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观后感

2024-04-27

聂荣臻观后感(精选7篇)

篇1:聂荣臻观后感

我可以

----观《聂荣臻》有感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怕风雨兼程。”这是周国平的一句话,《聂荣臻》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杂志《新青年》,聂帅渐渐从一个懵懂少年蜕变成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热血青年,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他的思想,铸就他一生的辉煌。聂帅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宕宕。1927年12月,他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80年,聂帅在战场救下一位名叫美惠子的日本女孩。多年后,聂帅心脏衰弱死亡,死时不忘国家,党对他的恩情,合上了聂帅一生的璀璨。

聂帅的上进,像久旱的春雨,滋润着新一代的心,鼓动着我们奋发前进。像迷雾中闪亮的灯塔,冥冥中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学习聂帅坚定。风信子花期很长,但盛开后的绚丽却会让人们惊艳。昙花一现,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可是它却是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储备和等待,在它绽放的那一刹那,它创造了瞬间与永恒的舞蹈。如果没有坚定,风信子和昙花哪来的夺目的美丽。墙头草之所以被人们所厌弃,就是源于它的不坚定,随着风四处摇摆,没有自己的方向。一张纸会在风中摇摇晃晃,可是一只蝴蝶却会在风中振翅飞舞,依然飞往一个方向,因为它有思想,它懂得什么是坚定与坚持。

这段时间的冬奥会,李坚柔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作为一位替补

队员却阴差阳错地拿到了短道速滑的金牌。当然,有人会说,这是运气使然,可是我想说的是难道仅仅是运气吗。先不说她能进决赛必然是有实力的,决赛的时候,起跑后一直处于倒数第一的她并没有放弃,是坚持与坚定助她夺得了冠军。

我可以,这三个简简单单的字却需要我们巨大的勇气。我可以,是一种心态,一种能战胜一切的自信,是一种精神,一种坚信能叩开成功之门的坚持。

七年级二班:蒲吉源

篇2:聂荣臻观后感

怀着敬仰与激动的心情,我看完了《聂荣臻》这部电视剧。到现在,我的心情依旧泛起波澜。

在那个年代,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与列强的入侵刺激了当年一代青年学子奋起,聂荣臻也在其中。后来,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干部一起率领共产党击退了日军,又打倒了蒋介石。战争结束后,他又在科技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文革”期间,他与“四人帮”斗争,为粉碎“四人帮”做出巨大贡献。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帅逝世,享年93岁。

聂荣臻元帅有一个漂亮的妻子,但他坚定自己的信念,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共产党身上,因此,他就很少顾及自己的家庭。那天,他的妻子忽然感到腹内剧痛送进了手术室产房,他却因为陈赓告诉他顾顺章要去抢劫一艘私运毒品的外国轮船,内心短暂的挣扎后,立即随陈赓赶了过去。还有一次,中央要调离他去别地,因没有谈及他的妻儿,于是在与她们短暂告别后,他忍痛立刻赶往了别处。虽然他因工作忙,没法顾及家庭,但他为共产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赞颂!

聂荣臻元帅为共产党、为祖国的强盛鞠躬尽瘁。1927年8月1日,他率领部队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日后的战争打下了基础。1934年10月,他领导共产党在长征中先后突破国民党的一、二道防线,并在危机形势下,立派众难,率部抢占九峰山,突破敌人的第三道防线。遵义会议后,他与林彪率部四渡赤水;1935年5月,他又率部击溃川军守敌一个旅,策应了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他忘我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传扬!

反观现在,在这个科技越发发达的时代,在这个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的原本美好的心灵却在不断地退化。在很多作文、新闻里都看得到,校园中有一些“小霸王”,做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什么都不怕,欺负其他小同学,定期收他们的“保护费”。我为这种现象而震惊:这样不就跟从前剥削他人的地主一样了吗?我是一个幸运的同学,虽不能说我们的学校有多么的华丽,虽不能说我们的校风有多么严谨,但至少我们会团结一心,会爱护他人,会努力想着他人共同随时代进步。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像我们一样,为他人着想,那么聂帅希望人民幸福的心愿也算达成了吧。

篇3:论聂荣臻对长征的贡献

一、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1932年3月12日,中革军委任命聂荣臻为红一军团政委,与他搭档的军团长是原红四军的军长林彪。长征途中,聂荣臻元帅无论何时何地,遇上何种情况,都始终如一地坚决拥护党的正确领导,表现出坚定的党性原则。

1934年11月初,红军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后,蒋介石调动湘粤地方部队20万人准备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布下第三道封锁线,妄图将红军消灭在粤汉路以东、赣江以西一带。当时周恩来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他命一军团控制粤汉铁路东北十多公里的制高点九峰山,以防止广东军阀先到达乐昌而对红军发动袭击和堵截,从而掩护中央纵队顺利通过。在下达此命令时,军委已知道广东的军阀正在开赴乐昌。然而,在此紧急时刻,林彪却不执行命令,准备带一军团拣平原冲过乐昌。针对林彪不执行上级命令的做法,聂荣臻当即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林彪的理由是:“我认为敌人不会很快占领九峰山,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徒劳兵力。我的意见还是从平原冲过乐昌。”林彪不控制九峰山而想直接带部队走乐昌的理由是敌人还没到乐昌,而聂荣臻认为,军委下达的命令是要一军团主要担负掩护任务,而且他认为敌人既然已在开赴乐昌,就完全有可能在红军前到达乐昌。因此,聂荣臻反驳道:“你这完全是图侥幸的意见,是犯了兵家大忌。”听到聂荣臻的反驳,林彪叫嚷起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待我们快速冲过乐昌时,你就知道我的意见的正确了。至于后面的部队,不会也快速冲过乐昌!”对此,聂荣臻尖锐地批评了林彪“:你这是个人主义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我要坚决制止你这种专断专行。”为了缓和气氛,参谋长左权建议派出侦察兵先行到乐昌侦察后再做定夺,侦察兵带回的结果证实了聂帅的判断。听到侦察兵说在乐昌大道上已经出现了敌军,林彪这才着了急,赶紧派兵昼夜直奔九峰山,抢占阵地[1]。这是长征路上聂荣臻与林彪的第一次争吵,显现了聂荣臻对党的决定予以服从的坚决性。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带领红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取得了遵义战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一系列胜利,但灵活的战术让部队走了许多弯路,林彪对此非常不满。他对聂荣臻说“:尽走‘弓背路’,应该走‘弓弦’,走捷径,这才是高明的军事指挥员呢!”[1]作为政委的聂荣臻听到后,再次旗帜鲜明地反驳了林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好比落在了敌人的口袋里,如果不声东击西,高度机动,如何出得来!”[2]258二人争吵过后,林彪给彭德怀打了电话,电话一接通林彪便不加掩饰地说:“喂,你是彭德怀吗,我是林彪。”然后不顾同时在场人的反对,直截了当地说:“现在的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他的要求被彭德怀回绝了。对于林彪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打这样的电话,聂荣臻感到十分的气愤,他警告他说:“如果你擅自下令部队行动,我也可以以政治委员的名义下指令给部队不执行。”之后,林彪不仅不听聂荣臻的话,还给新三人小组写了封信,要求朱德、毛泽东下台,并请聂帅在信上签字,遭到了聂帅的严词拒绝[2]259。后来,在会理会议上,周恩来对林彪写信要求撤换毛泽东的做法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件事暴露了林彪强烈的个人主义,也彰显了聂荣臻对党领导地位的坚定捍卫。

二、坚决维护党内团结统一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此时红一方面军人数已不足两万,而四方面军却是一支拥有着八万兵力的大部队,因此,张国焘仰仗自己人多起了别心,妄图另起炉灶、另立中央。6月26日,中共中央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即决定红军向北面进攻,以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对此,张国焘便以供养、统一指挥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由,借口拖延北上的时间。与此同时,张国焘还对中央红军实行了分化活动,通过找人单独谈话、请客送礼等方式来拉拢军内一些领导人,其中就包括林彪和聂荣臻。对于这次的分裂活动,林彪和聂荣臻态度的迥然不同也显现了二人在党性原则上的巨大差别。

两河口会议后,部队进入了毛儿盖,准备进行北上的准备工作。事实上,遵义会议上,中央红军内部就出现了矛盾,这点张国焘有所了解。所以,他想借中央红军内部的矛盾来分化中央红军。一天,右路军总指挥部召开研究筹粮的会议,会后,聂荣臻和林彪留下来吃晚饭。饭后,陈昌浩想拉拢聂荣臻,便把其留下来单独谈话。陈是代表张国焘的,而在找聂荣臻谈话之前,陈昌浩与林彪已多次交谈。聂荣臻对陈昌浩找其单独谈话的目的或许是有所觉察的,所以始终带着警觉。交谈中,陈昌浩问聂荣臻:“你对遵义会议态度怎样?你对会理会议态度怎样?”[2]282对此,聂荣臻直接地回答道:“遵义会议我已经有了态度,会理会议我也早已有了态度,这两个会议我都赞成,我都拥护。”聂荣臻看出了陈昌浩想借遵义会议上中央红军内部的矛盾来行挑拨之事,所以不管陈昌浩怎么说,聂荣臻都始终坚持其对党中央在两个会议上决议的赞同之心,谈到晚上10点多,聂帅以第二天要筹粮为由,主动告辞。回去的路上,他不敢骑骡子,甚至将手枪子弹推上了膛,还命警卫员也把子弹推上膛,这是因为,“老实说,我怕陈昌浩整我”[2]283。可见,聂荣臻对陈昌浩代表张国焘来对他行拉拢之事,以及张国焘欲图分裂中央的图谋非常清楚,面对这样的分裂活动,聂荣臻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给予了坚决抵制,努力维护着党内团结统一。

之后,聂荣臻因为担心林彪被陈昌浩拉拢而做出违背中央的事情来,于是找林彪交谈此事,结果二人因此再度发生争吵。聂荣臻对林彪说:“你要注意,张国焘要把我们‘吃’掉。”[2]283张国焘这时已是红军总政委,聂荣臻获悉了张国焘还有一个方案,就是把自己调到三十一军任政委,把林彪调到另一个军任军长。这种做法实际是要对党中央来个釜底抽薪。对此,林彪却说:“你这是宗派主义。”聂荣臻说:“怎么是宗派主义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警惕。张国焘和中央的思想一贯不一致。我们应该想一想。我说这是路线问题。”林彪说:“既然是路线问题,你说他路线不对吗?那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呢?我们才几个人呢?”聂荣臻又说:“蒋介石的人更多哩,难道能说蒋介石的路线更正确?”最后,两人都动了气,拍桌子把一个盘子都打翻了[2]284。数天之后,在林彪自己也听到张国焘要调动他到另一个军的风声之后,才起了惶恐之心。这件事充分显示了聂荣臻高度的警觉性和政治敏锐性,以及其不惜生命安危与破坏党的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后来,部队在到达俄界后于9 月12 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聂荣臻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发言:“我完全同意中央对此次事件的处置,及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如果不这样处置,我们就要做张国焘的俘虏。”[3]33俄界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在这场中央与张国焘势力凶险的斗争中,聂帅始终坚定地站在了党中央这边,以实际行动捍卫了党的团结和统一。

三、多次为党中央献计献策,为红军最终选择陕北为落脚点作出巨大贡献

中央红军从1934 年10 月10 日撤离中央根据地,到1935 年10 月19 日抵达陕北吴起镇,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真可谓一次伟大的征程。然而,落脚点的选择是事关这次远征能否成功的关键。落脚陕北并非是最初确定好的,而是党根据敌我力量对比而不断调整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聂荣臻多次献计献策,为红军最终选择落脚陕北并成功结束长征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征开始之时,红军是计划先转移到湘西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但在湘江战役之后,不仅中央红军人数从出发时的86789[4]人锐减到3 万余人,而且蒋介石也判明了红军转移的意图。于是,蒋介石在前往湘西的路上布下了口袋阵等着红军去钻,由此再去湘西已不可能。在此危机时刻,毛泽东果断提出放弃去湘西的计划,决定改向黔北。经过激烈的争论,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周恩来、张闻天等同志的赞同。1935 年1 月7 日,部队智取遵义,15 日至17 日,部队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前会后,聂荣臻为红军何去何从的问题多次献计献策。

聂荣臻去了贵州后,感到贵州的条件远不如四川,于是遵义会议上与四川老乡刘伯承建议部队打过长江去川西北建立根据地。他的理由有三:一是,认为红四方面军的川陕根据地可以接应中央红军部队;二是四川是西南首富,人烟稠密,四川军阀又很暴敛而不得民心,所以红军很容易发动群众,站稳脚跟;三是四川对外交通不便,蒋介石想往四川调动大量兵力不那么容易[2]248。对于聂荣臻和刘伯承的建议,遵义会议予以了采纳。会议一结束,中央红军就决定分三路向北转移,准备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然后北渡长江。但与此同时,蒋介石也料到了中央红军的意图,于是马上派川军沿江设防,派黔军尾追其后,再派出滇军拦截。面对敌情的新变化,北上渡江已不可能,于是党中央于2 月7日决定暂缓渡江计划。此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在川滇黔来回翻山越岭,取得了四渡赤水的胜利,接着南渡了乌江,成功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接着,毛泽东又带领了部队通过贵阳进了云南,在云南曲靖停留了两天后追敌周浑元、吴奇伟的部队也尾追红军进了云南,滇军也调兵向红军合围过来,此时,各路敌军已达七十个团之多。在此危急时刻,聂荣臻和林彪先后于4 月25、26 日致电中革军委,告知其敌军川滇黔湘各路军及中央军在向昆明东北前进,建议部队改渡金沙江入川,然后与四方面军会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对聂林二人的建议高度重视,便很快就发布了《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

5 月初,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强渡了金沙江、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了夹金山,最后于6 月中旬在懋功完成了与四方面军的会师。6 月26 日,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红军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胜利。”[2]278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是张国焘却坚决反对,并欲图退到川康边境创建根据地。两河口会议暴露了张国焘要搞分裂和想夺权的野心,对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聂荣臻予以了坚决的抵制。

9 月18 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哈达铺。次日,聂荣臻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哈达铺,聂荣臻、林彪的一军团侦察连在国统区收获了一份国民党的《山西日报》,这份报纸上印有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队的消息[5]。当看到陕北还有刘志丹的红军部队时,聂荣臻非常兴奋,他知道这个消息对毛泽东决策红军的落脚点非常有用,于是首先提出让骑兵通信员把报纸赶紧送予毛主席。毛泽东在看到陕北还有一个红军根据地的消息后非常激动[2]290。22 日,毛泽东召集了第一、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的团以上干部,在哈达铺一座关帝庙里开了会,他在会上立即作出了去陕北的行动方针,指出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然后与其会合后北上抗日,领导全国革命。终于,部队于10 月19日抵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

如上所述,长征中,聂荣臻不仅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而且在面对张国焘分裂势力大搞分裂活动时更是不畏自身安危对分裂势力给予坚决的抵制,坚定地维护了党内团结统一,而在敌情发生变化时,又多次适时地为党中央献计献策,最终为党中央胜利抵达陕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要:在中央红军胜利转移至陕北这场伟大的战略转移中,聂荣臻担任了红一军团的政委,并参与了全程。在整个远征过程中,他不仅始终如一地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还在关键时刻坚定地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同时为党献计献策,最终为红军选择落脚陕北并胜利结束长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聂荣臻,长征,贡献

参考文献

[1]窦嘉绪.聂荣臻与林彪的几次争吵[J].党史文汇,1994(4).

[2]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M]解放军出版社,1986.

[3]聂荣臻.聂荣臻军事文选[M].解放军出版社,1992.

[4]石仲泉.中央红军悲壮的战略转移和惨烈的湘江血战[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6).

篇4:回忆表叔聂荣臻

——题记

我今年76岁,我外公唐庶咸和聂荣臻元帅的母亲唐雨衫是胞兄妹,聂帅是我的表叔,他的女儿聂力将军是我的表姐。

表叔是1918年离开家乡重庆江津,投入火热的革命生涯的。此后,他只在1956年因军工生产回了一趟江津,住在江津地委招待所。在1986年以前,家乡的亲人及领导与聂帅的联系都是靠书信。其实,当时我们以及他的其他亲戚都有许多和他见面的机会,我母亲是他的亲表妹,母亲1958年至1965年的8年间都住在北京,但他们都没有见面。当时我们都认为:表叔是开国元勋,身居要职,日理万机,肩上担子很重,工作繁忙,我们不应该去打扰他,给他添麻烦……

其实,表叔是个性情中人。1958年,家乡的一个亲戚龙庆云因事到北京,准备去探望他,最后考虑到他很忙,到了总参管理局还是没有进去。后来,表叔知道这事,多次面露愠色地说:“龙庆云来北京,我的门槛都不跨,北京这么大,莫非我能找到你吗?”1961年,家乡江津和全国一样,遭受天灾和人祸,群众生活极端困难,表叔写信给家乡的党委和政府:“乡亲们的生活遇到暂时的困难,谨向公社的同志们及乡亲们表示慰问……我相信,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暂时的困难。”

我是较为幸运的一个,因为我多次拜望过表叔,多次到表叔家作客。我每次去,都能有幸聆听他老人家对我的谆谆教诲,感受到他对家乡亲人的关爱,对家乡发展的关心。

1986年7月1日,是我和江津县领导第一次去拜望表叔聂帅的日子。这天,江津县委书记辜文兴带领我们一行,去北京玉泉山表叔寓所看望他老人家,向他汇报家乡的建设情况。大家的心情是既高兴,又激动,更紧张。高兴的是我们就要见到敬爱的聂帅了,紧张的是我们怕汇报不好会影响他老人家的心情。我们一见到他老人家,他那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神态就使我们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

老人家坐在轮椅上,很高兴地举着双手,表示对我们一行的欢迎。当聂办的周秘书向他介绍了我们,并听了我们转达家乡人民对他的祝福后,老人家深情地说:“我也想念家乡呀!我1956年回去过,那次是为了军工生产,到了江津,住在城关,很快(两天)就走了……转瞬又是几十年了,我想念家乡呀,但不得回去,人愈老愈想乡情呀,很想家乡,现在年纪大了,也不能动了,想念也是空话了,也不能回去,唉!托你们向乡亲们问好……”

在会见中,老人家多次问:“我的老家还有哪些亲人?”我们给他汇报了许多人的名字和出身。他隔了一会儿又问:“我外祖父住在桂花屋基,恐怕都没有什么人了?”这时,辜书记指着我对老人家说:“聂帅呀,这位就是你舅舅的外孙,叫杨辉宗。”我接过话茬对他说:“我外公叫唐庶咸,母亲是唐廉珍。”老人家一听,马上就说:“唐庶咸是我的大舅父,他底下还有唐海潭(我三外公)、唐富华(我幺外公)、唐廉珍……”他兴奋地说:“对啦,对啦!有亲戚来了,真有意思……”

当我转达我妈妈对他的问候和祝福时,老人家说:“我大她4岁,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在一起玩。她原先住在桂花屋基,后搬家到柏杨屋基,那时经常来往嘛,说起来这是60多年前的事情了……谢谢她,谢谢她,我也向她问好,希望她也很好。这些老亲戚没有什么人啦,能活到现在也不容易呀,活着也不得见啊!”

表叔给我们讲起1956年回江津的事:“那年回到县城,看了一看,当时地委在江津,我住在地委。去时,我提出要到江津中学去看一看,因为我原来在那个中学读书。但他们把教员、学生通通都赶跑了,我去只看了个空房子。我说,那我来看什么?——怪得很,地委书记是山东老乡,把师生们通通都赶跑了,莫名其妙……”

我们解释说“是为了安全,地委按照保卫工作的要求才这样办的。”表叔说:“那时都解放了,又不是白区。解放以后,去看一看同学嘛,我也是那所学校的嘛。结果,看的是空房子,真是大失所望。”

这次拜望表叔,他问得很多、很细,听得也很认真,有的还反复提问,家乡的生产和建设、人民生活好不好?碑槽的树长得如何?县城里的遗爱池现在做什么用?县里有没有公路,城里头是不是还那样坑坑洼洼的……我们都一一回答。

表叔最后说:“都靠你们的努力啊,要把家乡建设好。江津是个大县啦,建设四个现代化起码应该建设公路,各种建设都应该搞一搞,不要太落后了。”

然后,表叔高兴地和我们一起照相。见我们并排站在他的后面,他抱歉地说:“我有病起不来。”照了一张后,他说:“再来一张吧……总而言之,请你们回去代我向乡亲们问好。”我们依依不舍地道别时,表叔又说:“愿再次见到你们,欢迎你们来……”

表叔很舍不得我们走,我贴在他耳边说:“希望您老时刻保重,健康长寿,有机会出差到北京再来看您。”表叔点了点头后说:“欢迎你们来——”他的声音是颤抖的,眼眶是湿润的……

回家后,我将看望表叔的情况跟母亲细说了。母亲后悔在北京那么多年都未去拜望他,说:“当时就怕打扰他啊……”

1988年11月27日,我第二次见到表叔。

这次我到北京,是为了协调救灾汽油的运输问题。聂办周秘书知道我想去看望表叔,可据当时的情况,周秘书担心聂帅见到家乡来的亲人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健康,就劝我待明年春暖花开时再来看望他。我不免有些失望,但是理解的。于是,我给表叔写了简短的问候信,请周秘书带回。

没有预料到,表叔见信后却要见我。得知这个喜讯后,我非常兴奋。11月27日下午3点,我赶到表叔家中。

一见面,表叔就亲切地拉起了家常。他对秘书说:“今天不用记了,我们是拉家常。”他问这问那,问江津聂家还有哪些亲人?唐家的亲人都好不好?问我认不认识他二叔聂奎录?我说:“聂奎录是我的二姑公。”表叔说:“是的,你应该称他二姑公。”他还问我读了多少书,具体工作是什么……

表叔给我讲了聂家和唐家过去我不知道的情况。他说:“过去,聂家和唐家都是比较有声望的大家族,不过败也败得早啊!你外公唐庶咸是我的大舅,他是个本分人,不抽大烟。唐海潭、唐富华抽大烟,这个家败得很早……”

表叔又问起家乡当年发生的干旱和冰雹灾害情况。我说,虽然灾害严重,但全县上下都采取了抗灾救灾的措施,不会有大的减产。表叔语重心长地说:“江津江河多嘛,发挥不到作用吗?还是要兴修水利啊,江津的溪河是多,要配套,注意发挥作用,不然经受不住灾害的威胁啊……”

表叔接着问我认识聂祖辉吗?我说:“我听说过但没有见过。”他说:“‘土改’时有些地方喜欢从肉体上整人。”隔一会儿他又问我:“聂祖辉是不是‘土改’时镇压的?”我说:“他是被吓倒的,自杀了。”表叔听了,严肃地说:“人都吓死了,可见其声势啊,那不是我们党的政策。要知道,有很多都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呀!对有各种专长的人都要爱护他们,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聂祖辉就在日本留过学,对柑橘很有研究,既热心又在行。那时,我是北京的第一任市长,我就不支持在肉体上整人……”

我听了表叔的这席话,深深感到他是多么的尊重知识、爱护人才。但表叔很快就转了话题说:“你回去跟你妈说,希望她好好保重。不容易呀,她只小我4岁,告诉你妈——”他用手指着他的头和胸,继续说:“我都好,就是腿不行了。”

最后,我陪表叔照了相,他坐得很直,因为这是照了送给我母亲看的。他还给了我一张老人家的“全家福”,要我带给我母亲。

表叔顾望了一下房间后说:“我这里就像一个医院,就是吃药、打针,全靠他们护理——我打了几十年仗,未打伤,也未打死,你说笑人不笑人?”在场的护士说:“这是您老福大命大呀!”

表叔这次说了很多,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吃饭时他要我坐在他身边。他一边吃饭,一边又重新问起家乡的建设、财政收入、群众生活、机关干部和学校教师的住房及工资待遇,还有亲人的健康,等等……

表叔是一个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的人。作为开国元勋,他对旧居吴滩石院子的修复是不同意的,他多次说:“中央有规定,我们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后来,家乡党政为了保护文物,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经过上级相关部门批准,要对他的旧居进行修复。但他多次强调:“要少花点钱,多栽点松柏。”对于家乡报请他帮助解决的困难,他既表示深切的关心,嘱咐秘书联系“有关部门关心一下”,但又严格要求我们“要自力更生,顾全大局,走正规渠道”。

1989年4月26日,我同唐昌放同志去北京看望表叔。在周秘书引领下走进会客室,瑞华老人家也在座。此时的表叔已经是90高龄,身体很弱。昌放同志说:“我们受江津县委、县政府委托,来看望两位老人家,祝老人家健康长寿。”瑞华老人家高兴地说:“谢谢,谢谢。”

表叔和蔼可亲,他说:“家乡的情况,周秘书已经告诉过我了。我只想问一件事,就是庄稼长得好不好?”我们汇报后,表叔又非常关心地告诫我们:“我们江津是个大县呀,国家人口多,吃饭这件大事疏忽不得呀,要毫不放松地把农业抓好才行啊!”

我对他说:“感谢表叔关心,我们一定努力,请您放心。”表叔听后问我:“你母亲现在好不好?”我说:“我妈现在住成都我姐家,她很好。”表叔这才放心。

这时,唐昌放恳求聂帅对江津送来的广柑别再给钱了,说这是家乡人民的一点心意。原来,前些年在柑橘成熟的季节,家乡都给聂帅送去一些柑橘,聂帅总是及时将柑橘分发给周边的工作人员,还给小平、叶帅等战友送些去。他高兴地说:“来来来,大家都来尝我老家江津的特产……”不过,他很快就给江津寄了钱。

表叔听了昌放这话之后说:“感谢你们,你们的情我领了,但是广柑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我不能白吃……”他又指着我笑着说:“他带来的可以不给钱……”这真是公私分明啊。

见面快结束时,表叔又反复叮咛:“粮食生产松不得啊,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这件事,千万不能疏忽。”接着,老人家高兴地和我们照了相。

临走时,表叔和表叔娘张瑞华老人将早准备好的阿胶、高丽参和果脯拿出来,要我给我母亲带回去。

1989年9月,北京举办亚运会,我受委托代表江津人民前往北京,向亚运会捐赠礼品。病中的表叔在电视上看到捐赠仪式的新闻报道后,高兴地说:“家乡人民爱国之心要不断发扬。”到京的县领导都想前往表叔家拜望他,周秘书报告表叔后获得了同意。因为表叔病情的关系,周秘书作了精心安排:见面时不握手、不讲话,只招招手、照个相……后因海外归来的黄埔1期学生李黯庵要拜见聂帅而推迟。我们正在等待,不想此时徐向前元帅逝世,聂帅万分悲痛,医生就不同意会客了。对此,表叔深感不安,他说:“那样简单的安排都通不过,要跟他们讲清楚,不是我不想见他们,实在是医生不让见呀!”

1990年3月中旬,我又一次到北京出差,我请周秘书向表叔转报,我母亲想来北京看望他。27日上午,周秘书告诉我说:“首长说能见见当然好。”周秘书又说,时间要定在气温回升以后。3天后,周秘书又在电话上告诉我:“你母亲来北京一事,我又一次跟老人家说了。第一次,他老人家说,亲戚就那么一位了,能见见当然好。所以,那天我说你母亲来的时间要和龙必涛、聂荣祥他们来的时间分开……昨天我汇报这事时,首长又说:‘提到这件事,我真是思绪万千,非常矛盾啊。没有什么亲戚了,几十年不见,见一见当然好,但她也80多岁了,长途劳累,能吃得消吗?万一……’”

表叔担心我母亲受不了长途劳累和不能适应南北温差。他给我母亲写了一封信,要我母亲“不来为好”。表叔在信中说:“我妹妹荣昌来京后,常生病。1964年不幸病故,即是教训……”一字一句充满亲情。他还嘱咐我,要我一定向母亲进行劝慰和解释,语调和神情带着遗憾和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次年,江津县荣获全国首届“双拥模范县”称号,县长康纲有于1月份前往北京参加表彰大会。1月17日,我陪同康纲有到景山东街吉安所看表叔。周秘书带我们到会客室,向老人家作了介绍。我们说,我们是来向您老人家报喜的,家乡被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惟一的一个“双拥模范县”。

表叔听了,挥动着双手,非常高兴地说:“江津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这很好,我很高兴。拥军优属不只是江津一个县的事情,这是大事,是全国的大事。拥军优属工作非常重要,全国都要搞好。”

表叔接着说:“掌握政权,武装很重要,党要抓军队建设,全国都要抓军队建设。军队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地方上要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对人民要在进行文化政治教育的同时,进行国防教育,不要等战争打起来了才抓拥军优属工作,在和平时期就要好好抓……我们要建设就要稳定,要世界和平,要和平就得有强大的国防,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大事啊。”

接着,表叔回过头来又对我说:“去年,你妈想来看我,我写信劝她不要来,不是我不想见她,她88岁了,长途劳累,北京的气候又不好,要对她说清楚。”老人家的心是这么细致。听了这席话,一股暖流顿时涌上我的心头。

表叔这次关于“拥军优属”的重要谈话,引起四川省委领导的重视,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杨汝岱同志还特地来重庆,约康纲有和我到渝州宾馆,听取我们的汇报。

表叔是一个办事周全严谨的人。因为是亲戚的原因,我多次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到表叔家作客。我多次请求他为家乡题词写字,年事已高的表叔基本上是谢绝题词写字的,但对于家乡的请求,他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不过也有另当别论的时候。“××烟草”单位曾请他题写“××烟草大厦”,表叔认为这个意义不大,还会误导群众在宣传吸烟,于是就婉言谢绝了。他说:“我与烟草无缘呵。”

对于题写什么内容,表叔也是要经过缜密思考的,不是请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有一次,某部队请表叔题词,本来表叔就是带兵之人,是元帅,对军营、对战士的感情比谁都深,但表叔是经过3次请求才题写了的。第一次是他觉得握笔不稳就推辞了;第二次请求时,他觉得自己对这支部队的军史还不很了解,又婉言谢绝了;第三次找到他时,他问:“为什么老是要我为这支部队写字?”当他听了详细汇报后,才同意题写。但对于对方草拟的“南疆铁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师”和“将军摇篮”这3个内容,他一个也未用。他经过缜密思考后,题写“珍惜部队的历史荣誉,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做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文字。

1992年5月,我和辜文兴同志出差到北京,希望能顺道看望他老人家,于是向周秘书说了此事。周秘书很理解我们,但又很担心地说:“这次看望恐怕有困难,最近首长的健康一直不很好,不知道闯不闯得过这一关,你们先办应该办的事吧……”

果不其然,当我们结束赴京要办的事情后的第二天,5月15日清晨,我还在熟睡中,聂力表姐就打来电话,泣不成声地告诉我:“老爷子昨晚去世了……”

这是她亲自打的关于老人家逝世的第一个电话。噩耗传来,我惊呆了。尽管我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但没想到会这么突然,这样的快,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听的是事实……

我迟疑了很久,未向辜书记说这事,我怕误报。我随即给聂办打电话,冯秘书问我:“有什么事,这么早就来电话?”当我问及表叔时,冯秘书迟疑了一会,才伤心地说出了3个字:“不行了。”我追问了一句:“怎么个不行?”我多么希望冯秘书说出另外一个结果来,冯秘书轻轻地说:“已经去世了。”

我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向文兴同志作了报告,文兴也深感悲痛。

我不顾一切,迫不及待地赶去看望他老人家。这时,前往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中央领导。表姐聂力极其悲痛地向我简叙了老人家辞世的经过和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你的根在江津啊……”

我急速赶回驻地,向文兴同志报告了这事。随后,我们一起代表江津的父老乡亲,向我的表叔、向我们敬爱的聂帅敬献了一个花篮,以表达家乡百万人民的哀思。

聂力和丁衡高将军在极其沉重的悲痛中,对我们前往悼念深表感谢。我们劝慰他们要节哀保重,我们还表示要把家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让远行西去的聂帅老人家含笑九泉。

5月28日,表叔遗体火化。我们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在宽敞明亮的吊唁大厅,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平、杨白冰、温家宝、迟浩田、赵南起等一起向老人家作最后告别。

表叔是建党初期的老党员,是经历了开国、建国、治国、强国的老一辈革命家,是亲身参与和支持三代领导核心的惟一元帅。党的第一代领袖毛泽东称赞他“是个厚道人”,第二代领袖邓小平非常敬重聂帅的“长者风范”,江泽民同志到任后就和国务院总理李鹏一起去看望表叔。表叔去世后,江泽民同志迅即题写了“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的挽词,充分表达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对聂帅的无限崇敬。

我常常想起和表叔交往的这些情景,这些都是他晚年的事,虽然很平常、很平凡,算是小事,但至今历历在目。他关心家乡、关爱亲人、关注民生的一桩桩事迹,充分表现出了他永远难以忘却的乡情和亲情,从一个普通人的感情侧面表现出了他的慈祥、宽厚和伟大,表现了他以人为本的伟大人文精神。

篇5:聂荣臻观后感

12月25日,电视剧《聂荣臻》在中央一台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剧情从聂荣臻元帅去法国留学开始,囊括了其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等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刻画出了一个纯粹、高尚、卓越的党的领导干部的生动形象。

他曾是个热血的青年。“我找到了我的信仰!”这是90多年前,年轻的聂帅在巴黎公社纪念墙边坚定下来的信念,从此以后,这个胸怀天下,一心救国救民的年轻人开始了他对信仰执着的坚守和追求。

他是忠诚的共产党员。听从党的指挥,服从组织安排。无论是临危受命到上海特科工作,还是带领红一方面军为长征保驾护航,无论是到敌人眼皮底下白手起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还是主动承担起领导“两弹一星”研发的重担,他从不挑肥拣瘦,叫苦叫累。党指哪儿打哪儿,勇挑重担,扎实苦干。

他善于处理干群关系。治军严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绝不允许军队扰民。即使是在部队粮食供应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允许士兵与百姓争食,并身体力行的帮扶困难群众。

他是一名卓越的领导者。

“不能脑子一热就决策,胸脯一拍就蛮干。”他深知“将令出,则军破身死”的道理,在战场上,从不轻率决策,珍爱士兵生命;在国防现代化的发展规划中,着眼政治、经济、外交全局,着力长远发展,科学规划,寓意深远。

“出了问题,责任也是在我。”作为领导,他从不规避责任,并勇于担责。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是他一贯的作风。即便是在东风二号导弹第一次发射失败的情形下,他也顶住压力,强调“一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二要严查失败原因”,为一线科学家减压,鼓励他们从头再来。

“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是要当好科学家的勤务兵!”这是聂帅在要求研究院行政管理人员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妥善解决科学家后勤保障问题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他尊重知识分子,深知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把人才放到最适合的地方,充分信任;他惜才,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想方设法的保护,尽可能给予科学家最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好的生活待遇。正如钱学森所说,他是科学界永远的聂总,是千里马们心中永远的伯乐。

他是个厚道质朴的人。虽为游子却心系故土,一生功勋卓著然朴实无华。剧中,聂帅委婉的拒绝了将自己的物品捐献给军博的要求,将儿时的珍贵物品留给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江津,却执意将杨阿灿留下的记满了在抗日战争和国防建设事业中牺牲的烈士姓名的本子以及白求恩同志在牺牲前赠送他的鸭绒被捐给了军博,留给世人惦念。

篇6:聂荣臻观后感

2014年是聂荣臻元帅诞辰115周年。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庆市江津区委区政府、西部电影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聂荣臻》将于2013年12月11日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每晚黄金时段连续两集播出。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电视剧《聂荣臻》的播出很有意义,这不仅是弘扬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德,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必将使全国广大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聂帅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必将更加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承和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进一步发挥好该剧爱国主义教育积极作用,重庆聂荣臻研究会决定,面向社会各界开展电视剧《聂荣臻》观后感征文。

一、征文内容

征文需结合电视剧《聂荣臻》所真实反映出来的聂帅领导和参与革命战争、新中国建设、军队现代化建设及科技事业发展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可深切缅怀聂帅的伟大人格和卓越功勋;可深入发掘聂帅的崇高精神及其现实意义;可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拼搏,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抒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崇高理想。

二、征文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主题鲜明,观点正确;

2、体裁不限(诗词曲赋、论文、随笔均可),文笔流畅,富有真情实感;

3、必须为原创作品,字数原则上不超过3000字。

三、注意事项

1、来稿请注明“《聂荣臻》观后感征文”,并于文尾注明作者姓名、班级。

2、截稿日期:2014年3月30日

3、联系人:彭老师电话:***邮箱

四、征文评选

篇7:读《聂荣臻》有感

已然读完了这本壮烈的革命将帅卷《聂荣臻》,可聂帅那“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的崛起建功立业”铿锵豪迈的声音依然萦绕在我心间,久久不能消却。看了聂帅的一生,我懂得了很多。

通过聂帅,我明白了伟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艰苦奋斗打拼出来的。聂帅自幼便勤奋好学,发奋求索。“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就是他这种苦学精神的写照。虽说“乱世出英雄”,但如果没有英雄们的刻苦自勉,英雄又哪能成为真正的英雄呢?聂帅身处那样水生火热的时代尚且自勉苦读,沐浴今朝幸福生活的我们又有什么权利说不好好学习呢?

聂帅虽然好学,但更加爱国。“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聂帅非常仰慕爱国诗人屈原,他曾说过:“我辈当以报国为己任,愿效先圣屈原,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看到当时黑暗的社会和黎民百姓苦难的生活,聂帅忧国忧民、向往变革并立志报国。时值五四运动,面对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聂荣臻非常气愤。他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怀着一颗报国爱国之心,他和其他进步同学积极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和发动群众抵制日货。面对反动政府的施压,聂荣臻毫不退步,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了度外。可见,聂帅当年的爱国精神和气量胆魄是多么豪迈壮烈啊!有这样英雄的革命先驱,我们也该尽力效仿立志报国啊!喜欢聂帅,喜欢他的高尚人格。聂帅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理解了共产党员的真正性质,就是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聂帅还十分崇尚节俭,但对朋友同事,他从来都很慷慨大

方。聂帅品质中最可贵的要数他最坚持原则,绝不搞人情交易,绝不见风使舵,绝不迎合势头。例如,决定党命运的遵义会议前夜,左倾主义的博古曾让人叫聂帅支持他。但坚持原则的聂帅考虑到党和国家的未来,他认为只有毛泽东上台才能真正扭转战局。于是,他毅然决然的支持了毛泽东,为以后抗战的胜利投下了重要的一票。我们也要学习聂帅的高贵品质,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原则。

聂帅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次,从开始的实业救国变为最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革命论者,可见他在为中国的社会道路不停的奋斗和探索,这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非常可贵,值得我们学习。建国以后的聂荣臻被封为十大元帅之一,本应该好好享清福。可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聂老仍在为国家谋福利,他成了科学家的知心朋友。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聂老也是中国“两弹”之父,为我国的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聂荣臻观后感】相关文章:

江津中学关于开展电视剧《聂荣臻》原创最佳观后感征文的启事04-08

参观聂荣臻纪念馆06-24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教案04-07

上一篇:于那一家子的作文下一篇:电教运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