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俗乐园的作文

2024-04-15

游民俗乐园的作文(精选13篇)

篇1:游民俗乐园的作文

游滨海乐园的作文

星期四,我们全班要去南沙滨海乐园春游,大家高高兴兴地登上了由华美学校出发前往南沙的旅游车。

从学校到南沙游乐园要耗费一个小时的时间。一路上我透过车窗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花儿笑红了脸,仿佛在说:“孩子们,欢迎你们外出春游”;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为我们演奏歌曲;天上的白云变幻莫测,像一个万花筒,有时变成小白兔,有时变成小白马,有时变成小猫咪,我们好象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一样。

到了南沙乐园了,我们放下书包就急急忙忙地跑出去玩。陈老师笑咪咪的说:“大家要注意安全”。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的。”我和彭翠微一起去玩空中双人单车,刚开始一点都不害怕,车到中间离地面很高,害怕掉下去,可是我们还是勇敢地骑到了终点。彭翠微的鼓励、加油给我们足够的勇气和力量。

我和彭翠微在游乐园的各个景点间穿行,凑巧碰到了何心雨,彭翠微说:“我的肚子有点饿,你先跟何心雨玩。”我和何心雨一起去找陈老师带我们去鬼屋冒险。第一次我和何心雨一进去就被吓出来了,第二次和第一次一样,不过第三次就不同了,我虽然很害怕但是我还是勇敢地到达终点了。陈老师说我很勇敢,我有点不好意思。

到了三点半,我们要学校了。玩游戏的时间总是那么少,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眨眼就过去了……。

篇2:游民俗乐园的作文

从萨尔兹堡到维也纳的途中有个叫夏尔巴赫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很好玩的水上乐园,其中水滑梯有趣而惊险,我不知玩了多少次。

我玩的次数最多的滑梯是“crazy river。我等待着红灯变成绿灯,绿灯一亮,我就松开抓着头顶铁栏杆的手,让激流带着我向下滑去。首先,我来了一个大转弯,搞得我晕头转向,仿佛进入了一个正在旋转的蓝色空间,又一下子掉进了一个水池;接下来,我游向滑梯,来了个转弯,再直冲到另一个水池中,呛了好几口水;我又向下滑去,有时绕360度的大圈,有时直冲,又掉进一个大池子,水花飞溅,这时我发现自己已经到达终点。第二次,我拿了一个黄色救生圈,结果,激流带着它先游走了,直到终点我才找到它。多么 “调皮”的救生圈啊!第三次,我坐在救生圈上,却撞了好多次;我还趴在上面,但它会自传,让我的脚擦破了皮。

夏尔巴赫水上乐园中的所以水滑梯我都滑过一遍:红色的惊险刺激,黄色的令人眩晕,黑色的使人有点恐怖。总之,所有的项目都有趣、刺激。这一天我过的充实而愉快。

篇3:药膳提纲的农医民俗游

当前, 乡村游已经成为城市人度假休闲的重要方式, 乡村的静谧质朴为习惯都市喧嚣的人们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很多人看好乡村游市场, 千方百计设计推出更多新颖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迎合公众对健康、养生的需求, “农医游”就此应运而生。

在京郊房山区石楼镇草根堂农场园区里, 早已不再种植传统的玉米、小麦, 取而代之的是桔梗、瞿麦、紫苏、薄荷、益母草等30余种既具备观赏价值, 又可食用的中草药。节假日里, 许多市民带孩子来到这里休闲旅游, 认识中草药, 体验中医药文化。

在政府部门、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指导下, 草根堂农场在种植药食同源中草药的同时, 还开发出了多种养生药膳, 如凉拌紫苏、椒盐薄荷、金银花摊鸡蛋、丹参炖金花鸡、猪肉板蓝根包子等, 均采用园区自产中草药作为原料烹制而成。市民可根据自身体质特点点餐, 也可请园区工作人员根据自身体质推荐养生药膳。此外, 市民可从园区购买养生茶饮便携料包、药用植物盆栽;还可在园区内观赏植物生长, 在药膳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健康养生餐。

我国农医同源, 药膳历史悠久, 靠饮食来养生保健近年来越发受到人们重视。2016年以来, 北京周边房山、延庆、怀柔等地纷纷推出农医结合民俗游, 一时间颇受游客欢迎。

作为乡村旅游项目中的新秀, 药膳固然令人耳目一新, 但在制作和食用药膳时, 一定要遵循因证用膳、因时而异、因人用膳、因地而异。

因证用膳

中医讲辨证施治, 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 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 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因时而异

中医认为, 人与日月相应, 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 用热远热”, 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 应避开寒冷的冬天, 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 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因人用膳

人的体质年龄不同, 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 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 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 不宜用活血化瘀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

因地而异

不同的地区, 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 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 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 饮食多热而滋腻;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篇4:接地气的家乡民俗游

【带儿子品读杨柳青】

第一站我们选择的是在首届“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荣获“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称号的杨柳青。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最繁华的地方,是民俗文化气息最为浓郁的小镇。

走进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四处高悬的彩灯以及城市里早已听不到的叫卖声让儿子兴奋不已。我们先带他来到石家大院,这座始建于1875年,具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的晚清民居建筑群里,60米长的大甬道的两侧共有四合套式12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院中有院,无论是格局、建筑风格还是艺术装饰,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民俗民风。

跨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构成大院中轴线的一条大青方砖铺就的甬道,甬道上有形式各异的5座门楼。此时,儿子已经从初进大院时被眼前的壮观景致惊呆,转变为开始问为什么门楼不是一边高的?老公指着门楼告诉他,门楼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寓意为“步步高升”。儿子点点头,马上又问为什么每道院门都是3级台阶?我发现儿子开始思考了,笑着告诉他这寓意着“连升三级”。

甬道的东侧原来是石氏家族的起居室,现在是展品陈列区,除了还原寝室原本的摆设外,还陈列着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和砖雕艺术品。甬道西侧有花厅、戏 楼、佛堂等建筑,现今为“石府复原陈列区”。走出佛堂,往西跨一道隔扇门,就是“天津民俗陈列馆”,这里又一次让儿子眼界大开。这里集中展示了最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杨柳青风筝、剪纸、花会道具以及婚俗等。穿堂入室,仿佛穿越时空,在一次次惊叹的表情中,儿子感受了豪门兴衰的百年沧桑,也品味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到了杨柳青,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出了石家大院,往西走没多远,就在巷子口看到了杨柳青画馆。进入大门,在右边的墙上会看到“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我趁机给儿子讲起了杨柳青年画的历史。“杨柳青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说话间,我们已经走进院子,里面的展室里陈列着各色杨柳青年画,所有的年画尽收眼底。

看到最后,儿子站在原地说什么也不走,他歪着脑袋问我这些画是怎么画的?我搜寻着脑海中对年画的一知半解,告诉他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就是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儿子听得云里雾里,走出展室,老公指着创作画室说:“我们可以先去参观一下。”

能够亲自目睹年画的创作过程,儿子满脸兴奋,刚要欢呼就被我及时制止了。院子里就像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画室里更是静得出奇,静到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我们放慢了脚步,轻轻地走进去。当画师的工作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别说儿子,就是我和老公也都一怔。杨柳青年画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把纸铺在桌子上画,而是在画室里一排排可以随意开合的门板上画的。画师们专注着自己的画,仿佛参观者如空气一般。一幅画最少要画三五天,也许需要反复推敲,会耗时十天半个月以上。

正是画师们全心的专注,才让这一幅幅年画变得惟妙惟肖。走出画馆,我对儿子说:“没想到一幅画的完成需要很多步骤和时间,你看到画师辛勤的付出了吧?”儿子点点头,思绪还沉浸在画师灵动的笔尖上。老公突然补充了一句,说:“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就像画师作画一样,不能浮躁,要静下心来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儿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我知道他不能完全理解,帮他戴好帽子后说:“你可能现在不明白,但是你要记住刚才在画室里所看到的,画师们不仅是完成一幅画,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瑰宝的一种传承。”这一次儿子深深地点了点头。

一路走一路看,途中,儿子还在回忆着留给他印象深刻的每一处场景。接下来的一天,我们又来到津门十景之一的古文化街,这是我和老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

【儿子的古街行】

古文化街的近百家店堂都弥漫着“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的经营特色。除了带有浓郁民俗气息的建筑风貌外,充满文化气息的文物古玩、名人字画、文房四宝、古籍、中西乐器和工艺品的小店,每一家都让儿子流连忘返,而最让儿子流连的还是泥人张彩塑。

泥人张的店门两侧摆放着彩塑的泥人,离得还远时,儿子就奔跑过去看了又看,然后拉着我们走进店里。店里的货架和柜台上陈列着高约40厘米左右的泥人张彩塑,有古典名著、舞台戏剧、民间故事里的人物,还有各种表情的泥娃娃以及京剧脸谱的彩塑,更有与时俱进的以“我的梦.中国梦”和“少年强.中国强”为素材的人物彩塑,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走出泥人张彩塑店,儿子看着手中的一套京剧脸谱彩塑,让我和老公给他讲讲泥人张的历史。老公对我说这两天的民俗游儿子长进不小,问的问题都变得有深度了。我也深有同感,然后老公指着那套彩塑说:“泥人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创始人张明山小时候跟随他的父亲靠捏泥人养家糊口,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练就了一手绝技,18岁得艺名‘泥人张’。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经过后人传承,形成了今天的津门艺林一绝。”

儿子听得无比认真,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最后一站,我们要带他听一场天津人气最旺的茶馆相声。在捧腹大笑之余,儿子第一次感受到了茶馆热闹的氛围,在现场听到了相声这种民间说唱曲艺,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的心中留下深刻的一笔。

两天来,带着儿子行走在天津的街头巷尾,参观古色古香的标志建筑、领略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艺,感受古文化街的文化气息、泥人张的精湛技艺以及近距离地感受传统相声的独特魅力,这一路就像是为儿子上了一堂堂生动的近代历史课,让他在游览中提问,在切身感触中得到解答。在家乡的民俗美尽收眼底时,儿子骄傲地对我们说:“原来我的家乡这么美!”

篇5:开心的水上乐园游作文

今天,天气真热,骄阳似火,妈妈带着我和紫薇姐姐去水上乐园玩。

到了那里,妈妈买了票,我们三人换了游泳衣,带上游泳圈,经过了鹅卵石,进入了水上乐园。水上乐园可真大,有好多池子,每个池子里都有好多人,大人,孩子,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游泳衣,都在快乐的玩着。

忽然,我看见有专门给小朋友玩的`地方,有水上滑滑梯,有大概高两米的跳台,还有水上荡秋千。首先我玩滑滑梯,我一开始滑到中间的时候,我望下看,我很害怕,把眼睛和嘴都闭上了,很快就滑了

下去,只听砰的一声,哦,原来是我从滑梯进入水中的声音。

接着我们去深一点的池子里,经过妈妈的指导,我渐渐的熟练了,胆子也变大了。随后,我和紫薇姐姐便像快乐的小鱼一样,在水里游玩真有意思!

篇6:游嬉水乐园的优秀作文

今天,妈妈说要带我们兄妹几个到嬉水乐园玩,我和哥哥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可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事情了!

到了嬉水乐园,我和哥哥换好游泳衣,带着游泳圈迫不及待地冲进了温暖的水池,开心得玩起了水仗。突然在水下的爸爸猛得来了个鲤鱼翻身,用两只大手泼 起大片的水向我们进攻。我们两个毫无还手之力,只好狼狈而逃。爸爸紧追我们不放,把我们俩打得落花流水。我和哥哥一气之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叫妹妹充当 诱饵去缠住爸爸,我们哥俩再从背后袭击。可这一计没有成功 ,因为爸爸一看见我们,就钻进水里,从水里来抓我们,我们除了逃走别无他法。最后我们三个一起想了个对策:如果我们游到很深的地方,假装游不回来了,爸爸 一定会来救我们,到时候再趁机进攻……哈哈,真是“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我们终于得逞了!

哇,大浪来了!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被浪打进了水中,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大浪来的时候跳起来,就不会被冲走了。

篇7:游太湖乐园的三年级作文

如果暑假是天空,我就是小鸟,在蔚蓝的天空幽幽回旋,时而直插云霄,时而和云朵嬉戏;如果暑假是大海,我就是小鱼儿,飞快的穿梭在珊瑚群中,又兴奋的冲出水面……盼望已久的暑假终于来临,我真是太高兴了,因为爸爸妈妈早就答应去无锡太湖乐园游玩!

放假的第一天,我和爸爸背上行囊去寻找那份我已放飞的梦想……一路上,风景无限,美不胜收。一座座连绵不断的山峦出现在我的`眼前,一朵朵形态各异的白云从我的头顶飘过,犹如一幅美丽的中国画,使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

一到太湖乐园,映入我眼帘的是四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喜羊羊、美羊羊、老村长、波乐熊。它们站在门口微笑着向我们摆手,迎接我们的到来,我兴奋的和它们拍照留影。

进入园区,游玩的地方令我目不暇接。有梦乐园、梦幻木马、炫彩风车、风火流星锤等,不过我最喜欢玩的是碰碰车。我和爸爸分别坐在绿色和红色的“战车”里,我们系好安全带,脚踩油门,手握方向盘,随着“滴”的一声,比赛开始了,我开足马力,向旁边的“战车”撞过去,只听到“呯”的一声,耳边传了欢笑声……我驾驶着一辆“战功赫赫的战车”,像一位威风凛凛的战士。我在碰撞中体验到激情,从激情中扑捉到了欢乐!下个更加刺激好玩的是什么呢?当然非“激流勇进”莫属。我和爸爸身穿雨衣,坐在小艇的前排,随着小艇的“咔咔”声,小艇沿着滑道缓缓向前,速度渐渐的由慢变快,位置从低到高,我的心“呯呯”直跳!眼睛紧紧地闭着,心都“跑”到嗓子眼了。水艇瞬间从高处坠落,顿时水花四溅,我们一起尖叫起来……在我感觉到剌激的同时,也欣赏到了漫天浪花水帘的奇宜风景!好不容易结束了游戏。我的心也慢慢平静了下来。再看看我和爸爸,已被淋成了名副其实的“落汤鸡”。

篇8:游恐龙乐园

一放假, 小伙伴们就乘坐动车直奔常州而去。来到常州恐龙乐园的恐龙历险洞门口, 一位服务员姐姐指导大家坐上了一艘小船。小船晃晃悠悠地进入了一个黑漆漆的山洞。四个小伙伴顿时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 什么也看不见, 什么也摸不着。

忽然, 不知从何处传来“呜——”的一声怒吼。紧接着, 令人瞠目结舌的情景出现了——一条硕大无比的霸王龙一步一步向他们逼近。它那壮硕的个头压迫得你不敢呼吸, 而那有力的腿脚仿佛随时都可能把你踏扁。四个小伙伴吓得差点瘫倒在船上。不过, 来势汹汹的霸王龙似乎并没有看到他们, 它昂首阔步地趟过面前的这条小溪, 扬长而去……

过了一会儿, 前方忽然射来一束亮光, 刺得大家睁不开眼。等到可以张开眼睛时, 小伙伴们赫然发现自己已经不费吹灰之力地来到了恐龙时代——三叠纪。只见四周是一片莽莽苍苍的丘陵, 似乎一眼望不到头;身边各种稀奇古怪的花花草草晃得人眼花缭乱……

这时, 小船在湍急的溪流冲击之下, 开始剧烈地晃动起来, 与此同时, 一头高大的梁龙摇摇晃晃地走到溪边来了, 想躲已经来不及了。“啊——”“哇——”……在一片此起彼伏的尖叫声中, 小船擦着梁龙柔软的大腿冲过了这段险滩。真是有惊无险呀!

虚惊一场之后, 小伙伴们正在暗自庆幸, 谁知, 更加惊心动魄的场面出现了:几只黄背黑头的剑龙又朝他们疾奔而来, 岸的另一边是一只面目狰狞的三角龙, 它龇牙咧嘴, 仿佛在说:“这是我的地盘, 赶紧滚开!”小伙伴们下意识地缩起了脖子。幸而此时小船转了个弯, 将那些可怕的庞然大物统统甩在了后面。

这一趟, 真可谓“出生入死”呀!短短的十几分钟, 让四个小伙伴身临其境地和史前恐龙亲密接触了一回。再回到阳光明媚的现实空间, 大家感慨唏嘘:什么电视电脑, 其实都是浮云……

篇9:民俗修学游

作者简介:李玉国(1977-),男,汉族,山东沂南人,山东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企业培训。熊晶(1981-),女,汉族,湖北鄂州人,山东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企业管理。

【摘要】民俗修学游是专项民俗产品和修学游的结合,符合全民旅游大背景下“体验游”、“深度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缓解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利于民俗文化的开发和传承。深度全方位开发特色民俗修学游产品,必须采取以民俗文化传承人为核心、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主体开发模式,建立民俗社区,还原民俗事项,开发活态特色民俗产品,并采取社区主导、企业参与、政府协调的公共开发模式。

【关键词】民俗修学游;文化遗产;开发;传承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6.009

民俗修学游,顾名思义,即是以民俗活动作为修学内容的一种旅游形式,它是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以及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体验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2013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市场国,中国“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在全民旅游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观光游已然落伍,个性化、注重过程参与性的体验式旅游越来越受欢迎。如外国人在中国过大年,体验包饺子的活动,通过揉面、擀饺子皮、包饺子的程序,亲身体会制作饺子的过程,对中国传统的春节习俗会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源于民间的民俗是最具体验价值的。

一、民俗修学游的提出背景

当代的中国旅游,基本是依托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遗产旅游[1]。民俗修学游是一种文化遗产旅游。民俗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旅游产品中最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文化丰富多样,呈金字塔型,塔基是以民俗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塔中是通俗文化,塔尖是精英文化。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和原始形态,民间文化和通俗文化向上发展提炼出精英文化,三者并行发展,相互影响、渗透、依存,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2]。民俗作为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属于文化遗产范畴。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1979年实施了“世界遗产名录”项目;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截至201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3项(包括自然遗产9项,文化遗产30项,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三位。另外中国拥有数不胜数的国家级、省市级文化遗产。民俗类别中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包含在遗产中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内容极为丰富。

现阶段的遗产旅游局限在观光层面,体验价值低。“世界遗产”概念的普及带来了遗产旅游热,只要哪个景区被冠以“世界遗产”的标签,就像拥有了一块“金字招牌”,迅速受到大众追捧,旅游者趋之若鹜,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文化遗产受重视和关注,民俗游也迅速风靡起来。旅游的本质在于它的奇异性,在民族旅游中正是由于民族边界的存在而创造了旅游吸引力[3]。奇异性带来了吸引力,参与性则决定了旅游者的体验价值。现在的民俗游大多表现为在风景区、民俗文化村、古村落、非遗项目村等参观游览、了解风俗、采风创作、看老人表演民俗事项等,依然只停留在看的层面。

民俗修学游的魅力在于,可以摒弃只看不练的浅层次体验,提高旅游者的参与度和体验价值,是个性化旅游的新方式。修学游兴起于100多年前的英国,是以青少年为对象,集旅游与学习于一体的全新体验形式,现已风靡全球。在中国,修学游主要以出境修学为主,是出国留学的“预演”。修学游的内容主要包括游览著名景点、参观当地高等学府等。在出境修学游中,学习英文成为一大亮点:全程英文交流,入住当地家庭或学校宿舍,教授英语等,让学生在领略异国风情的同时感受异国文化,了解国外灵活而先进的教育模式。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世界上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全世界旅游者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也是发展民俗修学游最深厚的文化根基。将中国大众化、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民俗作为修学游的内容,势在必行。山东曲阜是孔子的出生地,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对世界文化尤其是亚洲的日本和韩国文化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因此,山东曲阜的儒家文化修学游对日本和韩国的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据统计,2001年7月到8月,山东曲阜仅接待的韩国修学团就多达4000人。仅在2013年前9个月,“三孔”景区就接待修学团队206个,修学团人数19889人,同比增长63.8%,团队数量和增长幅度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日韩游客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2013年12月29日曲阜成立了孔府文化体验基地,供游客对中国古典礼仪和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体验。该基地再现了孔府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古代礼仪,向游客展示和传播东方文化内涵。这一体验基地的建立,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曲阜体验充满魅力的孔府儒家文化。

二、民俗修学游的作用和意义

(一)民俗修学游能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有效的结合起来

民俗很多时候是要靠口头传承的,在传承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异,有些甚至会随着传承人的逝去而消失,如口承语言民俗如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社会性的民俗事项因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而逐渐消失,如居住习俗、丧葬习俗和节日习俗等。为了保护这些民俗,专家、学者和民俗工作者采用科学的方法,如“田野作业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将这些民俗文化记录下来供后人学习和研究。然而就像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是脱节的一样,我国民俗保护与民俗旅游、民俗界与旅游界、民俗部门与旅游部门也是脱节的。民俗保护界将民俗事项记录整理,大多止于民俗保护,没有进入民俗旅游领域;而旅游界大多只进行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管理,但他们又很难理解民俗文化内涵。文化遗产不是僵化的教条,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它既是遗产,也是资源,也可以变成文化资本,就看我们怎么开发和利用它[4]。再棒的文化都在纸上,都在书里,现场看不到,感受不到,你的文化就不能说棒(魏小安,2013)。民俗修学游必须要让民俗界和旅游界共同参与、通力协作才能行得通,必须将民俗的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进行,才能恢复民俗作为活态文化的生命力,而不是作为研究资料束之高阁。

(二)民俗修学游可以将旅游者纳入到民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中来

痴迷昆曲的人肯定不会满足于在剧院看昆曲表演,他会希望自己也能有模有样地唱上一段儿;喜好中国年俗的外国游客肯定也不会只是想吃一碗饺子,看一场秧歌表演,他们更愿意在一户农家住下来,从过小年请灶王爷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好好品味一个完整的中国年。然而对于我国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工作的重点大都放在传承人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在民俗文化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上做的少之又少。如大众网报道,截止到2013年底,山东省共有国家级传承人60名,省级传承人262名,市级传承人1460名,县级传承人3821名。山东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规定,每名传承人至少带徒弟3名,对收徒传艺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不履行传承义务的将被“摘掉”传承人的帽子。但是对于文化遗产的大众参与性却没有类似的规定。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哪怕没有外界的压力也一样能做得很好。同样的,如果大量的旅游者都对某一项民俗感兴趣,都愿意花钱、花时间去体验、去学习、去传播这项民俗,必将带动这一民俗的传播、发展和传承,传承人的工作也会变的更加有意义。民俗修学游就是在旅游者和传统民俗文化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给旅游者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让其主动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中来。

(三)民俗修学游能提高旅游者的体验价值,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历史不可重演,体验应当深化(魏小安,20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旅游业从最初“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观光游,到现在提出的“体验游”、“深度游”等概念,其本质的变化是旅游者越来越注重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旅游者参与程度越高,旅游体验越好,旅游经历越难忘,就会重复购买,旅游价值就越大,从而使旅游企业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修学游本身是一种扎根于当地文化的深度游,和一般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俗文化有其产生的社会环境,这一环境与民俗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旅游者深入体验。这种体验,使旅游者停留的时间和空间得到延伸和拓宽,当地旅游业也就突破了“门票经济”的局限,使旅游收入扩展到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行业的全部领域,从而实现了区域“大旅游”的发展。从更深层次来看,若将某地的民俗修学旅游产品有形化,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修学旅游纪念品,如旅游者通过修学游自己制作的剪纸、皮影、泥人等,这些纪念品对旅游者而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实际意义,可以明显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和体验价值,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民俗修学旅游产品的有形化还可以创立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品牌营销,就像美国迪斯尼,其经济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四)民俗修学游能有效进行旅游者分流,缓解地区旅游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旅游发展“东热西冷”现象突出,这和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相吻合,也与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驱动相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旅游者对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兴趣的与日俱增,在中国的中西部,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开发民俗修学旅游产品,建设文化特色旅游区,必将推动中西部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中国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各不相同,如若进行差异化开发,旅游者各取所好,就可以有效的对旅游者进行分流,从而缓解经济发达、旅游区位条件好的东部地区的旅游压力,从根本上解决游客在流量和流向等方面东西差异大的难题,缓解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问题。

(五)民俗修学游具有教育功能,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即是民俗文化教育的结果。民俗修学游的发展应当唤醒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复苏,提高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传承文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应当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并使国民引以为豪;应当向国际社会展示和传播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文明。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国学热,很多大学都建立了国学研究所,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加强了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国家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也应该顺应这一潮流,强化其教育功能,在游客游览过程中对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以一种寓教于乐的轻松方式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真正树立起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和强国风范。

三、民俗修学游的开发构想

民俗修学游不等同于民俗观光游。民俗观光游只是观赏民俗事项,走马观花,事后即忘,没有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民俗修学游则是爱好某一民俗事项的旅游者深度学习和体验这一民俗事项的旅游活动,是专项民俗产品深度游和体验旅游的结合,满足了现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顺应了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

(一)民俗修学游主体开发模式的构想

传统观念认为,民俗传承的主体是该民俗事项的传承人,国家也因此建立了相应的传承人制度以及传承工作的考核机制,以确保民俗文化的传承效果。然而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内在动力的不足是导致传承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文化的传承需要外部的激励机制。

民俗文化的传承应当调动广大社区老年人积极参与。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在2015年以后将会出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17.1%,2030年达24.4%,2040年达到35.9%,2050年将会达到38.9%。“未富先老”的人口衰老趋势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中国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但是如果将社区老年人组织起来学习和传播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泰安的皮影、潍坊的木板年画和剪纸、各地方戏曲等,让社区老年人参与到民俗事项的传承和传播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调动老年人力资源进行民俗旅游开发,还可以探索出一条积极有效的将民俗旅游开发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双赢之路。

民俗传承应当走进校园,走进学生课堂。中国的民俗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涵括了中华传统美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各方面,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这个民族就是空虚的民族。纵观当下社会生活,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此以往,会造成民族文化传承的断裂,导致子孙后代无根可循。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种情况正在好转,今年就不断出现有关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进校园进课堂的新闻报道: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美术教师何英将“皮影戏”搬进课堂,成立了工艺制造社团光影工作室;济南汇才学校将抖空竹、跳大绳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运动搬进了中小学体育课堂等。这不仅能够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能使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是顺应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中小学,大学校园也应利用科研、师资等优势资源普及民俗文化的相关知识,提高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社区老年人和广大学生参与到民俗事项的传承和传播中来,必将形成浓厚的区域性民俗文化氛围,进而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影响到更多的人,尤其是民俗爱好者。通过耳濡目染,他们也会自发地参与到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中来。久而久之,区域民俗文化环境就会形成,并逐渐成为区域性的旅游吸引物,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前来参与体验,这样就形成了民俗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民俗修学游活动中,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可以充当讲解员和示范者,通过言传身教、表演示范,使民俗文化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并使这些旅游者自愿成为民俗文化有力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二)民俗修学游产品开发内容的构想

民俗修学游产品应针对不同需求的旅游者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和开发。民俗博物馆和体验基地只能提供一种民俗展示、表演和浅层次的参与和体验,缺乏深层次的体验和互动。对民俗修学游产品的开发,必须采取民俗学研究的立体思维方法。立体思维方法是六维的,长宽高多角度的观察是静止的三维;第四维是时间,即民俗产生、发展、转化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等;第五维是内部空间,即民俗的本质(发展规律)等;第六维是外部空间——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与社会环境、民俗文化背景等[5]。六维的立体思维方法实际上是把民俗还原到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和环境中,恢复其活态文化的本质和全貌,使其散发生命力。也只有这样的民俗才是真正的民俗,具有更加强大的吸引力。这样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民俗在博物馆和书本上是看不到,也体验不到的。因此,只是单纯的建立一个民俗博物馆,象征性的表演一些民俗节目远远不能满足当代旅游者的需求。民俗修学游要求建立全真性的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镇、民俗文化城,我们不妨统一称之为民俗社区。在这些民俗社区中,民俗不再是展示和表演,而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的生活。民俗修学游就是让旅游者深入到民俗社区中体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民俗活动。只有这样,旅游者才能真切的感受最原真、最完整的民俗,他的体验才是丰富的、有价值的,也是旅游者最期望得到的。

对于民俗社区而言,恢复民俗文化并不是历史的倒退,因为民俗本身就具有社会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和播布性的特征。民俗是发展的,我们只有让民俗回归到群众中才能恢复其多样化和生命力,凸显其价值。所以,建立民俗社区,不仅仅可以开发民俗旅游,更有利于移风易俗,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民俗修学游产品开发模式的构想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最难处理的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关系的平衡,政府、旅游企业、社区三方权利和责任如何界定的问题。政府主导容易偏离市场需求,对市场反应迟钝;企业主导容易导致短视行为,追求短期收益的后果就是掠夺式开发,最终造成环境的破坏。因此,民俗修学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采取公共开发模式——以社区为主导,吸引旅游企业积极参与,政府引导协调的共同开发模式[6]。社区主导才能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吸引旅游企业的资金和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参与民俗修学游产品开发过程;政府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利用其公信力和权威保障开发过程规范、有序、高效。只有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民俗修学游产品的开发才能顺利进行。

除了上述三个核心利益主体之外,还需要将民俗学专家纳入到民俗修学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来。将民俗学专家收集和研究的静态民俗学资料,还原到民俗社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中,真实的展现出来,形成特色鲜明的民俗产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俗修学游是适应中国目前旅游发展大环境下“深度游”、“体验游”、“文化旅游”、“遗产旅游”等各种需求的优秀旅游产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化遗产开发和传承的方式。只要政府、企业、社区和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良好的分工协作,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民俗修学游产品,调动传承人、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形成民俗文化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前来参与、体验,民俗修学游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嵩龄.我国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意义[J].旅游学刊,2007(6):48-52.

[2]王娟.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5-16.

[3]徐赣丽.旅游和民族性的再创造[J].民俗研究,2006(1):129-136.

[4]萧放.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10.

[5]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9

[6]熊元斌,蒋昕.区域旅游公共营销的生成与模式建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1):1-6.

Folk Study Tourism is a New Ways to Inheritance and Develope of Cultural Heritage

LI Yuguo;XIONG Jing

(Shandong Plice College,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Folk study tourism is a combination of special folk custom product and study tourism,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experience tourism”, “depth tourism”, an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not only can bring good economic benefits, alleviate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e and heritage. Depth of all-arou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folk study tour products, folk cultural heritage must be taken to the artificial core, the main body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volved development mode. We should establish folk communities, restore folk customs, develop live condition characteristic folk product. And the public development model that the community dominated,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overnment coordination should be taken.

篇10:游海洋乐园作文

体为长椭圆形,背甲稍隆起,有3条纵棱,脊棱明显。头顶黑橄榄色,头皮肤光滑,四肢有细鳞。腹甲褐色平坦,后端具缺刻。颈部、四肢及裸露皮肤部分为灰黑色或黑橄榄色。两栖动物,偏好水性。杂食,冬眠。再往里走我有看见鳄鱼,鳄鱼不是鱼,属脊椎动物爬行虫纲,是祖龙现存唯一的后代。它入水能游,登陆能爬,体胖力大,被称为“爬虫类之王”。它以肺呼吸,由于体内氨基酸链的结构,使之供氧储氧能力较强,因而具有长寿的特征。一般鳄鱼平均寿命高达150岁,是爬行动物中寿命最长的。据考古发现鳄鱼最大体长达12米重约10吨,但大部分种类鳄鱼平均体长约6米重约1吨,主要以鱼类、水禽、野兔、蛙等为食,属肉食性动物……

在最里面有一个放映室。

篇11:游白塔乐园作文

今天妈妈、爸爸带我去辽阳白塔乐园玩,那里玩的东西可真多呀!“有嫦娥奔月”、有“老鼠钻洞”、有“过独木桥”还有“爬山”……

我最喜欢玩的是“嫦娥奔月”,因为谁都喜欢玩嫦娥奔月,所以那里的小朋友特别多,我只好站排等候,好不容易才轮到我,我高兴得不得了,急忙坐了上去,我的心开始怦怦直跳,可紧张了,我在那犹豫了一会儿,后面的妈妈说,快呀,快呀,不要害怕,我轻轻地悠了一下,没有悠起来,后面的小朋友开始有些着急了,其实我也很着急,只是不能悠得那么高,我听到后面的喊声,心里更紧张了,只好把眼睛一闭,手把住了绳子,腿一使劲,我就感觉真的好象是飞到了天上,轻轻飘飘的,心也唿悠唿悠地跳个不停,秋千荡起来的感觉真是好极了,像一只小鸟一样来回在空中飞,就这样,悠了几个来回后,绳子悠的高度越来越低了,等我再睁开眼睛时,我已经不再害怕了。等到绳子渐渐地慢下来,我从秋千上下来,妈妈竖起了大拇指,夸我真勇敢,我也觉得很自豪的`样子,最少我没有在那上面哭起来,我也感觉我似乎变得勇敢了。我回头再看时,别的小朋友已经上去了,我和妈妈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嫦娥奔月”再去玩别的游戏了。

过独木桥也是非常好玩的游戏,只见独木桥上前面,后面都挤满了人,独木桥也晃个不停,我也挤在了桥上,随着桥不停地晃动,我吓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妈妈和爸爸在后面不停地鼓励我,我看着前面,后面都有比我小的小朋友,也就不再害怕了,坚强地走了下来……

篇12:游万达乐园作文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的,心中都很激动,商量着游玩时的计划。

一进万达乐园,五花八门的游乐设施扑面而来,我们都不知道从哪儿开始玩起,只好从近到远玩。

首先,我们来到了“斗牛”,所谓“斗牛”其实就是碰碰车。一坐上车,我就跃跃欲试,想把别人撞得落花流水。车开动了,我朝离我最近的一辆撞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那车被我撞出去好远,我却毫发无损。斗得正欢时,侧面一辆车直奔我而来,我顿时感觉晕头转向,正当我准备反击的时候,游戏竟结束了。我恋恋不舍的下了车,前往下一站。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世界上最长的木质过山车一一竹林巨蟒。一看到介绍,我就胆颤心惊,渐渐地,我的好奇心占了上风,促使我勇敢地想尝试一下。刚坐上车,系好安全带,车就开动了。一开始,过山车平稳地行驶着,接着上坡,过山车便越升越高,我的心中十分不安。终于到了顶上,过山车停了一会儿,还没等我缓过来,便急速往下降,我的心都感觉被甩出来了,只好拼命地尖叫,发泄自己紧张的心情。好不容易到站了,我的嘴巴仿佛都合不上了,趔趔趄趄地爬了下来,心想:再也不坐这个过山车了。

接着我们还玩了“翩翩起舞”、“转杯”、“鱼跃龙门”等等。

篇13:游民俗乐园的作文

北京东岳庙座落在朝外大街141号,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供祀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众神体系。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个部分组成,占地约6万平方米,殿宇堂庑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而北京民俗博物馆就坐落于这座历经历史洗礼后的东岳庙内。据曹馆长所说,民俗博物馆之所以坐落于东岳庙内,是因为东岳庙历史上行业祖师信仰比较多,涉及到过去的各行各业,而根据东岳庙的遗物确定了博物馆的方向。由于各行业民俗文化息息相关以及考虑到博物馆以后的发展方向,故定为民俗博物馆。

早晨9点多的东岳庙还未有多少人烟,东岳庙的工作人员先带领我们总体游览了一番,体验一下独属于这家博物馆的民俗气息。未进东岳庙山门,可见一座结构浑雄、造型凝重的牌楼。因它与东岳庙被朝阳外大街相隔,故经工作人员提点才知这浑雄气派的琉璃牌楼也是东岳庙所有。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北京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三间四柱七楼黄绿彩琉璃牌楼,明万历年间由宫中太监们集资建造的,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沿着东岳庙的中路向内走就是东岳庙最主体的一个建筑群——七十六司。每个司都代表东岳大帝的一个职能,而每个司的职能是什么都会有个相关介绍,在每个司门两旁都以楹联的形式将他们的职能书写出来,这些楹联都是在1997年修缮时集结的一些当时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其中就包括刘炳森、欧阳中石等等书法大家。司内的神像则分两部分完成,一部分是出自张昌教授及其学生的手中,另一部分则是由北京雕刻厂很有造诣的师傅们所雕的,每尊神像都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再向前观看,就会看到东岳庙的三多之一——碑林。岳庙碑石数量首冠北京城、郊群庙,曾流传有“东岳庙的石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其中既有元、明、清以来皇家御制石碑,也不乏张居正、史可法、沈德潜等官员和社会名流撰写的碑文。在众多碑石中,最为著名的无疑就是位于东碑林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文、书丹并篆额的《张留孙道行碑》,俗称“道教碑”,也叫“张公碑”。此碑也是被称之为民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而另一个镇馆之宝就是明代的由金丝楠木制作的三清神像。据说当年拉动时有很多经书从神像内掉出,故得“满腹经纶”一词。为了保护神像屋内并未设灯,因此屋内较暗,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晴天来会看的清楚很多。当问到曹馆长最爱哪个馆藏时,他说:“各有千秋吧,但是就艺术而言,‘张公碑’应该更加值得我的喜爱。”

再向内走,就到了博物馆开办展览以及活动的地方,由于博物馆设在东岳庙内,为防止打扰庙内道士清修,所以大多活动都在最里面举行。本次来民俗博物馆,馆内正在开展一起关于旧时商店招牌的展览,一间间观览不难发现一些北京的老子号——“全聚德”、“王麻子”等等都位列其中。望着这一个个带点古旧味道的招牌,你完全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何为真正的“金字招牌”,也可以体会到旧时人们的智慧。远远望着你就会知道这家店主经营着什么,更有甚者一些店面会邀请书法大家题字来增加知名度,这也是明星效应的一种吧。

据曹馆长介绍,馆内的展览并非长年的,而是过一段时间一换,管内的藏品也并不是仅仅依靠藏品种类而展,而是每期都会有一个主题,然后将跟这个主题有关的展品一起展出,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更加全面的来体会到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果每次来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展览,那么还有什么意思呢?只有每次都有不同的东西展出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也能更多的了解到咱们的民俗文化。当然我们的展览大多也是跟着传统节日走的,这样更能体现我们传统的民俗特色。”曹馆长这样说道。

当问到搜集藏品的过程时,曹馆长强调:“我们选择的藏品过程中比较注重代表不同阶层的,有代表性意义的展品。这些藏品大多来自不同的途径,包括一些藏家、旧货市场,老百姓的捐赠等等。”

而在历史上,东岳庙与民俗活动联系紧密,辟为民俗博物馆后民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是弘扬、展示、研究传统北京民俗文化的窗口。其中“借问祈福何处好,路人皆指东岳庙。”指的就是东岳庙的祈福活动。烧福香,走福路,挂福牌,绕福树,挂福匾,画福布等多种多样的传统祈福活动是东岳庙的福文化的核心与特色。

而谈到我们东岳庙的民俗活动,不得不提的就是东岳庙的庙会。东岳庙庙会是博物馆每年最为重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东岳庙庙会包含信仰、商贸、娱乐等多方面内容,在民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独特意义。2008年,北京东岳庙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13年,已成功举办十五届春节文化庙会。

上一篇:闲时的感伤散文下一篇:教师节的由来,教师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