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2024-05-02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精选6篇)

篇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

路桥一班

刘堂萍

学号:1002010419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一个星期的奋斗,终于算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紧张而又快乐的完成了任务,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只有我一个人可以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许多课堂上所不能理解的知识,感受颇深。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根据给定的主梁的恒载及可变荷载内力计算结果进行荷载组合计算;然后按承载能力要求和应力条件估算预应力钢束,确定其数量和布设方案;再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预应力损失计算、应力验算、主梁变形验算、锚固区局部承压计算等内容。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还是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设计时,书本上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的。因为我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主梁的作用效应组合值、截面的几何特性、各项预应力损失等。当然在设计时也会碰到各种问题,由于在配筋时出现了问题,导致我后面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跨中截面不能满足要求,究其原因原来是非预应力钢筋配置偏少,导致受压区高度偏低。设计时应适当配置非预应力钢筋。在后来的演示实验中,我更是发现自己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端部的锚固区没有进行局部承压验算,设计时只是纯粹的设计,没有考虑施工的难度和可行性,没有考虑温度对构件的影响,而这些在实际施工运营期间对主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要多思考,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及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说起CAD更是惭愧,原本在大二暑假也下了点功夫学,以为自己是学的不错了,可是这次一下手才发现怎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而相对经常摸软件的室友纯熟操作我只是一个新手。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可是操作起来就是很麻烦,出的错一次又一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是此事要躬行”有些东西确是需要熟能生巧的。而我们千万不要总是觉得自己看着表面知道便懒得动手,其实你只要一动手会发现,很多细节东西自己都是模棱两可,要完完整整的做出一个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做一件事的能力,更多的是静下心来做出一件成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职业态度。这也是此次课程设计我最大的体会。

篇2: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从六号到十号,连续四天的奋斗,终于算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紧张而又快乐的完成了任务,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只有我一个人可以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许多课堂上所不能理解的知识,感受颇深。

早有听闻一句话“人跟人的差距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或者是做不做!”原来也对其有所了解,但这次的课程设计进行下来却又对其有更深的感悟。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但果然与老师所说无二,只要认真做3天也能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大家仍然发现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我们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设计时,单向板和双向板还有梁式楼梯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而我所在组刚好是课本上没有例题的板式楼梯,有很多同学都是去图书馆直接找了有这样例题的图书参照,可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自己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梯段板直接受力再传至平台梁,而后者是先由踏步板传至斜梁再传至平台梁。一个是美观易施工却笨重造价高,另一个是自重低施工不便,各有各的长处,而据规范一般情况下在跨度较小(小于3米)时用板式楼梯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住宅楼多数情况下是板式楼梯,而梁式楼梯是商业大型建筑跨度大时所采用。但这些并不是他们最主

要的区别,结构计算关键是受力形态的不同导致的计算不同。这就出现了个问题,很多同学在看到书本上关于梁式楼梯的计算步骤,结果计算下到下面才发现者根本就不是板式楼梯的受力形态,这下依葫芦画瓢画成歪了!刚才说到的梁式楼梯的受力首先计算的是踏步板的受力,它的计算是要得出横向配置在踏步板下的钢筋,所以一开始取的计算截面是一个踏步板的宽度就是0.3,所以在最初计算是活荷载所乘是2*0.3,而板式楼梯根本就不许要这步,我们所计算的是纵向钢筋跨在两个平台梁上的受力钢筋,因而最初取得是以一米为计算单位,投影到水平方向上,踏步板的计算前面的数值需要/0.3,而梯段板的自重和底部抹灰需要前面数值/cos a。

篇3: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 (施工方向) 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以铁路工程企业技术员、试验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要求为技能培养目标, 贯彻铁道部行业标准, 直接针对企业一线技能要求和建设部主办的工程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工程师等从业资格考试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以《工程力学》、《工程识图及CAD》为前导课程, 《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等专业课程及工程图识读、顶岗实习等集中实训为后续课程, 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职业拓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整体设计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内涵, 区别于本科教学中围绕培养设计、兼顾施工的人才目标定位。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 以主要受力类型构件对应桥梁相应结构部位为载体设计从材料选择、截面计算、结构构造、施工图绘制等贴近职业岗位和工种需要的实践操作训练项目, 突出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内容以结构施工图识读为主、结构设计为辅设计。对应职业能力开发受弯构件及梁板结构、受压构件及墩台结构、受拉构件及系杆结构三大学习情境。受弯构件及梁板结构学习情境整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设计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受弯构件斜截面设计、应力裂缝变形计算、钢筋混凝土板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板梁构造、板梁施工图识读等相关内容, 以实际工程中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预应混凝土梁的结构计算和施工图识读为实践训练项目;受压构件及墩台结构学习情境整合材料性能、设计原则、墩台构造及施工图识读等内容, 结合重力式墩台、桩柱式墩台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图识读等真实工程项目;受拉构件及系杆结构学习情境整合材料性能、设计原则、桁架梁拉杆构造及施工图识读等内容, 开发桁梁中的拉杆和系杆拱的系杆设计与结构图认知等实训项目, 以项目为载体, 将工程基本技能训练贯彻教学的全过程, 旨在培养“懂设计、熟构造”面向铁路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实施

以“受弯构件及板梁结构”学习情境的教学组织为例进行说明, 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 采取任务驱动法, 以衡州大道桥梁梁的截面设计和施工图识读为训练项目, 按照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教学法进行组织。

资讯阶段描述衡州大道桥梁的工程概况、结构使用要求、材料的配备等项目背景情况, 布置具体任务即根据背景资料合理选择桥型、按照规范要求选材及结构设计、正确识读梁的配筋图、细部构造图等施工图;计划阶段由学生根据任务描述分解工作任务, 制定完成任务的实施步骤;决策阶段要求学生确定桥梁结构布置方案、结构尺寸、所选材料规格, 以及截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实施阶段由学生按照算例完成梁的配筋设计并检算, 按照结构构造要求完成结构布置;检查阶段各小组对结构布置、计算书、施工图进行交叉互检, 提出检查修改建议;评价阶段按照教师设计的评价项目即梁的基本知识、截面设计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工作态度开展评价, 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组织实施。计算书、施工图作为阶段标志性成果计入学生档案。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改革体会

(一) 承上启下, 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强化其主要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建筑材料》的基础作用, 由于高职生的理论基础较差, 本着够用原则对本课程必须的力学和材料知识强化补充, 不能忽视学生先导知识的掌握情况, 避免学生因基础不牢而影响课程学习;一方面侧重课程本身的基础理论学习,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公式繁杂、符号多, 刚刚接触专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很大, 经常是学到后面前面公式和符号又搞不清意义, 而这又恰恰是专业学习中最基本的, 因此在高职教学中淡化计算和公式推导, 侧重经验公式的适用条件和符号含义, 对结构设计的指导意义等。

(二) 转变观念, 加强配套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教学计划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定位为专业基础课, 以截面计算、结构设计和布置为主, 忽视了实践性, 更谈不上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便于采取网络教学、视频演示、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建设专业绘图实训室、结构实训室、钢筋加工演练室等专业实训基地是必备条件。聘请现场技术能手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调整教学计划中纯理论课定位, 设计本课程各学习情境对应的实训操作等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生了解行业需求, 学习企业文化, 掌握工作技能, 培养工程素质, 提高职业能力。

近年来, 随着中铁局等大型国有施工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 企业对本专业学生就业的要求是懂计算、会识图、能操作、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 能够直接承担工程施工一线的工作任务。针对高职院校,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框架, 延伸至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领域, 是今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红宇, 洪彩霞.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04:67-69.

[2]张卫东.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05, 04:60-62.

[3]王丹.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体会[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S1:166-167.

[4]吴胜文.基于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4:25-27.

篇4: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的核心课程,教师应以学校的办学特色、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身基本素质及行业需要为导向,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使《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教学改革专业素质应用型

0 引言

榆林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在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榆林学院正在处于由传统师范院校全面转型为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时期。但类似于榆林学院等的新建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受师资、实验、学术水平的影响,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1],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构建重基础、强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按结构材料和类型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二部分,课程内容由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楼盖、单层厂房、多层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等五个部分组成[2]。主要讲授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结构形式、组成和布置,计算模型、简化假定、内力计算、内力组合及截面配筋,构造要求等;砌体结构构件计算的基础理论和砌体结构的有关知识等。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之后拥有从事建筑工程中多层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施工等相关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 教学改革

为适应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文章在《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原教学基础上,结合课程目前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本,就业为导向的重基础、强应用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1 通过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改变学生认识革新教学理念

目前该课程授课教师基本上是高校毕业后又直接进入另一所高校里从教,期间没有工程实践机会,不能把教材里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造成教师所具备的教学理念基本上偏重于教材中理论知识的阐述,与实践脱产。再加上近几年,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设计单位的招聘要求较高,一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受聘于建筑施工一线企业的较多,市场需求会使学生们产生错觉,认为只要把《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这类有关工程施工和组织管理的课程掌握到位就可以了,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注重于结构设计类的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于以上因素等,导致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而老师对学生所讲授的内容又比较空洞,缺乏实践没有说服力,得不到学生的关注。

实际上,框架结构梁、板、柱的布置和设计是一般民用建筑中上部结构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工作在建筑施工一线时,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但要看得懂图纸、放了线,还要有扎实的设计理论基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钢筋混凝土雨棚属于悬壁板结构,在板面荷载作用下,雨棚板根部受到最大负弯矩,所以在雨棚板的配筋图中,受力钢筋布置在板面而不是板底。据调查历年来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大都是由于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缺乏宏观结构设计理念,乱堆载、乱开挖,擅自改变施工顺序造成的,授课教师通过相关工程案例的讲解,使学生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授课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在设计单位和施工现场积极实习,努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提升授课质量,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

1.2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革新教学内容

根据近几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考试成绩、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等,综合反映出新建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整体底子较薄,尤其高数、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在该课程讲授过程中涉及到相关计算原理时,学生理解起来较吃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和本专业其他基础课程老师及公共课老师加强沟通和交流,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学习知识系统化,增强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要突破教材的束缚,一方面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补充高数、结构力学、材料力学里等基础知识,例如在讲授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的分层法时,引入结构力学中的弯矩分配法,使学生对教材内容能较好的吸收同时巩固前期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宏观把握,适当减少理论公式推导的讲授,例如在讲授“改进后柱的侧向刚度”时,重点介绍柱子侧向刚度的影响因素及侧向刚度降低系数的实际应用,关于改进后柱的侧向刚度其复杂计算过程属于课下内容,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又激发了学生课下思考兴趣。

1.3 通过多方面途径革新教学方式

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结构和结构构件形式、组成与布置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际工程图片,同时通过板书提问与学生共同探讨图片中的柱网布置,梁、板、柱截面尺寸的选取是否合理,其优缺点及是否有更好的改进措施,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②学术交流。与一些兄弟院校、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等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探讨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注意事项,增强课堂内容的实践性。

③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通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诸如确定结构方案、建立结构计算简图、结构受力分析、结构配筋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等各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全面消化、吸收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找和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等专业资料的能力,这对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很有帮助[3]。

④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保证结构安全性、适用性以及耐久性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到多部规范,如GB50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等。上课过程中,要把规范的相关条文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强制性条文和技术术语、技术符号等,加强和引导学生树立技术规范意识,养成使用规范、遵守规范的良好习惯。

2 结论

教学改革过程是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今后,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就业为导向的重基础、强应用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袁飞云,彭军,张新库.新建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2(05):270-272.

[2]程文瀼,王铁成.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第五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李佰寿,金松浩,刘相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3):227-230.

篇5: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开展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该课程设计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某一工业厂房进行单向板结构设计,详见课程离线作业中上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板》。

2.要求学生必须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板》提供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完成课程设计模板提供的全部课程设计内容,字数要求达到3000字以上。

3.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参考辅导教师在导学资料中上传的文献资料,有问题可通过课程论坛答疑。

4.2017年秋季学期学生提交本课程设计形式及截止时间

学生需要以附件形式(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将完成的课程设计以“离线作业”形式上传至课程平台中的“离线作业”模块,通过选择已完成的课程设计,点“上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本课程的截止时间2018年9月6日23:59:59,在此之前,学生可随时提交课程设计,如需修改,可直接上传新文件,平台会自动覆盖原有文件。

5.课程设计批阅

老师会在离线作业关闭后集中批阅课程设计,在离线作业截止时间前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批阅。

注意:

本课程设计应该独立完成,不准抄袭他人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成绩以零分计。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篇6: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一、设计内容:某电站装配间楼板

二、设计资料:根据初步成果,提出设计数据和资料如下:

1.楼板梁格布置图(见图1,2,3)。

2.楼板厚20厘米;水磨石地面厚3厘米(650N/m2);梁的尺寸如图所示。3.载荷:(基本荷载组合)

(1)楼面活荷载20KN/m2。(2)钢筋砼容重25KN/m3。4.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0.25毫米 5.允许扰度

1l7米

[f]

20017米l9米

[f]

2506.建筑材料

砼:板和梁均采用C20的混凝土; 钢筋种类:

(1)板内钢筋

HPB级钢筋(2)梁、柱受力筋

HRB级钢筋

梁、柱内的箍筋

HPB级钢筋

7.建筑物级别

Ⅲ级(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8.规范: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三、完成的内容

1.计算书一份

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楼板及主梁的计算。

要求:计算准确,书写端正,草图齐全大体成比例。

2.绘制施工详图二张(图框尺寸750×500mm,即1号图幅)

内容包括:楼板钢筋布置图一张;主梁钢筋布置图一张。(均包括钢筋表及简洁说明)。

要求:构造合理正确、线条清楚、尺寸齐全。要让施工人员看得懂。

四、主要参考资料

1.水工钢筋砼结构学(第四版,教材);

2.《水工混凝土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3.《水工混凝土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4.《水工混凝土结构》武汉大学出版社; 5.《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2。

图1

装配间楼板平面布置图(Ⅲ—Ⅲ剖面)

单位:厘米

图2

Ⅰ—Ⅰ剖面 尺寸单位:厘米 标高单位:米

图3

Ⅱ—Ⅱ剖面 尺寸单位:厘米 标高单位:米

计算实例

单向板最不利荷载布置图

或11ggq15.93KN/m2q1q10KN/m2

单向板弯矩图:

单向板配筋:

双向板

主梁计算

一、荷载计算:

二、弯矩包络图

三、剪力包络图

上一篇:升国旗应注意的礼仪下一篇:文秘的英语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