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2024-05-24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通用11篇)

篇1: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校本研修试验区学科教研组长培训》后学习心得

2013年11月份,有幸参加了《2013年陕西省校地共建中小学校本研修试验区学科教研组长培训》在为期三天的理论培训中,充满了时尚的话题,引人的话题,更充满了贴近我们教学实际的话题,我们一线老师研讨的话题,怎样成长的话题。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我的专业成长带来了莫大的帮助,有助与在实际教学中学以致用,在校本研修中明确了方向,为此,我忍不住打开电脑,记录自己的切身感悟,以作留念。

一,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硕士生导师,赵精兵教授在这里给我县老师做题为“开展实用性校本研修”的精彩讲座。

赵教授通过自己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通过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和生动风趣的事例告诉老师们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教学艺术中创造性、审美性、情感性、形象性的特点。期间,赵教授生动的语言、多样的表情、丰富的肢体、深刻的感受,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老师,虽然下班时间已过,但大家都被赵教授的课堂所深深吸引,不忍离去。

赵老师的讲座,使我感到自己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真正体会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学习之后,虽然感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不过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

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二、听了省教科所校本研修专家吴积军老师的《校本研修与教师职业幸福》专题报告后,猛然间如醍醐灌顶,原来所谓的职业幸福不是靠政府机关和上级部门的恩赐,也不需要挖空心思苦苦寻找,只要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转换自己的心态:学会看到光明,学会良性对比,学会看到拥有,学会接纳残缺,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创新工作,我们才能在变革中求新,在求新中进步,收获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和许多不幸的人去相比,我们还拥有工作,拥有爱心,拥有技术(这份技术需要不断提高,永无止境),拥有梦想(虽然现实有时把梦想击得粉碎),就凭这些,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幸福。何况,放眼望去,遍观教育名家如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等,都是极好地实现了职业幸福的途径,不仅仅有“偷懒”之心,更要紧的是还有“取巧”之技,他们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切实落到了实处,工作在他们心中完全就是事业,因而有了幸福美满的人生,名垂千秋,成为世人敬仰的高标。

篇2: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本次研修活动分集中听课和交流研讨两个阶段进行。首先,由社政教研组谢鸿武老师为参训教师开设了一节关于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示范课。接着,全体参训教师集中于学校会议室进一步围绕“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为了确保此次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教科室制定了详细的研修计划并对活动流程作了合理的安排。同时,为了提升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效果,学校还邀请了有关专家对此次研修活动进行了现场指导,几位专家在与参训教师一起听课和研讨的过程中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线下研修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

篇3: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一种“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研究活动。它克服了传统教师教育能力的不足, 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从自身的实际问题出发, 借助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力量, 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通过不断反思逐渐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1940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艺友制是补足师范教育之不足”, 到1972年英国的《詹姆斯报告》提出“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 再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PDS) , 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 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正成为一种新的方向。”[1]由此可见, 校本研修应成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教育工作的节奏加快, 不少学校的规模扩大, 名校办分校成为实现均衡教育的重要举措, 也因此给校本研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解决因多校区办学而造成的难以集中办公、教研、交流、评价的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高效地进行交流、研讨, 已经成为目前许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条件:它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优质的学习资源, 其省时、省力、高效、便捷的特点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提供了机会, 有利于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而实现根本意义的个别学习和自主研修。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正在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潮流。

基于以上思考, 笔者及学校各位同仁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与校本研修整合起来, 旨在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一、观摩教学视频案例, 促进教学研究

《学记》中提到:相观而善之谓摩。意思是观看彼此的成绩并互相学习研究被称为观摩。即使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 观摩仍被认为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在传统教学中, 教学观摩指现场观摩, 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现场观看其他教师的授课过程, 从而进行教学反思, 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实现自我提升。然而, 场地交通、场地容量、时间冲突及活动经费等问题的限制, 给现场观摩的施行带来诸多困难。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视频观摩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所谓视频观摩, 即教师观摩事先录制好的课堂教学视频, 这种观摩方式不但能够使教师获得现场观摩一样的体验, 还能够突破时空限制, 让教师能够不受场地、时间的约束多次、反复观看, 悉心研究。

1. 视频案例类型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 由于缺乏工作经验, 所以在组织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无法自如驾驭, 学校对他们进行的首先应是“合格”培养, 因此, 为他们准备的视频资源可以是《学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录像》、《各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录像》、《新课改经典课例录像》等规范教学案例, 这些紧扣课标、环节紧凑、语言规范、反映教育最新动态的视频案例给青年教师以亲切感, 具有可操作性, 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促使他们快速掌握常规教学技能。

骨干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积淀, 教学风格独特, 研究理念各异, 教育愿景不同, 学校对他们进行的则应是“升格”培养, 因此, 为他们提供的视频资源应该是极具教学特色的《名师经典课例》, 重点学习教育前沿理论和前沿学术研究成果, 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理念, 做到专业引领和实践交流相结合, 学习研讨和风格提升相结合。

2. 视频案例观摩形式

观摩视频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可以采用“大聚小散式”互动模式。每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 从资源库中挑选视频材料, 集中观摩。课前由各教研组在“校园之声”宣传栏里张贴海报做好宣传;课上组织教师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静心观看, 建议教师撰写随笔心得上传博客, 开展网络研讨, 给教师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观摩氛围, 这是“大聚”。教师亦可根据自己的需要, 从资源库中挑选内容, 自选时间、自选地点、自选人员观摩, 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相结合, 称之为“小散”。采取“大聚小散式”互动模式, 可以促进观摩活动得以有效实施。

二、利用网络平台, 实现集体备课

校本研修必须重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目的是为了实现“重构课堂”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利用网络平台, 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是运用集体智慧, 从教学中学习教学, 从课堂设计中改变课堂, 从而顺利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 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电子集体备课网页”, 申请教研组博客, 为教师搭建虚拟的网研平台。教师建立个人博客, 并链接到教研组博客、网页上, 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浏览、学习、评论。

首先, 由教研组集体商议学期备课研讨主题;然后, 同教研组教师分工备课, 教师独立钻研教材, 完成教学设计草稿;最后, 教师把设计稿上传到个人博客。同教研组其他教师可以浏览阅读, 并参与研究、提出建议、发表评论, 进行思维碰撞, 产生智慧火花, 共同创造、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结晶。在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 执笔教师再修改, 然后将集体智慧的成果传入教研组博客的备课资源库供教师共享。在后期使用这些教学设计资源时, 每个执教教师务必再次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班级实际, 对前期的电子备课进行个性化修改, 从而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据此, 可以形成“确定主题———分工备课———网络研磨———二度修改———形成资源———个性实施”的电子集体备课模式。

电子集体备课模式任务明确、针对课堂、实用性强, 可以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扩大参与面, 提高备课效率, 有效地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和传递。同时, 在校园网的支持下, 共享的教学资源将减轻教师资料查阅的负担, 使教师更加深刻和全面地思考某一个更为集中的主题或单元。这些都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心,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质量。

三、利用课堂实录, 进行个体反思式“自我观察”

自我观察是指执教者对自己课堂的观察。这种观察被称作“坐在自己的课堂前”, 一般采用录像、录音法。[2]教师按照自己的观察需要选择时间和对象, 有目的地选择观察的主题, 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评价的有效性”等, 由学校给予技术支持———拍摄录像课。因为录像具有可反复播放的特点, 所以, 教师可以聚焦于自己预设的主题, 多次地、反复地进行整体或切片观察, 也可与其他教师的教学进行对比观察, 实事求是地探寻出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经过反思, 从而矫正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例如:一位教师在观察自己的一节录像课时, 聚焦于“课题提问的有效性”这个主题, 进行了定量观察, 惊讶地发现:在这节40分钟的课上, 共提了58个问题, 平均每分钟提1.5个问题, 在“高峰期”的5分钟内, 提了12个问题, 平均每分钟2.4个问题。而该教师在课前只预设了3个问题。5个月后, 当这位教师坐在自己第二次设计的课堂前再次进行“自我观察”时, 课堂已经变“干净”了, 统计结果是:提问总数25个, 有效提问88%。由此可见,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教师对自己课堂的观察成为可能, 观察就成为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方法, 教师对自己课堂有了清晰、理性、客观的认识, 从而改进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效果。

四、欣赏经典影视作品, 形成同步阅读氛围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应该是教师最美的姿态。许多学校把教师读书活动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起来, 纳入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系列活动之中。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方可博学, 进而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然而, 在实际的工作中, 教师由于工作与自身兴趣原因往往缺少阅读动力, 教师对所授学科以外的学科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 这不利于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与专业的成长。

与阅读相比, 大多数人更乐意观看电影, 为了增加教师阅读的源动力,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将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结合起来, 开展同步阅读活动, 使文字在影片的映衬下, 彰显真实感、直观感、生动感、艺术感, 使阅读得以自觉、持久、有效地开展起来。如观看影片《雷雨》, 在欣赏了著名演员孙道临、秦怡等老一辈艺术家惟妙惟肖的精彩演绎之后, 再鼓励教师捧起原著, 品读曹禺笔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组织教师举办阅读沙龙, 对比赏析, 必定别有一番感受。在甄别品味的过程中, 教师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鉴赏能力都得以提升, 使阅读成为教师真正自觉自愿的行为。

五、视频研讨, 实现跨地域同课异教

“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教”的教研方式, 正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智慧碰撞、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平台。同课异教, 是指不同的教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 选择不同的策略, 运用不同的资源构建出不同的教学设计, 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同课异教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 在比较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

对于多校区办学的学校和结有多种结对联盟的学校, 如合肥师范附小, 学校本身有三个校区, 同时与本区域的吴小郢小学、淮北人民路小学以及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小学等学校建立了网上结对关系。像这样航母式的学校要组织各校区、结对学校的现场实时研讨就不太容易, 耗时耗力, 质量还得不到保障。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视频同课异教, 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难题。在分校区和结对学校的校园网上各开辟一个“视频资源”专区, 各学校事先商议好课题, 由不同校区的教师执教, 并拍摄成录像课, 上传到“视频资源”专区, 供其他校区和学校的教师观看。教师既能体验新理念带来的新感受, 同时又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整个的活动过程, 不同学校的教师们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迪中达到同伴互助, 在互动式诊评中相互比较, 扬长避短, 真正感受“教研服务于教学”、“教研促教师成长”的显著作用, 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 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大伟.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方式与途径[EB/OL].http://xbyx.cersp.com/xxzy/wzxd/200607/516.html, 2006-7-21.

篇4: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6-0074-03

一、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校本研修

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国培项目。一方面,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乃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年国家的投入,使各地区中小学硬件设施的装备基本达到均衡,然而各个学校的使用状况却难以达到均衡,甚至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师信息素养不高成为长期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观念问题、技能问题、整合层次问题三个方面。

所以,要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首先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然而,由于国培等项目属于个别性、临时性、精英式、通识性的培训,不可能学校的教师人人都参加,也就不能期望藉此解决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不用说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

因此,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期的、常态的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机制,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重庆市第七中学自1995年以来,立足常态化,坚持校本化,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本资源库建设到课程整合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研修管理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本土的全员工程,因此既要有正确的理念,更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

1.理念是灵魂

学校的管理者和培训者,要有敏锐的意识,要有前瞻性、发展性,要整体思考、规划信息技术在学校作用的发挥;要努力改变教师的意识,使其接受新的理念;理念要与时俱进。我校于2002年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七大功能:促教、管理、培训、服务、宣传、经济、辐射,后来又提出了“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服务教育教学、加强课程整合,变革教学方式”的理念。

2.校本为基础

校本性、针对性是校本研修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校本研修要根据学校硬件设施、教师水平、工作需求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培训的计划和内容,切忌盲目跟风。培训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性。

培训者也要具有校本性,通常多是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一是要熟悉学校的需求和教师的基本情况,二是要通过自身的示范去吸引、征服、引领大家,进而改变教师意识,使其愿意学。1998年,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通过自身的示范,成功地开始了对教师的培训:①帮学校教师制作赛课课件;② 开发了校本“计算机培训教程”;③承担教育部《全国学科“四结合”》课题研究,并有课例、课件、论文获奖。

3.管理是关键

(1)行政推进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规划为指导,由校长组织领导,由学校自主开展,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践,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为目的。

一是校长对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实实在在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通过行政手段成立培训机构,明确培训责任,落实考核要求;三是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整体提高。

(2)科学规划

作为培训的策划者,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合理规划、总结反思。我们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重庆七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规划方案。又根据规划分阶段制定了培训计划以及每次培训的活动方案,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开展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但由于缺乏校本性、系统性,收效并不理想。

(3)合理安排

内容上,既注重统一性,又注重针对性,更注重实用性。时间上,集中培训与自由练习相结合。方式上,由简入深,抓住典型,带动一片。

三、开展立体系统的研修培训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的立体工程,如何让教师从学到用、从用到研、以研促用?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技术培训、课堂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推进、课题研究等系列任务,灵活安排,循序渐进,从个人学习到团队互助,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以达到转变观念、整体提高的目的。

1.技术培训

作为最基础的培训,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培训内容时代化。结合时代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自1998年开始,先后开展了文字录入、基本技能、课件制作、校本资源库建设、课程整合研究、微课制作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2)培训安排灵活化。针对人员差异,分类分层培训;针对学科特点,个性化培训;针对时间不同步,灵活培训。

(3)培训教材校本化。开发校本研修教材,以内刊编印、发放,供教师学习使用。

2.教学应用

培训重在实践,要学以致用。我们通过使用、督查强行推进,通过表彰先进、成果转化激励推进。①督查课堂教学使用情况,与考核奖励挂钩,评选信息技术先进个人;②组织校内课件、课程整合展示课评比;③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件、课例参赛。

3.同伴互助

为了解决同一备课组的教师重复制作相同课件的负担,解决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不会做课件、年轻教师会做课件但教学经验缺乏的矛盾,我们开展备课组内课件共享,课件制作老中青搭配协作,为教师提供制作、使用经验分享的机会。

4.项目驱动

为了解决教学资源匮乏,提高教学资源的校本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资源建设锻炼教师队伍,促进整体提高。我们进行了:

(1)学科教学资源下载,让教师个人有资源“教”。鼓励大家奉行“拿来主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之需。

(2)校本资源库建设,让教师集体有好的资源“共享”。我们开展了校本资源库建设,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校本资源管理平台,制定了《重庆七中校本资源库建设管理方案》,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人人上传,聘请优秀教师组成专家组对资源进行审核把关,实行专项奖励。

(3)学科资源网建设,使学生人人有网络资源“学”。我们开展了校本学科资源网建设,由各学科组自主策划、自主建设,由学校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指导,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撑和专项奖励。我校13个学科组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学科资源网,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

5.课题研究

通过以上工作,基本解决了教师使用中的技术、资源困难。但是,如何深化课程整合的观念、提高学科整合的层次?我们选择了课题研究。我校先后承担教育部的重点科研项目 《全国学科“四结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全国“十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等。

实践证明:①课题可以接受专家从理念上的引领;②课题可以提供与兄弟学校交流互学的机会;③课题任务可以驱使教师不断接受、尝试、探究新的方法;④课题可以为教师提供成果评奖的机会。

6.以点带面

我们通过指导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学科整合赛课,开展校内各学科组信息技术应用的集体研修。策略是:搭台唱戏、以点带面、全员参与、潜移默化、共同洗脑。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从教学的角度打造了青年教师,又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培训了所有教师,同时也打造了教研团队,达到了共同研修、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树立客观的研修成果机制

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是一项讲求实效的共同成长工程,成长即成果,成果即成长。

1.要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校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整体大幅提升,大多自觉学习、应用新技术、新理念,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主动变革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被动走向自主,学习能力和效度也有相应的提高。

2.要促进培训者、被培训者的成果提炼

作为培训者,我们先后开发了校本教材5部,出版专著3部,市级以上相关课题结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被培训者,我校教师在各类赛课中获市级以上奖34人次(其中全国一等奖8人次);学校先后被授予重庆市中小学计算机示范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示范校、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校等。再整理编撰为正式出版物,如《中学计算机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最新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等。

当然,以上系列研修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还是存在培训、使用的死角和盲区。只有持之以恒地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研修的常态机制,才能不断突破信息化应用的瓶颈,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真正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芒,逯行.“集聚方效应”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模式和效果——以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7-15.

[2]刘慧,王岁花.以校为本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69-270.

[3]张志虎.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9):131-132.

[4]斯庆和,钟小勇.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J].人民教育,2002(6):50-52.

篇5: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以下是我的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研修,在工作坊“每人一微课”活动中,我接触了关于微课的知识,并初步学会了微课制作的方法。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接着借助温度计体验零下温度,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通过温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正负数的变化方向,帮助学生建立数轴的初步概念,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绝对值等以后要接触的数学概念。

其次,专家们的讲座,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他们对中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当前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如何评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第三,我非常认真的听看专家老师的报告,认真做读书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师德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爱岗位、爱学生、爱教育,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积极探索,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以前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发觉自己以前还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甚至只是在教教材,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真正研究透。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启发,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挑战,不盲从,不迷信。

最后,在一系列发贴、回贴、网上答疑的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已经把同仁们交流的良好的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而且随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1、将这段日子学习的教育理论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为做科研型老师而努力。

2、加强学习。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做终身学习的表率。争取能在CN刊物上发表作品。

篇6: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2016年第02期(总第2期)

广元市朝天区东溪河乡小学技装处编印

签发: 陈步学

广元市朝天区东溪河乡小学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培训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省执行办[2014]第03号)和《广元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朝天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2015-2017)》等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篇7: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田建军

本次培训受益匪浅,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是对自己的多媒体教学技能提高很多。让我深刻感受到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大有裨益。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培训历时三天,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给全体老师带来一餐美味的精神食粮。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就是在实际操作时,时间太短。以至于下来时,有些东西懵懵懂懂。在学习的这段时间中,我学到了许多:

一、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信息技术有其独特的功能。董丹老师给我们细心的讲解了PPT的制作,像PPT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其中有动画,有视频,还可以编辑各种花样的图片。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也能给学生带去乐趣,让课堂效果得到提升。信息技术在现代化教学中经常使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给我们带来帮助。

二、姚静老师、余新老师还有吴有富教授的讲座,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明白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的重要性。让我瞬间充满危机感,再不学习就被淘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形、声、色、知、情、意相融合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象、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一个优秀的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课件远比单调的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以后学生上课听讲就更加认真了。

三、通过培训,我思想得到了升华,理念得到了提升,真是我们这一批学员的幸运。从而也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这次在务川中学的培训,使我充分认识到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地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学理念,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余新老师和吴有富教授的讲座中,也让我有了危机感。还不提高自己,恐怕真的会被社会所淘汰。

四、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为教学增添了光彩。

篇8: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正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潮流。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平台,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本文探索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一、凭借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平台,充分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湛江市第四中学是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除了按项目办的要求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以及组织教师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国教师研修网等网站在线学习,还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的教师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在实施中做到校本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以校本研修作为载体,在研究与反思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校本培训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培训,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2]。教师在网上网下同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在活动中更加突出了教师在研修中的主体地位及注重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对其他校本活动内涵的融合与发展。

二、开发校本课程,促进了学校校本研修的开展

学校围绕校本研修的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材的开发等相关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学校通过实践总结了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各级各类竞赛促进课程的生成;以研究性学习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以专题学习网站作为校本课程普及延伸的平台[3]。

各学科组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信息技术科组组织主编校本教材五本:《数码相片的拍摄及后期处理》《电脑艺术平面设计》《网络信息交流》《网页制作》《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常规教学以及选修课程是非常有效的补充。信息技术科组被评为湛江市示范教研组(湛江市信息技术学科唯一的一个)。获得湛江市青年文明号、省示范教研组评比二等奖等荣誉。音乐组开发了《湛江市第四中学校园歌曲》,主要由爱国爱党、青春励志、感恩情谊、校园民谣、影视经典、外国歌曲等六个模块组成,特意收录了大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歌曲,用于师生教唱活动;语文科组开发的校本教材:《赏心悦目--湛江市第四中学优秀作文集(1)》,里面收集了教师及学生的文章,用于学生的选修课;美术科组开发了《水彩风景画》,用于选修课的教材。

三、借助网站平台,促进校本研修的开展

(一)开发建设学校网站平台,为师生的发展服务

“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三通工程”,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推进“无线校园”建设,东部和具备条件的城镇各类学校要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具备网络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配备师生用教学终端。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4]。

学校加入了“全国中小学网校”,学校借助“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利用学校网站及校园公告栏的相关栏目开展培训活动,在学科论坛板块,通过研讨,提高专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努力发展自己,成为教育的学习者、研究者、思考者、创新者和促进者。他们在互动中拓宽了自己的视界,在对话中分享了教学的快乐,在交流中丰富了研究的思路。学校的网站资源平台(www.zjsz.net),包含了非常多的教育教学资源:试题资源、名师课件、名师教案、精品素材、网站平台、论文资源、数字图书、教育影视、OA系统、在线组卷、成绩查询、教师空间、在线报名、专题板块等。

(二)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师生的发展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是教育信息化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网络时代下对学生学习、老师教学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化,基本形成与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人人通”上。实现“人人通”要注意发挥专业化企业的作用,充分调动建设与运营平台的优势,学校作为使用方,要在深入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上、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应用上多下功夫,积极探索依托学习空间、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内容,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做出贡献[5]。

通过人人通教育云空间的应用,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构筑了一个以学生成长记录为核心,以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为纽带,以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驱动的管理、学习、交流、分享网络。个人的文章可以通过投稿的方式,如通过审核后,则可发布在本校的网站上,本校的文章也可通过投稿发布在教育局的网站上。

(三)通过微信及微信管理系统,拓宽师生、家校沟通的渠道

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是一个生活方式,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称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据统计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微信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现在学校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号服务号“湛江市第四中学”,同时也开通微信公众号企业“湛江市第四中学”,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校内校外的管理及沟通能力,对外宣传,树立品牌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微信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腾讯微信平台,将网校应用与服务进行整合,而研发的一套校园官方微信系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此系统作为学校的官方门户,可大大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权威性,并快速实现家校互联。另学校开通了网校微站,并提供湛江市第四中学官方APP供下载使用,通过网校微站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快速搭建学校移动官方门户网站,为用户推送学校相关信息,还可快速实现家校互联,让教师、家长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通过校内教育资源平台,丰富师生的教学资源,为校本研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建设校内资源库丰富师生的教学资源。校内资源涉猎范围广泛,有最新的影视资源,有最新的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涉及的栏目内容主要有:政策法规、教学评估、教育教学、继续教育、课题研究、职称材料、招聘应聘、实用文档、教师文集、教师软件、教案课件、教育书库、各类论文、学生文集、写作辅导、高考作文、例题解析、中学试卷、学科图片和高校招生等。

校内教育资源平台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也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并且良好的界面,优秀的导航能力,详实实用的资料收集,方便的协作学习平台都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助于我国信息化的建设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校内资源如有需要共享或分享到校外访问也是可以的。

(五)通过第三方教育网站平台,快速提高教师校本研修水平

上海圆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以高三“课例教研周”活动为主题,选取国内样板示范高中开展活动。帮助学校提升教研实力和加大学校发展速度。学校教研部门组织本校教师及区内的其他学校教师一起参加观看网络直播视频以及开展研讨活动。对于教师的业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学校购置了中学学科网的资源,丰富了师生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运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eduyun.cn/)、“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http://1s1k.eduyun.cn/)活动平台上的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特别是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为此,要抓紧建设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服务云模式。

(六)利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更加深入开展校本研修

学校以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更加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校本培训,推进混合式培训。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结合,专家讲座与互动研讨结合,现场观摩与操作体验结合,案例剖析与经验分享结合;组织开展网络和校本研修,建立教师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为参训教师训后研修和返岗实践提供支持。

培训的资源主要是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提供丰富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起点的教师自主选学需要。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环境下常用设备与资源的使用;利用教师工作坊和网络研修社区开展协同备课、专题研讨;校本和区域研修的方法等,帮助教师掌握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专业发展。

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研讨,提高师生课堂效率

由于湛江市第四中学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各课室及功能室都装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提供了基础。平台提供教师利用电教平台上的“随堂录”功能,可通过安装于讲台上的控制面板实现“一键式”自动录制,教师上课时轻按录制按钮,课件开始录制;下课时教师再轻按停止按钮,课件录制完成,课程中间不需要录制时可轻按一下暂停按钮。录播停止后,软件会自动把网络摄像枪的画面和电脑的画面同步合成为一个多画面文件,让教师或学生课后观摩,共同提高。如要特定观摩老师讲课的内容,双击电脑画面方框则可全屏显示教师讲稿内容。这种功能对于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年青老师的成长帮助非常之大,虽然由于摄像枪固定,没法做到跟踪变焦等特定的功能,但可以完整的记录。就是一堂课的实录,年青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观看,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对于认为不错的课件或实录可同步发布到局域网、广域网进行直播供同行参考,共同提高。

(二)使用校园集群控制管理系统,同步分享优质教学资源

校园集群控制管理系统可将任意一间教室录制过程课件可同步发布到局域网、广域网进行直播,让校内的各班级及校外其他学校均能看到现场上课情况。

每周一早上升旗仪式后,学校利用校园视频直播功能,将教育教学影片、或学校领导教师讲座直播到每个教室,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及进行有关的教育。可以同步播出学生主办的校园电视节目。每周二下午,全校教师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经常聘请专家作讲座,请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作经验分享,请学校课改先进教师作教学经验和心得介绍,既可为不同学科教师搭建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又可培养自己的教学骨干。

(三)使用高清录播室,实现随时录播、直播课堂教学

使用高清录播室,方便教师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制作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教学,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智能终端设备,开展在线学习,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美好愿景。高清录播室:“一键式”录播中控系统,除了能管理课室所有媒体设备外,还能通过网络中控远程开启录播、跟踪等所有系统设备并进行远程管理。教师也可通过安装于讲台上的控制面板实现“一键式”自动录制,同时具有直播和锁定VGA图像等功能。

IE远程导播平台,导播平台集视频监视,视频切换、云台控制,音频调整,直播/录制、暂停等控制、直播监视等功能,在一个IE界面中显示及操作;可通过IE浏览器进行设备的远程配置、管理录制、直播、用户管理及IP地址的修改等操作。

(四)通过微课制作系统,提升教师教学研修技能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等)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通过在线制作微课,或线下制作微课,用于开展辅助课堂教学实践,比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等。

目前教师开发微课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录屏软件;利用多媒体电教室的录播功能;使用学校高清录播室进行录制;制作摄录机进行录制。学校以开展微课相关的课题研究“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部分教师在开展尝试运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开展信息技术相关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近年来开展的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课题,并且已经获结题通过的有: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省级立项专项课题),网络协作知识建构支持工具的应用研究(省级子课题),利用Moodle构建网络学习社区的方法与途径(国家级子课题),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省级子课题),专题学习网站的有效性研究(国家级子课题),教学与检测题库管理系统(省级子课题)。现在已经获立项的省的2013年省的“强师工程”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省级专项课题,2014年12月立项),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国家级子课题,2013年1月立项)。

通过课题研究引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信息技术科组长杨伟洲老师,他成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库入选专家,被聘为岭南师范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兼职教师,湛江市教育管理系统培训主讲教师,湛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霞山区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第二届霞山区人民政府督学;是国家级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

六、借建设“工作室”之东风,促进校本研修活动的深入开展

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为培养教师成为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名师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的形式让优秀专业教师帮扶普通教师。目前,学校与岭南师范学院建成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学科的未来教师培养工作室,霞山区校长工作室1个,霞山区教师工作室2个,湛江市名师工作室1个,湛江市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这都为我校开展教研教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为进一步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的来说,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我们在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紧跟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尝试把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校本研修工作中,结合网上网下搞好校本研修活动、网络研修活动,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探索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主要凭借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平台,充分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开发校本课程,促进了学校校本研修的开展;借助网站平台,促进校本研修的开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相关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借建设“工作室”之东风,促进校本研修活动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本研修,高中教师

参考文献

[1]尹祥.中小学校本研修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4):27-31.

[2]杨伟洲.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成长[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03-01D09.

[3]杨伟洲.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范例——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J].中国远程教育,2015,(09):50.

篇9: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教育理念;信息技术

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于2012年开始在温州市第十二中学开展。我校从2012年开始到2015年共举办了3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2016年暑假将准备举办第四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3次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对未来教育的认识也是慢慢从陌生到熟悉。英特尔·未来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育模式、崭新的培训形式、规范的实施程序为教师培训提供了个很好的形式。3次培训让我们的学科教师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接受了一场“风暴式的洗礼”,从而为我们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获取信息技术知识、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与思维模式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3次培训我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学员,到后来的培训辅导师,再到第3次培训主讲师,每次培训后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下面是对3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一个粗浅的总结和个人体会。

一、培训活动分层分批次进行

为了搞好培训,我们采用了分层分批进行的方法:

第一批 学校行政领导+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第一批是先行军。

第二批 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科年轻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第二批是主力军。

第三批 最近分配的青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科教师:第三批是新生军。

二、主讲培训为主,优秀学员为辅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学员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忽视主讲师的作用。相反,主讲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教学技能,对于培训的效果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主讲师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学员提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支持;组织研讨、交流,并在讨论中协调、整合;鼓励学员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监控小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学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员外化其思维过程,并鼓励相互评论。在培训活动的开始,培训主讲师发挥支持作用更多一些,而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会慢慢地隐退,更多地让位于学员独立探索。

三、培训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

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往往是分学科的,而且难以直接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教师实施研究性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旨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革新教学观念和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充实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设计的创新培训模式。它所倡导的这种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位,以活动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关注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中的现代教育方式。

四、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合作新理念

虽然是来自同一个学校,但不同的学科教师学员之间毕竟有所差异,尽快使大家熟悉起来,能够互相帮助,进行合作式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这是培训初期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因为注重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教育培训的又一重要特征。我们的结对方法一般采取自由组合(推荐同一学科),一般两人一组两两组合,学员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教法研讨是让学员讨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将要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每个学员都按严格的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且设置共享,并在每一模块完成后按要求上传到教师机的指定位置。每个学员都可以根据需要参考其他学员的学习成果,使用其他学员的支持材料以及搜寻到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五、优秀作品集中展示

三期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每期都有优秀作品出现,并且一期比一期质量有所提高,校园网为展示优秀作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每期的优秀作品都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同时每次培训后教师学员应用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思想和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上出了优质的公开课,写出了优质的案例和論文。几乎每位教师学员在培训后都感叹:短暂的培训,意外的收获!

六、信息技术只是工具,未来教育要本土化

这种培训毕竟是基于西方国家的英语文化背景,我们“拿来”的,还有一个培训本土化的过程。如:教材与教师的差距,时间与质量,问题设计,从教师的教为中心走向学生的学为中心,从课件设计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从知识传授教学走向研究性学习的体验等。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在培训之前根据我校实际,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熟练的教师先期进行知识贮备。再比如,适当调整培训时间,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培训内容,同时也让教师能有时间把自己的培训作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得到检验,再进行修改加工。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本土化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不断结合学校实情,结合校本教研英特尔·未来教育给了校本培训的启示,使校本培训的方式方法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和示范性。只有走自己学校特色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之路,结合自身实际,使之成为本土化的培训才能更加充分地达到其培训效果,希望今后的该项培训能在不断改进中点燃更多教师心中新理念的火花。

参考文献:

祝智庭,黎加厚.走向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J].电化教育研究,2003(4).

篇10: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陕西省丹凤师范学校 彭安良

紧张的一周省级首期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已经结束,通过这次不同以往的培训,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又一次得到了提高,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现将培训感悟小结如下:

一、心得与体会

1、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校本研修中,要认真制定明确的研修目标和完善的研修制度,开发研修资源,打造研修团队。配合学校组织的一系列研修活动,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要解决的全局问题和共性问题,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从问题出发,让问题引导学习,带动研修。

在课堂里,学与教是整体不能割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以学论教”的思路。学生该读的读了没有?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哪些是学生该读、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教师应是明白人。特别在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把问题当课题进行研修,这是课堂改进的瓶颈和关键。

3、提高了对校本研修的三种基本要素的再认识。

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基本要素,它阐明了校本研修的实现方式,同时也提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股主要力量,即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其中实践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实践反思是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最终目的,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和基础。同伴互助既是学校建设合作文化的手段和目标,又是促进实践反思的动力,它有利于突破教师个体实践反思的自我局限,在同伴交流分享中提升实践反思的质量。专业引领则是提升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质量的关键。

二、思考与做法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次听节课程之后,及时和大家共同讨论分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改革培训管理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教师继续教育要在每一个教师需要的时候、方便的地点,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教师不失时机地获得所需要的东西,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强化自我反思,不断自我提升。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了解各地教改的动态。

积极参与各种校本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同行们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及时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5、加强师德修养,做教书育人的楷模。

篇11:小学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下面我谈谈这些天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感悟之一: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

无论是宝应实小的陈校长还是严华银专家,他们共同的观点: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教师的发展就是教育的发展,而只有通过校本研修才能让教师发展。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宝应实验小学陈士才校长就是一位好校长,他积极进取,目光敏锐,坚持不懈, 大胆改革创新;改变成长氛围,改变教研模式,改变阅读状态,改变活动课程,以师德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带校、质量守校为学校发展方向,多年来以素质教育促进教学质量,以活动亮校,并以专业发展项目组来推动学校校本研修,使学校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他的每周二晚上一小时集体备课,并坚持十年不动摇,他努力给教师提供展示平台,他的课堂是学校的根,他的儿童晨读仪式化等等这些具体而又实效的做法很是让我们值得借鉴。

感悟之二:教师深厚的积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之路。当读书成为生活,才具备当教师的资格,无论是蒋华小学还是大生小学,无论是宝应实小还是文津中学,他们都有具体的教师读书规划,读书成为提高教师内涵的共同认识,他们共同的口号就是书香引领教师。惰性是人的天性,印象最深的是大生小学通过一些机制、制度让教师从“要我读”到“我要读”。周前会前五分钟的随机指名谈心得,教师之间相互赠书,同事同学生日喜庆的赠书,周六上午的集中学习,这些具体可操作性的举措让老师把读书成为了一种习惯。我也特别欣赏王军文校长的为教师订阅教育杂志的举措。

感悟之三: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三天来,一个共同的词语时时在我耳边响起,那就是备课,王军文校长巨资建立的E研E教平台集体备课,陈士才校长的研课组备课组评课备课,他们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通过集体的智慧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文津中学的项目驱动、专家引领,项目驱动立足课堂,立足学科,让有思想,有想法,有能力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引领某一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特别是王校长为了提高备课质量,以专家引领打破瓶颈,让备课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在我们学校也有这样一批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超出了一般老师,所以在本校的集体备课中,只能作为提高普通教师的引路人,而自己的教学水平却不能提高一个档次,缺乏专家的指点,我想王军文此举让我们的.眼前打开了一扇窗。

感悟之四:学会思考,本真回归。课程改革到了今天,我们需要回头思索。我觉得严华银老师的几句话很值得我思考。第一:三维目标不是课堂目标而是课程目标。我们长期以来常挂在嘴边的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的课程目标而非是我们每一节课所能达到的课堂目标。其二,“教”书“育”人,知识是教出来的,而人是需要“育”出来的,严老师认为育是行为感悟,是行为示范,育人可以通过环境的熏陶,通过社会、学校、道德的约束,通过自主阅读观察来感悟,通过针对问题的点醒,通过学科教学获得的知识积淀的内化来达到育人的目的。第三,我觉得严老师提出的校本研修要体现一个“实效”,他认为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特别强调把自己学校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研修对象,注重问题的解决,同时他还提出我们的教学反思,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要反思我们最值得反思的实践,课堂中最成功和最失败的就是我们最值得反思的,切不可让我们的反思成为麻木的反思,反思宁缺勿烂。

上一篇:商业地产全程营销策划方案下一篇:我喜欢吃中国菜日记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