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伟大祖国共建和谐校园

2024-05-24

感恩伟大祖国共建和谐校园(精选6篇)

篇1:感恩伟大祖国共建和谐校园

感恩伟大祖国共建和谐社会

电力10-10(1)班 王军

古往今来,有数不尽的爱国人士都想歌唱祖国。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它斗气昂扬,豪情万丈。唱出了作者的心声,呼唤了人民群众的心。难道他不是在号召大家一起歌唱我们的祖国,齐心协力保卫祖国么? 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掏出了文天祥埋藏已久的心。说到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国。

我虽没有他们那样的豪情壮志,但我还是爱国的。祖国的美好山河孕育着我们世世代代。黄河母亲是那么的慈祥与伟大,历经沧桑却依然从青藏高原出发,不受任何沙石的阻碍,一直冲,一直冲向前方,因为她的子孙在哭喊。祖国五千多年的文化依然保留了下来,这些都是我们祖国人民思想的精华。这也足以在其他国家展示我们祖国的优秀,它应当独霸武林。现在,祖国更是迅速发展,让生活在战乱中的人们摆脱了外国的剥削压迫。1949年,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人们都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的祖国。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的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现在,我们又向着共产主义迈进。那时,我们更能够幸福、平安地生活了。而我是最好的见证人,我是21世纪祖国的花朵,我们正向着共产主义招手呢!繁荣昌盛的祖国也会笑着的。歌唱祖国,是我此时的感受;歌唱祖国是时代人们的心声。让我展翅高飞,在广阔的大地之上高唱:“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回首这60年。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屈的民族!回首这60年。这就是我们,一个腾飞的民族!

感恩伟大祖国--因为有了祖国才有了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因为有了祖国才有了我们和谐美好的社会;因为有了祖国我们才有了一切。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学校享受这好的教育拿着国家的补助更因该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无处不在,作为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还要学会感恩。对自己感恩,对同学感恩,对父母感恩,对老师感恩,对学校感恩,对社会感恩,以致对国家感恩!中华民族是敢于负责和感恩的民族。“国耻未雪,何由成名”这是爱国之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奉献之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感恩之责;责任心与感恩心是密不可分的,感恩有赖与责任的依托,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会有很强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人生最大的美德,当你外在的一切一文不值,一颗感恩的心会让你觉得生活并不那么坏,当别人在最痛苦的时候给予恩惠,说不定受帮助的人会用一生的时间来感激报答你。其实感恩很简单,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所有的一切;其实感恩很简单,一句真挚的谢谢,一缕阳光的笑容甚过宽阔的蓝天!

我们将以感恩的心回报国家与学校,建设和谐校园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社会,大学肩负着重要使命;建设和谐校园,应该是高等教育探讨的重要问题。建设和谐的校园,主要是建立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没有大学生的学校就不能称之为大学,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随着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综合素质有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犯罪率上升,自杀率上升,考试作弊现象增多等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的学生自身需要出现偏斜,单纯为了追求享乐而违法违纪,一旦经济“吃紧”,向家里伸手难以满足时,便产生盗窃的动机;有的是为了满足报复,打架斗殴、伤害他人等;有的为了寻求刺激,往往会迎合那些情调低下的东西或满足自我畸形的求新求奇的心理。有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中不能脚踏实地工作,缺乏实干精神;有的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以个人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显现的比较突出;有的大学生对社会和单位索取的较多。总的说,有些大学生名不符实,与社会的期望值反差较大,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重点突出了“和”的地位与价值。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建设和谐的校园呢? 1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和谐校园中心内容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建设和谐校园的中心内容。不仅需要从正面对全体大学生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还要从反面对迷恋网络游戏、高消费、迷信、愚昧、伪科学等活动进行揭露和打击,消除其对人们心灵上的毒害。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实质上是一场两种世界观的激烈搏斗和较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文化素质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人的整体素质状况,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通过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吸收有益中西方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使毕业的大学生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这样的大学校园才是真正的和谐校园。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必要知识储备。此外良好的语言表达、文字综合、组织协调、艺术审美等多种知识和能力,这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2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建设和谐校园潜在因素具备通达应变的本领及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应对新困难并使自己走出困境的高层次素质要求。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建设和谐校园,就必须培养大学生要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将来走向社会,才能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创新精神还包括提高大学生智慧素质。智慧素质是指人们能够对客观现实做出高速特效的应对能力总和,以人的悟性和创造性为特征、表现为高度机敏灵活的特殊个体特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智慧素质才能较好地对问题做出判断,它是存在于大学生本身特有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内在创造力。3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建设和谐校园重要途径

大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社会作用。所以,搞好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使所学的知识能真正有所用。另一方面大学生要了解社会,了解人才市场动态和不同单位用人需求及要求。还要具有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既是人谋生也是创业的条件和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素质日益成为成功大学生的事业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技能熟练程度,成为安置就业、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突出问题。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对社会和将来做出反应和处理,才能适应富有挑战性和压力的社会生活环境。4 加强校园文明行为管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生们能更好地学习、生活,需要一个优美和谐、秩序井然的环境。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理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美好校园而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为此,学校学生处、校团委、学生会应向全校的同学们发出“建设和谐校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倡议,切之弊病,正身立己,不断提高素质文明,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大学生扫除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在于自身思想上的认识与重视。只要同学们有恒心、有毅力,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只要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发扬优点,正视缺点,并且敢于改正缺点”、“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就一定能引领大学校园新风貌,扫除“丑陋”、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德才”和谐发展的人,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6 实行校园管理民主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实现校园管理民主化应该进一步扩大民主实现渠道,妥善高效解决学生所反映的民主问题。建立健全高校民主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校内民主只重思想不重内涵的问题。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意义在于民主的教育与实践,单向式的教导民主的概念是苍白的。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通过认识校园内部管理中的诸多不足,客观考量学校的民主管理程度,将会有利于高校民主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深化民主思想的真正内涵。进一步培育和开拓学生民主思维,通过各种积极地民主管理作风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中来。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进一步开拓民主思维的主要方式。而民主的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尤其运用民主的管理作风积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对于民主的理解,尝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管理,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兴趣。实现校园管理民主化应进一步将高校民主具体化,使大学生民主权利在学校的全面落实成为可能。要做好校务公开工作,除了要健全高校民主管理体制外,更需要着重落实大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学校领导应真正树立民主开放的观念,准确、全面、及时地公开校务信息,并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保障学生有序、平等地行使参与学校管理和政策方针的制定,通过监督,使权力的运行过程公开、透明,让学校实施的管理行为置于广大学生的监督之下。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会加快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使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成为真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2:感恩伟大祖国共建和谐校园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在校园,就在我们身边,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学校组织了“帮助贫困学生捐款”的主题活动。让我们多一份爱心,伸出援助的手,让那些贫困的同龄人也和我们一样,在鲜花和快乐中读书,也接受同样的教育。听到这消息后,同学们都踊跃地捐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2元、5元、10元.....虽然我们捐的钱不多,但是滴水成河,表达了我们的一份爱心。我们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真是幸福,可想想在那些偏远山区里的同学,别说读书,有的连吃饭都困难,这对他们多么不公平!也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他们!

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让我们用团结互助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充满和谐,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让大家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快乐的拥抱着,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之善良的互通,频繁的亲情往来让我们激动不已。这种感知时常在我的心中静静的流淌„„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在呼吁共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与民族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民族之花开遍祖国每个角落。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那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我想,就应该从我们自身具体的农业行业的点滴工作做起。这里,我想起了古人说过的两句话:“仓廪实,知礼仪”,“五谷足而道方行”。它的意思是说: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粮食仓库充实起来了,老百姓生活有保障了,那么,知书达理、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才能形成并得到保证。粮食丰收了,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前人的这两句话说明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稳定、和谐的农业环境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所以,稳定是和谐的前提,稳定的农业更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备基础。安定有序的农业环境,就我们农业系统的工作来说,就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推进环保农业产业的发展等。具体而言,如何将农民的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又是我们工作的关键。身为单位中的一员,这时更需要我自己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为。为我们这个稳定和谐的农业工作团队添砖加瓦。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团结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俗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可以这么说,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团结精神。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然而,在当今时代不断进步的同时,若在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间,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之间,团结互助与损人利己之间,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之间,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之间,等等的这一系列荣辱界限在很多人心目中已悄悄模糊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正气之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走进校园。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凝聚 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

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比赛中,你努力,我加油,互相帮助是一家,在生活中,决不乱吐痰,乱扔纸,损人利己真可耻。在社会上要依法行事,在校园里,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举止文明,遵守公德,有这样一首童谣:“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走进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很难想象,这是从学生口中飘出来的,许多家长和老师也只能苦笑着摇头。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在学校不学好礼仪制度,在社会上如何立足?学生就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学会奋斗拼搏积极进取,在学习中勇于探讨,知难而进,永不言败。要学会的是在沉没中爆发而不是在沉默中灭亡。要在失败中爬起而不是放弃,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泱泱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孕育着十三亿中华儿女,是与非,荣与辱,泾渭分明,忆往昔,多少学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还看今朝,又有多少青年一代在成长,让我们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反对八耻,牢记八荣,争做讲文明,守礼仪的中学生。

篇3:科学换位共建和谐校园

当今时代,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道路上,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和角度,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其要领就是换位看问题、办事情。同样, 职业院校中, 无论是领导者, 还是广大师生;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教学中, 都要求我们进行换位, 即从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来想问题、办事情。诚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 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彼此交流, 那么, 则每个人有两种思想。职业院校对换位的科学引入和应用, 既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又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升学校的管理, 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可见, 科学换位在职业院校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换位内容

1. 换位意识。

从心理学上讲, 意识一般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 也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自觉反映。对于换位意识而言, 就是指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中, 主体打破思维定势, 设身处地地站在客体的角度和立场上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心理活动。职业院校中, 管理者与广大师生既是换位的主体, 又是换位的客体, 都需要培养换位意识, 在遇到矛盾时, 要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方式去思考和看待问题。诚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 变个十足的小孩子, 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这也就是说换位意识是一种理解、包容、和谐、信任与关爱, 是产生思想共鸣的基础。相对于管理者与教师而言, 换位意识既是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其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 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在工作上的具体体现。在实际工作中, 形成换位意识的关键就是要在尊重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教学、服务与管理经验, 关爱学生,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审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最终贯彻到自己工作中。

2. 换位思考。

顾名思义, 就是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来观察和考虑问题, 将“你”与“我”的位置关系互换, 它是人际沟通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原则, 虽简单易懂, 却深刻地影响着职业院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与管理。换位思考既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进而得到有效沟通, 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在校园范围内, 管理者与广大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需要换位思考, 需要将心比心, 理解别人的想法与感受, 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在诸多的换位思考中, 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至关重要, 无论是在师生感情沟通交流方面, 还是在课堂教学方面, 它都起到桥梁的作用。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教者唯有用心体会学者所思所想, 才能真正触动学者内心深处求知的欲望, 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能够适时地蹲下身子, 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生活, 用学生的思维去判断是非, 才能了解学生, 知其所爱, 知其所想, 知其所难, 才能想办法打开学生的心扉, 使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 学其理, 信其道”。诚如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需要换位思考, 但更需要积极营造一种换位思考的文化氛围与环境, 以便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换位思考, 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 实现双赢。

3. 换位教学。

所谓换位教学, 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学”的领域参与到“教”的过程, 让教师从“教”的领域参与到“学”的过程, 在角色的换位中完成教学任务, 实质就是教师从“自我”立场向“非我”立场的转化, 是对自身原有认识的一种否定, 而由“非我”立场再向“自我”立场的回归, 则完成了对原有认识的否定之否定。换位教学就是致力于打破常规, 提倡能力领先, 带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它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是对现代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在职业院校中, 教师运用换位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向传授式教学, 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使学生在乐于学习的同时, 增强了自信心, 并提高了自己的职业技能, 这大大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为其日后缩短工作适应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与当今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相吻合。换位教学是对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的批判与改进, 它的实施过程包括四个部分, 即教学内容选择阶段、学生准备阶段、换位实施阶段与总结探讨阶段。各个部分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有机地促进着教学相长。

4. 换位管理。

在职业院校中, 换位管理主要包括班级换位管理和学校换位管理两部分。在班级换位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要分析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特征, 创造良好的环境,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锻炼机会。通过班干部轮换制、定期讲演等方式, 提高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共同创建和谐班级。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掌舵人和引路人,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领导要时时换位思考, 在各项改革中既要有力度, 还要考虑广大师生的利益, 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主观武断, 才能得到拥护与支持,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换位应当注意的问题

职业院校中, “换位”应该坚持以科学为指导, 做到行之有效, 用之有方, 科学换位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 注重实效, 忌形式主义。换位在职业院校中的运用要从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以科学为指导, 注重实际行动和效果, 进而促进师生与学校的良好发展。换位中的形式主义是一种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与效果的形而上学观点, 它使职业院校中的换位管理、换位教学等流于形式, 只图虚名和表面现象, 而且掩盖了矛盾, 最终既不利于学校教学与管理质量的提高,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学校中施行换位, 要杜绝形式主义, 坚持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

第二, 把握好度, 防止“过”与“不及”。任何事物都是量与质的统一体, 所以, 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 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过”则可能导致迁就, 非但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不及”则使得换位趋于形式化, 耽误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却未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在职业院校中实施换位要注意分寸, 掌握火候, 坚持适度的原则, 防止“过”与“不及”。

第三, 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原则性指实施换位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它不是“好人主义”, 也不是“和稀泥”, 而是一种策略和方法, 是科学管理的具体体现。灵活性指实施换位过程中要讲求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与艺术性。原则是基础, 灵活是发展, 因此换位要辩证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 做好总结工作。做好总结工作是实施换位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实施换位的过程中, 需要即时记录实施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总结经验和教训, 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积极改正和完善, 以便让更多的教师和更多的领域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换位方法, 又好又快地促进教学和管理工作。

四、结论

“换位”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 也是学校管理的一种灵活、有效的管理方法, 这是因为学校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 其管理客体具有双重性和互动性, 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施对学生教育和管理, 这一目的必须通过对教师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才能达到。因此, “换位思考”运用到学校管理中, 有利于强化内部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发展顺畅、和谐。

摘要:本文以科学为指导, 从意识、思考、教学、管理四个层面, 阐述了职业院校中“换位”的内容, 并分析了“换位”在校园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最后探讨了“换位”在职业院校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科学换位,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覃学强, 张宁珍.高职高专教学的换位思考 (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8)

[2]李敬芬.换位教学是培养高师学生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3]朱江宏.换位思考: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石 (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 (2)

篇4:坚持依法治校共建和谐校园

一、加强政治学习,自觉完善修养,是依法治校的关键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作为一校之长更要依法按章办事,首先考虑到的是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家的政治素质,让全校师生都能自觉地用法律、制度来约束、鞭策自己的言谈举止。

(一)校长要身先士卒,读懂、用好法律制度

校长是学校教师的“教师”,是全校师生的“车头”、“旗帜”。 校长是学校最直接的管理者,应加强树立依法治校观念,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依法依规办事。学校管理者应该把依法治校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在实施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全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长平时要多抽出时间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处罚条例》、《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校长一定要做成依法治校的“模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二)学校对师生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用法纪、校规来约束自己

学校要实现“依法治校”,关键是对全校教职员工依法治校意识、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据国家的法纪、法规和学校的制度章程自主管理、公平正义、服务大局,要用尊重师生合法权益的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准确把握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实体与程序、教育与惩戒的平衡,实现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切实提高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依法、依章程办事的能力,提高为全体师生服务的意识。

当今,我国处于开放改革、依法治国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我们更应全面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及时地组织教师、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明确我国法制教育与学校规章制度所联系的内容要点,建立健全的师生、班级的考核制度;要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权的法律规定,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与职责,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员工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对专门从事法制教育教学的教师,要组织参加专门培训,提高其对法治理念、法律意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础

学校要实行依法治校,最重要的是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制度,就是校规校纪,包括校长、行政、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等各种活动,要求规范学校全体师生的言谈举止;学校的校规校纪等同于制度,不仅相对学生,也对教师、行政人员同样有约束效力,学校有了规章制度才能有法可依,才能依法治校。所以学校要及时修改、健全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包括政治教育、教学业务、文体活动、考核评比、食品卫生、财务收支等等学校规章制度,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这是依法治校的最重要内容。

实行依法治校,制定规章制度,我们先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做到合法合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实行依法治校,在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后,如何颁布、实施,学校应该做到公开,使每一个相关对象都知晓,这是一个必需的程序。

三、加强校务公开,民主、公平处事是依法治校的最大保证

学校的“校务”必须公开,所制订“校规制度”必须透明、公正、公平;必须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民主审定,共同执行,这是学校要坚持走“依法治校”大道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果仅仅经过领导班子成员拟定或者几个教学骨干讨论制定,没有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讨论——教师代表审理——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充分研究决定——定时公布”等程序,这样的校规就会有漏洞、不全面、难以有效执行。所有的校规都要事先公布,大家知晓,共同遵守,互相监督,最后才能顺利实施。针对学生的校规可以由班主任、班会课的形式公开;针对老师的校规可以通过教师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公布,校规公布后才有效,这是保证校规合法的重要步骤。

学校的大事或修补《规章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学,积极落实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利;必须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与方式,坚持“校务”公开,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打下坚实的基础。十多年来,我校在这方面重点落实四项工作:一是坚持实施“校务公开”。校长要用法制理念对待“校务”,办事要走群众路线,不能独断专行;每学期要把学校主要工作做法、要求和财务开支等内容情况公布于众,让师生共同监督。二是坚持成立“教师代表大会”。让全体教职员工推举精英代表组成“教师代表”,定期召开教师代表大会,负责审核学校的工作计划,评估学校《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合法性,要适时修改、废止、清理陈旧的、不合时势的制度,讨论、改革创新学校的整体工作。三是坚持健全“家长学校”。全校各班级每学年都要召开两次以上“家长大会”,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主动、热情地向家长们讲述学校近期开展的工作,征求他们的意见;向家长们汇报其子女在学校思想、学习表现,并了解其子女在家里学习、做家务的情况,与家长们一道研究、培养其子女成才的思路。四是建立向学校投诉、反馈系统。在网上建立“学校平台” ;公布向学校投诉的电话号码;在校内外设挂《意见箱》、《检举箱》;定期召开各类家长、学生座谈会等等,通过坚持“走群众路线”,兼听则明,集思广益,对待群众的意见,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认真反思总结。

篇5:感恩伟大祖国共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Xxx系

Xxx

Xxx

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校园

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三个不忘”教育,是当前贯彻落实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也肯定了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特别强调了正确的意识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作为一种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为当前新疆各族人民迎接挑战、继往开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古往今来新疆历史的宏伟画卷中,曾一次次写下爱国主义动人心魄的光辉篇章,积淀至今的这种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热爱,这种热爱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炽烈,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一种崇高的情感,集中反映了一种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你才会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

践报国之行的必由之路。

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用这段经典之语来解读感恩的含义,感恩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民族文化,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历史形成的这种感恩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传统的感恩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之后,感恩的对象就从传统社会浓郁的亲情、友情和乡情特别指向了我们至亲至爱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使感恩文化又具有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属性。

普及感恩文化、重塑感恩精神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更体现了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新疆的时代发展要求。完成这样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有这样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还有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

任、理解、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为此,让学生在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帮助时心怀感恩,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应该采取系列措施和方法。

利用环境进行宣传教育,让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感恩之情。充分利用广播,播放感恩的诗歌、散文,播音员讲感恩故事,播放感恩歌曲;悬挂以感恩为主题的标语牌;在宣传栏里张贴以感恩为主题诗歌、散文、故事等材料;出版以感恩为主题的墙报、黑板报,让孩子们置身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时刻受到感恩的熏陶,感受着浓郁的情感氛围,感悟着校园环境所传递的感恩之情。

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感激父母的养育、教诲,感激老师的导航、栽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进而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

篇6: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新疆

不忘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弹指一挥间,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60华诞。回顾这波澜壮阔的6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不能忘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更应该深刻认识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相互扶持,克难攻艰,早已融合为一个共同体。新疆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留下永恒足印和功绩的长篇史诗。

解放前,新疆各族人民同内地人民的愿望要求一致,都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旧中国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疆各族人民互相支持,互相依赖,共同奋斗,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军新疆,把新疆各族人民从地主巴依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随着新疆和平解放的到来,新疆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和历史性的跨越,各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从此奏响了新疆历史的新篇章。

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目标,成为获得新疆各族人民的又一共同心愿。各族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空前团结,昂扬向上,奋发图强。当时新疆没有工业,也几乎没有现代农业,更谈不上科研、教育。在这张白纸上,各族人民开始了创造。从解放初期的一穷二白,新疆相继建起六道湾煤矿、七一纺织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等一批企业,结束了新疆不产钢铁、不产机布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新疆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先后建立了一批能源、原材料、轻纺、食品工业企业。

新疆是祖国的一部分,离开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就没有大发展的新疆。老一代人至今不会忘记“支边”这个词汇,那时全国各个地方、各个领域的男女老少来到新疆,带来了他们支援边疆建设的热望,更是把智慧和汗水撒进这片土地。新疆没有现代医疗,缺医少药,于是上海、山东、辽宁等地的医生、教授来了,他们建起了医院,设立了新疆医学院,一边为大家看病,一边把现代的医疗技术传授给这里的年轻人。如今,新疆的医疗水平在西北地区位列前茅,这与当初国家对新疆的人才支援和老一辈人的贡献分不开。以生产建设兵团为基地,新疆淘汰解放前骑在马上撒种子的落后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的雏形开始在新疆逐步展现。这样的例子在新疆举不胜举。背靠祖国的大力支援,各族人民互相帮助,互相信赖,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这些人物和事迹又鼓励着各族人民一步一个新起点,使新疆的面貌发生着巨大改变,在诸多领域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点。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多年来,许多的历史事实已经物化在各族人民的感性生活中,大家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领悟得到。

纵观新疆的发展历程,最快的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岁月,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是新疆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从深层次剖析,一方面,是由于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经济这盘棋下活了,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得综合实力逐年大幅跃升。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新疆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族人民求发展、得实惠的愿望更为强烈,这一共同利益把各族人民联系得更加紧密,大家明白只有经过共同努力才能使生产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享双赢原则让各民族人民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各民族间畅通无阻。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历来有着经商的传统,“阿图什商人”的美名传遍四海。现在他们的身影在全国各地都能看的到,新疆的干鲜瓜果、美食、特产被他们带到四面八方、天涯海角。国内大批企业家来到新疆,在多个行业投资,他们的资金、人才、管理优势激活了新疆的经济,极大地调动着当地各族人民的创造潜能。许多例子就在眼前,汉族企业家在南疆设立加工企业,加工当地的棉花、瓜果、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了这些农产品的销路,使它们的附加值提高,农民得以增收。企业的设立还开辟了许多就业岗位,很多的少数民族年轻人从中学到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增长了见识,他们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再譬如,大批汉族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牧区,指导各族农民科学种田,帮助牧民科学放牧,共同的目标紧紧把大家连在一起,那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农畜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量提高,病虫害减少。这些最后都能转化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也是各民族不断取长补短,获得共同进步的历程。原来身处深山的各族牧民,逐步离开了封闭的世界,走向开放世界,数千年的游牧生活结束了,定居在政府出资建设的水、电、道路基础设施俱全的生活点。从前他们是单一放牧,现在则是可牧、可农、可工、可商,他们可以做多种选择,多一种选择就多一条生财之路,也就多一种社会角色。这些年,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中的新型社会角色不断涌现,如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教师、企业家等等,这种发展与进步的喜悦不是用言语能表现的。

当前,既是新疆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各族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改水防病、牧民定居、抗震安居等一系列造福人民群众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吃、住、行、文化、教育、就医等各个方面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让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这种实惠常常不是一朝一夕为人民所察觉,而是渐渐渗透进各族人民生活中。

如今,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已蔚然成风,各族干部群众真正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人民遭殃。在我们的共同体内,民族团结的内容已经从浅层次发展到深层次,形式多种多样,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表现,在经济领域,几个民族共同组建公司,或开发矿山,或投资房产,在其它领域,这样“共同”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各族人民的密切关系早已超越了原有的狭小空间,向着更广领域迈进。

上一篇:投身改革强警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拔河比赛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