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武汉重启一周年经典观后感

2024-05-01

收看武汉重启一周年经典观后感(共11篇)

篇1:收看武汉重启一周年经典观后感

4月6日下午4时,武汉市民柯先生扫码检票后进入武汉站,准备乘动车返京工作,结束3天的小长假。

“没有感觉,就是最好的感觉。”假期里,他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购物、踏青出游,“如果不是戴着口罩,大家几乎已忘了疫情这事儿。”

2020年春节,柯先生没能回汉。当时,一场疫情突袭荆楚大地,武汉告急!

疫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一场气壮山河的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响。

从不安到勇敢,从封控到重启,历经疫情淬炼,如今的武汉已形成医防协同机制和立体应急网络,正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成为健康安全的城市。

“去年十一回来,已感受到武汉复苏的活力。今年一开年,单位同事都向我打听武大樱花何时开,想来这座美丽的英雄之城看看。”柯先生说。

“医防协同”织密防控网——

“不仅有医院发力,更有全社会的参与”

医院是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最前线。

多家医院表示,一年来,医防协同机制不断完善,医院从医疗救治转变为救治防控相结合,在预警监测、院感防控等日常工作中,守牢疫情防控红线。

在武汉儿童医院,增加6间负压留观室、1间标准CT室,完成21间负压病房、9间重症隔离病房和专用电梯通道、3间负压手术室的改造。

在武汉肺科医院,由院感科牵头,坚持每日对各重点科室部门院感巡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对发热门诊所有就诊患者及家属,测量体温,严守“入院关口”及“住院关口”,对所有新入院患者均开展血常规、胸部CT、核酸筛查……

这是武汉多家医院常态疫情防控的硬核之举,也是各级医院走向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缩影。

武汉解封后,各级医疗机构防控并未松懈,从单纯“人防”,走向“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人脸识别、体温监测系统,查证健康码、体温等,已然成为各级医院标配。

“一年来,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密切协作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监督监管、相互制约,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形成了更为紧密有效的防治结合体系。”武汉市卫健委介绍,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市肺科医院还作为该市疾控中心的临床基地,实现防治一体化。

疫情期间,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接管了江汉区17个集中隔离点、16个社会福利院和36个康复驿站的医疗救治工作,派出的移动医疗专家团队每日奔赴各点位开展医疗指导、核酸采样。如今,该院承担起江汉辖区6个新冠疫苗接种点的医疗保障工作,承办富豪社区疫苗接种点,还成立核酸采样小分队为境外返汉人员核酸采样,对江汉区13类重点人员核酸检测。

“经历疫情,深知医院在基层医疗卫生中的责任。”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熊念说,一年来,医院承担的责任更重了,但无论何时,疫情防控都是医院的重要任务。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教授赵雷曾在抗疫一线,他说:“一年来的防控,不仅有医院发力,更有全社会的参与。”

“武汉市已形成医防协同和全社会群防机制,疾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街道社区常态化联动,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居民等共治共管,社区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网络已建立和完善。”武汉市卫健委介绍。

应急任务“一键达基层”——

“确保队伍拉得出、顶得上、用得好”

今年初,河北两例确诊病例在武汉有活动轨迹。获得信息后,武汉在一天之内,迅速完成了排查、封控、流调、消杀等工作。这充分体现出武汉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疫后,武汉市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监测预警能力逐日提升。

去年秋冬,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市民在武汉任一药店购买感冒、退热、止咳药,购药人信息会立即被收录进卫生应急指挥与疫情大数据应用系统。购药信息可追溯,出现异常会及时预警。

武汉市卫健委介绍,该应用系统中建立了症候群、重点人员、场所、传染病动态监测等13类风险预警指标,实现智能预警多点触发和数据全程闭环管理。目前,该系统每日自动实时比对各类数据,基本可实现全场景、广覆盖。

武汉去年一场集中核酸检测排查令世界惊叹。10余天检测了近千万人口,为世界抗疫提供了“武汉经验”。不到一年,武汉迅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已配备核酸检测PCR实验室,一批日单检量达到1万的城市检测基地和国家公共检测平台已经建成。目前武汉市共有核酸检测实验室92家,移动核酸检测车6台,日单检量可达35万人次。

与此同时,武汉市组建了1000人流调队、1000人消杀队、1000人检测队、1000人管控队四支防控队伍,平时他们根据社区、商超、市场等场景开展应急演练,一旦出现疫情,确保队伍能“拉得出、顶得上、用得好”。

武汉市卫健委介绍,风险排查、应急处置等指令任务,完全可以“一键达基层”。

接种新冠疫苗——

“我们全家一起‘苗苗苗’”

扫码、测血压、打疫苗……4月2日下午2时许,居民吕华芳和丈夫李钢两人,来到汉阳区晴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起接种新冠疫苗。

“我们全家一起‘苗苗苗’,读大三的女儿3月初就接种了。”吕华芳是武汉市水务局排水泵站管理处工作人员,疫情期间,她下沉社区连续值守了36天。“当时听到解封的消息,就知道武汉从此会一天天好起来的。”她说。

“目前我们已完成近2万剂新冠疫苗接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黄传芬介绍,该中心是汉阳区首批新冠疫苗接种点,去年12月25日开始为紧急人员、重点人员接种,今年3月12日起开展居民接种,目前街道3.3万余名常住人口中,两成居民已完成接种,“每日接种量从最初的100多人次,到高峰期一天接种500余人次。”

4月1日中午1时30分,在晴川街辖区内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300余名学生排队有序接种新冠疫苗。“我刚打完,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大二学生周旭是安徽人,打完疫苗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父母。疫情期间,在老家的他和身在武汉的室友,一直在网络上互相关心和鼓励。“我清楚记得,4月8日武汉解封当天,我们在群里欢呼——终于可以返校啦!”周旭说,校园防疫措施也已常态化,学生每天都会上报体温进行健康打卡。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杨勇介绍,每天早上8时30分至晚上7时,医护人员一天不休,居民随来随接种。每天疫苗接种工作结束后,我们会清理库存,整理上报接种人员信息,并申报预约次日的疫苗,下班时常常已是九十点,最晚一次都转钟了。

“经过这次疫情,大家更有凝聚力了。”谈及过去这一年,杨勇深有感触地说,从最初的战“疫”,到后来为防汛提供医疗保障,在机场对境外来汉人员进行采样,再到现在的全民新冠疫苗接种,虽然一天都没有停歇过,但大家依旧干劲十足,“因为居民、患者更理解、更信任我们社区医护工作者了,这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以前大家生病都爱往大医院跑,现在首先想到的就是咱们社区医生。”黄传芬说,该中心是武汉市设立的首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此一“疫”,基层医疗水平得到提升,全科诊疗流程更加规范,得到更多居民的认可。

篇2:收看武汉重启一周年经典观后感

经过76天艰苦卓绝的战“疫”,武汉市于204月8日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任明辉指出:“一些研究机构的数据模型分析表明,武汉的封城防控措施结合中国全国范围内的一些人员、交通限制措施,包括自我隔离,减少了新冠病毒在中国的持续传播,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疫情遏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明辉指出,随着疫情蔓延,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印度等很多国家也陆续采取了类似的封城措施。“甚至在当前,一些疫情出现反复的国家和地区不得不采取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封城措施以遏制疫情的持续蔓延。”

任明辉说,武汉封城措施不仅仅是限制人员进出,还包括建立方舱临时医院、加强社区检测、对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开展追踪、居家隔离、保持间距、戴口罩、洗手等一揽子防护措施。

篇3:武汉重启一周年观后感

站在武汉重启一周年的时间节点,记者采访多家上市公司,看他们是如何从逐步复苏到全面开花,了解他们浴火重生、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春天的故事”。

4月7日,春雨绵绵,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内,数千人正忙着布置展台。4月8日,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此开幕,西门子、联影、九州通等超过1200家企业参展,共同见证武汉“解封”一年间的变迁。

一年前的今天,武汉“解封时刻”记忆犹新:人们戴着口罩,小心翼翼走出家门,扫码、测温、登记,回到工厂,回到办公室,间隔一米成为社交第一准则;一年后的今天,“间隔一米”的标语在一些地方依然可见,但人们的生活早已恢复常态,大家排着队买奶茶,围坐着聊最新的八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年前的今天,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在公司内部发出公开信,鼓励员工们走到客户中间去,发现新的商业机会,结识更多的合作伙伴。一年后,华工科技在工作总结中写道:我们赢得了疫情阻击战、复工复产战“疫”的双胜利!

胜利来之不易。经济“满血复活”的路上,留下了政府与企业一起爬坡过坎的身影,彰显了武汉人民众志成城的信念。一方面,他们顶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另一方面,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他们加强研发,加快转型,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经历了疫情考验之后,更坚定了我们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信念。”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表示。

创新驱动

自强自立“站得稳”

“抗击疫情,武汉是英雄之城;推进成果转化,我们也要有英雄之胆!”3月29日,武汉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说,回望过去一年,我们抚平创伤,靠的是科技创新;展望武汉未来,我们创造奇迹,还是要靠科技创新。

92所大学、130万在校大学生、130多家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依托强大的高校资源及创新平台,华工科技、长飞光纤、华中数控等一批当地高科技上市企业,过去一年里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创新驱动,不仅稳住了基本盘,还实现了新的突破。

“每一次‘危’都酝酿着大机遇,谁能把握住这个机遇?我认为,只能是创新。对一家高科技企业来说,任何时候,创新都是要心无旁骛地做好的一件大事。”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0年,华工科技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将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予以谋划,以公司层面重大研发项目管理和IPD管理模式为抓手,建立高效协同的产品创新管理体系,效果明显。以光通信业务为例,公司组建完成了硅光技术团队,围绕“光联接+无线联接”向产品多元化演进,紧抓全球5G建设的市场契机,实现5G系列产品全覆盖。

今年2月,华工科技完成校企改革,公司实控人由华中科技大学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伴随着校企改革的完成,华工科技进入系统成长、拓展战略空间的新阶段。”马新强说,公司将实现从高校背景的企业到全面市场化企业的转变,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两大基础:一是治理结构的优化大大提升了决策效率,增强了公司的经营自主权;二是一直制约公司长期发展的激励机制问题也有了突破,核心骨干参与到持股平台,将公司发展与核心骨干利益深度绑定。

“去年公司停产了1个多月,现在的长飞光纤已‘满血复活’,光纤光缆的订单都排到好几个月之后。”在近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长飞光纤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表示。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及光缆供应商,长飞光纤2020年保持了主营业务的平稳发展,光棒及光纤产品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年报显示,在2020年中国移动普通光缆集采中,长飞光纤获得第一,份额占19.4%,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据统计,至2020年,长飞光纤累计研发投入达13.46亿元。

数控机床龙头企业华中数控,2020年也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22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净利润2777万元,同比增长81%。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数控系统与机床领域,同时新能源汽车配套板块和特种装备板块的业务出现爆发式成长。

年报显示,2020年,华中数控的数控系统与机床领域实现收入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据工信部组织第三方进行的数据统计,2020年华中数控在国产高端数控系统市场领域占有率近50%,居全国第一位,继续引领国产高端数控系统市场。

据介绍,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具备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能力,已在国内多家机床企业小批量配套应用。在本月中旬举行的CIMT2021北京国际机床展上,华中数控将召开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产品发布会。同时,公司与多家机床企业联合研发的智能机床也将在展会上推出。

线上经济

顺势转型“飞得高”

与制造类企业扎实创新一样,消费类企业也需要创新,不过发力点主要在销售渠道上,直播、视频等线上经济成为新的突破口。

当地政策大环境的扶持功不可没。2020年6月,武汉市发布《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促进线上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根据相关方案,到2022年,武汉线上经济发展将实现三个倍增,即万亿线上经济交易额倍增,达2万亿以上;千亿产业集群倍增,达4到5个;百亿企业及平台倍增,达20个以上。力争到2025年末,将武汉打造成业态创新策源地、市场主体活跃地、线上线下融合引领地,让武汉成为全国领先的线上经济发展标杆城市。

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互联网巨头阿里的入驻。2020年11月,阿里巴巴华中总部在武汉开工,将建成阿里巴巴华中总部暨产业社区基地,汇聚包括阿里巴巴经济体及产业生态企业、新零售等业态,打造集人才、创业、工作、商业及生活为一体的智慧产业集聚区。开工仪式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说:“感谢武汉给阿里一个温暖的家。”

中百集团,这家武汉市国资委旗下的老牌零售企业,在新零售领域也玩得有声有色。年报披露,20,公司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O2O到家业务累计上线门店1056家,销售同比增长133.44%,订单总数同比增长95.92%。同时,积极探索社区团购等新兴销售模式,自主研发到家业务中台,共有962家门店上线社区团购小程序,开展线上拼团、接龙等新业务。

此外,中百集团千方百计增强线上线下互动体验,中百仓储开展专题直播带货,围观粉丝370万人次;中百超市开展直播带货,累计访问人数近20万人;中百罗森累计直播成交17万单。

凭借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完善的网络布局,中百集团是武汉疫情防控期间的后勤担当。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公司1000多家门店坚持营业,承担了武汉市一半以上的民生基本生活需求的供给,高峰时段日销售蔬菜600吨,占全市商超蔬菜日销售总量的85%以上,日均配送量是平时的5倍。

作为“云上市”第一股,良品铺子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近79亿元,同比上升2.32%。其中,线上销售收入增长8.35%,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0.68%,首次过半。

此外,面对短视频、直播电商的兴起,良品铺子专门组建社交电商团队进行社交电商平台运营,针对社交电商渠道用户的需求单独研发了新的产品阵容及产品包装形式,包括“幸运的小豆柴”“傲娇的小野喵”“花束大礼包”等产品备受社交电商渠道用户喜爱。2020年,公司社交电商全渠道累计终端销售额1.23亿元。

聚焦主业

做实做强“沉得住”

在疫情发生后,还有一批企业决定进行战略调整,通过“归核”“聚焦”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湖北省内唯一旅游类A股上市公司,三特索道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52.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0%。

旅游业无疑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三特索道为何能逆势实现利润增长?据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三特索道旗下多个项目均不同程度、不同时长地暂停营业,为此,公司一方面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另一方面转让了部分公司股权。

更重要的是,三特索道对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规划,强调聚焦。如投资地域方面,公司未来计划以猴岛项目所在的海南地区、东湖海洋乐园所在的武汉地区、千岛湖项目所在的江浙沪地区为重点片区,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拓展城际旅游,打造区域发展平台。

人福医药的“归核-聚焦”已进行了多年,战略也早已清晰:一方面坚持集中资源发展既定专业细分领域,以实现业务聚焦;另一方面陆续剥离非核心医药资产,持续优化业务、资本结构。

2020年度,公司剥离非核心资产的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当年11月,人福医药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人福新加坡转让其持有的乐福思集团40%股权,转让价格为2亿美元,预计此次出售将给上市公司带来约4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收益。

同时,人福医药强化了对核心资产的控制。2020年以来,公司顺利完成对宜昌人福药业少数股东股权的收购,并募集配套资金10亿元。宜昌人福主营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麻醉药领域的龙头企业,20和净利润分别为8亿元和11亿元,原股东承诺宜昌人福2020年至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20亿元、16.31亿元和18.54亿元。

正是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武汉市快速稳住了经济底盘,并实现“深V反弹”。数据显示,2020年四个季度,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数据依次为-39.7%、-2.3%、1.6%、8.1%。今年1-2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3%。

政策助力

资本运营“跑得快”

4月9日,共同药业将在深交所挂牌,这是湖北今年第3家新上市公司。此前的3月18日,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将积极争取向中国证监会争取将支持湖北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的时限延长,并协调加快推进湖北在会待审IPO和再融资等项目审核进程。

疫情发生后,包括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在内,资本市场各方都明显加大了对湖北企业的支持力度。

2020年2月24日,良品铺子在上交所挂牌,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北地区第一家上市的企业,也是上交所第一家“云上市”的企业。据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统计,2020年,湖北全省直接融资总额5869.29亿元,新增境内上市公司9家,总数达到1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94家,四板挂牌企业5881家,为湖北省经济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借助政策红利窗口期,部分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进行转型。如汉商集团,原主业规模较小,且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在疫情发生后启动向大健康领域的拓展,于2020年10月完成对迪康药业的收购。正是在并入迪康药业后,2020年第四季度,汉商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净利润1.15亿元。

大型国企东风汽车集团的回归A股已指日可待。据深交所官网披露,东风汽车集团的上市申请已于2020年12月11日获得审核通过。招股书显示,东风汽车集团此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0%的股份,所募集资金中的70亿元投向岚图品牌高端新能源汽车项目、77亿元投向新一代汽车和前瞻技术开发项目。

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后,岚图将更有底气征战市场。据了解,岚图已进入批量试生产阶段,将于20第三季度交付用户。

与资本市场的密切接触,也让当地政府部门更积极作为。近日,小米董事长雷军宣布造车。有武汉网友随即在城市留言板建言:抓住机会,把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引入武汉,为武汉注入更多活力。武汉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回复,已成立了工作专班,会积极对接小米。

篇4:武汉重启一周年观后感

樱花

抓住春天的尾巴,去樱花大道下走走。被称为“最美大学”之一的武汉大学以樱花闻名全国,配上大学的文化氛围,怎能不让人向往?东湖樱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大学人流量有限,可能预约不上。

古楼

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首《黄鹤楼》让黄鹤楼永垂千古、闻名中外。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类似的,您还不能错过晴川阁、古琴台,他们被合称为“武汉三大名胜”。

文化馆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非常丰富,在《国家宝藏》里曾出现三件文物——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云梦睡虎地秦简,除此之外共有十大镇馆之宝,非常值得参观。

5A景区

东湖生态旅游区和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是继黄鹤楼之外唯一的两个5A级景区。东湖是中国第二大城中湖,木兰场拥有华中地区唯一的草原风情景区和万亩杜鹃,现在去正是山花烂漫、水草肥美的季节。

小众打卡地

昙华林街区是一条古典老街,有圣诞堂、瑞士教区旧址、仁济医院等,打造了许多特色小店,文艺气息浓郁。楚河汉街是民国风建筑,一条具有品味的商业步行街。还有武汉长江大桥夜景很棒!

篇5:武汉重启一周年直播观后感

自4月8日解除离汉通道管控以来,湖北武汉,这座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在逆境中奋起,重回烟火人间。

红色丝巾系在脖间,一条长长的麻花辫斜搭在胸前……在武汉横堤社区凤凰城小区党群服务驿站,65岁的陈福英甩起紫红色水袖,跳起了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举手投足间韵味十足。

恢复中断的排练,重新组建因为疫情而散掉的艺术团是陈福英在武汉解封后做的第一件事。

陈福英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鼓励团员走出阴影;对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团员,手把手指点动作。在她的带领下,艺术团根据抗疫经历创作了一出黄梅戏《龙魂》。

“刚上台演出时还会回想起当时艰难的时刻,但演到后半场,沉浸在各地医疗队支援武汉,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我们的心态就好转了。”陈福英说。

陈福英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更丰富了。除了每天跳舞排练、唱黄梅戏外,身为党员的她还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团队,参与“爱心花车送温暖”等志愿活动,每周给小区里的孤寡老人送去生活慰问品,陪他们聊天。

“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也是靠着社区志愿者的支持,才挺过来的。”陈福英说。

最近,陈福英正忙着带领艺术团排练新的曲目,名字叫《五星红旗》,将在今年7月1日上演。

篇6:武汉重启一周年直播观后感

“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太惊喜了!”3月17日,四川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护士许秋英和爱人彭宇一同回武汉赏樱、拍婚纱照。来到许秋英去年曾住过的酒店房间时,大红的“囍”字、大红的床品、大红的气球,让这对战疫伉俪倍感惊喜。开春以来,金盾酒店集团传媒部经理徐敏说:“今年3月以来,我们酒店几乎每天都是‘满房’状态,感谢医护人员逆行武汉、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旅游、餐饮、酒店、交通等行业,曾是武汉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去年8月,湖北省文旅厅开启“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全国人民“打卡大武汉”的热情高涨。纳入活动的44家景区共接待游客2100余万人次,比年同期增长27.5%。武汉全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均恢复到2019年的八成以上。武汉酒店餐饮业全面恢复,今年前两个月,20家年收入过亿元的餐饮企业中,有11家餐饮收入同比2019年增长10%以上。楚商联合会秘书长蹇宏言语里透着激动:“感恩全国人民在湖北最艰难的时期搭把手、拉一把,最艰难的日子都过去了!”

篇7:武汉重启一周年视觉片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两位武汉人入选: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人员的快递员汪勇。

回顾那场惊心动魄的抗疫之战,张定宇认为,只有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才能孕育出像武汉这样“英雄的城市”:“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大家牢牢团结在一起抵御一切艰难险阻,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这样的胜利在世界其他国家是无法复制的。”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张定宇拖着“渐冻”的身躯与死神竞速,当时他最迫切的愿望是“从病毒手中抢回病人”。如今,在湖北全省范围内推行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成为他最重要的事。

“我们想用5年时间,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把它打造成湖北样板。”张定宇说。

以张定宇等人为原型的电影《中国医生》即将上映。3月20日,正值春分,张定宇邀请电影《中国医生》剧组和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大学赏樱,他也亲手种下了一棵樱花树。

“种下樱花,也是种下希望。”张定宇说。

希望,也是“快递小哥”汪勇在采访中不断提及的词。汪勇坦言,疫情带给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激发了他做公益的热忱,在志愿服务中给更多人带来生活的希望。

篇8:武汉重启一周年个人观后感通用版

一年过去了,春已至,花又开,凭借强大的韧性和蓬勃的活力,武汉被誉为疫后重振的风向标,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新窗口。

春色满城重回烟火气

轻敲钟锤,曾侯乙编钟演奏出悠扬动听的乐声。4月8日,正值武汉重启一周年之际,一场以浴火重生为主题的编钟音乐会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为涅槃重生的武汉祈福。

去年,武汉樱花寂寞盛放;今春,樱花树下再相逢!

3月的武汉,以最高礼遇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医护人员及家属,共赴樱花之约。武汉赏樱一度成为网络热词。

时下,新花城武汉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樱花、杜鹃花、油菜花、茶花次第开放,争奇斗艳;乡间田野,勾勒富有诗情的田园画卷。

不久前湖北发出相约春天赏樱花的邀约,以赏樱带动赏百花,推出数百个赏花点,上百条赏花路线,搅热文旅市场。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湖北接待游客1170.3万人次,黄鹤楼等景区更入列华中地区人气景区前十。

浴火重生的武汉,重回蓬勃朝气。登临黄鹤楼,凭栏远眺,桥面车水马龙,江面货船穿行如梭。

作为大学之城,武汉在校大学生逾百万,疫后武汉孕育新机遇,热气腾腾的职场吸引越来越多大学生留汉发展。20,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842家,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吸纳大学生6.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浴火重生的武汉,寻回熟悉的烟火气。户部巷、吉庆街,万松园街坊邻里互道一声过早冒,用一碗冒着热气的热干面开启新的一天;夜幕下,食客排着长队等待心仪已久的美食店排位。路边摊,三两好友举杯畅谈,大快朵颐;江滩广场,休闲的民众跳起广场舞……

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4月8日,一场以健康命名的世界级盛会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如期举办,再次展现武汉的底气与自信。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作为中国最早遭受疫情重创的城市,从被动防控,到主动应战;从千万居民完成核酸检测,再到全民免费接种疫苗,对照疫情防控这面镜子,武汉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4月7日,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沙湖港北路和礼和路交汇处的洪山区人民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建设如火如荼,未来,它将与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一起,填补武汉市最后一个中心城区无三甲综合医院的空白。

在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新洲区和黄陂区,4家平战结合性质的三甲医院拔地而起,均将于今年7月交付。与此同时,同济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协和医院质子诊疗中心、武汉大学重离子医学中心也在同步建设。

过去一年,武汉针对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着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加速医疗资源布局。根据规划,2025年前,武汉将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急救圈,新城区12分钟急救圈,届时,全市急救站至少达到110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认为,这些项目是武汉重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大提高武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救治能力。

与此同时,疫后武汉大健康产业跑出加速度,线上问诊、医疗电商、互联网健康管理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迈瑞、稳健等一批知名医疗企业纷纷落户武汉,助力当地大健康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

疫后经济重振步履不停

从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断崖式下跌,逆袭到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5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重回全国城市前十。过去一年,武汉绘就了一条来之不易的经济重振V型曲线。

在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的支持下,疫后重启的武汉,依旧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数据统计,去年全年武汉新增市场主体18.65万户,自4月8日以来,每日新增市场主体超过900户,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突破9300亿元。

站在十四五起跑线上,武汉开局便做好了全力冲刺的准备:一季度,2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创下全市单次集中开工之最;112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总金额3462亿元,为武汉历年来单场招商活动之最;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量破千万票,超去年全年水平

数据显示,今年1-2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3%。

疫后重振以来,武汉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5G、工业互联网、北斗、区块链、数字、云等相关产业链及生产要素迅速集聚。

对此,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认为,处于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的武汉,长期积累的区位、交通、科教、人才及产业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下将更加凸显,借势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未来大有可为。

篇9:武汉重启一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把时间抢回来!项目现场,每个参与者都铆足了大干一场的劲头。刘生奇向记者出示了手机上的步数记录,“忙的时候,每天2万步不在话下。有些年轻的安全员需要爬上爬下检查安全隐患,3万步都是家常便饭。”

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抓工期的同时,另一群人也在为了这座城市的复苏四处奔忙,武汉市纪委监委驻市城建局纪检监察组干部李沛就是其中一员。“复工复产以来,我们对武汉在建的重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调研,实地了解项目进展,聚焦职能部门干部履职情况开展监督,看是否存在失职失责、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

近三个月的监督中,派驻纪检监察组走访了各区建管部门及市政、房建项目施工现场等84个点位,发现问题109项,现场督办责任部门整改105项,对存在的失职失责情形启动调查程序,共问责5人。

一年多时间里,让李沛感触最深的是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前期的疫情防控,到项目复工复产,再到如今的护航开好局起好步,监督的重点在不断变化”。

篇10:武汉重启一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那些疫情时为武汉“拼过命”的医护人员,那些身处绝境、经历过生死的患者,那些穿行于危险、百般服务的志愿者,以及无数忍受过孤独、痛苦、低潮,最终挺过来的普通武汉人。

如今已经一年过去,当我们再次见到汪勇时,他依然忙到停不下来,处理工作,组织志愿活动,帮忙解决各种问题......将更多的热血投入平凡的生活中。

同事们陆续下班离去,寂静的办公室里,当甘如意再次讲起那次不一样的“冒险”,讲述得知疫情严重时想要回武汉的焦急,一个人在318国道上冒着冬雨、忍着膝盖的疼痛骑行,讲述自己一路上搭过献血车、骑过共享单车、徒步过,最后终于到达岗位......言语有些磕绊,有时会陷入长长的沉思,却依然让人无比震撼和感动。

相比于自己在家待着的时候,内心惶恐不安;回到单位之后,做着自己的检验工作,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反而会更加坦然,更加有信心。

4月8日武汉“解封”后,是我在回医院之后第一次回家,回到家里,看到爸妈都平安,他们也看到我平安,觉得当初自己做的这个决定,虽然有一点不考虑过程,但是结果还是比较好的。

篇11:武汉重启一周年个人感想

这是白衣天使医护人员及科研工作者的血战.他们在战斗,我们亦然.

我们不能冲上一线救死扶伤,终日宅家成了我们战斗的方式,守护好自己即是最大的贡献.我们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员,却又有着极为特殊的身份.我们是高三学子,是即将从高中毕业奔赴大学的战士.君可知?武汉方舱医院中仍有高三学子挑灯夜读,奋战高考.“山河会无恙,吾辈当自强!”极夜总会过去,雨过总会天晴,生而无畏,战至终章!

“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习总书记发出最强音.“增强必胜之心,责人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祖国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疫情当前,中国没有被击昏头脑,反而快速采取措施,中国守卫的不止是国家的太平,更是世界的安然!这次疫情是一次大考,而中国,有信心满分通关!

凛冬之气终将散尽,待拔云见日,看山河依旧,愿历尽坎坷,山河可无恙,人间皆可安.春暖,花开.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挑灯夜,书海战,吾辈有志冲难关!

“希望四月樱花烂漫时,武汉不再封城,千千万万的人在树下看樱花,樱花在树上看遍千千万万的人.”

上一篇:折射仪项目商业计划书下一篇:2022大暑的风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