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无价经典散文

2024-04-14

白梅无价经典散文(精选2篇)

篇1:白梅无价经典散文

1.答案示例:

场景一:灵堂哭苦老 场景二:家中哭苦老

场景三:挥笔画梅花 场景四:白梅赠爱徒

2.答案示例:

因为“白梅”这幅画是许老痛悼师兄的宣泄情感之作,是他与师兄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是许老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创作出的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珍品。所以,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3.答案示例一:

第③段描写了许老在“我”家作画的过程,用“捉”“横扫”“挥舞”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许老作画时恣意挥洒的样子;用“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的议论,表达了许老作完画仍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状态令“我”既感动又担忧的复杂感情。这些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表现了两位画家之间的深厚友情,感人至深。

答案示例二:

本文寓丰富的情感与描写和议论中。第③段用“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许老想通过作画来悼念师兄的急切心情;用“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的议论,点出许老作画时笔笔着力、悲痛万分的状态带给“我”的震撼。

篇2:从先秦诸子散文入手涵泳经典

一、在涵泳中拓展经典的宽度

由于种种原因,现行语文教材里选编的先秦诸子散文少之又少,注解也较为粗浅,缺乏系统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提倡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尝试带领学生进行“先秦诸子散文之经典导读”的拓展学习,通过阅读经典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日本有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人,他是日本现代文明的创始人之一。他有过这样一个口号:“要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算盘表示经济利益,《论语》表示伦理精神。日本经济就是在东方文化的伦理道德的规范制约下实现义利合一,逐渐发展成今天的经济强国。听完故事,学生们表示感触很深,认识到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影响着邻国的发展进步。其次,我利用PPT在课堂上展示一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让学生通过诵读,激起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就由被动接受型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型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在涵泳中体悟经典的深度

我常带着学生涵泳经典,与经典对话,教导学生耐心聆听先知的教诲,明白一些为人之道,使学生通过对经典的学习与感悟,认识自我,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使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一些经典名句看似简单易懂,却是人类智慧经验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使学生读懂经典,在经典的感召下,对生命能有新的体悟,对自我能有新的认识。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今天,向孔子学当教师”的专题解读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与先贤对话,获取情感的共鸣,汲取做人的智慧。先贤的智慧良言和伟岸的人格精神一次次感召着他们,他们在获取、辨识、整理、归纳中加深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内涵的理解,他们不再盲目崇洋,而是能够聆听、倾诉、思考,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例如,通过学习名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学生在记诵中感悟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而且是互相影响的,在一定程度下还会发生转变,最后归于统一。学生在诵读中陶醉着,在诵读中收获着,明白了“以德养道”的真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三、在诵读实践中修身养性

1. 在反复诵读中指导涵泳

我采用导读和精读相结合教学形式,从学习经典篇章的原文、原字入手,引导学生掌握经典的精髓。同时,我还在深度讲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挖掘和深化文本的思想内涵。

我在课堂上进行导读时,在具体操作中注重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领悟、自我建构知识。在导读的同时,我还带着学生加以深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经典内涵的理解,使他们在涵泳中与文本融为一体,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升华人格内涵。

对照新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驾驭教案,并不能体现教师的驾驭能力,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维动态才能真正地教育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制订教学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经典的学习中,通过熟读的方式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圣贤的缅怀之情,在熟读中产生审美的愉悦。教师与学生都应在诵读中用心去感悟经典,在反省中获取智慧,形成良好的主观体验。

2. 在专题研读中教导涵泳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是孔子一生为学的写照,完整地叙述了孔子一生进学的历程,对青春期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帮助极大。学生在诵读后能很快熟记句子,但对句子的理解流于形式,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整体地领会其内涵,而且学生对“志”的理解过于简单,仅解释为“立志”。因此,我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探究,从细微处入手进行理解,使学生明白“志”是“三十而立”的基本前提,“志”应该理解为在心里“以圣人为志”,在外就是“学”,学习圣人。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学”入手,从模仿圣贤的言行开始,去感悟其内涵,从而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上一篇:贫困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下一篇:屏边第五中学防踩踏应急演练活动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