自身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其在科技服务和人才引进方面的工作成效已经成为当前科技镇长团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结合江苏省第七批宿豫科技镇长团的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面向科技镇长团的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机制。根据组建的科技镇长团党支部的实际工作成效来看,构建科技镇长团视域下的动态基层党组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科技镇长团 基层党支部 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75-02

一、科技镇长团工作模式现状及分析

“科技镇长团”是由江苏省委组织部牵头,按照县域各乡镇产业特色需求,从高校中选派年富力强的科研骨干,旨在推动校地校企紧密合作的科技与人才服务团队。[1]从管理角度来看,“科技镇长团”是在省、市委组织部和地区政府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展开工作。不同的地域科技镇长团在具体的管理模式上有所差异。就宿豫区科技镇长团而言,我们主要采取“3+1”的工作运作模式。“3”主要是指镇长团的组织管理主要由区委组织部负责;业务指导方面由区人才办、科技局和人社局负责;后勤保障由区政府办、财政局负责。“1”主要是指科技镇长团的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即在全省科技镇长团下派工作会议的精神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组织一批活动、引进一批项目、搭建一批平台、转化一批成果、推广一批技术、推荐一批人才”的总体目标。根据已有工作成效来看,这一工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目前江苏省科技镇长团的工作模式主要是根据徐南平院士在“高校科研优势需要释放”和“企业自主科技创新亟待增强”的双重需求背景下启动的。在当前工作模式下,尽管科技镇长团的专家优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科技镇长团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梳理和引导,其工作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增强。[2]根据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不难推断,目前科技镇长团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迫切需要与时俱进,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坚固的基层党支部。由于科技镇长团成员具有角色多重、思维活跃、背景多元的特征[4] [5],因此,采用何种支部建设模式以及采用何种工作机制是加强科技镇长团党支部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宿迁市宿豫区“科技镇长团”党支部建设模式

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之一。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主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建立。”建立党支部的基本要求是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单位都应当建立党的支部。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目前已组建的科技镇长团大都具备组建党支部的条件。比如第七批宿豫科技镇长团共有8名成员,党员的比例是100%。组建科技镇长团党支部,一方面能够使科技镇长团增添开展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与政府、企业等进行党员活动对接,更好地发挥群体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水平。

现有的科技镇长团党支部建设主要有以下二类形式:(1)合作共建党支部。如徐州市泉山区“科技镇长团”,采用了由地方政府分管领导任支部书记,人才科科长任组织委员,镇长团成员任宣传委员的“科技镇长团”党支部模式。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地方分管领导的事务繁重,难以及时全面掌握团员的思想动态,不利于镇长团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2)临时独立党支部。如第五批宜兴科技镇长团根据工作需要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工作内容主要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做出的集体决定,为科技镇长团在宜兴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这一模式过于强调独立性,由于缺少地方政府领导的有效参与,科技镇长团难以开展高水平的团队活动。从加强科技镇长团自身建设和实际工作开展的双重需求来看,建立一支制度规范、工作有力的科技镇长团党支部是团员思想保障和工作机制长效的有力举措。针对上述两种党支部构建模式的不足,第七批宿豫团在总结前一批科技镇长团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了新型党支部构建模式。由于科技镇长团成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党支部建立了如下基本原则:(1)工作重心是围绕科技镇长团的根本任务;(2)工作目标是梳理团员意识形态,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3)支部委员以镇长团成员为主。在这一模式中,3名委员的组成中,选取2名科技镇长团成员担任相关职务,另1名由地方领导参与。支部分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区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三、宿豫“科技镇长团”党支部工作机制

(一)建立“科技镇长团”党支部制度及配套体系。目前“科技镇长团”党支部建设工作尚属探索阶段,缺乏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党员的活动往往处于后方单位和挂职单位都难以有效管理的真空状态。党支部建立之后,首先是明确支部成员的不同分工,然后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建章立制工作。宿豫科技镇长团党支部结合宿豫地区的实际情况,主要建立了如下相关制度:(1)党支部委员会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团内各方面的情况检查总结,统一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2)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主要是在区委组织部领导下,结合科技镇长团的目标考核有步骤地进行。(3)党支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当前的支部联系群众制度主要结合宿豫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展开。(4)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目前省里仍未出台有关“科技镇长团”党支部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因此需要不同区域的科技镇长团结合工作实际,理性融入当地党组织。宿豫科技镇长团主要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二)配合科技镇长团,完善“科技镇长团”相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由于“科技镇长团”的工作重心是提升县域经济特别是县域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宿豫科技镇长团党支部配合团长以及当地管理机构分别制定了宿豫区科技镇长团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团队成员协作工作制度、团队工作例会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日常考勤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等,推动了科技镇长团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三)有效结合地方政府中心工作,构建“科技镇长团”党支部考核机制。党支部的考核任务主要结合省组织部关于科技镇长团工作成效考核目标同步实施。关于科技镇长团工作成效的考核从目前来看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见表1):(1)人才科技对接活动;(2)科技咨询服务活动;(3)项目合作;(4)人才队伍建设;(5)平台建设。为了进一步明确考核目标,使之量化,便于操作,我们将其分解为调查研究、政策建议、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深度合作等指标,采用百分制计算,按季度进行评估,作为年终确定“优秀团员”和“先进团队”的主要依据。

四、总结

建立有效的科技镇长团党支部工作机制对于进一步促进科技镇长团在推进高校与县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产学研合作三螺旋结构的轴心作用以及提升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6]我们结合第七批科技镇长团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健全科技镇长团视域下的基层党支部工作模式,有效地推动了科技镇长团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作用。

[ 注 释 ]

[1] 王可东.科技镇长团促进企业转型升级[J].企业战略,2014(14):8.

[2] 许洁.“科技镇长团”在县域经济中的工作机制研究[J].经济管理者,2013(11):62-64.

[3]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 / 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 politics / 2013-08 / 20 / c_117021464.htm.

[4] 夏凤军.科技镇长团工作视角下的民营企业主体性激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2):131-132.

[5] 朱建军,蔡静雯,等.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及建设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5):1-4.

[6] 赵远亮,敖敦.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新型研发机构[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1):39-40.

篇5:镇长述职报告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以河口镇发展为中心,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想,责为民所负,利为民所谋,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本人一年来的工作完成情况简要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予以评议。

一、深入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每个人的终身任务,作为一个镇的主要领导,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在持久学和深入学上狠下功夫,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深刻领会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深入学习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加强了自身修养。注重“学在前,用在前”,及时准确地把握好、运用好政策开展农村工作,在政策学习上先走一步,融会贯通,以扎实的政策理论水平指导自己更好的履行工作职责。同时,注重向实践学习,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学习,牢固地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二、摆正位臵,全力维护班子团结。

在工作中我能够摆正位臵,选准角度,始终坚持党委书记是决策的一把手,镇长是执行决策的第一责任人,身体力行,珍惜团结,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谋划发展上,充分调动政府一班人的工作积极性。始终坚持总揽大局,但不包揽一切,放手更放心让每一位副镇长、站所负责人干好工作,充分发挥班子整体效能,努力在班子内部形成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共事的和谐局面。

三、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

一年来,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树立了正确的发展观,扎扎实实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狠抓支柱产业,实现高效增长。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科技投入为嫁接,做大做强烤烟、畜牧支柱产业。建立烤烟生产责任制,把烤烟生产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狠抓落实,增加科技投入力度,优化科技队伍,以提升种植技术不断增强烤烟生产能力,积极做好收购协调工作,实现烤烟生产提质增效。全镇烤烟播种面积增加至36686亩,烟叶收购量攀升至503.7万公斤,产值由升到9492万元,农民年人均实现烤烟收入2680元,实现税收2011万元,创造了河口镇烤烟生产历史之最。巩固扩大畜牧业发展优势,深入分析全镇畜牧业现状,找准工作突破点,走出了一条以实施“良种工程”为载体,以优质畜产品替换本地劣质畜产品,发展科技养殖的新路子。

(二)、加强生态村建设,顺利推进牛栏江综合治理工程。

今年市级生态村建设任务为6个行政村,目前,白石岩、海嘎、营河等3个村绿化工作已完成,另三个村正在实施中;垃圾收储设施建设完成2个村,其余行政村正在实施中;卫生厕建设全面展开,将于9月底竣工;牛栏江综合治理工程推进顺利,12名河道保洁员分段负责,确保生活垃圾不进入主河道及支次流河。已建成400 m污水处理池和集镇街道雨污分流系统,集镇污水处理站和垃圾转运站建设工程已完成征地工作,将于10月底开工建设。

(三)、筑巢引凤,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树立“你投资,我受益,大家共同致富”的理念,形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我镇今年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招商引资任务数为一个亿,现已完成10383万元,已100%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

(四)、创新措施,财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从我到河口镇担任镇长以来,高度重视财税工作,积极调整思路,拓源增收,深入开展税源调查,摸清家底,理顺征纳关系,全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征收任务,采取税源分级管理,将5000元以上税源一律列为重点税源管理,实行全方位监控,5000元以下税源实行常规化管理,适时进行跟踪检查,从源头上堵塞税收流失,有效杜绝了税款跑、冒、滴、漏现象,圆满完成了各项税收征收任务,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

(五)、扶贫安居、开发示范工程,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投资4500万元,完成兴建蓄水池、铺设输水管道、烟地内埋设灌桩、新修生产道;投资1083万元,完成十甲村委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2投资10万元,完成化桃箐村委会化桃箐村7.9×4.5米小桥建设;投资8.9万元,建氧化池1个;自筹资金200万元,完成河口集镇路面修复及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工程,硬化路面1.1万平方米,埋设雨、污管道各1800米,架设人饮管道1100米,建雨污检修井55口。

白石岩村委会白石岩村扶贫安居工程总投资465万元,工程已于9月1日开工,当前完成植树180株、墙体粉刷16户3400m,项目预计于今年12月底竣工。鲁冲村委会小桥村扶贫开发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155.4万元,于8月25日开工,现已完成墙面粉刷7户2500m,预计将于12月底竣工。

四、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持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一年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凡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严格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坚持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搞好政府工作,确保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的全面贯彻落实。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意见。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全面提升政府工作的民主化水平。建立镇直站所民主评议制度,对部分不能胜任职务的负责人及时进行调整,考核确定了一批村级护林员和烤烟科技辅导员,健全了管理服务网络体系,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回顾一年的工作,我深刻的体会到: 2

2(一)、适应角色转换,虚心学习强素质是取得成绩的关键。任镇长主要是谋“事”,就是想方设法找准路子把经济搞上去,解决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热点、难点问题。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实现转变才能进入角色开展工作,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加强学习,虚心请教,诚恳取经,立足镇情,理清工作思路,锲而不舍的贯彻实施,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二)、严于律己律他,遵纪守法树形象是取得成绩的保障。用廉洁自律的规定严格约束自己,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行为,是我对自己工作的一贯要求。在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各项工程建设等方面,严格按规定办事,带头执行各项制度,杜绝腐败思想。从不讲特殊,违背各项制度和纪律,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为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

(三)、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广大群众是取得成绩的源泉。只有深入实际搞调研,倾听群众呼声,反馈群众意见,群众才会相信你,支持你,才能在实践中发现新思路,工作才能有新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工作质的飞跃。

一年来,我脚踏实地的做好了本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领导的关心帮助,得益于全镇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个人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学习不够系统,思路缺乏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少,调查研究的深度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和

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加以分析,积极予以克服,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

篇6:镇长的辞职报告

本人因为________原因无法胜任现在岗位工作,现提出辞职。

x年多以来,由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局限性,我在工作中深深感到自己相关知识的缺乏,虽然工作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好评,但仍然感觉自己在工作上一直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而作为我本身来讲,我一直不干平庸,自己创业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结之间,我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在这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突然从狂想的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发现青春一去不复返。年龄告诉我已不能再走弯路。经过再三的思考之后,我决定调整一下自己目前的状态。

感谢一直以来领导对我的照顾,请领导谅解。

请上级领导批准我的申请书。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上一篇:逛公园的200字作文下一篇:饭局敬酒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