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的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

2024-05-25

英语作文的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精选5篇)

篇1:英语作文的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

一、英语书信的常见写作模板:

1、开头部分:

How nice to hear from you again.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activity.I’m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of Apr.9th.I’m pleased to hear that you’re coming to China for a visit.I’m writing to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during my stay in America.2、结尾部分:

With best wishes.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I’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reply earlier.二、口头通知常见写作模板:

1、呼语及开场白部分:

Ladies and gentlemen,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an announcement to make.2、正文部分: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ttend it.Please take your notebooks and make notes.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we’ll have a discussion in groups.Please come on time and don’t be late.3、结束语部分:

Please come and join in it.Everybody is welcome to attend it.I hope you’ll have a nice time here.That’s all.Thank you.三、议论文模板

1.正反观点式议论文模板

导入:

1)第1段:

Recently we’ 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we should...(导入话题)Our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is topic.(观点有分歧)

2)正文:

第2段: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in favour of it.(正方观点)

Here are the reasons.First...Second...Finally...(列出2~3个赞成的理由)

3)第3段:

However, the others are strongly against it.(反方观点)

Their reasons are as follows.In the first place...What’s more...In addition...(列出2~3个反对的理由)

4)结论:

第4段:

Personally speaking, the advantages overweigh the disadvantages, for it will do us more harm than good, so I support it.(个人观点)

2.“A或者B”类议论文模板:

1)导入:

第1段:Some people hold the opinion that A is superior to B in many ways.Others, however, argue that B is much better.Personally, I would prefer A because I think

A has more advantages.2)正文:

第2段: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I prefer A.The main reason is that...Another reason is that...(赞同A的原因)

3)第3段: Of course, B also has advantages to some extent...(列出1~2个B的优势)

4)结论:

第4段: But if all these factors are considered, A is much better than B.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final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得出结论)オ

3.观点论述类议论文模板:

1)导入:

第1段:提出一种现象或某个决定作为议论的话题

As a student, I am strongly in favour of the decision.(亮明自己的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

The reasons for this may be listed as follows.(过渡句,承上启下)

2)正文:

第2段:First of all...Secondly...Besides...(列出2~3个赞成或反对的理由)

3)结论:

第3段:In conclusion, I believe that...(照应第1段,构成“总—分—总”结构)

4.“How to”类议论文模板:

1)导入:

第1段:提出一种现象或某种困难作为议论的话题

2)正文:

第2段:Many ways can help to solve this serious problem, but the following may be most effective.First of all...Another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Finally...(列出2~3个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

四、图表作文写作模板:

The chart gives us an overall picture of the 图表主题.The first thing we notice is that 图表最大特点.This means that as(进一步说明).We can see from the statistics given that

图表细节一.After 动词-ing 细节一中的第一个变化,the动词-ed+幅度+时间(紧跟着的变化).The figures also tell us that

图表细节二.In the column, we can see that accounts for(进一步描述).Judging from these figures,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结论).The reason for thi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s that(给出原因)./ It is high time that we(发出倡议).五、图画类写作模板

1.开头

Look at this picture./The picture shows that.../From this picture, we can see.../As is shown in the picture.../As is seen in the picture...2.衔接句

As we all know,.../As is known to all,.../It is well known that.../In my opinion,.../As far as I am concerned,.../This sight reminds me of something in my daily life.3.结尾句

In conclusion.../In brief.../On the whole.../In short.../In a word.../Generally speaking.../As has been stated..

篇2:英语作文的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

老师披阅作文时,开头和结尾处停留的时间较长,而中间用时间却不多。他们往往是先看开头,开头吸引人了,又看结尾,结尾有余味了,这篇文章基本上就能得到高分了。看来,大家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开头的写法必须能带动全文,使文章能够动的起来,也使文气能够延续下去,对于读者要能引起动机,使他们有往下看的动力,否则就成为一篇死气沉沉的文章了。因此,文章的开头要做到三条:一是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二是形象突出,抓住读者;三是定好调子,引出下文。

常见的作文开头如下:

1. 点题式。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初学者最好用这种方法。如《翠鸟》的开头:“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

2. 交代式。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如《视死如归》的开头:“一九三一年深秋(时间),王若飞同志(人物)在包头(地点)不幸被捕(事件)”

3. 描写式。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如《燕子》的开头:“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

4. 设问式。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如《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5. 引用式。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等等。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6. 抒情式。开头直抒胸臆,以情感人。如《别了,我爱的中国》的开头:“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爱国深情一下子就出来了。7. 总起式。开头总领全文。如《伟大的友谊》的开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

8. 联想式。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供以烘托要写的事物。如《春蚕》,开头从春天联想到养蚕,从养蚕联想到母亲,再回忆母亲养蚕的情景。9. 倒叙式。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

开头要避免以下常见的毛病:

1. 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 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古人对文章的结尾的要求是,结实如“豹尾”,或余韵如“撞钟”,或含蓄如“秋波一转”,或豪壮如“截奔马”。用我们常说的话意思就是:结尾能总结全文,揭示主题;或能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或能嘎然而止,干净利索。

常用的作文结尾如下:

1. 自然式。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如《麻雀》的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2. 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如《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3. 引申式。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如《高大的皂荚树》的结尾:“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4. 抒情式。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再见了,亲人》的结尾:“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 评价式。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如《狼牙山五壮士》的结尾:“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优美的乐章要有好的尾声,或余音袅袅,或震人心魄。议论文的结尾能起到归纳全文、照应全篇、深化主旨的作用,并可以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段,使文章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又称豹尾。这样的结尾,通常有以下几种:

1.名言归纳式 例如一位考生以“忙宜有度”为题,表达出“忙也应„内紧外松‟,切勿忙得疲于奔命,才能使合理的忙持之以恒”的主旨,颇有新意。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古人云:“引而不发,跃如也。”让忙碌的人们在忙中反思,忙中积累,忙中锤炼,从而持久高效地忙,忙出一片璀璨夺目的天地!

(作者以一句颇具哲理的古训,归纳全文,并拓展了文章的意蕴。)2.总结升华式 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作者这样结尾:

综上所述,忙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但是我们的忙应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保证生活的质量,人人都能忙出效率,忙出成果,从而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者将张弛之道的效果,由个人而延及国家、人民,使文意丰富深化,自然升华了主旨。)

3.铺陈排比式 这样的结尾在内容上能照应前文,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深化主旨的作用,更兼语意亲切感人,语句富有节奏韵律,能使阅卷者击节称叹。如:

忙碌的身影,也已为现代化建设加瓦添砖;

忙碌的身影,也曾让世界为你感动呐喊;

忙碌的身影,也向关怀你的人倾诉爱的呼唤!

(作者有意将三个排比句独立成行,强化了结尾的意图,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三种结尾形式常常互相兼容,使结尾的形式更为丰富。显然,要写好结尾,作者必须有着全文脉络的强烈的整体感,有着深化中心、升华主旨的强烈意识,遣词造句要抒发饱满的激情,从而使结尾蕴含震撼力。

结尾要避免以下毛病:

1、切忌标语、口号式的结尾,;

2、切忌草草了事、虎头蛇尾的结尾;

篇3:英语作文的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

一、如何写好英语作文的开头

“万事开头难”。对于英语作文来说,写好开头尤为重要。如何巧妙地开头,使阅卷老师满意?好开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头凤尾”。考场写作时一定要写好开头句,紧紧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目光,让阅卷老师不由自主地随着你的思路走。精妙开头,先发制人。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与题目一样,精彩而巧妙的开头常常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阅卷还没有正式开始,你就有了一个高于别人的印象分。所以多用一些时间设计开头是书面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写哪一篇文章,它的开头都是引起话题或提出问题,使读者明了文章要谈何人何事,所以要以简短为易。反之则会使全文各部分比例失调,淡化重点,影响全文效果。开头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文章的开头设计悬念,读者会不由地被文章吸引住,自然而然地把目光带到下文,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符合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开头,吸引读者阅读,效果很好。如作文“My Uncle”是这样开头的:

My uncle is lying on the bed.He is going to die.

2. 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态度,是一种普通而又实用的方法。作文开头首先点出主题句,交代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使读者了解你要谈什么,以便引起读者的兴趣。如“My Chemistry Teacher”的开头:

Mr Li is my chemistry teacher.He is a good-looking little man with thick glasses.

3. 点明要点,完整叙述。

如果是记叙文,就既可以先交代要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环境,又可以先描述天气情况。如“My Weekend”可以这样开头:

Yesterday was Sunday.It was a fine day.My friend and I went to the zoo by bus.

4. 叙述环境,渲染气氛。

这种开头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交代自然景物或自然环境,以引起要叙述的事。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An Accident”的开头:

It was a snowy and windy day yesterday.I came home after work, suddenly, a motor car came round the corner.

5. 交代目的,表明观点。

文章的开头就要交代写作目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如通过文章要表扬谁、批评谁或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等。如“The Population”的开头: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the population in the world.It’s very serious.

6. 模拟开头,简明扼要。

这种开头使用于应用文,如书信、日记、通知、留言、广告、启事等。这些应用文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不能随意创造。但所有的应用文开头都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简明扼要,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7. 回忆性的开头。

开门见山式的开头虽然简单明了,但阅卷老师看惯了这样的开头,就会觉得你没有创造力。所以,我们还可以用回忆的方法开头。如“A Trip to Huashan Mountain”:

I remember my first trip to the Huashan Mountain.It was July30th, 2004.It was very interesting.

总之,好的开头是写好作文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考生必须在这方面下大功夫,从而在中考作文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如何写好英语作文的结尾

英语作文占总分的比重较大,如何在考试中作文拿高分?要取得阅卷老师的好感,结尾非常重要。作文结尾的作用是概括全文内容,进一步强调或肯定全文的中心思想,使文章意义表达得更加深刻。文章的结尾和开头一样,没有固定的格式。但结尾的方法,并非是不可捉摸的,在许多人的写作实践中,有不少写好结尾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受到启发,从而开拓结尾的思路。一篇好的作文要想让人回味无穷,就要有一个非常巧妙的结尾。英语常见的结尾有下面几种:

1. 首尾呼应,画龙点睛。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更加鲜明突出,使文章的意思表达得更深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I Love My Mother”的结尾是:

“I love my mother.She is a kind-hearted woman.She is a great mother.”

2. 顺势结尾,水到渠成,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都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作文考试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如“My Busy day”的结尾:

After I finished my homework at ten o’clock, I had a wash Then I went to bed.

3. 含蓄结尾,另人回味。

用比喻或含蓄的手法不直接点明作者的看法,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思考,使人回味无穷。如“A Harvest Day”的结尾:

How time flies!Evening was coming.We stood there an looked at each other.Our clothes were all wet.But everyone had smile on each face.

4. 反问结尾,引入深思。

运用反问,启人深思。反问即无疑而问,一般用来加强语气,起着强调思想内容、催人警醒的作用。如“A Survey abou Homework”的结尾: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homework?Everyone should learn to do homework.Don’t you agree, boys and girls?

这样的反问虽然形式是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并具有特别强调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主题。

5. 号召结尾,激励读者。

文章的结尾可以用口号式。表示对将来的愿望,或期待读者投入行动。如作文“Do Good Deeds”的结尾是:

This is my friend Li lei.I hope everyone should try his best to do good deeds like him.

文章结尾的处理:或铿锵有力,让读者为之一震,击节叫好;或读完后引人沉思,耐人寻味;或留下悬念,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忌太突然、不和谐,应与整篇文章衔接起来,不要有突兀的感觉。

篇4:例说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古称“起笔”、“开篇”,它是文章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所写事物的发端,或是问题的提出,或是矛盾的初起,它关系到文章的展开和全文的基调,体现着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写作目的。文章的开头必须把全文的内容、整篇的结构联系起来通盘考虑,真正起到统领全文、广开文路、警策有力、吸引读者,收到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开头方法很多,下面例说八种。

1、说明动机开头。即开头说明写作动机与缘由,旨在使读者了解撰文的目的,唤起情感的共鸣。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的开头:“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是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辣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这种开头,作者撰文的目的十分明确,文字含蓄非常深沉,给全篇制造了一种强烈的感情氛围。

2、提示主题开头。即篇首开宗明义揭示文章主题或提出全文中心论点,旨在使读者把握全文总纲,理解文章要义,为阅读下文奠定基础。如:恩格斯《论权威》的开头:“有些社会主义者近来开始了系统性的十字军征讨,来反对他们声明说某种行为是有权威的,就足以把它定罪了。”這种开头,观点鲜明,开门见山,战斗性强。新闻报道、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学术论文通常采用这种开头。

3、提问式开头。即先提出问题,引人注意,后摆出论点,层层论述;或先提出疑问,后引出文中要叙写的人物、事件。前者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后者如《回到杨家岭》一文的开头:“离开延安的同志,常有一种强烈的怀念。究竟怀念什么呢?是巍巍的宝塔山,杨家岭山后的窑洞,香喷喷的小米,还是延河的流水?”这种开头富有吸引力,引人遐想,开启读者思路。

4、点题式开头。即开头点明题目,指出题旨,说明文题的含蓄以及文章的取材范围。如:“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5、展开情节开头。即开头不加周折,扣住故事情节并迅速展开,成为情节的发端,使读者立即进入情节,非读下去不可。一般用于记叙性的文章,这种开头语言精炼,开门见山。如:“诸位朋友,今天让我来说个新故事。这个故事题目叫“登记”,要从一个罗汉钱说起。”(赵树理《登记》)

6、引入式开头。即开头引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材料,如故事、传说、诗词、格言、警语、谣谚等。它新颖别致,含蓄委婉,既可提示、引起下文,也可沟通、连贯文章意脉,还可渲染作品气氛。如:“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尼族姑娘,上山放牛的时候,迷路了。她在虎狼蟒蛇成群的大森林中度过了七天七夜,最后在吉祥的孔雀引导下走出了原始森林。”(《来自西双版纳的报告》)

7、交代式开头。即文章的开头根据正文的需要,首先交代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线索、缘由等,预作铺垫,显示背景。如:“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漫了青白的光。”(鲁迅:《药》)

8、描写式开头。即开篇就勾勒某一具体的场面或描写某一特定的景物,以点名人物活动的环境,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烘托某种特殊的气氛。如:“算来已整整七天七夜了,这秋季的淋雨还是索索的下着。昨夜起,又添了大风,呼呼地吹得帐幕想要倒塌下来似的震摇。偶尔风势稍杀,呜呜地象远处的悲笳;那时候,被盖住了的猖獗的雨声便又突然抬头,腾腾地宛然是军鼓催人上战场。”(矛盾《大泽乡》)这种自然景物的描写,暗示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革命暴风雨即将到来。

二、文章的结尾

古称“收笔”、“结穴”,是文章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指文章的终止段落,表明所写事物的终结、问题的结论或矛盾的解决。结尾必须从全篇的内容和结构的实际出发,收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效果,正如古人所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尾方法很多,笔者例说八种。

1、深化主题结尾。古代写作理论中称之为“点结”。即结尾处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全文的内容归纳集中、高度概括,以突出题旨,深化主题。其特点是“一语为千万语所托命,是为笔头上担得千钧。”如,“但倘说梁先生意在要得‘恩惠’或‘金镑”,是冤枉的,绝没有这回事,不过想借此助一臂之力,以济其“文艺批评”之穷罢了。所以从‘文艺批评’方面看来,就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结尾囊括全篇,凝聚一点,一语托命,深刻揭示了梁实秋之流的“乏走狗”的反动本质及黔驴技穷的丑态。

2、总结性结尾。即在结尾处对全文内容的各个方面进行总体归纳和全面总结,使读者对文章内容获得完整印象和深刻理解。如:“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办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终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活的生活。”(朱德《母亲的回忆》)。“总结性”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论述问题、阐明事理的分析基础上作出结论;其二是在叙事写人、状物绘景的描述基础上概括主题。

3、号召性结尾。指在结尾处紧扣前文内容并承接全篇意脉,向读者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以鼓舞人们斗志,展示事物前景,其作用是具有鼓动性和号召力,可使文章思路扩展、意境开阔。如,“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它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这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4、含蓄式结尾,又称“隐结”。即在结尾处不直接揭示主旨,而是用含蓄的写法,引发读者深思回味。其特点和作用是:文有不需一说而尽,而使人自悟其意于语言之外的艺术效果。如,“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又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鲁迅《故乡》)

5、诗歌式结尾。即在文章结尾处引用诗歌、民谣、快板等有韵的文字结尾,以总结归纳全文,或暗示另种含意。如:“这个善良而机智的农民形象,将永远和我们并肩战斗,正是:老赵去世早,留下‘传家宝’。板人李有才,永远死不了。”(王希坚《李有才之死》)这是用板块结尾。又如,“撫今思昔,人们都说:要是陈毅同志还健在的话,一定会挥笔写诗和我们一起欢呼:万里江山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顾寄南《黄桥烧饼》)这是用诗句作结。这种结尾方式新颖别致,饶有趣意,表达效果尤佳。但运用时应特别注意:引用的诗句、民谣、快板等一定要与文章内容相关相适,切忌游离,画蛇添足。

6、议论式结尾。也称“论结”,即在以记叙为主体的文章的结尾部分以议论收束全文。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揭示文章主题,是文章内容的必然归纳,如(鲁迅)《一件小事》的结尾,呼应了文章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小事”的感受,也自然地揭示了“小事”的深刻意义;其二,是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发表评论,使文意突进,推出另外一层新意。如《促织》(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结尾,以“异史氏”的口气发表评论,在指出统治阶级一举一动都会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同时又借机引典推论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社会现象,这种结尾收到揭露黑暗社会,鞭鞑反动统治的作用。

7、抒情式结尾,又称“叹结”。即在文章的结尾处以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方式收束全文。通过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迸发以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如,“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再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咳!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是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结尾。这种结尾真挚的表达了作者对其父的深切怀念之情,起到亲切委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又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结尾连用三个比喻,歌颂了春天的生命力,赞扬了春景的美好,起到催人奋进的效果,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篇5:浅析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提起作文教学, 许多老师感到头疼, 觉得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的起步教育以及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件难事, 有很大压力。而作为学生那, 一提到作文, 有些学生也是一个头两个大!那么, 怎样进行作文教学, 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又该注重哪些方面那?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析一下。

写文章, 当然要注意文章的基本结构, 即:文章的开头, 结尾, 分段, 过渡和线索。但我觉得精彩的开头和优秀的结尾是最重要的。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的开头能让一篇文章吸引起读者的注意, 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首先, 我要谈谈文章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 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约束, 想要写出一个好的开头, 首先要注意的是切合主题, 其次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形式, 此外最好还要尽量不落俗套, 新颖别致, 引人注目。浅谈几个基本开头方式。

一, 总括式开头。总括式开头是从文章一开头就表达出中心思想, 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以下的章节则按照这个中心思想进行解析或叙述。

例:文题:小美妞

(开头) 我家对门有个六, 七岁的漂亮小女孩, 大家都叫她“小美妞”。

一看开头就明白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了, 中心明确。作者写起来不会偏离中心内容。

二, 开门见山式开头。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交代出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主要人物, 然后再对具体内容进行叙述。

例:文题:鲜花和小草

(开头) 今天早晨, 我们想去花园看鲜花, 可是爸爸说还没有到鲜花盛开的季节, 我们只好看小草。

写作特点是下笔点题, 提出文章主题直截了当, 清楚明了, 语言简洁, 凝练。

三, 问句式开头这种开头方式是文章开篇就提出问题, 造成悬念, 引领读者兴趣阅读。而问题的答案, 就在正文的叙述中。例:文题:等

(开头) 我手里托着“家长通知书”像托着神圣的使命, 薄薄的白纸变得沉甸甸的。今天晚上学校开家长会, 老师会说什么那?

文章开头就提问题“老师会说什么那?”只能等待, 暗扣题目。

四, 描写景物开头。以描写景物作为开头, 重点是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描写真实细致, 以此渲染气氛, 为人物出场做铺垫。

如:“月亮悄悄爬上树梢, 放出皎洁的光亮, 给大地镀上了一片银辉。夜, 十分幽静。一声孩子的叫喊打破了宁静……”

还有倒叙式开头。与开门见山式恰恰相反, 倒叙式是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写出结果, 然后再追溯起因和经过。这种写法也能一起读者浓厚兴趣。

说完文章的开头, 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结尾。

文章好的结尾, 能够突出全文的中心思想, 深化主题, 增加感染力, 引发读者的共鸣。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一, 首尾照应。首尾照应式结尾是很常用文章结尾方式, 先设伏笔, 结尾照应。首尾相顾, 文章圆和。此类文章结构看起来非常完整, 极易给读者留下回味!

例: (开头) 每当我看见书桌上那精美绝伦的帆船, 爸爸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

(结尾) 是啊, 那小小的帆船就是爸爸对我的期望, 期望我能够扬帆远航, 直济沧海!

这种结尾的特点是在文章的开头对后文出现的人物、事件作出暗示, 在结尾时对开头的伏笔作一个回应。

二, 总结点题在写人叙事的文章里, 尤其是内容较多, 层次繁琐的文章, 建议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结尾。结尾的时候, 经常要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作出评论, 点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它的优点就在于可以总结全文, 说明事件的深刻意义。

例:赛跑

(结尾) 这次赛跑, 让我深深地懂得了只要坚持到底, 有毅力, 就一定能跑到终点, 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段结尾, 对“赛跑”这项体育活动做了总结和评价, 认识了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 有毅力, 然后才能到达终点, 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 画龙点睛。这种结尾方式的目的在于加深读者的印象, 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让读者在阅读之后进行思考并得到启发。常用的方式是用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话或比较华丽的修辞手法来进行结尾。

例:啊!我的家乡从来没有这样美!美在田里, 美在村里, 美在人们的心坎里。

这篇文章赞颂家乡美, 采用画龙点睛式结尾, 用了一个排比句, 诗一样的语言, 点明家乡美在哪里!“美在人们心坎里”, 启发读者, 激发读者想象力。

四, 议论抒情。这种结尾方式的优点在于作者可以直抒胸臆, 或进行简洁直接的评论, 或进行大胆的抒发情怀, 让读者切身感受的作者的思想。

例: (结尾)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 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是鲁迅名作《故乡》的结尾, 多年来, 人们把它当成“座右铭”, 作者在文章结尾处, 直接而言简意赅地表明了自己对“希望”的观点, 抒发了自己的慨叹。这段至理名言给读者极大的启迪—路是人走出来的!

以这种方式结尾, 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 激起读者内心波澜, 引起作者情绪共鸣, 有着强烈地感染力。

掌握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固然很重要, 但一篇好文章光有好的开头和结尾还不够, 还要学会文章其他组织结构, 比如如何分段, 段与段间如何过渡, 如何搜集线索等。还要学会运用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 只有全面掌握了诸多写作技巧, 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上一篇:目标侧准备失败下一篇:鸡年春节谐音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