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蒙顶山的永兴寺导游词

2024-05-16

雅安蒙顶山的永兴寺导游词(精选5篇)

篇1:雅安蒙顶山的永兴寺导游词

碑廊是位于天盖寺后的仿古建筑。排列有序的碑碣,镌刻着著名书法家王学仲、英文蜀、王澄、李半黎、刘云泉、张海和知名画家吴一峰、岑学恭等人手迹,诸体皆备,风格鲜明,所撰诗文,格调高雅,形成一个关于茶的书法长廊。

阴阳石麒麟走出“人间仙境”洞门,漫步幽径,一堂石屏映入眼帘。这就是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重修甘露灵泉完工后,选蒙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磷浮雕。请看,这麒麟头顶辽阔的云天,足踏翻腾的海水,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天,浮雕上的云雾和海水都是湿润的,而麒麟却始终干燥,实为蒙顶之一大奇观。

蒙泉相传为西汉吴理真种茶汲水处,又称“甘露井”。传说羌江河神之女蒙茶仙姑就从此井出人,故又名“龙井”。井中有水不多,但“雨不盈,旱不涸”常用一个石盖严实地盖住。据古籍载:游者虔礼后,可揭石取水,烹茶有异香;若擅自揭开,虽晴日,即大雨。乱揭井盖会带来大雨倾盆和说法,给蒙泉井添上了神秘的色彩。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只是游人望好天,谁又愿意去揭开它呢!

大禹像从蒙泉右侧石道,登上灵泉峰,身高5.3米的禹玉石像屹立于山顶,他手持治水工具,气宇轩昂。《尚书禹贡》有 “蔡蒙旅平,和夷底绩”一句,意为禹王在蔡山、蒙山一带治水成功,登蒙顶以祭天,祝愿民众安居乐业。所以后人有的说“大禹伟业何处寻,蒙顶五峰沉足迹”。立这尊像就是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篇2:雅安蒙顶山的永兴寺导游词

皇茶园继续前行,过彩色龙凤照壁,就到皇茶园,因周围五峰形似莲花,皇茶园正处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西汉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七株于此。自唐至清,每年在园中采茶360叶为正贡茶,作皇室祭祖太庙之物。此园始建于唐代,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式命名。面积35平方米,四周石栏围护,栏高1.2米,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横额书“皇茶园”。园后是白虎巡山护茶图像。

蒙茶仙姑蒙茶仙姑汉白玉雕像亭亭玉立于玉女峰之上,高 5.3米。相传她是羌江河神的女儿,化着村姑游览蒙山,钟情于勤劳善良的吴理真,与其结为恩爱夫妻,共同培植蒙顶山茶。因人神结合,触犯天规,河神责令女儿回宫,她为了爱情,为了茶,拒绝回去并将身披纱巾抛向天空,变为霭霭云雾,笼罩蒙茶,河神大怒之下,将仙姑化着了山峰,人们便称此峰为玉女峰。从此“千载美谈不断,一尊玉魄永存”。

篇3:雅安蒙顶山的导游词

各位,一开始我就介绍说蒙山风景区包括百丈湖和青漪湖两处。这是两个湖光山色十分秀丽的景点,旅游服务设施也日臻完善,慕名游览的人四季不绝。百丈湖是 1958年建成的一座大型水库,常年蓄水量万立方米,占地 3000多亩。湖水源于夹金山下的玉溪河,兼收沿湖山林的明溪暗流,水质清澈可鉴。湖周浅山环列、林木葱笼,湖中桂花岛绿树成荫、亭楼隐现、古寺白塔、映照蓝天。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百丈湖成为水禽乐园。冬春的野鸭,夏秋的白鹭,千百成群,水天嬉戏,更增添湖区的自然野趣。湖上有各类游船供来宾乘座探幽,岸上有鲜美的鱼宴火锅独具特色,一座座的宾馆山庄,能满足渡假休闲者的更多需求。

清漪湖湖面55万平方米,常年蓄水400万立方米。清亮的湖水环抱着秀丽的龟山。山上美松亭亭,修竹摇摇,珍果红亮,茶垄沁香,与百丈湖相比,虽显得小巧却具有另一份清幽。那依山傍水的仿古长廊,闲置山腰的观漪阁,以及坝上的茶楼客舍,都是游人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两湖都在成雅高速公路近旁,游览极为方便,今天时间不够了,欢迎大家专程前往。

篇4:四川雅安蒙顶山导游词

现在我们取道禹王宫,参观茶史博物馆,然后登“天梯”上 “天盖寺”。我将依次向大家介绍沿途景点:

天梯步入蒙山风景区,抬头便见长长的百阶从山下直铺山顶,像天梯悬垂于缥缈的云雾之中。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山祭天,走的就是这条路线。历代采摘贡茶,每至阳春三月,县官带领僚属和僧人,也沿此道上山。所以,天梯虽是后来修建,路线却是蒙山古道。天梯,从禹王宫到天盖寺正殿前,计有石阶1436级。若在晴日,登上天梯向南俯视,座座小山峰像只只凤凰,沐浴在旭日初升的朝阳中,披着万点霞光跃跃欲飞,这就是蒙山特有的“丹凤朝阳”胜景。向西鸟瞰,青衣江象一条玉带,飘逸萦绕,金鸡关以东九道山脊,如九条巨龙跷首腾飞,向青衣江扑去,称;九龙过江”之景。

篇5:蒙顶山导游词

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位于成都平原西部雅安市名山县境内,紧傍成雅高速公路和318线国道,东距成都120公里,西距雅安15公里。是四川省首批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晋升为aaaa旅游区。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历史上与峨眉山、青城山并称蜀中三大名山。蒙顶山因女娲在此补天,夏禹治水在此祭天,茶神吴理真在此种茶而成为一座“神山”。在“蜀中三大历史名山”中,蒙顶山的历史文化最为悠久,我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禹贡》有载。“蔡蒙旅平,和夷底绩”。这里蔡蒙之“蒙”,即指蒙顶山。蒙顶山前山倍感幽静,后山秀气灵人,又以享誉千年的名茶之乡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高雅。游者登临蒙顶观景、品茶,徜佯在千年茶文化故道游址,所到之处感受到的是蒙顶山的清新祥和,爽心悦目。古人说:“蒙顶天下雅”,这个雅字也就成为蒙顶山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最具精练的总结。

蒙顶山之雅,首先在于秀。前山倍感幽静,后山秀气灵人。蒙顶山是成都平原的植物宝库,其中珍稀树种有珙桐,千年银杏,五星树,八人会抱的红豆树,千年的野生古茶树等。每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争相吐蕊,花香回溢。曾有诗云“漏天难见蔚蓝明,十日曾无一日晴。刚得曦阳末借照,阴云又已漫空生”。

蒙顶山前山绝飞泉,寺藏翠海,茶园片片,绿浪连连;后山则怪石嶙峋,藤萦绕,林荫蔽日,曲径通幽。探迷峰,览胜景,听泉鸣,闻鸟声,虚步苍字,几疑置身世外。

春天山花烂漫,茶畦拥翠,满山淑香;夏天云烟飘渺,蓊郁清景,秋天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天火树银花,瑶峰绝壑。面对如此人间仙境诗人赞叹道:“人夸峨眉天下秀,蒙顶堪比更添幽”。

蒙顶山之雅,还在于高。蒙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就了蒙顶山高雅独特的蒙顶山茶文化。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早年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蒙顶山腰药农吴理真就开始在蒙顶山载培训化野生茶树,在五峰之中手植七株,后人称为“仙茶”。蒙顶仙茶不断,由于品质特佳,制作精细,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引为皇帝祭天祀祖的专用品,一直沿袭至清末(1911)历经1146年从不间断。

茶坛位于蒙顶山景区中轴线上,是由一座宏大的石刻三足宝鼎和九根盘龙雕刻石柱组成。三只鼎足分别刻有蒙顶山、青城山、峨嵋山,以此预示蜀中三大名山的鼎足地位。

从禹王宫至天盖寺正殿前有石梯1436阶,落差240米,被称为天梯。故自古有“上山高不极,云梯可到天”之说。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顶祭天,曾历经此道。

天梯终点连接的是天盖寺。天盖寺因史载:蒙顶山雨偏多,俗称漏天。故以“漏天之盖”而得名。寺始建于汉代,宋淳熙年间重建,占地8000平方米,寺周12株银杏参天蔽日,该银杏据传为西汉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亲手所植始植14株。天盖寺前始刻于大清雍正元年的“天下大蒙山碑记”出自于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是蒙顶山茶文化的有力估证。天盖寺主殿茶神殿中间为时代建筑古柱大殿。西汉药农吴理真在此结庐种植仙茶。故正殿塑吴理真全身坐像,右塑茶圣羽,左塑宋朝雅州知府雷简夫。殿内陈列历代茶具和有关文史标本。游人至此,休憩品茗,听茶文化介绍,赏蒙顶千年活化石—“龙行十八式”茶技,吃茶膳天品名茶,共谈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今昔,深有雅趣。

从天盖寺后门沿上行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排并列有序的碑碣,碑碣上镌刻着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吴丈蜀、王澄、李半黎、和知名画家吴一峰、秦学恭等人手迹,诸体皆备,风格独特,所撰诗文格调高古,形成一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典雅的茶诗书法长廊。

沿着石板铺成的山道向山顶走,山道幽径之中,一堂石屏映入眼帘,这就是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选蒙顶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麟,麒麟头顶辽阔的云天,足踏翻腾的海水,无论春夏秋冬,晴雨皆同,浮雕上的云雾和海水终年湿润,而麒麟却始终干燥,为蒙顶之一大奇观。麒麟之后有一座三开门布局石牌坊,驻足细看右过有“一飘甘露”四字,字上方有双狮戏球浮雕始终为干,左也有“龙聚雾蒙”字的上方有双凤互朝浮雕常年为湿,而中间门上方则有“西来法沫”四字,字的上方龙凤浮雕也是常年为湿。

石牌坊之上就是古蒙泉。相传为西汉吴理真种茶汲水之处,又称“甘露井”传说羌江河神之女从此井出入,故又名“龙井”,井侧立有“古蒙泉”和“蒙泉”两碑,均刻于清朝。井后石壁上斗大的“甘露”二字苍劲有力。此井有盖,形如盘龙。在过去年代,历来为逢旱时,虔诚的人们祭祀天神求雨必到之处。

蓬莱阁屹立于灵泉峰上的蓬莱阁可是看日出的好地方。山间云海茫茫,仿佛置身蓬莱仙岛,浮于云涛之中,路过此地的游人,仿佛感觉自己身上也沾了点仙气。

皇茶园因是贡茶的核心区域,长期以来都是神秘的百姓禁地。从地形上看,因周围五峰形似莲花,皇茶园正落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皇茶园内植有七株仙茶,传为西汉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于此。园的正面大

门前有一刻有二十四座弥勒佛的精美砂岩香炉,为历代采摘贡茶、烧香祭茶所用。园后有石虎巡山护茶图像,体现了皇茶的尊严。

蒙茶仙姑雕像是后人根据蒙茶仙姑和吴理真的爱情故事创作而成。塑像坐落于蒙顶山的最高峰,塑像高5.3米,其雕刻手法和艺术特点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最鼎盛的三个朝代女性特点:汉代的头式、唐朝的服饰,现代人的线条和身段。有人对此层赞叹到“千载美赞万断,一尊玉魄永存”。

蒙茶仙姑的雕像的对面是甘露石室。甘露石室又名蒙顶石殿。石门、石柱、石室、石梁,石室为双檐斜山式全石结构建筑,建筑风格甚为独特。相传此屋为吴理真种茶休憩之所,也是神话传说当年吴理真和蒙茶仙姑结庐处,历经历史沧桑,此室仍然保存完好。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座落于蒙顶之巅。是全面展示红军在川活动的重要展馆。馆内陈列着红军1935年间在百丈关展开重大战役的史料。馆旁有徐向前题词的碑刻——“红军亭”。驻足这些实物和题记面前,四周林木苍翠,遥想红军北上抗日历经之艰难险阻,缅怀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敬仰中总是使我们的人生价值受到深刻启迪。蒙顶山之雅还在于文物古迹,历史遗产颇多。像甘露寺、永兴寺都是其中的代表。永兴寺地处蒙顶山西山麓,相传三国时,天竺僧空定大师来华,见蜀之蒙顶山云雾缭绕,古木参天,有大乘气象,结庐于此。在永兴寺,山门右雕有九龙盘绕图案。该寺大殿石楼3间两阁12米,为全石结构建筑,该殿有一种现象令人叹为观止。逢佛教节日,善男信女纷涌而至,永兴寺至今仍香火旺盛。

蒙顶山——茶文化圣山,这里没有尘世的渲嚣与张扬,只有文化的朴素与内敛,这是一座真正的别具文化内涵的大山,恬静、幽雅、自然„„让人回味悠久。蒙顶山,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世外桃园。秀丽雅致的蒙顶山欢迎您,况览茶圣山,感悟茶文化,登蒙顶,品蒙顶。篇二:导游词 蒙顶山畅游

蒙顶山畅游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雅安的蒙顶山。

蒙顶山,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场景展示区里,两位背茶工的雕像,他们身穿布衣,身形瘦弱,容颜黝黑,脚踩草鞋,背着高出人头的“茶包子”。

从茶传入藏区算起,有一千多年的岁月,背夫们背上几百斤重的“茶包子” 旧复一日,一步一挪,用血肉之躯踏出一条茶马古道。北宋期间,由于宋与西夏发生了战争。西夏少数民族不断对中原用兵,宋王朝为打仗需要大量战马,而当时西南藏区的马是最好的。一开始朝廷用银子和铜钱交换,可钱币有去无回,统统变成了藏胞的银饰和铜器。后来发现,藏胞爱茶,尤爱雅州名山茶,于是宋王朝几代皇帝,一次比一次加紧对川茶,尤其是对蜀中雅州名山茶的专卖权。皇帝诏日:用名山茶易蕃马,严禁私自贩卖到中原赚大钱。在名山茶最剥削勺年代,“ 一百斤名山茶,可换四尺二寸大马一匹”。名山每年产茶叶200万斤,全部“走”上茶马古道,为朝廷换回战马场2万匹。

对背夫而言,他们十来人一伙。到雅安和永昌领茶包。茶包用竹蔑条包装,一包20 斤。一般人背10 包到12 包,力气大者背15包以上,重达300多斤。从雅安到康定,每包茶的运价是一斗米,单边路程半个多月。

出发时,他们随身带一点玉米面模漠加一点盐巴:走到“ 么店子”,烤热一个玉米摸摸,弄一碗盐水,就是路上的伙食。他们人手一根丁字形拐杖, 用来撑着茶包歇气。古道石板上扎下的铁杵痕迹成了这段悲凉历史的见证。

茶马古道是背夫用脚踏出的历史通道,是用鲜血汗水铺就的一条中外经济文化交融的通道。

谢谢!篇三:蒙顶山导游词

蒙顶山

各位游客:

首先给各位游客朋友介绍一下蜀中三大名山之一的蒙顶山,蒙顶山,位于雅安市名山区内,距成都100公里。最高海拔1456米,因常年云雾茫茫,烟雨蒙蒙,所以取名蒙顶山。它是世界公认的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因此与峨眉山、青城山并称蜀中三大名山。

各位朋友,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贡茶的核心区域皇茶园,请大家抬头看看两侧的对联“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这是我国最有名的一副对茶联,也成为蒙山茶最好的招牌。这个皇茶园它始于唐代,先称贡茶园,后称仙茶园,明代正式命名为“皇茶园”,它位于蒙顶山五峰之间,诸峰相对,形状似莲花,而它正处于莲心而成为“风水宝地”。大家可以看到那用石栏围起的,面积仅35平方米地方,我们的七株仙茶就植于这片肥沃土壤里。这七株仙茶呢,便是世界公认的最早人工种植的茶树了,为什么说它是仙茶呢?这里呀有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相传当年茶祖,也就是吴里真,是蒙顶山山脚下的一个农家子弟,有一次他母亲生病了,为了给母亲买药治病,他就上山砍柴挣钱。有一天,他砍柴砍累了就坐在一个井边休息,突然发现井水里飘着几片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叶子,于是他捧起井水来尝了一口,那井水异常的甘甜,让人神清气爽。正当他纳闷是什么叶子时,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他的面前告诉他,用这片叶子泡出来的水可以治好他母亲的疾病,茶祖于是就照办了,果然治好了母亲的疾病,后来茶祖又和仙女开始了一段天人之恋,结成了夫妻,在这里成功种植了这七棵茶树,加上蒙顶山在风水上是一个集天地之精华的宝地,所以这七棵茶树便成为了仙茶。

当然,蒙顶茶之所以享有盛名当然不是因为神话传说,而是在于蒙顶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蒙顶山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常年细雨绵绵,烟霞满山。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芳香物质的合成,使蒙顶茶深受大家喜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中有:“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咏叹,足见白居易对蒙顶茶的喜爱。而在民间,蒙顶茶被看作祛病除疾的神来之物,而且获得了科学认证。

好了,我们的蒙顶山不仅茶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这里还留有1935年百丈关战役红军英勇奋战的故事。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去参观下一个景点红军纪念馆吧篇四:蒙顶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在这里我首先为大家概括地介绍一下蒙山。大家知道蒙顶山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这是因为咱们蒙顶山有云多、雾多、雨多等特点,常年云雾茫茫、烟雨蒙蒙,因此得名蒙顶山。蒙顶山位于四川雅安名山县境内,距离成都100公里。现在是国家4a级景区。众所周知,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有对联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历代文人也对蒙顶山茶作出了高度评价。但是现在晓霞不讲茶,而是跟大家说道说道我们面前的这口神秘的古井。

眼前的这口井叫蒙泉井,据说开掘于汉代。当年为甘露大师种茶时取水之处。取这口井里的井水泡出来的茶品质极佳,异常清香,因而又叫甘露井。可为什么说它神秘呢?因为这口井还可以呼风唤雨。在咱们当地的县志中有大量关于蒙泉井能够呼风唤雨的记载。书上是这么写的:旁有甘露井,即禅师示寂处,今封以石,不可启动;动则雷雨立至,为祈祷之所。意思就是说,只要打开井上的这个石盖,就会招来大雨。不信?咱们试一试就知道了。我们来举行一个简单的求雨仪式。请大家跟着我做,我们先双手合十向这口古井拜三拜,然后请这两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我一起打开井盖,接下来我们一起冲着井口大喊。各位稍安勿躁,我们等几分钟。是不是感觉有小小的雨滴了!尽管只有零散的几滴,但还是很神奇的对吧!大家肯定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吧!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求雨的过程:向古井叩拜显然是不可能求来雨水的;那么最可能导致下雨的,就应该是我们一群人对着井口的大声齐喊了。其实在高原地区也有这种状况。在高原上云层比较低的情况下,如果有较大的声音震动,就会让降水的云层碰撞增长,到云拖不住的时候就会有水滴降下来。其实我们所说的降雨是指水滴要落到地面才算的。在云层非常高的地方,像沙漠地区,就算有水滴降下来在空中蒸发掉了,就不会落在地面形成降雨。咱们蒙顶山所处的雅安是位于背靠高原边坡的位置,它是一个开口向东的喇叭口地形。在这种地形下,从东南方向来的暖湿气流上升以后,会在这里形成一个地形涡旋,从而导致雅安上空常年云多雨多。据统计,雅安城区一年的降雨日有220多天,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方,被称为“世界天漏”。而蒙顶山上的雨日就更多了,一年可以达到300多天。蒙顶山上云层的高度约为1500米,云雾常年就在山顶附近,蒙泉井的海拔是1400多米,算起来它和云层之间的距离还不到一百米,如此短的距离,水滴自然很容易就落到地面形成降雨了。再加上我们刚才的大喊声让水滴增大,云层托不住就掉了下来。现在明白了吧!其实蒙泉井打开井盖就能下雨的秘密是在这种极端气候条件下的一种偶然。

好了,解开了甘露井呼风唤雨的秘密,咱们接着前往下一站,一起去参观红军纪念馆,去缅怀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大家请各位那我这边走,注意脚下。篇五:导游词川西——蒙顶山

川西片区——蒙顶山

评委老师,我抽到的是川西旅游片区,要讲解的景点是蒙顶山。请问可以开始了吗?

蒙顶山又名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蒙山有五峰,五峰环绕,状若莲花,海拔1456米。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就在蒙顶山,因为天没补严,天风外漏,使得蒙顶山独享神风圣雨的润泽,成为盛产仙茶的神山。想必大家都知道一对茶联“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吧。蒙顶山是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宋代诗人文同在《蒙顶茶》诗中就赞颂了蒙山茶“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以前西藏等地也要从四川购买茶叶呢。更值得骄傲的是蒙顶茶自古以来就是给皇帝的贡品,可见这茶叶的名贵。

上一篇:市场营销考试试题下一篇:假如地球失去了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