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Jobs的Standford演讲稿

2024-04-12

Steve Jobs的Standford演讲稿(精选9篇)

篇1:Steve Jobs的Standford演讲稿

苹果电脑公司(AppleInc.)

让电脑走进普通人家

沃兹在始创于1976年的苹果电脑公司里设计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传奇机器的内部装置,乔布斯则是营销大师。乔布斯同时也改造了计算的概念,首先是AppleI,然后是Macintosh及其图形界面,之后创立了突破范例的动画制作室Pixar,用iPod和iTunes引领了数字音乐主流。现在乔布斯的酷玩是iPhone。

篇2:Steve Jobs的Standford演讲稿

关键词:触控新媒体,学前儿童,吸引

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整个社会, 信息技术之间的互融催生了各种移动数字终端, 由乔布斯“苹果”引领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智能电子产品 (本文称之为触控新媒体) 席卷全球。值得注意的是, 触控新媒体的用户越来越低龄化, 越来越多学前儿童 (3-6岁的幼儿) 开始使用手机、平板电脑, 有的到了喜欢甚至沉迷的程度。触控新媒体为什么如此吸引学前儿童?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 本文尝试从学前儿童使用触控新媒体的目的这个角度来展开分析。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 他们使用这类触控屏产品既不是上网聊天也不是网络购物, 而是进行他们最喜欢的活动:看动画片和玩游戏。

1 从动画片说起

幼儿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究其原因, 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 动画片满足了学前儿童的求“乐”本性。3-6岁的学前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具体思维为主, 好奇心强, 探索欲强, 而且天生就有寻求快乐的本性。例如迪斯尼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 不靠复杂的情节也不靠精彩的语言, 只用夸张和变形的动作、出人意料的噱头和轻松俏皮的音乐就把孩子们逗得前仰后合, 这就是幼儿最需要的快乐体验。

第二, 动画片符合了学前儿童的“泛灵论”特点。在远古神话和古代壁画中, 我们依稀可以窥到动画片的形象雏形和真意影子, 动画片从其源头起就蕴涵着玄妙莫测的“神性”。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 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约2-7岁) 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 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体不分, 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 把世界人格化。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 幼儿会把身边事物都看成是有“灵”的:猫会讲话、树会跳舞、花能微笑, 就连家中的锅碗瓢盆都是有生命的, 这就是幼儿的“泛灵论”。幼儿的这种“泛灵论”特点体现在动画片中就是把非人类的东西拟人化, 比如“米老鼠”、“唐老鸭”、“加菲猫”等动物都可以成为人格化的角色, 开心时哈哈大笑, 难过时泪水纷飞……。在幼儿看来, 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都是很正常的且都是很有意思的。

第三, 动画片满足了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需要。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 想象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 对儿童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爱丽丝梦游仙境》、《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人参娃娃》等动画片充满了瑰丽、奇幻的想象, 这样既可以大大满足幼儿想象的需要, 又可以给幼儿头脑中带来丰富的表象, 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的表象去积极生成新的形象, 从而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第四, 动画片迎合了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研究表明, 6岁前的中国幼儿基本上都喜欢亮度大的红、橙、黄色, 性别差异不明显。动画片所具有的亮丽色彩、夸张构图、突出形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动作造型、画面变换等, 非常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 也会对幼儿审美器官产生全方位的刺激, 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审美的高峰体验。

动画片正是以其趣味性、泛灵论、想象力以及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等特质, 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但是, 问题的关键是相比于电视动画片、电脑动画片, 为什么幼儿更喜欢用触控新媒体来观看动画片?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笔者的小孩 (四岁左右) 正看电视中的动画片, 突然节目时间到了, 就此结束了, 可他还意犹未尽呢!他会说“妈妈, 你快给我打开电脑, 我要继续看”。因为电脑可以上网, 有海量动画资源, 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随时选看;再后来他会说“妈妈, 把你手机给我, 我要看我喜欢的动画片”, 因为手机不仅有海量网络资源, 而且移动方便 (跑到客厅站着看、跑到卧室躺着看) 、操作简单 (手指触控) , 他可以不借助别人的帮助, 自己动手选择喜欢的动画片。此时, 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媒体, 幼儿不仅看到了喜欢的动画片, 更得到了自主感、控制感。

2 从游戏说起

众所周知, 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消遣娱乐形式。传统游戏的道具、规则、目标、进程、竞争等本质要素以及自愿性、平等性、趣味性、佯装性等属性特点, 在电子游戏的虚拟时空里得到更全面、更广阔的体现, 也正是由于其虚拟性使得传统游戏的时空封闭性被彻底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的交互性与趋于无限的时空。

特别是随着触控交互技术的发展, 摆脱了鼠标、键盘的限制, 学前儿童俨然成为了电子游戏玩家中最年轻的成员:他们用稚嫩的小手在手机、平板电脑上简单地点点戳戳就获得了巨大乐趣。大多数幼儿都只是初步接触电子游戏, 但在玩电子游戏时却是那么自觉、主动与专注。为什么这些表现难以出现在同样是他们初步接触的、而且是由教育者煞费苦心营造的学校教育活动中?电子游戏对于幼儿的吸引力如此强大?

有的研究者从调查得到的现象分析认为:画面漂亮、音乐动听、情节有趣、反馈与激励效果好、自我控制游戏进度、可以模仿他人进行角色扮演等都是电子游戏吸引幼儿的因素。

也有的研究者从电子游戏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视角进行了解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 (亦称为社交需求) 、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 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排列。第一, 电子游戏的生命活动性满足幼儿的生理本能。电子游戏是一种目的性不强的“生命活动性”娱乐, 它能满足幼儿对“玩”和“乐”的本能需要, 还能通过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和情节, 让幼儿得到眼、手、脑的训练和协调从而满足幼儿生存的需要。第二, 电子游戏的虚拟性和规则性满足幼儿对身心安全的需要。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很低, 应对伤害和灾难的能力非常弱, 而且自身还常常制造不安全因素。游戏情境中虚拟的争斗、反抗、伤害的以及游戏规则中的“复活”等, 规避了真正的伤害。第三, 电子游戏的情节性和扮演性满足幼儿交往需要。第四, 电子游戏的自愿性和平等性满足了幼儿的尊重需要。一个五岁幼儿在接受父母指导时会说“哎呀, 这我都知道的!”这种自我抬高或贬低成人的做法反映了幼儿一个重要的心理诉求:他们希望与成人平等, 得到他人尊重。是否进入电子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作出的选择, 而现实社会活动中成人往往代替或强迫他们作出选择;电子游戏也不会对参与者的资格附加一些额外条件, 而现实社会活动中幼儿却常因年龄小、衣服脏、长得难看等原因有意无意被取消了参与机会;每个参与者在游戏规则面前, 地位平等, 获胜机会均等, 谁也没有特权。第五, 电子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幼儿的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就是个体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自我实现要求个体的创造性得到极致发挥, 更表现为个体的巨大满足感和愉悦感。幼儿以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为主, 这决定了他们设立的“理想自我”往往是随着兴趣而改变的、不稳定的外在形象。电子游戏的虚拟性能极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电子游戏让幼儿自愿选择角色、扮演各种形象, 让他们切实做了一回自己理想中向往的人物。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 触控新媒体正是因为结合了传统电子媒体的优点 (逼真的感官呈现、海量的网络资源等) 和自身独特的低技术门槛优势 (简单的触摸交互、方便的移动性等) 吸引了3-6岁甚至更小的学前儿童, 使得儿童更早的进入虚拟世界, 成为信息时代真正的“数字土著”。正像许多家长担心的那样, 儿童如此早地使用电子产品和进入虚拟世界除了可以帮助他们较早地、更好地适应他们“数字化生存”之外, 其负面影响也是需要我们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 是研究者 (当然也包括笔者) 必须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静, 徐婧英.想象力、泛灵论及其它——浅谈动画片[J].中国电视, 1999 (9) .

[2]陶侃.游戏的本质及与教育的关系探微[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1) .

[3]曾令英.电脑游戏对小学儿童心理需要的契合性: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为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2) .

篇3:演讲稿的写作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技法梳理】

一、一般格式

1.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老师);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3.正文;4.结尾

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但是,由于演讲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活动,因而演讲稿的结构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它的开头和结尾有特殊的要求。

(一)开场白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演讲稿的一开头就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演讲稿的开头的方法通常有:

1.開门见山,提示主题。此类演讲稿一开讲,就进入正题,直接提示演讲的中心。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运用这种方法,必须先明晰地把握演讲的中心,把要向听众提示的论点摆出来,使听众一听就知道讲的中心是什么,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

2.介绍情况,说明根由。这种开头可以迅速缩短与听众的距离,使听众急于了解下文。例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开头:“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个开头对发生的事情、人物对象作出必要的介绍和说明,为进一步向听众提示论题作了铺垫。

3.提出问题,引起关注。这种方法是根据听众的特点和演讲的内容,提出一些激发听众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听众的注意。例如陶行知校长的演讲:“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一开讲就能引发听众的深度思考。

(二)主体内容

演讲稿的主体是演讲稿的主要部分。在行文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层次、节奏和衔接等几个问题。

1.层次。层次体现着演讲者思路展开的步骤,也反映了演讲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演讲者在演讲中反复设问,并根据设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就能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此外,演讲稿用过渡句,或用“首先”“其次”“然后”等语词来区别层次,也是使层次清晰的有效方法。

2.节奏。节奏是演讲内容在结构安排上表现出的张弛起伏。演讲稿结构的节奏,主要是通过演讲内容的变换来实现的。演讲内容的变换,是在一个主题思想所统领的内容中,适当地插入幽默、诗文、轶事等内容,以便听众的注意力既保持高度集中又不因为高度集中而产生兴奋性抑制。但是内容变换过于频繁,也会造成听众注意力涣散,因此,演讲稿结构的节奏既要鲜明,又要适度,插入的内容应该为演讲的主题思想服务,节奏的频率要根据听众的心理特征来确定。

3.衔接。衔接是将演讲中的各个内容层次巧妙、自然地联结起来,使演讲稿更具整体感。演讲稿结构衔接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同两段内容、两个层次有联系的过渡段或过渡句。

(三)结束语

结束语是演讲内容的自然收束。言简意赅、余音绕梁的结束语能够使听众精神振奋,并促使听众不断地思考和回味。演讲稿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对演讲全文要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束,或以诗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话结尾。但一般原则是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4:人性化护理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

1 人性化护理是现化医学发展的要求

随着现代医院和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面临严峻挑战, 新型护患关系的理念要求护士把患者当成一个“社会人”来看待[1]。人性化护理要求护士尊重患者的人格, 所提供的生活环境、条件符合人性化、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和同情, 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南丁格尔认为:“人是各种各样的, 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不同, 所患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 要使千差万别的患者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 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其中包含了要对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的观点。

1.1 人性化护理的实质

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在我国刚刚起步, 它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健康的影响, 并对护理工作中生命价值的尊重提供了可能性。人性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 在护理实践中, 人性化护理集中体现在患者价值上, 即对患者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 使患者感觉就医方便、舒适、满意。

1.2 人性化护理的意义

大力提倡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协调沟通;有利于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2 人性化护理在护患关系中的实践

关爱是一种人性、是一种伦理章程、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护理介入。良好的专业关怀能增进人的希望、快乐、促进疾病恢复[2]。

2.1 心理护理体现人性化

心理护理是采用心理学知识, 结合护理工作, 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促进患者康复[3]。护士要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 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 同时通过语言、行为、表情、态度等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平等和尊重是护士和患者达到有效沟通的前提, 要耐心倾听, 掌握好语言艺术, 善于察言观色, 经常征求患者的意见。当患者指责护理工作时, 解释要耐心、态度要诚肯;当患者对治疗护理有误会或发脾气时, 护士应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冷静绝不与患者争吵;针对检查及手术前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责任护士和护士长要亲自到患者床边开导,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由于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等个体差异, 不同的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又有不同需求。因此, 我们针对不同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 如给手脚不方便的患者进行注射和操作时, 主动协助患者解衣扣或裤带, 年老患者下床时在旁搀扶, 对没有家属陪伴的老年患者夜间做好专门交班, 对此类患者加强巡视。

2.2 护理行为体现人性化

2.2.1 尊重与理解

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 尊重患者是护理服务理念的最高境界。在护患交往中, 患者尤其渴望得到护士的尊重, 希望护士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利和隐私, 给自己以安全感和信赖感。然而, 在日常护患交往中, 一些护士习惯于称呼患者的病床号而不称呼患者的姓名, 个别医护人员在没有遮拦的情况下为患者做检查治疗, 这都是不尊重患者的表现。在人际交往中, 没有尊重就没有理解, 没有尊重就没有合作。护士要把尊重患者意识自觉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 如护士进单间病房要先敲门, 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进入;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 拉上遮挡屏风保护其隐私;认真听取家属的意见, 回答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用情感的阳光照射他们由恐惧转换到欢乐心情之路”[4]。

2.2.2 真诚与负责

护患间建立感情, 首先要求护士付出爱, 不要期望回报, 只管让爱在患者心中成长[5]。所谓真诚, 就是要求护士在护患交往中真心诚意, 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服务和方便, 就一定会得到患者真诚的积极的回应和感激, 护患关系就会融洽。

2.2.3 关爱与帮助

开展人性化护理, 不仅要把患者看作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人, 更重要的为患者提供情感服务。如操作前沟通中获取患者身心反应的信息, 对害怕注射的患者通过抚摸注射部位的皮肤或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在操作过程中仔细操作, 体现有序、严谨、安全的科学精神和关怀精神, 从细微处体现人性化关怀。

2.2.4 同情与友善

护士的职责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充满同情心, 珍爱生命, 把患者当亲人, 急患者之所急, 想患者之所想, 帮患者之所需, 用自己的爱心、关怀和服务, 给患者以安慰、温暖和信任。对于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无理取闹或粗暴言行, 要用友善的态度换位思考, 真正体谅患者的痛苦, 尊重患者的人格, 为他们创造温馨、舒适、整洁的环境, 使他们感受在院如在家,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

2.2.5 信任与鼓励

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既包括对护士操作技术的信任, 也包括对护士道德品质的信任。护士对患者应当真诚、热情, 护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护患之间才能配合默契, 护理措施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对患者适时的鼓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些危重患者, 治疗效果差的慢性疾病以及癌症患者常常感到治愈无望, 不配合治疗, 对生活失去信心, 思想包袱沉重, 有些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发现“苗头”, 要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 做好心理安慰工作, 做医生得力的好助手。护士应针对性地介绍有关疾病治疗进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 适时提供心理慰藉与支持。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 减轻负性心理, 还可以请一些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 给患者提供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 指导家属及同事给患者心理支持, 使其建立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充满信心地生活。

2.3 护理制度体现人性化

2.3.1 提出护理服务新规范、新标准

对新入院患者责任护士做好入院自我介绍。对每个住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对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助理护士陪送患者检查, 减少患者由于进入一个陌生环境而产生的焦虑感。每天晨会后, 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进病房向患者道早安, 巡视患者;晚上下班前进入病房与患者道晚安,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服务。

2.3.2 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语言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与患者交谈、询问病史或进行评估时, 护士的目光要求与患者处于同一水平线, 要“您好”为先, “请”字开头, “谢”字结尾, 不直接称呼患者床号, 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先向患者说明, 让患者有心理准备, 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准确, 操作成功后向患者致谢, 操作不成功时向患者道歉;夜间巡视病房时要向患者做到“四轻”, 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尽量减少噪音, 不干扰患者休息。

3 小结

自我院实施以患者为中心,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以来, 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 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取得了较好成效。

参考文献

[1]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护理研究, 2003, 17 (9) :993~995.

[2]杜友兰.护理理论与实务的应用.台北:华杏出版社出版, 2002.5~6.

[3]宋燕华.精神障碍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75.

[4]张超英.关怀和沟通是医德行为的核心内容.中国医学护理学, 2004, 5:5.

篇5:演讲稿的写法

假设你是班长,班上即将举行一次英语班会,主题为“How to control the fast-growing of population”,你首先发言,谈谈目前人口增长的情况、控制人口的措施以及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请根据提示写一篇演讲稿。

1. 参考词汇:family program(计划生育); reward(奖励)

2. 参考措施:计划生育政策、给独生子女家庭以奖励等

3.词数:120个左右。

Dear friends,

At present,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

【审题点拨】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应用文形式写出一篇演讲稿。虽然形式上是口头,但行文上还是应该书面。在写作中,同学们要规范表述,灵活处理,语言精练。具体地讲还应该注意:

1.写前认真审题,分几个自然段落来写作,不能漏掉任何一个要点;

2.不能生硬地逐条翻译,应正确使用承上启下的过渡词使文章内容紧凑,语言连贯流畅。

【习作一】

Dear friends,

At present,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fast-growing of population. Population proble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How to control the fast-growing of population? This is a very difficult but necessary question.

As we know, the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at about 8% per year. A sudden larg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eople leads to many problems, such as resource shorta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eavy transport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it’s high time we did something about it.

Firstly, the government should carry out the family program strictly. If someone breaks the rul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punish them, so that people can obey the rules well. Carrying out family program can control the population and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people. Seco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ward those people who obey the rules. It can encourage more couples to carry out family problem. In addition, it’s a good idea to announce the family problem.

In conclusi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should be aware of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fast-growing of population. I believe strongly that if every couple can carry out family program, our home — the earth will become much better!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谷城一中高二(25)班 任明珠)

点评 这是一篇中档习作。其优点是:

(1)本文覆盖所有的主要内容;语法结构和词汇方面的应用基本准确;结构清晰明了,段落层次分明。

(2)文中各段落之间使用了适当的过渡语,句子之间使用了合理的逻辑衔接词,如:as we know,such as,therefore,in addition等。

(3)文中尝试使用了较复杂的语法结构,如:

... so that people can obey the rules well (结果状语从句)

Carrying out family program can control ... (动名词短语作主语)

I believe strongly that if every couple can ... (复合句)

It’s high time ... (从句中用虚拟语气)

还有较高级词汇,如:be aware of,in conclusion,reward等。

(4)用了Firstly,Secondly,in conclusion逐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使得文章有条有理,叙事简练。

不足之处:

本文之所以为中档作文,原因在于该生的语言基本功略有不足,有待提高。

(1)内容上有些啰嗦,文章字数超过了题目要求的120字左右,第二、三两个自然段可以合并缩写。

(2)语言结构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

“How to control the fast-growing of population?”用提问的形式很好,但这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改成“How can we control the ...?”

“... control the population and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people.”中improving与control是并列谓语,所以应将improving改成improve。

(3)作者过多地重复使用某些词组搭配,其中carry out the family program出现了三次,obey the rules出现了两次。重复使用同一表达方式会显得作者词汇不够丰富、表述贫乏。因此,在写作中应尽量避免重复,使句式多样化,给阅卷老师好的印象。

(4)文中有少量表达错误,如“增长了多少”应该说“... is increasing by about 8% per year”;“... those people who ...”习惯于直接说“... those who ...”;还有“It’s a good idea to announce the family program”所表达的意义有点让人费解,按上下文改为“It’s a good idea to make the policy known to all”更好。

【习作二】

Dear friends,

At present,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fast growing of population. It is really an important concern to each of us. As a result, we must spare no efforts to 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s we know, there are many steps which can be taken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First of all, the government should firmly put into practice the family program-one child for each couple. In addition, another wa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is that rewards can be given to those families having only one child.

Above al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control the fast growing of population, we should try various ways. But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would prefer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is way, that is to say, we should employ a systematic method.

That is all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谷城一中高二(25)班 黄敬美)

点评 这是一篇高档作文,基本符合高考书面表达第五档(25~30分)的评分标准。

(1)本文要点齐全,结构清晰合理,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许多高级词汇和短语,使文章语言丰富多彩,如as a result,spare no effort to do sth,take measures,deal with,firmly,in addition,employ,prefer等。

(3)作者灵活地运用了一些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如:

... there are many steps which can be taken to deal with ... (含有定语从句)

... the government should firmly put into practice the family program—one child for each couple. (宾语后置及同位语)

... another wa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is that rewards can be given to those families having only one child. (此句中有动名词短语、that引导的表语从句,还有现在分词作后置定语。)

篇6:论农民工的职业指导

关键词:农民工,求职,职业指导

农民工是最早通过社会流动的途径来改变社会地位的新阶层,因此,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过去学界关注的重点是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基本权利受损和维护情况,以及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等问题,对于农民工的职业指导研究得较少。如今农民工的职业指导也逐渐成为学者讨论的话题,使得这一研究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意义。

一、农民工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当代的农民工职业指导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农民工职业指导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农民工自身缺乏寻求职业指导意识。

大多数农民工缺乏职业规划的意识,职业选择大多是受经济因素的刺激,看到哪个乡邻去城里打工能够挣到更多的薪水,就蜂拥而上,从来不考虑从事这个职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职业,更不会去咨询职业指导部门。农民工在求职之初和遇到职业问题时多是采用关系策略,即采用“血缘+地缘+情感”的策略,工作大多是靠亲戚和老乡帮助,或者靠建立的某种感情来获得;一旦有问题求助的也不是劳动职业保障部门,缺乏应有的寻求职业指导意识。

2.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使相关部门忽视了农民工的职业指导。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中国赢得“世界工厂”的称号,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民工荒”。因此,农民工职业指导问题在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内部未得到重视,即使有人和部门来管,也没有把它作为基础性环节来抓,缺乏具体的规划和指导。

3.开展农民工职业指导的基础和条件保障不够完善。

首先,没有统一的职业指导标准和教材。其次,没有专职从事农民工职业指导人员。再次,没有专门从事农民工职业指导的工作网络或组织体系。最后,对农民工职业指导投入少,经费没有保障。由于硬件和软件方面条件的欠缺,使得我们即使认识到了农民工职业指导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却很难将其落到实处,一些指导甚至会流于形式。

4.农民工职业指导内容与形式缺乏适宜性。

已经开展的农民工职业指导覆盖面小,形式单调,针对性差,满足不了农民工就业的实际需求。例如,有的地方开展的农民工职业指导还只包括城市失地的农民,指导工作也仅仅是生活常识的介绍等,停留在低层次的需求指导;有的只是放录像,讲政策,忽视个体的个性差异需求,缺乏针对性。

二、农民工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1.开展农民工职业指导,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

农民工的权益经常受到侵犯,除政策体制等原因外,农民工自身的知识和素质是重要的因素。权益意识的觉醒是权益维护的重要屏障和前提。开展农民工职业指导,让农民工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权时掌握如何应对的方法和技巧等,是增强自我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

2.开展农民工职业指导,是推动农民工合理流动的必要手段。

当前,农民工进入城镇工作有着较大盲目性,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开展农民工职业指导,通过有效的信息引导,对农民工的流向和流速等进行疏导,可以改善盲目外出的无序状态,减少农民工不必要的损失。对已经外出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指导,有利于提高其职业适应性,增强就业稳定性,对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开展农民工职业指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农民工群体规模庞大,2008年全国农民工总人口已超过2.26亿,约为城镇人口的三分之一,且分布广泛,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民工适应社会的能力情况、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情况、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理解和沟通情况如何,都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通过职业指导,可以提升农民工素质,改变其观念和认知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加强农民工职业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中国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所以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工问题本质上是农民和农村问题。城市农民工在接受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受到先进意识和观念的影响,竞争、法制和社会公德等各种意识大大增强,原有的小农价值观念逐步被克服,他们回到家乡后,会把现代文明带回农村,这将对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恰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5.职业指导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

农民工的权益经常受到侵犯,除政策体制等原因外,农民工自身的知识和素质都是重要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剋扣农民工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社会保险、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任意延长工时、扣押身份证和计生证等非法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开展农民工职业指导,目的在于让农民工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自己权益受损的情况下如何掌握应对的方法和技巧等,这是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

三、农民工职业指导方略

1.基本政策与法律法规指导。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对有求职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开展新时期就业方针、促进就业基本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指导,让他们了解“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引导他们主动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并利用国家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实现转移就业或创业就业;另一方面,对已实现就业的农民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指导,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内容,并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方法可采取个性面谈、集中授课、召开会议、通讯联系、影视观摩等形式进行。

2.创业教育指导。

旨在培养、开发和提高农民工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自主立业。职业指导者要重点帮助农民工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实现自身价值。对自愿创业者,可推荐参加各种创业培训,同时,宣讲党和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低息的创业信贷、优惠的税收利率、方便的工商管理服务、免费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但指导农民工自主创业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自愿创业者要具备开办和管理企业的能力:二是创业者应有一定的资金基础:三是自愿创业者所选择的创办企业的项目要有社会需求,并对创业者提供有关政策方面的帮助。

3.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

职业指导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帮助采集各地用工需求信息;二是对用工需求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评价和可行性论证,防止农民工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三是指导农民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和用工单位确定的专业(工种)、用工期限和工资待遇等条件,合理选择职业以及流动方向。

4.指导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求职观。

农民工群体大多是来自偏远农村,求职观念受传统因素影响很深,表现出不适应现代城市求职环境的局限,如他们被动的求职态度以及对收入的较高期望等。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求职观念。

(1)针对目前农民工求职主动性较弱这一特点,职业指导者应该及时向政府提出建议,营造农民工求职的良好环境,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协调劳资关系,使农民工离开土地有利可图,激发农民工的求职欲望。

(2)从农民工自身来说,职业指导应引导农民工摒除等、靠思想,树立主动求职观念,并认真做好职业规划。培养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往能力,积极融入城市社会,实现社会关系由内聚式团体网络向开放式团体网络的转变,增强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农民工要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增加与市民之间的互动。

(3)针对农民工的实际收入与理想收入有较大差距,影响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情况,要加大力度引导农民工摒除好高鹜远思想,树立合理目标和期望。告诫农民工在求职的时候,要认清社会现实,找准自己的参照群体,适当确立自己的收入期望值,由少到多、由低到高,逐步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郑洁,陈水平.和谐视阈下农民工职业指导:困境与出路[J].现代企业教育:下旬刊,2008,(12).

[2]陈潇.试论农民工职业指导的重要性[J].中小型企业管理与科学:上旬刊,2008,(9).

[3]马达文.做好农民转移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8,(12).

篇7:Steve Jobs的Standford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凡的岗位 无悔的选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幼小的的心灵。那时候,老师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15年前的我,怀揣着满腔期盼终于走上了三尺讲台。在这15年里,让我感受最多的还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平凡与奉献。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悄悄撒落大地,我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早早地到校,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学习,批改作业、和孩子们一道用午餐,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学生虽不是我的亲骨肉,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了我的手中,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的肩上。

我刚修完产假,学校就安排我去接一个特殊班级。据了解,该班学习糟糕,纪律涣散,问题学生也多,家长也不太支持学校工作……当时,我想到家中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需要照顾,此时学校又交给我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重重的责任和压力就这样落到了我的肩上。家中的孩子需要我,班里几十个孩子同样需要我,我只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中。接到这个班不久,我就发现班上有一個性格特别孤僻,不善言辞的男孩——王少勇。说与众不同是因为这孩子衣着破旧,脸色苍白,满脸忧郁,不爱与人交流,学习成绩十分糟糕。原来,是因为他家境贫苦,爸爸是一个文盲,妈妈智力低下。孩子每天上学从石坪环山徒步到学校要花1个多小时。如此家境,让少勇变得沉默寡言,无比自卑。我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在生活和学习上对他倍加关注,每天帮他补习功课,组织大家捐衣捐物,积极为他申请各种补助。这一切,看似不经意,但是,渐渐地,他开始有了好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活泼自信,成绩也从不及格一直上升到了八十几分。这朵没有色彩的小花也逐渐鲜艳起来了。看到王少勇的转变,同学们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个个奋发图强,都争着为班级出力,上学期的期末成绩由最后一名提升到了全年级第二名,还光荣地获得了学校的明星集体称号。看到孩子们的脸上挂满了成功的喜悦,我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就在前两天,送路队的过程中,王少勇的妈妈抓住我的手,把一个破旧的编织口袋塞到我的手里,从他含混不清的语言中隐约听出:“熊老师,你拿去吃……”我正要婉言谢绝时,她硬生生地丢给我转身就走了。我打开口袋一看,里面装着六个还带着泥土的萝卜和一把小白菜,此刻,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蜡炬成灰泪始干”,回报的,虽然没有掌声、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但是我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看到家长们一张张满意的笑脸,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篇8:Steve Jobs的Standford演讲稿

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探讨与争辩中, 不少学者常以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人的相关论述为立论依据,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语文大家的论述分析具有普遍的科学性和较高的权威性, 易于帮助人们厘清对问题的深刻认识与准确理解。但在学习研究“三老”等先辈们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阐述与解说中, 许多人常常关注到他们对“语文是什么”的肯定性阐述, 而往往忽略了他们对“语文不是什么”的否定性解说, 致使我们对他们的语文课程性质观认识不全面、把握不深刻, 并进而影响到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要真正说清并使人们广泛接受“语文是什么”可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但如从“语文不是什么”的否定性判断来对一些干扰这一问题的认识因素加以必要“排除”, 那么就极有可能帮助我们去正确认识“语文是什么”, 亦即困扰众多人士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问题。

一、语文课程不是知识教育

从宽泛意义上讲, 没有不承载知识与思想的语言 (篇章) , 也没有不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知识与思想。正是由于语言 (篇章) 与知识相密切联系的客观存在, 一些人便常视语言 (篇章) 所承载着的知识与情感、思想与观点等的传递、传授为语文课程的最重要目的, 试图“由言得意”、“由言朔意”并赞同与认定语文课程的知识 (文化) 属性。张志公先生从不否认语文课程的知识文化性, 始终主张语文教学要“文道统一”, 但同时却坚定认为相关文化知识、情感态度不是语文学科的最主要任务, 知识 (文化) 性不是也不应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但在课程实践中却有着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众多课程大都有着明确的“任务分工”, 即有着课程自身的目标任务, 唯独语文课程却将“工具”与“人文”并列为自己所担负的两大任务。实际上, 基础教育阶段的每门课程都是某一领域或特定学科知识的“集合体”, 也都承载着人类认识世界、把握客观、剖析自我的精华; 同时进入课程的知识也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物, 它们总是反映出特定社会、特定人群、特定个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人文社科、艺术类课程所体现出的与所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无需多言, 就连数学、化学、物理这些纯粹的自然科学课程也都有着明确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如物理课程中, 由于“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2]显然, “物理知识与技能”应是物理课程的最重要目标任务, 但同时“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这些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也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考察一下学者对物理课程性质的界定, 我们就不难发现虽然物理课程也有着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任务, 但在课程实践中却极少有人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这一人文目标作为课程的最主要目标与任务来看待。至此, 我们自然就要产生这样一个疑惑:众多课程都有着相关知识与人文、科学素养的教育任务, 但其课程性质却是明确的, 为什么唯独语文课程没有自己的主要任务与基本目标, 而视语言与思想道德、多科知识、人文科学素养等众多教育任务为自己的目标呢?诚然, 我们并不否认语言 (篇章) 的确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 客观上也确实不存在无思想的语言 (篇章) 与无语言 (篇章) 的思想。但从张志公先生的否定性论述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语文课程首要的目标或最基本的任务的确不应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相关领域或学科的知识水平、思想认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否则语文课程就与其他课程没有本质区别, 语文课程也就极有可能会变成为品德与生活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或思想政治课程、文化伦理课程等等。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 有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化课、历史课、艺术课、品德伦理课、环境生态课、美术课等,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误把相关领域或学科的知识及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来追求, 却常常有意或无意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这一根本任务, 致使“泛语文”、“非语文”现象突出。怎样纠正这一时弊呢?根本的方法就是要牢记张志公先生所阐述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教给学生有关自然的或者有关社会的知识, 因为那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那些学科的工作”。

二、语文课程不是文学教育

熟悉语文教育史的人都知道, 张志公先生是文学教育的主要倡导者, 曾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持编写过“汉语”与“文学”分科试验教材, 并极力主张切实加强文学教育:“应当向儿童、少年, 青年进行文学教育。并不要求人人, 也不要求很多人成为文学作家, 但是应当要求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理解文学, 欣赏文学, 具有文学的鉴别能力……具备必要的文学素养。”[3]为了使学生“具备必要的文学素养”, 张志公先生还在关于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材改革体系建设的设想中, 明确提出了一条建议: “从初中起, 增设‘文学’课”, 从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 培养和提高文学素养”[3]。显然, 张志公先生认为文学教育应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应得到足够重视和切实加强。但与之同时, 张志公先生从语文课程“工具”性质出发, 客观分析指出文学教育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语文教育, 明确反对把语文课程当作文学教育。张志公先生之所以认为文学课程不是语文课程, 主要是“因为中学毕业生需要的是一般的读书、作文能力, 就是阅读各种各类的书籍, 写各种各类的文章的能力, 而不是只要阅读文学书籍、必须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3]。显然, 张志公先生是从实际运用的视角来看待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与任务的。根据张志公先生的论述, 我们可得出如下几点认识:第一, 在语文课程中, 文学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非语文课程的全部, 如把语文教育等同于文学教育, 就犯了以偏概全之错误。第二, 由于“文学是人学”, 因此在语文课程中重视和加强文学教育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借助“文学”这一体裁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体味人生、熏陶情感、健全人格、丰富体验, 不能也不应把语文课程等同于文学课程, 并视语文课程性质为“文学性”。第三, 语文课程基本目标与首要任务不是为培养“文学家”, 而是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与水平。显然, 如果认为语文课程就是文学教育, 视文学 (审美) 性为语文课程性质或主要特征, 实际上就背离了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对此问题, 吕叔湘先生也持有同样观点, 他明确指出:“文学和语言比较, 语言是主要的, 文学是次要的。读文艺作品, 首先是把它作为范文来学习”[4]。就是说, 文学作品在语文课程实践中的设计、实施、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运用、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与方法而使用的, 基本目标主要不是为了文学创作而设置。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发现: 高度重视文学教育的张志公先生认为语文课程根本目标、基本任务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并以之来切实提高其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与水平, 语文课程不是文学课程, 语文教育也不是文学教育。同理, 我们以此为立论依据, 还可继续推论出语文教育不是“艺术教育”, 也不是“审美教育”, 更不是一些学者所说的“精神教育”。

三、语文课程不是道德品质教育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边界灵活、内容 (选文) 多样、知识广泛的学科, 在内容上必然要广泛涉及历史、政治、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与理论、观点与主张, 也必然要反映特定阶级的政治意识与价值观念、情感取向, 但由于其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思想认识教育外, 其最主要、最根本的课程目标与任务还在于发展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而不是思想认识教育。对此重大认识问题, 叶圣陶先生也明确指出:“国文教学, 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 也就足够了, 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 实在是不必的”[5]。这就是说, 政治理论、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情感态度等教育确实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却不是其基本任务与主要目标, 因此“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 “实在是不必的”。张志公先生在强调语文课程应有的最基本目标任务之际, 也从不否认语文课程在思想意识、价值传递、文化熏陶、情感提升等方面的重大功能与价值, 因为在他看来, “凡是文章, 总是记载知识、表达思想的”, 并且“学生读什么样的文章就会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知识, 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的感染”[3]。但在此基础上, 他又坚持认为:“就整个的语文教学来说, 还是不能不把教学生掌握语文工具这个目的明确的、突出的提出来”[3]。正是在这一辩证认识、深刻分析的基础上, 他反复强调语文课程要坚持“文道统一”原则, 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 如“不讲字、词、句、篇, 不带着学生好好地读课文, 把课文里的思想抽出来, 用老师自己的话去讲, 不行;不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 不启发学生好好地领略课文的思想内容, 把课文里的字、词、句和谋篇布局的方法抽出来, 用老师自己的话去讲, 也不行。”[3]但“启发学生好好地领略课文的思想内容”, 不是主要为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态度、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论修养等方面的教育, 而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与水平, 这就是张志公先生所强调指出的“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也不在于教给学生很多政治思想的知识或理论修养, 因为那是政治课的工作”。

从学理上讲, 要较完美地回答语文课程性质问题, 其实质就是要较完美地回答“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要回答“语文是什么”是较为困难的, 但却可从“语文不是什么”的否定性回答中求得答案。张志公先生正是这样做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教给学生有关自然的或者有关社会的知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太多的文学理论知识或者文学创作技能”、“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也不在于教给学生很多政治思想的知识或理论修养”。照此目标任务来推论, 知识 (文化) 性不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文学 (审美) 性也不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思想 (政治) 性更不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相反, 语文课程最主要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呢? 在张志公先生看来, 语文课程最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在普通教育方面, 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用语的语言能力”[3]。既然语文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真正“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用语的语言能力”, 那么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无需多加论述分析, 也无需长期争辩而难于统一。这就是张志公先生分析语文课程性质问题的独特视角, 也是他对语文课程建设的重大贡献。在对语文课程性质持续争论而难以统一的学术背景下, 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广泛存在着“泛语文”、“非语文”等不良现象的今天, 重温张志公先生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论述, 对厘清各种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片面认识和有效纠正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弊端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 (上)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4]吕叔湘.我赞成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见邹贤敏, 王晨.什么是语文——重读吕叔湘·走进新课标.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篇9:如何写好演讲稿的开头

一.设问式

演讲者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或几个出乎意料的问题,触发听众神经元的亢奋,能够迅速地唤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缩短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并能加深听众对问题的记忆和理解。如:

1980年复旦大学举办的《青年与祖国》的演讲比赛,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会场嘈杂难静,这时有位同学上台,他刚讲个开头,就立刻扭转了混乱局面,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他说:“我想提个问题。”台下听众立即被他这种新奇的开头形式所吸引。他停顿了下,继续说:“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青年和祖国的关系呢?”台下听众议论纷纷,情绪活跃。他立即引导说:“可以用‘根字来概括这种关系。”“我们青年有一个共同的姓,就是‘中华;有一个共同的名,就是‘根。‘中华根应该是中国青年最自豪、最光荣的名字!”话音刚落,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这样的提问开头,新颖别致,出人意料,让人耳目一新,激起听众浓厚的兴趣。

一位学生在讲《走出误区,实现价值》时这样开头:

“同学们,当前我们大学生求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国家的人才太多了吗?是我们学的东西过时了吗?还是我们眼光不再符合社会需求了呢?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这些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又如何应对这一现象呢?”

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紧紧抓住观众。

对于提问式开头应注意:不能泛泛地为提问而提问,提问的信息要与对象、场合相适应,同时讲究内容的合理性和确定性,要使听众感到新鲜,出乎意料,能激发听众积极思考,而且与后面阐述的问题联系紧密,能巧妙自然地引发出演讲的主体内容。

二.叙事式

演讲者一开始就讲述新近发生的奇闻怪事、令人震惊的重大事件或生动感人的故事,这种开头,由于故事具有情节生动、内容新奇等特征,容易赢得听众的关注,并能造成悬念,激起听众的兴趣。如:《救救孩子》的演讲,是这样开头的:

去年5月24日的《新民晚报》,披露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每天要带父母亲手剥光了壳的鸡蛋到学校吃。有一次,父母忘了给鸡蛋剥壳,差点憋坏了孩子,他对着鸡蛋左瞅瞅,右看看,不知如何下口。结果只好原蛋带回。母亲问他怎么不吃鸡蛋,回答很简单:没有缝,叫我怎么吃!

通过这个小故事的开头,引发了整个社会、家庭关注《救救孩子》的演讲。然后,作者提出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家长,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的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究竟怎样?今后他们能自立于社会,贡献于社会吗?

一位选手在作《爱的真谛》演讲时的开头:

“最近我从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男青年和一个女青年正在热恋中,女青年突然患病瘫痪,然而男青年没有离开她,而是全力地帮她治病,下班后守在她身边为她喂饭吃药。他顶着社会和家人的压力,一守就是5年!就在女青年要做大手术的前一天,男青年找来了一个平板车,拉着女青年到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叮嘱她:‘放心做手术吧!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是你的丈夫……”

用故事触发兴趣的开头,要求做到:叙事简明扼要,短小精悍,不可啰嗦拖沓;事情本身要有针对性,耐人寻味,能触发听众兴趣;所叙事情要与中心论题密切相关。

三.解题式

这样的开头扼要地解释、说明演讲题目的含义,能自然顺畅地转入正文的论述。如:

在一次“演讲与口才培训班”结业典礼时,一位民警同志紧接在一位营业员之后发表演讲,他借营业员演讲的结尾,引出自己的开头。承接顺畅自然,显得生动有趣。他说:“同志们,刚才那位营业员同志说,欢迎大家到百货大楼来,可我呢?却不欢迎大家到我那里去,因为我是长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的。提起交通警察,有人给我们送了个雅号——“马路橛子”。好吧,今天,我就专题讲一讲《好一个马路橛子》。

这样风趣的开头,不仅扼要地说明了题目的含义,也具有即兴的特点。

解题式的开头,要避免冗长啰嗦,同义反复。同时,在承接前面演讲内容时,要力求出新,不落俗套,不要矫揉造作,故作谦虚,也不要巧涂脂粉,自吹自擂。

四.明旨式

这是常见的开头方式。这种方式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概括主要内容,直接揭示主题,说明意图。如:《战士的爱》

听到这个题目,在座的许多同志也许会联想到爱情。是的,爱情是神圣的,也是美好的。可是,我今天所要讲的,却是一种更高意义上、具有更强生命力的爱。这,就是战士的爱!

明旨式的开头,常常使用名言、警句、谚语等。——因为这些话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发人深思,对演讲内容能起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生命之树常青》

伟大的诗人歌德曾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之树常青。”是的,生命是阳光带来的,应该像阳光一样,不要浪费它,让它也去照耀人间。

明旨式的开头,要尽量做到集中突出,语言准确凝练,不宜转弯抹角,过多渲染铺垫,否则容易造成开头臃肿而与主体比例失调。这种开头方式往往在比较庄重严肃的演讲中使用。

五.抒情式

这种开头意在渲染气氛,以情感人,使听众迅速受到情绪感染,注意聆听演讲内容。这种开头多采用排比、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多用诗化的语言,有的干脆直接引用诗歌,因而自然优美,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我是夜幕的一颗星》

水兵喜欢把自己比做追波逐浪的海燕,飞行员喜欢把自己比做搏击长空的雄鹰,而我们警卫战士却喜欢把自己比做夜幕上闪亮的星。不是吗?当在皓月当空,万簌俱寂的夜晚,疲劳的人们已经进入梦乡,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里不都闪烁着警卫战士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吗?它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不知困倦地注视着大地,搜寻着每一个可疑的目标……

这段类似散文诗的开头,构思巧妙,比拟得当,语言形象生动。

抒情式的开头,一定要有真挚的感情,不可矫揉造作,架空“抒情”。如果一上台,满口学生腔,“无病呻吟”似地“嗯嗯啊啊”一通,就会让人大倒胃口。

六.示物式

这种开头方式多在军事演讲、法庭演讲或学术演讲中使用。它通过展示实物,首先给听众一个感性的直观印象,然后借助具体实物,提出和阐述自己的见解。如:军事演讲首先向听众展示军用挂图或战场实物,学术演讲首先展示科研成果或图表,法庭演讲展示证物等等。如:《拼搏——永恒的旋律》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举起一个小铜盒)我珍藏它已五年多了。它不仅使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使我明白了自己肩上重担不止千斤。你们一定想知道它是什么?那就请听一个关于我自己的真实的故事……

这样示物开头很自然地给听众留下了悬念。接着,演讲者便以铜盒为线索讲了下去。讲到关键处,激动地打开铜盒,拿出内装的用血书写的“拼搏到底”四个字,使听众产生强烈的感情冲动。

七.从日常生活或切身体会开篇

“今天,我要借这个演讲台,向各位讲一下,我和我爱人结婚的第一晚上,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结婚的那天晚上,我妻子羞答答地碰碰我说:‘哎!有一件事跟你说一下。我高兴地赶快说:‘说吧,说吧!尽管说。妻子说:‘我家在农村,条件不好,我妈培养我上学也不容易。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每月都要给我妈寄点钱回去。现在我们结婚了,你说以后还寄不寄?我万万没有想到妻子会问这么一个问题。我怎么回答呢?我说:‘从今天起,你妈就是我妈,那我妈呢?妻子笑笑说:‘当然也是我妈了。好,我就给大家讲一下:《你妈我妈都是妈》。”

八.以幽默的语言开篇

美国黑人领袖约翰·罗克在面对白人听众关于解放黑人奴隶的演说时,说:“女士们,先生们——我来这里,与其说是发表讲话,还不如说是给这一场合增添了一点‘颜色”。

这是一个自嘲式的开场白,引起听众哄堂大笑。笑声冲淡了由种族差异而造成的心理隔阂,使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

著名书法家启功也喜欢诙谐风趣的说话,一次参加学术研讨会,主持人说:“下面请启老做指示。”启老接上去的话却是:“指示不敢当,因为我的祖先活动在东北,是满族,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所以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说……”

一番话,逗得全场哈哈大笑。

九.以人文场景开篇

“班主任安排我当班长,如果说上任之前我对当好班长还有顾虑的话,那么现在我是信心十足了!为什么?因为从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从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中,我看到了两个字:”信赖”! 同学们,还有什么比信赖更使人鼓舞的。”

十.以直白式开篇

在《什么是男子汉》的演讲中,一位演讲者开篇就直奔主题:

“对于什么是男子汉,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而我的观点是:男子汉,不见得风流倜傥气宇轩昂,也不必有伟岸的身躯和雄伟的体魄,但他必须有为国、为民、为国勇于负责的精神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高尚人格。”

演讲者不拖泥带水,开场便“亮相”,从而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十一.以烘托式开篇

这样借以拓宽听众的视野,使文眼在“云雾”中变得更鲜明,如《新女性的赞歌》:

“有人推崇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女性,有人推崇生活中温柔、贤惠的女性,还有人推崇事业成功而在家庭中是贤妻良母式的女性。而我则推崇那些敢于自我否定,敢于向旧意识宣战的不断进步的新女性。”

十二.以取喻明理式开篇

取喻明理,化抽象为具体,将观点寄于观点之中。如《平凡中的伟大》:

“蜡烛,很普遍,光不强,但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小草,很渺小,不高大,但却能点缀春天。我们很平凡,但要学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要学小草,在平凡的土地上谱写伟大的诗篇。”

比喻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演讲的开头,除以上介绍的12种方式外,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议论式,归纳描述式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并不都是孤立的,有时还可以两三种方式并用。

总之,演讲的开头不可忽视,力求一开始就给听众造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内容上力求有新意,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忌故弄玄虚,弄巧成拙;在形式上力求巧趣、别致、新奇,能像磁铁般吸引住听众的心;在语言上要简短切题,有魅力,避免冗长罗嗦,拖泥带水,兜圈子,绕弯子;切忌入题太缓,离题太远,陈词滥调,官腔十足。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创新,不拘一格,细心体验他人成功的经验,就会创造出更多精彩、新颖的开头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Steve Jobs的Standford演讲稿】相关文章:

上一篇:2024年江西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每日一练下一篇:弥足珍贵的几块钱散文欣赏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