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存卡介绍

2024-04-24

闪存卡介绍(共8篇)

篇1:闪存卡介绍

一种袖珍闪存卡,(CompactFlashCard),像PC卡那样插入数码相机,它可用适配器,(又称转接卡),使之适应标准的PC卡阅读器或其他的PC卡设备,

CF存储卡的部分结构采用强化玻璃及金属外壳,CF存储卡采用StandardATA/IDE接口界面,配备有专门的PCM-CIA适配器(转接卡),笔记本电脑的用户可直接在PCMCIA插槽上使用,使数据很容易在数码相机与电脑之间传递。

篇2:闪存卡介绍

1、.android_secure是官方app2sd的产物,删了之后装到sd卡中的软件就无法使用了。

2、.Bluetooth顾名思义,用蓝牙之后就会有这个。

3、.mobo顾名思义,Moboplayer的缓存文件。

4、.QQ顾名思义,QQ的缓存文件。

5、.quickoffice顾名思义,quickoffice的缓存文件。

6、.switchpro顾名思义,switchprowidget(多键开关)的缓存文件。

7、.ucdlres顾名思义,UC迅雷的缓存文件。

8、albumart音乐专辑封面的缓存文件夹。

9、albums相册缩略图的缓存文件夹。

10、Android比较重要的文件夹,里面是一些程序数据,比如google map的地图缓存。

11、backups一些备份文件,比如联系人导出到SD卡时会导入到此文件夹。

12、baidu顾名思义,掌上百度、百度输入法之类程序的缓存文件夹。

13、bugtogo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会形成一些报告文件,存放于此文件夹。

14、cmp个人初步判断是音乐的缓存文件夹。

15、data同样是缓存数据的文件夹,与Android性质类似。

16、DCIM相机的缓存文件夹。

17、documentsDocuments To Go 的相关文件夹。

18、etouch易行的缓存文件夹。

19、extractedandrozip等解压缩软件默认的解压目录。

20、gameloft顾名思义,gameloft游戏数据包存放的文件夹。

21、handcent顾名思义handcent(超级短信)数据文件夹。

22、handyCurrency货币汇率相关的文件夹,装了handycalc(科学计算器)之后才会有。

23、ireader顾名思义,ireader的缓存文件夹。

24、KingReader顾名思义,开卷有益的缓存文件夹。

25、LazyListApplanet(黑市场)的缓存目录,也许和其他程序也有关,暂时不太清楚。

26、LOST.DIR 卡上丢失或出错的文件会跑这里,此目录无用,删了会自动生成。

27、moji顾名思义,墨迹天气的缓存目录。

28、MusicFolderspoweramp产生的缓存文件夹。

29、openfeint顾名思义,openfeint的缓存文件夹。

30、Picstore图片浏览软件建立的一个目录。

31、Playlists播放列表的缓存文件夹。

32、renren顾名思义,人人网客户端的缓存文件夹。

33、screenshot貌似是截屏图片保存的目录,不过我不记得自己装过screenshot这个软件。

34、ShootMe 顾名思义,shootme截屏后图片文件保存的目录。

35、SmartpixGamesSmartpix Games出品游戏的缓存文件夹,比如Jewellust。

36、sogou顾名思义,搜狗拼音的缓存文件夹。

37、SpeedSoftwareRE文件管理器的缓存文件夹。

38、SystemAppBackup SystemApp remove(深度卸载)备份系统文件后,备份文件保存的目录。

39、TalkingFriendstalking tom(会说话的tom猫)录制的视频文件所保存的目录。

40、Tencent顾名思义,腾讯软件的缓存目录,比如QQ。(与上面的.QQ文件夹并不相同)

41、TitaniumBackup顾名思义,钛备份备份的程序所保存的目录。

42、TunnyBrowser感觉是海豚浏览器的缓存目录,但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金枪鱼浏览器…..43、UCDLFilesUC迅雷下载文件的保存目录。

44、UCDownloadsUC浏览器下载文件的保存目录。

45、VIEVignette(晕影相机)的缓存目录。

46、***顾名思义,***数据的缓存目录。

47、yd_historys有道词典搜索历史的缓存目录。

48、yd_speech有道词典单词发音的缓存目录。

49、youmicache删掉后还会自动生成,悠米广告的缓存目录,广告程序内嵌在其他程序中。

50、GluGlu系列游戏的资料包存放地。如3D猎鹿人等。

51、apadqq-imagesQQ for pad 的缓存目录。

52、DunDef地牢守护者的数据包。

53、KuwoMusic顾名思义,酷我音乐的相关文件夹。

54、MxBrowser遨游的缓存目录。

55、Camera360顾名思义,camera360的缓存目录。

篇3:闪存卡介绍

闪存存储器主要分为NAND和XOR两种类型, 其中NAND型是专为数据存储设计。本文的闪存映射方法主要是针对NAND类型的闪存芯片。一个NAND类型的闪存芯片的存储空间是由块 (Block) 构成, 每个块又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 块是擦写操作的最小单元, 页是读写操作的最小单元。由于闪存存储器的硬件特性, 闪存的更新操作有自己的特点, 在对数据进行更新前需要先进行擦写操作, 然后才能将新数据写入, 并且擦写操作是以块为单位, 读写操作是以页为单位。由于擦写操作涉及的最小单元远大于读写操作的最小单元, 需要对一个擦写块内不需要更新的数据提供有效的保护。在闪存存储管理中普遍采用的数据更新方法是非本地更新的方法[1] (Out-place Update) , 通过构建闪存映射层, 在进行更新操作时, 将更新的数据写到其他空闲的存储位置, 利用内存中的地址映射表记录数据存储位置的变化。非本地更新的方法避免了更新时整块数据的读出写入, 从而减少数据复制次数和块擦写次数, 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闪存映射层是闪存进行非本地更新存储管理的关键, 主要由地址映射和垃圾回收机制两部分构成。

根据地址映射粒度的不同, 可以将地址映射方法分为三种[1]:页映射[2] (Page Mapping) 、块映射 (Blocking Mapping) 和混合映射[3] (Hybrid Mapping) 。页映射是以页为单位进行地址映射, 在内存中保存基于页的映射表, 每一逻辑页都有一项与之对应的物理页, 页映射方法具有灵活性高的优点, 但由于需要为每个逻辑页面建立地址映射表项, 需要占用大量内存空间。块映射算法是以块为单位进行地址映射, 逻辑块内地址偏移与物理块内偏移保持一致。该方法仅需要在内存中保留块映射表, 建立从逻辑块到物理块的映射关系, 块映射算法优点是内存占用量少, 不受闪存容量增大的影响, 缺点是在处理小数据更新上性能较差, 一小块数据的更新会引起对整个块内容的复制。混合映射方法结合了块映射和页映射的优点, 首先以块映射方法建立逻辑块和物理块的映射关系, 同时对块内数据采用页映射方法组织。混合映射算法内存空间占用量少, 同时对小数据更新比块映射算法更加灵活、代价少。

垃圾回收是闪存存储系统特有的空间管理机制。在闪存存储管理中, 由于采用非本地更新的方法, 当闪存的存储空间消耗完时, 就需要回收无效数据占用的空间。为了回收无效数据占用的空间, 必须先将擦写单位内的有效数据转移到其他空闲区域, 然后擦写整个单元, 回收过程主要涉及有效数据复制和块擦写两个耗时耗能的操作。垃圾回收工作需要从闪存中选择回收对象, 转移有效数据, 最后完成对象擦除。进行垃圾回收时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擦除, 代价是不同的, 垃圾回收器设计的目就是要减少有效数据复制和块擦写次数, 以提高系统性能。不同粒度的地址映射方法在不同写模式下, 垃圾回收的性能有较大差异。在此给出了一种能够根据写模式进行自适应判断的闪存映射方法。通过对顺序写和随机写进行判断, 将顺序写从随机写中分离, 对顺序写采用块映射组织日记块数据, 对随机写采用混合映射方法, 并为热数据分配多个日记块, 延迟对热数据的垃圾回收, 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性能。通过实验表明这里构建的闪存映射方法能够在不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空间前提下, 减少垃圾回收过程的有效数据复制和块擦写, 从而优化闪存系统的性能。

1 闪存存储系统的体系结构

本文构建的闪存存储管理的体系结构见图1, 将系统分为文件系统层、闪存管理层和闪存驱动层。闪存映射层负责对闪存设备进行存储管理, 通过地址映射和垃圾回收技术将闪存转换为块设备。地址映射主要完成闪存块的分配和地址映射信息管理, 负责处理文件系统层的读写请求, 将文件系统提供的逻辑地址转换为闪存的物理地址;垃圾回收则负责回收无效数据占用的空间, 主要涉及有效数据复制和块擦写两个耗时耗能的过程。

1.1 地址映射结构

闪存映射层的作用是将文件系统的逻辑地址转换为闪存的物理地址, 因此需要在内存建立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 同时管理物理地址的状态变换。本文通过图 2所示的地址映射结构进行地址映射管理, 将文件系统提供的逻辑地址分为四部分:逻辑组号、组内块号、块内页号和页内偏移地址。其中逻辑页和逻辑块大小分别与闪存存储器的读写页和擦写块大小相同。每个逻辑组是由N个连续的逻辑块构成, N可以根据应用类型进行设置, 在图2中N的数目为2。将闪存存储器中的物理块分为数据块和日记块, 数据块用于存放原数据, 日记块用于存放更新数据, 同时又将日记块划分为顺序日记块和随机日记块。数据块和顺序日记块内的内容是以块映射方法组织, 而随机日记块采用混合映射粒度组织数据。逻辑块和数据块通过内存中的块映射表建立对应关系, 每一个逻辑块都有惟一的数据块与之对应。与逻辑组对应的N个数据块构成一个数据组。每个顺序日记块对应惟一的数据块, 在对数据块进行顺序更新操作时, 为其分配顺序日记块存储更新数据。每个数据组可以根据需求动态分配多个随机日记块, 日记块的数目是由该组数据访问的冷热属性来决定的, 对于有频繁更新数据的组会动态分配较多的日记块。随机日记块是组内共享的, 对组内任一数据块的随机更新数据都可以存储到随机日记块中, 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为了提高查找效率, 对有随机日记块的数据组, 在内存中构建组内页映射表, 记录逻辑地址对应的更新数据在随机日记块内的存储位置, 通过组内页映射表, 在进行读取时不需要遍历日记块来获取数据的存储位置, 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1.2 写请求处理过程

地址映射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在内存中构建地址映射表, 将文件系统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在系统进行读请求时, 利用地址映射表查找到存储在闪存设备中的数据, 在系统进行写请求时在闪存设备上查找空闲位置存储数据, 更新地址映射表, 记录数据的新存储位置, 同时将旧数据标记为无效。

在本文中为每个数据块设定状态位来标记该块当前的访问模式, 将每个数据块访问模式分为顺序写和随机写。在进行写请求时, 首先计算出数据所属的逻辑块和块内偏移地址, 判断数据所在块的访问模式, 如果所在块是顺序写, 利用块映射表, 将数据写到顺序日记块中。如果所在块为随机写, 将更新数据写到数据组的随机日记块中。访问模式主要是根据过去的数据存储访问行为进行判断的, 如果对某一逻辑地址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多次更新, 认为系统对该地址进行的是随机写, 对其所属块将采用混合映射方法进行存储管理, 以优化小数据频繁更新导致的性能问题。访问模式的判断是通过内存中的双链表来实现的, 如图3所示。在内存中构建两定长的地址链表, 一个链表为顺序链表, 另一个链表为随机链表。顺序链表中保存最近进行顺序写的数据块, 而随机链表中保留最近进行随机写的数据组。两链表都根据最后一次访问时间进行排序, 将链表分为最近最少访问端 (LRU) 和最近最多访问端 (MRU) , 在每次进行更新操作时, 将更新数据所在的块或组提升到链表的最近最多访问端。当对数据块首次进行更新操作时, 判断该数据块进行的是顺序写, 标记该块的访问状态为顺序写, 并将该数据块添加到顺序链表中。如果数据块内已更新过的数据在短时间内再一次被更新, 即顺序日记块内对应的存储空间已填充数据, 判断该数据块的访问模式为随机写, 将其从顺序链表中删除, 标记该块的访问状态为随机写, 同时添加该块所在的数据组到随机链表中, 以后对该块的更新数据将存储到随机日记块中, 直到该数据组从随机链表中删除。

顺序链表的项数设有上限值, 该值为系统中分配的顺序日记块数目。当表项超过上限值时, 将从顺序链表的最近最少访问端删除数据块, 合并日记块和数据块中的有效数据。当顺序日记块完全更新时, 即数据块内的数据完全无效, 采用切换操作, 用顺序日记块替换数据块, 并将该块从顺序链表中删除。在本文中始终保留了一定数据的顺序日记块, 以优化系统的顺序写。

位于随机链表中的数据组, 当需要新的存储空间时, 将为其分配新的随机日记块。随机链表的项数也设有上限值, 当超过上限值时, 将从最近最少访问端删除数据组, 将随机日记块和数据块中的数据合并, 生成新的数据块, 同时重设数据块的状态位, 当再一次进行数据更新时, 将重新进行访问模式判断。采用该方法能够将冷数据及时从链表删除, 回收日记块占用的存储空间和页映射表占用的内存空间。

1.3 垃圾回收机制

由于采用日记结构进行存储管理, 在长时间运行时需要进行垃圾回收。进行垃圾回收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回收时机和回收对象选择, 以及回收方法[4]。垃圾回收机制是建立在地址映射方法基础上, 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擦写进程和回收进程。擦写进程是专门负责擦写操作, 它的优先级比较低。在系统空闲的时候, 擦写进程才会轮到执行, 每次该进程启动, 只负责擦写一个块, 以免影响到正常的I/O性能。回收进程是当系统中的日记块消耗完或闪存中的空闲块低于某阈值, 将从日记块和数据块中选择回收对象, 将有效数据复制到其他空闲区域中, 将其交给擦写进程处理, 回收存储空间。

本文回收进程主要包括两部分, 对顺序日记块的回收和对随机日记块的回收。当系统中的顺序日记块消耗完全时, 将从顺序链表的最近最少访问端选择日记块, 利用数据块和顺序日记块内数据组织有序的特点, 采用如图4所示的方法, 将数据块中的有效数据复制到日记块中, 用日记块来替换数据块, 擦除数据块, 回收数据块占用的空间。对于随机日记块, 将从随机链表中选择具有最多无效数据的数据组, 回收方法是从数据组中选择两个或多个具有较多无效数据的日记块, 将日记块中的有效数据复制到数据组的其他随机日记块中, 如图5所示, 擦除选中日记块, 回收日记块空间。

通过根据顺序日记块和随机日记块数据组织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回收方法, 从而优化了垃圾回收的性能。对于顺序日记块, 将数据块与日记块内有效数据合并, 用日记块替换数据块, 从而减少回收过程中的有效数据复制。而对于随机日记通过选择无效数据最多的块进行回收, 同时利用本文的多日记块机制, 将有效数据存储到其他日记块。从而不需要合并数据块和日记块的数据, 减少了小数据更新情况下的有效数据的复制和块擦写次数, 优化了垃圾回收的性能。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在Linux系统中实现了本文的存储管理方法, 同时利用Linux自带的闪存模拟器[5], 模拟闪存存储器的功能, 在该模拟器上对本文的闪存映射方法展开研究, 并与NFTL和混合映射方法进行比较, NFTL是Linux系统实现的块映射方法。在实验中采用额外写操作次数和擦除操作次数来衡量闪存系统性能的标准, 其中额外写操作次数由实验中闪存的实际写次数减去用户请求的写次数来获取, 主要是由垃圾回收时有效数据的复制产生的。额外擦写操作次数是指闪存系统的块擦写次数, 是由于日记块的消耗引起的。采用这两个指标能够直接反应垃圾回收的性能。首先研究了在进行文件和图像等存取操作下系统的性能。由于仅进行图像存取操作时, 系统的大部分操作是顺序写。图6所示是三种方法的额外写操作次数和擦写操作次数对比情况。从图6中可以看出本文方法与NFTL方法接近, 需要较少的有效数据复制和块擦写, 而混合映射方法表现较差, 尤其是有效数据的复制次数, 明显多于其他两种方法。主要是由于本文方法与NFTL能够利用块映射方法来处理顺序写模式, 在进行垃圾回收时, 能够通过将数据块的有效数据复制到日记块中, 用日记块替换数据块, 而不需要分配新的数据块, 减少有效数据复制和块擦写。而混合映射方法在进行垃圾回收时, 需要分配新的数据块来合并旧数据块和日记块中的数据, 导致系统进行大量的复制操作和擦写操作, 降低垃圾回收的性能。

图7的实验结果是在进行图像存取操作的同时加入对局部数据进行随机访问来获取的。从结果可以看出, NFTL方法与混合映射方法的性能接近, 都需要较多的额外写次数和块擦写次数。本文的方法由于采用写模式判别机制, 能够将随机写从顺序写中分离出来, 对顺序写采用块映射方法, 对随机写采用混合映射方法进行存储管理, 从而垃圾回收次数较少, 优化系统性能。

3 结 语

在本文中给出一种闪存映射方法, 通过对数据写模式进行区分, 为不同的写模式提供不同粒度的地址映射方法进行存储管理, 从而减少了垃圾回收过程有效数据复制和块擦写, 提高了闪存存储系统的性能。在将来,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访问属性的判别方法, 减少判断错误的情况, 进一步提升垃圾回收的性能。

摘要:NAND闪存以非易失性、低功耗、抗辐射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由于闪存写前需先擦写和高坏块率等硬件特性, 成为其在应用中的障碍, 需要通过闪存映射层进行存储管理。通过给出一种基于NAND型闪存的自适应闪存映射技术, 对数据访问模式进行判断, 为不同的访问模式提供不同粒度的地址映射方法, 用于充分利用NAND闪存的优势克服其缺点, 提高系统性能。该方法在Linux系统上予以实现, 并进行了性能测试。

关键词:NAND闪存,闪存映射层,存储管理,地址映射

参考文献

[1]杜晔华.嵌入式系统中闪速存储器系统的若干节能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7.

[2]Ban A.Flash File System:American[P].5404485.1995.

[3]Jesung K, Jong M K, Noh S H, et al.A Space-efficient FlashTranslation Layer for Compact Flash Systems[J].IEEE Tran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2002, 48 (2) :366-375.

[4]Ryu Y, Chung T, Lee M.A Space-Efficient Flash Memory Soft-ware for Mobile Devices[A].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ICCSA 2005[C].2005:72-78.

[5]Chang L P, Kuo T W.An Adaptive Striping Architecture forFlash Memory Storage Systems of Embedded Systems[A].IEEE Computer Society[C].2002.

[6]Lee S, Shin D, Kim Y, et al.LAST:Locality-Aware SectorTranslation for NAND Flash Memory-Based Storage Sys-tems[J].Operating System View, 2008, 42 (6) :36-42.

[7]Tsai Y L, Hsieh J W, Kuo T W.Configurable NAND Flash Trans-lation Layer[J].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6, 1:118-127.

[8]Soo-young K, Sung-in J.A Log-based Flash TranslationLayer for Large NAND Flash Memory[A].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C].2006.

[9]Kang J U, Jo H, Kim J S, et al.A Superblock-based FlashTranslation Layer for NAND Flash Memory[M].Seoul:ACM, 2006.

[10]Lee S W, Park D J, Chung T S, et al.A Log Buffer-basedFlash Translation Layer using Fully-associative SectorTranslation[J].ACM-Trans.on Embedded ComputingSys., 2007, 6 (3) .

[11]Chiang M L, Chang R C.Cleaning Policies in Mobile Com-puters using Flash Memory[J].Syst.Softw., 1999, 48 (3) :213-231.

篇4:闪存卡闪电战

虽然SD卡及其衍生产品已经大有一统江湖之势,但CF卡作为专业相机的必备品,始终是那些专业摄影人士最重要的存储产品。CF卡的速度,对于拍摄数量巨大的摄影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次我们就测试了两款目前最快的CF卡产品。它们的出现给专业摄影师带来了好消息。

CF卡进入600×时代

多年以来,闪存卡产品一直在使用着一种类似光驱速度标识的方法,即倍速(x),1倍速为150KB/s。如果一种闪存卡标出了100倍速(100x),那么这表示该产品的数据传输速度可达15MB/s。当然,这一速度是读取还是写入,取决于各个厂商不同的宣传方式和解释办法。

2009年3月初,在今年的CeBIT大展上,Pretec首次展出了666×的CF卡产品,标称传输速度突破100MB/s,最大容量可达64GB。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Transcend、Kingmax、SanDisk、Lexar等厂商也纷纷宣布了600×级别的CF卡产品(标称数据传输率为90MB/s),一时间CF卡的传输速度开始大幅领先于其他类型的闪存卡。本次测试,我们拿到了SanDisk最新上市的Extreme Pro系列CF卡(16GB型号),以及Kingmax 600×CF卡(16GB)。

从规范上来看,CF(Compact FIash)技术是由CF协会(Compact FlashAssociation)提出的一种与PC机ATA接口标准兼容的技术。CF卡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内部控制器和闪存模块,CF卡的存储模块使用NAND型闪存,内部控制器用来实现CF卡与主机的接口以及控制数据的传输。由于CF卡完全符合ATA接口规范,使得对基于CF卡的存储系统的开发变得更加方便。而CF卡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显然也与ATA规范紧密相关。

ATA规范,对应到PC产品的实际物理接口就是我们熟知的IDE接口。因此,闪存卡如果要实现某一个读写速度,必须遵循并使用IDE接口的种种规范和模式,也就是多年前我们耳熟能详的PIO、DMA、UDMA等名词。简单说来,为了达到66MB/s的理论传输速度,设备需要支持UDMA Mode4,并且采用80针的IDE排线。理论速度100MB/s的UDMA Mode 5,则是芯片巨头英特尔在其南桥芯片中正式支持的最高规范。至于133MB/s的UDMA Mode6,则是当年迈拓、威盛等厂商提出的方案,并未被英特尔支持。

本次推出的这批600×CF卡产品,所采用的就是UDMAMode 6规格,接口理论数据传输率达133MB/s。上文中对于ATA规范的回顾,其实并非跑题,因为它涉及到CF卡能否达到其标称读写速度的一些关键因素:读卡设备。

读卡器的困惑

CF卡进入600×时代,我们首先要宣布USB接口读卡器的死刑。根据USB 2.0规范,其理论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480Mb/s,即60MB/s,这一速度低于600×CF卡的标称泼写速度,所以显然无法实现CF卡的高速梦想。即便是IEEE 1394接口的读卡器,理论速度也只有400Mb/s(50MB/s),同样无法达到要求(速度高达800Mb/s的IEEE 1394b仅存在于苹果的某些电脑产品上,PC机上罕见)。实际上,USB接口的读卡器大多电远远达不到USB2.0的理论速度上限,许多读卡器只能达到20MB/s甚至更低的速度,笔者平日常用的一款ATP读卡器,也只能达到33MB/s,虽然它已经足常见读卡器中速度最快的产品之一。

为了不让读卡器成为本次高速CF卡的瓶颈,我们必须采用一些非常规的读卡设备。最理想的高速读膏器莫过于笔记本电脑上的ExpressCard接口读卡器,假在本文截稿时,此类产品尚未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于是,我们把目光放到了IDE接口上:既然CF卡与IDE接口是物理兼容的,那么我们不妨通过CF→IDE转接卡来进行测试。

但并非所有的CF→IDE转接卡都是为了实现高速度而被制造: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CF→IDE转接卡类产品,都是用于一些特殊的工控设备,只要能够把CF卡的针脚转棒到IDE接口就算完成任务,速度不敢恭维。我们测试的第一块转接卡,就只能实现不到10MB/s的速度,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外置读卡器。

随Kingmax 600×CF卡送测了另一块体积较大的CF→IDE转接卡,这块卡成为了本次测试的主要平台,它能够搭配本次测试的两款高速CF卡实现近90MB/s的标称速度。

我们还尝试了采用CF转SATA接口的转接卡,但这种转接卡需要芯片来实现协议的转换。并非简单的物理针脚直接兼容,所以在测试中表现并不理想。

测试结果一览

在寻找到合适的读卡设备之后,我们的测试在一台台式电脑上开始进行。该台式电脑配置如下表1。

连接上Kingmax送测的CF→IDE转接卡之后,系统自检显示该转接卡七连接的设备运行于UDMA Mode 6模式下。进入操作系统,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2.43、HDTach 3.0.4.0对两块卡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2。

我们还是用了CF→SATA转接卡进行了测试,但Kingmax的这块卡接上转接卡后无法识别,SanDisk的CF卡接上后,测试结果不佳,数据传输率只有41MB/s左右。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是该转接卡上有芯片来进行转换工作,芯片自身的处理能力不详;另一方面,SATA接口直接由英特尔ICHIO南桥芯片提供和管理,对于IDE设备的支持标准只能达到UDMA Mode 5,这或许也会影响传输效率。

我们还是用数码单反相机的连拍功能对这两款CF卡进行了实际应用的测试。这款最新上市的相机产品具备1200万像素,7张/s连拍能力,在此连拍速度下可一次连拍17张RAW文件,总大小约为315MB。通过手动计时(拍摄秒表并等待CF卡写入指示灯熄灭),我们测出的结果见表2。作为参比的一块CF卡是SanDisk ExtremeⅢ8GB,标称速度为30MB/s,相机全部写入17张照片,总耗时达21秒,由此可见高速闪存卡对于高速连拍的重要性。10月份,尼康和佳能还分别发布了其顶级旗舰数码单反产品,这两款产品具备更高的连拍速度,甚至更高的像素,对于高速CF卡的需求更为迫切。

在将来,我们还会有机会采用这两款高速相机以及Express Card接口读卡器对这些高速CF卡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敬请期待。

未来还看CFast

虽然本次测试的高速cF卡表现相当出色,但这一批产品或许也将成为CF卡的绝唱:对于大多数电脑的主板来说,UDMA Mode 5是其最高标准,理论速度只有100MB/s,能够支持133MB/s UDMA 6的PC产品,保有量不会很大。假如CF卡进一步提速至666×以上,意义已经不大。

但CF规范并不会踏步不前!在今年1月份的CES上,CF协会发布了新一代的接口规范——CFast。CFast卡使用的是改造后的SATA接口,极限速度达到375MB,s。其接口为7+17pin,其中7pin为信号线,另外17pin为电源和控制线路。CFast存储卡可以轻松转接为标准的SATA接口,因此这种36mm×24mm的存储卡也可以称为是全世界最小的SATA固态硬盘。

Pretec公司在CES上已经对CFast卡进行了内部展示,他们的第一代CFast卡速度达到160MB/s,除了面向高端摄影用户外,各种MID、UMPC甚至嵌入式PC产品也可以直接将其作为固态硬盘使用。

篇5:闪存卡介绍

许多同学手机里面都装了许多有用的资料,甚至可以说内存卡就是一个U盘,可是U盘的安全性远远高过了内存卡,内存卡的质量有好有差,如果是很差的内存卡,里面资料很容易丢失,往往这个时候我们别无他法,只有重新去找资料,十分麻烦。今天我恢复了一张内存卡,可以找回全部资料,方法也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EasyRecovery来对文件进行恢复。其方法也很简单,接近与傻瓜式操作。

首先下载安装好EasyRecovery,在插入内存卡,点击数据恢复,如果我们想全面恢复数据,选择原始恢复,等待软件扫描完系统知道,选择恢复内存卡的那个盘符。再选择恢复文件的格式,比如我只想恢复歌曲,我可以只选择恢复MP3格式,这将大大提高恢复速度。选择完后再选择保存路径,比如我们可以保存到桌面。OK。数据开始恢复啦,但是注意,软件这个时候会对文件重新命名,也就是说以前你的文件名将被改变,不过,这也没关系啦。只要能够恢复数据,名字无所谓的,慢慢等待数据恢复吧。哈哈。同样,这个软件也可以恢复把内存卡格式化后的文件,方法基本相同,呵呵,强大吧!希望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篇6:什么是随机闪存

什么是随机闪存

随机闪存即数码摄像机用来存储静态图片的存储卡,但并不是所有数码摄像机都具有随机闪存。一般来说用在数码摄像机上闪存卡就要有:

SD卡索尼记忆棒

篇7:闪存G时代

你手里有多少闪存?

某日闲来无事,清理背囊,把自己常用的各种电子数码装备清点一番,把各种各样的闪存卡放在一起,突然间下了一大跳:我手中居然有10GB的闪存!再数一遍:数码单反相机用的2GBCF卡1张、512MBCF卡1张,256MBCF卡2张;便携小DC用的2GBSD卡1张;PSP游戏机用的2GBMSDuo短棒1根、1GBMSDuo短棒1根;手机用的1GBRS-MMC1张;MP3里面还有1GB闪存。这些物件加起来不多不少,总计10GB。

CF卡体积最大,但容量也最大

面对10GB这个数字,我忍不住感叹闪存容量增长速度之快。想当年,,第一次接触数码相机,那是一台柯达的DC210,配一张8MB的CF卡,可以容纳约40张照片。随后由于工作的关系又使用过柯达的DC265(160万像素),标配的卡为16MB。同事在出租车上丢失了一个相机包,让我们最心疼的并不是那台佳能G1数码相机,而是1GB的IBMMicrodrive(微硬盘)!在那个年代,1GB闪存卡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即便是相对廉价的Microdrive,市值也将近3000元,何况是1GB的闪存?

到现在,时间仅仅过去5年,我们却很少再听到有人说Microdrive实惠、划算了,因为闪存已经彻底地进入了G时代,最便宜的4GB卡,只有六七百元,而4GB已经足以让绝大多数数码相机一次拍摄上千张照片了,Microdrive虽然容量可以做得更大,但性价比的优势已经消失殆尽,可靠性、功耗、速度等问题却始终无法解决。

闪存的容量虽然不成问题了,但各不兼容的不同格式却让许多人头疼,有时候闪存卡的格式甚至成了选购数码相机或者手机的决定性因素。我手中的那10GB闪存,就分属4种格式,而本次评测所涉及的闪存卡格式,就多达9种,数码相机、游戏机、手机等等产品分别会支持这些格式中的一种或几种,而读卡器所标称的支持格式数量也开始极大丰富,从最开始的4合1、6合1到现在的18合1、22合1,相信地球上能够脱口说出这22种格式的人不超过100个。

借这个机会,我们还是来梳理一下这众多的闪存卡格式吧,去伪存真,化零为整。

闪存卡格式一览

闪存卡究竟有多少种格式?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说法,对于读卡器的生产和销售商来说这个数字更是越大越好。然而从接口类型和用途来划分,实际上闪存卡目前流行的格式数量应该是11种,其他还有一些格式,其实是这11种格式的衍生品或者变种,有时候甚至仅仅是一些特性的变化(例如最大容量、速度的区别)。在2年多以前,我们曾经对闪存卡的格式渊源进行了一些介绍(find.pcworld.com.cn/21665),现在2年多过去了,又有一些新的格式冒出来,不过大多是针对手机设计的小型化闪存卡,我们更新了这份闪存卡规格一览表.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这11种闪存卡规格内在的联系和格式名称的规律。

首先介绍一下最简单、分支最少的两种规格:CF卡和xD卡。CF卡是所有闪存卡中体积最大的,也是最早出现的闪存卡格式,目前也是容量最大、速度最快的闪存卡。CF卡主要应用在数码单反相机和一些高端的DC产品上。CF卡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CFⅠ型和Ⅱ型,后者比前者厚50%,主要为Microdirve这类产品所采用,在过去也有一些大容量的闪存CF卡会采用Ⅱ型,但现在已经基本绝迹。xD卡是一种数码相机领域体积最小的闪存卡格式,主要被奥林巴斯和富士的数码相机产品所支持,本次评测我们未进行此格式闪存卡的测试。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稍稍复杂一些的记忆棒(MemoryStick,缩写为MS)家族:记忆棒是由索尼制定并推广的闪存卡格式,普遍应用在索尼旗下的各种家电和数码类产品中,例如数码相机、DV、笔记本电脑、电视、游戏机等等,由于索尼的产品销量极大,虽然记忆棒与其他闪村卡不兼容,但是在其他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内置的读卡器上,却普遍提供了对记忆棒的支持,各种多合一的读卡器更是不会缺少记忆棒接口。经过多年来的推广,目前记忆棒已经成为继CF和SD大家族之后,流行程度排名第3的闪存卡格式。虽然记忆棒是索尼专有的格式,但是Sandisk、宇瞻、三星等厂商也获得了生产和使用此格式的授权,因此市场上记忆棒的并不止索尼一个品牌,此外再加上一些水货和组装假货的泛滥,记忆棒的平均价格已经与CF、SD基本一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水货和组装产品反过来还促进了索尼数码类产品的销售,因为用户没有了储存卡价格较高的后顾之忧。

同其他各式的存储卡一样,记忆棒也在不断进行着瘦身运动。其实现在还是用标准记忆棒的设备已经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卡片式数码相机都使用MSDuo(短棒),短棒的体积只有普通记忆棒的一半,而索尼PSP便携游戏机的流行更是让大容量短棒变得尤为抢手。

对于索尼爱立信的手机来说,短棒也逐渐显得有些大了,于是又出现了体积更小的MSMicro(M2),我们可以在M608c、W958c这样手机上见到MSMicro插槽。

最后我们来介绍看其最为复杂的SD/MMC大家族。我们都知道,SD卡和MMC卡是彼此兼容的,能够用SD卡的设备通常都可以用MMC,在读卡器上两者也共用一个槽位。但实际上,SD和MMC背后各有一个不同的组织,分别叫做SDA(SD联盟,由松下、东芝和Sandisk共同发起组织)和MMCA(MMC联盟,由Sandisk、NEC、摩托罗拉、英飞凌、诺基亚、三星、惠普、美光等联合组建),虽然SD卡和MMC本是同根生,这两个组织其实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容量和速度规格的提升,还表现在对更小尺寸的新规格制定上。底,当SDA还沉浸在速度和容量优势的喜悦之时,MMCA不动声色的推出了RS-MMC(ReducedSizeMMC,缩小尺寸的MMC),体积比MMC缩小了一半,并逐渐被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西门子等厂商的手机所支持。而SDA就如同归龟兔赛跑中的兔子,睡醒了之后奋起直追,于是MiniSD规格在由Sandisk率先推出,体积类似于RS-MMC,但适配器的结构不同。

在推出RS-MMC之后,MMCA开始进一步着手提升MMC本身的速度和容量,曾经有一个叫HS-MMC(HighSpeedMMC,高速MMC)的规范,但仅仅是昙花一现。直到后来MMC4.0规范出台,MMC开始更名为MMCPlus,最大速度可达26MB/s(高频率版本更可达52MB/s)。MMC4.0规范同时也对RS-MMC进行了更名,变为MMCMobile。

有了MiniSD和MMCMobile,看似争斗应该结束了。但闪存卡小型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手机内部的空间更是寸土寸金。Mini、Mobile都还不够,我们还需要Micro。于是我们见到了MicroSD和MMCMicro,其中前者最初的名字并不是MicroSD,而是叫TransFlash(TF卡)。这些产品与其它储存卡的体积对比如图。其实还有第3种Micro闪存卡,那就是上面提到的MSMicro(M2)。

不同规格闪存卡实物体积对比.

我们来总结一下:闪存卡的格式虽多,但大体可分为CF、MS(记忆棒)、xD和SD/MMC4种接口,事实上只要支持这4种卡,通过适配器它就可以支持所有的闪存卡。闪存卡名称后面带Micro的,是体积最小的一类卡,而带有Mini、Mobile、Duo之类字样的,是中等提及的卡。

你需要一个高速读卡器

如何测试闪存卡的最高读写速度?我们认为最重要、首当其冲的是挑选一个足够快速的读卡器,

如果读卡器速度慢,就会成为测试的瓶颈,就如同用一台最大刻度只有50公斤的称去给别人称体重,大部分人都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I-ODATA高速读卡器

市面上的读卡器产品其实遍地都是,甚至30元都可以买到一个18合1甚至20合1的读卡器,许多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也都内置了多合一的读卡器。但经过我们的测试,绝大多数这样的读卡器都存在速度瓶颈,无法完全发挥高速闪存卡的速度优势。

根据最新的SD1.1和MMC4.0规范,SD卡和MMC的数据传输率上限分别可达25MB/s和26MB/s,相当于167和173,Sandisk的ExtremeⅢCF卡所标称的数据传输率也高达20MB/s,索尼MSPro的规范也指出最大数据传输率可达20MB/s。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最高数据传输率达到20MB/s左右的读卡器。那么,什么样的读卡器能达到这样的速度?简单说来就是要看控制芯片。现在市场上速度最快的读卡器,所采用的芯片主要有两种:创惟科技(Genesyslogic)的GL819和安国微电子(AlcorMicro)的SG365A。这两种芯片都支持高达20MB/s以上的数据传输速度,以及SD、MMC、CF、MS、xD等闪村格式的最新规范,可以充分发挥出高速闪存卡的性能优势。

采用GL819芯片的创见高速读卡器

本次评测我们专门也征集到了两款高性能的读卡器,分别来自创见公司(Transcend)和日本的I-ODATA株式会社。这两款产品都支持目前最新的各种储存卡格式,在试验之后发现,它们都可以提供高达20MB/s的数据传输支持,本次评测的所有测试结果,就是综合了两款读卡器的成绩之后所得。我们还发现,绝大多数闪存卡产品在这两款读卡器上测试的成绩几乎完全相同,拆开这两个读卡器,我们发现它们都采用了创惟科技的GL819芯片,因此获得相同的结果是很正常的。据了解,市场上还有一种鹰泰科技(EagleTec)的读卡器,采用的也是GL819芯片,性能表现类似。不过在我手中只有一个鹰泰科技的老款读卡器,经测试其读卡的速度上限大致为8MB/s左右(其实这个速度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市面上许多廉价的读卡器实际读写速度只有5MB/s甚至2MB/s),就算你将一块具备20MB/s实力的高速卡放入这个读卡器,你也只能够获得8MB/s的实际速度。

那么使用旧款低速闪存卡的用户是否有必要配备高速的读卡器呢?我们拿一块256MB的Sandisk普通低速CF卡,在鹰泰科技的老款读卡器上测的读取速度只有6MB/s左右,换到创见的读卡器上,读取速度立刻达到了10MB/s,由此可见高速度卡器的必要性。更何况,在将来你可能会拥有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闪存卡,读卡器的投资是能够得到回报的,在容量动辄达到2GB甚至4GB的今天,读取整张卡的时间可能要长达10分钟,有了高速的读卡器,能够让你节省一大半的时间,何乐而不为?

高速读卡器的优势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但代价我们也有必要告诉大家:高速读卡器的价格比普通的也要贵出数倍,例如创见的这款读卡器,市场价格在150元左右,是一般读卡器的3到5倍,如果你手中有大容量的闪存卡并且频繁需要使用读卡器,相信这样的代价是能够承受的。如果你手中只有一些容量较小(不足512MB)的低速卡片并且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添置新卡,那么低速的廉价读卡器就够用了。

闪存卡评测方法

在解决了读卡器的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我们采用了一台Napa平台的笔记本电脑作为测试平台,型号为华硕A6Ja,这款产品采用了Intel酷睿双核处理器T2400,内存容量1GB,硬盘为SATA接口的100GB5400r/min,显示卡为ATIMobilityRadeonX1600,屏幕尺寸15.4英寸,光驱为DVD刻录机。

SisoftSandra移动存储测试

在这台笔记本电脑上,我们安装了英文版的WindowsXPProSP2操作系统,打好了各种补丁,并安装了SiSoftSandra2007和HDTach3.0.1.0,此外还准备了秒表和一组数据文件。

SiSoftSandra2007中的RemovableStorageBenchMark测试项目可以提供对闪存卡等移动存储设备的详细测试,包括各种不同数据块的结果,例如512B、32KB、256KB、2MB、64MB等,为了模拟数码相机和手机最常用的文件类型(照片、音乐文件和视频短片),我们主要考察2MB和64MB数据块的测试结果,通常情况下闪存卡的读写速度会随着数据块容量的增大而上升,对于散碎小文件的读写速度普遍较慢。

HDTach3.0.1.0可以对闪存卡的持续数据传输率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相当于向闪存卡写入一个连续的大文件,通常这一结果就是该闪存卡的最高极限速度(当然,受读卡器的制约,这一速度与该闪存卡所标称的最大速度有一定差距)。

最后我们还试图通过人工秒表记时的办法来测量读卡器进行实际文件读写的速度,为此我们专门准备了一个454MB的视频文件和由200余个数码相机原始照片组成的文件夹,总容量共405MB。我们通过人工操作来进行复制拷贝操作,并记录时间。但是最后我们发现,这一方法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同的闪存卡上会出现不同的状况,结果的可重复性差,并且不同闪存卡之间不一定具有可比性,比如一些闪存卡在FAT和FAT32两种文件格式下的速度差异巨大,另外一些闪存卡在全空状态下和半满状态下读写速度完全不同,越到后面速度越慢,而各个卡的容量各不相同,无法统一。我们决定舍弃这一方法的测试结果,最终只刊出SiSoftSandra2007和HDTach3.0.1.0的成绩,见表2。

解读测试结果

看了这么多的测试数据,你一定会发现不少规律和有意思的现象:

1.在我们的一贯印象中,CF卡是容量最大、速度最快的闪存卡格式,但通过这一次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容量上SD卡已经和CF卡不相上下,而在速度上,本次测试的SD卡(以及MMCPlus)全面超越了CF卡,同一品牌、同一系列下的CF和SD卡之间就可以看出这一差距,尤其是写入速度上。

2.在同一个家族内,闪存卡的体积越小,速度越慢,例如SD、MiniSD和MicroSD,平均的读写速度依次下降,在写入速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3.如果你最关心的是闪存卡读写照片的速度,那么请参考2MB数据块的读写速度。如果你关心的是闪存卡在相机连拍时的性能表现,你应该参考写入速度而非读取速度。通常情况下,读取速度都会比写入速度快,这也是闪存类产品的共同特点。

BestBuy

我们本次共测试了来自于7个主流品牌的37块闪存卡,总容量超过60GB,涉及的格式达9种。通过性能测试以及对价格和服务的考察,我们为大家推荐以下5款产品:

SandiskExtremeⅢ2GBCF卡:虽然这款产品在国内上市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但直到今日它仍然是市场上速度最快的CF卡。不仅仅是速度,能够在更严苛的环境下使用、附带安全保护软件、长达5年的质保期限都让专业级的用户怦然心动。

ATPProMax2GBSD卡:在国内市场属于后来者的ATP,在国际市场上其实已经征战多年,其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为专业用户所称道。ProMax2GBSD是本次测试的所有SD卡中速度最快的,价格和服务也很具竞争力。

创见1502GBSD卡:创见的这款标称速度150的高速SD卡基本达到了其标成的速度,与ATP一起成为速度最快的SD卡产品,高达20MB/s的读取速度和16MB的写入速度让你的拍摄和浏览都异常迅捷。

KingMax1GBMircoSD卡:虽然体积只有指甲盖大小,但KingMax的这块1GB的MicroSD卡的读写速度并不比大块头的闪存卡慢多少,价格也十分平实。

篇8:闪存盘

据介绍, 清楚、准确地标注闪存盘的读写速度, 并注明达到其速度的电子产品的配置以及读写速度等测试条件非常必要。比如, 相机中使用的存储卡, 如果写入速度不够快, 相机就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将数据导入存储卡中, 从而造成拍摄时存在滞缓现象。通常读写速度越高, 闪存盘售价越高, 不标明读写速度有误导消费者嫌疑。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提示消费者, 应按需购买闪存盘。闪存盘产品价格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它的容量和读写速度。如果只是用于一般的文件传输, 则不必要选购高速度的产品。对于经验不足的消费者, 建议最好选购知名品牌的、已经上市一段时间的产品, 这样的产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 质量相对稳定。如果闪存盘是用于相机, 且经常使用连拍功能、拍摄4K视频等, 则建议选择速度较快的产品, 以达到较好的使用状态, 但高速产品价格相对也较高。需要注意的是, 在购买高速产品前, 需要提前确认自己的设备是否支持或兼容, 以免花冤枉钱。

选购闪存盘还应注意细看产品标识和说明, 特别要注意存储容量、读写速度、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尽量按照要求使用产品;要警惕缩水闪存盘。购买后要现场开封, 复制和打开一个大小超过闪存盘标注容量一半的大文件检测一下, 尤其是影音文件, 也可用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其是否为“缩水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闪存卡介绍】相关文章:

闪存卡介绍范文05-21

基于闪存的海量图像存储系统的设计09-11

基于闪存K9W8G08的研究和应用设计09-11

上一篇:《少年中国说》原文及翻译下一篇:食堂日常工作流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