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高中国旗下讲话稿: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2024-04-14

12月高中国旗下讲话稿: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精选6篇)

篇1:12月高中国旗下讲话稿: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十一”期间,我有幸成为“千校千生”计划的一员,前往英国。十天的行程虽然短暂,可我却有很多收获要和大家分享。

记得生物讲到《自然选择》一课时,例举了曼彻斯特工厂附近桦尺蛾颜色变化的事例。由于污染,原先占种群绝大多数的灰白色桦尺蛾近乎绝迹,而黑色的则因树木变黑便于隐蔽逃避天敌而存活下来。这不由得给了我一个错误的印象:曼彻斯特工业污染非常严重。当我到了那儿,我才发现,原来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工厂、机器被送进了博物馆,取而代之的是树木和花草。看不见浓烟滚滚,也听不见嘈杂的机器声,有的是清新的空气和深蓝的天空。

以往读文学著作提及英国绅士时,发现其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一把长雨伞。原先以为这只是一种装饰,用来象征身份而已。而到了英国,才发现随身携带一把雨伞是多么的必要。去的那些天每天都有雨,雨来的`快也去的快。才明白雨伞不仅仅是装饰,更有实用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次的行程不仅纠正了以前我许多错误的看法,也加深了我对所看过书籍的理解。回来后重新阅读那些书籍,细细品味,又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读书使我们了解世界,可能无法准确客观。所以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也很必要。书籍使人了解世界,而带着自己的阅历品读书籍更会加深自己的理解。

感谢书籍给予我的知识,让我在英国参观时不会因随行老师所说的历史掌故,名人古迹而一头雾水,如听天书。偶尔有些从未听说的典故,惊叹随行老师博学之余,不禁也有几分懊恼,埋怨自己以前书读得太少,孤陋寡闻。

现在正值学校读书节,学校特意购置了图书分发到各个班级供我们阅读,或许有人认为这些都是闲书,读而无用。可书籍有时候是分不清闲杂的,很多时候娴熟只是埋怨派上用场,无法发挥作用罢了。我们应该多读书,无用也罢,有用也好,但不仅仅是为了把知识装在大脑里,还要用到生活中。在行程中,我发现以前读了觉得无用处的书却展现了价值,更是坚定了我这一看法。

“发愤识尽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未免有些不现实,但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静静的捧着书却不是那么困难。陆游曾说“纸上读书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读书不仅仅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所读的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咀嚼消化,成为属于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篇2:12月高中国旗下讲话稿: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今天国旗下讲话,继续跟大家交流一下读书的话题。题目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文学泰斗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书的陪伴。在书中我们寻到了精神食粮,寻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乐土,寻到为人做事的准则。每一本好书都是一级通往成功的阶梯,我们向书中的任务学习、借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从韦编三绝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一个不厌其烦地读《周易》,专心致志做学问的孔子。连圣人都如此努力,我们又怎能不勤奋读书呢?

读书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很多同学不愿读书、怕读书,是因为他们并未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走进书中人物的世界,与他们共同品味酸甜苦辣。我们唯有摒弃一切干扰,细细品味,投身于书的世界,方能品出书之甘甜,书之趣味,才能将简单的文字化为跳跃动人的音符。读一本好书,如同品一杯香郁的茗茶,浓郁的书香萦绕心间,经久不散;读一本好书,如同尝一口陈年的蜜酿,醉于其中而不自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固然要多读书,但同时也要使书中知识与生活接轨,让知识服务生活、注重实践、行路万里。“物之甘苦,尝之者识;道之艰阻,履之者知”,只有亲自动手方能体味事物带来的苦辣酸甜,只有亲自跋涉方能知道路途艰难险阻于何处。同样的,在读万卷书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方能体会,知识的力量与魅力,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纵是赵括如何能说会道、伶牙利嘴,将那兵法说得出神入化,始终不能避免在真实沙场中的惨败收场。这是因为赵括他只会读书,而不知如何行路,实践出真知,而他却忽略了时间的重要性。要想做到行万里路,这便需要我们多接触生活,向生活学习,多了解生活,观察点点滴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能“读万卷书”却不知如何“行万里路”,最终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终难成大事。如果司马迁仅仅是拘于室内、翻弄书简,寻章摘句,而没有云游四海,踏遍山川,走尽坊间巷陌追寻历史,又哪来流传千古、记录详实的《史记》呢?

同样的“行万里路”是离不开“读万卷书”的,“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向导,失去了向导,便找不到走出错综复杂的迷宫的方法,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白费。如果诸葛孔明没有持着淡泊宁静的处世之道,专心致志地在隆中草庐潜心为学,积蓄实力,又怎能助刘备兴复汉室,在沙场上运筹帷幄,做到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呢?如今,也有许多功成名就之人重返校园专心致志,他们通过学习、读书,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的阅历、学识、臻于完美,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由此可见,读书是一个让我们开辟新天地,成就真自我的重要途径。

同学们,“读万卷书”不易,但它能助我们找到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行万里路”很难,但它却能让我们成就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朱光潜曾说:“成功的关键,在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同学们,不要怕苦怕累,害怕读书,不愿读书。让我们怀揣梦想、携手同行,将暂时的痛苦化为永恒快乐吧!

篇3:12月高中国旗下讲话稿: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我认为读书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是娱乐,第二个是求知,第三个是研究。当你具体读一本书的时候,就应该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因为目的不同,要求就不同,方法也不同。读书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娱乐。我一直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乐趣是最根本的条件。正因为读书的目的首先是娱乐,所以只要无害,各种书都能读。小说、报告文学、传记、诗歌,只要你有乐趣,都可以读。有些人强调“寓教于乐”,这是作者的目的,对接受者来说,你是不是接受他“教”,这并没有关系。所谓有害无害,也是相对的。我相信这个社会如果大家都在看书,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事。至于有的人看了书干坏事,首先并不是书的作用,主要还是他本人与社会的因素。对于书,娱乐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现在知道一些名人、科学家也是如此。比如李政道喜欢看武侠小说,家里到处都是,这是他儿子亲口告诉我的。这与他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不矛盾。我还知道很多要人喜欢看《三国》,或者看金庸的书,而且看了一遍又一遍。但现在一定要提高到因为看的人是伟人,就说不看金庸的书就不配做中国人,或者看的是坏人,就说他的书里包含着什么毒素,这些看法都是不对的。读书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求知。为了求知的目的去读书,就需要讲究方法。如果为了娱乐的目的可以喜欢什么就看什么的话,则为了求知的目的,恰恰就要预防这种情况。现在学科越分越细,每个学科的具体内容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讲历史上的达·芬奇、伏尔泰、罗蒙诺索夫等人,都是通才型学者,这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学问比较简单,他们很多头衔在今天看来恐怕算不了什么,而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学问都比较概括、比较集中,往往只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不是具体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争取达到求知的效果,这对求知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比如我本人从来没有系统地学过自然科学,但是也有一定的兴趣,我觉得人文学科的研究不能没有一点自然科学的概念。每当出现一种新的自然科学概念,我就请研究自然科学的朋友给我讲解,我曾经请我的朋友讲解可控硅、射流、黑洞等等。这是正好我有条件,如果我没有这样的朋友,想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弄清楚新概念的原理,就不那么容易。所以我们整个社会不应该轻视求知的层面,绝大多数人读书都属于求知的层面。整个社会、整个学术界、整个教育界都应该为大家求知创造条件,这方面我们现在做得还很不够。现在很多人看不起普及性的书籍。不是针对中学生才是普及读物,难道博士生就不需要普及读物了吗?包括我自己今天看理工科或者自己不熟悉的学科的材料,我也需要普及的书。据说有的大学校园里就贴着海报,像招工一样招研究生编书,而且很快就能把书编出来。他们认为这种小册子就是找本大的书抄抄。其实抄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他对该学科没有一点研究,肯定就会抄错。对大多数人而言,一定要把握自己如何为求知而读书。一方面是自己设计,另外还是要听听老师、朋友的意见。宁可在这上面花点时间,找出自己该看的书,该努力的方向。我们现在一些家长对子女、对自己的晚辈,都拼命要他们看书,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底要他们看什么书,什么书才真正符合他们的需要。

在某种程度上,我倒赞成以前一位老先生讲的,书要越看越薄。这个薄的意思,就是从求知的角度来说的。关键在于什么书真正有用,而不要贪大求全。如果只是想了解一点诗词基本常识,而不是专门研究,可以读王力那本小册子《诗词格律》,而不必去读他那本大部头的《汉语诗律学》。

读书的第三个目的,是为了研究。这应该是读书比较高的境界,所以并非人人都有需要,也不是人人都能够研究。我这话讲出来有人可能要说,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你这属于“文化霸权”。我一贯认为,真正的研究,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就是在座有些已经是博士了,将来也未必能研究出什么名堂来。

为研究的目的而读书,与为求知而读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求知是被动地接受,研究则需主观地判断。我有一次看到有人写文章,说要怀着敬畏的心情去读某位大师的著作。用崇敬的心情读书,我是不大乐意的。作为欣赏可以如此,作为求知也可以如此,但作为研究,就应该把他作为平等的人来对待。否则老是敬畏、老是崇拜他,还怎么发现他的问题呢?在学问面前,在科学面前,不存在大师,大家都是平等的,这样读书才能够有收益。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我的老师谭其骧先生就经常鼓励我们去发现古人的问题,包括发现他的问题。他一直说,在历史地理方面,我要超过王国维,超过钱大昕,你们应该超过我,这样学问才能进步。王国维在他之前,钱大昕更在他之前,如果到他这一辈,反而比他们落后了,或者我们这一辈比谭先生更落后了,学问怎么能进步?当然能否做得到是个问题,但是,至少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步。

下面讲讲行路。

行路的目的,我认为第一个也是娱乐。1972年夏天我到过一次黄山。我们上黄山的时候,碰到一些往山上挑红砖的老乡,他们问我们到山上来干什么,我们说到山上玩。他们就觉得很好笑,这山有什么好玩的?他们说我们是要吃饭,一块砖从山下挑到山上是五分钱,一天最多只能挑一次,但总比计工分多一点,你们吃饱了饭没有事情干,这山这么高,有什么好爬呢?我相信这几个人如果今天还在,肯定已经靠旅游发财了,至少生活改善了,现在他们就不会这样想了。有时想想自己花了很大的精力,真正到了那里,觉得还不如电视或照片上漂亮,那么下次如果有机会还去不去呢?还是要去。所以有人说有些地方不到“终生遗憾”,到了“遗憾终生”。

人类的天性就是喜欢追求新奇的事物,满足自己的体验。只要这种体验不违反社会公德,不违反科学。我同样反对给行路戴上很多大帽子,有人非要把旅游和爱国主义强拉在一起,比如对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尽管举不出他如何爱国的事例,却可以说他爱旅游就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既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当然就是爱国了。其实,徐霞客恰恰是因为科场不利,才绝意功名,加上他家资丰厚,无衣食之忧,才能带上仆人长期离家远游。当时明王朝外有女真威胁,内部政局混乱,徐霞客的行为哪一点能与爱国联系起来?正是不问政治,不爱这个国,才使徐霞客成为杰出的地理学家。否则,我到了黄果树瀑布,激发起了爱祖国的崇高感情,然后到了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一看,更加壮观,难道我就会去爱美国吗?

行路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考察,考察这一概念并不单纯指科学研究。

通过书本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总不是直观的,只有亲身到了那个地方,才能得到全面的、直观的印象。

当然考察的作用也不是绝对的。不进行考察,关在书房里做学问,同样也可以做得很好。古人曾经赞扬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说他“足不出吴会”,但是对天下形势却写得很好。还有人赞扬他,说顾祖禹没有到过那里,却比我这个到过的人写得还清楚。谭其骧先生写《何以东汉以后黄河会长期安流》这篇后来很著名的论文时,他没有到过黄河,同样也写得很好。所以考察的作用也不是绝对的。但是话说回来,谭先生以后再研究黄河,他就去考察,就会有比原来更好的发现。考察除了可以发现书本上的错误以外,由于个人的观察方法不同,还可以发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比如我们研究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常常要借助西方的学者、传教士对中国的描述。这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往往不会去记载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一位古代文人可以记载今天做了一首诗,但不会去记载今天早上买菜花了多少钱,可以记载今天发生的重大事件,但不会去记载日常的生活琐事;但外国人到了中国,什么都觉得新奇,再加上他们做学问的方法与我们不同,他们比较注重日常生活,所以会对这方面特别留心记载。比如说当时中国人吃的食物、用的器具、乘坐的交通工具,他们的书中都有记载,甚至还有插图。

考察也是一样,我到某个地方考察,我的注意力和你的就不同,这不是他人可以代替的,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益的东西;哪怕我到一个地方去了几次,但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考察有时还需要机会,机会不仅要靠自己争取,也要敢于及善于利用。我非常有幸,有过很多这样的机会,用现在流行的话讲是“目击历史”。

我有幸目击的历史还不少。那一年西班牙召开世界历史大会,当时中国组团要我去,但是历史学会说经费紧张,让我自行解决。我就想了一个最便宜的办法,坐火车去。从上海坐一天火车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坐5天到莫斯科,莫斯科坐两天到柏林,柏林坐一天半到巴黎,巴黎再坐一天半到马德里。

这一次旅行,给我留下了好几个一辈子难忘的印象。我看到了两德统一,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不是仪式。我那一天到东柏林时,已是晚上快11点钟了,我根据人家告诉我的老经验,就下了车。因为到天亮检查站才开,当时是9月,两德正式统一要到10月。下来以后一看,怎么这个地方人也不多,而且旅馆之类的都没有,我就问一个人怎么这样,他问你要去哪里,我说我要到西柏林,他说你为什么现在不过去呢,我说检查站不是关门了吗,他说我们早统一了,不信你就自己去看。我一看,火车停在那里,就跳上去,莫名其妙就到了动物园站,动物园站就是在西柏林了。原来,尽管还没有正式统一,东西柏林之间早就可以自由往来了。

到了西柏林以后,发现柏林墙的警卫早就撤掉了,游人可以自由地走来走去。有人拿了租来的锤子在砸那个墙,砸半个小时一个马克,砸下来的碎块包起来,做成工艺品之类。

我想你即便不研究历史,目击这样的场景,也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机会在上海、在复旦能有吗?不会有的,一定要走出去。所以我认为考察是广义的,不一定非得是对自己专业的考察。

行路的第三个目的,我称之为实践。如果说读书的最高层次是研究,那么行路的最高层次就是实践。从某种意义而言,人的一辈子都是在行路。这个行路的概念是广义的。我们一辈子除了读书、除了研究以外,还要做什么呢?我想就是实践。这个实践不是关在书房里,也不是像我刚才讲的那样随便看看,而是在社会上做人,在社会上体会人生的价值。有了知识和见解,还要运用,不光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运用,还要用于社会,用于人类。从这个角度讲,行路不是纯粹为了娱乐,也不是纯粹为了考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行路的需要,它也许给你带来的不是快乐,甚至会是痛苦,但这是避免不了的。诸位离开家庭到复旦大学来读书,以后离开复旦走上社会,或者继续留在复旦,或者漂洋过海到国外去,这对于人生的旅途来说,都是一种行路。

我想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时候,总得带有一点梦想,带有一点希望,这样对自己更有好处。正因为如此,今天我谈一点希望,给诸位增加一点梦想,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机会,敢于有梦想,将来你们来和我谈读书与行路的经历,一定比我今天讲的更加丰富。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篇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认为读书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是娱乐,第二个是求知,第三个是研究。当你具体读一本书的时候,就应该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因为目的不同,要求就不同,方法也不同。读书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娱乐。我一直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乐趣是最根本的条件。正因为读书的目的首先是娱乐,所以只要无害,各种书都能读。小说、报告文学、传记、诗歌,只要你有乐趣,都可以读。有些人强调“寓教于乐”,这是作者的目的,对接受者来说,你是不是接受他“教”,这并没有关系。所谓有害无害,也是相对的。我相信这个社会如果大家都在看书,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事。至于有的人看了书干坏事,首先并不是书的作用,主要还是他本人与社会的因素。对于书,娱乐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现在知道一些名人、科学家也是如此。比如李政道喜欢看武侠小说,家里到处都是,这是他儿子亲口告诉我的。这与他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不矛盾。我还知道很多要人喜欢看《三国》,或者看金庸的书,而且看了一遍又一遍。但现在一定要提高到因为看的人是伟人,就说不看金庸的书就不配做中国人,或者看的是坏人,就说他的书里包含着什么毒素,这些看法都是不对的。读书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求知。为了求知的目的去读书,就需要讲究方法。如果为了娱乐的目的可以喜欢什么就看什么的话,则为了求知的目的,恰恰就要预防这种情况。现在学科越分越细,每个学科的具体内容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讲历史上的达·芬奇、伏尔泰、罗蒙诺索夫等人,都是通才型学者,这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学问比较简单,他们很多头衔在今天看来恐怕算不了什么,而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学问都比较概括、比较集中,往往只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不是具体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争取达到求知的效果,这对求知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比如我本人从来没有系统地学过自然科学,但是也有一定的兴趣,我觉得人文学科的研究不能没有一点自然科学的概念。每当出现一种新的自然科学概念,我就请研究自然科学的朋友给我讲解,我曾经请我的朋友讲解可控硅、射流、黑洞等等。这是正好我有条件,如果我没有这样的朋友,想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弄清楚新概念的原理,就不那么容易。所以我们整个社会不应该轻视求知的层面,绝大多数人读书都属于求知的层面。整个社会、整个学术界、整个教育界都应该为大家求知创造条件,这方面我们现在做得还很不够。现在很多人看不起普及性的书籍。不是针对中学生才是普及读物,难道博士生就不需要普及读物了吗?包括我自己今天看理工科或者自己不熟悉的学科的材料,我也需要普及的书。据说有的大学校园里就贴着海报,像招工一样招研究生编书,而且很快就能把书编出来。他们认为这种小册子就是找本大的书抄抄。其实抄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他对该学科没有一点研究,肯定就会抄错。对大多数人而言,一定要把握自己如何为求知而读书。一方面是自己设计,另外还是要听听老师、朋友的意见。宁可在这上面花点时间,找出自己该看的书,该努力的方向。我们现在一些家长对子女、对自己的晚辈,都拼命要他们看书,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底要他们看什么书,什么书才真正符合他们的需要。

在某种程度上,我倒赞成以前一位老先生讲的,书要越看越薄。这个薄的意思,就是从求知的角度来说的。关键在于什么书真正有用,而不要贪大求全。如果只是想了解一点诗词基本常识,而不是专门研究,可以读王力那本小册子《诗词格律》,而不必去读他那本大部头的《汉语诗律学》。

读书的第三个目的,是为了研究。这应该是读书比较高的境界,所以并非人人都有需要,也不是人人都能够研究。我这话讲出来有人可能要说,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你这属于“文化霸权”。我一贯认为,真正的研究,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就是在座有些已经是博士了,将来也未必能研究出什么名堂来。

为研究的目的而读书,与为求知而读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求知是被动地接受,研究则需主观地判断。我有一次看到有人写文章,说要怀着敬畏的心情去读某位大师的著作。用崇敬的心情读书,我是不大乐意的。作为欣赏可以如此,作为求知也可以如此,但作为研究,就应该把他作为平等的人来对待。否则老是敬畏、老是崇拜他,还怎么发现他的问题呢?在学问面前,在科学面前,不存在大师,大家都是平等的,这样读书才能够有收益。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我的老师谭其骧先生就经常鼓励我们去发现古人的问题,包括发现他的问题。他一直说,在历史地理方面,我要超过王国维,超过钱大昕,你们应该超过我,这样学问才能进步。王国维在他之前,钱大昕更在他之前,如果到他这一辈,反而比他们落后了,或者我们这一辈比谭先生更落后了,学问怎么能进步?当然能否做得到是个问题,但是,至少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步。

下面讲讲行路。

行路的目的,我认为第一个也是娱乐。1972年夏天我到过一次黄山。我们上黄山的时候,碰到一些往山上挑红砖的老乡,他们问我们到山上来干什么,我们说到山上玩。他们就觉得很好笑,这山有什么好玩的?他们说我们是要吃饭,一块砖从山下挑到山上是五分钱,一天最多只能挑一次,但总比计工分多一点,你们吃饱了饭没有事情干,这山这么高,有什么好爬呢?我相信这几个人如果今天还在,肯定已经靠旅游发财了,至少生活改善了,现在他们就不会这样想了。有时想想自己花了很大的精力,真正到了那里,觉得还不如电视或照片上漂亮,那么下次如果有机会还去不去呢?还是要去。所以有人说有些地方不到“终生遗憾”,到了“遗憾终生”。

人类的天性就是喜欢追求新奇的事物,满足自己的体验。只要这种体验不违反社会公德,不违反科学。我同样反对给行路戴上很多大帽子,有人非要把旅游和爱国主义强拉在一起,比如对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尽管举不出他如何爱国的事例,却可以说他爱旅游就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既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当然就是爱国了。其实,徐霞客恰恰是因为科场不利,才绝意功名,加上他家资丰厚,无衣食之忧,才能带上仆人长期离家远游。当时明王朝外有女真威胁,内部政局混乱,徐霞客的行为哪一点能与爱国联系起来?正是不问政治,不爱这个国,才使徐霞客成为杰出的地理学家。否则,我到了黄果树瀑布,激发起了爱祖国的崇高感情,然后到了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一看,更加壮观,难道我就会去爱美国吗?

行路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考察,考察这一概念并不单纯指科学研究。

通过书本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总不是直观的,只有亲身到了那个地方,才能得到全面的、直观的印象。

当然考察的作用也不是绝对的。不进行考察,关在书房里做学问,同样也可以做得很好。古人曾经赞扬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说他“足不出吴会”,但是对天下形势却写得很好。还有人赞扬他,说顾祖禹没有到过那里,却比我这个到过的人写得还清楚。谭其骧先生写《何以东汉以后黄河会长期安流》这篇后来很著名的论文时,他没有到过黄河,同样也写得很好。所以考察的作用也不是绝对的。但是话说回来,谭先生以后再研究黄河,他就去考察,就会有比原来更好的发现。考察除了可以发现书本上的错误以外,由于个人的观察方法不同,还可以发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比如我们研究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常常要借助西方的学者、传教士对中国的描述。这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往往不会去记载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一位古代文人可以记载今天做了一首诗,但不会去记载今天早上买菜花了多少钱,可以记载今天发生的重大事件,但不会去记载日常的生活琐事;但外国人到了中国,什么都觉得新奇,再加上他们做学问的方法与我们不同,他们比较注重日常生活,所以会对这方面特别留心记载。比如说当时中国人吃的食物、用的器具、乘坐的交通工具,他们的书中都有记载,甚至还有插图。

考察也是一样,我到某个地方考察,我的注意力和你的就不同,这不是他人可以代替的,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益的东西;哪怕我到一个地方去了几次,但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考察有时还需要机会,机会不仅要靠自己争取,也要敢于及善于利用。我非常有幸,有过很多这样的机会,用现在流行的话讲是“目击历史”。

我有幸目击的历史还不少。那一年西班牙召开世界历史大会,当时中国组团要我去,但是历史学会说经费紧张,让我自行解决。我就想了一个最便宜的办法,坐火车去。从上海坐一天火车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坐5天到莫斯科,莫斯科坐两天到柏林,柏林坐一天半到巴黎,巴黎再坐一天半到马德里。

这一次旅行,给我留下了好几个一辈子难忘的印象。我看到了两德统一,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不是仪式。我那一天到东柏林时,已是晚上快11点钟了,我根据人家告诉我的老经验,就下了车。因为到天亮检查站才开,当时是9月,两德正式统一要到10月。下来以后一看,怎么这个地方人也不多,而且旅馆之类的都没有,我就问一个人怎么这样,他问你要去哪里,我说我要到西柏林,他说你为什么现在不过去呢,我说检查站不是关门了吗,他说我们早统一了,不信你就自己去看。我一看,火车停在那里,就跳上去,莫名其妙就到了动物园站,动物园站就是在西柏林了。原来,尽管还没有正式统一,东西柏林之间早就可以自由往来了。

到了西柏林以后,发现柏林墙的警卫早就撤掉了,游人可以自由地走来走去。有人拿了租来的锤子在砸那个墙,砸半个小时一个马克,砸下来的碎块包起来,做成工艺品之类。

我想你即便不研究历史,目击这样的场景,也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机会在上海、在复旦能有吗?不会有的,一定要走出去。所以我认为考察是广义的,不一定非得是对自己专业的考察。

行路的第三个目的,我称之为实践。如果说读书的最高层次是研究,那么行路的最高层次就是实践。从某种意义而言,人的一辈子都是在行路。这个行路的概念是广义的。我们一辈子除了读书、除了研究以外,还要做什么呢?我想就是实践。这个实践不是关在书房里,也不是像我刚才讲的那样随便看看,而是在社会上做人,在社会上体会人生的价值。有了知识和见解,还要运用,不光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运用,还要用于社会,用于人类。从这个角度讲,行路不是纯粹为了娱乐,也不是纯粹为了考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行路的需要,它也许给你带来的不是快乐,甚至会是痛苦,但这是避免不了的。诸位离开家庭到复旦大学来读书,以后离开复旦走上社会,或者继续留在复旦,或者漂洋过海到国外去,这对于人生的旅途来说,都是一种行路。

我想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时候,总得带有一点梦想,带有一点希望,这样对自己更有好处。正因为如此,今天我谈一点希望,给诸位增加一点梦想,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机会,敢于有梦想,将来你们来和我谈读书与行路的经历,一定比我今天讲的更加丰富。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篇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1

10月2日早上我参加了班里组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地是德州市黄河涯。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秋收起义”。

早上六点半我们上了车,刚上车一会儿,同学们就开始表演起了事先精心准备好的节目。宋嘉泽先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胜在江湖”。席梓阳表示不服气,又唱了一遍。张成伟表演的是魔方。魔方在他手里飞快的旋转着,最后成功了!车上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到了目的地。我们换上了小红军的衣服,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俨然一副要参加战斗的小红军的样子。活动的第一项:建立红军小队。我是一队,队伍的名字叫做:西瓜解放队,我的职务是后勤部长。建好小队后,领队老师带我们做了早操,外号叫“要钱舞”是不是很好笑啊!做完早操后,领队老师带领我们认识植物,告诉我们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讲完之后我们开始挖地瓜、刨花生、找野菜,为我们的午饭准备食物。在挖地瓜的过程中流了好多汗,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不容易。经过了我们不懈的努力挖到了好多地瓜。

中午集合了,我们队分配的任务是生火,烤地瓜。我们挑了一些又细又长的地瓜洗干净包上锡纸。放在火上开始烤。烤地瓜的过程我们也没闲着,开始分零食吃。经过一上午的劳动,这时候肚子已经饿得瘪瘪的了。不一会儿,我们就闻到了地瓜的香味,美美的吃起来。

下午我们开始了套鸭子的活动,鸭子很不听话,不时缩脑袋,躲过圈圈,我只套中了一个,经过我们全队的努力,我们队的记录最高15个,领队老师奖励我们每人一个红军袋子。我们还参加了同心神笔的游戏,考验我们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还有CS,可是我不会打,我就跟着队员们、还有爸爸后面跑。我的最后一条命被王子赫拍了一下头盔,我就没命了。

活动结束,我们准备回家了虽然很热很累,但是我感觉过的很开心,很有意义,体会到只有团结才能胜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2

以前,做老师的妈妈告诉我,书本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有很多我们不清楚的知识,我半信半疑。

一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看书,我随手拿了一本《幼儿知识大全》,上面写道:水是自然界最熟悉、最常见的自然物。水有时流动,有时结成坚硬的冰,当温度变成零度时,水会变成冰,当温度慢慢升高时,冰就会融化成水。看到这段话,我想:每天都在用的、喝的水真的这么神奇吗?我真想亲眼看看。

转眼间,寒假来了。妈妈带我去住在内蒙古的姥姥家,那里真的很冷,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吹来,冻得我直打哆嗦,姥姥说地里都结冰了。我想我终于能亲眼见到冰了。

傍晚,我们走在去冰滩的路上,远远望去,整块冰地在太阳的照射下像一面大镜子。走近了一看,好厚的冰呀!我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我找到一块薄点的冰,一下子就用力地跳了上去。“咔”的一声,冰块就碎了,仔细看,这些碎片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好看极了!我想带一个“钻石”回去给姥姥看,谁知捧在手心里的“钻石”,不到1分钟就化成水了。爸爸说“我们的体温在36度左右,所以这一小块冰就会融化成水。”这时我的手是冰冷的,但心里是暖暖的,快乐的。

后来,我又把姥姥家的果汁倒在一个杯子里,放在气温在零下17度的外面,第二天一早跑去一看,都结成冰了,这就是我的自制冰激凌!后来拿到家里过了一段时间,“冰激凌”又慢慢的化开来了……

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啊,读了很多书,再去真实的体验一下,这样我们会觉得更加有趣和神奇,我们也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3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平日里,当我们埋头于书本苦读时眼光也仅仅限于书本之中,孰不知,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在学习之余,我们也需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外边的锦绣山河,多接触外边的人文事物。在自然风物中,在跋山涉水中体会别样的人生。

当我们踏进沈园,扑面而来的是满树林的阵阵清香,映入眼帘的是青葱、绿意,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浓浓的江南韵味。在那里我们领略了陆游与唐琬凄美的爱情,一首《钗头凤》更是令我们唏嘘不已。接着我们走进了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在那里我们仿佛能看见勤劳朴实的阿长,与教书敬业的寿镜吾老先生……我们走在这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看着两旁各色的房舍,仿佛走进了画中。走进浙江,自然少不了那“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那里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水唤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倾秋”,冬则“百堤一痕清华墨”美景如画,使人流连忘返。最后,我们走进了浙江大学,感受到那里浓浓的书香气息,作为中国著名的顶级学府之一,它更是创下了许多不朽的成就。

研学游使我们走出了校园,在大自然中学习和获取知识,我们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历史的魅力与文化的传承。我们平日里读万卷书,但也当辅以行万里路,倘若我们只局限于读万卷书,那么我们的眼界和思想都会仅仅局限于书本,我们无法知道书本之外的世界,在书本中我们与文字进行着枯燥无味的交流,在书本背后,我们则与自然进行绘声绘色的`畅谈。

当然,书本与自然结合,文字与生活结合,让学习更加多彩更加丰富,也使我们得以在学习之余,了解到更多的文化,懂得更多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眼界,所以,在读万卷书时也行万里路,让思维腾飞,让眼界开阔。

使读书和行走相结合,让学习在玩耍中进行,在快乐中开展,又何尝不是一件妙事?在学习中玩耍,在娱乐中学习不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最高理想?最后,请牢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4

书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灵魂的工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中包含的知识可不少呢!书籍的世界就如一片海洋,让人们在这片海洋中遨游。只有书籍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让我们懂得无数知识。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人类的灵魂需要智慧与书中的道理浇灌,只有这样,它才会像树苗一样快快长大,让你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读一本书其实都是经历一场旅程,只要认认真真对待它,不走马观花,那么你就等于收获了一大笔精神上的财富,也就等于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前进了许多。当然我们要读好书,好读书,也要明白读书好的道理,我们只有读一本有价值的书才能收获精神上的财富和更多的知识。若这本书根本没有读它的价值,不但是没有收获,还让你迷恋上网络游戏,那就不起书本身的作用了。在读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囫囵吞枣,否则不但浪费时间还没有收获。

我的生活总是离不开书籍。《红楼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爱使小脾气,但在这令人讨厌性格背后是她一副强烈的自尊心,善良、率直才是她真正的性格。《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塑造了敢作敢为的悟空,憨厚可爱的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心地善良的唐僧。《三国演义》中谨慎多疑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水浒传》中勇敢的武松,机智的宋江,让我敬佩不已。《一本书读懂中国史》让我详细了解到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故事书中的世界可真是奇妙无穷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高尔基的名言大概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读书可以让我们懂得更多知识,明白更多道理,在自己人生的阶梯上一步步登上最顶层。让我们一起畅游书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了与福建省毗邻的广东省的两个小城,来感受一下浓浓的客家风情和文化。

第一站,是揭阳市揭西县。我将要前去观赏中国东南第一大瀑布——黄满寨瀑布群。山间的瀑布犹如飞虹一般,惊险而壮观。刚刚雨停,天边便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映在水里仿佛水也变成了五颜六色。沿着高山拾阶而上,一路绿树掩映,飞瀑相随,真是美不胜收啊!站在最高处,宛如一道道纯白丝绸挂在山崖上,迎风招展。

第二天,我来到了拥有“世界客都”之称的梅洲市。客家这个词,我并不陌生,之前在游览福建龙岩地区的时候多有见过,也在课本和课外书中见到过,但是直到今天才真正了解他们。客家人,原是居住于繁盛的中原地区的汉族,由于历史战乱的原因,才不得已南迁,客居他乡。

我参观的景区是“客天下”景区中的“客家小镇”,客家小镇还原了客家人的建筑、民俗、居住,将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刻画得惟妙惟肖。里面的建筑一律灰瓦白墙,有的还建成了客家人的传统建筑——土楼;道路两旁尽是描绘客家人生活,习俗的雕刻,有的是老人在石磨旁磨豆子,有的是几个孩童在竹林丛中玩捉迷藏。还有的是妇女们在纺布;有的房子旁还贴着“囍”字,是明显的婚房,有的铜雕是小贩在卖,耳边仿佛听见了他的叫卖声……,景区中小桥流水,草长莺飞,虽然景区的景色很美,但是,我觉得客家人勤奋好学,拼搏向上的精神却更值得我们学习。

位于梅州市大浦县的百侯镇,是有名的文化名镇,人才辈出。这里曾走出过十几位翰林,几百名举人,“一腹三翰林”“同堂四魁”等故事便出自这里。

时间过得飞快,三天的路程一眨眼便过去了,这一次旅行,不仅游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对客家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6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我们不管这句话在今天的意义是否积极,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与书结伴而行,在书籍的海洋里读取我们需要的知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改正缺点、丰富自己、成就自己!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30多年的考察之后,撰写了(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不仅仅是文字幽美的佳作,更能让我们读出徐霞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精神。徐霞客从小博览群书,尤其喜欢阅读地理著作,少年时即立志‘朝碧海而暮苍梧’,浙江宁海是他旅行开始的第一站。在此之前,他精心研读关于祖国地理文化遗产方面的书籍,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考察中,他不避风雨,不怕狼虎,不畏自然环境的恶劣,尝尽了旅途的艰辛,终于‘苍天不负苦心人’,徐霞客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徐霞客精神也写入了历史。

徐霞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读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既不能不信书也不能全信书’,既不可以小视书的重要作用,又不可以完完全全照搬书本。更重要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将书本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不可否认,书中的知识对我们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我们只有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书本中的理论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才能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徐霞客用他对古今史籍、图经地志的深入钻研和30多年的徒步旅行向我们证明:如果我们做到了‘知行合一’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向世界承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7

读书与走路本来是两件互不相干的事,却被古人的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在了一起。细想起来,读书与走路的确有着相似之处。’

一本好书可能让你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从此改变你的命运,一本好书会陶冶人的情操,心灵仿佛被圣洁的光芒照耀,豁然开朗,往日的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一本好书也会让人的心境得到升华,人生的目标更加高远,一本好书可能会引导你走向致富的道路,同样,一本好书可能给你带来健康幸福。书的更深层意义在于,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宝库,是进步与成功的阶梯,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少走弯路的捷径。而旅行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身心愉悦的享受,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交流。欣赏到大自然的奇妙神工,领略到各地不同的美景和风情,丰富你对世界认知,旅行也像读书一样,读山山水水,读人生百态,读风土人情。而读书则是心灵的旅行,是在淡墨飘香的字里行间里游走,获取的是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古人倡导我们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是要我们多读书,读好书,经常出去走走,只有这样才会丰富我们的知识和阅历。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徐霞客,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二百四十多万字的游记,成为了中国地理研究的无价之宝。为我国的地理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国家已把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为中国的旅游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8

读万卷书同时也要行万里路,两者同样重要,所以闲暇时光不妨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似如给我最深印象的五岳之首——泰山。

去年,我再次登上了这个令我激动的地方,泰山。比起四年前来这里,看的东西更多了,记忆也更深了。

那日,由于去晚了,没有观到泰山上那壮丽的日出;由于风很大,没有看到泰山上那美丽的云海;由于要早归,没有欣赏泰山上那绮丽的晚霞,也就是未见到所谓的奇观丽景,但是那天我在泰山上依然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

记得最深的是泰山上数之不尽的题字,几字之间,透露出无穷的韵律内涵,“果然”二字是在进山没多久时看见的,牢记在心,边游边念,愈念便愈觉得有意思:当年这两个字的题者估计也是慕名而来,观泰山之壮丽后自感果然如此。心中的感慨不一定要用“百,千,万”来表示,只“果然”二字,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果然如此!短短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这也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吧。

再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挑山工。一路上行,望见挑山工许多,他们费力的挑着扁担,走着“之”字型的线路,看得人心酸。但从他们结实的肌肉和稳健的步伐上,无一不透露出他们顽强的信念!他们所走的路程几乎是我们的一倍,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中的一幕幕都真实的展现在我面前,从他们身上,我读出了任何书上都没有的东西。

总共爬了大概三个小时,我便立于泰山之巅——玉皇顶。回想过程,从在中天门时如临大敌的感觉,到十八盘下次次想放弃的念头,冲顶时的满怀希望,以及至顶的“一览众山小”情怀,使我感慨万千。

一个泰山,虽然在祖国的版图中只占点点几处,但是他在中国人心目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这里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是文人墨客抒情创作的圣地,是中国文明的见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忘出去走走,你会看到书本上不会出现的东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外旅行,带上一本书,这何尝不是一种醉心的享受?

与众多的旅游爱好者不同,我认为,跟团游是当今社会最失败、最乏味的旅行方式。虽然无奈,可不免要随俗,面对这被约束的旅行,我的选择自然是带上一本书,再无聊透顶的事情都会被驱散。

排队等待进入景区是最可怕的。精明的商人把游人框在“回”字形的路线里。门口明明近在咫尺,可队伍却要迂回地绕上几大圈。这个时候,何不捧起一本喜爱的书来消磨时间呢?瞬间,耳朵就会呈封闭状态,周遭的喧嚣已全然与我无关,我开始和“小米”一起走进大山,感受山里的清新空气,采摘路边的无名野花看,把自己与书融为一体,排队也轻松愉悦起来。

进入景点后,你才发现,扎堆旅游是多么愚蠢的决定。海边,如同下饺子似的,人们纷纷扑进海里。山上,游客相机成了新的山峰。你的眼里不是风景,而是密密麻麻如蚂蚁般的人头和亮瞎眼的相机闪光灯。这个时候,何不捧起一本喜爱的书来消磨时间呢?很快,我进入书中,和“红珊瑚”一起,联手对付天敌,合力保护小天鹅。津津有味的阅读让我忘却了身边的风景,书里的风景更加纯净,更令人向往。

当今旅游,购物,是标配。无奈地跟着潮水般的人群走进商店。我熟练地扫过每个角落,迅速选定,灵活地躲起来。可能是洗手间,可能楼梯道。悄悄地,打开书,任目光轻盈地拂过书页,角落里又脏又乱,可仍然不会磨灭我的兴致。你看,蒂姆用笑容换来了那么多物质财富,到头来却发现,他最想拥有的竟然是一开始不在意的笑容。失去后才知道拥有的珍贵。这是在角落里发生的最美好的事情。

世界那么大,走遍天涯海角,只须带上书,便是我极大的乐趣。即使景不如心中所想,但书中自然有迷人风景等着我去欣赏。

旅程中看着一本本书籍充实自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美好。在路上泡上一壶茶,让袅袅的茶香流连书间,也是多么惬意。带着书出行,即使孤单,但永远不会寂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10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现在我们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我们既要多读书又要多走路。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去找。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11

一个人如果只是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从未走出家门,看看远方的世界。那么,他虽然知道许多知识,但从未亲眼见过,只能说他“知道”相关的传说。但如果一个人只是走出家门,看过远方的世界,但是从不读书,并不了解那个世界的一草一木,只能说他“见过”远方。

我国古代的名将岳飞,小时候家乡洪水,家道中落,只能在王员外家借住,却没有经济来源。但是他勤奋好学,从小以沙土为纸,以棍棒为笔,从母亲那里学来知识。后来遇上了周侗师傅,又教他习武。长大后成了一名精英,并走向各地去参加武艺比试,最终才能“精忠报国”。

让我不由想起我的同学:

有的同学,老师问任何课外问题,几乎都能对答如流,但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当问起如此博学的原因时,答案很简单:看书。但我认为,这不足以表达出这类同学的学识渊博。只能被称为:听说过。但从未身临其境,从未亲身感受,所以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无法用自己的感情来表达。

还有的同学,总是喜欢说去过这儿,去过那儿,但却从说不出游览之地的任何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美食美味,所有的赞叹就是一个词:好玩!

如此鲜明的对比,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

没有知识的支撑,万里路只是一路顺风;没有万里路的支撑,知识只是纸上谈兵。而知行结合,知识是良师,万里路是益友,有了良师益友,人生处处坦途!

这鲜明的对比,让我不禁又想到了城里人与农村人。城里人懂得的知识很多,却不知事物的确切模样。农村人目不识丁,却最清楚事物的模样。如果将两个群体合二为一,那么将会有多少的精英!

一个真正学识渊博的人,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

篇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了与福建省毗邻的广东省的两个小城,来感受一下浓浓的客家风情和文化。

第一站,是揭阳市揭西县。我将要前去观赏中国东南第一大瀑布——黄满寨瀑布群。山间的瀑布犹如飞虹一般,惊险而壮观。刚刚雨停,天边便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映在水里仿佛水也变成了五颜六色。沿着高山拾阶而上,一路绿树掩映,飞瀑相随,真是美不胜收啊!站在最高处,宛如一道道纯白丝绸挂在山崖上,迎风招展。

第二天,我来到了拥有“世界客都”之称的梅洲市。客家这个词,我并不陌生,之前在游览福建龙岩地区的时候多有见过,也在课本和课外书中见到过,但是直到今天才真正了解他们。客家人,原是居住于繁盛的中原地区的汉族,由于历史战乱的原因,才不得已南迁,客居他乡。

我参观的景区是“客天下”景区中的“客家小镇”,客家小镇还原了客家人的建筑、民俗、居住,将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刻画得惟妙惟肖。里面的建筑一律灰瓦白墙,有的还建成了客家人的传统建筑——土楼;道路两旁尽是描绘客家人生活,习俗的雕刻,有的是老人在石磨旁磨豆子,有的是几个孩童在竹林丛中玩捉迷藏。还有的是妇女们在纺布;有的房子旁还贴着“囍”字,是明显的婚房,有的铜雕是小贩在卖,耳边仿佛听见了他的叫卖声……,景区中小桥流水,草长莺飞,虽然景区的景色很美,但是,我觉得客家人勤奋好学,拼搏向上的精神却更值得我们学习。

位于梅州市大浦县的百侯镇,是有名的文化名镇,人才辈出。这里曾走出过十几位翰林,几百名举人,“一腹三翰林”“同堂四魁”等故事便出自这里。

时间过得飞快,三天的路程一眨眼便过去了,这一次旅行,不仅游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对客家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2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知识的海洋,“读万卷书”,充分吸收书中的精华,必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博览群书固然重要,可要真正切身领悟所学知识的内涵,必要“行万里路”。书中的内容是死的,可世界却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要把读与行充分地结合,方能真正增长知识,充实自己。

读与行是互补的。读书让我们能了解古代世界的风云变迁,能感受文人墨客的忧喜情怀,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旅行让我们能了解当今社会的变化多端,能感受秀丽山河的千姿百态,能开阔眼界。读与行相结合才能博古通今,才能更好地理解迁客骚人抒发于山水间的情感。只“读”不“行”,就只能像赵括那样纸上谈兵,最终只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读万卷书,就好比从窗中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可终究要走出去,才能领略真正的世界。

只读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很难明白杜甫登顶的决心,可真正登上泰山,在云萦雾绕中,就能感受到泰山的神奇秀丽与巍峨高大,也能体会诗人的情怀。苏东坡曾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本不理解为何以西湖比美人西施,可到了西湖边,看到那或淡雅或艳丽的景色,以及那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才感受到这比喻的妙处。早已感动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自己来到大海边,却再一次深深陶醉于这平淡的幸福,对海子又有别一番感悟。读书让我在旅行中更好地感受山水之美,旅行让我在读书中更好地理解文人的情怀。

假期中,酷爱旅行的我再次收拾行囊起步,还不忘带上一本书。来到江南水乡——乌镇,青瓦白墙,潺潺流水依附于亭亭玉立的朴素瓦房,心中自然浮现“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来到大都市上海,船游黄浦江,看那浦东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看那浦西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万国建筑群,才感受到以前所学文章中所介绍的“东方之珠”的繁华昌盛。

闲暇时,泡一杯清茶,翻开书页,好好领悟书中的知识;或者,收拾好行囊,翻翻书页,找个吸引自己的地方,去那里走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与行相结合的求知之路,必能更轻松有趣,事半功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3

以前,做老师的妈妈告诉我,书本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有很多我们不清楚的知识,我半信半疑。

一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看书,我随手拿了一本《幼儿知识大全》,上面写道:水是自然界最熟悉、最常见的自然物。水有时流动,有时结成坚硬的冰,当温度变成零度时,水会变成冰,当温度慢慢升高时,冰就会融化成水。看到这段话,我想:每天都在用的、喝的水真的这么神奇吗?我真想亲眼看看。

转眼间,寒假来了。妈妈带我去住在内蒙古的姥姥家,那里真的很冷,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吹来,冻得我直打哆嗦,姥姥说地里都结冰了。我想我终于能亲眼见到冰了。

傍晚,我们走在去冰滩的路上,远远望去,整块冰地在太阳的照射下像一面大镜子。走近了一看,好厚的冰呀!我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我找到一块薄点的冰,一下子就用力地跳了上去。“咔”的一声,冰块就碎了,仔细看,这些碎片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好看极了!我想带一个“钻石”回去给姥姥看,谁知捧在手心里的“钻石”,不到1分钟就化成水了。爸爸说“我们的体温在36度左右,所以这一小块冰就会融化成水。”这时我的手是冰冷的,但心里是暖暖的,快乐的。

后来,我又把姥姥家的果汁倒在一个杯子里,放在气温在零下17度的外面,第二天一早跑去一看,都结成冰了,这就是我的自制冰激凌!后来拿到家里过了一段时间,“冰激凌”又慢慢的化开来了……

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啊,读了很多书,再去真实的体验一下,这样我们会觉得更加有趣和神奇,我们也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4

读书与走路本来是两件互不相干的事,却被古人的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在了一起。细想起来,读书与走路的确有着相似之处。’

一本好书可能让你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从此改变你的命运, 一本好书会陶冶人的情操,心灵仿佛被圣洁的光芒照耀,豁然开朗,往日的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一本好书也会让人的心境得到升华,人生的目标更加高远,一本好书可能会引导你走向致富的道路,同样,一本好书可能给你带来健康幸福。书的更深层意义在于,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宝库,是进步与成功的阶梯,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少走弯路的捷径。而旅行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身心愉悦的享受,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交流。欣赏到大自然的奇妙神工, 领略到各地不同的美景和风情,丰富你对世界认知,旅行 也像读书一样 ,读山山水水,读人生百态,读风土人情。而读书则是心灵的旅行,是在淡墨飘香的字里行间里游走,获取的是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古人倡导我们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是要我们多读书,读好书,经常出去走走,只有这样才会丰富我们的知识和阅历。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徐霞客,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二百四十多万字的游记, 成为了中国地理研究的无价之宝。为我国的地理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国家已把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为中国的旅游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5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千古流传的一句话。

小时候,妈妈就给我买许多书,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爷爷便叫我过去,递给我3本书《好词、好句、好段》、《看图写话》、《小故事、大道理》,教我写日记,每天早晨写一个。

上初中一年级时,我开始大量阅读,有时在车上看,有时躺着看,有时上卫生间看,还有时在饭桌上看,这下可让妈妈生气了,她说:你看书也得挑时间,不能什么时候都看,躺着看书对眼睛不好,灯光暗时也不能看,看书虽是个好习惯,必须分时间段来看。然后,我就做了一个读书计划表,有了这个表,我以再也不用让妈妈说我了。

但是,书,有好书,也有对我们不益的书。我们可以看一些历史书,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也可以看一些科技书、作文书。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我发现:《三国演义》只是一部个人小说,有些并不是历史的真正演释,而《三国志》是一部根据历史写的。比如《三国演义》的周瑜,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可《三国志》里的周瑜能诗能武、文武双全、心胸广阔,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周瑜。

我最喜欢读《居里夫人自传》,这本书写了居里夫人一生的情况。从小,她失去了姐姐素希雅和母亲,她是波兰人,她的学校是反抗波兰人的,校长不准学生们说波兰话,只能打毛线,做手工等。尽管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看是小玛丽(居里夫人)依旧学习好。

长大,她和丈夫比埃尔一起发明了镭,(镭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她们欣喜万分,但是,他们为了工作,不得不把价值连城的镭卖出去,他们为了一家四口人,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

在小女儿芙蓉出生两年时丈夫比埃尔在车祸中去世了。玛丽(居里夫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而且两次获得了她和丈夫做梦都梦到的诺贝尔奖。最后,她因白血病去世。

读完这本书后,我受到的感触很多。居里夫人坚强的走过了她坎坷的一生,她把自己献给了科学,人人仰慕她、敬爱这个伟大的科学家。

书,和我是好朋友,它告诉我许多道理,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6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我们不管这句话在今天的意义是否积极,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与书结伴而行,在书籍的海洋里读取我们需要的知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改正缺点、丰富自己、成就自己!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30多年的考察之后,撰写了(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不仅仅是文字幽美的佳作,更能让我们读出徐霞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精神。徐霞客从小博览群书,尤其喜欢阅读地理著作,少年时即立志‘朝碧海而暮苍梧’,浙江宁海是他旅行开始的第一站。在此之前,他精心研读关于祖国地理文化遗产方面的书籍,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考察中,他不避风雨,不怕狼虎,不畏自然环境的恶劣,尝尽了旅途的艰辛,终于‘苍天不负苦心人’,徐霞客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徐霞客精神也写入了历史。

徐霞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读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既不能不信书也不能全信书’,既不可以小视书的重要作用,又不可以完完全全照搬书本。更重要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将书本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不可否认,书中的知识对我们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我们只有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书本中的理论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才能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徐霞客用他对古今史籍、图经地志的深入钻研和30多年的徒步旅行向我们证明:如果我们做到了‘知行合一’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向世界承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7

4.23是世界读书日。有人认为应在该天大力宣传书籍,传播读书的精神,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表面的热闹,无实在意义。我认为,设这样的节日是非常有价值意义的。

诚然,读书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其书中颜如玉的熏染更是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呈现的,关键是在平时的积累,但这并不意味着开设世界读书日就无用处了。如今的人类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不仅因生存压力而无暇读书,更有愈来愈先进的娱乐设施来麻痹他们,有的人甚至一年都没有翻过书,抑或是整日沉浸于无营养的诸类小说中,活在他们编织的世界里。如此一来,先人悉心编著,或是曾用辛勤血泪一字字编辑的书籍,更是鲜有人欣赏,无人继承了。这样,人类的思想高度又怎能提高?人类的文化素养又怎能提升?社会怎能进步?祖国又怎能繁荣昌盛,经久不衰?

因此,世界读书日便在此刻起了重大作用。它给我们敲了个警钟,多读些好书,别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迷失了自己,别在金钱编织的欲望网里辨不清自己的面容,缓一缓,读些书。

在这一节日,喜静的人可以独居一隅,一杯热茶,一卷书籍,在热气袅袅升腾的薄雾里细细品尝书里的美味佳肴。喜闹的人可以去书展等处所熟悉或陌生的人共同品味书中妙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既能拥有不同的思想,又能结交一位书友,何乐而不为呢?

冰心曾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亦有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说明了读书的益处了。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人的一生,无法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此也缺乏很多经验,经验是一个人的阅历,是一个人的思想深度。梭罗曾言:一个人思想的深度在于他所受过痛苦的程度。而这些经验的获得并不是都要自己亲身经历的,有些痛苦也并不是都是一一承受过才懂得,它们有的是可以从书中获得,领悟得到的。因此,多读些书,可能会帮你少走些弯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里,能唤醒更多迷路的人们,在适合他们的书里找到属于他们成功的道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8

读万卷书同时也要行万里路,两者同样重要,所以闲暇时光不妨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似如给我最深印象的五岳之首——泰山。

去年,我再次登上了这个令我激动的地方,泰山。比起四年前来这里,看的`东西更多了,记忆也更深了。

那日,由于去晚了,没有观到泰山上那壮丽的日出;由于风很大,没有看到泰山上那美丽的云海;由于要早归,没有欣赏泰山上那绮丽的晚霞,也就是未见到所谓的奇观丽景,但是那天我在泰山上依然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

记得最深的是泰山上数之不尽的题字,几字之间,透露出无穷的韵律内涵,“果然”二字是在进山没多久时看见的,牢记在心,边游边念,愈念便愈觉得有意思:当年这两个字的题者估计也是慕名而来,观泰山之壮丽后自感果然如此。心中的感慨不一定要用“百,千,万”来表示,只“果然”二字,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果然如此!短短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这也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吧。

再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挑山工。一路上行,望见挑山工许多,他们费力的挑着扁担,走着“之”字型的线路,看得人心酸。但从他们结实的肌肉和稳健的步伐上,无一不透露出他们顽强的信念!他们所走的路程几乎是我们的一倍,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中的一幕幕都真实的展现在我面前,从他们身上,我读出了任何书上都没有的东西。

总共爬了大概三个小时,我便立于泰山之巅——玉皇顶。回想过程,从在中天门时如临大敌的感觉,到十八盘下次次想放弃的念头,冲顶时的满怀希望,以及至顶的“一览众山小”情怀,使我感慨万千。

一个泰山,虽然在祖国的版图中只占点点几处,但是他在中国人心目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这里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是文人墨客抒情创作的圣地,是中国文明的见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忘出去走走,你会看到书本上不会出现的东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9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现在我们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我们既要多读书又要多走路。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去找。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10

10月2日早上我参加了班里组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地是德州市黄河涯。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秋收起义”。

早上六点半我们上了车,刚上车一会儿,同学们就开始表演起了事先精心准备好的节目。宋嘉泽先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胜在江湖”。席梓阳表示不服气,又唱了一遍。张成伟表演的是魔方。魔方在他手里飞快的旋转着,最后成功了!车上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到了目的地。我们换上了小红军的衣服,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俨然一副要参加战斗的小红军的样子。活动的第一项:建立红军小队。我是一队,队伍的名字叫做:西瓜解放队,我的职务是后勤部长。建好小队后,领队老师带我们做了早操,外号叫“要钱舞”是不是很好笑啊!做完早操后,领队老师带领我们认识植物,告诉我们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讲完之后我们开始挖地瓜、刨花生、找野菜,为我们的午饭准备食物。在挖地瓜的过程中流了好多汗,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不容易,。经过了我们不懈的努力挖到了好多地瓜。

中午集合了,我们队分配的任务是生火,烤地瓜。我们挑了一些又细又长的地瓜洗干净包上锡纸。放在火上开始烤。烤地瓜的过程我们也没闲着,开始分零食吃。经过一上午的劳动,这时候肚子已经饿得瘪瘪的了。不一会儿,我们就闻到了地瓜的香味,美美的吃起来。

下午我们开始了套鸭子的活动,鸭子很不听话,不时缩脑袋,躲过圈圈,我只套中了一个,经过我们全队的努力,我们队的记录最高15个,领队老师奖励我们每人一个红军袋子。我们还参加了同心神笔的游戏,考验我们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还有CS,可是我不会打,我就跟着队员们、还有爸爸后面跑。我的最后一条命被王子赫拍了一下头盔,我就没命了。

活动结束,我们准备回家了虽然很热很累,但是我感觉过的很开心,很有意义,体会到只有团结才能胜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11

一个人如果只是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从未走出家门,看看远方的世界。那么,他虽然知道许多知识,但从未亲眼见过,只能说他“知道”相关的传说。但如果一个人只是走出家门,看过远方的世界,但是从不读书,并不了解那个世界的一草一木,只能说他“见过”远方。

我国古代的名将岳飞,小时候家乡洪水,家道中落,只能在王员外家借住,却没有经济来源。但是他勤奋好学,从小以沙土为纸,以棍棒为笔,从母亲那里学来知识。后来遇上了周侗师傅,又教他习武。长大后成了一名精英,并走向各地去参加武艺比试,最终才能“精忠报国”。

让我不由想起我的同学:

有的同学,老师问任何课外问题,几乎都能对答如流,但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当问起如此博学的原因时,答案很简单:看书。但我认为,这不足以表达出这类同学的学识渊博。只能被称为:听说过。但从未身临其境,从未亲身感受,所以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无法用自己的感情来表达。

还有的同学,总是喜欢说去过这儿,去过那儿,但却从说不出游览之地的任何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美食美味,所有的赞叹就是一个词:好玩!

如此鲜明的对比,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

没有知识的支撑,万里路只是一路顺风;没有万里路的支撑,知识只是纸上谈兵。而知行结合,知识是良师,万里路是益友,有了良师益友,人生处处坦途!

这鲜明的对比,让我不禁又想到了城里人与农村人。城里人懂得的知识很多,却不知事物的确切模样。农村人目不识丁,却最清楚事物的模样。如果将两个群体合二为一,那么将会有多少的精英!

一个真正学识渊博的人,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知与行相融合,才能用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哺育心灵,充实自身,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12

阅读是一个通过共鸣、共振来自我证明的过程。

阅读,是一个陶冶情操、丰富想象的一个习惯。阅读,在你孤独的时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在你身处黑暗的时候是一盏明灯。

阅读,能完善人格,塑造良好的性格

。它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能够让我们理性的去看待每一件事,去对待每一件事;它让我们吸取了祖祖辈辈的教训以及接收到了他们的经验。正是在祖祖辈辈们留下的书籍中,我们减少了许许多多的麻烦。

阅读,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写作能力提升。写作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光是考试就能够占掉50的分值。失去了写作的分值就相当于失去了得高分的机会。

但是,并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阅读也是一把双刃剑。

就像 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这样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纸上得来的东西终究是肤浅的,要透彻的了解某事物就一定要亲身参加实践。

众所周知有一个成语叫做“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典故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将军叫赵括,他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精通,谈起兵法来连他的父亲战国名将赵奢都不如他。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而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数十万赵军投降秦国,秦国将军白起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

无独有偶,我曾看过一个新闻,19岁的一名学生在高考以668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但因生活不能自理在读研究生时遭劝退,“神童”被迫离开校园。

人人都说开卷有益,我不敢说它是不对的,但至少,在当下它的的确确存在缺陷。喜爱看书的人在精神领域上十分充实,但是在行动领域上十分空虚。喜爱阅读的人一旦接触到自己喜爱的书籍往往就会痴迷一整天。读的书越多,与社会接触的时间就越少,只会空想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大。

在书中了解到的东西会跟现实中有一些差别,而这些小小的差别恰恰就能够决定你的成功与否。

上一篇:金融风险排查下一篇:猪笼草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