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汇报

2024-05-04

巴楚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汇报(精选6篇)

篇1:巴楚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汇报

巴楚县2010年一村一品发展情况

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围绕年初提出的“做大做强林果业,做精“三高”农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化布局”建设目标,不断壮大培育特色产业经济,实现了以种植为主产的农业经济和林业、畜牧业经济齐头并进,促进“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的形成。一村一品建设不仅繁荣了农村经济,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也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现将我县做法及经验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巴楚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马干沙漠西北缘,全县总面积为21741.3平方公里,境内有可垦荒地420万亩,现有耕地112万亩;地貌组合为沙漠、山地、洪积平原和冲击平原,主要地貌型为冲击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特点是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温差大,降水稀少,湿度少,蒸发强,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4434小时。巴楚县下辖12个乡镇,186个农牧行政村,农村人口20.5万人,农户数5.2万户,2010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3193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9元。

二、“一村一品”发展状况及主要作用

(一)建设好“三高农业”,大力发展优势品牌

我县多来提巴格乡恰江村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土质水质优良、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凭借距离县城较近,依靠巴莎公路两侧,大力发展优质甜瓜产业。该村主要种植甜瓜为比歇克新、小二密等品种,因其种植的甜瓜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比其他种植的甜瓜甜度要高出7%左右,受到全县及周边县市的好评。该乡政府认真分析了该村的现状,确立了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为契机,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做品牌、促营销、保增收”的工作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做优甜瓜生产销售,通过开展“一村一品”活动,使甜瓜生产从传统的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区域化、科学化种植转变,2010年全村甜瓜种植3000亩,实现蜜瓜产值800余万元,全村仅甜瓜产业一项就实现人均增收90元。

(二)林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重要产业

我县地理环境极适合发展林果业,十一五期间大面积种植红枣、核桃等果树,县委提出了建设“521”林果业精品工程,经过初步的建设,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林果产业体系。根据地区和我县的发展规划纲要,我县“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林果业,将来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发展,我县也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人员技术建设。

我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利用优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目前种

植核桃面积102000亩,从业农户达3600余户,全乡核桃产品市场已经形成规模。该乡在扩大种植的同时,不盲目求规模,走标准化生产之路,集中种植,统一模式,力争实现高产、优质。同时乡政府积极和县委农办合作不断在自治区、内地寻找核桃销路,创建自主品牌,大力支持该乡农民生产合作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共同做好核桃的生产和营销。乡镇府在做好核桃产业的外销贸易的同时搞好绿色产品等相关品牌建设工作。

我县英吾斯坦乡是远近闻名的红枣之乡,该乡依托沙质土壤面积广、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常年降雨少、土壤碱性大含沙多等具有适宜红枣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红枣确定为支柱产业加以发展,按照起点高、标准高、规模大的“两高一大”发展思路,不断扩大优质红枣种植规模。强势推进林果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走精品园林之路,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目前,全乡19个行政村,几乎村村产红枣,到处“一片红”,是名符其实的红枣乡,是全县红枣的主产地。截至2010年年底,全乡红枣总面积达6.5万亩,挂果面积2.3万亩,年产红枣2700余吨,销售额2700余万元。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领导,推动“一村一品”工作的顺利进行。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强“一村一品”工作,我县农业局和各乡镇都组织了专人负责 “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成员为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村主任。并要求各村

要加强认识,配备专人配合好乡镇的“一村一品”工作,加强对“一村一品”工作的领导。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展经济一个目标,农民增收一个重点,按照做优林果业,做精三高农业的思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效。

2、制定 “一村一品”发展总体规划,有序、有效开展 “一村一品”工作。我县各乡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乡镇“一村一品”工作发展规划和“一村一品”实施方案,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积极鼓励和扶持红枣、和套,甜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务实推进,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业。如英吾斯坦乡的红枣产业,阿克萨克马热勒乡的核桃和多来提巴格乡的甜瓜产业。

3、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加强宣传工作力度,使一村一品深入人心,让农牧民了解一村一品、理解一村一品、积极主动实施一村一品,着力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已经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并对发展一村一品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

4、增加投入,强化扶持、加快发展。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发展。

5、技术服务到位。虽然我县的一村一品发展还处于落后和

起步阶段,但随着一村一品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市场、信息、技术、人才、金融等服务体系建立,通过农民科技书屋与科技培训和典型示范引导等形式,在一村一品示范村推广良种引进、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沼肥应用等实用技术,确保了一村一品步入健康道路。

6、发展一村一品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相结合,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挖掘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加工、运销等相关产业,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局面。不仅延长了产业链带,而且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今后发展“一村一品”的方向

我县虽然在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有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开始,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从以下几点工作入手,着力抓好。

(一)聚集产业优势,发挥片区的示范带动。继续加大主导产业的培植力度,使原来“一村一品”的特色产品优势,转变为“几村一品”的区域化、产业化优势。每个乡都要坚持宜种则种的原则,完善规划合理布局,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生产基地为载体,以专业大户为示范,选准、抓好“一村一品”示范区,以点带面,有序推荐,亮出“名片”,创出效益,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抓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范化建设,扶持农产品加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村农户、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粘的联结机制,实现产加销一体化。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农业。

(三)抓技术推广,提高产业发展科技水平。以示范村为重点,大力推广名、特、优主导品种、高效使用栽培、无害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灾害防控农业主推技术。一要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二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增强“一村一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巴楚县农业局

2011年3月17日

篇2:巴楚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汇报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县自2003年提出并倡导以来,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今年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下面就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困难及发展意见等,报告如下:

一、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成效

从2003年开始,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激活农村市场经营”为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效。据统计,从2003年实施“一村一品”以来,全县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乡2个(白莲专业乡一个,烟叶专业乡一个),专业村23个(其中白莲专业村10个,烟叶专业村13个),带动近10237户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农民从中获得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70%以上。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白莲、烟叶两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村经济运行步入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区间。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1280元,增长到现在的1900元左右,增长幅度在48%以上,打破了近几年以来增长幅度在10%左右低水平徘徊的落后局面,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以来,我县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县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白莲种植突出良种繁育,2003年开始,我县分别引进太空莲1号、3号、36号、建选17号,建立了以县农科所为龙头的优质白莲良种繁育基地。白莲种植面积从2001年前的4万亩左右,增至6万亩左右,实现产值8000万元左右。烟叶种植突出推行地膜覆盖、热烘循环烤房等新技术,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实现产值6500万元左右。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3年以来,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一村一品”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从2004年开始,我县分别在**、**两个乡成立烟叶、白莲两个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针对我县**乡农民烤烟技术较差,且白莲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水平较高、结合地理环境等优势,我县对**乡5个村大力推行白莲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实施了白莲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跟踪服务指导。2006年,龙岗乡种植白莲面积达6077亩,实现白莲总产值165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43元,超过全县人均纯收入22%。**乡的烟叶种植面积达1073亩,实现烟叶总产值154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01元,超过全县人均纯收入20%以上。由于这两大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加上受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影响,**、**两个乡纷纷成立烟叶协会和白莲保鲜协会,大大加快了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进程。协会的建立,农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规范了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种植农业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靠拢,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县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我县已拥有白莲产品加工企业5个,开发白莲系列产品7个,主要有莲子奶糊、莲子薏仁糊、白莲速溶粉、莲子八宝粥、莲心茶、莲子罐头及白莲速冻保鲜等产品。到2005年白莲产品深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跳出农业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跳出农村抓发展,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二、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几点体会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关键在于抓好“四个重点”。

1、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决心。“一村一品”工作能否有效地推进,首先取决于领导认识的高度和工作推进的力度。我县一开始学习推广“一村一品”经验,县委、县政府领导就高度重视,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富裕农民”的重

大举措来抓。实践证明,没有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决心,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发展“一村一品”就难以取得明显成效。

2、关键在于培育、引进、壮大一批能够把“一村一品”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并努力付诸实践的带头人。我们围绕培育壮大“一村一品”带头人队伍,着重抓了三项工作:一是通过培训村支部书记,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2004年2月,我县对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进行集中培训,使刚刚换届的新一届“两委”主干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当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为群众打心底里信任的领头人、贴心人。二是支持本县农产品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种养龙头企业努力扩大规模,带动优势农产品生产,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农工商企业,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县是全国主要产莲区之一,港、粤客商纷纷来我县投资兴办白莲保鲜加工厂,启动白莲冷藏保鲜加工项目,形成了年保鲜加工白莲4500吨的生产能力。经过冷冻技术处理和保鲜加工的白莲后,贮藏时间少则15至20天,多的可长达6个月。由于保鲜白莲新鲜如初,保留了鲜莲的鲜味原汁及其内在的营养物质,因此备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销售价格上扬近一倍,产出效益得到明显增强。美国大成投资公司与**连心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投资3000万元开发生产高科技产品“莲心降火清咽含片”,苦莲心因此成为农民眼中值钱的“香饽饽”。县二食品厂通过外引内联,由**黑五类食品公司投资150万元改建100吨的藕粉生产线,生产的精制藕粉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乡红心地瓜种植面积500多亩,年产鲜地瓜370余万公斤,福建客商依托这一农产品资源优势,投资近100万元兴建红心地瓜干脯厂,年加工成地瓜干脯100万公斤左右,创产值250余万元,开发的“小蜜蜂”地瓜干脯荣获“**省绿色食品新产品”称号,产品俏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城市和港澳台地区。

3、关键在于着力解决市场、技术、信贷等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一村一品”,必须要有市场、信息、技术、人才、信贷等服务体系作支撑。我们为此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有效开展互帮互助。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可以有效提高信贷担保能力,协调规范产品市场价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增强开拓市场能力,从而促进“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灵活务实有效,对破解发展中的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难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农民欢迎。我县**乡具有悠久的白莲种植历史,针对当前鲜莲销售市场行情看好,鲜莲倍受消费者青睐的新特点,本着服务莲农、做大做强鲜莲产品销售的宗旨,在县农业部门和乡政府的引导下,于2003年6月筹备发起成立“**县**乡白莲保鲜经营协会”,经营鲜莲、草莲保鲜和销售业务,2004年2月,在县民政局登记注册。三年来,会员人数由成立之初的19人发展到现在的118人,会员分布区域由原来的**乡发展到我县的**、**、**、**、**等乡镇及**市的**乡、**镇,协会带动白莲种植户由原来的1000余户扩大到现在的8000余户,加入协会由当时的动员加入到现在的申请审批加入,基本实现“哪里有白莲生产经营,哪里就有协会的服务活动”。2006年以来,我县大力推进股权科学、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产业化链条,目前合作组织总数已达到67个,其中规范化发展38个,还有一部分协会正在创建中,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二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市场准入水平。2003年开始,我县分别引进太空莲1号、3号、36号、建选17号,建立了优质白莲良种繁育基地。县设立了白莲品牌实施基金,县政府每年安排了2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基地建设、科技攻关、产品开发深加工、品牌申报认证和建立信息网络平台等。组建了白莲专业合作协会,通过招商引资,融集民间资本等形式,全县白莲生产、加工、销售总投入已达到5000万元以上。

三是开展部门定点挂钩服务,帮扶“一村一品”发展。农业部门和县直有关单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引资引智、税收优惠、品牌质量、科技服务等,上下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支持“一村一品”发展。

4、关键在于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始终将致富农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发展“一村一品”,目的是为了致富农民,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突破,要害是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农户与公司的对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项目、确定产品、培育产业,着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通过公司、基地带动农户搞特色经营,推动“一村一品”的实施。

三、我县发展“一村一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

1、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建设“一村一品”,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但从调查的情况分析,资金上的短缺严重制约“一村一品”建设。这集中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方面。近年来,尽管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尤其是水利建设落后,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2、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我县70%以上的村民还停留在大田式粗放型蔬菜种植上,农业生产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

3、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

四、今后发展“一村一品”的意见建议

1、强化领导体系。继续把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摆在“三农”

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协调机制,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建立“一村一品”工作评优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集中抓好典型宣传。建议宣传部门将“一村一品”先进典型列入全年宣传工作重要内容,组织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在发展“一村一品”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使“一村一品”更加深入人心,使推广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定期召开“一村一品”现场交流会,通过总结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

3、建议上级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技能培训和基地建设,继续加大对基层农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扶持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力度,强化和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进和配置的“绿色通道”。逐步增加基层农业科研经费,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篇3:关于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考

1 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认识一村一品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村一品是一个形象说法, 它并非要求一个村只限于生产一个产品, 可以是一村两品, 也可以是一村几品。所谓的村也是一个区域概念, 可以是一个村, 也可以是几个村, 甚至是一个乡镇。一村一品强调的是, 一个村至少要开发一种产品, 一种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产品, 并围绕主导产品的开发生产, 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这个主导产业可以是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 也可以是商贸、餐饮、休闲、文化等行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 是一个由品种到品质、品质到品牌的跃升过程, 是一个通过产品的开发生产托起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过程。发展一村一品, 是使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 使拥有主导产业的村将产业规模做得更大, 产业链条拉得更长, 发展得更具特色。实践证明, 发展一村一品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而且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 意义重大。

1.1 发展一村一品, 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发展一村一品, 根据一个村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 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村里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有利于集中生产要素的投入, 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 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从而比较好地实现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和产业化经营一体化, 有效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2 发展一村一品, 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

发展一村一品, 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 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 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如果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是二、三产业, 还可以分享到非农产业的利润, 达到以工补农的效果, 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绥化市通过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 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 已发展专业养殖村33个劳务专业村3个。畜牧专业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380元, 蔬菜专业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258元, 劳务专业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 专业村农民人均收入比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一村一品成为农民增收的可靠来源。

1.3 发展一村一品, 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发展一村一品, 既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搭建了更好的平台。在发展一村一品的过程中, 农民不仅仅是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重要的是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增强市场经济观念, 提高各个方面的素质, 从而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1.4 发展一村一品, 是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手段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发展一村一品,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可以加快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促进农村中介组织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有效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有利于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利益, 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坚持科学发展, 准确把握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

发展一村一品, 要科学发展, 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 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 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 优化发展环境, 完善发展机制, 提高发展质量, 拓展发展空间, 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

2.1 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大力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

培育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 首先要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一要提升农业产业结构, 培育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 积极扩大特色养殖、种植和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色食品的生产, 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 加快形成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二要优化农业产品结构, 选准一村一品的主导产品。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自身优势, 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三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四要改善农村就业结构, 增强一村一品吸纳就业的能力。五要挖掘农村资源优势, 积极发展各种潜在产业, 重点发展农村服务业。

2.2 推进产业化经营, 完善一村一品的发展机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成为强项经济, 为一村一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通过产业化经营, 构建一村一品的市场联结机制。二是通过产业化经营, 提高一村一品的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三是通过产业化经营, 扩大一村一品的经营规模。四是通过产业化经营, 提升一村一品的科技含量。发挥龙头企业在科技推广方面的作用, 带动农户使用统一的良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把培育龙头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为一村一品的发展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2.3 推进科技兴农, 切实强化一村一品的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依靠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才能不断提升一村一品的发展水平。一要推进农业科技体系创新, 提高一村一品的发展质量和比较效益。二要加快农业科技入户, 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三要抓好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 培养一批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型农民。按照“围绕主导产业, 培训专业农民, 进村办班指导, 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 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 普遍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

2.4 加快品牌培育, 不断提升一村一品的竞争力

大力培育名牌农产品, 树立品牌形象, 发挥品牌效应, 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组织创建标准化示范区, 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 按照“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 确保一村一品的质量安全。二是努力建设好寒地黑土品牌。三是经营好寒地黑土品牌。完善企业营销体系, 扩大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在国外市场的销售数量, 加强寒地黑土品牌的宣传、保护和推广, 提高一村一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2.5 积极开拓市场, 进一步拓宽一村一品的发展空间

篇4:一村一品与现代农业发展

一村一品运动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成功模式,是由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首先倡导和积极推动发展起来的。1983年,平松守彦先生应邀访问上海,首次将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经验介绍到中国。此后,一村一品的理念开始在中国得到重视和推广。在平松守彦先生的热情支持下,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中国部分省区的专业人员到日本大分县培训学习一村一品运动的模式,并聘请日本专家到中国传授经验。近年来,一村一品在中国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和重视,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中国已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5万余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5%,专业村农户数超过2000万家,占全国总农户数的8.3%,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多元,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4倍。

新阶段发展一村一品要赋予新的内涵。一村一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在我们所说的一村一品,不是简单的一个村一种产品,而是一个形象说法。对于“村”来说,它不是单纯地指自然村或行政村,而是一个经济区域的概念。对于“品”来说,就是在开发产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品牌的培育和打造,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对于产业来说,一村一品涵盖的领域,既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也包括商贸、旅游、文化等行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就是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由品种到品质、品质到品牌的跃升过程,由产品的开发生产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过程。

新阶段发展一村一品要有新认识。第一,一村一品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符合自然规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差异大,物种资源丰富。东北三宝、西南藏药、东部水产和西部桑茶果艺等特色产业,都是经过自然选择逐步形成的,自然环境对产品和产业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二是符合经济规律。国内外实践表明,发展一村一品能够更好地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发展一村一品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还能够把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社会元素融合到产品中,使传统产品形成独具特色、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第二,要深刻认识一村一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一村一品的发展,正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实行一村或多村的连片生产,在现有体制下实现了分散小生产、集成大群体式的规模经营,为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集中生产要素、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第三,充分发挥一村一品对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的重要作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满足社会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农业多功能开发和利用领域的前景越来越广阔。发展一村一品既有利于丰富农产品结构,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又有利于拓展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功能。

新阶段发展一村一品要开辟新途径。根据国际经验,一村一品必须紧密依托当地情况,自主创新,培养人才,并着眼于全球市场和未来发展。一村一品致力于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拓国际市场。一是激发农民的创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农民的创业精神,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不断创新一村一品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托当地资源,盘活各种生产要素。二是更新发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一村一品就是通过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块状经济。要强化创新意识,坚持用发展区域经济的理念指导一村一品发展。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发展一村一品要把优化发展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创造更大的空间。

篇5:巴楚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汇报

——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2006年6月19日)

为掌握全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采取市与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全市辖12个县市区,134个乡镇,6454个行政村,总人口812万人,耕地783万亩,乡村农户165万户,农业人口596万人,乡村从业劳动力371万人。200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升级,全市以发挥资源、传统和区位优势为前提,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村一品发展,取得良好开端,日趋凸显,在局部地域已形成主导格局。据调查统计,到2006年底全市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发展到18个,占乡镇总数的13.4%;专业乡镇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2.35万户,占63.4%;专业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771元、6019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7%、31.1%。专业村发展到67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4%,其中农产品生产型602个,涉农服务型21个,非农产业型41个;专业村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6.05万户,占77.4%;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766元、6063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6%、32.1%。综合分析,全市一村一品发展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围绕大蒜圆葱、瓜菜、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奶牛肉牛、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基地、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户。目前,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03处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2570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6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56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建成700余处规模养殖基地;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二是覆盖领域不断拓宽。一村一品由过去以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运销、休闲观光涉农服务业及非农产业并举,种植业由过去以粮食生产为主向粮食与经济作物并举转变,一村一品覆盖的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670个、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6.05万个,其中,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瓜果等种植业329个、7.87万户,大牲畜、生猪、肉羊、家禽等畜牧业77个、1.47万户,水产业17个、0.45万户,林果业167个、3.96万户,农产品加工、运销、休闲观光涉农服务业27个、0.71万户,其它非农产业53个、1.59万户。

三是产业层次逐步提升。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和产品规模不断膨胀,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18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0个蔬菜瓜果专业乡镇种植基地26.04万亩,平均种植规模2.6万亩;1个生猪养殖专业乡镇生猪存栏规模5.47万头;3个水产养殖专业乡镇养殖规模13.9万亩,平均养殖模4.6万亩,4个林果种植专业乡镇种植规模13.86万亩,平均规模3.46万亩。获得商标注册14个,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达到9个、5个、3个,分别占50%、26%、17%。主导产品年出口创汇达到1.03万美元,占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的24.7%。

四是区域带动日益增强。全市一村一品发展对区域主导产业培植、农产品市场销售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全市18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带动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2.35万农户、从业人员30.16万人,分别占专业乡镇农户和从业人员的63.4%、62.4%;主导产业收入和主导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0.52万元、42.97万元,分别占专业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5.5%、4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71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7%。67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带动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6.05万农户、从业人员37.45万人,分别占专业村农户和从业人员的77.4%、74.2%;主导产业收入和主导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3.10万元、58.91万元,分别占专业村经济总收入的70.8%、6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66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6%。

篇6:巴楚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汇报

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始于1979 年,由当时的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发起。所谓“一村一品”运动, 就是倡导每个村庄都生产一个以上的特产品, 以振兴地方经济。这里的品不单指农产品, 也包括特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等。当时之所以发起“一村一品”运动, 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背景: 一是当时由于城市发展很快, 吸引农村青壮人口向城市集中, 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造成地区人口稀少, 失去活力。二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事业、生活条件以及农民收入远远落后于城市。三是大分县地理差异较大, 各村气候不一样, 条件也不一样, 为了挖掘各地区的潜力, 调动其活力, 必须振兴符合本地区的产业。此外,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有了大山町20世纪50 年代末开创的成功先例。

大分县农业规模小, 每户农民平均有0.3hm2土地。那时主要种水稻, 仅仅能够维持温饱, 日子过得拘谨, 与城市反差太大, 与周边农村比也有差距。一部分人因为贫穷发牢骚, 也有部分人憋着一股气, 要自主自立, 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落后面貌, 其中一个代表人物是大山町町长矢幡治美。大山町位于大分县西部, 原是大分县最贫穷的地区, 其面积78%是山林, 只有7%左右的面积是耕地, 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矢幡治美发现, 种水稻一年只有一次, 而且受地域限制, 种梅子和板栗单位产值高效益好, 还可以开展加工, 进一步增值, 做到每年四季都有收入。他取了个名字叫“蜈蚣农业”, 即工人每月有工资,农民也可以一样每月有收入。矢幡治美提出要使大山町把眼光放在世界上, 派村民去以色列考察、学习、研修, 带回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更带回了宽阔的眼界。他们喊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 “种了梅子, 到夏威夷去旅游吧!”在他的带领下, 大山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72 年实现了村民去夏威夷旅游的梦想。

平松守彦1979 年当选大分县知事后, 推出一村一品运动, 提出各地向大山町学习, 所有58个市町村都做出特色, 每个地方尽可能生产值得自豪的产品。由于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日本提出放权, 政治、经济以地方为中心, 以地方为特色, 所以一村一品运动正好符合这个要求, 一经推出, 迅速引起很大反响。由于政府引导, 大分县民众也更加认同一村一品运动。

二、一村一品运动原则与成效

一村一品运动有3 项基本原则, 即“立足本地, 面向世界”, “自立自主, 刻意创新”, “培养人才”。在实践中, 这些原则得到了很好的遵循,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立足本地, 面向世界”, 即以立足本地、着眼全球创造具有地区文化和芳香的可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产品。大分县产的干香菇从质量到产量都是全日本第一。2001 年的产量为1 425t, 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9%。味道甘甜的温室蜜橘的生产也颇具规模, 2001 年的产量达5 630t, 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2%, 居全国第4位。还有非常有名的丰后牛, 其肉质鲜美, 在2002 年日本全国的和牛能力评比大会上获得了冠军。上述产品, 经过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和不断的创新, 其质量大大提高而成为全国著名的品牌。一村一品运动正是通过生产这样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 从而达到振兴地区经济的目的。

二是“自立自主, 刻意创新”, 即选择和培养什么作为本地区的一村一品, 这完全由当地居民自主决定, 并进行创新和技术研究。一个村子可以推出三品, 两个村子也可以推出一品。政府只是从技术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大分县宇佐市安心院町松本营农中心的实地考察中,我们看到会议室里挂着标语: 批判严禁, 自由奔放。周围墙上是村民充分发表的意见, 现在正在讨论明年生产的安排和今后村庄发展的规划。

三是“培养人才”, 即开展一村一品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如果没有具有先见性的地区带头人, 一村一品运动就不会成功。因此, 培养富有挑战精神、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为培养人才, 大分县开办了各个领域的人才培训讲习班, 人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如在大分县内的12 个地区开设了“建设丰之国讲习班”,这是白天工作晚上学习的一种讲习班, 学习的主题由各地区自己决定。这些讲习班自1983 年开设以来, 到2002 年已经有1 991 名学员结业, 作为一村一品运动的带头人活跃在县内各个地区。

一村一品运动给大分县带来了生机, 使各地区焕发了活力。从2002 年大分县开展一村一品运动的情况来看, 最多的是开发土特产品, 共338 件;其次是建设地方设施, 共148 件, 地区文化居第三位, 共133 件, 以下分别为创造地区活动111 件, 环境80 件, 合计共810 件。实际上, 每个成果都代表着一个地区, 从而被指定为“一村一品”, 并以此为核心, 积极开展振兴地方经济的活动。这些成绩的取得, 与包括建设丰之国讲习班等各种讲习班培养出的人才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分不开的。单从全县一村一品的土特产品来看, 品种已由1980 年的143 种增加到了2001 年的336 种, 销售额从359 亿日元(100 日元约等于7.26 元人民币)增加到了1 410 亿日元, 20 年来, 分别增加了1.3 倍和3 倍。其次,通过开展一村一品运动提高了大分县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可以说, 这是一村一品运动所创造出的又一大成果。大分县的别府市, 每年都要接待逾1 000 万人的游客。一村一品运动的先进地区, 全国知名的汤布院町, 人口不足1 万人, 但是每年却有380 万人的游客前来旅游, 给该城市注入了活力。几乎每天都有国外要人以及来自各个国家的一村一品考察团前来大分考察一村一品运动。一村一品运动为大分县的国际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安全优质农产品(ぃぃなおおぃた)认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巴楚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巴楚县人民政府网04-09

巴楚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04-12

巴楚县第四幼儿园简介04-12

巴楚盐水钻井液技术探讨09-12

巴楚文化在宜昌旅游视觉形象设计中的价值体现09-11

上一篇:端午节作文初一600字下一篇:2010爱国歌曲大家唱策划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