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兽学案

2024-04-30

炮兽学案(精选1篇)

篇1:炮兽学案

《炮兽》导学案

【目标展示】

1、知识与能力: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揣摩和体会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重难确认】把握场景设置对表现作品主题、刻画人物性格的意义。【知识链接——记一记】

一、作者简介:雨果其人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行为的西方作家。他死时,法国致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2、9岁开始写诗;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

3、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叫《船长》)。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二、文学常识: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风格,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像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浪漫主义文学偏爱表现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情节戏剧化、人物超凡化等。

三、语言积累:字音字形 撞城槌chuí 一垛墙duò 禀赋bǐng 褥rù子 桅wéi杆 驯xùn服 颠踬zhì 锚máo索 胳膊肘zhǒu 摇曳yè 剐guǎ 铁锤chuí 瞥piē见 飓风jù 合拢lǒng 痉挛jìngluán 【导读感知——读一读】

一、话题解读,知晓场景

思考:什么是场景?场景描写与环境描写的有什么区别?

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场景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场景描写(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的合称)由一个又一个场景连缀而成;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三个因素组成。通过绘画雕塑(瞬间、画面凝固)、小说(文字、画面连缀)、电影(视听、画面连缀)特点的比较了解:

从形式本身而言,小说与绘画、雕塑不同。绘画、雕塑是典型画面的凝固,绘画、雕塑总是将发生在空间与时间中的某一顷刻的动作或画面凝固下来表现,并且只能这样表现。小说则不同,作为语言艺术,它可以叙述一个漫长的故事,可以在事件与事件之间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连接。这一点,小说又与电影相似,将一个个事件组成画面、再将画面连缀起来。只不过它们所运用的语言不同,小说是用文字来展现画面讲述故事,故事的发展靠的是一个个场景的接续;电影则是用画面直接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延续靠的是画面的连缀。

二、探寻主体,走进文本 阅读全文后分小组讨论: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是炮队队长,还是那个神秘的老头(将军),或者是炮兽?说说你的理由。(补充介绍相关情节)

作品概述:《炮兽》节选自《九三年》。《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第四年,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疾风暴雨时期。当时,共和国诞生未满周岁,国内保王复辟势力和国外以英国为首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里应外合,阴谋策动武装叛乱和进攻,企图将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九三年》围绕共和国志愿军粉碎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描绘了一个史诗般惊心动魄的时代,再现了大革命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形象。

小说中三个主人公分属不同营垒,个性立场十分鲜明,以前又相互认识。叛军头子朗德纳克侯爵与共和军司令官郭文是亲戚关系,而共和国派来监督郭文的神父西穆尔登又曾是郭文的老师。小说最后在这样一个情节中达到了高潮:在共和国军的围困下,凶狠残暴的叛军头子朗德纳克侯爵看到即将被大火烧死的三个孩子,人性萌发,力救小孩而放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当了俘虏,被判死刑。共和国年轻的司令官郭文被他的行为所感动,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处死他而应当宽恕,便私自放走了他。这时郭文就触犯了革命的法律。当郭文被送上断头台而人头落地时,判他死刑的公安委员会代表、他的老师西穆尔登也在痛苦中开枪自杀了。通过这一情节,雨果展开了对革命和人道主义的思考,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思想,把人道主义看成是永恒的最高的原则。《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船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的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一门没有锁好的大炮如一头出笼的猛兽给军舰本身以及武装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然而朗德纳克侯爵以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渡过了难关。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布瓦斯贝特洛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小说节选部分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在《炮兽》一节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过渡:《炮兽》的故事发生在《九三年》的开头,《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出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那么整个场景为突出朗德纳克侯爵作了哪些精心设计?

1、《炮兽》大致可切分为几个场景?如果你是导演,这场戏你认为应该分成哪几个场景来拍摄?并给这几个场景拟一个分标题。《炮兽》可以分为三个连续的场景:

(1)惊心动魄的炮兽肆虐。(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写脱了链的大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2)紧张激烈的人兽大战。(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写队长和老人驯服“炮兽”的过程)(3)跌宕起伏的赏功罚罪。(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写老人对队长的处置)

2、这篇小说中的“炮兽”指的就是那尊脱了链的大炮,这尊大炮非常吓人,请阅读第一部分,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炮兽“的恐怖?

比喻——“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

对比——暴雨、台风、桅杆、漏洞、火灾与这只庞大的青铜兽;恶狗、牡牛、蟒蛇、老虎、狮子与这尊脱了链的大炮。

明确: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突出了“炮兽”的巨大、灵活、运动的不可预测、人类完全无法控制的特征,制造了一种极其紧张恐怖的气氛。

3、面对这一场景,船上的人有什么反应,作者这样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船员——所有这些惯于在打仗时欢笑的水手们都哆嗦起来了。要描写这种恐怖的气氛是不可能的。

船长和大副——船长布瓦斯贝特洛和大副利•维厄维勒虽然是两个勇士,也在楼梯顶上停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时而张望。

老人——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要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他用严峻的眼光望着这种破坏的情况。他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法向炮舱里挪动一步。

明确:面对“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大家内心似乎都充满了恐怖,只有老人沉着冷静。这一对比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作者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人们内心的恐惧,这也从侧面烘托了“炮兽”的巨大破坏力;同时也为炮队队长的出现作铺垫,衬托了后文队长与老人的英勇行为。

4、在关键时刻,英雄出现了,但作者在描写这位英雄人物的时候却用了三个词“苍白、镇静、凄苦”,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队长内心的恐惧(大炮已经无情地压死了五个船员)和受责任感的驱使而产生的勇敢(可是汉子继续搏斗,有时甚至是他向大炮进攻)。

5、战胜了“炮兽”之后,小说经历了哪三个场面,船员的情绪有什么变化?作者是如何处理详略的,为什么?

明确:行赏——惩罚——处决。情感变化:从欢喜、惊愕到哀伤。作者对前两个场面描写得详细,处决这一场面描写得相当简洁,这样处理有利于塑造朗德克这一人物形象。

6、如何理解在处决前的气氛渲染?

明确:这种“阴郁的静寂”隐喻着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少的不可测的未来。

7、在整个场景描写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明确:作者在这里成功塑了朗德纳克这一人物形象,冷静、果断、赏罚分明。文本依据: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他用严峻的眼光望着这种破坏的情况。他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法向炮舱里挪动一步。

这个具有决定性和充满危险的动作,即使是一个受过杜罗塞尔的《海上御炮术》里面记载的种种技术训练的人,也不会做得更合适、更准确。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8、作者将塑造朗德纳克这一人物形象的上场场景设置在大炮脱了链的船上,这有什么意义吗?

首先,船在大海上航行,本身就充满不可预测的危险(“雾更浓了天气变了,风随着自己的意思把船吹走;……那是可怕的吻。”)这样的场景,暗藏着天与人的斗争,隐喻着意志与命运的斗争,是英雄人物施展自己才能的良好舞台。其次,这只船是一只大炮脱了链的船,这里的斗争更是惊心动魄,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也不是人与兽之间的斗争,而是人与没有任何生命意志的物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需要人极大的勇气、冷静的判断、灵活的运动。因此,这一场景的设置为塑造朗德纳克这一人物形象提供了一个舞台,初步展现了他的精神和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后文他在斗争中的表现作了铺垫。【研读探究——议一议】对照名句,探究场景

过渡:雨果在著名的《克伦威尔•序》中写道:“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

在这篇课文的场景描写中他是如何运用他的对照法的,让我们结合雨果名句一起来探究雨果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的功能。(先讨论,后交流。)

一、第一场景中蕴含着哪些对照

1、炮兽的庞大、凶猛、威力无穷与人们的渺小、怯懦、无能(全景)炮兽——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比喻)。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比喻、排比)。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夸张)(可适当探讨小说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炮兽”的恐怖)人——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大炮被抛向前,一直朝人群冲过去,头一下子就压死了四个人,然后被船身向左右倾斜的力量拉回来,再推出去,又把第五个可怜的人碾成两半,再向左舷的船壁冲过去,撞坏了一门大炮……炮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

2、“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聚焦)

船长——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里面张望。大副——的确,现在只有上帝能够救我们了

老人——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他用严峻的眼光望着这种破坏的情况。他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法向炮舱里挪动一步。

小结:在这一场景里,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越显得人的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困苦越大,就越能显出人的力量的强大,这样的对照,为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

面对“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大家内心似乎都充满了恐怖,连“勇士”都犹豫不决,只有老人沉着冷静。这一对照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神秘的人物身上。

二、第二场景中又蕴含着哪些对照

1、船员的束手无策与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 船员——大家都沉默起来,让大炮继续弄出可怕的闹声。

炮队队长——突然间,在这个没有人能够进去,只有那尊自由的大炮在里面跳动的“竞技场”里,出现了一个手里拿着铁棍的汉子……他一只手抓住一根起重铁棍,一只手拿着一条打着活结的舵索,从方窗眼跳进中甲板里……

可是汉子继续搏斗,有时甚至是他向大炮进攻。

2、炮队队长的勇斗大炮与神秘老人的智取大炮

炮队队长——那汉子站在一个角落里,手里紧握着铁棍和带子,背靠在一根船骨上,两条小腿稳稳地站定,仿佛两根钢柱;他的面容苍白,镇静,凄苦,像在甲板上生了根似的,等待着……炮手拿着他的起重铁棍等着。大炮仿佛瞥见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来,就用一种斧劈似的速度向后倒退,朝汉子冲过来。被迫退到船舷上的汉子已经到了绝境。神秘老人——可是直到现在一直站着不动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冲了出去,动作比这一切凶猛的搏斗更加迅速。……这个具有决定性和充满危险的动作,即使是一个受过杜罗塞尔的《海上御炮术》里面记载的种种技术训练的人,也不会做得更合适,更准确。

雨果名言: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小结:雨果通过海洋、天空、心灵的层层对照,写出了心灵的广阔无比。在这一场景中,雨果也是通过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写出了老人的智勇与果敢。与其他人的束手无策相比,炮队队长的勇敢无畏就脱颖而出了。其实,突出炮队队长的勇气则是为了衬托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谋。这个场景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层层对照,将重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作了第一次展示。

三、第三场景中有没有对照

1、赏功与罚罪的对比

“将军,根据这个人刚才所做的一切,你不认为他的上级应该有什么表示吗?” “我认为应该有的。”老头儿说……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现在,把这个人拉出去枪毙。”

“……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执行。”

2、欢呼与惊惶的对比

“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惊惶代替了欢呼。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雨果名言: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小结:按照常理,人的两只耳朵听到的是同一个声音,所以,“上帝的声音”与“魔鬼的声音”是同一个声音。这句名言与这一场景的共通之处就在于朗德纳克侯爵的赏功与罚罪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使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

总之,“对照法”的运用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品读鉴赏——品一品】讨论场景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一、场景描写的方法

1、《桥边的老人》中,海明威用一两百字就展现了军民撤退的壮阔画面,而雨果所写的画面简单说就是四个字“炮兽肆虐”,但雨果却写了那么多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先不管谁优谁劣,现在我们就来当一回海明威,根据“冰山理论”把你认为1-5自然段中可以删去的内容全都删去。(见课文,原则保持主要信息,尽量从简。)

2、这些删除的内容,是些什么?作者怎么会写这些?用了哪些办法使得内容如此丰富的? 明确:这些删除的内容是围绕“炮兽肆虐”展开的丰富的联想,极力渲染炮兽的凶猛,威力无穷,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一个典型的场景。这些内容又往往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写。雨果写场景之所以繁复是因为他喜欢议论联想形容,生怕读者不会想象,用的是加法,符合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海明威写场景喜欢的是白描,不加修饰,不事渲染,几乎不用形容词,绝不议论,尽量客观,什么思想内涵让读者自己揣摩,用的是减法。

二、场景描写的作用

1、讨论:《炮兽》为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作了哪些设计?

炮兽肆虐的特定场景考验了人物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英雄人物施展自己才能的良好舞台。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展现了人物的极大勇气、沉着冷静、坚毅果敢、智勇双全。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坚定意志。船在大海上航行,波涛汹涌,天气恶劣,充满不可预测的危险,这样的环境足以展现人物的坚定意志。

卖足关子,保持神秘,吸引读者。身为重要人物,肩负重大使命,却以“穿着农民服装的老头”出场,关键时刻的出色表现,一步步加深了人物的神秘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总结:这一场景的设置为塑造朗德纳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出场提供了一个舞台,初步展现了他的精神和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后文他在斗争中的表现作了铺垫。

2、本文中的场景描写起到什么作用(结合课文P29—P31)

(1)给全篇“定调”。小说开头的场景就带给我们紧张的气氛,结尾的场景则给我们带来不详的预兆。从喧嚣的静寂、阴郁的气氛弥漫开来,一直渗透到全篇,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

(2)导引人物出场。《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场。

(3)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炮兽》中一开始对大炮疯狂的破坏场景的描写为我们渲染出了一种紧张、急迫、恐怖的气氛,既写出了情势的险恶,又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4)揭示人物性格。比如第三部分中炮手与大炮搏击的场景,就集中表现出了炮手的英勇无畏、侯爵的智勇双全以及坚毅果敢的性格。(5)作为象征。《炮兽》中,大海的风暴、船上的劫难,象征了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少的不可测的未来。

【悟读拓展——写一写】比较阅读,深入探究

1、阅读课本第30至31页《简•爱》第十二章节选部分文段

思考:这是《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出场的场景,这一场景为男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哪些有心的设计? 明确:寂静冷清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出场;着重描写马蹄声,造成先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感;虎虎生风的高头大马陪衬出人物的魅力。【选读类文——看一看】

1、阅读《九三年》全文,分析朗德纳克侯爵这一人物形象。

2、阅读《巴黎圣母院》,理解浪漫主义小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炮兽学案】相关文章:

上一篇:“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倡议书范本下一篇:聚斯金德《香水》读后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