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CE BSP中的Dirs文件和Sources文件

2024-04-07

WinCE BSP中的Dirs文件和Sources文件(通用9篇)

篇1:WinCE BSP中的Dirs文件和Sources文件

1.Dirs文件

关于Dirs文件,就是指定要编译的路径,这个地球人都知道,还是简单介绍一下。按照文档上面介绍有三种定义:DIRS,DIRS_CE和OPTIONAL_DIRS。

DIRS:就是指定要编译的目录。

DIRS_CE:只有目录下的源代码用于WinCE的映像文件时,才编译该目录。

OPTIONAL_DIRS:指定可以选择编译的目录。比如:OPTIONAL_DIRS=proj1,如果想编译proj1目录,可以设置BUILD_OPTIONS=proj1,然后运行build命令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

DIRS= common drivers oal bootloader

表示需要编译common,drivers,oal和bootloader目录。

DIRS=*

表示编译当前的所有目录。

2.Sources文件

在WinCE BSP中会看到很多sources文件,一般会和源代码放在同一个目录,当然不是绝对的。这些sources文件里面就是定义了一些宏,主要用于告诉Build.exe在编译源代码的时候应该如何编译和链接,告诉Nmake.exe如何编译源代码以及最后生成什么类型的文件。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TARGETNAME:最后编译完后生成的目标文件的名字,不包括扩展名。

TARGETTYPE:生成的文件的类型。具体值如下:

LIBRARY,一个.lib文件

DYNLINK,一个.dll文件

PROGRAM,一个.exe文件

RELEASETYPE:该宏设置两个环境变量RELEASEDIR和RELEASELIBDIR,就是设置编译后生成文件存放的路径。具体值如下:

PLATFORM,生成的文件在PLATFORM

LOCAL,生成的文件在当前路径下

CUSTOM,生成的文件在TARGETPATH指定的位置

MANAGED,生成的文件在%_PROJECTROOT%OAKManaged

OAK, SDK, DDK,生成的文件在%_PROJECTROOT%Oak

TARGETPATH:当上面的RELEASETYPE=CUSTOM的时候,该宏指定路径

SOURCELIBS:静态链接。函数的实体被链接过来,生成一份拷贝

TARGETLIBS:动态链接。函数的地址被链接过来,系统执行时会加载该库

INCLUDES:指定额外的要搜索的头文件的路径

SOURCES:指定要被编译的文件

ADEFINES:指定汇编器要使用的参数

CDEFINES:指定编译器要使用的参数

LDEFINES:指定连接器要使用的参数

RDEFINES:指定资源编译器Rc.exe的参数

DLLENTRY:指定dll的入口函数

DEFFILE:指定该模块的.def文件

EXEENTRY:指定可执行文件的入口函数

SKIPBUILD:不做实际的build操作,直接返回成功

WINCECOD:编译后生成一个.cod的汇编文件,用于查看汇编代码调试

WINCECPU:用于说明为指定的CPU编译,这样被编译出来的目标文件会被放在_TGTCPU环境变量所指定的子目录下面,一般该宏在sources.cmn中定义,

WINCEMAP:编译后生成一个.map文件,用于调试

WINCEOEM:设置该值表示需要使用WinCE下的一些公用的库和头文件,该值一般在BSP中的sources.cmn中定义。

WINCETARGETFILE0:用于告诉编译系统在编译当前路径下的源码文件之前,要先由Build.exe编译的目标文件。

WINCETARGETFILES:用于告诉编译系统在链接当前路径下所有的目标文件之前,要先由Build.exe编译的目标文件。

WINCE_OVERRIDE_CFLAGS:用于定义用户自己的编译器参数取代默认的编译器参数。

举个例子:

TARGETNAME=serial_smdk2410TARGETTYPE=DYNLINKRELEASETYPE=PLATFORM.TARGETLIBS=$(_COMMONSDKROOT)lib$(_CPUINDPATH)coredll.lib $(_SYSGENOAKROOT)lib$(_CPUINDPATH)ceddk.libSOURCELIBS=$(_SYSGENOAKROOT)lib$(_CPUINDPATH)serpddcm.lib $(_SYSGENOAKROOT)lib$(_CPUINDPATH)com_mdd2.libDEFFILE=serial.defDLLENTRY=_DllEntryCRTStartupSOURCES= ser_smdk2410.cpp pdds3c2410_ser.cpp

需要编译的文件为ser_smdk2410.cpp和pdds3c2410_ser.cpp,DEF文件为serial.def,DLL的入口函数是_DllEntryCRTStartup,静态连接serpddcm.lib和com_mdd2.lib两个库,动态链接coredll.lib和ceddk.lib两个库,最终编译为dll文件,文件名为serial_smdk2410.dll。

最后总结一下,Dirs文件会和Sources文件配合使用,但是他们不可能存在同一个目录下面。Dirs文件指定编译目录,Sources文件指定如何编译。

篇2:WinCE BSP中的Dirs文件和Sources文件

线路工程勘测,由于工作量分散,一般不使用测量仪器施放位置,勘探点没有具体的坐标,多以地名标注,给勘测资料的归档、查询、再利用造成很大难度。随着GPS定位系统及其移动应用端的普及,使得线路工程外业勘测工作得到了极大的便利。目前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GPS定位精度一般在0.5~5.0m,完全满足线路工程勘探点对位置精度的要求。通过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的公共软件,既可提取所在位置的WGS84坐标,也可快速、准确地找到已知WGS84坐标的点。在平时的外业勘测过程中,使用移动设备将所有勘测工作量的位置及时记录下WGS84坐标,录入地质数据库,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即可实现地质数据的查询、分析、再利用[1]。

1软件安装

为实现WGS84坐标和KML文件在工程勘测中的各项功能,需要必要的硬件与软件。硬件包括电脑、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IPAD等),电脑需要安装的软件包括地质数据库客户端、Google地球等, 建议安装的软件有奥维地图浏览器、KML文件制作系统等;移动设备需要安装的软件包括Google地球、GPS状态、电子邮箱客户端和微信等。硬件设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是现有的,无需单独购置; 软件中除了地质数据库系统需要单位建立(我单位将地质数据库集成于数字化电力规划设计平台中, 很多单位已建立本单位的地质数据库,一些城市也建立了城市地质地理信息系统[2]、部分行业也在建立地质钻孔数据库[3]),其它软件均为公共软件,不需另行开发。

2WGS84坐标的获取

WGS84坐标有多种获取途径,这里只介绍在外业勘测中最容易操作的三种获取途径:

(1)使用安卓版GPS状态软件提取、手抄WGS84坐标,如图1所示;

(2)使用安卓版奥维地图浏览器记录点、收藏、同步,内业使用电脑版奥维地图浏览器同步收藏点后,可以手抄点的WGS84坐标,也可导出KML文件,如图2所示;

(3)凡经测量专业使用GPS仪器定位的点,均可导出WGS84坐标的Excel文件;

3KML文件制作和传输

KML文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有公共软件可以将Excel文件转换成KML文件,根据勘测数据的特点自行开发了“KML文件制作系统”。另外,有Google地球、奥维地图浏览器、各种地质数据库等多种软件可以直接导出KML文件。

KML文件的传输主要是指文件在电脑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传输,也有多种传输渠道,这里推荐电子邮件和微信两种。不建议使用数据线将文件从电脑里直接复制到移动设备里,因为这样复制到移动设备里的文件不能直接打开,使用时需借助KMLZ to Earth软件打开,而且通过KMLZ to Earth软件寻找KML文件也比较麻烦,而通过电子邮件和微信发送到移动设备里的KML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客户端和微信可以直接打开,只要在有网络信号的环境中事先下载完成,之后可以在任意环境条件下(如无网络信号的山区)打开并使用KML文件,如图3所示。

4WGS84坐标及KML文件的应用

通过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的公共软件及时提取勘测工作的WGS84坐标是基础工作,根据GWS84坐标,将勘测资料输入地质数据库,可实现勘测资料的储存、查询、分析、再利用。反过来,对于已知GWS84坐标的点,既可实现在内业软件上查看点附近的地形、地貌、地物及道路等信息,做到提前规划,又可在外业快速、准确地寻找到该点。对于批量的点可以做成KML文件,并可实现在多种设备、 多种软件之间传递数据。

接到工程勘测任务,首先在地质数据库中查询该工程附近已有的勘测资料,然后利用内业软件辅助勘测方案制定,规划新增勘测工作地点,并把所有点输出KML文件,在勘测外业,利用Google地球、奥维地图浏览器等软件打开KML文件,指导外业勘测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地图软件需要在WIFI环境下将工作区域的地图数据事先缓存下来,这样就可以在外业工作时节省大量GPRS流量,或是在没有网络信号的环境下正常使用。

5主要效益

(1) 经济效益:由于大大提高了已有勘测资料的利用率,可节约今后线路工程勘测成本,视区域内已建工程的多少,一般可节约勘测成本的10%~ 50%,尤其是在可研、初设阶段节约成本更高。

(2) 环境效益:由于利用已有勘测资料的增多, 减少了外业勘测工作量,从而降低了因外业勘测对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

(3) 社会效益:因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勘测资料而减少勘测工作量,从而降低了工程项目的投资, 节约了社会资源。

(4) 工期效益:由于外业勘测工作量的减少,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勘测周期,为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做出了贡献。

(5) 安全效益:由于外业勘测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因此勘测工作量的减少,会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6应用案例

早在2012年,我专业部分技术人员开始尝试使用KML文件,当时只是局部、零散地使用,不系统,没有形成闭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于2013年4月,已摸索出一套系统的WGS84坐标和KML文件使用方法,为验证该技术的可靠性,先后在濮阳东变至仲由变220k V线路、500k V嵩获线改接郑州北变线路工程中进行了试用,并对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的安卓版GPS状态软件与测量专业GPS仪器进行了精度对比,安卓版GPS状态软件精度在0.3~5.6m,完全满足线路工程勘探点对位置精度的要求,见表1。在实例工程试用中,勘测资料的查询、再利用,在内业软件上辅助勘测方案的制定,在外业快速、准确地寻找到勘探点位置,KML文件在多种设备、多种软件之间传递数据等功能均达到了预期目标,技术可靠,满足在工程中应用条件。

2013年6月至今,该技术已在500k V濮阳东变配套220k V送出工程、500k V开封西变220k V送出工程、张北-武汉1000k 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河南段)、宁东-浙江±800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分标2包10)等二十余项线路工程中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附近已有地质资料的利用率,节约了勘测成本,缩短了勘测外业工期,提高了勘探点位置的精度,各方面效益体现明显。

当然,目前应用的工程实例均在河南境内, 充分利用了我单位在河南境内储存的丰富资料的优势。由于我院地质数据库中储存的省外地质资料尚少,若到河南省外,可参考、利用的地质资料有限,但通过长期积累、地质数据的共享,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但这些不会影响该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该技术成果已在我单位勘测工程部、线路部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河南省科学技术学会举办的2014年河南省科普成果奖评选中,我单位申报的 “WGS84坐标和KML文件在线路勘测中的应用”荣获一等奖。

7设想

目前,各国、各行业、各地区以及各单位大大小小的地质数据库有很多(但尚有大量工程勘察资料并未收录进去),一般都需要到现场查询、购买,且数据量有限,大部分地质数据库又不对外开放,严重制约了地质资料的再利用,大量工程勘察工作需重复进行,造成极大的浪费。

设想基于互联网开发一套“开放式全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地质学、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环境地质等领域,采用开放式管理,汇集全球地质数据(不包含涉密资料、涉及知识产权、版权问题等资料),方便全球地质工作者浏览、查询、下载。

所谓的开放式全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或称数字地质地球),形式采用数字地球外观(类似google地球),全球的地质工作者、勘察单位及科研院所均可根据WGS84坐标,在“地球”上标注位置, 并上传各类地质数据(如工程勘察的原始数据、经技术处理的勘察报告、不涉密的公共地质数据等资料),共同建立地质数据库,使用者只需浏览“地球”,即可根据WGS84坐标进行查询、检索、下载,使查询、下载更加快速、便捷,极大地提高了地质数据的再利用,既可节约社会资源,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当然,整个系统的建立、运行,尤其是采用开放式管理,需要全球地质工作者、相关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并建立强大的配套管理措施。长远来看,建立的数字地质地球可作为“数字地球”的一部分,这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壮举。

8结束语

篇3:WinCE BSP中的Dirs文件和Sources文件

而这个操作执行后也没能使Office Outlook正确打开该邮件文件(.eml类型),现在只能先恢复之前的状态,根据以往使用Windows XP的经验在“文件夹选项”中便可设置文件关联和打开方式,可是在Windows 7下面算是迷茫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因为是RC版的原因。在帮助系统中很难搜索到相关的信息,起码通过几个关键词无法搜索到相关的帮助。但是可以肯定系统一定会有设置的地方,这让我想到了控制面板——系统的配置中心,经过努力的查找终于找到了设置的位置。

打开控制面板,默认情况下控制面板是以类别方式排列的,所以我们需要点击“程序”,才能找到默认程序的设置项,在这里我们才能更改指定类型文件的打开方式及默认的程序设置。

当然在类别列表排列下可能无法直观地让我们了解到每个设置功能的具体信息,我个人还是建议将查看方式切换为“大图标”,这样就能清晰地了解每一个设置功能的名称。

点击“设置默认程序”,我们可以在程序列表框中看到当前注册在系统中的默认程序,选中Windows Live Mail,并单击右边的“选择此程序的默认值”,之后在“设置程序关联”中复选“.eml”类型的扩展名,单击确定完成设置即可。

篇4:WinCE BSP中的Dirs文件和Sources文件

1 NDIS中间层网络防火墙技术

NDIS是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的缩写, 意为“网络驱动接口规范”。NDIS横跨了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其作用是屏蔽了底层物理硬件的区别。

NDIS支持三种类型的驱动程序, 包括Min IPort驱动程序、中间层驱动程序、Protocol驱动程序。本文采用中间层驱动程序。

1.1 NDIS的版本

NDIS版本从支持的操作系统看可以分为NDIS5.x和NDIS6.x。NDIS6.x与NDIS5.x有很大的不同, 最重要的是NET_BUFFER替代了NDIS_PACKET。鉴于本系统运行的服务器是Win2008R2, 因此, 本文中提到的NDIS均指NDIS6.x。

1.2 NDIS6.0的数据结构

NDIS6.0中很重要的两个数据结构是NET_BUFFER_LIST和NET_BUFFER。一个NET_BUFFER_LIST结构指向的是一连串的NET_BUFFER, 这些NET_BUFFER中保存的数据包内容属于同一个Stream。通过NET_BUFFER_NEXT_NB () 可以获取下一个NET_BUFFER。

1.3 NDIS的相关函数

在NDIS中, 截获下载数据包的关键函数是Filter Send Net Buffer Lists和Filter Send Net Buffer Lists Complete。在NDIS驱动安装成功之后, TCP报文就会在Filter Send Net Buffer Lists函数中以NBL的形式存在。对于NBL数据的处理, 就位于这个函数中, 而Filter Send Net Buffer Lists Complete的功能是将发送的结构和数据返还给Filter Driver。

2 流过滤技术以及具体实现算法

2.1 流过滤技术和包过滤技术

流过滤技术是在包过滤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流过滤处理的基本单元是数据包, 但并不仅限于数据包;包过滤技术关注的重点是网络层和传输层, 根据这几个层次在单个数据包中的信息进行过滤, 而流过滤注重的是应用层。本文利用流过滤原理对数据包中的应用层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2.2 技术方案

本文以HTTP传输为例讲解流过滤技术在文件加密中的技术方案。HTTP走的协议为TCP报文, 在流过滤方案中截获的封包是TCP包。处理流程如下:对截获的TCP报文进行分类处理→对1中筛选后的报文进行分析和再次筛选→对选中的报文记录该报文的源、目的IP和端口→对此连接的TCP包进行滞留, 并接管此TCP连接→对滞留的数据包进行重组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还原, 继续转发, 并归还此TCP连接。

2.2.1 报文的分类

由于我们的目的是对HTTP下载携带的文件内容进行加密处理, 所以, 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带有应用层数据的TCP报文。TCP报文首先可以分为带有应用层数据的和不带有应用层数据的。应用层无关报文主要是SYN、FIN、ACK等报文, 用于TCP连接和可靠性传输。这类报文与我们的应用无关, 直接转发即可。

2.2.2 报文的分析和筛选

带有应用层数据的TCP报文, 我们可以进行定向的筛选, 即以应用层协议关键词进行筛选。比如对于HTTP协议, 应用层会有“HTTP”字样的关键词, 并对HTTP分析。HTTP协议有POST、GET和应答。传输文件的关键数据包一般在2 00O字节的应答中, 特征是transfe-Encoding的chunk类型 (代表以chunk方式控制文件大小) 以及filename中的扩展文件名来确定是否是加密需要的报文。

2.2.3 报文的滞留、重组和加密

文件加密根据算法需要加密4 096字节的数据, 而TCP荷载数据的报文一般长度是1 514字节, 所以, 需要合并几个连续报文以得到4 096字节的内容。

由于采用网络传输, TCP报文很有可能是乱序的, 所以, 需要根据TCP的序列号对TCP报文进行重组。TCP包的下一序列号=序列号+数据长度。这里的数据长度是指传输的数据大小, 不包括ethernet、IP、TCP报头的长度。

为了重组报文, 需要维护两个队列, 即顺序队列和乱序队列。

2.2.3. 1 顺序队列

截获一个新的报文后, 判断顺序队列是否为空。如果为空, 则判断报文的序列号是否等于startseq, 是则插入顺序队列, 否则按照升序插入到乱序队列;如果顺序队列不为空, 则判断当前序列号是否等于顺序队列结尾的序列号加上数据长度, 是则插入顺序队列结尾, 否则按照升序插入乱序队列。

2.2.3. 2 乱序队列

首先判断乱序队列开始的TCP序列号与顺序队列结尾报文的下一序列号的大小关系。如果相同, 则将乱序队列的开始报文插入顺序队列的结尾;如果前者大于后者, 则本轮处理结束;如果前者小于后者, 则直接丢弃该报文。

保活包括以下2方面的内容: (1) 发送端。对于TCP连接, 系统将报文滞留, 发送端得不到报的回应势必会影响连接。因此, 我们需要伪装成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ack回应。Ack数据报文的序列号等于当前TCP的确认号, 确认号在顺序队列中为空时, 等于startseq;否则, 其等于顺序队列结尾报文的下一序列号。 (2) 接收端。从截获第一个需要重组的报文起, 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向接收端发送ack报文以保证连接。此报文的序列号等于startseq, 确认号与所有滞留重组的TCP报文确认号相等。

2.2.4 报文的加密

根据SMS4加密算法的特性, 加密的最小数据单位为16字节, 因此, 结合实际应用, 本系统采用一次性截获全部4 096字节的内容, 然后加密。

在数据报文滞留排序好之后, 定位数据位置。为了能够恢复原有的数据包, 需要用指针链表对数据位置进行记录, 以便将加密后的内容拷贝回去。

指针链表元素的数据结构主要记录2点, 即指针和长度。对于每一个被放入顺序队列中的TCP包, 均分配一个指针链表元素, 记录下数据所在的起始地址以及数据实际长度, 并对数据长度进行累加。当顺序表中的实际数据长度大于等于4 096字节时, 将数据拷贝出来, 调用加密接口对4 096字节的内容加密, 然后根据指针链表中的元素将数据拷贝回去之后, 对TCP数据包重新计算校验和, 最终转发。

3 TCP封包的修改

对于一个TCP报文而言, 如果其所负载的数据被修改, 就需要重新计算校验和, 否则数据包不会被正常接收。TCP数据封包所涉及的校验和分为IP校验和TCP校验和。TCP校验和覆盖了TCP首部和TCP数据, 而IP首部中的校验和只覆盖IP的首部, 不覆盖IP数据报中的任何数据。

TCP首部校验和计算包括3部分, 即TCP首部+TCP数据+TCP伪首部。

伪首部是为了增加TCP校验和的检错能力, 比如检查TCP报文是否收错了 (目的IP地址) 、传输层协议是否选对了 (传输层协议号) 等。伪首部来自IP首部。

TCP校验和的大致方法如下: (1) 把伪首部、TCP报头、TCP数据分为16位的字, 如果总长度为奇数个字节, 则在最后增添一个位都为0的字节; (2) 把TCP报头中的校验和字段置为0; (3) 用反码相加法累加所有的16位字 (进位也要累加) 。

以上结果即作为TCP的校验和。如果TCP包长度改变, 还要对IP报头重新计算校验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加密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手段之一, 在当前的网络运行中应用是十分普遍的。本文开发了一套文件自动加密系统, 该系统根据防火墙和流过滤的原理, 对从文件服务器下载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 主要用到的技术有NDIS驱动级防火墙技术和SMS4加密算法技术, 可针对TCP/IP协议的特点对经过NDIS驱动的TCP报文进行分类过滤, 并根据HTTP协议的特点对文件进行还原加密, 以起到保护文件的作用。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提高信息利用率的同时, 网络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要想解决网络的安全问题, 最首要的就是在网络运行中辅以相应的加密技术。阐述了NDIS中间层网络防火墙技术, 详细分析了流过滤技术在文件加密保护中的应用以及具体实现算法, 并介绍了TCP封包的修改。

关键词:防火墙,TCP,网络通讯,自动加密系统

参考文献

[1]朱闻亚.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 2012 (04) .

[2]牛景锐.防火墙与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硅谷, 2013 (11) .

篇5:WinCE BSP中的Dirs文件和Sources文件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企业文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87-01

为实现企业文件与档案管理在不同阶段与时期对文献资源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减少重复输入数据的操作,同时规范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接口,要求企业加强对现行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展技术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一套执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将历史性的文件进行有效地的研究,真正将内部的文献进行良性管理,使自己的建设事项能够在计算机的整体控制下能够被整合起来,使企业内部文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断提升。

一、整体的技术分析研究

1.企业文件管理技术分析。企业文件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始于管理信息系统(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MIS)在企业内部的建立。这一系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这个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建立,要依托在企业职能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MIS的建立,一般来说,先要选取较为优良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运用,把握其中的重点事项进行有效地研究,使建设性的管理系统能够不断强化,在进行会计事项的正确流程演绎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其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地关注,把握在原始凭证、票据中的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进行整体性的数据输入过程中,一定要将整体性的数据库建立起来,把握对其中较为优良的建设环境的完善,真正将会计电算化内部的整体环节进行完善巩固。

(2)真正将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筹资事项、投资建设与建设中造价事项进行综合施用,使其中的建设能够不断进行强化,把握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重要的事项能够在网络化的信息建立过程中不断完善。

2.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加强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原则,将内部的人力资源、经济业务的档案数据进行有效研究分析,使其数据能够在渗透过程中,保持一致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写。这项工作首先要按照著录项目构建存储数据库,将数据库进行完善的建立,但是一定要注意各项数据都是真实的、完善的,在进行提取施用过程中,要按照相應的目录进行有效提取,使其能够为今后的经济、人力资源发展方向提供条件。

(2)借助计算机开展档案检索。对原件进行提取检索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利用和掌握,真正将内部的信息进行有效建立与提升。在此过程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操作。

(3)借助计算机完成档案管理中的各种数据与情况的管理与统计,在进行统筹管理过程中,将入库与出库的各个数据事项能够建立起来,把握较为精准的统计、审核的状态,进行自行建立,使其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排列组合,并且不断进行自我的完善强化,为今后企业的发展提供较为优良的建设条件。

二、两者联合施用的技术分析

企业文件和档案管理在不同阶段与时期对文献资源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减少重复输入数据的操作,同时规范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接口,要求企业加强对现行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展技术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一套执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现如今,有不少企业已经通过自主开发或购买而配备了一体化的文档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对企业文件与档案的综合性管理。此阶段与第一阶段主要区别就是在档案管理子系统上建立了一个端口,把握较为优良的管理办法,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使计算机能够建立完善有效的系统数据库,使真正能够使数据提升的建设事项不断强化,真正将企业内部的建设理念进行渗透,使其数据能够不断完善地进行渗透建设。

三、企业文件的电子文件管理事项研究

对于电子文件的理解有许多种解释,在进行有效地认识过程中,应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系统,使电子文件能够在生成过程中,将内部的各项数据进行完善地体现,并且要真正认识电子文件的特点,就必须弄清其与机读文件的差别,两者间的主要区别见下:

1.生成的环境不同。机读文件指能被计算机的输入装置读取的文件。机读文件的读取通常分为两种,其一,指信息从某个存储区读至另一个存储区;其二,指计算机系统从某一类型的记录媒体,比如磁盘,读取信息。因此,识别与复制是机读文件主要的特点。

2.管理模式不同。对机读文件进行管理的模式是对企业文件与档案手工管理程序与方法的模拟,没有本质变化,而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的模式则是基于管理方法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高度整合的基础。

3.存在的具体形式不一样。电子文件就是依据网络技术中的高科技技术进行系统连接,在进行远程传输过程中,能够不断进行自我的强化,并且电子文件的时效性、准确性都是较高的,是能够体现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属性的。

4.管理者构成不一样。原有文件管理事项中,主要就是由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的管理,把企业内部的档案及原有的各项零散数据进行整合,在控制过程中,由独立的管理人群进行建立分析;但是目前的电子文件主要就是以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建设,真正将企业的数据建设事项进行了有效地统计,使整体性的数据能够不断进行提升。

四、结语

正文对三个阶段进行的划分,并不是简单的依次替代,而是依据类型进行的区分。因为,在现代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并未完全到位的背景下,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倾向于长期并存。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的提升,真正将创新的技术进行有效利用,在进行企业公司内部的自主创新事项进行研究,把握经济市场中的有效元素,使计算机能够进行对企业内部的整体事项都进行有效地渗透。

参考文献:

[1]张力.档案管理的跨越——计算机技术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变化[J].科技档案,2006,3

[2]黄春艳.浅谈在企业文件和档案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保存方式[J].黑龙江史志,2009,7

篇6:WinCE BSP中的Dirs文件和Sources文件

目前, 我国许多企事业单位已经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 需要归档的文件分为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两大类。两者虽然记载的信息相同, 但是由于载体不同, 信息存储和获取的方式也不同。在办公自动化条件下, 一些单位认为电子档案已经可以取代纸质档案, 片面强调“无纸办公”;一些单位则认为电子档案存在安全问题以及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坚持采用纸质档案;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开始采用“双套制”或“双轨制”运行模式。

1.1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子档案由电子文件转化而来, 电子文件是由计算机生成和读取, 符合文件属性要求, 以代码形式记录的信息。它具有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多种信息媒介的集成性、信息对系统的依赖性等特征。由于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它们的物质形态、内容主题以及社会本质都是相同的, 均是附着在有形物质上的信息,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只有运动阶段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差异。因此, 电子档案就是处于历史阶段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的特征也就是电子档案的特征。

有些单位在实施办公自动化时, 大都有用电子档案取代纸质档案的设想。虽然电子文件具有存储密集、便于修改、传输快捷、查找迅速、输出灵活, 各种媒体信息可集成化利用, 可以产生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等优点, 但是电子文件也有很多局限或缺点,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子文件的非人工直接识读性。

电子文件的主要存储介质有磁盘、磁带、光盘和硬盘等, 必须借助专用设备和专业软件才能识读。电子档案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过程, 除有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等中间工具, 依赖于专业软件系统。电子档案的制作质量、使用方法、途径、效能等都取决于软件系统的状况, 因此电子档案的数据不能直接利用。

(2) 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首先, 电子文件存储介质的不稳定性降低了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方面, 电子文件的载体一般都具有重写性, 这就使电子信息的更改和复制变得轻而易举, 造成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 电子档案的载体对环境的要求很高, 使用寿命尚未明确, 其稳定性和耐久性都明显不足, 大大削弱了电子文件作为档案管理的可靠性。

其次, 信息载体的可分离性削弱了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凭据性。电子档案的信息不具有固定的物理位置, 而是以“虚拟”的状态存在, 这种可分离性使得一个电子档案往往要经过几次形态转换才能保存或还原, 而经过转换以后的电子文件显然失去了它的原始价值。

再次, 对计算机设备的依赖性降低了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由于电子文件对设备和软件系统有极强的依赖性, 一旦设备或软件系统发生故障或受到“病毒”侵袭, 导致系统瘫痪, 电子文件将被损坏甚至丢失, 这也是当前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

(3) 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尚未解决。

传统档案的定义为:“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因此,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其原始性。没有原始性, 档案“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的真实性就无法反映出来。电子档案因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扩大、缩小或改变存储空间, 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改变其在存储地址, 可以通过拷贝和网络来实现由一个载体向另一个载体的传输转换, 还可以使存储的信息随时面临被修改、盗取甚至销毁的危险, 被修改、删除后会不留任何痕迹, 这就决定了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不易被认可。不仅如此, 电子档案的内容会因与载体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美国, 虽然电子档案已被列入联邦档案法, 成为“官方档案”, 但联邦各级法院仍然申明, 只有打印出来的电子文件, 才具有真实性和证据价值, 否则无法确认。据英国公共档案调查表明, 为了保证文件的法律效力, 有85%的政府部门仍然要求用纸张拷贝保存全部或部分文件。我国在法律上尚未确定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 电子档案的证据作用尚未实现。

(4) 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意识不强, 管理制度不健全。

多数使用办公自动化的单位, 对电子文件没有进行整理、鉴定、编目、归档, 仅将电子文件存储在硬盘或服务器内, 这样即使不会丢失, 日积月累, 电子文件亦会成灾。虽然国家档案局颁布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18894-2002) 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档案局6号令) 但是很多单位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单位的管理办法, 造成文书岗位人员归档意识不强, 更不谈可操作性。

(5) 许多单位内部局域网互不相连, 无法实现办公自动化, 影响了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例如, 长江水利委员会 (以下简称长江委) 机关已使用综合办公系统多年, 应上级主管部门要求, 长江委机关局域网只允许机关中各业务主管局之间和上级主管部门相互联网, 彼此之间产生的文件大多是电子文件, 印数较少的纸质文件仅供备份和归档之用。而其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尚不能与之联网。因此, 下属单位上报文件还是采用纸质文件上报, 而对口管理的长江委各局在回复文件时只能用纸质文件。这种电子文件、纸质文件交错使用的管理模式, 没有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目的, 影响了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影响了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1.2“双套制”或“双轨制”归档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存在以上问题, 尤其是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没有解决, 因此在许多单位采用“双套制”或“双轨制”归档管理模式。“双套制”是指文件归档后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共存, 可以使同一份文件的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共同处于存储和可利用状态。“双轨制”是指对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实行统一、连续、并行管理的机制。“双轨制”明显优于“双套制”, 但这种归档管理模式尚没有统一标准、统一模式, 其特点是充分发挥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优点, 但是存在将二者机械相加的问题, 既需要二者各自投入的人力物力, 又包括了二者所需的全部消耗。目前长江委机关文书档案管理采用“双轨制”运行模式, 但存在以下问题。

(1) 长江委机关综合办公系统管理未考虑机关文书档案归档这个工作环节, 因此造成了机关文书档案归档工作方法落后和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每年处理完毕的文件材料在次年归档时必须按文书归档目录格式重新录入。文书档案归档是按年度—期限—问题的顺序来归档的, 而文书档案的归档目录登记要素与文书处理要素不完全相同, 所以文书岗位人员归档时必须再做一次归档目录, 占用大量工作时间做重复工作。

(2) 长江委机关综合办公系统与档案馆不能连接。每年在做文书档案归档工作时, 档案馆负责机关文书档案归档工作的人员将归档目录的标准格式用移动磁盘拷贝到机关各局文书岗位工作人员的电脑中, 再由其按归档目录顺序录入目录, 编制好的目录由机关各局文书岗位人员用移动磁盘拷贝到档案馆负责机关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电脑中, 经与纸质档案核对无误后方能归档。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错误, 使用的移动磁盘就会在档案馆和机关之间反复使用, 不仅工作效率低, 还严重影响综合办公系统信息安全。

(3) 建立好的长江委机关文书档案目录与现行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存在连接问题。建立好的长江委机关文书档案目录是用电脑中常用的电子表格输入的, 要将该电子目录转入档案馆现行的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也非常麻烦。如此繁琐和落后的档案归档方式, 使机关文书档案的归档周期延长, 从而影响机关文书档案的利用效率。

(4) 长江委机关文书档案纸质目录和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电子目录不一致。长江委机关文书档案归档是按年度进行的, 但随着机构的改革和职能变化, 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 文书档案存在当年漏归档的情况, 这就需要作插卷归档处理。文书档案的插卷工作一直都是由档案部门代做, 目前插卷工作只是在原纸质目录中加入条目, 档案实物排放在当年档案的最后, 而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则无法加入, 造成纸质目录和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目录不一致。

(5) 长江委机关部分公文已电子化处理, 并保存在OA系统中, 由于系统不兼容, 无法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处理。

2 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同步归档管理是“双轨制”的发展方向

在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双轨制”归档管理模式中, 强调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实行统一管理, 其核心是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的衔接问题。如何实现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无缝衔接, 避免出现二者机械相加的现象, 实现“1+1=1”的理想运行境界, 是“双轨制”管理模式研究的重点, 对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进行同步归档管理是“双轨制”的发展方向。

公文同步归档分以下几种情况:

(1) 收文管理中可能出现先收到电子文件, 后收到纸质文件的情况, 或者只收到纸质文件的情况。无论纸质还是电子公文的收文运转、拟办、领导阅批、承办意见及各环节的处理日期均须录入计算机系统, 并将收文运转处理的电子信息连同纸质公文一并归档。 (2) 发文管理中, 对于在计算机网络上拟稿、核稿、审稿、会签、签发电子公文的单位, 应在文件制发时制作一套纸质文件及发文处理单, 并在纸质发文处理单上加盖单位公章, 以作为发文的凭证件, 然后与电子文件一并归档。对于人工制发的公文, 在文件制发后须保留打印定稿的电子文件, 与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3) 对于已在档案部门保存的纸质档案, 须将纸质文件逐份扫描成电子档案, 并在机读档案目录中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著录条目的连接, 以满足电子档案全文检索或在网络上进行信息共享的需要。

公文同步归档管理可以彻底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 适应办公自动化的发展, 能够确保档案信息的正确和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使用上方便快捷。

3 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同步归档管理模式的实现方式

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同步归档管理必须从公文处理环节入手, 纳入文档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中, 实行统一、规范管理, 实现文档从OA系统到档案系统的无缝衔接。

3.1 系统接口开发

按照国家档案法规, 电子公文处理完毕后应及时移交档案部门归档, 由档案部门集中保管并提供档案查询利用。为提高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效率, 必须开发系统接口将文件的生成、归档和最终处置三个环节进行有效集成, 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为实现电子公文的在线自动流转归档, 应对数据结构和格式进行统一规定, 开发系统接口, 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衔接。

(1) OA系统。

在OA系统中建立中间库, 对OA系统形成的电子公文条目信息进行管理。系统将公文的电子文件内容和公文条目对应关系一并以标准XML格式提交到中间库。中间库的维护由OA系统负责, 并由机关各部门文书人员负责管理, 在此系统中形成电子文件目录和纸质文件目录两套档案目录, 由于上述长江委机关电子政务管理模式, 纸质文件目录多于电子文件目录数量, 重复部分可相互转换, 一些不便电子化处理的纸质文件材料必须在中间库中进行目录补录, 档案系统对中间库中已提取的数据给予字段标示, 由OA系统定期处理。

(2) 档案系统。

在档案系统中建立预归档库, 实现数据的接受。长江委机关各局文书管理人员将中间库的数据转入预归档库中, 由档案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审查核对, 并将通过审查的数据提交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进行管理。对存在问题数据可由档案馆专职档案人员在预归档库中修改, 也可将预归档库中的数据返回到中间库, 由机关文书管理人员在中间库中进行修改。

3.2 中间库功能

中间库提供电子公文交换业务数据内容, 实现OA系统预归档电子公文管理功能, 由归档文件登记、文件检索和归档目录编制三部分组成。其数据传递可采用以下格式。

(1) 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XML格式。 (2) 版式公文+公文的描述信息。 (3) 公文文头 (图形格式) +公文内容 (txt) +公文的描述信息。 (4) 归档文件登记模块对于办结的发文和收文进行登记, 并提供检索查询和统计功能。 (5) 中间库应提供对办结的收发文检索功能。 (6) 归档目录编制功能。

3.3 预归档库功能

预归档库与档案管理系统预归档库模块相对应, 由长江档案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操作, 进行信息的补录和完善, 以为电子文件以及纸质文件的电子目录正式导入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做好准备。预归档库实现待归档电子公文以及纸质文件的电子目录向档案管理系统的提交与审核, 包括预归档库审核模块与文件目录报表生成模块。

(1) 预归档库审核。

预归档库审核模块应实现对档号、责任者、文号、题名、归档单位、日期、保管期限、页数、密级、年度、备注等字段的解析, 将其直接提取到档案管理系统的归档模块中, 以实现便捷的归档操作。

(2) 报表生成。

系统提供报表生成功能, 可根据档案馆要求生成多种格式的归档档案文件目录。以便多种形式检索。

3.4 实现过程

由OA综合办公系统按照档案管理系统方法制订的技术规范要求将所需要转换的数据写成XML文档, 然后调用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归档服务 (归档Web Service) 将XML文档中的数据转入到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中。通过此过程, 实现OA系统公文在线归档功能。

3.5 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编目的方法

由于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同步归档, 他们使用的编目方法和存储的装具都不相同, 档案部门应在每件纸质档案目录“备注”栏中或备考表上注明相应电子文件的编码和存址。同时在电子文件归档目录的“备注”项中注明相应的纸质文件的档号和存址, 这样既可以解决归档文件的凭证、依据作用, 又可以解决档案的提供利用和资源共享问题, 达到互补的目的, 使档案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4 结语

在办公自动化条件下, 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管理必须采用“双轨制”管理模式, 对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进行同步归档管理是“双轨制”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在实际管理工作中, 必须建立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相一致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检索目录中增加反映电子档案状况的数据项, 同时加强与同步归档管理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重视人员培养, 开展标准化工作, 开发合适的电子文档处理和档案管理一体化的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

摘要:电子文件存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真实性问题, 其作为凭证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 采用“双轨制”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归档管理模式, 将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进行同步归档的管理模式是“双轨制”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办公自动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现状, 提出了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管理模式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电子文件,纸质文件,双套制,双轨制,同步归档,归档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篇7:保护云文件和邮件

通过Bitlocker功能我们可以加密硬盘,防止未经授权的人访问我们的硬盘。但是我们通过互联网传输的数据,如果不经过加密,可以说是毫无安全可言的,不仅入侵在线服务站点的黑客可以获取这些信息,而且数据传输过程中经过的每一个网络节点都可以截取我们的数据。经过爱德华·斯诺登的事件,所有人都知道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错觉。幸好,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困难,使用免费的加密工具Gpg4win(www.gpg4win.org),即可保护上传到云存储服务的文件以及电子邮件等在线发送的信息。

密钥对

Gpg4win是依照由IETF制订的OpenPGP技术标准设计、遵循GPL协议的PGP加密软件的替代品,它采用非对称的RSA加密算法,利用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组成的密钥对,我们使用公钥加密的文件只有使用对应的私钥才可以解密。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公钥提供给朋友,他们使用我们的公钥加密的文件与信息,将只有使用我们的私钥才可以解密。

1、安装加密软件

启动Gpg4win的安装程序,并在选择安装组件的对话框中选中“GPA”,该工具将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管理密钥。

2、创建一对密钥

安装完成后启动GPA,然后选择“Generate key now”开始创建密钥,创建向导将提示我们输入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除了可以将密钥存储在当前的电脑上之外,我们还可以指定一个外部的存储器,例如指定一个闪存盘作为存储密钥的位置。最后,我们需要输入一个用于管理私钥的密码,该密码应该包含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

3、加密云文件

现在打开电脑上用于云服务同步数据的文件夹,右键单击希望加密的文件,在快捷菜单上选择“Sign and encrypt”。在接下来的对话中,选中“Archive files with”和“Sign and encrypt(only OpenPGP)”选项,如果需要还可以选中“Subsequently delete unencrypted original”,以便在加密之后删除没有加密的原始文件。接下来单击“Next”进入下一步,在“My Certificates”列表中选择用于加密的密钥,然后单击“Add”按钮,单击“Next”进入下一步,单击“Sign and encrypt”确认加密操作。软件将要求我们输入私钥的管理密码,加密完成后我们将获得一个“.tar.gpg”的加密文件,该文件通常会比加密前更小一些。

4、解密文件

如果希望编辑加密文件,则可以右击加密文件,选择“Decrypt and verify”,点击“Decrypt/Verify”,输入私钥的管理密码后,我们将能够在一个新的文件夹中获得解密的原始文件。

5、导出公钥

打开GPA工具,右键点击需要导出公钥的密钥,选择“Export keys”并选择保存导出的公钥到硬盘上。

6、导入公共密钥

如果有朋友也使用Gpg4win,那么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公钥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发送给朋友,同时也可以要求朋友提供自己的公钥。收到公钥后,打开GPA,单击“Import”并导航到朋友的公钥文件所在的路径,选择它并通过“Open”将其导入。

7、加密电子邮件

在GPA的工具栏中单击“Clipboard”,直接编写信息或者在其他电子邮件客户端中将编辑好的信息拷贝到剪贴板,然后在GPA剪贴板中点击“Encrypt”按钮,选择收件人的公钥并在接下来的信息中确认,这样就可以将电子邮件内容加密,然后将其发送给收件人。

8、解密收到的加密邮件

篇8:投标文件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1 选择投标项目的原则

平时注意掌握市场的信息和动态, 迅速及时地搜集投标的有关信息, 系统积累有关资料, 善于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利用信息为投标选项提供依据。投标项目选的准不准, 将直接影响到中标后企业的利益、生存和发展, 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大事。遇有招标项目时按以下原则分析:

1.1分析项目可能获得的利润程度。1.2分析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自然条件等对投标和中标后履行合同有影响的各种宏观因素。1.3考虑项目是否在公司确定要发展的地区, 是否符合企业的目标和经营宗旨。1.4谨慎考虑自身的专业范围、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和实际工程经验能否按业主要求完成项目, 能否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1.5分析建设条件、资金落实情况、施工条件、工程难度、业主资信等因素, 考虑工程的可靠性。1.6考虑项目的激烈程度, 自身是否有战胜对手的优势, 避免浪费资源和影响企业形象。1.7一旦确定投标, 要及早购买招标文件, 为编制文件赢得宝贵时间, 以免因时间紧迫出现疏漏, 造成废标。

2 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编制方法

资格预审文件一般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 承建同类工程的经验, 拥有的资源和财务状况及信誉等方面。在平时工作中要积累和整理反映企业资质、经验和实力的相关资料, 以便随时提供使用。针对拟投项目类型, 适当调整内容, 不断更新充实。以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财务资料更要认真审核, 正确反映本企业良好的经营状况。对反映企业经验、证明企业资源实力的文件证件要充分齐全, 发挥企业的特长和优势。

资格预审是投标活动的前奏, 除了认真按照业主要求编送有关文件外, 还要开展必要的宣传活动, 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争取资格预审通过。

3 投标文件中报价的编制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价格体系, 造价编制人员要把已投项目的材料市场价格, 人工当地行情价、机械设备租赁价、分部分项工程的承包价分类存档, 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和参考。接到项目后认真研究招标文件, 仔细审核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 为“不平衡报价”做好伏笔。重视现场考察和标前答疑工作, 为制定合理的报价打下基础。编制报价时要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方法、安排合理的工期, 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机械设备和劳动力, 尽可能减少临时设施和资金的占用, 提高低价的合理性, 增加中标的可能性。综合考虑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和利润后计算出初步报价。

计算出初步报价后, 对工程量清单中所列的分项单价进行分析和计算, 确定出每一分项的单价和合价, 分析标价计算中使用的劳务、材料、施工机械的基础单价以及选用的工程定额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拟投标工程的实际情况。

进行单价分析后, 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自身优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研究报价策略和投标技巧。常用的报价策略有:a.获得较大利润。b.保本或微利。c.最大限度低价。d.超常规报价。投标技巧通常有:a.不平衡报价。工程项目中子项目的报价之间调整, 不影响总报价的方法, 为实现以后工程量变更得利。b.零星用工的稍高报价。c.多方案报价 (增加建议方案法) , 采取吸引业主修改合同、修改原设计方案的多方案报价。d.突然降价法 (突然袭击法) 。用于对付投标对手。e.低投标报价夺标法。f.联合保证投标法 (实力不足时使用) 。

确定报价策略和投标技巧后, 采用不平衡报价法、突然降价法、联合保标法等投标技巧, 与以往本企业的投标报价进行对比, 分析报价的合理性、竞争性、盈利及风险, 确定最终报价。

4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选用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组成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时工作中认真研究施工规范, 对常用的施工工艺、各项保证措施及相关图表先制定出来, 并分类整理。投标时再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和特殊部位的技术要求, 结合本企业技术条件和装备情况, 有针对性地提出施工方法和保证工程质量、进度的技术措施, 并要考虑成本核算, 认真规划, 精心编制。“重点突出、兼顾全面;确保质量, 安全适用;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要力求获得招标“准业主”的信任, 对工程进行总体规划战略性部署。

5 标书制作的原则

工程报价最后确定后,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完成整套投标文件, 按规定的份数、格式及内容填写, 字迹及按规定提供的证件复印件清晰可辨, 确保投标文件在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 这是编制投标文件最基本的原则, 编制投标文件过程中要体现企业的优势和特长, 注重文字的排版, 封面的设计制作, 力求用心编制, 精心制作, 用精美的投标文件展现企业的风采。

6 对投标工作的总结分析方法

把投标文件按规定密封递交后, 准时参加开标会议, 积极做好澄清工作, 对每次投标的情况, 不管中标与否, 认真记录每次投标参与的企业数、各家的报价情况、中标价及标底等。对这些资料认真分析, 总结中标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不仅能为选择投标项目和编制报价提供资料, 而且能提高编制投标文件的水平。

综上所述, 投标工作是一项极富挑战的工作, 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认真学习研究建设法规、招标范本、施工规范、定额及投标策略和技巧, 才能编制出高水平的投标文件。

摘要:投标工作是一项极富挑战的工作, 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认真学习研究建设法规、招标范本、施工规范、定额及投标策略和技巧, 才能编制出高水平的投标文件。

篇9:WinCE BSP中的Dirs文件和Sources文件

关键词:电子文件;纸质文件;同步归档;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119—02

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随着经济、科技、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档案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档案工作要如何应对新形势的挑战,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竣课题。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处理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应用,正悄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它的影响也渗透到档案工作中,使现阶段的档案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采用高新技术不仅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的手段,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是现代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电子档案、纸质档案长期并存

目前,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形成了电子和纸质两种文件,其中有些文件只有纸质形式,它是传统文件——档案管理模式的产物;有些文件只有电子形式,如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文件等;也有些文件同时以两种形式存在,在同时保留两种文件的单位中,将两种文件双双归档形成了两种介质的两套档案。对两种不同介质的档案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于纸质文件按照传统的做法将其归档案保存,使其依然保留毋庸置疑的“档案”身份;对于各种电子文件则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进行管理,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为档案机构规范化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这种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同时归档、同时进行管理的模式,我们称它为档案管理的“双轨制”。

“双轨制”形成的原因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为现有的一些纸质档案制作数字化副本,其主要目的在于改进利用和改善保护。在档案利用方面数字化文件给利用者带来的方便是十分明显的,它使全文检索和异地查阅成为现实。在档案保护方面数字化文件也有很大的优越性,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为原件制作的模拟副本的质量总是低于原件,而且复制一次,质量就下降一次。而在对原件进行数字化时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出不同分辨率的副本,甚至获得比原件更好的质量。专家们认为,“对于许多正日益腐朽的信息载体来说,唯有数字储存才能够做到信息保存数千年而不失真。”在客观上就形成同一档案以不同介质保存,以两种不同的方法管理的“双轨制”管理模式。另一种情况是将计算机生成的电子文件转换成纸质文件,用以“生效”,履行文件功能或仅仅是用以保存。这种“慎重”是完全必要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对历史负责,尽最大努力保存反映历史真实面貌的可靠记录。在证实电子文件的证据性、长久性之前,不能轻易放弃传统的文件形式,这种“固执”所表现的正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将电子文件保留下来是因为电子文件在检索、利用、传输、存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能力”,以此构建一个新的信息系统,可以更加高效、方便地满足利用者的信息要求。于是就又形成了电子文件——纸质文件的双轨制。

双轨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需要分别建立两套管理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这给各级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各级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地将电子档案的管理纳入现行档案管理体系,在两套管理系统中分别操作、分别保管、分别利用。但要特别注意在两个系统之间建立必要的通道,使人们可以容易地从一种文件找到相同内容的另一种文件,以便在有关业务处理上协调一致,并方便利用。

双轨制是文件介质转换时期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可以预见,这种模式将持续相当一个时期,原因之一: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建立还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进一步探索、总结、建立,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长短,不但取决于档案人员的不懈努力,而且取决于国家以至企事业单位对人力、设备的投入能力,取决于整体发展的水平。原因之二:由于电子文件的易更改性,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凭证作用从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各方面条件的具备,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独立地转化为电子档案,但硬拷贝仍将是一个安全的备份形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则为档案的利用、档案保护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多种介质档案并存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二、纸质、电子档案同步并行管理

“双轨制” 同步并行管理的确切含意是:在继续坚持纸质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的前题下,积极地开拓、建立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流程。为此,我们制定了《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的有关规定》,对电子文件管理、利用作了相应的要求。

1.归档范围。对于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的规定,是电子文件归档以至于今后电子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这是由于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有着与纸质文件——纸质档案截然不同的特点和属性。纸质档案的直接性,决定它不用任何中介物。人们可以在书写载体上直接输入信息,也可以直接读出信息,并理解它的意思。

电子文件是人们操作计算机过程中生产的,它是若干数字化码(01码)的组合,烦琐的编码、解码过程全部在计算机里完成,离开计算机人们将无法读取所需的信息。因此在电子文件归档时,对产生电子文件的硬件平台的说明是必不可少的。

电子文件的产生,不但要靠硬件平台支持,还要靠软件平台支持。所谓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和生产电子文件的应用系统。档案室对本地区、本单位普遍应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系统软件应留有备份。同时对于特殊的应用系统生产电子文件在电子文件归档时应一并归档保存。

2.归档。电子文件的归档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介质移交,另一种是网络移交,介质移交方式是指机关各部门将本部门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转存在某种存储介质上,上交档案室保管。网络移交则是各部门通过网络传输文件向档案室移交。为了慎重起见,目前我们采取的方式是软盘归档。每年按纸质档案归档时间,各部门同时向档案室移交归档电子文件软盘。在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各部门要按电子文件移交目录及有关说明归档,主要内容有:盘号、电子文件题名(实际文件名)、电子文件机读名、发文号或图纸号、计算机型号、操作系统名称及版本号、应用软件名称及版本号。

3.电子档案管理与利用。在电子文件归档后由档案室写入硬盘,在局域网中进行整理后写入光盘进行保存。在双轨制的情况下,要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之间建立必要关联,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既处于不同模式的管理下,又存在着一条联系纽带。

加强电子档案的转换工作,如果说档案馆(室)对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软件还有可能保存,但对不同硬件平台即不同型号的计算机都进行保管,则是不可能的,否则档案馆(室)将会成为计算机博物馆。因此,对于档案工作人员,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是数据的转换工作。这种转换工作主要体现在把数据从低平台(硬件平台)向高平台转换,不同版本间文件格式(软件平台)向统一文件格式的转换。

三、在“双轨制”时期档案工作的任务

纸质文件——纸质档案、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同时并存的机制将存在相当一段时间,但这个时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不完全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主观因素,还要受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受本单位、本地区办公自动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这段时间对档案工作者而言,不是宽松而是紧张。档案工作者要抓住这个契机,完成大量的工作。

进一步明确档案馆(室)在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地位,从法律上赋予档案馆(室)转化电子文件为电子档案的职能。当前,国际、国内档案界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业内人士在理论上、实践上也总结出一套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的理论和方法。但是,档案机构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和档案机构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在档案系统内部即可完成,后者则涉及到信息产业、专业技术机构,它需要国家立法机关在档案和信息的法律中作出相应的规定。

在“双轨制”时期要加快电子档案的制作规程、保管要求、保护措施、提供利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1998年初,我国完成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的国家标准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的试行标准,在征求意见的同时,先后在上海市政府、杭州市政府、云南省政府、国务院秘书局等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中进行试点工作。这些标准草案的出台,对档案界管理电子档案无疑是个极大的促进。但是,各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如何根据“标准”的原则、思路,建立完善本地区、本单位的实施办法和制度,对于广大的电子档案的具体管理者又是刻不容缓的。

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电子档案管理队伍是“双轨制”管理过程中刻不容缓的任务。在电子环境中,如果档案人员不积极介入文件的形成和保管过程,文件将很可能不存在或至少不可能被鉴定、保存、编目或提供利用。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以及现代化通讯设备来进行电子信息的制作、使用、维护和管理,否则就根本无法介入文件的形成和保管,也不可能参与电子文件管理、检索系统的规划、设计,当然也谈不上充当电子文件的合格管理者。

总之,纸质、电子档案同时并存将是长期的,但在这个时期内档案工作者的任务也是繁重的。“双轨制”管理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接受时代的挑战,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电子档案馆(室)。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WinCE BSP中的Dirs文件和Sources文件】相关文章:

上一篇:热热的烤鸡腿初中作文下一篇:罗桥小学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管理制度201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