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优秀教学设计

2024-04-14

《望梅止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篇1:《望梅止渴》优秀教学设计

《望梅止渴》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认读“止、期、舌、燥、导、根、灵、骑、酸、精”10个生字。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查“燎、酸、润”三个字的页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汉字“止、舌、骑、根、灵、导”。

2 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 懂得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识记本课10个生字。

2 在语境中理解“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灵机一动”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 你们吃过梅子吗?今天老师要让大家尝一尝梅子的味道。

能告诉大家梅子的味道怎么样?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

2 口渴的时候,想到它的.酸味,嘴里会有什么感觉?出示:酸

学生字“酸”

(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就湿润起来,不觉得口渴了。)

你们知道哪个成语说了这个意思?

3 出示课题:望梅止渴齐读学习生字“止”——书空

说明:

课题的导入,让学生亲自尝尝梅子的味道,说说感受,然后说说口渴时想到梅子酸味后的反应,最后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质疑解惑。

1 望梅止渴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 学生提出疑问。

3 归纳后出示:谁让大家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怎样?

说明: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除了读通课文,正确识记生字,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在这一环节中,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合理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线索展开课文的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4 看多媒体动画,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期,()带着十万大军经过一片()。当时(),将士们(),()。他灵机一动,用了()的方法,结果()。

5、交流。简单介绍曹操。交流收集的资料。

6、学习生字:“舌、燥、导、根、期”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读字组词,交流记法。

(3)老师指导:

加一笔,变变变:古+();王+();止+()

导——书空燥根——找姐妹字导——扩词

思考:为什么要望梅止渴?

7、为什么要望梅止渴?交流出示句子:

(1)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2)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理解“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的意思。问: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口干舌燥?

8 指导读这两句句子。(个别读——男女生赛读)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解疑。先解决了“谁让大家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这两个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舌、燥、导、根”,并理解“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的意思。

9 说话练习: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附近又根本没有水,曹操想:()。

说明:

这一环节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处境十分危急,部队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10 同桌互读2、3小节,讨论:曹操怎样让大家望梅止渴?结果如何?

说明:

通过同桌合作学习,继续解决其余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正确解决疑问。

11 交流:曹操怎样让大家望梅止渴?

12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曹操,一位学生读第2节第2句话。

13 师生合作表演朗读第2节。

说明:

通过角色扮演和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曹操的聪明与机智。

14 学习生字:灵——开火车读准音;理解“灵机一动”的意思。

骑——交流记法。

说明:

生字学习各有侧重点,不面面俱到,能提高识字的效率。

15 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读课文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故事的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节。

(1)齐读第3节。

(2)学习生字:“精”——与“请、请”区别。

(3)说话练习:将士们原先(),现在干渴的嘴变得湿润起来。

将士们原先(),现在一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很快走出了这片荒原。

说明:

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再次体会“望梅止渴”的巧妙,同时积累了所学的词语。填空部分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

16 讨论:将士们走出荒

篇2:《望梅止渴》优秀教学设计

今天,我读个成语《望梅止渴》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曹操的聪明深深折服。

故事是这样的:三国时期,曹操领兵去打仗,士兵身上带的水都喝光了,将士们又热又渴 ,情绪低落。曹操急在心上。忽然,他灵机一动,站在高坡上,向士兵们喊:有水了!曹操指着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片梅林,梅子快熟了,士兵们赶快朝前走!一个个精神大振,忘记了口渴,终于走出荒原。取得了征程的胜利! 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明白了:意念对人的作用,聪明的人总能在貌似无路可走时,又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用意念战胜自己,以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在课堂上,我们的李老师就经常使用,比如:上午第四节课,我们小朋友是又饿又渴,老师让我们读书时,我们总是拖着嗓子唱读,这时,老师就会拿出一个苹果形的`卡片说:“孩子们,来,谁读对了,谁就可以把这个又香又甜的苹果吃掉。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忽然觉得自己浑身来劲,看着红红的苹果,我们觉得不饿了、不渴了,学习起来我精神了。这就是老师的聪明之处。我喜欢我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篇3:《望梅止渴》优秀教学设计

第四课 《望梅止渴》

教学目的:

1、学习《望梅止渴》,理解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

2、会讲《望梅止渴》寓言故事。

3、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体会曹操的聪明才智。懂得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望梅止渴》这个故事。

2、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网络 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上一节活动课,我们学习了《画龙点睛》,明白了“我们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道理”的道理。那我们讲一讲《《画龙点睛》。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望梅止渴》。

二、学习《望梅止渴》,感知内容

(一)出示《望梅止渴》,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二)自由读文,老师指导。

1、学生自己读。

2、教师出示下列生字词,指名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4、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5、学生齐读。

(三)播放视频,感悟道理。

1、播放视频《望梅止渴》。

2、课堂比赛: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对比前后行军的情况,体会望梅止渴的有效。

讨论: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怎么想?

4、学生交流体会望梅止渴的涵义,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和别人。

(四)拓展延伸,明白寓意。

1、你们能从现实生活中举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对这个道理的体会吗?

2、小结:《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寓意就是以一个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懂得遇到危险,冷静思考,想办法解决。

三、总结

这则故事写了曹操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干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是军队顺利地走到有水的地方,表现了曹操的机智聪明,也让我们懂得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行军途中无水慢,曹操机智想办法。为使万军不唇干,挥鞭一指生梅林。无中生有真智者,随机应变不简单,今后行动多思考,你也会是聪明人。

四、作业:把《望梅止渴》讲给他人听。

板书设计:

望梅止渴

困难

烈日高照

火烧火燎

越来越慢

口干舌燥

嗓子冒烟

办法

走出荒原

反思重建:

篇4:课文《望梅止渴》教案设计

1、认读词语。

2、选词造句。

说明:这一环节设计为达到进一步复习巩固的目的,同时又是一个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尝试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

(1)根据老师所给的词语试背第一节。

(2)根据老师所给的句式来试背第二节。

(3)师生配合背第三节。

3、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说明:背诵课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可以是关键词语,可以是有关句式),这样,从扶到放,让学生分节背诵,可以化难为易,从中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

三、拓展训练。

1、将士们在曹操的带领下,顺利地走出了荒原。但是,一路上他们却没有看到梅林,这时,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想。将士们说:“。”

2、小组讨论,分组交流。

3、总结。

出示:我们在遇到危急的情况时,千万不要着急、慌张,应该沉着冷静,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自读、齐读句子。)

说明:通过拓展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曹操的聪明与机智。同时渗透情意目标,让学生懂得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道理。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灵。(注意上面最后一横不出头。)

2、指导书写:导。(注意上面要封口,不能写成“己”和“已”。)

3、指导书写:骑、根、舌、止。

4、学生书写。

篇5:66-《望梅止渴》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一下语文《望梅止渴》一课,以下是就我课上几个环节执教后的感受:

1、导入、揭题,过渡比较自然。

导入时我设计了:你有没有吃过梅子,它是什么味道?没想到有些孩子没有吃过梅子,也不知道梅子是什么,幸好有的孩子说吃到过的,并且说出了梅子的味道。其实,如果能当场让孩子们尝尝梅子的味道,那么就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望梅能止渴”的道理了。

解释课题后,我逐字进行课题的板书,并且一边板书,一边逐字让学生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同时进行了生字“止”的教学,和形近字“渴、喝”的比较,最后又让学生把整个词语连起来理解一遍。这一环节,我把字词教学和词语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然的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2、初读课文,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经过训练,一年级的小朋友预习能力,注意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我在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看课文动画,并出示简单的填空,让学生边看边记,在动画深深的吸引孩子们之时,他们也在记忆填空的内容。反馈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填空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无形中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概括能力。

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大部分都不知道故事背景,因此,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也对“三国时期”和“曹操”作了简单的介绍。

3、精读课文,注重朗读。

在逐节学习课文时,我注重的是朗读。读通、读顺、读得有感情,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让学生圈画词语,理解词语,并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如在教学“曹操想出办法后怎么做怎么说”这一内容时,我不仅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找表示动作的词,还让他们理解曹操问什么要这么做,并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边做动作,边高声喊,进一步体会曹操当时急于让将士们听到他的话。

又如在教学第三节时,我以“曹操的办法好不好”一问引出,并引读课文,为了突出曹操的办法的确好,我又出示将士们先前口干舌燥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望梅止渴”办法的妙处。

4、拓展说话,引导不够。

当学完了课文之后,我出示了课后的说话练习“将士们走出荒原,没看到梅林,他们会怎么想,会对曹操说什么?”

经过前面的铺垫,学生们也一致认为“曹操的办法好”之后,我就出示了拓展的说话练习,没想到连着抽了两位同学,都认为将士们会质问曹操为什么骗人,至此完全偏离了课文中心,由于下课铃响,我就又请了一位学生,在我的提示下,完成了说话训练后,就草草下课。其实,课文中曹操骗人是事实,但关键是我应该引导学生明白,曹操骗人是为了什么,最后骗人的结果是什么,从而让学生佩服曹操的聪明才智。

篇6:《望梅止渴》优秀教学设计

望梅词/望梅,望梅词/望梅善珍,望梅词/望梅的意思,望梅词/望梅赏析 -诗词大全

望梅词/望梅

作者:善珍朝代:宋体裁:词 寸阴堪惜。趁身强健去,结茅苍壁。错料事、临老方知,国师与高僧,二途俱失。识字吟诗,数不得、死生何益。看寒山着语,李杜也输,莫道元白。千年过如瞬息。共飞鸿缥缈,沉没空碧。问懒瓒、因甚遭逢,芋魁亦联翩,著名金石。遗臭流芳,老子勿、许多心力。旋消磨、数百瓮齑,掩关入寂。

篇7:望梅止渴故事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篇8:望梅止渴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梅、止”等14个生字,会写“士、万”等6个生字,积累“望梅止渴、有气无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3.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

2.理解成语“望梅止渴”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揭题导入,引入新课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解渴”又叫――出示:止渴(读准翘舌音“zhǐ”,齐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种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望梅。(补充板书:望梅止渴)

3.在学习本课之前,谁能先告诉老师你们吃梅子的感觉?(学生交流发言:酸酸的、甜甜的)同学们说得都很对,那么想到这又酸又甜的梅子,我们课文中的人物又是什么反应?下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2.再读课文,思考:谁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1.给下列生字注音。

烤速()

灵()酸()

快()止()

三、疏通字词,指导书写

1.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课文生字,采取多种形式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卡片抽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比一比:士――土上――止

加一加:云+力=动

4.我们已经会认,并能识记这些生字了,那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它们书写正确、美观吗?

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认识新偏旁“力”,指导书写生字。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士()万()

土()方()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干()燥

灵机() ()

有()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课文生字,同学们都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真是太棒了。

2.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课文生字、新词。(出示课文生字,认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深入地理解课文,解决同学们心中的疑问。4.读读记记。

将士忽然很多

望梅止渴灵机一动二、学习课文

1.谁望梅止渴?自读第1自然段,从哪个词语看出将士们口很渴?(出示:口干舌燥)

(提示: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或者动作,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1)将士们为什么会“口干舌燥”?(正值夏天,烈日高照,大地被烤得滚烫。 找不到水)

(2)找不到水的将士们口干舌燥――(引读)有气无力,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

2.现在处境十分危急,曹操心中也万分着急,怎么办呢?曹操有没有想出办法来为将士们止渴呢?

(1)自读第2自然段,曹操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指名交流)(同桌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2)出示句子:“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树上结满了梅子,能够解渴,大家快去吃吧!”5.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又酸又甜

又又

又又

(2)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

越来越。3.曹操想的这个办法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读,齐读)吃过酸的东西吗?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叫――(酸)

(2)填空。

将士们原先(),现在想起梅子又酸又甜的味道,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将士们原先(),现在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不久就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3)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4.思考:(1)前面真的有一大片梅林吗?(学生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曹操为什么这样说?

(2)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有的说:“。”有的说:“。”

师小结:所以“望梅止渴”的“望”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想”,那么“望梅止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自读、齐读)6.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曹操想的办法是()

A.告诉将士们前面有梅林,树上的梅子可以解渴。

B.告诉将士们前面有水源。三、总结延伸

1.出示:三国时期、烈日高照、口干舌燥、有气无力、灵机一动、打起精神、望梅止渴。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2.分角色扮演,朗读课文。

3.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和大家说一说。

[教学板书]

望梅止渴烈日高照 没有水源――将士们口干舌燥、

有气无力

灵机一动 前面有梅林

“望梅止渴” 走到有水的地方积极

动脑

克服困难

[教学反思]

篇9:望梅止渴教案

1、了解“望梅止渴”的大意,对历史故事感兴趣。

2、知道各种水果的吃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挂图。

2、请幼儿自带各种水果(注意品种多样)、水果盘、水果刀等。

活动过程:

欣赏故事《望梅止渴》

一一故事里有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一一为什么士兵们都走不动了?为什么后来大家又有力气了呢?

路的前面真的有梅林吗?为什么曹操要骗他们?

了解各种水果的不同吃法。

一一原来有时候水果只看不吃也能止渴呢,你知道你的水果的吃法吗?(切、拨、削、洗净吃)

一一观看挂图,了解各种不常见水果的吃法。

一一吃水果时要注意哪些事?(例如:吃水果前要将水果洗干净、要洗手、果皮不乱丢……)

水果品尝会。

幼儿品尝各种水果。

建议:

篇10:《望梅止渴》优秀教学设计

望梅,望梅无名氏,望梅的意思,望梅赏析 -诗词大全

望梅

作者:无名氏朝代:宋体裁:词 画阑人寂,喜轻盈照水,犯寒先拆。袅芳枝、云缕鲛绡,露浅浅涂黄,汉宫娇额。翦玉裁冰,已占断、江南春色。恨风前素艳,雪里暗香,偶成抛掷。如今眼穿故国。待拈花嗅蕊。时话思忆。想陇头、依约飘零,甚千里芳心,杳无消息。粉怯珠愁,又只恐、吹残羌笛。正斜飞、半窗晓月,梦回陇驿。

篇11:《望梅止渴》读书笔记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可是,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情急之下,曹操告诉大家:“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很快曹操率领的军队就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篇12:三国典故:望梅止渴

传说,曹操在一次行军中沿途找不到水源,战士们又累又渴,行军速度非常缓慢。为了不影响行军速度,贻误战机。曹操遂心生一计,令左右传命说前行途中,有一大片梅子林,令将士们快马加鞭到那里摘取梅子解渴。将士们听说前面有梅子,顿时口喉生津,士气大振,顿时行军速度大增。将士在前进中遇到敌军,为了能早点吃到梅子解渴,都拼命厮杀打败了敌人。当然,将士们没吃到梅子,却找到了水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

虽然事情真假,已无从考证,不过按曹操的智谋来讲,的确存在这个可能性。在三国时期,留给后世典故最多的,非曹操莫属。虽然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作者偏爱刘备,把曹操塑造成一个反面人物,一个不臣之臣,但那也只是作者的个人喜好。为什么后世之人却对关于曹操的典故耳熟能详呢?那是因为大多数人是喜爱曹操这个人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曹操具有天经地纬之才智。第二,曹操具有磅礴无惧之野心。第三,曹操具有宽如四海之度。第四,曹操具有反叛精神,不畏人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综上所述,曹操的确是位足智多谋的人才,是几千年中华文明中难得的旷世枭雄。

望梅止渴原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望梅止渴》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望梅止渴04-16

望梅止渴成语故事04-10

望梅止渴的故事_历史故事04-29

望梅消渴成语04-22

“写”梅止渴作文04-30

饮鸩止渴是贬义词吗04-15

上一篇:乐业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论文选题题目下一篇:甜蜜的爱情英文个性签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