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2024-04-14

夏完淳《一剪梅·咏柳》(精选6篇)

篇1: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一剪梅 柳,一剪梅 柳夏完淳,一剪梅 柳的意思,一剪梅 柳赏析 -诗词大全

一剪梅 柳

作者:夏完淳朝代:明体裁:词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日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饷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鳌2殴西风,又过东风。

篇2: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作者: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释:

1、“羁旅客”:停留在路途上的人,这里指参加抗清斗争而飘泊外地的人。

2、“云间”:旧时松江府的别称。(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华亭人,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后人因此称松江为云间。)松江府约为今上海市吴淞江以南直至海边的整个区域,即今上海松江西部华亭,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3、“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

4、“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

5、“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6、“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7、“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8、“毅魄”:坚毅的魂魄,即英魂。语出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翻译:

三年来我奔走四海,

今天却又成为了俘虏。

我为了这河山流了多少泪,

谁又说天地宽广四海为家?

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长辞之日不远了,

想要与故乡诀别却又难舍。

待到我英魂归来的那一天,

拭目以待抗清的义旗在空中飘扬。

赏析: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华亭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诗题一语双关,自比成龙,消失在云间。暗喻“我”是英雄。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处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与故乡难割难舍的情谊。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暗指后来人,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沦丧的悲愤,对家乡亲人的依恋,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此诗是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乡时所作。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在对山河的一片深情中,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篇3: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一、夏完淳与以张溥为代表的复社———早期拟古风格的形成

复社是明末张溥、张采等人发起组织的文人社团, 规模达两千余人。就其性质而言, 它既是一个政治性团体, 又是一个文学性团体。陈子龙、夏允彝、徐汧、侯峒曾、徐孚远、钱栴、张密、邵梅芬等复社成员在文学上也是主宰风气的人物。

1.张溥, 字天如, 太仓人, 与同乡张采齐名, 号称“娄东二张”。张溥是夏允彝的要好朋友, 也是夏完淳的老师, 非常喜爱夏完淳。夏完淳在明崇祯十四年 (即张溥过世后) (1641) 作《招魂并序》:“五龄侍函丈, 摘疑赐问, 音徽宛存”, “云沉沉而欲泣, 天淡淡而生悲”[1], 可见师生之情很深。

2.徐汧, 号勿斋, 苏州长洲人。得知苏州不守, 整理衣冠, 向北叩首, 于清顺治二年 (1645) 闰六月十一日投水死, “始知风雅儒, 大勇甘沟壑”[2]。

3.侯峒曾, 字豫瞻, 号广成, 嘉定县人。清顺治二年 (1645) 闰六月, 清军南下苏州, 侯峒曾率领众人死守, 知道形势不支, 于是正衣冠, 自沉而死, “孤城战苦时, 日落鼓声死”[3], 年五十五。侯峒曾于明崇祯十七年 (1644) 年有《甲申除夕感怀二首》[4], 清顺治二年 (1645) 除夕夏完淳作《除夕追和广成先生韵》:“山河风景忆前年, 泪尽鲛人百斛泉。”另有《与李舒章求宽侯氏书》。

4.徐孚远, 字闇公, 号复斋, 明崇祯十五年 (1642) 举人。徐孚远曾与夏允彝、陈子龙谈志向, 慨然说道:“百折不回死而后已。”夏允彝说:“吾仅安于无用, 守其不夺。”陈子龙说:“吾无闇公之才, 而志则过于彝仲, 成败则不计也。”[5]

5.钱栴, 字彦林, 浙江嘉善人。据《绍兴府志》记载, 夏完淳随父亲赴长乐县任的时候, 路过嘉善, 叩见丈人钱梅。夏完淳问:“今日世局如此, 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钱栴说:“我的所重所学, 和你父亲差不多。”清顺治四年 (1647) 秋间夏完淳在南京狱中作《柬半存先生》, 诗末有“英雄生死路, 却似壮游时”相勉, 同时夏完淳有《西华门与同难诸公待鞫》相赠。

6.张密, 字子退, 为陈子龙内弟。终身高隐。张密也是有志之士, 夏完淳引为知己, 以“万里飞腾仍有路, 莫愁四海正风尘”[6]相慰勉。

7.邵梅芬, 字景说, 金山卫学诸生, 青浦人。清顺治二年 (1645) , 邵梅芬在家杜门不出, “寡欲弃尘物, 幽棲抗云表”[7]。后因病去世。

乙酉 (1645) 国难后夏完淳曾作《舟中忆景说寄张子退》、《偶念三秋旧集忆景说兼越行诸子》。

复社成员在文学方面受前后七子复古主义影响颇深, 但由于他们身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代, 又积极参加实际的政治斗争, 因此, 在创作中大都能注重反映社会生活, 这就有别于前后七子的专意“模古”, 涌现出一批颇有成就的文学家。

夏完淳幼年的基础训练大都以拟古为题, 这是他前期创作的主体, 如《江妃赋》、《寒灯赋》、《湘巫赋》等。而《艳歌行》、《十索诗》、《五杂组》、《秦女卷衣》、《陇头吟》等则是根据古乐府题名而作。此外, 如《李都尉从军》、《陈思王赠友》、《刘文学感遇》、《嵇叔夜言志》、《阮嗣宗咏怀》等几十篇古诗, 则都摹拟汉、魏、六朝古诗。这些摹拟之作, 是他在乙酉国变前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在思想上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手法、选词方面也没有什么新意, 甚至有些重复, 但这使幼年的夏完淳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功底, 对各种典故的熟知, 对古代文风的梳理, 等等, 都为他以后的创作奠了基。

二、夏完淳与以陈子龙为代表的几社———易代之际的风格转变

几社, 是复社中的一个地方性小组织。明崇祯二年 (1629) , 几社先是成立于松江, 稍后与其他许多地方文社一样, 并入复社。据学者考证指出, 复社实际上是一个松散型组织, 几社除了在研习制艺举业的基本职能方面与复社保持基本一致外, 又保持着自己的办社宗旨和特点,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几社中最负盛名的当数陈子龙、夏允彝、李雯、徐孚远、彭宾、周立勋, 即所谓“云间六子”者, 而最有诗名的则首推陈子龙、李雯、宋徵舆三人。夏完淳与他们及几社其他成员如顾开雍、杜登春等也都有诗作往来。

1.陈子龙, 字卧子、人中、懋中, 号大樽、轶符, 后易姓李, 别号于陵孟公、颍川明逸, 明末松江华亭 (今上海松江) 人。当时一谈到文章, 都盛称复社与几社, 一谈到几社, 一定首推夏允彝和陈子龙, 而陈子龙的文名更盛。

陈子龙既是夏完淳父亲的挚友, 又是夏完淳的师长。据《陈子龙年谱》, 陈子龙在明熹宗天启五年 (1625) “始交同郡夏彝仲”[8], 即引为知己, 两人过从甚密。陈子龙的《报夏考功书》, 将一腔心里话诉与友人, 是陈子龙文中最为感人的篇章。夏完淳和陈子龙接触的较早记载应该是明崇祯九年 (1636) ;陈子龙在《题钱仲子神童赋后》后记道:“夏完淳者, 彝仲子也, 年六岁能熟经史, 操笔论古人得失颇有端委。予时过从彝仲游, 好与论难, 始以为戏弄, 既而爽然自失矣。”[9]明崇祯十五年 (1642) , 夏完淳十二岁, 一天陈子龙来, 夏允彝让夏完淳接待。见案头摆有《世说》, 陈子龙问:“诸葛靓逃于厕中, 终不见晋世祖, 而嵇绍竟死荡阴之役, 何以忠孝殊途。”夏完淳拱手回答:“此时当计出处。苟忆顾日影而弹琴, 自当与诸葛为侣。”陈子龙感叹:“君言先得吾心者。”[10]夏完淳才得以拜陈子龙为师。明崇祯十七年 (1644) , 夏完淳编录《云间三子合稿》, 收陈子龙、李雯、宋辕文诗之合集, 共九卷。各卷之首, 均署“陈子龙卧子”、“李雯舒章”、“宋征舆辕文”、“同撰”、“门人夏完淳存古编录”[11]。门人, 即是对陈子龙而言。对此, 有夏完淳《读陈轶符李舒章宋辕文合稿》为鉴。清顺治三年 (1646) , 吴易再起于湖中, 陈子龙、夏完淳曾先后在军中, 事败后, 又曾同渡吴淞江 (即吴江) , “去岁平陵鼓声死, 与公同渡吴江水”[12]。据《陈子龙年谱》, 清顺治三年 (1646) , “往来禾郡、武塘间, 所与往来者, 武塘则……夏存古”, 夏完淳有《从陈轶符年丈游细林山馆》可证。乙酉国难后的屡次起义, 师生都一起参加。清顺治四年 (1647) 七月被押解的途中夏完淳作《细林野哭》, 在夏集中当推佳作, 是他在松江被捕后, 经过细林山时所作, “呜呼, 抚膺一声江云开, 身在罗网且莫哀。公乎公乎为我筑室傍夜台, 霜寒月苦行当来”。

2.宋徵舆, 字辕文, 华亭人, 以文章风雅著称。清顺治四年 (1647) 七月, 夏完淳被执押解途中过常州作《毘陵遇辕文》, 当时宋徵舆新成清朝进士, “宋生裘马客, 慷慨故人心”, 夏完淳讽刺他为“裘马客”, 并慨叹“风尘非昔友, 湖海变知音”。有《读陈轶符李舒章宋辕文合稿》为证。

3.李雯, 字舒章, 明诸生, 与陈子龙、夏允彝齐名。明崇祯十七年 (1644) , 李自成陷北京、李逢申遇难后, 道路传闻李雯降清, 夏完淳不太确定, 于是作《怀李舒章六首》, 语重心长, 以“丈夫明大节, 敦信义岂渝!”相勉。清顺治三年 (1646) 人日夏完淳作《人日怀舒章》:“伤心子山去, 何日少卿归?”因为已确定李雯仕清, 但仍希望他能悔悟。嘉定之役, 侯峒曾和两个儿子玄演、玄洁殉难, 然而清廷还不放过侯家。当时李雯为清弘文院中书, 夏完淳作《与李舒章求宽侯氏书》为侯家谋缓解。此外还有《读陈轶符李舒章宋辕文合稿》。

4.顾开雍, 字伟南, 娄县人, 诸生。清顺治二年 (1645) 秋间, 顾开雍去浙江, 夏完淳作《送伟南南行兼讯王玠右》:“吴淞江上浪花白, 故人分手泪沾臆。”清顺治三年 (1646) , 因他久客不归, 夏完淳作《简顾伟南》:“楚客天涯久不归, 平津东阁有光辉。”夏完淳另有《偶念三秋旧集忆景说兼越行诸子》, 诸子也兼有伟南。

5.杜登春, 字九高, 娄县人, 青浦籍, 麟征子。杜登春少时与夏存古等均有“圣童”之称。夏、杜两家为世交。杜麟征托孤于夏允彝, 夏允彝让杜登春和夏完淳一起在家塾学习, 并把女儿惠吉嫁给杜登春弟容三。夏完淳被缚押往南京时, 遇杜杜登春, 杜为其出资送别, 夏完淳也以遗孤托付。清顺治四年 (1647) 七月夏完淳被押解途中作《虎丘遇九高》:“竹马交情十七年, 漂流湖海竟谁怜!知心独吊要离墓, 亡命难寻少伯船。”杜登春所著《社事本末》、《童心犯难集》及《江东耆旧传》, 《社事本末》和《童心犯难集》均记夏完淳事迹。

几社具有浓厚的文学氛围, 几社也旨在“心古人之心, 学古人之学”, 几社的经世倾向也十分突出。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 几社中不少人物自觉承担起救亡重任,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陈子龙是复社与几社文人中的重要代表, 对夏完淳影响很大。他是明末文学成就较为突出的作家, 在文学主张上, 他注重复古, 但他并不主张泥古不化, 而是推重在学习古法中贯穿作家个人的真情实感。其早期的作品都是拟古之作, 但都能够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 写出一些关怀民生疾苦的诗歌, 如《卖儿行》、《小车行》等。而他最有价值的作品则是明亡前后他投身抗清斗争时所写的诗歌。国破家亡的现实, 使他的诗风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悲歌慷慨, 雄浑深沉。

陈子龙“强调‘感时托讽之心, 援故证今之法’, 即在创作心理与创作方法上都是尚今和写实”[13], 在思想路线上, “乘于时而动, 遇于事而发”[14]。同样, 夏完淳的创作态度也是崇尚写实求真, 正如他在《续幸存录》自序中所说的:“次先忠惠遗行之后, 继以此编。不敢苟, 不敢私, 不敢以己意曲直”, 又谓:“失之诬, 失之枉, 我知免矣。”[15]

夏完淳的政论都较公允, 一针见血, 如《大哀赋》中评明末之失政有“罪莫甚于赵高, 害莫深夫褒姒”, 即指魏忠贤与客氏而言。描写南明福王荒淫误国一段, 笔锋犀利无比:“而乃东昏侯之失德, 苍梧王之不君”, “先见乎玉杯象箸, 后征夫酒池肉林”[16], 揭露朱由菘君臣之祸国殃民。他主要从明王朝统治者自身找原因, 认为福王的行径比历史上任何一位亡国之君的失德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 南明王朝的覆灭是必然的。在《续幸存录》中, 夏完淳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三、夏完淳与“云间词派”———明确词体的审美特征

云间, 即今上海松江县的古称, 又名华亭。云间词派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最大流派, 在词人群体、词学思想上都有其整体的建构。云间词派以陈子龙为首, 宋徵璧、李雯、宋徵舆等均为干将。有词籍著录的云间派词人除上文已述的陈子龙、宋徵璧、李雯、宋徵舆外, 还有吴易、蒋平阶与夏完淳交往甚密。

1.吴易, 字日生, 吴江人, 明崇祯十六年 (1643) 进士。夏完淳“遵父遗命, 尽以家产饷军”, 入吴易军为参谋, “佐威虏以于征, 从长兴而再起”, “既充下乘, 聊托中涓!草檄则远愧孔璋, 入幕则深惭仲宣”, 在《大哀赋》中自述在吴易军中参与筹画。夏完淳入幕之初有诗《军宴》、《鱼服》, 屯兵湖中的闲暇时作有《同友人过东道院》、《鹑衣》。清顺治三年 (1646) 四月初, 夏完淳随军参加攻克海盐的战役。吴易六月中旬被清军杀于草桥门, 年仅三十五岁。夏完淳获知噩耗, 作诗:“将星沉左辅, 卿月隐中台。东阁尘宾幕, 西征愧赋才。”[17]由于遗骸未归, 夏完淳与知心密友筑衣冠冢以纪念。清顺治四年 (1647) 七月夏完淳被押解途中过吴江悼吴易而作《吴江野哭》中叙及此事, “筑公虚冢青松路”。

夏完淳与吴易情谊极深, 从“感激当年授命时, 哭公清夜畏人知。空闻蔡琰犹堪赎, 便作侯芭不敢辞”, “江上非无吊屈人, 座中犹是悲田客”可知[18]。吴易就义数月后的风雪之夜, 夏完淳作《哭吴都督》六首:“湖海门生谊, 荆榛国士恩。滔滔江水阔, 万里独招魂。”直把吴易当作自己的老师。清顺治四年 (1647) 作《绝句口号八首》:“可怜屈宋师门谊, 空自招魂吊汨罗”, 与《大哀赋》“招魂而湘江有泪”前后相合, 用《屈原贾生列传》贾谊过湘水投书吊屈原的事来哀悼吴易。

2.蒋平阶, 原名雯阶, 嘉善籍, 诸生。蒋平阶小时侯曾跟随陈子龙。清顺治二年 (1645) 闰六月, 闽中立国。秋冬间, 蒋平阶赴福建拥隆武, 夏完淳作诗《蒋生南行歌》送他。此外有《偶念三秋旧集忆景说兼越行诸子》、《送驭闳蒋大南行》。

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词人, 注意诗与词的区别, 对词体审美特征的认识很深刻。在这样的宗旨之下, 夏完淳的词作中香软的主题常见, 占了很大部分。如《前调》:“剪剪猩狨试晚霞, 斜风轻送七香车, 倚栏低亸鬓云斜”[19], 《忆王孙》“珠帘斜卷翠鬟垂, 晓月重楼人未归, 细按红牙懒画眉”[20], 其它还有许多如《浣溪纱》、《喜迁莺·暮雨南怀》、《喜迁莺·秋恨》、《前调·秋恨》、《卜算子·断肠》等。他同时把自己的家国之思寄托在词作之中, “暗将亡国伤心事, 诉与东流”[21], “回首当年, 绮楼画阁生光彩”, “一自市朝更改, 暗销魂, 繁华难再”[22], “无限伤心, 吊亡国云山故道”、“禁三千白发, 镜华虚照”、“想当时罗绮少年场, 生春草”[23]。

综观夏完淳短暂的一生, 交游是他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而创作生涯则因此而得到极大的发展, 其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也在交游中不断得以深化和成熟。同时夏完淳所留下的作品也记录着明清易代之际的不同文人的不同风貌, 对研究这段历史有着佐证的价值。

摘要:夏完淳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在其父夏允彝的培养下, 夏完淳交游甚广, 和许多贤士相往来, 为人与创作均深受其影响。综观其生平, 其交游历程即其文学创作不断发展的历程, 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梳理他的交游活动与文学创作, 对呈现明末江南文坛的构成与风貌有重要意义。

篇4:即事(夏完淳注)的阅读答案总结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1)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4分)

参考答案:

(1)“复楚” “亡秦”运用了项羽、刘邦(或陈胜、吴广)等秦末起义军灭秦的典故(2分),表达了作者反清复明的雄心壮志(2分)。

篇5: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绝句

作者:夏完淳  朝代:明 扁舟明月两峰间,

千顷芦花人未远。

缥缈苍茫不可接,

篇6: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烛影摇红,烛影摇红夏完淳,烛影摇红的意思,烛影摇红赏析 -诗词大全

烛影摇红

作者:夏完淳朝代:明体裁:词 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G待。隔浦红兰堪采,上扁舟,伤E乃。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 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万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夏完淳《一剪梅·咏柳》】相关文章:

一剪梅 柳,一剪梅 柳夏完淳,一剪梅 柳的意思,一剪梅 柳赏析05-17

即事(夏完淳注)的阅读答案总结04-14

上一篇:健康大讲堂活动方案下一篇:离成功只差一个字美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