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雨

2024-04-29

增雨(精选18篇)

篇1:增雨

人工增雨防雹

1 人工增雨防雹原理 人工增雨就是在云中播撒人工冰核通过Bergeron过程,增加云中水汽凝结率,以增加降水,防雹就是在云中冰雹还未形成之前于强上升气流(高含水量区)的适当高度进行催化,降低雹块赖以生长的霰和冻滴向雹转化的比例而增加降雨量,以达防雹目的. 人工增雨分冷云催化(云内温度在0℃以下)和暖云催化 (云内温度在0℃以上).我国基本多是冷云催化,华南极少部分云属于暖云催化.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农技服务 英文刊名:SERV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年,卷(期): 26(4)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增雨

一、作业时间、地点。从登报之日起至6月30日止,将在全市范围内根据天气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具体作业时间和地点将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农村大喇叭和电视天气预报等告知,敬请留意。

二、作业装备。WR—98型人工增雨火箭发射装置。

三、注意事项。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无关人员禁止进入作业区域;如果发现人工增雨火箭弹残体或故障弹,不可擅自靠近、拆除、搬动或储藏,应立即报告当地派出所和市气象局(联系电话:2287640),避免危险事故发生。若造成财产损失者,市气象局会联合保险公司进行相应的赔偿。

请作业点内各级政府及公安部门积极配合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增雨火箭发射警戒区。

四、低洼地带的干部群众要注意做好预防局部洪涝工作。

茂名市气象局

篇3:人工增雨助西南抗旱

据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介绍,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旱区各地, 正抓住一切机会, 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其中四川省气象部门组织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68次, 发射增雨炮弹699发, 火箭129枚;贵州省气象部门组织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82次, 发射增雨炮弹2133发, 火箭100枚;广西气象部门组织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71次, 发射增雨火箭210枚;云南省气象部门组织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341次, 发射增雨炮弹3250发, 发射增雨火箭35枚;重庆气象部门组织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62次, 发射增雨炮弹1666发, 发射增雨火箭164枚。作业影响区普降小到中雨, 取得一定的作业效果。

(科技日报)

篇4:人工增雨的原理及作业方式

如果你觉得还是没有十分明白,接下来让我们认真学习下人工增雨的原理和作业方式。

人工增雨原理可概括地用“触发机制”四个字来描述,即在充分研究自然降水过程的基础上,人工触发自然降雨机制。有云才能有雨,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只有那些有降水潜力和开发利用可能(云水资源丰富,云层较厚,对冷云来讲主要要有较丰厚的过冷水区)的云才可催化致雨。

目前催化作业的方式大体有三种:

一是以在地面布置AgI燃烧炉为主手段。催化剂依靠山区向阳坡在一定时段常有的上升气流输送入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经济、简便,其明显的缺点是难以确定催化剂入云的剂量。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于经常有地形云发展、交通不便的山区。

二是以高炮和火箭为主的地面作业。由于增程焰剂炮弹和焰剂火箭的研制成功,将催化剂在合适的时段按需要的剂量输送到云的合适部位的问题已基本上获得解决。其缺点是虽已有车载火箭装备,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但相对于飞机机动性仍差,适合于在固定目标区(如为水库增水)作业,特别是对飞机飞行安全有威胁的强大对流云进行的催化作业。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是目前经国家人影办唯一认定的火箭作业系统。它采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BR-91-Y型高效碘化银焰剂,产生含AgI的复合冰核气溶胶,具有很高的成核率,其性能指标高于美国和独联体的同关产品。

三是飞机催化作业。飞机催化作业的面比较宽,可以根据不同的云层条件和需要,选用暖云催化剂及其播撒装置,选用制冷剂及其播撒装置(如干冰、液氮),也可掛载Agl燃烧炉、挂载飞机焰弹人发射系统。还可装载探测仪器进行云微结构的观测和催化前后云宏、微观状态变化的追踪监测。不过不是所有的云都可以用来“播雨”的,一般说来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层积云,或中云族中的高层云较为适宜;少云或者晴空条件下,就不能进行飞机人工增雨。

每当大旱时候,大家很容易想到,为什么国家有这样的技术不做呢?首先要告诉大家,人工影响天气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晴天或天上的云很薄就不具备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只有当云系发展到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一般是大于2公里,而且,云里边要有一定的过冷水(低于0度而不结冰的水)含量,云中要有上升气流,这样我们通过地面的高炮、火箭或飞机将催化剂携带到云中的有效部位,就能够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但是,在大旱期间往往具备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也少。

篇5:火箭增雨作业效果评估分析

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火箭开展增雨作业,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自2003年起,朝阳市龙城区政府投资开展火箭增雨作业,不间断地在辖区内开展作物生长季火箭增雨作业.利用降水变化分析和影响区和非影响区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龙城区3年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得出火箭增雨作业的增雨效率为33%的结论.

作 者:刘云辉 郑玉梅 刘云升 张卓 Liu Yunhui Zheng Yumei Liu Yunsheng Zhang Zhuo 作者单位:刘云辉,Liu Yunhui(辽宁省朝阳市气象局)

郑玉梅,张卓,Zheng Yumei,Zhang Zhuo(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气象局)

刘云升,Liu Yunsheng(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林业局,朝阳,122000)

篇6: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评估研究

层状云系是中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主要对象.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大小是判断是否作业的最为重要的科学依据.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综合判断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评估方法.自然降水形成过程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因此判断人工增雨潜力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作者利用中尺度MM5数值模式模拟的层状云系研究与人工增雨潜力有关的要素,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要素与降水的关系.在分析云体的垂直结构、降水机制、水汽厚度、冰面过饱和水汽量、云水厚度、过冷水含量、冰晶浓度、降水效率(凝结水降水效率和凝华水降水效率)等潜力要素基础上,获得了新的潜力要素,例如 “催化-供给” 云结构、降水机制、冰面过饱和水汽量,并提出了定性综合判断云系人工增雨潜力思路.

作 者:洪延超 周非非 HONG Yan-Chao ZHOU Fei-Fei 作者单位:洪延超,HONG Yan-Chao(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北京,100029)

周非非,ZHOU Fei-Fei(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篇7: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05-31-06-01,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具备降雨条件而又非重点降雨区(据省气象台分析预测)的.猫跳河流域及时组织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试验.该文以此次试验为个例,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的掌握、作业组织实施积累经验,同时也为今后对猫跳河流域梯级发电开展增雨服务进行探索.

作 者:田英 吴爱萍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贵州,贵阳,550002刊 名:贵州气象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METEOROLOGY年,卷(期):33(2)分类号:P48关键词:人工增雨 效果分析

篇8:基层人工增雨工作现状

1人工影响天气定义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增加空气中湿度, 净化空气,减少雾霾,降低森林火险,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新宾县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主要集中在以增加水资源为目的火箭增雨作业。

2火箭增雨作业基本原理

2.1理想的天气条件

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气条件是, 作业区上空有水汽含量较丰富的积状云,且云层较厚,云顶高度在6 100~ 12 200 m,地面有小于10 km/h的微风。

2.2作业过程

当达到基本的作业天气条件后, 火箭作业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将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最大射高超过8 km,射角56度时,4 km以上高度的最大有效射程达8 km。目前,火箭作业增雨方法使用较为广泛。

3火箭作业装备

新宾县现用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主要是拖车式增雨火箭架(WL-98/22H4型),是目前经国家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唯一认定的火箭作业系统。拖带方便,不受地形限制,火箭弹的型号为WR-98(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催化剂为碘化银。火箭弹可靠性较高,操作易学,安全可靠,是基层增雨作业首选装备。

4火箭作业点

由于山区的地理环境,每次降水系统来临都要受到小气候影响,为更好地为地方服务,工作人员抓住系统在全县常经过的途径,建立10个火箭作业发射点,分别分散在新宾县具有影响力的西、西南、南及东南等地方, 确保增雨带来的极好效果。

5火箭作业安全

为确保每次作业安全,每月进行安全教育1次,年初对作业人员进行1次培训,并进行实际演练,确保每个作业人员都能按规定熟练地进行作业操作,保证持证上岗。每次作业前还要重温作业安全并制作好公告通过媒体向外宣传,同时对火箭发射架进行检修,以防作业时出现问题。进入作业点后,按着作业规程进行操作,摆放好隔离带、安放好火箭架,按操作规程安装火箭弹,更新检查弹道是否正常,请示空域待命作业发射。

6人工增雨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6.1现状

新宾县火箭增雨作业已经开展5年有余,增雨作业装置1套,每年由省气象部门进行检定。新宾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兼职增雨作业人员6人, 全部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增雨作业人员每年要经过考试、考核和培训后持证上岗。近3年,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取得了火箭增雨作业的显著效果,每年出动增雨作业人员百余人次, 每年作业次数10~20余次,每次增雨效果达到10%以上,为全县积累水资源和缓解干旱挽救经济损失近千万余元。

6.2存在的问题

篇9:初探人工增雨抗旱农业减灾技术

干旱和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为缓解农业生产水资源的短缺,作为减灾的手段之一,自1 958年起我国即广泛开展了人工增雨,并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关键词:人工增雨;抗旱;减灾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干旱是我国最主要的一种自然灾害。例如,2006年,重庆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2009年,我国许多地方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安徽、河南等地灾害严重;2010年春,云南、广西等省遭受严重春旱等。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人类对有关人为干预降水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研究在不断提高,人工降雨已成为抗旱救灾、水库蓄水的一种重要手段。

干旱和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为缓解农业生产水资源的短缺,作为减灾的手段之一,自1 958年起我国即广泛开展了人工增雨,并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1 人工增雨冷暖催化理论

人工影响天气是在一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播撒催化剂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大气中的云雾降水物理过程进行影响,达到人工增雨、防雹、消雾等目的。大气中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凝结成细微的云滴,漂浮在空中。在温度低于0℃的冷云中,云滴往往仍为过冷水滴。在这种冷云中,如果有冰晶存在,由于冰面飽和水汽压低于水面饱和水汽压,冰晶就会很快的凝华长大而云滴蒸发,冰晶长大后可下落成雪。贝吉隆早在1935年就对冰水共存的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过研究,因此,这个过程也称之为贝吉隆过程。雪在温度高于0℃的暖区会溶化成雨。雪和雨在下落时都会碰撞并合云滴而进一步长大,最后降到地面。在暖区或者没有冰晶的云中,云滴大小不一,大的云滴可能碰到小的云滴而长大成为雨滴,降落及地。

人工降水(人上增雨)是在自然冰晶不足的云中,播撤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产生大量人工冰晶,促进降水的发展。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对于适合人工增雨的云,在适当部位适当时机采用适当的催化方法可以达到增加降雨的目的。掌握和使用不当就会使实际效果大大降低、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负效果。因此认识、掌握正确的催化条件和方法是人工增雨的技术关键,也是效果评估的前提。

2 层状冷云人工增雨技术

层状冷云是我国北方春秋旱季的主要降水云和人工增雨对象。观测表明之中过冷水含量很少,可以催化的部位有限,根据经典理论催化增雨量仅仅来自过冷水的转化,在大多数降水层状云中只能达到10-1mm的数量级,同生产需求和实际作业效果相差甚远。因此必需研究建立新的人工增雨概念模型和相应的新的催化条件判据和催化部位、剂量指标,研制实时监测识别和催化决策技术系统。

(1)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模式及其模拟预报的实时业务系统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模式是将6个预报量的中尺度大气模式 MM4同12个云降水预报量的云物理模式结合起来,考虑了21种云物理过程。实时业务系统研制了模式输入资料处理和输出结果产品显示服务系统,实现了模式实时稳定自动化的运行。

(2)层状云人工增雨的新概念模式、条件判据和催化指标体系

1)人工增雨概念模型经典理论指出,催化引入的人工冰晶可以通过贝吉隆过程使过冷云水转化为降水(雪、雨)。实际云中含水量观测表明降水层状云中过冷水垂直累积总量约为0.1mm左右,增雨潜力很小。数值模拟表明催化引入较多的人工冰晶可使部分冰面过饱和水汽转化为降水,其垂直累积量往往大于过冷水量,在上升气流中可维持增雨的潜力。催化后水汽的补充凝华潜热可使空气加热10-1K的量级,导致云中升速加大10-2-10-1m/s的量级,促使催化区云和降水发展。2)人工增雨条件和判别方法根据上述概念模型以及数值模拟的结果和实际作业经验提出了下列人工增雨条件:①云降水处于发展或持续阶段,云中有比较深厚的上升气流,云下蒸发较弱,云厚较大,过冷云层较厚,云底较低;②云中有过冷水,在较厚的层次里有较大的冰面过饱和水汽值,其中冰晶浓度较低的区域更为有利。

2)识别方法①云降水宏观特征;②云物理微观特征:探空(尤其是加密探空)监测的冰面过饱和水汽区有参考价值。机载2D-C仪测到粒子浓度小于阈值时,说明自然冰晶较少,具有增雨潜力。

3 层状云飞机人工增雨监测识别技术

(1)PMS粒子测量系统技术改造符合催化条件的人工增雨潜力区的最终识别依赖于飞机的云物理直接监测。我国引进国际先进的PMS粒子测量系统,不能在飞机上实时显示处理,只能用于催化作业后的分析研究,而不能用于作业条件的实时识别。通过将原有的PMS粒子测量系统记录部分的改造和研制的相应软件,实现了各种云物理观测参量在微机上的实时处理和显示,包括各种大小粒子的数浓度、不同直径分级的平均直径和含水量、云中温度、高度、空速等,还可以显示云中冰粒子和降水坝子的图象。

篇10: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功效研究

采用复随机化试验法对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进行功效分析,并通过对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统计检验评估方案(CA-FCM)等几种评估方案的.比较,确定了最适宜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的试验方案和样本容量.结果表明:在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以80%检出概率(0.05显著度)检验出10%增雨效果,区域控制试验和区域回归试验需要400个样本,区域交叉试验、多区双比交叉回归试验、CA-FCM需要250个样本.其中CA-FCM评估方案在相同的样本容量和催化效果情况下,功效值最大,评估效果最佳.

作 者:房彬 班显秀 肖辉 FANG Bin BAN Xian-xiu XIAO Hui 作者单位:房彬,FANG Bi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班显秀,BAN Xian-xiu(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肖辉,XIAO Hui(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篇11:增雨

通过对降水影响系统分型,给出了以同一影响天气系统下的降水时段为评估单元,对降水前后目标区和控制区的`流域面雨量、入库流量和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参量进行评估,并对夏季增雨作业个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参量在作业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平均增雨率为19.61%,投入产出比为1:37,经济效益显著.

作 者:张中平钱霞荣 叶祥玉 马建国 李强 季松群 余常新 ZHANG Zhong-ping QIAN Xia-rong YE Xiang-yu MA Jian-guo LI Qiang JI Song-qun YU Chang-xin 作者单位:张中平,ZHANG Zhong-ping(安徽省六安市气象局,安徽,六安,237008;安徽省六安市气象局,安徽,六安,237008)

钱霞荣,叶祥玉,马建国,李强,QIAN Xia-rong,YE Xiang-yu,MA Jian-guo,LI Qiang(安徽省六安市气象局,安徽,六安,237008)

季松群,余常新,JI Song-qun,YU Chang-xin(安徽省响洪甸水电站,安徽,六安,237335)

篇12:增雨

增雨防雹火箭弹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

分3个方面介绍增水防雹火箭弹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标识,加强对增水防雹火箭的了解和认识.

作 者:魏旭辉 张清 陆卫冬 晏军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刊 名:沙漠与绿洲气象 英文刊名: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 年,卷(期): 3(z1) 分类号: 关键词:增水防雹火箭弹   工作原理   技术参数  

篇13:人工增雨抗旱农业减灾技术分析

1 人工增雨冷暖催化理论

人工影响天气是在一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下, 通过播撒催化剂等技术手段, 对局部区域大气中的云雾降水物理过程进行影响, 达到人工增雨、防雹、消雾等目的。

大气中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凝结成细微的云滴, 漂浮在空中。在温度低于0℃的冷云中, 云滴往往仍为过冷水滴。在这种冷云中, 如果有冰晶存在, 由于冰面饱和水汽压低于水面饱和水汽压, 冰晶就会很快的凝华长大而云滴蒸发, 冰晶长大后可下落成雪。贝吉隆早在1935年就对冰水共存的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过研究, 因此, 这个过程也称之为贝吉隆过程。雪在温度高于0℃的暖区会溶化成雨。雪和雨在下落时都会碰撞并合云滴而进一步长大, 最后降到地面。在暖区或者没有冰晶的云中, 云滴大小不一, 大的云滴可能碰到小的云滴而长大成为雨滴, 降落及地。人工降水 (人上增雨) 是在自然冰晶不足的云中, 播撤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 产生大量人工冰晶, 促进降水的发展。同时由于冰晶凝华潜热的释放, 可以使云体温度提高, 促进上升气流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成云降雨的过程。在自然暖云中播撒吸湿性颗粒可以增加一定数量的大云滴, 加速水滴碰并长大成雨的过程。人工催化自然发展较弱的云, 激发的降水量很小, 缺乏经济价值。自然发展较强的云也会产生一定的降水, 人工催化后可以增加雨量, 达到实用目的, 称为人工增雨 (雪) 。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 对于适合人工增雨的云, 在适当部位适当时机采用适当的催化方法可以达到增加降雨的目的。掌握和使用不当就会使实际效果大大降低、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负效果。因此认识、掌握正确的催化条件和方法是人工增雨的技术关键, 也是效果评估的前提。

2 层状冷云人工增雨技术

层状冷云是我国北方春秋旱季的主要降水云和人工增雨对象。观测表明之中过冷水含量很少, 可以催化的部位有限, 根据经典理论催化增雨量仅仅来自过冷水的转化, 在大多数降水层状云中只能达到10-1mm的数量级, 同生产需求和实际作业效果相差甚远。因此必需研究建立新的人工增雨概念模型和相应的新的催化条件判据和催化部位、剂量指标, 研制实时监测识别和催化决策技术系统。

2.1 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模式及其模拟预报的实时业务系统

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模式是将6个预报量的中尺度大气模式MM4同12个云降水预报量的云物理模式结合起来, 考虑了21种云物理过程。

实时业务系统研制了模式输入资料处理和输出结果产品显示服务系统, 实现了模式实时稳定自动化的运行。

2.2 层状云人工增雨的新概念模式、条件判据和催化指标体系

(1) 人工增雨概念模型

经典理论指出, 催化引入的人工冰晶可以通过贝吉隆过程使过冷云水转化为降水 (雪、雨) 。实际云中含水量观测表明降水层状云中过冷水垂直累积总量约为0.1mm左右, 增雨潜力很小。数值模拟表明催化引入较多的人工冰晶可使部分冰面过饱和水汽转化为降水, 其垂直累积量往往大于过冷水量, 在上升气流中可维持增雨的潜力。催化后水汽的补充凝华潜热可使空气加热10-1K的量级, 导致云中升速加大10-2-10-1m/s的量级, 促使催化区云和降水发展。云下部暖区的云水量也有一部分在催化后可以转化为降水。

(2) 人工增雨条件和判别方法

根据上述概念模型以及数值模拟的结果和实际作业经验提出表1人工冰晶浓度的剂量了下列人工增雨条件:

(1) 云降水处于发展或持续阶段, 云中有比较深厚的上升气流, 云下蒸发较弱, 云厚较大, 过冷云层较厚, 云底较低; (2) 云中有过冷水, 在较厚的层次里有较大的冰面过饱和水汽值, 其中冰晶浓度较低的区域更为有利。

(3) 识别方法

(1) 云降水宏观特征:利用数值天气预报特征量、卫星反演、估测、雷达回波强度、形态、R-HI移速和多普勒速度、云况、地面湿度、雨强监测、探空、飞机探测等手段; (2) 云物理微观特征:探空 (尤其是加密探空) 监测的冰面过饱和水汽区有参考价值。机载FSSP仪测到粒子浓度大于某一阈值时, 表明有过冷水滴存在, 但所测到的含水量值容易受到冰晶的影响而缺乏代表性。而机载2D-C仪测到粒子浓度小于阈值时, 说明自然冰晶较少, 具有增雨潜力。

(4) 催化部位、催化剂和催化剂量

(1) 催化部位:催化高度宜高, 使人工冰晶能充分利用整个云层的增长条件而提高增雨效率。而温度高于-5℃区, 特别是高于-3℃区, 除对流强升速区外, 增雨的效果比较差; (2) 催化剂和剂量;常用催化剂有致冷剂 (干冰、液氮等) 、碘化银焰剂和碘化银丙酮溶液。各种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的成冰率和达到20L-1人工冰晶浓度的剂量如表1所列。

致冷剂的成冰率基本不受温度、水汽和过冷水量的影响, 在目前人工增雨中应为首选。常用的碘化银丙酮溶液老配方最好在低于-10℃有过冷云水处采用;新配方则可在低于-8℃使用。我国研制的碘化银焰剂的成核率较高, 可以在低于-7℃水面饱和条件下采用。

3 层状云飞机人工增雨监测识别技术

(1) PMS 粒子测量系统技术改造

符合催化条件的人工增雨潜力区的最终识别依赖于飞机的云物理直接监测。我国引进国际先进的PMS粒子测量系统, 不能在飞机上实时显示处理, 只能用于催化作业后的分析研究, 而不能用于作业条件的实时识别。通过将原有的PMS粒子测量系统记录部分的改造和研制的相应软件, 实现了各种云物理观测参量在微机上的实时处理和显示, 包括各种大小粒子的数浓度、不同直径分级的平均直径和含水量、云中温度、高度、空速等, 还可以显示云中冰粒子和降水坝子的图象。

(2) GPS飞机定位和空地传输

飞机测量是一维的, 它的空间坐标随时间而变, 精确定位是综合识别分析、效果检验等的基础。过去的导航定位时空精度较差, 新引进的地球定位系统 (GPS) , 高速采样的数据直接进入机载微机, 可以同其他物理参量的高速采样值实时综合分析显示。所研制的空地传输系统 (包括硬件和软件) 、可以将飞机观测资料实时传输到地面, 同时将地面资料 (雷达、闪电等) 供地空指挥人员使用。

摘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切实可行的人工增雨科学技术体系和人工增雨规范化作业流程, 以提高人工增雨实际效益。

关键词: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广河, 胡志晋, 陈万奎.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 2001, S1.

篇14:人工增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人工增雨;气象;农业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62-1

1 人工增雨的原理

1.1 雨的形成及特性

云中的水汽的多少及凝结核的数量及温度共同决定了云厚度和颜色,这三种因素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云的形态。而云中的这些水汽,相互间是一种稳定的胶性状态,这样水汽很难形成水滴落到地面形成雨,如果这种胶性的稳定状态被打破,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雨滴落到地面。雨的形成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水汽足够多,二是有流动的气流打破云的胶性状态,三是温度的变化影响云中凝结核冰晶的改变。如果云中的水汽量达到一定程度,在云的流动中水汽会相互聚集形成水滴,当水滴聚集到一定程度,空气浮力不能平衡水滴的重力时,水滴就开始下落,下落过程中仍然会碰到小的水汽并汇集在一起落到地面,同时下落的水滴也能影响气流的变化而导致更多的水汽的碰撞而形成雨滴下落,再有温度的升高能使冰晶融化成水滴下落,气流的变化会加速水汽的撞击汇集成雨滴。

1.2 人工增雨的原理

人工增雨就是利用雨的形成而采用一些办法,人为改变云的这种胶性稳定状态。这种对云的胶性状态的改变也叫做云的催化。云的催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冷云,一种是暖云。冷云是指云体中有一部分或大部分的温度都在冰点以下的云,也就是云中的冰晶数量很多,这种情况下,人工增雨就采用往云中加入适量的致冷剂或冰核,让云中的冰晶数量增大,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冰晶就会发生下降,同时随着凝华和冲并的增加,这些降水质点不断增大,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降,降落过程中,由于近地面温度增高,而使得冰晶融化形成雨滴降到地面,形成降水。暖云的情况是云体中的整体温度都在0℃以上,但由于云的胶性稳定,水汽很难汇聚成大的水滴,这时就采用在云中加入吸湿性物质,比如食盐,或直接撒入大水滴,增加云中的大水滴的形成,在冲并增长的过程中,打破云的原有胶性稳定,达到降雨的目的。除了使用上述办法外,还可以采取“动力催化”的办法,就是通过释放能量影响大气运动。就是人为在云体中-10℃过冷却部分撒入大量的人工冰核,冰核转化为冰晶时,会释放大量的热能,从而提高了云的内部温度,这样云内温度升高会形成上升的气流,促使云体变宽变高,云内水汽在这过程中大量汇集形成降水下落。

2 人工增雨作业

2.1 催化剂的使用

冷云催化剂主要有致冷剂、无机冰核和有机冰核。无机冰核和有机冰核统称为人工冰核。致冷剂在云中直接播撒致冷剂,可使云中部分区域迅速降温,在云中产生大量冰晶。主要的致冷剂有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液态丙烷、液氮、液态空气等。干冰一般采用飞机播撒。

无机冰核,有成冰能力的无机冰核有数十种,主要是碘化银、碘化铅与硫化铜等。碘化银是目前人们认为非常有效的一种冷云催化剂,由碘化银与铝粉、镁粉(燃烧剂)、氯酸钾(助燃剂)及粘结剂等混合制成的焰弹,适用于飞机投掷或发射;也可将碘化银装于高射炮或特制火箭的弹头中,在地面向云中发射。

主要的有机冰核有介乙醛、问苯三酚、乙酰丙酮铜、苯酐等。暖云催化剂主要是吸湿性物质,如食盐、氯化钙、尿素、硝酸铵等。这些物质吸湿性强,价格便宜,无毒性。但由于所需量大,因而催化作业时要求飞机载量大。

2.2 人工增雨催化作业

催化作业是人工增雨的实际操作业务。在实施催化作业时,必须根据催化对象(冷云或暖云),考虑催化时机、播撒部位、催化剂的剂量等。播撒方法有飞机播撒、高炮火箭轰云、地面烧烟以及气球携带等。

3 人工增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1 缓解旱情

近些年,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过度的开发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大型的水利设施及矿业等无序的发展,对水文地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地震、洪水、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虽然有些地区采了水利灌溉缓解了一部分旱情,但由于水的温度并不适宜,对农作物的生长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的,而人工增雨技术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缓解旱情,适宜的补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为高产稳产促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3.2 降低温度

干旱不可避免伴随的是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不仅对于作物生长有影响,而且给人们的生活也带了诸多的不便,而人工增雨这时就能有效的降低温度,不仅利于作物正常的生长,而且对于人们的出行、工作、生活都十分有利,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生存空间。

3.3 净化空气

持续的干旱无雨,空气中的扬尘会大大增多,降雨无疑能有效冲刷空气中和地面的尘灰,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下雨使空气中的湿度大大增加,让人感到空气清新,舒适。

篇15:增雨

阳谷县消雹增雨工作评价及发展策略

针对阳谷县消雹增雨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全县经济和工农业发展造成的危害和近年来消雹增雨工作取得的.效益,证实了开展人工消雹增雨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今后开展这项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作 者:张义豪 魏吉忠 李晶 贺玉净  作者单位:阳谷县气象局,山东,阳谷,252300 刊 名:山东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METEOROLOGY 年,卷(期): 29(2) 分类号:P48 关键词:气象灾害   人工消雹   人工增雨  

篇16:增雨

襄樊市空中云水资源分布及人工增雨潜力研究

利用襄樊市各县(市)1978-地面水汽压和降水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市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并对其人工增雨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襄樊市年大气可降水量随年代递增呈微弱增多趋势,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头7年分别比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增加19 cm、22 cm;空中水汽含量月季变化明显,7月最大,8月次之,1月最少;空中水汽含量四季分配不均,夏季远大于冬季,秋季略高于春季;各地自然降水产出率,2月、11月较大,夏季和冬季的12月份较小,7月份最小;增雨潜力四季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夏季最大,大多在78%以上.秋季9、10月次之,大部在75%以上,冬季2月、11月最小,大部在72%以下;地理分布上,增雨潜力是南部大于北部.

作 者:代娟 黄建华 王华荣 汤阳 DAI Juan HUANG Jian-hua WAGN Hua-rong TANG Yang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气象局,襄樊,421021刊 名:暴雨灾害英文刊名: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年,卷(期):28(1)分类号:P468.0+24关键词:云水资源 自然降水产出率 增雨潜力

篇17:增雨

和急待改善提高的思考

※ 田吉阶1,杨荣华2,蒋志鹏1,成本文

1(1、湖南桑植县气象局,427100;

2、湖南桑植县烟草局)

[摘要]从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目前高炮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已成为气象部门一项重要的科技服务手段,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实践中发现,目前对成立“三级”指挥系统及炮站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改善提高。

[关键词]高炮;增雨;防雹;前景;建议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近十几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利用高炮开展人工增雨防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地关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成为气象部门一项重要的科技服务手段。

湖南桑植县气象局是1992年开展高炮人工增雨工作,2005年打响了全省高炮人工防雹工作第一炮。局里现有“三七”高炮四门,车载火箭一套和车载雷达一部等。16年来开展的高炮人工增雨和近三年的高炮防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级政府的称赞,多次被评为省地县人影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对高炮增雨防雹技术有了不断的提高,对炮站的建设和管理也有了一些实践体会。其体会是:“高炮增雨防雹前景广阔,现有技术急需提高,炮站管理有待规范,指挥系统需认真建立,加强重点应在基层,防灾减灾再立新功”。本文就高炮增雨防雹工作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一、高炮增雨防雹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1、人影工作的发展简史

对于灾害性天气的防御,人们已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早在一百多年前,我国云南、甘肃地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就开展了炮击雹云的防雹斗争;1891∽1893年美国曾企图用大炮轰击,以引起降水;1903※ 作者简介:田吉阶(1964——),男,湖南桑植人,桑植县气象局政工师,从事气象管理方面的研究。

1年澳大利亚将氢气引入云中抬升气块造云致雨;1931年荷兰范拉特在过冷云上的云顶上200米处,从飞机上撒下1.5吨干冰,结果下了小雨,但他本人未能正确解释这一重大发现;1938年芬德生予见到把人工升华核引进过冷云中,能用来降雨和防雹;1946年谢弗尔发现干冰碎片在充满冷云的冷空气中能形成数以百万计的冰晶,此后多次野外试验证实了芬德生的予见,过冷云的确是可以被冰晶化的。其实,1948年3月在这种碰并机制的理论明确地形成以前,就有人在南非用氯化钙溶液播撒积云产生了降雨,同年美国有人用水撒播积云,有两块云也下了雨。用地面燃烧碘化银防雹是始于1951年。总之,从本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以人工降雨为主的人工影响天气就进入了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人工影响天气是以云雾降水物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特别是以积云为对象的人工降雨试验,效果上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成功多于失败,试验规模愈来愈大。

我国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已近45年,几经起落,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时期:

1958年∽1980年为第一时期,处于外场作业规模不断扩大时期,同时结合作业对云、降水微物理结构、冷云催化剂制备方法、播撒装备、暖云催化剂核化机理等开始进行研究;1981∽1987年为第二时期,1980年底根据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出了加强科学试验,大规模作业要慎重的调整意见。经过几年努力,无论在技术装备的引进和研制,还是在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同时缩减了作业次数和规模,减少了盲目性;198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第三时期。在认真总结前两个时期的成绩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家气象局为了使人工影响天气正常开展,对一些政策性的提法做了必要的调整,制定了“关于当前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原则意见”。从此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高炮增雨防雹技术现状:

湖南是全国开展人工降雨最早的省分之一。从1959年开始,开展飞机人工降雨十三年;1975年起进行“三七”高炮人工降雨,在支持我省

农业夺丰收、增加水库发电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效果分析表明,飞机对正在发展的浓积云(云顶高度4.5∽6.5km)催化后66%发展成了积雨云,下了较大雨量的降水。其余34%仍属浓积云,降雨机率也增大为40%,比自然浓积云降雨机率9%增高了许多。

现代人工降雨、防雹等影响天气的科研和野外试验工作已开展四十多年,但理论至今尚未成熟。由于实际需要很迫切,国内外都是一边试验研究,一边应用,两者往往结合在一起。据统计,世界上有62个国家不同规模的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这些试验受到农林、水利和军事部门的支持。我国也有25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其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多,在生产上发挥的作用之大,是国外无法相比的。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较高射程火箭、炮弹、飞机焰弹,并已广泛应用于人工增雨和防雹催化作业。初步建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以省级外场作业为基础的人工影响天气现代技术体系,主要特点是以雷达、卫星、高空地面探测、中尺度云雨天气分析和云物理多项专用探测系统和通讯计算机网络等组成联网,通过中心处理机,以包括数值模拟等多项专家系统实施业务运行,可对云场和降水场增雨潜力进行实时予报,实时指挥作业,杜绝了盲目性、提高了科学性。

二、高炮增雨防雹工作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人工增雨实践,已经走过了43年,已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据有关部门测算,人工增雨作业的投入产出比大约为1:30,在些特定地区效益还会更大些。科学研究和作业实践都证明,人工增雨是缓解旱情、增加水资源的有效途径。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强对流天气的加剧,特别是干旱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更加频繁。各行各业要求应用人工影响天气来进行防灾减灾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这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相信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迟早会被人类所掌握,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前景是相当广阔,大有可为。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我国是世界上人工影响天气活动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规模逐年扩大,已基本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关键地区的作业网络,国家一级的指导和协调显得非常重要。1994年10月制定的“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将有利于加强对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指导,对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2002年3月19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颁布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标志着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步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在更高层次推动和促进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对改善高炮增雨防雹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名符其实地建立起“省、地、县”三级指挥系统,关键是要落实加强基层的作业技术指挥水平:人工防雹增雨作业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具有时间性强,专业性、安全性突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高炮作业对象以积云为主,不确定因素多,在短时间内必须完成多个技术研究环节,只有周密、细致、严格地组织,才能保证作业顺利进行。按照高炮防雹增雨作业技术流程要求,一要建立省级予警予报系统,负责收集全省全天候监测资料,并对有可能进行作业的区域进行定时跟踪、滚动订正予警,并向有关地级作业指挥中心及时通报予警信息;对全省各市(地)指挥系统进行协调,收集各地实况,随时了解掌握雷达联网,加密探测,卫星云图资料、闪电定位仪等可能收集到的最新信息,并综合分析、传达、沟通、反馈。向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反映作业情况;二要建立市(地)级雷达作业指挥系统,负责短时予报、雷达、高空和地面探测及通讯业务。对作业时机选择、作业设计等要及时联通各县级指挥系统,下达指令。按照天气时机选择,及时申请空域,并立即传达到县级指挥系统。要在冰雹云到达高炮控制区之前,提前10分钟以上下达指令;三是要建立县级调度指挥系统,要求在作业期间昼夜值班,随时接收雷达等资料信息,适时接受上级指令,对照本地各种特征指标,及时向上级反馈实况和意见;监测本地天气,订正作业时机和作业技术设计方案。作业后及时收集、整理防雹、降水及作业情况等全部资料,并及时完成效果评估。

如果能按照上述要求认真建立了“三级”指挥系统,那么高炮增雨防雹工作就能顺利有效开展。据了解,目前大部分都只表面上成立了“三级”指挥系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实际上大都是各县各炮站各自为战,炮站也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真正按标准化建成的炮站还非常少。建议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认真把这项工作抓落实,并且应该把重点要放在县级指挥系统的建设,要作一项事业来发展,抓好炮站的建设。

2、建议向空管中心申请空域的协调工作应由省级指挥系统负责,具体作业的空域申请应由地级指挥系统负责。在炮站的实践工作中,深感对空域的申请是一个难题,常常影响作业。

3、建议对高炮增雨防雹工作进行一次全国性的专题技术总结工作,认真交流技术,总结经验教训。

4、要积极认真培训好气象指挥员和高炮手,开展技术比武,努力提高素质。

5、建议对炮站建设要有正规建制和进行规范管理。

二〇〇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人工影响天气岗位培训教材,气象出版社。2003.7。

[2]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试行)。2000.12

篇18: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探析

关键词: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

1 楚雄市对增雨防雹的需求

人工增雨是指采用人为方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 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 使降水量增加。人工防雹是指采用人为的办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产生冰雹的云层施加影响, 使云中的冰雹胚胎不能发展成冰雹, 或者使小冰粒在变成大冰雹之前就降落到地面。对于降水量季节分布十分明显的楚雄市来说, 人工增雨与人工防雹是消除自然灾害、趋利避害的有效方式。楚雄市的自然灾害每年都发生, 查看1971~2007年的降水统计数据可知, 楚雄市每年都有旱灾, 影响着小麦、水稻、玉米和蚕豆等粮食的顺利生产, 干旱时期不仅导致粮食减产, 还造成农村的蓄水量大幅度减少, 影响来年的农业生产。

根据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 降水量距平百分比零0Pa的时候就会出现轻微干旱的情况, 1971年楚雄市的降水距平为-13%, 1972年为0, 1973年为-4%。根据楚雄市从1971至2007年的降水距平百分比得知, 该市在这3内a内降水量成波动的状态, 其中2a属于干旱年份, 50%以上的年份都属于干旱年, 楚雄市农业与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危害。而冰雹灾害对整个楚雄的粮经作物的危害也是致命的, 每年受冰雹危害的单烤烟一项就达上万亩, 最大年成达亩2666.7hm2。增雨防雹工作从开始就受到老百姓的高度关注。

2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的现状

2.1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对象上的盲目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对象上的盲目性就是指挥系统缺乏针对性, 没有客观的、完整的、科学的作业条件和工作指标。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都是对地区上空的云层施加影响, 使降水量增加或使云中的冰雹不能发展成冰雹, 因此这项工作的针对性要求高, 对作业人员和指挥人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甚至有的作业点不在雷达的探测范围, 或在雷达盲区、或雷达衰减的情况下, 无法正确判断有效的作业云层。

2.2 人工增雨防雹的效果没有有效的监测手段, 最近至今还有争

几年楚雄州遭受了严重的干旱,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的最大的不足缺点是目前为止人工增雨防雹的效果没有有力的数据来支, 。虽然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但是效果好与否至今还有争议, 因此, 在人工增雨防雹的效果问题上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继续进步。

2.3 人工增雨防雹的科研是最大的薄弱环节, 科技储备不

人工增雨防雹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科学选择作业点开始, 到建设规范化作业点, 到作业指挥、效益评估和分析, 都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 理性作业, 适时适地适度作业都需要科研的支持。

3 人工增雨防雹指挥系统的应用对策

3.1 指挥系统的作业对象要明

楚雄市连续几年发生旱灾, 对该市的农作物及蓄水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严重影响着楚雄市的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对此问题楚雄市采取了人工增雨的措施,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旱灾和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 然而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面对的是不同作业对象的选。因此,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指挥系统排除选择对象时的盲目性, 必须根据天气系统的实际情况, 认真进行对作业对象的选择, 避免作业效果低下, 带来不良效果作业。

3.2 科学完善监测分。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必须作业对象进行科学严谨的监测分析, 提高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效率, 指挥系统的检测分析主要包括对当天的天气状况进行分析, 选择哪一段的云进行人工增雨防雹, 并将分析结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表示出来, 以便以后工作的科学、客观地进行。检测分析必须全面进行, 对于天气条件、雷达作业、卫星、增雨防雹潜力数值以及闪电检测等都进行分析, 结果用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表示出来。

3.3 利用先进的作业装备网络化管理系。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指挥系统的工作效率有了大幅度的变化。指挥系统利用互联网能做到网络化管理, 安全、查询、统筹管理各种作业装备, 有利于指挥系统提高其工作效率, 有效排除人们对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效果的怀疑。

4 结语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实用型强, 为人工增雨防雹的决策指挥提供了技术支撑, 因此, 本系统很有推广应用价值。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紧密结合增加降水量和防雹的业务实际, 需要进一步完善功能, 要切实加强作业效果检验工作, 这样在实际业务中更能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何萍, 李宏波, 王树超.云南高原楚雄市干湿度变化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 2010 (09) .

上一篇:经典—费用会计个人简历下一篇:简历:求职最佳广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