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营 小 学

2024-04-20

于 营 小 学(共5篇)

篇1:于 营 小 学

营 小 学

自查在编不在岗及自聘教师情况的报告

关于做好迎接清理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我校高度重视,成立了排查工作小组,校领导带头在加强教学管理的同时,对学校的在编人员及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校共有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5个教学班,1个幼儿班.中心校共分配9名教师给予我校,各位教师都按时上班,不存在在编不在岗人员及虚报人员编制的情况,也不存在学校自聘教师现象。学校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并按所具有教师资格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岗位。

二、严格教职工编制管理及教职工考核评价制度。组织专人经常深入课堂、办公室对教师在岗情况进行检查,每月月底将教师到岗出勤情况在校务公开栏予以公示,保证了教职工的正常出勤。并在严格考勤的基础上定期核查,查验教师到岗出勤情况,严禁教师无故旷工、顶岗代班。

学校将把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的工作作为加强队伍管理和师德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要以此次清理工作为契机,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管理,严格要求,严明纪律,规范教职工的请销假制度,规范教职工的职责和行为,坚决防止编制被挤占、挪用和出现在编不在岗人员。

三、建议意见 一是加大管理制度。设立日常管理监督电话,欢迎并举报人员,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二是科学建章立制。根据相关干部人事政策和工作纪律处分有关规定,修改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杜绝“吃空饷”现象。

营 小 学

自查在编不在岗及自聘教师情况的报告

2013.9

篇2:于 营 小 学

检 查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上级领导:

你们好!首先我校全体师生欢迎督导组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下面我从学校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成绩、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作以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于营小学现有教学班6个(其中一个幼儿班)。有学生208人,教师9人,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5人,中专学历3人,镇级骨干教师2人。学校设有农远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学籍管理室、少先大队辅导室等。

二、主要工作成绩

1、规范办学行为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我校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实行阳光政务,财务公示,在校园内设立了公示栏。规范课程和课时,开全、开足课时。规范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放学。规范课时作业,严格执行上级关于作业的规定,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2、强化安全,打造平安校园

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积极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活

动。利用升旗讲话、班会、队会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严格执行意外事故报告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明确责任,是全校上下形成安全的良好局面,安全和谐的育人氛围。3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在中心校支持下,我校顺利通过县级特色示范验收,规划建立操场围墙、文化长廊、会议桌。接下来准备对幼儿园的投资,分别办好小、中、大班和小、中、大玩具添置。

4、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抓好“备、教、批、辅、评”等过程,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为理念,着力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品牌。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形成了严格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合格加特长的育人模式,苦干加巧干的教风学风,教育教学质量长盛不衰,在每年的镇质量检测中,我校名列前茅。

5、德育为先,建设优良校风

我校优化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融入班课堂中,发挥文化长廊的作用。

6、坚持“两操一课”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做到每天都有人值班,班班有人带队,多做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活动。

7、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体会《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的要求,对于学校的放学路队、课间活动、课堂常规等进行严格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卫生、生活和学习等良好的习惯。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学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

1、教师在学习上不愿进步,怕学怕写,得过且过。

2、学校还缺乏各种教学配套硬件,各类教学仪器的使用率尚不能完全达到100%。

3、学校教师素质和责任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计划、活动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还要进一步规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学校条件,实现仪器配齐率100%、使用率100%目标。

2、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质量校园、信息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平安校园,创造优势条件,使学生享受高效优质的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农村小学如何提高小学生体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充分利用多种体育手段, 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所谓的身体素质, 通常指的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在教学中, 我主要是从力量、速度、灵敏、柔韧性和耐力等能反映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的五个方面进行实验和研究的。

1. 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 是人体运动最广泛的一项素质。

力量是从事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

2. 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即在单位时间内动作或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

速度素质不是先天的, 而是经过后天的反复训练, 进行快速动作练习得以提高的。经常从事各种速度练习, 可以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性, 能提高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的能力, 对身体发展、增强体质、掌握动作技术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3. 灵敏素质是在锻炼中发展的。

灵敏素质是人体表现出来的快速随机应变的能力, 是一种复杂的素质, 既是神经的灵敏性反应, 又是力量、速度、协调等素质的体现。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素质。

4. 柔韧素质贵在持之以恒。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关键取决于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也取决于神经支配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协调能力, 发展少年儿童的柔韧素质要从小抓起。少年儿童时期, 柔韧素质容易发展, 但也容易消退。所以要提高柔韧素质应以主动形式经常性地进行锻炼。每次练习要有一定的重复次数和动作幅度, 以保证练习的效果。所以要早抓, 抓敏感期。

5. 耐力素质对其他各项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能改善和提高心肺功能, 提高少年儿童的心肺机能水平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 发展和提高运动成绩。耐力素质的训练是一项十分枯燥的事情, 现在的少年儿童最缺乏的就是吃苦精神, 课堂上一谈耐力跑, 就一片叹息声, 不乐意活动。所以在进行耐力素质练习时要先讲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顽强的精神意志。

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活动, 充分使孩子动起来。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性浓的运动项目, 真正让学生的身体运动起来, 要强化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 必须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教学中, 首先要掌握好课堂节奏, 调动课堂气氛。因此, 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精心设计教案, 教法更新颖多变。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后, 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才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去锻炼身体, 弥补自己的缺陷。

现在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关心、溺爱, 普遍最关注孩子的身体, 但又不注意身体与营养的关系, 这样就导致了体质下降。所谓的身体素质, 通常指的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实践证明,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反映体质好坏的主要方面之一, 它与人的体型、体格、机能、神经反应和心理等均有密切关系。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 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要想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素质, 必须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 要遵守科学的原则, 切不可操之过急, 方可收到实效。

篇4:小学语文,小学?语文?

也许是被文章言美情浓的魅力所吸引,好多老师选择了《月光启蒙》上公开课,而且不约而同的,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都补充了《月光母亲》的原文。“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简简单单的文字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读着这样一段话,谁不为之动容?有位老师更是独具匠心,连用三个“现在母亲……,可曾经……”的句式,让学生对比读,如今的母亲满头白发,连儿子也不认识,可曾经,母亲那么聪颖,装着一肚子的歌谣、故事、谜语,强烈的形象反差更是在读者心头掀起情感的巨浪,动人心弦,催人泪下。在被这段文字感动的同时,我的心头也拂过一丝疑问:这段文字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教者补充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本课教学的重心究竟应该落在哪儿?

后来有一次在邻县听了一堂不同以往的《月光启蒙》,不由眼前一亮。这位老师没有介绍孙友田的原文,也没有提起患了老年痴呆的母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只是做大做强歌谣童谣,提升母亲形象。重点是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感受母亲年轻时的形象,感受作者记忆中童年夏夜的美好。课上,这位老师用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品文中的歌谣童谣,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为什么喜欢这首歌谣(童谣)。然后,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如“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等,进行品读,体会母亲美好温馨的形象。整堂课似乎都笼罩在如银的月光下,柔和而优美。

回想《月光启蒙》两种类型的课堂教学,笔者有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怎样才是有效的拓展

有一位特级教师在听过几堂补充原文的《月光启蒙》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非得用这样的方式去让学生感悟母爱吗?学生小小年纪,无法承受生命之重。能不能让童年留下些轻松美好的回忆?笔者也以为,小学生不是不可以阅读《月光母亲》的原文,只是让人觉得这样的课堂太沉重。小学语文课原本应该可爱一点,可亲一点。

过去,我们习惯于深挖教材,将教材挖掘得支离破碎,后来,我们又一窝蜂地追求课堂的广度、深度,将各种音像或文字的材料作为开发的课程资源充实进课堂,于是,学《莫高窟》就读余秋雨,学《孔子游春》就读《论语》,学《珍珠鸟》就读冯骥才的创作体会……有些补充的文本材料深深打动的是已有一定人生阅历的老师,而不是懵懵懂懂的孩童。

一般在课堂上补充课文之外的文本资源,目的可以是增加积累,可以是帮助理解,可以是促进认识,也可以是升华主题。无论哪种,教者心中必须清楚自己安排这段拓展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有效的拓展首先必须目的明确。其次,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理解水平、情感水平是否相匹配?有些大家的文字对小学生并不合适。还有,补充的文本与原文之间是否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阅读之后是否生成了新的东西?而这些新的生成,仅靠学课文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具备了这样几点,拓展才可以说是有效的。

二、感动从哪里来?感动过后是什么

走进时下的语文课,“感动”成了最大的亮点,似乎没有感动就不成其为一堂好课。

语文真的就只剩下了感动吗?那些感动有多少是由纯粹的语言文字带来的呢?以“母爱”题材的课为例,韩红的《天亮了》、阎维文的《母亲》、满文军的《懂你》在课堂上唱响,《母爱的姿势》、《疯娘》、《跪拜母爱》也被介绍给孩子们,离开了这些歌曲和拓展的文本(以及照片、画面),还有多少感动是由课文、由课文本身的语言文字带来的?有多少是孩子们自己从语言文字中品出来悟出来的?感动过后,孩子们心中还能留下多少属于语文的东西?

读过了《月光母亲》,那个坐在摇椅上无意识地笑着摇呀摇呀的老母亲形象宛如刻在了我脑中。我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去阅读这篇散文的,首先从文本中感受到的是情感和精神。可语文课上的学生不是一个普通读者,应该是一个深入的读者。他们不仅要领会文中爱恨情仇的主题,还要从教材中学习如何用语言传达情感,学习听说读写等语文学科的东西。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月光启蒙》中那些抒情的优美的语句,那些情趣盎然的歌谣童谣,对于学生这样特殊的阅读者、深入的学习者,同样也很重要。所以,除了感动,语文课还有更多的任务要完成。

三、编者意图是否要考虑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编者从浩瀚文海中精选出的适合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经典,可以说,每篇都蕴含着编者的苦心,也都经过了专家们的审核,经过了一线教师的实践检验。思想性、文学性、工具性,都是编者必须考虑的因素。应该说,编者的意图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时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在教学中,还是要尊重、领会并贯彻编者的意图,以便更好地运用教材,让孩子得到最适合自己的语文营养。

作家孙友田的《月光母亲》,是他的母爱系列篇之一。除了回忆童年夏夜的美好,更多的是表达对母亲的感激,感激母亲对自己文学上的启蒙。而编者在选作教材时,除了将几处语言改得更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外,最大的改动是另拟了题目,突出了“启蒙”,删去了原文开头关于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的一段描写。我无缘拜访教材的编者,但我能从中揣度,编者的意图可能是不想让孩子过早地承受生命之沉重,命运之无常,而是让孩子感受童年夏夜之美好,年轻母亲之聪颖,乡土文学之魅力,与童年的孙友田一样,得到做人与文学的启蒙、熏陶。邻县那位老师可能也是如此想的。他的课已过去快一年了,可我依然清晰地记着课上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读歌谣(文中的歌谣、身边的歌谣)的情景,依然记得那精美的课件:在深蓝的天幕上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月光下的农家小院内是母亲搂着孩子的剪影,一个柔和甜美的无伴奏女声轻轻哼着一段小调,斯情斯景,令人陶醉。试想一想,在学完《月光启蒙》一课后,我们是愿意孩子们悲戚地回想着痴呆的老母亲,还是愿意孩子兴趣盎然地颂着歌谣童谣并开始留意身边的民谣?结果不言而喻。

四、该坚守怎样的自我

走在语文课改的路上,一路繁花似锦,主题教学、诗意语文、情智语文、本色语文……于永正、王菘舟、孙双金、窦桂梅……看也看不够,学也学不完。盲目模仿、跟风虽不至于像邯郸学步般可笑,却也会让我们迷失自我,找不准前进的方向。没有窦桂梅的激情你就不能酣畅淋漓,没有薛法根的平和就无法淡定从容,没有薛瑞萍的博览就缺乏深沉睿智。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坚守语文的自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坚守语文课堂的自我——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坚守学生的自我——发展中的学习主体;坚守教师的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自己的思考;坚守有效教学的自我——了解学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所以,我们更多地要考虑:我们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小学生的心态、小学生的情智、小学生的话语、小学生的兴趣特征和思维方式……我们要打造的是最适合小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

篇5:于营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武明珠

于营村位于阳谷县城东北35华里,安乐镇南4华里处。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但又是一个不平凡的村子。说她不平凡,一是因为在革命战争年代,竞有11位执血男儿从军入伍,血洒疆场,为国捐躯。2005年建军节村里为他们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二是在战争和和平建设年代,涌现出一批显著的贡献的老革命干部,在当地影响较大,传为佳话。为了悼念先烈,启迪后人,于营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在外地工作的老干部,于2005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为11位烈士立起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姓名见《阳谷县志》烈士英名录)。该碑座落于村北南北大道西侧,正面朝东,书写着“于营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个大字和碑文,背面书写着十一位烈士的英名及简历。碑体大气、壮观,引人注目。

该碑的敬立,是在南下老前辈,历任贵州省物资厅厅长、贵州省人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武琦的倡导下,由南下老干部,历任贵州省文联主席,中国戏曲协会理事的武光瑞同志;离休老干部、东海舰队军官武强同志;离休老干部,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武光跃等同志共同捐资敬立的。纪念碑落成后,引来了很多内外地的瞻仰者。烈士们的后代从省内外返回故里,献花拍照,缅怀亲人。纪念碑成了于营村的一大亮点,她将永昭先烈丰功,启迪后人向前。附:于营村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于营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承华夏之决美德,扬民族之传统,可谓远近驰名。在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村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明大义,团结奋战,为驱逐倭寇,建立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尤以我村十一名革命烈士为国为民,慷慨捐躯。他们是武子升、赵兴杰、赵广达、武广善、赵广义、孙风珠、赵兴云、笪玉强、赵兴龙、赵兴虎、赵兴章。

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在武琦(武广运,原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离休)的倡导下,在武琦、武强、赵学贤、武广民、武光耀、赵风英等大力资助下,我们敬立此碑,以示对革命先烈永远的怀念。二00五年八月一日敬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于 营 小 学】相关文章:

上一篇:关于寒假放假及假期离校安全工作的通知下一篇: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阅读答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