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2024-04-11

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精选14篇)

篇1: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预备党员2013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2012年11月17日,我光荣地从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自那天起,我便对自己的言行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并从中学习值得称颂的精神品格,反思并引以为戒有损国家、有损人民、有损自身职业道德的人物事件。

今年寒假,我在电视上收看了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档节目我年年都看,但每一年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动与震撼。在电视颁奖盛典上,我看到了获奖者光辉的人性,大有作为的人生。10位获奖者,在颁奖典礼上,陆续登场、低调亮相

用淡然的姿态,朴实无华的语言,接受主持人的提问和采访。他们用忠诚、善良、无私、坚持和毅力,谱写了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其人格魅力,震撼着亿万人的心灵,簌簌流淌的眼泪,就证明了撼动的力量。一百多个残疾孩子的母亲高淑珍;几十年坚持背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海礁的李文波;不辞辛劳卧底为百姓打工的环保局长陈家顺;护送战友骨灰返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以身殉职的的专家罗阳,林俊德。他们中有的,战斗在高科技的前沿;有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艰苦地奔忙;有的,来自首都等大城市;有的为乡亲送医送药,常年行走在贫穷的山寨边疆有的,已是耄耋之年的老者;有的,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妙龄小姑娘。

本年度感动中国第一位是林俊德院士。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2012年5月4日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后,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组委会给林院士的颁奖词是: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看到他佝偻着身子,带着呼吸机,艰难地坐在桌子前工作的身影,我不禁潸然泪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被多少人挂在嘴边,时时顺口拈来,然而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想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人共同进步,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恪守社会的道德标准。站在大三的末尾,我们即将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开始可以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这个时候,林俊德院士在工作中奋勇攻关、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和淡泊名利、清白守正的高尚品格就是我们学习、效仿的榜样。他忠诚、敬业、正直、律己,这是一名职场人自我约束的准则。他一辈子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求真求实、不图名利,为人师表、甘为人梯,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对党许下的忠诚诺言,应时刻牢记心中的行动指南。

感动我的不止林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篇2: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4月20日,党校培训第三讲,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一讲中,老师用大量事例阐述了这一观点,那一副副鲜活的画面,一颗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拨动了我内心的感动之弦,那跳跃的音符便是无私的奉献!

三十年前,全国人民敬爱的周总理离开了他全心服务的人民,十里长街千万双眼睛瞩目。上千万颗沉重的心为之哀惋,人民的不舍是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体现,无私的奉献造就美谈,党员的伟大代表着党的先进。

十年前,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邓小平同志带着全国人民的拳拳深情离开了,正如他所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无悔的付出,大胆的改革,使人民富裕起来,于是三十年前那幕重演,十里长街上又有千万双不舍的眼睛,党徽上又添一抹艳丽的金色。

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我只有在党的宗旨中了解党,靠近党,如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本用生命注解的书,我愿成为其中的一个标点。

篇3: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作为教师, 这个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 既然学生爱用颁奖词, 那为什么不让学生以课本人物为对象, 运用“感动中国”体, 来练习写一写呢?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来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来也是对课文进行再一次地发掘。

第一次训练, 我选择了外国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作者海明威与主角桑地亚哥。小试牛刀, 发现学生兴趣很浓, 也出现不少佳作。如:

【海明威】

风雨中的彩虹

在拳击场上, 他满脸鲜血;在意大利战场上, 他深受重伤;在写作路途中, 他屡遭退稿。但他依然顽强地站起来。在他的笔下, 演绎着异样的人生。他就像石堆里的一堆草, 大海里的一根针, 风雨里的一道彩虹, 永远没有倒下, 永远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忧郁硬汉

他是不服输的硬汉, 在伤痕累累中托起明媚的光; 他却又是忧郁的老人, 在痛苦绝望中举起释放自我的枪。他是永不倒下的巨人, 是永不言败的硬汉。跌跌撞撞, 几经磨难, 他用句号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用省略号留下了他的辉煌。

【桑地亚哥】

顽强老头

惊涛, 一波推一波;鲨鱼, 一条又一条。在大海面前, 你是渺小的一个人;在困难面前, 你是伟大的一只魂。五次搏斗, 你从未绝望。乐观, 犹如耀眼的星光, 在你的身上闪烁。

崖边舞者

他用他那颤抖的手指, 挥舞出坚定的不屈;他用他那瘦弱的臂膀, 支撑起了生命的光环。海上航程, 他踏上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 披荆斩棘, 然后一切都云淡风清。他是崖边舞者, 在绝境中, 舞出勇者的姿态。

实践了几次之后, 学生乐于用笔来抒写对课本人物的看法, 也把这些“短平快”的作文训练与素材积累相结合。从高一到现在, 这个活动持续了两年多, 我也多了一些理性思考。

一、既要发挥学生的个性, 又要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

运用“感动中国”体来点评人物, 最好能叙议结合, 一方面能贯穿人物的事迹, 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观点态度。纯抒情的文字容易显得空洞, 如果能结合与人物有关的物、景、事, 做到虚实结合, 内容就会充实得多。在句式上, 宜整散结合。

【苏轼】

旷达大家

官场暗斗, 让你横遭报复;一贬再贬, 让你屡受打击;新旧党争, 让你连遭不幸。但, 这一切的一切, 没有将你击垮。是你的豪爽乐观, 是你的旷达洒脱, 是你的通脱自适, 把你从消沉颓丧的泥沼中救起, 在诗词曲赋中收抒笑迎风雨, 笑着走自己的路。

【曹雪芹】

旷世奇才

从现实到虚构, 从家族到时代, 虚实相生, 衰而不败。他默默扛 下了生活 中的所有 艰难, 张开思想的双翅, 逆风飞行。沉默, 不是为了等待灭亡, 而是积蓄力量, 在时机来临的那一天将 苦难浓缩 成红楼一梦, 惊醒这个时代。

二、活动形式可以多样, 把读与写、评与议有机结合起来。

刚开始在处理学生作品时, 我主要是以老师批阅、点评、讲解为主。慢慢地, 我把点评、展示的任务还给了学生。学生写, 学生通过读来展示, 学生点评, 让这个活动由学生全程组织。每个阅读单元结束后, 均开展这样的活动。展示时间一般放在课前五分钟。每个学期结束后, 把优秀作品集结起来, 印发给学生, 当成作文素材, 收集整理。

三、既关注课本素材, 也关注社会百态。

篇4: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关键词]感动中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一)对人生理想追求淡化

人生理想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激励人们不断拼搏奋斗的精神动力,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然而,现在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和趋利性的缺点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加之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元发展,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构建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有些大学生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了对理想信念的信仰与追求。在现代社会,有一些大学生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自从二十世纪以来,我们不时会从媒体上看到诸如女大学生傍大款等类似现象,而有些学生却认为“这很正常,每个人追求不同”,这正是缺乏崇高理想的重要体现。

(二)注重知识能力,忽视政治理论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的事实,使当代一些大学生注重自身知识能力的积累,却淡化了政治理论学习。他们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量,扩展自己的视野,敢于毛遂自荐,推销自我,把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业务能力,忽视思想道德建设,把自己凌驾于他人和社会之上,忽视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他们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盲目追崇西化、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国家大事,重视眼前实际利益,缺乏对社会的服务精神。

(三)生活追求新潮, 安逸享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的“90后”,他们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面对丰富多彩、色彩缤纷的世界。同时由于受到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冲击,淡化了一些大学生艰苦朴素、勇于奋斗的的传统道德观念,使他们过于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盲目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他们推崇及时行乐,吃穿多样,互相攀比,超前消费。有些学生把生日及其节假日作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有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也不惜“借钱过好日子”。网上大学生“炫富”“拼爹”事件层出不穷,食堂内剩菜剩饭到处可见,勤工俭学甚至被一些大学生所不齿......这些都显示出当代有些大学生淡化了艰苦朴素的品质,盲目追求高消费,贪图及时享乐。

(四)责任意识淡薄

当代在校大学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因此他们思想开放、追求个性、自我意识强。在社会竞争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他们竭尽全力去追求自我价值,却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自己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由于缺乏生态责任意识,有些学生随便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由于缺乏家庭责任意识,有些大学生遇到挫折便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给父母带来无法治愈的痛;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有些大学生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比如下乡服务社区活动等,没有为社会服务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的淡薄对当代大学生的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不利于他们全面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

二、探索利用《感动中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途径

每个感动中国人物都有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他所彰显的精神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力。纵观感动中国的人物感动事迹,他们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时代推崇的品质、态度、精神和美德,符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三峡移民、青藏工程建设者、长征和钱学森等无不彰显着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濮存昕、徐本禹和丛飞等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将博爱展现得淋漓尽致;王选、尾山宏和金晶等用行动表达出他们以和为贵的团结友善、热爱和平精神;张荣锁、钱学森、杨利伟等彰显了勤劳勇敢、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张瑞敏 陈忠和等用他们的事迹诠释了自强不息、勇敢前进的精神;黄昆、袁隆平、孔祥瑞及张艺谋和他的团队等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彰显创新的魅力;罗映珍、陈晓兰和陈家顺诠释奉献精神,展现责任的精髓;孙水林和孙东林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信义的无价......这些人物和集体身上都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感动中国》是一档以表彰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优秀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品牌节目,他所表彰的的人物和集团身上都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都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如何利用感动中国中的“感动”效应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做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人才是很有必要的啊。

(一)把《感动中国》融入公共课教学中

公共课是指我国现阶段在各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它是对当代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着重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和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重大冲击,现在一些传统的价值取向面临严峻的挑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遵纪守法观念等基本素质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提升显得愈发艰难。 在公共课教学中,融入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本的内容,践行道德规范,塑造良好的道德人格。在课上把他们感人肺腑的故事与教材中的理论灌输结合起来,比如在讲解抗日战争的内容时,引入王选、尾山宏的事例,还原历史真相,加深对相关内容的了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深化内心认同感。在课下,让学生们以自己的理解写一些有关感动人物的论文,深化对感动人物精神内涵的解读。把他们感人肺腑的故事与教材中的理论灌输结合起来比单调的理论灌输更加具有时效性,比重复强调更加生动鲜活,寓教于生活,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的激励作用不能忽视。因此,应该把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融入公共课教学,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nlc202309021053

(二)征文、演讲等形式鼓励人们对感动中国人物深入了解

当代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各项活动使自己各项能力得到发展,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征文、演讲和知识竞赛等是最常见的大学社团组织活动方式。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这种方式的借鉴。在观看《感动中国》的基础上,要对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深入理解他们的精神实质,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相互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对了解《感动中国》内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了解和把握感动中国人物的精神内涵,加深自己的内心认同,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鼓励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践行感动人物精神

理论需要付诸于实践,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高尚道德的精髓,真正地践行感动中国人物的精神内涵。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人们才能得到真切的感受,强化自己对道德的认知。只有认识却不付诸行动,就无法提升道德素养。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去敬老院,孤儿院等,激发学生们的怜悯之心,实实在在的给需要的人以帮助,把自身内在的道德信仰外化为行动。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们对广大人民真正的爱,激发他们为人们服务的积极性。通过组织社会调查、采访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使学生们更加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生的指路明灯,指导自己的行為,为社会做出奉献。总之,把感动中国人物的精神内涵内化为学生们的道德信念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需要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感动中国人物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

(四)在学校评选感动校园人物

感动无处不在,感动无时不有,它散落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在大学生活中,我们要想利用感动中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当以评选“感动校园人物”为载体,在学校宣传真善美,激励同学们选出自己身边的榜样,加强对大学生德育的引导和教育。学校也可以以评选标准为指标,向学生发出某种道德上的声音,告诉人们何为善,何为恶,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引导自己的思想素质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校园内营造健康向上的浓郁氛围。感动其实很简单,选出身边触手可及的榜样,这样更有利于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更加深刻的领会感动人物的感动之处,并向他们学习,履行自己的责任,从日常生活做起。通过评选感动校园人物,可以让学生们与感动人物近距离的接触,真真切切的体会他们的生活和领会他们的心路历程,让感动慢慢渗透人们的内心深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自动地向他们学习。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感动,当代大学生应该认真承担自己的义务,争做感动校园人物,以实在的行动服务大家、奉献社会。

一个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与它的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要让他们具有远见卓识和高尚的品格,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兴旺。因此,我们应以《感动中国》为载体,应用感动中国的“感动”效应来激励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吕洛乐,端木凡昌.浅谈利用《感动中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青春岁月,2011,(6).

[2]张雷,葛东辉.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及培养途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陈海燕.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德育价值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0.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刘志超,1989年4月,女,山西省大同市人,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决策;

第二作者:张红艳,1990年2月,女,河南省商丘市人,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研究。

篇5: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中国梦

时间过得真快,从我成为预备党员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在组织的关怀和老党员的熏陶下,我的思想不断地得到了磨练和提高。闲暇思考时, 每每都是不得不感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艰辛。确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时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最近很热门的一个词——中国梦。

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听来让青年学子们心潮澎湃。“有梦想”,实质上是告诉我们,每个 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机会”,昭示着中国具有实现“梦想”的各种有利条件。“有奋斗”,则是“梦想”的落脚点。实现“梦想”而不是“空想”,这需要 13亿中国人的责任、共识、改革创新和实干。“中国梦”聚集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聚沙成塔,中国梦需要汇聚起全体中国人的磅礴力量。“中国”不是 一个抽象的名词,它是我们每个人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天空、生活的街巷和挚爱的亲朋、呼吸的空气和跳动的脉搏,是每一个老人的记忆和所有孩子的未来。因此, 托起“中国梦”,是包括你我在内的13亿中国人的共同责任,需要13亿人的关注和力量。

实现“梦想”,需要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要团结一心,奋发 有为,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能量,这同样也是世界文明的共同追求,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梦想的形成,逐梦的路径,需要我们共同奋斗,在世人 面前展现我们这个国家自信、前进的行程,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给世界文明添彩的过程。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如今,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工作来加以解决,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和创新之 路。在人口红利,制度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改革和创新无疑成为我们最大的红利,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和政府的两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行动的准则。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弘扬公平正义,减少三公消费,勤 俭爱民,转变政府职能,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等等,举国上下“正能量”得以形成、凝聚,我们有了希望,有了目标,有了梦想!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没梦 想。我们要把“中国梦”当作自己的“青年梦”,我们应当满怀信心、勤奋学习、大干一场。豪情满怀地踏上我们伟大民族的“圆梦”征程。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融 入到“中国梦”中区,胸怀理想,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主力军作用,我们要以苦干续写中 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uexila

篇6: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之“中国梦”

敬爱的党组织:

最近的一段时间,“中国梦”一词响彻大江南北,从政府部门到企业,从集团到个人,都在畅谈中国梦。“中国梦”一词是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我们每个人的梦!。

伴随着我们生活的越来越好,在保证环境友好,卫生安全的大前提下,我们应该为我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让我们曾经的泱泱大国更加的繁荣富强,让在近代史上饱受灾难的国家可以站在世界之巅,让我们这个沉睡中的雄狮可以展现他该有的风采。所以,随着祖国的进步我们也应该对中国梦的提高,更应该有更高的理想。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加强对自身教育,认真学习运用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鼓足中国信心,努力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活动锻炼增强本领,在基层工作中,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并将所学的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为老百姓解难,帮助他们走向致富的道路,为逐步实现小康社会付诸行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其次,明确个人目标,成就自身价值。作为年轻人,在基层工作,要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用“两个百年”的目标激励自己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发挥生力军作用,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沧桑信心不改。

篇7: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10月8日晚的预备党员培训班课程是由夏安凌老师主讲的中国外交新发展,这个主题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夏老师谈吐风趣,思路清晰,她详尽的介绍让我对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外交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她首先讲到的是1949---1976年时期的外交情况。建国之初,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主席就用形象的几句话概括了当时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三句话通俗易懂,立场明确,预示着中国先前的屈辱外交已成历史,外国所有在华特权也不复存在了。而“一边倒”则是指依靠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以“独立自主”为前提。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出,中国人要站起来了,中国要作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出现在世界的面前。周恩来总理则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也一直影响着其它各国的外交政策,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从上个世界50年代开始,中国打开了国门,先后与苏联、印尼、日本、美国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朝鲜战争的胜利,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等重大事件都表现出中国的崛起,令那些把中国当成东亚病夫,肆意侵略宰割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刮目相看。第一阶段的外交为中国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基本格局和大国地位,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第二阶段外交是1976---1989年以共产党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核心时的外交,共产党提出“两个转变”,实现了外交战略的根本转变,重心从维护国家安全转变到发展国家经济,提出“和平、发展、合作”的观点,他将外交关系分成战略、地区、双边、友好合作四个层次,并提出了多极化,多边外交和大国战略。共产党的外交思想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而使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国际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自1989年至今是以共产党、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外交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外交政策核心是“和平共处”,承认世界的多样性,有力有效地贯彻了共产党的外交思想,提出了新的外交观。中国与其他部分国家外交呈现出中欧关系密切,中俄关系推进,中美关系复杂,中日关系紧张的状况。如今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在以一个大国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这也引起了部分国家对中国的高度警惕,尤其是美国。针对中国周边环境复杂,邻国众多的特点,领导人提出睦邻友好战略,并根据国际形势提出“新安全观”,“承担大国责任,塑造大国形象”等一系列新的外交政策,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和谐、安全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外交史就是中国的发展史,不管别的国家是否愿意承认,中国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极强的综合国力的大国。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形势在不断变化,而中国也在随之成长壮大,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强不息,不妥协,不称霸,这些原则也赢得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敬佩和信任。可以毫不怀疑地说,没有比作为一个中国人更自豪的了!

篇8: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一、《感动中国》发展历程概述

近些年,新闻媒体每到岁末都要把当年具有社会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梳理和回顾。在新闻界年末评选活动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人物评选活动,中央电视台一系列的年度体育人物评选、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等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后来《感动中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2003年,《感动中国》在万众期待中将评选的标准定格在感性方面,宣扬人性光辉上来[1],节目人物的选择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从细微小事入手,从人物内心世界出发,通过寻找真正震撼心灵,能够带给人震撼和教育意义的故事,引起情感的共鸣感。

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精神品牌类节目的代表,主要是回顾当年发生在人民生活中的感动故事,不考虑工作种类、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考虑的只是人性光辉的发光点。从整体角度来看,《感动中国》的定位较好,在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缺少精神信仰的年代,将人性的感动作为评判标准,更能起到教育作用,为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带来一丝温暖。《感动中国》非常契合当前我国的政治思想,同国情保持一致,能够有效起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节目一经播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强烈的反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许多中国人的思想,造就了典型的精神品牌节目,这从节目的受欢迎度不难看出[2]。

《感动中国》节目自2003年2月在央视新闻频道第一次开播,截至今日,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八届,每一届的人物评选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感动。节目第一届开播,主要是以宣扬中国公民的精神态度和道德力量,随后2004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在继承了节目原有初衷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感动”的内涵,将评选范围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不论出身背景、社会经验还是受教育程度存在多大的差异,都能够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代表。节目选取的人物和团队不仅感动了部分个体,也感动了全体国人的灵魂,对于我国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以及社会进步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这群人物和团队的感人故事,充分地诠释了作为一个公民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样的情感更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3]。

二、《感动中国》的群体分析

(一)《感动中国》的人物分类

节目评选中,不仅有年度体育人物、经济人物,还包括其他阶层的典型代表。这八届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包括了商人、官员、军人、学生、老人、农民工以及普通青年等八十多位杰出代表,评选的职业范围较广。就当前已知《感动中国》节目评选年龄最高的是季羡林老人,当时已达95岁高龄,而年龄最小的是黄舸,获奖时年龄仅为19岁。从中不难看出,节目评选出来的人物标准多样化[4]。

(二)《感动中国》群体分类

从评选人物群体分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官方群体,有钱学森、孔祥瑞以及袁隆平等人;二是平民群体,这个群体中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陈建芬、李丽、李桂林等。这两个群体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获奖人自身所处的阶层,尽管社会阶层不同,但是感人的精神是相同的,并不存在任何差异,都是一群令人敬重、佩服的感动人物。相较于其他节目评选人物群体都是获奖人所处行业的精英代表而言,这个节目推举出来的人物不仅仅是精英代表,而是网罗各个阶层的感动人物。据相关权威数据调查显示,节目截至目前,有超过30.77%的是平民阶层,属于平常百姓人家,这个数据更能够突显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真正的包含任何群体的节目。通过这样一个大舞台,将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放大,剖析其中感人的故事,起到教育意义,这是其他人物评选活动无法比拟的[5]。

三、《感动中国》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分析

(一)教育内容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强化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却过于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效果偏低。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所采用的这种教育方法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很难满足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感动中国》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了一个崭新的方向。结合实际情况,与时俱进,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来剖析其中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此来提升思想水平,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明辨是非能力[6]。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的精神层面培养,单纯的大道理灌输很难起到有效作用,反而会令人心生厌倦之感,所以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转移到理想诉求方面。《感动中国》节目成功播出的经验告诉我们,空口白话每个人都能讲出来,但是实际做起来却是很难的,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深入剖析潜在的教育意义,才能突显精神层面的光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情怀

近些年,社会上反面的教育案例层出不求,原本是热心的举动反而会造成自身利益的损失,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原本就缺少精神信仰的中国,犹如一记棒槌,给予了重重一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开始变得冷漠,并逐渐演变成想要做好事却变得不敢做好事,人文情怀严重缺失。而《感动中国》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在于人文情怀的运用方面。在评选的十大人物中,处处可见人文情怀,不仅能够让获奖者感受到社会对这种行为的肯定,还能够让公众从故事中感受到人文情怀,震撼心灵,引起情感共鸣[7]。人文情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过程中,人文情怀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

节目中提倡的人文情怀,更加注重从平民中寻找英雄,除了成龙、濮存昕以及钱学森等名人外,还包括更多的平民群众,主要体现在见义勇为、勇于奉献等方面,是对道德的崇高敬意。从人民群众中挑选出来的英雄,尽管不像是明星或者专家学者顶着光环,但是其感人之处在于自身品行的崇高,能够恪守本心,敢于牺牲和奉献,诸如张前东的无谓和果敢精神,陈建芬为贫困山区儿童的教育事业敢于牺牲和奉献的精神,这种高尚的品格不惊世骇俗,而是从生活点滴中积累,将感人事迹更加贴近平民[8]。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从节目收看后的实际效果看,节目的定位和宗旨不仅是要让公众感动,还要公众在感动的同时学会感恩,在受到别人的帮助后,应该反哺社会,学会感恩和回报。可以说《感动中国》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突出强调令人“感动”的情操、品行和敢于奉献的精神,老百姓的故事都令人感动,令中国感动,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综上所述,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精神信仰缺失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从《感动中国》节目成功经验来看,感人不分阶层,平民中同样存在感人的故事,它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重新拾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心,能够在点滴小事中发现人性光辉,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在接受社会的馈赠同时,反哺社会。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代表——《感动中国》节目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典范。节目通过对各个行业勇现出的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的展示,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思想进行熏陶。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手段,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本文主要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进行研究,以我国中央电视台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为例,深入剖析栏目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感动中国》,精神文化,效果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欣,王桂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新解[J].求实,2014,(8):74-77.

[2]任小艳.简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回归——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倾向的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2-26.

[3]卢黎歌.探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的力作——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7):94.

[4]王智慧.人的存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J].江汉论坛,2013,(10):112-116.

[5]袁汪洋.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求实,2012,(6):73-76.

[6]张艳新,程爱华.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4,(2):69-71.

[7]闫艳,王秀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3,(4):14-18.

篇9:新时期高校预备党员的培养

摘 要:大学生预备党员是学生党员的主体,关系着这群即将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群体的成长,也对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永葆青春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建立模范榜样作用,开展多种学习,多层次实践以及进行自我教育等方面培养预备党员素质。在预备党员培养中,应当从入党后的谈话教育和入党宣誓教育、联系人制度、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等方面加强教育培养。

关键词:预备党员;大学生培养;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164-02

一、加强新生预备党员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党员队伍关乎党员的形象,对其他学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评价。对预备党员培养阶段的关注程度,决定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的发展,决定着大学生党员的不断进步。而随着“90后”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他们的新特点、新理念给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是一个思想比较积极的群体,同时他们更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所以,规范和训练好学生党员,使其先进性得以充分发挥,感染和带动其他广大学生,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继续加大对党员学生的培养力度,不仅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二、如何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有效培养

(一)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播下一个习惯可以收获一种性格,而播下一种性格就能收获一种命运。在大学生预备党员习惯的培养中,重点培养预备党员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上一定要注意做到勤俭节约,帮助同学。要求大学生预备党员学生要经常进行检查和自我反省,在交朋友以及兴趣爱好的培养上都要更加谨慎。要求大学生党员以党章的要求和新时代下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自律,从自律发展到自觉,在广大大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在参与和开展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完成,在开展工作前要先做计划后开展,并且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行事。对工作上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多和老师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把工作开展得更有质量。

(二)树立榜样模范作用

1.做学习上的标兵。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作为一名学生,大学生预备党员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学好专业知识。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具备为人民服务的基础。抓紧学习要求大学生预备党员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较高的学习效率;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外主动学习,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在认真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的同时,大学生预备党员还应该学习好相关专业知识,拓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大学生预备党员要做到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2.做生活上的模范。大学期间是实现学生和社会链接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预备党员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的模范作用,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做好寝室内务、遵守文明来提高同学们良好的生活、文明习惯。通过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来带动同学们提高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带头做好例如我校区建立的校园文明监督岗,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培养大学生的文明习惯,并在宿舍楼大厅建立党员展示窗口,附有党员照片、联系电话、寝室号、党员职责等;在寝室门上实行挂牌制度,建立党员示范寝室。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培养学生党员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性观念、发挥模范作用,让广大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处处都可看到党员的身影,提升党员的政治觉悟。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党员有荣誉感、责任感,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对党员的监督。

3.做政治上的表率。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思想政治立场应当坚定、旗帜要鲜明。要与时俱进地理解和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捍卫党的领导、捍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捍卫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形势。大学生预备党员应当结合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同学中发挥思想意识上的表率作用,辅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政治素养

1.“校、院、班”三级理论学习。为了保证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更有利于效果,学校应该组织学习班,集中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突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头脑。再由学院组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并进行讨论,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指导。最后由学生预备党员对所在班级组建马列学习小组,对积极入党的同学进行宣讲和培训。并在宣讲的过程中,贯穿党性教育和党的先进性教育。

2.组织报告会、讲座和论坛学习。邀请现实生活中的老党员、老干部、先进优秀模范、专家和学者等,举办报告会、讲座、论坛等活动,通过参与人员的鲜活案例和人物现身说法,形成具有感召力和震撼力的教育形式,净化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心灵、影响大学生党员的行为。

3.时政要事的宣传、座谈。大学生预备党员应该及时了解社会现实,关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大事、要事,并对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要决定和决议,进行有条件的宣传。帮助广大学生理性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各个事件,培养同学的参与意识,使广大学生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

1.组织大学生预备党员积极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预备党员应对所在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意义和基本知识的宣传引导;跟踪观察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适时地与入党积极分子谈心;经常参加征求群众意见座谈会等。通过完成上述工作,在强化了大学生预备党员自身理论根基、理论素质和思想水平的同时,也训练了自身党务工作的能力和技巧。

2.组织并参与各项文化艺术活动。大学生预备党员应常在班级组织如党的基本知识竞赛、红歌传唱等。并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锻炼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3.多层次、多平台的训练工作能力。积极主动与辅导员、支部书记交流。做好老师的助手,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并发挥积极作用;给低年级学生讲座或报告,训练他们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训练传、帮、带的能力和技巧等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以自我实现为目标,引导大学生预备党员开展自我教育

“90后”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成就动机,能够使得大学生预备党员的行动更加自觉、更有目的、更有计划和更有信心,在成长过程中有更持久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应当充分利用这一需求和动机,保证大学生预备党员实现自我目标。在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负面情绪的干扰,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自我实现需求和动机提供条件和平台。

三、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一)重视入党后谈话教育和宣誓教育

谈话教育是正面引导和激励的重要方法。在大学生党员的预备期间,党支部委员会应经常找大学生预备党员听取汇报和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工作表现以及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并向他们传达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并帮助其有效改正。对党旗入党宣誓是党组织对预备党员进行的一次庄严的、生动实际的教育,也是预备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应当严肃预备党员的宣誓教育,在严格按照宣誓教育的形式要求的基础上,要求预备党员深刻理解宣誓内容,并时刻提醒自己付诸实践。

(二)严格联系人制度

联系人一般由入党介绍人担任。对于大学生预备党员,组织应当及时确定其联系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联系人应当是了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辅导员或者同学,能够保证与预备党员共同学习和生活。应当改变联系人形式化的现状,严格要求联系人与预备党员共同学习、工作、生活,并从中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引导和培养考察。

(三)加强转正时的正面教育

预备党员转正是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正面教育的有利时机。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正面教育既能对预备党员进行党员民主权利的教育,也能严格讨论预备党员是否具备转正条件,是保证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转正教育的时候应当使用多种形式的教育。

(四)充分利用不能正常转正的反面教育

转正是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重要考察,事关党员的政治生命,组织上要慎重,不能草率从事。对于因为各种原因被延期转正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应当及时向大学生预备党员说明不能转正的原因,通过不能转正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教训教育,帮助党员改正错误,吸取教育;与此同时,做好不能转正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思想工作,努力帮助大学生预备党员改正,争取早日转正。在教育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同时,也对其他大学生预备党员起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建立健全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体系、考察机制,开展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活动,确保队伍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工作质量。

只有实现了党建队伍的有效建设、预备党员培养机制,才能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有效地传达给全体大学生并得到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才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预备党员,使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篇10: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2013年5月5日

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必将极大激发我国工人阶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得体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依靠力量。党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这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从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我国工人阶级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始终坚定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充分展现了先进生产力代表者的形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动力,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体。我国广大职工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26.8%上升到目前的80%。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工人阶级始终紧跟党的前进步伐,坚定地走在全民族伟大奋斗的最前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成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进阶级力量。

今天,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工人阶级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不能削弱,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能改变。工人阶级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从这个角度,工人阶级只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改革开放,才能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只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才能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只有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

篇11: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对我们指导和帮助是极大地。这些都促使我们关注环境问题,思考环境问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环境问题日益“浮出水面”,并成为新世纪倍加关注的世界性问题。201X年,中国为世界带来了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与世界分享了绿色奥运的文明理念,同时也从现实出发,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兑现“绿色承诺”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如何借鉴绿色奥运的经验,在“后奥运时代”,留住北京的蓝天?如何在积极探讨当前环境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恰当回应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氧化碳排放等国际环境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如何从生态文明的层面,从文明和文化的角度探讨当比如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等热门话题,寻求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切合实际的解决思路?

诚然201X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中国留下多方面的宝贵遗产,在生态环境方面,“绿色奥运”切实推动了环境质量的提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通过对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机动车尾气对北京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占到40%到 50%。”此外,作为对北京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地区,河北、山西、内蒙古、天津等周边省区市也都行动起来,出台了专门的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以协助保障奥运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坚定的信心,空前的力度,严格的举措,推动了北京空气质量的稳步改善。北京达标天数从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去年的246天,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也下降了10%至60%。

“绿色承诺”的兑现让人们意识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只要坚定信念做出努力,环境问题最终可以解决;其次,在面对城市的环境压力时,国家在能源政策或工业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相关调整,能够得到深远的益处,有利于在更高层面上对产业链进行分析。因此,奥运会在改善环境及发展重点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201X,给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塑造了崭新的起点。

奥运期间的环境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清澈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婆娑的树影,给各国运动员和所有在北京生活的人们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奥运结束之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物的“双升”局面已初露端倪。后奥运,北京环境何去何从?朱彤教授指出,奥运会后的空气质量虽不会比奥运期间好,但一定会优于奥运前。如何将“绿色奥运”的绿色留在北京,是值得全社会关注 的热点。北京目前的空气质量仍不令人乐观,朱彤教授提出,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极其复杂,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导致北京的空气污染基数过大,此外,不利气象条件和局部地形都影响和制约着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

要在后奥运时代,让绿色继续点亮北京城,需要短期和长期的措施配合完成。因此,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首先,要建立奥运后环保的长效机制。要严格限定高污染企业开工条件;其次,要调整城市发展的工业结构,北京应该以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工业作为经济发展支柱,同时,也应该帮帮周边省市发展污染少的高科技产业、绿色蔬菜养殖严格„„,从而避免地区之间的大气相互污染;再次,还应该积极改善能源结构。同时,基于北京的公共交通网络得到了系统完善,因此应该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方式,以此来缓解机动车带来的环境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空气质量不会降到奥运前的水平。

篇12: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适应了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人们对精神旗帜追求的需要。因为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我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正处在深刻变革的时代。

一方面,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与之相适应,人们在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上,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的同时,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既积极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国的现代文明,同时也面临着形形色色与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相悖的思想观念的侵蚀,尤其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团结人民、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的精神纽带。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达到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目标,这就需要人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认同。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凸现了诸多矛盾,特别是利益多样化而引起的各种利益冲突。这就需要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进行调控和处理,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提供社会和谐稳定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观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思想观念对话交流、有利于先进文化引领整合的机制,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开人们的思想困惑,化解人们的思想矛盾,最大限度的增强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齐心协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能否构建起科学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完善、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确立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确立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认同,确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确立对民族价值的认同,确立对吸纳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认同,就能为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提供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规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目标任务,反映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势。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思想空前活跃、观念激烈碰撞、文化深刻交融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只有构建起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面对这样一个多元、多样、多变的世界,面对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交锋,我们迫切需要一面凝聚人心、强基固本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和需要。它是我们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的,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篇13: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一、大学生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党组织普遍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相对忽视了对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

目前, 各个高校普遍注重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培养与管理, 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与管理。对于处于预备期的学生党员, 没有建立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制度化的考察机制, 放松了对预备期的考察。部分学生预备党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思想观念停滞不前, 甚至有所倒退, 出现考试不及格、迟到、旷课等现象, 在其他学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但也都按期转正;还有的预备党员不按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学生党支部也没有及时和预备党员谈话, 只是到了转正时间才通知预备党员突击写思想汇报和转正申请, 履行个转正手续就完事, 等等。无论从组织上还是个人方面, 都存在忽略预备期教育的现象。

2、由于忽视预备期考察和教育, 导致部分学生预备党员忽视学习和提高, 党性观念、党员意识淡化

从大学生预备党员总体情况看, 绝大部分经过长期的教育培养, 初步具备了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 能较好的履行党员义务, 政治立场坚定。在实际中, 能积极主动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在班级体中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确有个别学生入党后思想发生变化, 如, 有的学生入党前“拼命干”, 入党后“松一半”, 缺少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表现反而不如入党前;有的认为预备期只是一种形式, 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 到时间就会“自然转正”;有的只埋头专业学习, 不再关心集体、国家和社会, 只关心自己, 社会责任感和党员意识明显削弱, 等等。虽然这是个别现象, 其结果是损害了党在其他普通学生中的形象和威信。

3、大四入党的大学生, 预备期考察基本在大学以外的单位进行, 发生脱节现象

这些党员中, 大多是经过了严格的考察、教育培养才吸收到党内, 但也有个别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以伪装的方式突击入党, 而后学校党组织也无法对其进行预备期考察监督, 影响党员质量。

由于毕业离校是一种比较确定的过程, 预备期考察就应当保持连续性, 与社会人员因流动或工作变动而导致的预备期考察变动区别开来。也就是说, 一般情况下, 大学生党员发展与预备期考察应当在大学生离校前完成。

大学生预备党员的考察教育是组织发展的重要环节, 只能加强, 不能淡化。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问题, 确保组织发展的质量。

二、加强对大学生党员预备期继续教育的几点措施

1. 建立大学生预备党员理论学习机制, 增强预备党员党性修养

建立预备党员政治理论学习长效机制。高校党组织要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 继续强化对预备党员政治理论教育。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 不能仅局限于党的一般性理论知识, 更要结合新形式下党的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引导预备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党的优良传统进行更深层次认识和理解。在教育方式上, 应当多样化。根据具体情况, 可以开设培训班, 组织生活会等方式, 指导预备党员学习党的理论, 通过学习强化组织纪律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 使预备党员增强组织观念, 自觉履行党员义务, 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树立为实现党的宗旨和目标而乐于奉献的崇高理想。

2、建立完善的实践锻炼机制, 在实践中培养党性

可以定期、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对预备党员进行党性教育。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当前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给预备党员提供掌握党情、认知国情、了解世界的机会, 引导他们从较高的层次和角度独立思考、认真探索、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 如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观看优秀影片, 到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社会调研等, 使预备党员在革命先烈先进事迹的熏陶下,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增强党性修养;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 鼓励预备党员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如无偿献血、到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与资助灾区和贫困学生等活动, 使预备党员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从而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践活动要创新模式, 贴近学生实际, 如组织生活会可以突破传统的读文件、听报告这种单一的教育形式, 举办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联系人谈话可以突破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 采用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即时聊天工具、网上讨论等现代化的手段, 增强教育活动的新颖性和时代气息。

3、进一步落实预备党员各项考察教育制度, 确保学生预备党员在继续进步的状态中转正

党支部要选派党性强、有责任心的老师或学生做学生预备党员的入党介绍人, 介绍人要定期和预备党员谈话, 不定期的向预备党员所在班级的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了解其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并及时向所在党支部汇报。发现问题时, 要及时找预备党员谈话, 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促其改正。

预备党员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学习、生活、思想和工作情况, 使党组织能直接掌握其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和现实表现和心理状态,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为预备党员如期转正为正式党员创造条件。

党支部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 针对预备党员的表现,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预备党员要虚心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和监督, 认识问题、克服困难、及时整改。组织生活会要做到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组织到位、效果明显, 避免流于形式, 不是你好、我好、他好, 大家都好, 不谈问题、不指出缺点, 不触及思想, 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4、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 准确把握预备党员的学习表现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知识, 增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本领,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重要场所。党组织应与任课教师联系, 及时了解预备党员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 鼓励预备党员不断学习, 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5、实施大学生预备党员宿舍挂牌制度, 进一步增强预备党员的党员意识

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 对于成为预备党员的学生, 学校可在其宿舍的适当位置悬挂预备党员标志牌, 培养党员意识, 主动接受广大同学监督。学生预备党员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学习成绩的同时, 也要带动和帮助本宿舍同学共同提高。预备党员要以身作则, 带头搞好个人卫生和宿舍卫生, 在宿舍生活中表现出文明的素质。

对于大学生预备党员应当坚持全方位的继续教育。对预备期表现突出的党员要予以表彰, 并按期转正;对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学生预备党员, 党支部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对屡教不改、情节严者, 按组织程序给以相应的处理。

总之, 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对其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是培养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必然要求。把入党前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都切实、抓牢、抓紧、抓到位, 并延续到预备期中, 才能有效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真正承担起党赋予高校的政治使命。

摘要:发展学生党员是高校承担的一项重要政治使命, 各个高校为确保学生党员的质量, 非常注重学生入党前的教育、考察, 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本文初步分析大学生预备党员继续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尝试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篇14:预备党员感动中国思想汇报

关键词:大学生;预备党员;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9-0187-02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承担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责任和使命。优秀人才源于高尚的思想理念、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而这批优秀人才就是高校在发展党员过程之中考虑的对象。当下,各高校都在发展党员,加强党员的教育与修养,特别是在创先争优的形势之下,党员成为了主力军,然而预备党员的工作也不容忽视。胡锦涛总书记曾告诫全体党员,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管是党员,还是预备党员,都是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紧迫感,充分认识培养和教育大学生预备党员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培养和教育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有效方法。

一、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管理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预备党员这一群体在大学生队伍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党组织建设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一名预备党员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成为预备党员,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往往以为一旦成为预备党员,成为党员就顺理成章,而忽视了在这一预备过程之中仍然要加强学习,一旦预备党员疏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管理教育是发展党员队伍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预备党员是学生中的中坚力量和榜样,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加强预备党员管理有助于让学生更加了解党组织队伍,了解党员发展的标准。同时,大学生党员在预备期是关键,党员队伍须是优秀的人才,预备期严格管理,党员队伍会更坚实稳固。

二、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不足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条件来自主选择,往往是理论性教育内容偏多、实践性教育内容偏少;形势政策教育内容偏多、综合素质教育内容偏少;教育内容短期的、临时性选择较多,长期的完整性系统性较少;履行党员义务的教育内容过多,保护党员权利的教育内容过少。一方面源于基层党组织的队伍以及管理;另一方面,来自于预备党员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

(一)基层党组织层面

1、重视管理,轻视教育

各高校建立了较为完善发展党员的体制,如推优、党校学习、预备期考察、党员要求等等,管理较为严格,也有一定的考量标准。在发展预备党员的过程中,管理较为规范,但忽视了对预备党员的教育活动。在预备期一年之中,预备党员不知道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发挥党员的榜样作用。

2、重于形式,轻于内容

在发展预备党员过程中,形式有时候大于内容。党支部开支部大会,预备党员能够按照党员的要求和标准,表达自己的入党意愿。然而,一旦吸纳为预备党员,这些预备党员可能还不知道党代表的“三个先锋队”、党的宗旨等一些常识性的内容。

3、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

在高校党组织管理过程之中,学生党支部书记往往都是学生辅导员,同时辅导员老师也担任了日常学生事务性工作,自己也在疲于应付。另外,辅导员这一队伍流动性强,一些辅导员往往在工作2~3年后就流到其他部门,不再承担发展党员的工作,下一个学生支部书记难以衔接。

4、被动灌输,被动传播

高校基层党组织大都能够及时将知识传播给学生,通过学习或文件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学生也只是被动去学习。灌输理论最早源于列宁的理论,最早是灌输给工人阶级,让工人阶级运动从自主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灌输理论是主动灌输的,然而在实际过程之中,大都是被动灌输,学生迫于形式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也在被动接受这些内容和知识。

5、疏于固定的知识,缺乏生动性

随着“90后”大学生的增多,大学生思想出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如果在党性教育上还是按部就班,肯定是不够。党的历史知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代形势发生了变化,对知识的传播也应该相应的发生变化。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在传播知识方面缺乏生动性,生搬硬套,作用不明显。

6、形式大于内容,实践支撑不够

基层党组织在传播党的知识时候,形式大于内容,往往通过开党员大会、座谈会、个别谈心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停留在形式需要上,没有客观实在的内容。 另外,基层党组织在阐述一些知识的时候,实践支撑不够,让学生难以得知那个时代形势和局势。

(二)大学生预备党员层面

1、意识淡薄,功利性太强

“90后”大学生由于其成长的环境和背景,让大学变得多样化。据武汉大学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80%以上的学生还是希望入党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之中,有些预备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功利性太强,把入党作为工作的筹码和炫耀的资本。

2、学习淡化,趋于应付

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间,要发展的学生能够及时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与周边的同学交流沟通。但是,一旦加入到党组织队伍中,就淡化了学习,对于党组织安排的主题教育活动,趋于应付,不主动去体会和学习。

三、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讨

针对大学生预备党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

(一)纵向长效机制研究

1、设立新生临时学生党支部,做好前期工作

长效的机制源于前期工作安排,对于大学生党员队伍更是如此。首先要从新生入手,把考察对象纳入了大学生的大学规划之中去。设立新生临时学生党支部,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在新生军训过程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临时学生党支部参与军训活动;另外,在新生班委组建过程之中,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发现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

2、“三活一部”参与学生管理,提高党性觉悟

所谓“三活一部”,即预备党员公寓活动室、预备党员社团活动室、班级预备党员活动室以及学生党支部。上海部分高校就采取了预备党员学生公寓活动室,预备党员可以通过参与学生公寓管理,处理学生中碰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地将问题反馈党组织,这样既可以发挥预备党员的榜样作用,也可以让党组织及时了解学生宿舍的动向。另外,预备党员可以借助社团活动室,在社团活动和管理过程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党性的学习之中,发挥榜样作用;预备党员在班级学生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党性的觉悟,如为班级同学服务、组织班级同学开展活动等等。

3、建立流动评比机制,搞好毕业前的党性活动

针对即将毕业的预备党员,可以建立流动评比机制,设立一些有效的评比奖励机制,奖励直接与毕业的奖励挂钩,毕业的奖励如优秀毕业生、优秀实习生、推荐工作等。做好即将毕业的预备党员的有效管理。

4、以网络电脑信息为媒介,推进党性教育

网络信息高度发达,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上网一族,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抓住利用网络信息推进党性教育的机遇,可以通过人人网、开心网、空间、博客、微博等形式来传播党的知识教育。另外,也可以通过网络党史知识竞赛和网络党史达人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关注,拓展党史教育范围来推进党性教育。

5、以学生党支部为平台,树立榜样模范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发展党员的重要阵地,其机构组织与学生党支部紧密结合,基层党组织可以借助学生党支部这一平台,以学生党支部为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更大范围拓展学生参与面,同时,可以利用“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好人好事公示栏”等等来树立榜样模范,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党的活动。

(二)横向长效机制研究

1、建立规范有效的发展预备党员体制

高校大部分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党员章程,而预备党员这一章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样容易导致发展的党员参差不齐。可以建立相对独立的预备党员发展为正式党员的章程,让预备党员既享受权利,又要承担义务。有些学生在预备期,犯了一些错误,以为这些错误与自己成为党员不大,因为没有明文规定。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如何加以规范,就应该以文本的形式来确立严格的章程,这样预备党员体制才能有效。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时代理念

预备党员作为学生的骨干和先进分子,需要紧密与时代结合,关注时代发展的前沿。党组织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增强预备党员的党性觉悟。另外,可以让预备党员及时给予“回应”,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及时反馈给党组织,随时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如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征,通过开展唱红色歌曲、忆红色历史、诵红色伟人、访红色名家、读红色著作、记红色名言、看红色影视、游红色故地、开红色论坛、塑红色课堂、写红色评论、撰红色博客、办红色校报、做红色网站等红色教育活动,把红色资源中的精神特质加以开发、提炼,科学地融入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去。

3、加强对预备党员的量化管理与考核

目前一些高校都缺乏有效的量化管理,学生党支部书记只是从一些书面报告或思想汇报中,来考核预备党员。一般而言,预备党员都可以发展成为党员,但往往缺乏有效的说服力,这就需要加强量化管理。何为量化管理?即制定量化表,根据各高校的情况,在预备期间,预备党员要达到多少任务量,并给予评分。如预备期间的思想汇报份数;学业成绩表现;志愿活动次数;参与校级、班级活动次数;参与主题活动次数;班级同学反馈等都可以纳入考核。这样,既可以增强预备党员的素质,也可以提高预备党员的党性觉悟。

四、结论

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是高校党员的主力军,预备党员的建设关系到党建工作的长远发展。预备党员的健全离不开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这些需要在实践之中不断去探索。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是党组织的重要骨干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发展好预备党员,在学习上、生活上可以影响和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可以吸收更多的优秀的青年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参考文献:

[1]孙晓锦,肖云.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83所高校1375 名预备党员调查为例[J].党建研究,2011,(1).

[2]武汉大学.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2008-11-13.

[3]孙永刚,肖冬梅.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和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4]钮秀山,肖甫青.关于预备党员继续培养与教育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6).

[6]张文,蒋纯红.红色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上一篇:逐字教案_bb下一篇:六年级语文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