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龙村报告

2024-05-01

聚龙村报告(精选4篇)

篇1:聚龙村报告

当前聚龙村经营管理现状

广东明辉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06年初,就怀揣发展清末光绪古村——聚龙村的理想,用心在这片土地上塑造一个新的城市亮点。在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推动下,依托区里关于“北有陈家祠,南有聚龙村”的战略引导,历时三年时间,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已完成了聚龙村8间民居(除区房管局托管的5间外)的业权收购,并对上述房屋按照修旧如旧的宗旨进行了部分修复。

随着聚龙村收购修复工作完成,及村内建筑及广场的整装工程也基本完成,聚龙村的保护、整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为此,在经过数月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公司有了将聚龙村打造成“广州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示范基地”,发展“国学名人会馆”、“亚洲艺术基金会展览馆”为主题文化村落的构想,引进艺术文化产业,宣传油画、国画等文化,推动国学、美术绘画教育的普及,让历史建筑融入艺术创作当中,并根据建筑特色配套有西关风情的私房菜馆、红酒庄、茶道驿站等设施。而聚龙村广场,我司将其打造成具有原民居生态的文化品味,配合“南有聚龙村”特色的“社区文化广场”。

现我司已成立了对聚龙村开发管理的专属公司,并进驻了相关物业管理工作人员,承担了村内和广场的日常清洁和维护工作,并加派安保人员维持聚龙村周边的秩序。在这期间,我司经营管理遇到了相当一部分困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物业管理上缺乏统一性。聚龙村历史悠久,产权复杂,目

前区内有四个业主和管理方(荔湾国土房管局、广州聚龙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当地居民和冲口街道办事处)。由于多方管理,造成物业管理和推广没有统一性,资源没有共享和合理利用。

二、维护成本高。聚龙村房屋是砖木结构,容易滋生白蚁,楼顶是木梁和瓦片,容易漏水和渗水。公司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防治和维护。

三、管理难度大。聚龙村位于冲口街的杏花社区内,周边有许多当地居民生活。我司已进驻物业管理公司对聚龙村进行日常事务管理,由于聚龙村广场未验收完工,并属开放式管理,周边居民常在广场活动,但有一部分居民素质较差,造成一定影响,管理难度大。

四、配套不完善。聚龙村房屋有一百多年历史,我司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但相关的现代设施未能解决,如用水、用电、污水处理等方面未完善;如游客到村的指引、路牌标识、车辆停放等等方面缺失。

公司希望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把聚龙村打造为荔湾南片,继陈家祠之后又一村落改造的力作,并有望成为广州市未来古村落保护、改造、开发的示范,打造出新的城市亮点和文化名片。

篇2:聚龙村报告

随着我国的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村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断涌现,农业农村工作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要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调研工作意义重大。此次,在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安排下,大学生基层干部培训班学员和中青班学员分组编排,对我市38个帮扶整转联系村开展了蹲点调研活动。我小组经过为期两周的蹲点调研,了解掌握了应店街镇双龙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次调研的基本情况

今年11月8日开始,我调研小组在应店街镇双龙村的长塘头、十泄岭下和山头王三个自然村开展了为期两周的蹲点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中,通过开展村两委会座谈、个别党员群众上门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双龙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重倾听群众的呼声,在联村干部和镇分管领导的协助下,协调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内部的主要矛盾和纠纷。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双龙村虽存在党组织建设薄弱、村两委干部内部矛盾尖锐、土地信访问题突出等一些客观问题,但也存在强大的发展潜力。

二、双龙村基本情况

双龙村位于应店街镇云石片区,由长塘头、十泄岭下和山头王三个自然村组成,有5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5人,村两委会成员8人,党员85名,村民代表37人。全村共有1883口人,水田面积约845亩,旱地面积约501亩,村人均年收入100595元,集体年总收入31.29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小组发现双龙村存在底子薄、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村党员干部内部矛盾突出等一些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不高,两委会班子成员存在内部矛盾,党组织活动难开展。

一方面,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仍然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

仍然很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工作方式方法的学习;个别村干部民主、法律意识淡薄,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对影响团结的误会、矛盾听之任之,没有及时疏导,导致村党组织威信减弱,工作中矛盾增多。

另一方面,村长和村支书长期缺乏沟通,一些小误会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导致两人关系恶劣;村长又长期在外办厂,不理会村务,村中事物由书记一人管。村两委会成员和镇联村干部多次出面调解无效,两人矛盾越积越深,严重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团结稳定。自从2009年3月村长、书记发生正面冲突后,村两委会议已趋于式微,村两委会成员很难坐下来商量本村发展,导致本来就发展滞后的双龙村更加雪上加霜。

(二)土地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由于政府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部分农户土地被大面积征用、占用,政府给予的土地补偿款而引发纠纷,引起上访。如2002年十店公路建设占用村土地,个别村民在分配土地补偿款和进行土地重新调整时与村两委会意见不一;2007年凰桐江建设部分群众对补偿方案不认可。

2、村干部将预留机动地面向特定人群招标发包土地引发纠纷。村干部为化解村内不良债务或谋取利益,如长塘头自然村,通过先把机动地承包给部分群众种植,当种植承包期满后,再向先前承包种植的农户签订合同,将土地发包出去,使没有得到公平招标机会的农民心存不满,从而引起上访。

3、因群众要求收回承包地到期不能按时收回及不能按时全额缴纳承包款等引发纠纷。一是前几届村委会发包出去的土地,因承包期限较长至本届村两委任期时承包合同才到期,但因承包户与村集体之间存在债务关系等原因拒不交出,本届村两委以不了解事情原委等些原因不及时处理,而群众反响强烈要求收回村集体资产。如十泄岭下自然村黄砖厂承包,丁家坞水库承包都因承包合同到期但没有及时收回,从而使村集体资产被个别村民占用状态。二是由于政府出台新的政策,原先村与承包者签订的承包合同中有新政策相违背的内容,双方在承包款及补偿问题存在意见不统一将事情搁置下来,承包者继续占用,村两委会没有及时拿出方案解决问题,是村民中反响强烈。

如长塘头自然村黄砖厂承包。

(三)村集体经济薄弱。

双龙村由于没有村级企业等原因,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村集体主要来

自政府对村庄整治的政策性补助,村自有收入仅靠一些闲置旧房和土地出租而得,年收入非常有限。而全村农田水利灌溉、垃圾清运、路灯照明、农医保补助、党员干部会议误工补贴和村干部工资等开支造成了巨大的收支缺口,令村干部绞尽脑汁,双龙村的负债也逐年增加。因此,村干部和村民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希望通过建设标准厂房等途径发展集体经济,但苦于没有规划允许的土地指标,难以实施。

(四)村务公开有时流于形式。

村务公开的意义在于:增强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部分村干部

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从此次调研发现,要求公开的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土地承包、使用情况以及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及报酬等等内容还没能完全落实。其中,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是村务公开中村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做好财务公开工作,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与真实,才能真正给村民一个明白。

四、对双龙村发展的一些思考

1、协调村领导班子内部矛盾,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维护行政村团结稳定。

此次,在多方走访和座谈后,我小组深入了解了村长和书记的矛盾根源,在镇领导和联村干部的协助下,召集村长、村支书、村委和文书,开展了一次深刻的恳谈会,谈心交心,化解误会,冰释矛盾。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要重视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培养,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扭转基层党员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敷衍应付的思想状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作用,并籍此提高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农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合理合法经营土地。

一是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落实力度。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向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税费改革、合同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全民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认识。循序渐进,彻底整改,积极稳妥地做好规范和完善下一轮土地承包工作,彻底清除矛盾隐患,从根本上理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二是严格落实农村合同乡镇监管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合同的管理,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台账,做好土地承包及流转合同的签订、登记、鉴证和档案管理工作。严格审查合同的真实性、可行性和合法性,并监督合同的实施,防止出现虚假合同、侵权合同和暗箱合同,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科学经营土地。积极开展宅基地、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用地面积,缓解土地资源对发展的制约要素。可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所有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参与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开展物业租赁经营等。村集体发展和引进建设项目,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是依法确权,妥善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对容易引发权属纠纷的土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可成立工作组依法予以勘界确权,明确土地权属,完善土地登记确权手续,彻底解决土地权属争议。

五是严格依法行政。首先要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不制造新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其次要合理合法处理信访问题。应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对一些无取闹,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件要严格依法处理,决不姑息,一味纵容。更不能为求得一时的安定,不讲原则,随意承诺和让步,纵容、包庇违法信访。

3、依托当地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要盘活闲置存量资产。要考虑集体经济的原有资产积累,对集体原有闲置的食堂、厂房、设备等集体资产,进行资产改造,重新招投标,以提高使用效率,增加集体收入。

篇3:聚龙村报告

(李四凤 张明辉 蒋国(长沙民政学院)于2003-6-10 12:00:21发布)

目前,针对中国农村,特别是低度发展地区的“贫困”现状,我国各级政府、国内外NGO等都表示了自己的特别的关注,他们利用各类资源对低度发达地区的妇女推行了“妇女小额信贷”、孩子实施了“希望工程”、失学女童进行了“春蕾计划”……这些工作为当地的村民提供许多的帮助,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逐渐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窘境:如一些失学女童受过初、中等教育后回到农村无法认同当地“贫穷”的现状;而一些“希望小学”则没有孩子来上学;妇女的小额信贷也只是借给那些“有偿还能力”的妇女……为什么我们曾经认为很好的“扶贫项目”会变成这样?

带着这样的疑惑,2003年2月24日至5月下旬,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专业的四名同学在一位督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九龙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农村社区工作毕业实习。

我们作为国内首次农村社会工作的实习生初次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农村的发展问题,试图靠民间团体资源来动员农村社区的发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农村自立的可能性。

我们此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锻炼实习生的农村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积累农村社会工作的实务经验,并以期希望能做一些农村社区发展的项目,为当地农村社区做一些事情。我们工作理念是采取能力建设(capacity building)模式。即希望培育当地村民应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急速变迁(尤其是全球化、市场化的变化)的能力,在当地寻找愿意为社区发展作贡献的领袖和村民,形成他们的组织,表达和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求,保持和维护社区的利益。加强村民的创造力和维持代表他们组织的能力是能力建设模式的本质。我们希望通过能力建设过程能够处理由于歧视造成的社会不公平,使村民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的潜力,人人平等的享有资源权,形成一个尊重个人权利和价值多样性的氛围。

我们珍惜这次锻炼农村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增加农村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的机会,坚信我们的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同理、自决、个别化。并由此去搜集当地村民的口述故事,了解村庄的历史,认识当地的知识形成渊源及价值,尊重当地人的知识,理解他们生活的意义以及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理解和期望,相信他们能够寻找到自身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这份实习报告是基于我们四位同学在实习前期(2003年2月24日-3月25日)在九龙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九龙村社区简介,介绍相关人口、位置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社区基本情况,介绍村庄内村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传统文化、教育、经济等内容;第三部分为总结与建议,在这部分我们将对整个社区作一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我们在九龙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在此过程中用心去听、去发现、去感受、去了解九龙人,争取与他们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力图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期间,我们采用参与式研究方法,并使用非规范性访谈、指引性访谈、登录、文献分析等专业工作方法去收集资料,获取资源;并和他们一起去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挑战,旨在与他们共同寻求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但是,囿于我们时间短、语言不通等自身的局限性,使我们还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真实生活;对他们生活的压力,所思与需求的了解还不够深,所以我们的一些意见仅供参考。

在此,我们感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人民政府,古丈县民政局,古丈县默戎镇人民政府,九龙村村支两委对我们的.支持与关照;特别感谢九龙村村主任石清茂夫妇对我们生活上的照顾与关心;感谢石自平,陈先利,龙永胜等村民朋友给我们的帮助!

一 社区简介

九龙村是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默戎镇的西北方,东临坪坝、西与排布村相接。村中共有5个村民小组,158户人家,652人,村中龙姓居多,41户石姓,3户张姓,1户陈姓。村里耕地面积446.13亩(稻田338.13亩,旱地58亩);其中有一部分“千年地”(即祖辈耕种,传男不传女,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不能用来抵债的土地)。全村稻谷年产量12.7695万公斤,旱地玉米年产量0.6206万公斤,人均口粮205公斤,人均年收入448元(资料数据引自九龙村村委会2003年2月20日统计的数据)。村里人除了种稻谷、玉米外,还种油菜、地瓜、蔬菜。

自去年开始,县开发办计划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九龙村开始大面积种植橙柚,楠竹,部分农户也计划搞大棚蔬菜。

村里1987年修通一条乡级公路,同时修建两座大桥,分别是九龙大桥和通口桥。村民出门一般乘坐两辆从坪坝发的中巴车,发车时间根据“赶场”(赶集)时间会有一定的变动:一般是早晨5:30-6:00发车,到九龙大概是6:00-6:30,而后分别开往吉首、古丈;大约11:00返回,往返车费14元。通常情况下,村民一般乘坐村里的农用车出行,只有特殊情况下才会乘班车。

村里有4家小卖部向大家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像其它肉、化肥之类的东西都是在“赶场”时买回来。这里的习惯是农历逢十逢五去赶默戎的场,逢三逢八去赶坪坝的场。

村里基本通电,只有少数几家因付不起电费而未用电。村中有2台榨油机,5台碾米机;有5户人家安装了电话。

在日常生活中,村里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过年过节舞狮子;逢“三月三”、“六月六”、“赶秋”(立秋那天)唱苗歌,近些年,村子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很多,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会唱苗歌的。过年时,他们大多都会赶回来,参加村里一年一度的联欢活动,表演一些自编自导的节目。晚会热闹非凡,村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二 社区基本情况

(一) 村民日常生活

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年龄划分习惯作如下划分

•0-5岁

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都是在大人的照料下生活的。0-2岁的小孩子一般是由妈妈专门在家里带,天气好的时候就用小背篓背着在村里四处转转;有时也是爷爷、奶奶带着玩耍。3-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在大人的照看下自己玩耍了,有时是大人带到田里去,一边干活一边照顾;有时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带着在村里玩耍;有的也会由辍学在家的姐姐带着玩耍。

玩的方面主要以木制的玩具为主:如木车、高脚马等。在天气好的日子,走在村里到处可见推着“小木车”,骑着“高脚马”的小孩子在高兴的玩耍。

•6-16岁

村里大约有150名左右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其中有60%是学生(85%能读完小学,20%读完初中)。现在的九龙,只要是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就会送孩子去读完小学。但也会因家中经济情况变化而出现时断时续或者辍学现象。

篇4:下龙村脱贫攻坚汇报材料

根据安排,现将我村2017年脱贫攻坚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下龙村基本情况

下龙村位于洒雨镇西北,与格红村、陇松村、海星村接壤。距镇政府4公里,离县城3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6亩,荒山1603亩。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村主要产业以茶叶种植为主。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612户2325人,其中少数民族491户2118人,占全村总人口95%。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3户804人,一般贫困户178户745人,低保贫困户20户54人,五保户5户5人,2016年40户169人,均为一般贫困户,2016年搬迁6户30人。2017年计划脱贫127户541人,一般贫困户123户527人,低保贫困户4户14人。2017年计划搬迁219人。余下36户94人,其中五保户5户5人。计划2018年出列。2016年村贫困发生率27.31%,2017年村贫困发生率2.28%。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人员配备情况

为了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我严格按照县委政府、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尖刀攻坚班,同步小康工作组、五人工作小组。成员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镇政府组成。

(二)产业发展状况

养殖方面:养牛40户147头直接受益190人,养猪34户137头直接受益137人,养鸡9户2080羽直接受益39人,养鹅9户1户200羽直接受益人2人;种植方面:薏仁米5户30亩直接受益20人,白茶种植1户8亩直接受益人1人,毛竹种植1户7亩受益4人,刺梨种植2户30亩受益10人,核桃种植1户9亩受益人2人,杉树1户20亩受益人4人。外出务工29户118人。

(三)打算和想法

一是和册亨县坡坪镇联合发展养鹅项目;二是和安龙县农一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养鸡项目;三是通过学习借鉴毕节织金县竹荪种植项目;四是积极发动白茶种植项目;五是毛竹种植项目。

三、请求给予解决的问题

(一)办公设备

太阳能热水器一台,档案柜2个,电脑2台,彩色打印机1台,餐具1套。合计17000元。

(二)项目资金

1、村委活动室维修及水沟15000元;

2、箐脚组通组硬化路沙石材料100方合计20000元。以上实际问题望领导给予解决为谢。谢谢大家。

洒雨镇下龙村民委员会 下龙五人驻村工作小组

上一篇:药(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下一篇:盂县实验小学2003—2004学年教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