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雷锋精神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2024-05-24

观看雷锋精神纪录片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1:观看雷锋精神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观看雷锋记录片心得体会

按照党委和青年组的安排,3月5日下午党员和青年组员工观看了雷锋纪录片和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看后觉得只有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只有保持良好心态不计得失,才能把好事做得更持久。

“雷锋”精神是一种力量,正是这种不灭的精神源泉,激励着许多人勇往直前,成为楷模。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更胜任本职工作,把工作做到最好。要学习雷锋精神:

一、钉子精神

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求实,敢于钻研,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做一颗“钉子”,丢掉浮夸和浮躁,做好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坚守岗位,为人民服务,乐于助人,哪里需要帮助那里就有他。作为物业管理部门,更要做好工作,为商场经营服务,为大厦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学习雷锋的学习精神

雷锋酷爱读书,他经常认真读书,每一篇文章他都仔细地品味,并每天写日记。他热爱学习,知道只有学习才能进步,才能使思想得到升华,要像雷锋一样多学习多思考。

四、学习雷锋艰苦朴素的精神

雷锋勤俭节约的精神也是值得歌颂的。他从不乱花钱,把钱用在需要的地方。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忽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也要向雷锋一样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也正是目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倡导的。

五、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

乐于助人是雷锋的优秀品质,帮助他人时毫不犹豫,他做的好事不计其数,正像他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那种工作,都要努力学习,尽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有困难的人。把雷锋精神更好的继承、传承和发扬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篇2:观看雷锋精神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一城之美,始于文明。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体现于外表,更在于其“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情。一抹志愿红温暖一座城,学雷锋活动是温暖一座城市的美丽风景线。_指出:“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开展学雷锋活动体现着公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是提升城市文明的载体。“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雷锋精神的精髓,也是他光辉人生的真实写照。但是,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学雷锋活动必须常态长效,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拼搏奉献,才能擦亮“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文明底色,展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讲礼貌、处处是文明”的美好城市风采。长沙创新开展“雷锋传人·长沙榜样”推评、续写雷锋日记以及喜事新办、新乡贤评选、“文明餐桌”等移风易俗活动,逐渐形成“15分钟志愿服务圈”,“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已成为市民自觉践行的新风尚。

篇3:纪录片中的人文精神研究

一、电视纪录片中人文精神的表现和缺失

1.1人文精神中缺乏真实

“真实”, 在现实的拍摄中是一个可塑造性很强的理念。以《三里冢》系列纪录片而闻名世界的日本纪录片制作人之所以坚持采用纪实主义方式, 这就使他的作品非常注重过程, 注重反映生活本身。因此, 想要让中国的电视纪录片重整旗鼓, 最重要的药方就是用心去创作, 用心去感应时代和芸芸众生。其次, 才是鼓励各种新形式, 新观念的出现, 在此基础上, 给新纪录作品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鼓励人文精神的多样性表达, 不断丰富符合时代特色的人文内涵。

1.2大众纪录片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1993年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1997年北京电视台《百姓家园》提出“让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一趋势的出现, 将纪录片回归到生活, 贴近平民, 把镜头对准了社会, 对准了普通人, 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当代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这一切都与纪录片所具有的交流、沟通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1.3纪录片中的人文精神过于单一

纪实主义十分重视再现生活的原生态, 纪实主义的出现促成了中国电视纪录片从工具论转向本体论。一时间, 同期声、跟拍、摇晃镜头等表现方式渗透到了电视的各种领域, 而纪录片的创作者更是把它奉为圭臬, 不遗余力地“跟随、跟随再跟随”。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 这种质朴的表现方式从当初的清新走向平庸, 自然走向做作, 纪实方式缺失了最初的原动力, 进而也使纪录片所应蕴藏着的人文精神变得庸俗化和简单化, 缺乏真正的穿透力和历史感。

二、纪录片中人文精神的作用

2.1人文精神影响纪录片的创作

90年代以来, 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形态正在越来越被人们所接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许多圈外的纪录片通过电影、电视节等形式大量涌入中国, 中外纪录片合作的机会也日益增多, 这不仅给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带来了与当时求真心理一拍即合的纪实主义拍摄方式, 甚至还引起当时中国纪录片理论界和实践界对纪录片进行了再认识, 实现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向本体论的转变。

2.2以《望长城》为例分析纪录片在人文精神视觉化中的意义

《望长城》拍摄于1991年, 与传统的电视纪录片不同的是, 它将镜头对着长城两岸的普通人, 投向了在历史中延伸的现实的人生。同样拍摄历史文化、自然山川, 它更倾向于将关注的重点转向认得活动、或者把自然景物的战士与现实中得人紧密结合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提炼人文精神的当下意义。它在纪录片语言、题材、风格、视角、叙述方式等诸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形成了中国纪录片发展中的一道分水岭。

三、如何重塑纪录片中的人文精神

3.1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纪录片的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思想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如儒家对美善合一的理解, 所谓“尽善矣又尽美矣”。正如美学家李泽厚所言:“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构成一种性格——思想模式, 使中国人民获得和承续着一种清醒冷静而又温情脉脉的中庸心理:不狂暴, 不会玄想, 贵领悟, 轻逻辑, 重经验, 好历史, 以服务于生活, 保持现有的有机系统的和谐稳定为目标, 珍视人际, 讲求关系, 反对冒险, 轻视创新。”

3.2拍摄视角平民化

平民视角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 指的是一种态度, 一种平视普通大众, 平视普通生活的态度。其二, 指的是在纪录内容上, 应尽量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关注普通民众社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平民视角作为创作角度的纪录片, 不仅可以讨好受众, 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化作用, 所表现出来的真实、质朴以及对被拍主体和受众的尊重和信任, 使得纪录片更易引发受众的共鸣与深思。

3.3要有正确的创作态度

为了留守纪录片的人文精神, 保存纪录片的高品位, 需要创作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 要有正确的自身定位。第二,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只有善于观察, 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才能有多元化的题材, 才不至于让观众陷于审美疲劳。第三, 融入事件, 融入被拍摄主体的生活

四、结语

人文精神本身就包含着与人相关的各个层面, 它的内涵极为丰富, 为此, 倡导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人文精神, 首先就应该站在新的历史高度, 把人文精神变成大众化的精神, 将中国纪录片中的人文精神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朱维铮.何谓“人文精神”[M].选自《人文精神寻思录》.北京.文汇出版社.1996

[2]陈虻.纪录今天就是纪录历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篇4:纪录片的历史精神

纪录片的定义难以界定,广义将非虚构的影片都可称之为纪录片。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纪录片关注的是人,不论是人物的事件还是事件中的人,即便是风景纪录片也是人在思考和表达。而人都有其各自的历史意识、历史观念即历史精神。因此纪录者都有其历史精神。纪录片要以历史精神来衡量,要接受历史精神的检验和评判。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字或影像所记载的历史到底是不是绝对真实?是不是对绝对真实历史的还原?从古到今都有着历史精神,影响着那个时代的思想和生活。如古希腊历史起源论是“历史退化循环论”,他们将历史分为四个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战争)、黑铁时代:古印度认为历史是“灵魂转世,人生轮回”:中国古代的历史也是轮回论,认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都是一种历史循环论:世界民族中有一个例外是犹太族,他们的历史观是线形历史观,看重的是未来。由于各个民族历史精神的不同,对世界的看法是显异的,对历史事实的理解也必然存在着差别。古代西方人们的历史精神是普遍认为历史无多大意义,如基督教观念是上帝创造人类,上帝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为了同魔鬼争夺灵魂,是服从于上帝自己的目的,他不服从于人的目的,所以人类不需要重视历史,人类只从上帝那里得到启示即可。而中国古代的历史精神是世界没有上帝,只有祖宗神,祖宗会保佑你,因此中国特别重视历史,记载历史的目的是为了祖宗信仰,为了现世,是一种将理想放在过去的历史观。因此中国历史文献之多远高于西方,由于东西方历史精神不一样,思想意识价值观也就不一样。

纪录片类别划分异彩纷呈,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纪录片分为不同的类别。高鑫教授按照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文化背景、大众情绪变化的创作理念将中国纪录片划分为三个阶段:即60——80年代的“教化与指导”、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客观与再现”、21世纪初的“主观与表现”三个阶段。何苏六博士则把中国纪录片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 —— 1977):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 1992):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 1998):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2004)。两种划分方法的时间分期基本上是可以重叠的,只是表述角度不一样而已。我们综合这两种对纪录片的划分方法来试着解析其纪录片发展不同阶段纪录者所拥有的不同的历史精神。

一百年前影像的出现开始了用影像记录历史的历史,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17——19世纪西方近代历史精神。那时的历史精神是认为人类历史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历史有自己发展的客观规律。如笛卡儿看重人的理性:康德认为是善与恶的斗争使历史走向完善:黑格尔认为历史具有规律性,虽然各个目的不同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马克思认为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阶级斗争。他们的历史观是一种历史绝对论:规律不可抗拒,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历史规律的限制,但人们可以掌握规律。历史是一门科学。这就是当今中国的历史精神。

60——80年代,中国经历了文革,马克思主义被中国教条化的理解,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历史精神就是“教化与指导”。根据列宁的“广泛报道消息的新闻片,这种新闻片要有恰当的形象,就是说,它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而错误的将纪录片也看作是“形象化的政论”。没有认清纪录片和新闻片的差异,这是一个纯粹的新闻纪录片时代。以政治化为主导,表达的是国家的话语,国家对这个时期的纪录片拥有绝对话语权。纪录作品表现的不是个体的人。而是集体的人,不是小我,而是大我。纪录者是高高在上的。是宣传者,是说教家,观众对此只好敬而远之!何苏六博士将这一时期的中国纪录片更细分为政治化纪录片(1958——1977)和人文化纪录片(1978——1992)两个时期。人文化纪录片表达的依然不是单个的人,不是“这一个”,表达的是“集体人”,仍然是全体化话语,节目样式虽然较政治化纪录片丰富,但“民族精神”仍是人文化纪录片的主题表征。

当时的代表作品《英雄的信阳人民》、《收租院》、《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都“几乎无一例外地被纳入‘思想教育节目’之中:或‘通过介绍革命历史和先进人物事迹进行思想教育’或‘通过介绍锦绣河山和建设新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和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相关,特殊的历史环境让我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精神特别重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把政治在生活中简单化和夸张化理解,政治成为了时代的单一声音。中国本身又具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在这种历史精神的指引下,纪录者的“摄像机只能远远的在生活的表层推移。小心翼翼地寻找万能镜头,战战兢兢地罗列保险系数。”

美国学者巴巴须和泰勒将国外的纪录片划分为四个类型,即解说式纪录片、印象式纪录片、观察式纪录片和自省式纪录片。解说式纪录片和中国60——80年代的“教化与指导”纪录片对应,印象式与观察式纪录片和中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客观与再现”纪录片相应,自省式纪录片则对应着中国21世纪初的“主观与表现”纪录片。

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的纪录片主要是解说式纪录片,以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英国纪录片学派为代表。代表作是《漂网渔船》、《夜邮》、《锡兰之歌》等。解说式纪录片大量使用权威旁白和解说,把电影作为宣传的讲坛。以观点鲜明、掷地有声的解说词为主要表现手段,主张电影的宣传功能。强调社会责任。特征是“画面+解说”,“上帝之声”,电影是“打造自然的锤子”,而不是“关照自然的镜子”。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精神的影响下,苏联当然不会无视这种宣传式的纪录片,爱森斯坦说“纪录片,不仅是感性形象可以直接表现在银幕上。抽象概念,按照逻辑表达的论题和理性形象也可以化为银幕形象”。(《爱森斯坦选集》第一卷)他甚至想拍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是当时时代的历史精神使然!

由于注重宣传性,这一阶段的纪录者认为纪录片的思想观点最重要,形式其次,用声音压倒画面的解说即可,内容压倒形式。从符号学角度表达就是所指压倒了能指。

物极必反,当格里尔逊式纪录片逐渐被人们怀疑后,创作者的历史精神也来了个大逆转。20世纪60年代印象式和观察式纪录片的主要流派是纯观察式美国

直接电影(观察电影)和法国的参与观察式的真实电影。又称真理电影或“触媒电影”。

60年代法国人让鲁什创立真实电影学派,代表作是《夏日纪事》。主张无搬演、无导演、无操纵剪辑,要尽可能真实地纪录生活,是一种“非表演、非戏剧、非叙事”的电影。认为真理电影的“实践者不应该画地为牢地被锁定在摄影机的后面,只是消极地等待事态的发展,而是应该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打破这种现实的遮蔽,在一种更加积极的意义上。去实现人和人之间的沟通。”真实电影创作者总是想法去促成某种非常状况的发生。

而完全与格里尔逊式宣传式纪录片走向反面的是美国人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骨干的摄影小组创立的直接电影。其开山之作《初选》(1960年)多信手拈来的生动细节和令人叫绝的抓拍。直接电影的核心观点是“尽量让镜头前自生自灭的‘事实’在影片当中进行‘自我阐述’。这就是说:它是如你所见。”直接电影创作者往往手持摄影机随时待命,在紧张的环境中观望着事情的进展,满怀期待。这两种纪录片都是把真实与否作为自己电影的美学基础。

与此相应的是中国在经历了60年代——80年代“教化与宣传”创作的历史精神后。80年代——90年代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历史精神也走向了另一面“客观与再现”。也即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代表作是《望长城》、《沙与海》、《藏北人家》、《最后的山神》、《深山船家》等。“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关注普通人和选择平民视角,“人”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题表征。题材小型边缘化。纪实成为主导。淡化观念表达。“历史上的任何重大转变都可能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端倪,对人物及事件走向的分析和对不可预见因素的判断。都能使历史理性在纪录片作者身上闪光。”历史精神使纪录片作者闪光,也使纪录片闪光!

此时期纪录片强调客观再现。内容也好。形式也罢,纪录片都得真实表达。不在乎表达什么观点,借用什么形式,纪实才是主导,客观真实才是重中之重。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这一时期纪录片是能指与所指平衡。

两次世界大战使社会思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哲学和历史。如“历史是有意识的生命经验”(伏尔泰)“时间是人类历史的地平线”“向死而在”(海德格尔)“精神即世界”“世界是在精神活动中得以显现的”“精神的自我意识即哲学”“历史即哲学”(克罗齐)“人类历史意识产生于生存的自我意识”(雅思贝尔斯)现代历史学家开始攻击马克思、黑格尔的历史绝对论。

现代历史精神认为人是个别的偶然的瞬间的不可替代的,因此历史也是个别的偶然的。历史无固定的发展目标无固定发展模式也无必然性和规律性,人类对历史的选择是一种可能性,生活在历史中具体的人随时都在选择。因为人类思维活动都是发生在现时现刻的,历史研究总是由现世现刻的现实引起的,由现时现刻的兴趣来理解和思考的。无客观的历史只有主观的历史。历史永远是人类心中的历史。研究历史的人的思维就是当下世界活跃在他们头脑中的思维。“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研究历史是为了今天和未来。“谁控制了历史记忆谁就控制了现实行为动力学”。

纪录者对历史事件的纪录即历史叙述。历史事件客观存在,历史叙述却是人的创造。由于各个纪录者历史精神的差别,纪录者对历史的认知必然有着他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纪录者的创作目的、创作风格、编导意图等的不同都将影响到纪录片的真实性,本身的事件因为纪录者的参与而具有了现实现刻的意义。史料一样但纪录者的历史精神千差万别历史叙述也就会千差万别。

在现代历史精神的影响下,因为人的参与要达到纪录片的完全客观真实是做不到的。于是推崇“互动与主观”的自省式纪录片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出现,自省式纪录片强调疏离效果和拍摄者的自我暴露。“该类‘纪录片把评述和采访、导演的画外音与画面上的插入字模混杂在一起。从而明白无误地证明了纪录片向来是只限于再现,而不是向‘现实’敞开明亮的窗户。导演向来都是参与者——目击者,是主动制造意义和电影化表述的人。而不是一个像在真实生活中那样中立的,无所不知的报道者。”’

计算机成像技术(CGl)的发展使得复活历史、情景再现成为可能,在纪录片被纳入商业机器中,通过虚构来揭示“生活是如何成为这样子的”的新纪录电影手法在20世纪90年代被商业所利用。美国学者林达·威廉姆斯在《没有记忆的镜子——真实、历史与新纪录电影》(1993年)一文中首次提出“新纪录电影”这一概念,他说“对真实和虚构采取过于简单化的两分法,是我们在思考纪录电影的真实问题时遇到的根本困难。选择不是在两个完全分离的关于真实和虚构的体制之间进行,而是存在于为接近相对真实所采取的虚构策略中。”新纪录电影的真实是由纪录电影创作者通过在摄影机前后的操纵性的手段制造和构建的。

中国纪录片创作由80年代——90年代的“客观与再现”在现代历史精神的影响下也发展到21世纪初的“主观与表现”阶段,即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现在)。以张以庆的一部强调主观表现的《英与白》在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获得四项大奖为标志。这时期中国电视逐步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市场对纪录片有了绝对的话语权。纪录片要生存必须关注市场,要赢得市场纪录片就必须大众化,而为了吸引大众,中国此时期纪录片也得学新纪录电影一样允许纪录片虚构场景和编造故事,让纪录片故事化和娱乐化。因为这样的纪录方式也未必不真实。这正是现代历史精神的体现。

由于注重了娱乐化,这一时期纪录片是形式压倒内容。声音和画面相得益彰,形式最重要,思想宣传倒是其次。从符号学角度表达就是能指压倒了所指。

纪录片是对历史和现实一种追求客观化的叙述,纪录者记录今天或昨天都是阐述历史。伊文思说“纪录片,把今天的现实纪录下来。将成为明天的历史。”纪录片就是当下的史书,纪录者就是当下的历史学家。

纪录历史“影像的缺席是一切历史叙述体系中最致命的缺憾,今天,没有影像参与的历史写作将是不完整的。”但我们却不能任意夸大影像纪录历史的功能而贬低了文字的纪录。影像纪录历史也不一定真实,有时甚至比文字纪录更不真实。文字纪录还可能更多的渗透了作者的理性思维。纪录片的真实与否要看纪录者历史精神的建构!

影像记录与文字记录仅仅只是记录载体不同而已。虽然影像纪录能够将历史还原和再现,但经过纪录者大脑的过滤,已经汇入了纪录者的主观想法,纪录者选取拍摄什么题材,选择拍摄什么人物和选择什么拍摄角度都由其纪录者的历史精神决定了。历史精神是由现实现刻的现实决定的。同样的历史不同的纪录者不同的历史精神表达的主题可能完全相反,所以我们切不可僵化地理解纪录片的真实,切不能固定不变地理解纪录者的历史精神。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像纪录如果撒谎和欺骗将比文字纪录更让人真假难辨,所以人们有时更愿意相信文字纪录而不相信影像纪录。不在乎纪录者用什么手段进行纪录,关键是看纪录者的历史精神正确与否。影像纪录者如果没有正确的历史精神,即便影像纪录有还原图像和声音的优势,它也不一定比文字纪录更有概括力和真实性。影像纪录和文字纪录都只是纪录而已。为了纪录历史的真实和深度,我们切不能丢了历史精神,纪录者心中应有正确的历史精神,才能解决纪录什么样的历史和怎样纪录历史的问题。什么才是正确的历史精神?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关注社会,以人为本,不仅关注人的事件,更要关注事件中的人!纪录者必须建构自己的历史精神,否则记录的历史就是一堆没有生命的材料,这样的历史纪录将没有任何意义!

由于人的参与,纪录者通过纪录片所记录的历史已经不是纯客观的历史而是主观的历史了,历史永远是人类心中的历史。古希腊认为:历史记载个别事实,比文学作品更不真实,因为文学作品还具有普遍性。还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从某方面说这句话今天也可改为:纪录电影记载个别事实,比故事电影更不真实,因为故事电影还具有普遍性,还有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说来故事电影也可算作广义的历史。难怪很多纪录片导演为了他心中的真实开始拍故事片,尽管他一再声明“此故事纯属虚构,即使是真也是巧合”,但它往往比某些纪录片更真实:如获得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贾樟柯导演拍的《三峡好人》就是以纪录片方式拍的故事片,它比有些纪录片更真实:许多故事片导演借真实的借口拍起了纪录片,但无论挂着什么名号,都无法隐藏它虚假的实质。难怪有人说“历史学家都是说谎话的”,因为科学可通过实验验证,而历史永远无法被历史证实,历史不能重复,与历史发生惊人的相似也仅是相似而已。历史不是科学,它是一种主观知识,无所谓正误。因此纪录片的绝对真实只不过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

篇5:关于观看雷锋精神电影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纪念日,40多年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不断进步,茁壮成材。共青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后备军和生力军,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雷锋月到来之际,为提高广大团员的思想意识,院团委开展了以“向雷锋学习”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为了激发广大团员乐于助人的热情,实现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的目的。

二.活动目的: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弘扬十七大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精神,引导我院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经精心策划决定,在3月17日开展“观看雷锋精神电影”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素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和发扬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主办单位:共青团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四.承办单位:动力工程系团总支委员会

五.活动时间:2011年3月17日(晚上7:30——9:00)

六.活动地点:中心学院小礼堂

七.活动安排:

(1)2011年3月12日

动力系团总支全体成员在书记办公室开会,确定所放的电影,并

且安排各委员的工作。

(2)2011年3月13日 由动力系团总支组织委员写“关于动力系团总支观看电影活动策划书”。

(3)2011年3月14日

由动力系团总支宣传委员以海报在全院范围内宣传;发动同学积极参与本次观看电影活动。

(4)2011年3月15日

由动力系团总支副书记负责与学院小礼堂负责人联系,并且与设备管理人员联系,确定在3月17日晚自习时能用。

(5)2011年3月16日

由动力系团总支组织委员于晚自习时发通知。

(6)2011年3月17日

由动力系团总支各委员统一组织带领同学观看有关雷锋精神的电影。

八.活动开展:

(1)活动当天动力系团总支全体成员务必在6:50时到小礼堂,对座位的安排进行整理,同时对设备的检查。

(2)活动的进行中动力系团总支各支部统计各班的人数,报给动力系团总支纪律委员,纪律委员要负责活动过程中的纪律。

(3)活动过程中由动力系团总支各委员负责活动进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

(4)看完电影后动力系团总支全体成员对场地的打扫。

(5)动力系团总支组织委员总结此次活动,各个支部负责写观后感。

九.注意事项:

(1)在活动过程中要讲礼貌,服务要热情、耐心,充分发扬 “人道、博爱、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

(2)在活动过程中要有组织、守纪律;要体现团结合作的良好精神风貌。

(3)要处理好总体协调和分工负责的关系;我们的主要职责是总体协调,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

十.活动意义:

雷锋精神对我们现代青年学生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培养我们乐于助人的品德,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雷锋同志相关影片的观看,让同学们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和光荣,并对雷锋精神有一正确,更深刻的理解,让他们在思想上得到受教育,意识上得到增强.作为新的集体,活动加强了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为大家结识新朋友,了解老朋友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篇6:观看雷锋精神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3月18日,由我们服务团在三教109举行了一次弘扬雷锋精神的活 动,参加的人员有大一每班7个自愿者。我们所观看的影片是《离开雷锋 的日子》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使全体同学了解雷锋精神和环保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学习雷锋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我系以及全院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自愿者们都聚精会神的观看着电影的每一个细节。

这次活动举办的十分有意义,让我们更加了解了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全心全意的为人们服务,心甘情愿的做人们的公仆。让我们在以后的路途中去帮助千千万万需要我们援助的人。使自愿者更了解社会问题的所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雷锋精神和对环保的重要意义,丰富自愿者的知识,扩张志愿者的视野,明白学生应该做什么,什么又不该做。怎样去做好一名自愿者。

观看玩电影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雷锋本人,我们又组织了进行雷锋知识竞赛活动,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来回答,让教室的氛围十分活跃让自愿者们了解到帮助人是一种快乐,不要因为有所顾虑和不是自己情愿去做而觉得不开心。让自己在以后一心一意投入到为人服务的行列中。

一、取得的成绩

1.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宣传工作,各班的小队长都通知到位。

2.电影开始放映后,纪律好,没有学生说话,玩手机,大家都沉浸在剧情中。

二、存在的不足

1.部分志愿者未准时到场。

2.由于部分班级做实验学生的到场人数未达到预期目的。

三、活动感言

影片教育着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并要有对社会、学校等做出一定的贡献的欲望。它告戒无论如何都要以人民利益为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主动积极的学习雷锋精神,绿化我们的大家园。看完这部影片后同学们普遍反映最大的收获就是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和雷锋精神要广泛的传播。而这也正好达到了我系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

电子工程系服务团

2011年3月24日

附雷锋知识竞赛问题:

1:雷锋同志逝世了多少年?46周年(1940——1962)

2:多少年,由抚顺市文明办发起的“雷锋基金”诞生了?1990年

3:雷锋基金是雷锋同志生前的存款做“火种”的,请问这“火种”是由多少开始的呢?100(现在已有73万了)

4:雷锋同志生前是在运输连多少班的?4班

5:雷锋逝世2周年之际,雷锋纪念馆建立在那里的?抚顺

6:“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是谁在1963年3月5日为雷锋同志而写的?毛泽东主席

7:“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是谁提的词?邓小平同志

8:“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 是谁的题词?****同志

9: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在叫什么小学?雷锋小学

10:哪一年,雷锋同志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11.8)

11:雷锋同志牺牲时多少岁?22

12:雷锋同志是在几年几月几日牺牲的?1962.8.15

13:雷锋同志是怎样牺牲的?雷锋同志在部队车场指挥倒车时,车尾部刮倒晒衣场的一根木杆打到他的头部负重伤,抢救无效。

14:雷锋同志生前的所在班于1963年1月7日被授予什么称号?“雷锋班”15:雷锋同志出生在哪里?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雷锋同志小时侯是读哪间小学的?在望城县龙回乡,清水塘,荷叶坝小学读书

17:雷锋多少岁就成了孤儿?7岁

18:雷锋有多少个兄弟?2个,一个弟弟,一个哥哥

19:雷锋精神又叫什么精神?钉子精神

20:1997年3月5日至4月26日抚顺雷锋纪念馆在辽宁省几多个城市举行巡回展览?13个(给3个选择11,12,13)

21:雷锋同志的真名叫什么?雷正兴

22:由于他热心辅导少年先锋队,共青团中央特决定追认他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是否有这件事?是

23:雷锋同志有否出任过抚顺市人民代表?有(1961年7月31日出席了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4:以下哪个工作是雷锋同志没做过的工作呢? A拖拉机手 B鞍钢工人 C推土机手 D通讯员 答案:D

25:1963年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上将为《雷锋生平事迹展览》题词上半句 “党的好儿子”。下半句是?“毛主席的好战士”

26:雷锋在为人民服务中,在工作上和学习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傻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和勤学苦练的“钉子”精神)

27:雷锋同志说他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篇7:观看马克思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一、立志。成大事者,必有大志。没有志存高远,就无法突破平庸的界限。马克思在17岁中学毕业的时候就树立了为全人类而奋斗的理想,这让他能够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这让他可以在生命中可以甘于忍受贫穷,愿意舍下安逸,始终不渝地为人类地事业不懈努力。社会是由人组成地,我们每个人地理想组成了社会地前进地方向。如果我们选择自私、封闭、短视地理想,就会让我们的社会环境变得冷漠、功力,而这最终会放射于我们自身。因此,我们的理想,应该至少与社会前进的方向相一致,把自我实现同人类进步结合起来,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勤学。马克思酷爱阅读,他写作《资本论》40年,研究了1500多本书,并且涉及了经济、历史、统计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甚至解剖学等方方面面。他还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他把阅读文学作品当作精神上的休息。同时,他在阅读时非常注重笔记功夫,在他的笔记中,密密麻麻的记录了他对所读书物的理解和要点。他把这些笔记放在特定的地方,需要的时候随手都能翻出来,他对这些笔记的使用已经到了如臂使指的地步。我们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他这种勤学的态度。博览群书终身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像马克思那样,把他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来做,才能持之以恒。

三、笃行。立德立功立言,想要立事,关键在于行。马克思毕生都在为人类的前途命运思索,忘我工作,经常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马克思墓碑上的写着:“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不光是一位哲学家,他还是一个实干家、革命家。他的一生是不断实践自己思想的一生。马克思认为,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来说,不是想得太少,而是想得太多。真理不应该光到顶层去寻找,也要到生活的底层去发现。马克思到工人住宅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不遗余力地关注劳动生产。这样地亲身实践,才成就了马克思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

篇8:观看雷锋精神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观看《雷锋的微笑》有感

今天我在学校观看了《雷锋的微笑》,看后让我感动不已,雷锋叔叔是一位善良,乐观的好人,他发扬了我们五千年古国团结的精神。

在电影中,雷锋叔叔他乐于助人,总是让大家笑口常开,她喜欢写日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留下来。雷锋叔叔有一个目标:像冯姐学习。冯姐是他们村的模范标兵。可见雷锋叔叔是多么谦虚。

有几幕是我记忆最清楚的,小学校长要雷锋叔叔去给孩子们做教育。因为没乘上最后一班车,所以没能按时到部队。他自己走了三十多里路,而且天还下着大雨。在途中帮一位老奶奶找到了失散十年的儿子。

雷锋叔叔还给灾区捐献一百元,但他自己却穿着一双补了又补的袜子,在运石灰石,他把撒在车上的石灰收起来,最终我日国家积累许多石灰。

看过这些,我潸然泪下,雷锋叔叔为国家省资源,这让我想起自己乱花钱买零食,把用过的旧衣物,书包丢了却不曾有过一丝节省的心,自己是多么浪费。今天雷锋叔叔教育了我,不已善下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做一位青少年“小雷锋”。中国人以学习雷锋精神为荣。

《雷锋的微笑》观后感600字

《雷锋的微笑》在三月绽放,《雷锋的微笑》感动着每一个人,《雷锋的微笑》让我们更加忠于这位偶像英雄。“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每当我听到这首动听的歌曲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雷锋。

雷锋有着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遭遇了种种的不幸。雷锋幼年时妈妈被吊死,弟弟被活活饿死,哥哥被饿死而爸爸被残忍地绞死。全家上下就只剩下雷锋一人艰难度日,但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对生活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面对再大的困难也永不言退,发誓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效祖国。

他不计得失的帮别人搬砖,把这项工作当成了一场比赛,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工作变的五彩缤纷,所有人都加入进来,整个工地上上演着一首“劳动进行曲”。不到几个小时,就全部完工了,正当人们想问请这位小伙子的名字时,他却早已离开……

他不畏狂风暴雨,护送年迈大妈和幼龄孩童,当安全抵达到家时,他连一口水都没喝就走了……雨虽大,却浇不灭心中那一团团热情之火。这,就是雷锋!

但是这位年轻的同志也有累的时候。在一次任务的途中,因公殉职,当时才20多岁。雷锋同志终于可以安稳的睡了……

雷锋并没有死,他已经永远地活在了人们的心中。雷锋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还活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还活着,积极乐观,尊老爱幼的精神还活着,严于律己,热爱集体的精神还活着!正如雷锋所说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电影看完了,可能有些人会潸然泪下,但看到更多的不应该是感动,是永存的雷锋精神。我们要把雷锋精神永远的刻在人们的灵魂深处!让《雷锋的微笑》处处绽放吧!

电影《雷锋的微笑》观后感

星期一上午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电影《雷锋的微笑》,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可是当我看完整部片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雷锋有着和我们现在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遭遇了种种的不幸。雷锋幼年时妈妈被吊死,弟弟被活活饿死,哥哥被累死,爸爸被残忍地绞死,全家只剩下雷锋一人艰难度日。他遇到过关心、同情他的人,也遇到过欺负他的人,但他始终坚定一种信念,对生活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面对再大的困难永不言退,发誓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效祖国。雷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誓言,他不计得失地帮别人搬砖;看到战友有困难了,偷偷地以战友的名字往战友的家乡寄去20元钱;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帮助他们拿东西,送他们回家……,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细节,恰恰反映出了雷锋同志的高尚品德,他不是一朝一夕做好事,而是用他的短暂一生都在做好事,他不图回报,不图名利,用平凡的一生铸就了不平凡的精神。

雷锋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壮烈牺牲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雷锋同志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死重于泰山,虽然他只活了20多岁,但是好事却做了一火车。他并没有死,他已经永远地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正如雷锋所说过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

篇9: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为时间核心,以天安门广场为空间核心,即将于10月1日当天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首播的纪录片《第一日》,尝试将一个个不同的微观记忆,锁定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用众多个体的故事,组成并“还原”1949年10月1日当天的中国。

纪录片《第一日》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推出的纪录片,全片共4集,每集50分钟。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出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和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联合摄制。

区别于传统历史文献类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第一日》避开传统的宏大叙事,将叙事核心聚焦在开国大典一天,并将视野聚焦在那些曾经亲历过开国大典的“普通人”身上,从“亲历者”的个体记忆辐射开来,对历史进行解读,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据纪录片《第一日》总导演樊志远介绍,片中使用的个体叙事,均来自于当年的历史记录以及开国大典亲历者的受访或日记。为了保证“故事”叙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摄制组从档案馆、博物馆或私人保存的当年的文物中,寻找70年前的痕迹,将它们重新展现在纪录片中。

篇10:观看雷锋精神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斌郎乡人民政府 关于观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的

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彻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的重要指示精神,应经开区党工委要求,斌郎乡党委政府于7月1日上午9点30分,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在会议室集中观看了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并展开了积极讨论。纪录片通过焦裕禄的领导、同事、子女以及宣传、研究焦裕禄事迹和精神的作家、学者的动情讲述,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内涵,利用翔实的历史资料,回顾焦裕禄在兰考475天以及在洛阳矿山机器厂9年工作的感人故事,用纪实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一位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

通过观看纪录片,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的大无畏精神,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真正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贯穿到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同时,要以第二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四风”问题为戒,坚决摒弃各种不良作风,要以务实的作风为民办实事,进一步提高廉洁从政、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一是改进作风,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焦裕禄同志信奉的“群众的利益是最高利益”的价值观和“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应永远成为所有党员干部的座右铭。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加强换位思考,努力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利用一切机会多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是认真抓好反腐倡廉教育。以群众路线三严三实活动为契机,以机关干部和村社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继续抓好党的宗旨、党纪条规和政策法规教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加强正面教育,学习典型,弘扬正气;加强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明纪,深化教育效果。认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提高自身素质,营造浓厚的廉洁氛围。积极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干部党员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监督检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做好对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排查解决机制。

三是加大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力度。对照《永远的焦裕禄》电影,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群众来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贪图享受的现象仍有存在。虽然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机关作风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或多或少存在着。要从深层次触及灵魂解决“四风”问题,就必须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总体要求,为各项工作 2

确立一个较高标准的要求,切实增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政治责任感。要确立较高标准,始终贯彻整风精神,聚焦“四风”,有针对性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讲认真动真格,通过改进作风及时有效解决问题,不达标准不交账。要严格按标准检验活动成效,把是否做到言行一致、解决问题,作为党员、干部考评的重要依据。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的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要把学习焦裕禄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全面学习,深刻领会,求实求效。自觉以焦裕禄为榜样,坚定信仰葆本色,保持清正廉洁,注重实干,时刻把群众装心中,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以实际行动推动我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中共斌郎乡委员会

篇11:观看反腐纪录片心得体会

程珍珍

通过这次学校组织我校教职工观看反腐倡廉纪录片,我看到有些党员干部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在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面前丧失,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原则和宗旨的事情,最终身败名裂,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我更深刻感受到了在当今社会进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对自身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章守纪,权利运作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观看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我觉得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通过学习观看反腐倡廉文件和纪录片,心得体会如下:

一、通过学习反腐倡廉精神文件和观看反腐倡廉的纪录片,提高了我们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不往来,少数公职人员放任自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流失,同时也带坏了一批干部,从而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在整个学习过程和观看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认认真真的学,扎扎实实的学,并深刻体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使自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切实找到切入点,并做到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带头和带动作用。

二、通过学习反腐倡廉精神文件和观看反腐倡廉的纪录片,我决定在工作中,要筑牢反腐防线,吸取他人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真正品尝了其中的滋味,那后悔可就晚亦。所以,强化自律意识,构筑廉洁从政的警世防线,是对每个公职人员的考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少数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这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注目的一个焦点。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学校党委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通过讲座、报纸、去、宣传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警示教育,使我校党员教师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也日益增强,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三、通过学习反腐倡廉精神文件和观看反腐倡廉的纪录片,我更深切体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要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时刻跟广大教师和广大学生联系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谦虚朴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在生活中,我的人生格言是: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快快乐乐生活。强化反腐倡廉意识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我要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篇12:观看纪录片心得

李阳 2013年3月29日

观看纪录片心得

终于比较完整的品味、学习和观看完了《公司的力量》、《防腐拒变》、《十八大报告解读》的纪录片,收获颇多。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集集精彩,发人深省,在观看的过程中百感交集、受益匪浅。说到心得,最深刻的就是两点:一个是文化,一个是创新,这两点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坚实力量。而通过对《防腐拒变》的观看,又让我对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运输队,作为全矿物料、设备运输的主体,承担着生产队组物料的运输和设备的安全下放到位的使命,所以职工的思想意识、个人做派就变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我矿的正常生产。最后通过对《十八大报告解读》的学习,让我深感振奋,报告有深度,所蕴含的新表述、新论断、新要求都体现了党的智慧、自信和先进。总的来说,对于以上三部纪录片我有三个很深的体会:

一、《公司的力量》充分论证了公司作为社会的组织,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力量。

“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这是清政府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说的,也是我看完《公司的力量》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公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公司是西方人的发明,西方的强大离不开公司的强大,中国要强大也要向西方学习,从公司学起。而今天,公司已经无处不在。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

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

当然,公司终究是公司,他要以营利为目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一个公司专门做慈善,不考虑成本,那绝对是假话,或者说那不是公司行为,而是其他方面的行为。因此,作为一个公司,在加强宣传工作的同时,要有一个目的,就是要通过宣传,促进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进而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销售做上去了,再反辅过来,支持企业文化建设、支持宣传工作,形成良性循环。从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公司一路走来的脚步,从官督商办到全民下海,从国家垄断到自由竞争,从中央计划到市场主导,和所有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一样,中国公司历经了发展模式的一次次试验和修正。改革开放后,随着个人的创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司开始了真正的成长。

公司能扩展一个经济单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资源、分散商业活动的高风险,公司实现了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新篇章。但随着公司的力量日益壮大,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各领域正向推进的力量之外,更要注重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否则会毁掉企业的创新。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过程中,由于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低俗、消极、不健康的现象,这是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所相悖的,也是必然被淘汰的。我们在行使自己的管理职权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理念,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利是人民群众给的,人民群众可以让你坐到这个位子上,也可以把你赶下这个位子。

防腐拒变要学会自重、自省,防微杜渐。我们应当从大多数职务犯罪案件中吸取教训,自重、自省,防微杜渐,做到不枉此行。否则,今日的他们就有可能是明日的自己。同时应当看到,他们的失足不是一日之功,是从不注重小节开始。千里江堤,溃于蚁穴,不论是工作,或是生活,一定要从每件事做起,树立良好的习惯,树立“要做就做更好”的意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三、党代会五年一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规划下一个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蓝图。仔细看了《十八大报告解读》,影响最深的是:

1、明确的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是对过去十年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是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提出来的,强调必须要贯彻落实,而且要长期贯彻落实,这个意义在于,科学发展观真正认清了我们发展面临的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

2、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次明确提出了“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以前已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并提,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标志着认识上的深化,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4、提出对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

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篇13:观看雷锋精神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公司为全球81%的人口解决了工作机会,构成了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制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人类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花了不到0.01%的时间里创造了97%的财富,而这一切都与公司的诞生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至今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的出现被称为“人类的成就”,美国凭借称霸世界的众多公司实现了自身的崛起,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探索了这么多年,也无法绕开市场经济的话题,因为纯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只会带来落后,仅有竞争机制的引入才能避免大锅饭养懒人的局面。影片中说“公司是一种过程”,我十分赞同,公司代表着奋斗、提高、发展不可避免的现实过程。

通常,我们都自然地从物质的、经济的层面看公司,因为它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在人们的生产事业方面造成了巨大变革,可是我们如果从文化和全球化的角度看公司,又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公司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和发展,所以它一出生就携带着资产阶级的精神——自由平等、追求物质享受和私欲的满足。当今社会,人们不需要经过教会和国王的约束,不需要掌握特权,就能够经过创立和加入公司来成就个人,它为每个人的奋斗供给了平台,这种自由平等的方式以及所产生的竞争机制让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每个个体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个体价值的实现就是国家提高的源泉。如今人们把一切物品都打上价格标签,从衡量价值之中寻求理性的光芒,也掀起了追逐名利的狂热的浪潮。理性文化和物质文化被公司同时推上了巅峰。同时,这种衍生出的文化又在不断地影响着婚姻家庭等与社会伦理有关的问题,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现今中国的经济很大的幕后推手来自于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的泡沫让贫困的人们没有生活保障,沦为房奴。拜金的物质主义已经同社会关系深深联系在了一齐,很多年轻人准备结婚却因买不起房而屡屡受阻,所以房地产经济又被叫做“丈母娘经济”。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一个以牺牲国民衣食住行等必需品的质量来换取经济发展政府是失败的,当物质文化已经根治于人们的心中,那么这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巨大。

公司的3个特征,有限职责、独立的法人地位和投资权益的自由转让无一不指向一个词——合作,它让陌生人之间的联合成为可能,人们经过投资等各种手段构成了无数个利益共同体,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合作以求得利润的最大化,这种组织形式像一张张巨网一样铺满了整个社会,促成了全球化的最终构成。

公司创造了需求。在猎富时代所有经营者都在问一个问题Whatisthenext?苹果公司乔布斯预见到触屏时代的到来,多合一功能的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网购”这一词汇时,头脑里产生了无数问号这个平台能够搭建起来吗?买来的商品可信度如何得到保证……,马云用事实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是问题。不是需求推动了公司的发展,而是公司的内生创造资源预见到了需求的产生,这些创意是公司不断向前提高的最大动力。人们都说创业精神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是三起三落后仍然爬起来的毅力,是做事雷厉风行的执行力,的确,这些是一个创业者必不可少的品质,但还远远不够。如果连最初的方向都没有,过程只会是南辕北辙。而方向的把握也许就在一个小小的“idea”上,这个社会渴求创新和去实践创新的勇气。马云在成立阿里巴巴时,在他的周围一切都没有,没有加盟的商家,没有评价体系,甚至没有完善的物流行业,正是因为电商的产生,才使得这一切都繁荣起来。这是创意的力量,预见的力量,而归根结底是需求的力量。垄断公司时期,人们依靠特权获得最大的利益,资本家们认为财富总量是一个定数,想要获得剩余的利益就必须以剥削别人的劳动力或者占有有限的市场为代价,但事实上,经过技术创新制度

创新等手段,市场变得无限广大,而不仅仅限于垄断时期有限的市场范围。所以创新是公司进入新阶段最有效的推进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由此引发的道德危机和金融危机也席卷而来,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基础的细胞,人们开始更加深刻地反省公司与个体、制度、法律、国家之间的关系。公司的功与过都源于同一个母体,即人类的私欲。

影片中说“财富阶层的贪婪和贫困阶层的暴力是从不一样方向威胁国家的两把利刃。”我想,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矛盾公司内部人员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物质和法律制度的矛盾、财富与人权的矛盾……,公司从过去象征着自由平等的高尚品德,到此刻背负着残酷冷漠、没有人性的骂名,可是几十年的时间。首先是社会问题的激化。

1886年,美国芝加哥有几十万人举行罢工,目的是争取8小时工作制。早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发生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公司的膨胀使自身成为了制度和物质上的强者,对财富的渴求让经营者不断压榨工人,从而产生剩余价值,马克思的《资本论》随之写成。因为美国人强调的平等从来就不是结果平等,而是机会平等,贫富差距的拉大让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日益凸显,尤其是像华尔街这样汇集了美国经济最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中心诞生之后,资本就像滚雪球一样,以公司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疯狂的掠夺和剥削。就连走在最坚定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中国也未能幸免,0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但这不包括一些隐性收入等,实际数字要比这大得多,贫富差距悬殊成为中国相当大的一个问题,政治手段也许能抵制和避免罢工,但却不长久。国家土地辽阔的国情加上二次分配的不均衡让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人权如果不能与财富到达平衡的状态,那么,这样的资源分配是无效率并且危险的。

除了备受压榨的工人阶级,消费者群体也丝毫不能置身事外。马克思尖锐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到处被使用;有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影片中芝加哥的肉类托拉斯事件震惊了整个美国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地沟油、毒奶粉已经威胁到了国民的生命安全。这时人们才猛然惊醒,开始拿起法律和制度的武器与生产者的贪婪本性作斗争。如果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没有跟上生产力的步伐,那么广大的群众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仅有制度和法律带来的恐惧才能与资本家贪婪的本性相对抗。此刻,人们将社会职责的承担与诚信意识划入评价公司的标准体系中去。农夫山泉的广告这样写道“从此刻起,每喝一瓶农夫山泉,你就为孩子们的渴望捐出了一分钱”,绿色产业的概念股被股民们炒得很高,双汇承诺的生产安全、无公害的“放心肉”成为该公司最响亮的招牌……我们不禁想问公司所维护的股东利益最大化与公共利益可否实现双赢?钱权交易所暗含的特权腐败何时才能停止?公司是人创造出来的产物,究竟能否造福人民和社会?

公司创造了巨额的财富,繁荣中暗含着毁灭。110月8日是让资本主义世界战栗的日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随之而来的是千万人口的失业,工厂关掉,股市暴跌。公司繁荣了这个市场,也在一瞬间毁灭了它。公司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也是它打从一开始就有的特质,因为,有限职责意味着欠债能够不还,打破了人们脑海中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社会共识,买或卖都取决于你自我。自由有时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方式和手段,资本主义世界开始渐渐地明白这一点。自由是达成经济繁荣和物质水平提高的手段,人们把自由主义精神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却不知自由的对立面不止有枷锁和禁锢,还有人们都渴求的安定,自由不仅仅意味着享受,还有潜在的危机。随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奉行凯恩斯主义,用国家干预经济,社会职责论的提出再一次证明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是不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存在的,法律制度的独立是相对的,坚持自身的正确性又对经济发展产生进取的影响才是维护国家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平衡状态,自由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在法律制度人权道德约束下的有限自由。

公司曾让人类享受到天堂般的物质生活,也曾让人类度过地狱般冷酷的寒冬,它是人类经济舞台上的最活跃与强大的一支,却不是唯一的演奏者。我们看到意大利的手工作坊历经几百年的历史,这种脱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作模式在今日依然焕发着自我的光芒。我们有理由相信,庞大的公司群体也有缺点需要经过上层建筑和其他经济组织来共同弥补,且仅有法律制度的完善才能让公司发挥它应有的效用,成为造福于人类的强大力量。

上一篇:名师工作室个人三年工作总结下一篇:车队队长个人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