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说课稿

2024-05-08

幼儿园小班数学说课稿(共12篇)

篇1:幼儿园小班数学说课稿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4: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并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说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离开家的时间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请幼儿看几张图片,并以小兔的口吻提出:“小兔子要来考考小朋友,看谁把刚才的知识学会了。”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结束部分

此次活动是以游戏:“小羊,小羊几点钟?”结尾的。幼儿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加深对时钟的认识。游戏规则是由老师扮演老狼,小朋友扮演小羊,老师摆出时间问小朋友:“小羊小羊几点钟?”小朋友要马上回答出来,当老师问到6点钟的时候,小羊得马上跑回家,否则将被老狼吃掉。

篇2:幼儿园小班数学说课稿

分组教学活动:圣诞礼物

活动目标:

1、愿意在玩玩、猜猜、尝尝中与好朋友分享圣诞礼物,将自己的发现和感觉告诉大家。

2、在活动中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天线宝宝头饰、礼品及盒子、圣诞服饰、磁带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引出礼物

1、吆,这里有许多天线宝宝,都叫什么名字呀?

2、看录像《天线宝宝》

天线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做游戏了。(放录像)

看看讲讲:圣诞节快到了小波、拉拉他们会不会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呢?

小波、拉拉他们都得到了自己的礼物,天线宝宝们,你们想不想得到礼物?

二、圣诞老人送礼物

1、与圣诞老人打招呼

圣诞老人:天线宝宝你们好!辽宁中公教育ln.offcn.com

幼儿: 圣诞老人好!

圣诞老人:圣诞节快到了,我给大家送礼物来了,圣诞老人:让大家自由选择礼物

2、感知礼物盒及礼物

礼物都拿到了,天线宝宝们,看看你的礼物盒是怎么样的?

◆ 轻轻的告诉你的好朋友,你的盒子宝宝长的怎样?

◆ 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盒是怎么样的?

◆ 天线宝宝们,来摇一摇、听一听盒子里面的是什么声音?

◆ 猜一猜盒子里面是什么东西?

轻轻的打开盒子,找一找哪里打开最方便。

◆ 说说你拿到的是什么礼物?

◆ 尝尝你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提醒幼儿分享给朋友吃)

三、与圣诞老人一起跳舞

1、音乐响起,新年快到了,来我们和圣诞老人一起跳舞了。

2、与圣诞老人再见。辽宁中公教育ln.offcn.com

反思调整 从各环节的内容看都是为目标服务的,目标都达到了,但第二部分作为

活动的重点,好象牵涉的内容过多,没有抓住某一个点。

教师的个别细节地方象打开礼物盒其实用不到示范,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做,师该“站”到后面。

篇3:幼儿园小班数学说课稿

一、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利用等量代换法判断出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2) 幼儿愿意参与到活动中, 并且体验到快乐。

二、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利用等量代换法判断出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三、活动过程

1.“巧引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活动的情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活动里面的灰太狼和喜羊羊角色深受幼儿喜爱。角色之间的竞争、斗智斗勇的情节很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将这些幼儿喜欢的元素用信息技术呈现, 有趣的动画效果使他们立刻就投入到活动中, 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2.“闯三关”解决重点问题

在闯第一关时:利用隐藏功能使题目依次出现, 幼儿可以认真有序地观察理解题目。通过拖动副本功能可以为幼儿的操作提供充足的操作物。“照相机”的区域快照功能记录下幼儿猜想讨论的结果。隐藏功能可以使幼儿的思维过程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上。

在闯第二关时:代换的方法不变, 代换的数量增加, 利用符号叙述题目。检验一下幼儿的掌握情况, 巩固一下所学的方法。

在闯第三关时:增加了难度。幼儿的思维不再是单向的, 而是双向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正着想, 倒着想等, 从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齐欢庆”体验成功快乐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 创设了庆祝羊羊胜利的情境。伴随着《喜羊羊》的音乐, 孩子们与白板上的羊羊们一同跳舞、歌唱。此时灰太狼已经被孩子们丢进了垃圾箱。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孩子们的听觉和视觉, 直观地呈现了欢庆场面, 让孩子们在成功与快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四、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 通过白板的各种功能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点。例如, 活动中多次运用“插入文件链接”功能插入了许多声音 (引入情境时、闯关时、集体庆祝胜利时等) 。声音的播放, 使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参与, 可以极大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中多次运用“隐藏”功能把主题背景隐藏起来, 幼儿听完音乐后可以进行猜想, 然后再打开主背景, 增加活动的神秘感, 幼儿更加感兴趣。比如在闯第一关的时候, 通过“隐藏”功能使题目依次出现, 幼儿可以认真有序地观察理解题目, 还可以使幼儿的思维过程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上。“隐藏”功能虽说简单, 但是通过灵活地运用, “隐藏”可以是“显”, 也可以是“隐”, 可以“连续显”, 还可以“连续隐”, 或者“部分隐现”, 比如揭示答案、人物消失、体现步骤、突出重点等, 运用的方式不同, 效果也就不同。

篇4:《数学归纳法(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选修2-2第二章第三节《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設计。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前后联系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及简单应用,是推理证明领域的基础知识,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归纳推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又为学习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与正整数有关,且具有递推性的数学命题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本节课在高考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实质,并能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本质,感受数学内在美,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领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 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教学目标的设计,本节课的重点是:借助具体实例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运用它证明一些与正整数n(n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

难点是:(1)学生不易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实质,具体表现在不了解第二个步骤的作用,不易根据归纳假设做出证明;(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在“归纳递推”的步骤中发现具体问题的递推关系。

4. 教具、学具准备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多米诺骨牌”游戏视频),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法设计(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着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小结让学生讲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

三、学法指导(说学法)

1. 从心理特征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2.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归纳推理,对归纳的思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归纳递推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类比、交流、反思等活动,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

四、教学程序设计(说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

创设情景,引出新知;观察分析,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运用新知;强化训练,掌握新知;整理知识,形成结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等六个环节

1. 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播放“多米诺骨牌”游戏视频)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2. 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猜想、交流、归纳,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将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

3. 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是证明等式问题,安排这个例题的意图是使学生熟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过程和书写的规范;例2仍是证明等式问题,但与例1又有所不同,不同在“项数”问题上。通过两道例题,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四个环节。

4. 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练习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练习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巩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衷心希望各位老师不惜赐教。

谢谢!

篇5:幼儿园小班数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去小熊家做客》。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目标定位、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内在联系: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通过尝试一一对应的操作匹配能较好地为幼儿进行“比较活动”作好准备。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不能持久地参与活动,而且他们对自己感知到的东西缺少表达的习惯和方法。因此萌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一是以去小熊家做客引出课题,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去给小熊买水果。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三是比较男女小朋友的多少,这主要是数与量的对应,将一一对应提升一个高度。

(二)活动目标

活动中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获得重叠和并置的对应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1.学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2.学会运用多、少、一样多来表达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喜欢数学活动,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1.能准确运用多几个、少几个、一样多来表达两组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二、教材特点

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对应一般有两种: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

一一对应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和物与数的一一对应。比较常见的形式有:相关物体的匹配、数和量的对应匹配、颜色的对应、形状的对应、大小的对应等。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明显特征,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进行一一对应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他们对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较感兴趣,一一对应的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玩一玩、排一排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进行了以下准备:活动准备:教学挂图两张,音乐,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四、活动方法

(一)说教法小班幼儿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小班幼儿易受情境感染的特点,有目的地创设了去“去小熊家做客”的情节,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排序兴趣,让幼儿积极观察,动脑,以达到个性与素质的共同发展。

2.交流讨论法: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排序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排序规律,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充分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进一步感受到了参与活动的乐趣。

(二)说学法

1.操作法:本活动的操作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尝试图形的排序方法。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特点: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本次活动就是以这种理念为依据,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里自由地操作。

2.情境体验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情节,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情节中轻松掌握了比较多少的方法。在反反复复的观察和交流中,并不缺少的是为孩子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步地接近成功,从而培养孩子们喜欢帮助他人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激起幼儿学习兴趣1.小朋友们好,今天小熊送来一张请柬,邀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随音乐带幼儿进教室。

(2)参观卧室,初步学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多少1.引导幼儿观察小熊家的卧室设置,数一数每一种物品都有几件?

2.请幼儿说一说如果每一只小熊睡一张床,那么床的数量多还是小熊的数量多,怎样比较他们的多少。

3.教师示范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多少,并引导幼儿说出熊的数量比床的数量多(或少)一个。

4.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比较小熊和拖鞋的数量,并说出小熊和拖鞋的数量关系。

5.教师小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我们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就可以说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了。

(3)参观餐厅,重点学习表达数量关系1.请幼儿观察餐厅内的设置,并比较小熊和椅子数量的关系,并尝试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

2.请幼儿操作挂图并表达小熊和帽子的数量关系。

3.请个别幼儿操作比较苹果与小熊数量的关系,并引导幼儿说出苹果与熊之间的数量关系。

(4)游戏:选水果

1.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每人为小熊家选一种水果,并数一数水果的数量,老师说出水果的名称,幼儿用重叠的方法比较水果与小熊的数量关系。

2.拓展延伸:比较男女朋友数量的多少。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篇6:幼儿园小班数学说课稿

目的:

初步建立幼儿的序数概念,并能从不同的方位准确说出动物的位置。

材料:

5个小动物玩具:小兔、小狗、小猫、小鸭、小象,1块盖布。

玩法:

1.用可爱的小动物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家长用神秘的语言对孩子说:“今天有几个小动物来我们家做客,你想知道它们是谁吗?””——拿出小动物,散放在桌子上,让孩子确认动物的名称。

2.“今天小动物要和我们玩排队的游戏,咱们来给小动物排好队吧!””家长指导孩子把小动物排成一横排。

3.家长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左、右)引导孩子准确说出动物排在第几位。然后;家长用手指着从左数起,并问孩子:“请你来告诉我,从这边数,小兔排在第几?”让孩子回答并指出小兔所在位

置(如孩子回答对了;可用小兔来亲亲孩子的脸。)„„让孩子熟悉从左边确定所有动物的位置。

[键入文字] /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4.换个方向(从右边)让孩子说出动物的位置。家长手指向右边:“现在我们从这一边数,排在第一的是谁?”“请你把排在第二的动物拿给我。”小狗排在第几?”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动物的准确位置。

延伸活动:

1.可以将小动物摆成列的形式,再让孩子确认动物的位置;能力强的孩子可结合数字卡来表示动物的位置。

2.待孩子记清动物的排列顺序后,用盖布将动物盖住,问孩子:“小动物来和我们捉迷藏;从前边数第一个动物是谁?”“从后边数第一个动物是谁?”孩子回答后揭开布检验是否正确,巩固孩子的序数概念。(完)

篇7:小班数学说课稿

不同的形状、五彩的颜色、大大小小的饼干,这是幼儿在生活中最最常见,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选择了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内容,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这次活动是在幼儿能正确感知圆形、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的。以幼儿生活中最熟悉的饼干为材料,以饼干车间为背景,让幼儿模仿工人“进车间”、“分饼干”这些情景,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学习以图形的某一特征来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分层分配到各个游戏中,使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二、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

2、能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三、重、难点:

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难点形成原因:小班的幼儿对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不管是三角形、圆形、或是正方形,基本上都能对他们的特征有了基础的学习。但是对于按照物体的特征来分类对于小班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难度。小班的孩子对于分类仅仅只限于个别化,比如,按照颜色、按照形状来分类,但是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分类或者类似的逻辑思维是比较难的。

四、难点解决策略:

1、角色扮演:整个活动,幼儿以工人的角色来参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有效提问:活动过程中,教师经过一些有效提问来让幼儿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向,或者一些经验的提炼来学习。

五、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成两个车间。

2、每人手臂上戴袖章。(红或绿)

3、幼儿人手一份图形卡片,一个分类盒。(红或绿)

4、放大的图形卡片三分,磁性黑板上涌自粘纸贴成分类盒。

5、或驾车两辆,分别挂上标记牌。

6、记录纸

六、说活动流程:

(一)角色导入,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教师以饼干姐姐的身份交代游戏任务,幼儿马上就进入工人的角色,并且以自己袖套的颜色来进行分类,巩固了幼儿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下进行单一特征分类的技能。

(二)操作探索,引导观察。引导幼儿排除其他特征干扰,按图形的某一特征分类。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注重启发幼儿操作探索,主动讲述分类方法,让幼儿充分得到锻炼和发挥,并且在游戏最后以贴星的形式评价,巧妙的为下一个游戏做好铺垫。)

(三)搬运提神,拓展深化。

篇8:幼儿园小班数学说课稿

上午好! (敬礼)

我的说课题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第四节内容 (例1、例2) 。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 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的应用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制订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学习活动,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大小不变。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用猜测和情境引入的方式, 以及用实验、对比归纳的方式教学, 让学生合作交流, 逐步探索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 知道数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看见事物的一些本质, 体验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把一个分数化成为指定分母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4张完全一样的纸条和一支彩笔。

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 教学要重视学法指导,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开课前,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先通过商不变规律的复习与新知识的联系, 用猜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妈妈分苹果故事情境引入, 增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 让学生大胆自然地提出猜想, 并引出课题。 (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感悟理解, 尝试探究

新课标强调,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探究。我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5页例1的内容 (板书:例1) , 然后让学生用准备的学具自己做实验, 通过“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议一议”, 然后在实验中寻找答案,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分数基本性质的规律。这样的学习, 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

三、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四、强化应用, 巩固提高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 本环节我主要围绕如何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题目解答, 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享受到成功和快乐。

1. 基础题 (课本练习四:1, 2) :以基础为主, 主要激发中下层学生的兴趣。

2. 联系生活实际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 :以生活实例为主,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3. 提高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为中上层学生设计, 以达培优效果, 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同步发展。

以上练习我采用的是开放评价, 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还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 引起共鸣与争论。

五、总结回顾, 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 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 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深刻体会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在板书设计上, 我力求简洁、明朗, 突出重点, 抓住特点, 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

篇9:幼儿园小班数学说课稿

关键词:职业教育;两课评比;说课

1.拿捏到位的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首先应熟悉教材的总体结构、各子单元的链接关系,能按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会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能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其次,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制订的教学目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专业,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要了解各种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感到教师传授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最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深刻准确的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成绩方面他们与大多数高中生相比有较大差距,而更显著的差异是在学习动机、情感及意志等方面,具体表现是教学中学生根本不听课或者听不懂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困难重重。

3.整体系统的教材处理

教师只有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才能立足单元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应结合学生的整体水平,体现梯度。教学不仅要发现教材的“原义”,而且要体会教材对师生的作用。从本质上说,教材的教育意义全是由师生的体验构成的。只有教师把教材内容改造为具体、生动、鲜活的情境,静态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展示出生成过程,学生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把教材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4.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科学,教学内容组织有序,呈现的方式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来,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媒体六个基本要素。这六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教师还要注意教法和学法的科学、合理的结合。

5.明晰流畅的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中重点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正所谓因材施教,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二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选择。例如有些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就不太适合探究型教学模式,而实验性活动性的则用探究型教学模式比较好。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每种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有计划、有秩序地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6.选择合理的资源整合

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如同在教室里多装几扇窗,给学生更多的阳光,给学生更新鲜、更自然的空气;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把目标从教材移向整个社会,更提高整体素质。

7.中肯具体的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应当具体中肯地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反思:一是成功之处。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等。二是不足之处。对不足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自己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三是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参考文献:

[1]吕静.高职教学中反思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J].河南科技,2011,(14):2—3.

[2]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李祎.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篇10:小班数学说课稿

小班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由此,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根据《新纲要》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堂《喂宝宝》的数学活动,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龄特点,将目标定位于:1、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体大小进行排列,并学说从小到大,从大到小。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我将第一个目标定为重难点,希望能在活动中尽量去突破。

二、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需要,我准备了动物卡片一套,橘子四只,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我还特意邀请了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的幼儿也来参与了本次活动。

三、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我一共分了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导入活动,我以请来小客人为导火线,先请小客人坐下,请幼儿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请幼儿自己探索,教师接着引导。

第二部分,出示橘子,请幼儿动手分,让幼儿对橘子进行讲述,比较大小,怎么样分才是最合适的,并引导幼儿初步说说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第四部分,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每一个幼儿都是不在同一发展基础上,所以在进行才做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指导。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篇11:《分类》小班数学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分类》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分类是根据物品的同和异,把物品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归并在一起。对小班幼儿来说分类包含两个层次。

一个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

第二个层次是分类,分类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节课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样的礼物的基础上再把礼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三大类。

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的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他们会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设计时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循序渐进,再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积累有关类的经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目标定位:

1、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

2、练习将物品分类,并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3、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重点: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这个重点是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让幼儿明白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难点:学会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这个作为难点的理由是上个环节只是学会分相同的物品,现在要学会分类,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更好的服务,所以我准备了食物,PPT,玩具,书本,储物箱,小动物头饰。

二、说教法: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学科,那么怎么才能让幼儿喜欢上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呢?只有运用游戏才能让幼儿保持兴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所以我在开始的时候运用游戏来导入课题,先吸引住幼儿,又在结束的部分运用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观察法:运用PPT让幼儿能直观的了解画面,并通过画面上的物品越来越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了解相同的物品应该摆放在一块。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礼物自己动手操作,把同类的物品放到一个储物箱中。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让幼儿自己送小白兔礼物,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分类时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体现了自我判断能力。

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玩,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四、说教学过程:

这个活动我共分了三大环节,即感知--认知--分类刚开始设计了情景,在森林王国里,小兔在珠心算比赛中获奖了,大家去祝贺它。让幼儿扮演成小动物,孩子就很有表演欲望,把祝贺的礼物统一放在一起,先感知分类。导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求同,也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放到一起。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观看PPT,让幼儿观察都有什么礼物,礼物摆放的太乱了,引导幼儿一起整理,先把一种物品拿出来,摆放在一起。再拿出一种物品,摆放在一起。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第三个环节是分类,也就是把有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到一起。是第二环节的升华,加深。我运用的是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把带来的礼物按照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放到有图标的储物箱进行分类。能吃的就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有水果、蛋糕和糖果都是能吃的,这就需要幼儿自己判断,自己操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体验,反复感受,已突破难点。

结束部分:

老师和幼儿抬着食物箱到外面草地上分享食物,让幼儿在游戏中欢乐愉快的结束活动。

5活动延伸:

篇12: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和“许多”》是幼儿初步认识数量的一个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归纳某些物品的多少时都离不开“它们”,例如:一个气球、一块蛋糕、一个苹果、许多糖果、许多玩具、许多鞋子等等。如果只是告诉幼儿“1”和“许多”的关系是比较枯燥抽象的,本班大部分幼儿处于小班年龄阶段,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动手能力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本次活动我将通过让幼儿观看课件、游戏以及操作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1”和“许多”.在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基础上,还鼓励他们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活动,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幼儿以具体直观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知识,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说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的身心特点,结合本班幼儿对有关数以及数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比较模糊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我将本节活动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幼儿在观察与实际操作中理解“1”和“许多”,学习词语“许多”.

(2)引导幼儿感知“许多”可以分成很多的“1”,1个1个的物体组成“许多” 的物体。

2.技能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和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喜欢参加各种游戏活动,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1”和“许多”,能用“1”和“许多”归纳物体数量的多少。

活动难点: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的物体,1个1个的物体合起来就成了“许多”的物体。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小蝌蚪找妈妈》,在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让幼儿获得最

直观的感受。

一棵森林里的树(KT板做成)、可粘贴的卡纸“小桃子”(数量与幼儿人

数一样多)、许多的糖果、动物头饰、每人一份串项链的材料(许多的珠

子,一根绳子)

2.环境创设:创设一个鱼塘、一个大森林的情景。教师创设愉悦的游戏情景,让幼儿

在各种游戏活动中逐步获得新知识。

四、说教学法:

教法和学法的好坏决定了一节课的质量,它是上好一节课的标准。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喜欢在游戏情景中获得新知识的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法设为:

1.直观教学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幼儿通过直接的观察获得对事物的直接

认识,帮助他们理解“1”和“许多”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2.情境法: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师创设各种游戏情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轻

松地掌握了“1”和“许多”,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完成

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3.观察法:教师利用各种游戏的形式,让幼儿通过直接的观察获得对事物的直接认识,

从而帮助他们理解“1”和“许多”的含义,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4.操作法:在活动中教师投放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操作,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

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五、说活动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根据这一思想,我将利用角色扮演等操作性的游戏手段组织幼儿的教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把动静结合,实际感知的游戏活动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采用集体感知、启发诱导、有趣的游戏、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创设愉悦的游戏情景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引导幼儿正确感知“1”和“许多”,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以观察课件《小蝌蚪找妈妈》的形式导入活动。

1.在导入活动中,我以课件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画面出示许多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引导幼儿发现“池塘里面有一只青蛙妈妈,有许多蝌蚪宝宝”.引出主题,让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2.进一步感知,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小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最喜欢在想象的情景中学习新知识,在本节活动中,我将创设如下情景:现在小蝌蚪找妈妈找的好饿呀,青蛙妈妈很心疼,于是青蛙妈妈要捕许多的虾给每个蝌蚪宝宝吃,每个宝宝只能吃一头虾。引导幼儿说一说“青蛙妈妈一共捕了多少虾给宝宝吃,每个宝宝分几头虾?”让幼儿进一步感知“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二:游戏活动《捕鱼》

用角色游戏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以教师扮做猫妈妈,幼儿扮作小花猫,一起去鱼塘捕鱼(鱼塘里有许多鱼),一只小花猫只能捕一条鱼的游戏情境,让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既能增加教师与幼儿的亲和力,又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三:游戏活动《摘桃子送给猴子吃》

1.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他们喜欢在各种游戏情景中模仿学习新知识,为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将创设“摘桃子送给猴子吃”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操作游戏活动中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的物体,1个1个的物体合起来就成了“许多”的物体。从而达到了活动目的。

2.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幼儿交流。借助幼儿游戏时愉悦的心情提问,说说:“桃子树上有多少桃子?每个小朋友摘了多少桃子送给猴子?现在猴子有多少桃子吃?”可能这些问题是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这时幼儿可能会针对这些问题认认真真的回答。这样的活动,既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交流的机会又能让幼儿实现活动的主要目的。

四:游戏活动《找朋友》。让幼儿在愉悦的活动中结束本次活动。

音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歌曲《找朋友》是幼儿最熟悉的歌曲,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参加音乐游戏《找朋友》,将是多么愉快的活动。为了丰富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以及想象的空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把游戏玩法直接告诉幼儿,而是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想象,如何在游戏中创设“1”和“许多”的情景,幼儿可以自由创设游戏玩法,引导幼儿变换游戏的传统玩法以“一个小朋友去找许多朋友”的游戏形式结束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感知一个一个的好朋友合起来就变成“许多”的好朋友。

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在操作活动以及现实生活中感知“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我还设计了延伸活动:

1.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创设各种操作性的游戏,例如“分糖果给小动物们吃”“串项链”

等等,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哪些东西只有一个,哪些东西有许多

个?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发现“1”和“许多”.

上一篇:社区个人工作打算下一篇:观后感-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