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2024-05-03

外出学习汇报材料(共7篇)

篇1: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2012年10月13日,星期六,下午1点在艺术高中出发,直到晚上8点30分,我们才抵达南通的翠景会所办理入住手续。直到10月28天晚上12点多才回到大沥。在这十六天中,我们听了19节课,4个专题报告,参加了通师二附的五年级组的所有教学科研活动,写了两篇通讯稿、两篇学习心得、一篇考察报告、一篇教学设计、一篇小结、一篇收获感受、一篇开题报告、一份鉴定表、一份通师二附的反馈表,完成了一个汇报的ppt,据不完全统计写了大概三万字的材料。回来后,还要完成结题报告、三个一工程等后续工作。虽然此程过得并不轻松,但收获还是良多的。

相信对于南通,我们学校的老师也以有所了解,去年吴校长也给大家作了很详细的介绍,我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我重点给大家讲讲我此行的所见和所思:

第一:主题文化,丰厚底蕴

走进通师二附五年级语文组,听他们讲得比较多的就是节日。玉米节、南瓜节、老游戏节„„一个个新名词让我应接不暇。随着深入的理解,原来是他们以级部开展的主题性情境活动。玉米节和老游戏节我们是错过了,南瓜节是等不及了,因为它在我们走后的两周举行。但我们也碰上了一个节——重阳节。通师二附开展了“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系列活动。四年级级部承办了这项活动

在重阳节前夕,四年级各班利用“自主队会”和班会课向学生介绍有关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教育学生尊老敬老。并编写了相应的课外阅读资料,同时设计富有创意和特色的“情境作业单”,要求大家从以下“十个一”祝福活动中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给身边的爷爷奶奶们送去问候与祝福,以表达对爷爷奶奶们的爱。一段祝福、一个电话、一次行动、一个节目、一件礼物、一次聊天、一个希望、一个拥抱、一次合影、一次郊游。四年级举行了“‘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活动之——祭孔仪式”。四年级(7)、(11)班学生齐聚科艺宫二楼的舞蹈教室,和濠城社区近30位老人,开展庆“重阳节”联欢活动。九月初九,四(9)和(10)班的同学正在热火朝天地在学校饭堂制作重阳糕!他们请来了三德大酒店的厨师长曾阿姨和桑叔叔,给同学们示范和面,讲解制作步骤,应邀前来帮忙的家长们也兴致勃勃的参与其中。当糕点做好了,带回去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不仅语文、德育搞这样的主题活动,在这两周中,我也目睹了三年级数学组搞了一个认识秤的主题活动。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达到南通第二天在会所听李凤老师的报告。她讲到: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一位歌手抽到这样一道填空题:“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哪个朝代哪首诗。说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张艺谋一部新片的名字,眼下炒作甚热,然而,知道它的来历的人不多。而李老师教的学生都知道该片名出自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诗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片名引用这句诗是为了体现片中刀光剑影的宏大战争场面。原来李老师了解到学生喜欢流行歌、时尚品牌等,于是她和学生一起了解商场的品牌,通过访问营业员、上网等渠道,学生兴奋地发现:“虫二”,寓意“风月无边”;“千百度”出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稻花香”的美名出自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鹊桥仙》中“醉扶怪石看清泉,酿成千顷稻花香”诗句。学生喜欢唱《千纸鹤》《丁香花》《两只蝴蝶》,她和学生忽悠上鹤文化、花语、协奏曲《化蝶》。

这次我们语文老师的素养比赛,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缺陷所在。其实,素养即平日的修养。我们老师可以捕捉流行元素,应和明星节拍,瞅准热门赛事,跟踪社会热点„„充分利用新鲜、可口、时尚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学生一起饶有兴趣地接受着语言文化的熏陶,日积月累,聚沙成塔,来丰厚自己和学生的文化底蕴。

第二:落实课标,高效课堂

1、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

听了十多节的语文课,其中两节是属于公开课,其他的都是五年级老师的常规课。每一节语文课都有一个共同点,孩子们都非常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老师的每一个提问,班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会举手争取回答,我说的这个参与不仅仅是举手,每当老师提问了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立刻把手放下,安静地听讲。不是一个班,我所听课的所有班级的学生都一样。更让我惊讶的还在后头。记得第一天,我跟国培班一起听了一节课《奇妙的云》,老师引导学生想象:云像什么,在干什么。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的积累以及之前看的图片展开了想象,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正当我被学生的妙语连珠所吸引的时候,第四个学生站起来发言了,他说我想补充谁的发言。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还不时出现这样的话:我想帮谁改一改。当时,我就在思考:课标每一个学段都在强调学生要学会聆听。我也在要求学生学会听。但在这间学校,我发现他们的学生不仅学会了聆听,并且听了别人的发言后还进行了思考,帮助别人修改、完善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课间,我们跟五年级抓教学的主任聊天。她的话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第一、他们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发言时候的站、说、音量。发言的内容一般要求学生先讲观点,再讲理据。说话训练一般用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发言。第二、课堂提问要让学生有东西可说。这些东西一般源于课外阅读。他们每天必做的作业就是课外阅读。我回想一下课堂教师的提问。《奇妙的云》一课,老师的问题经常有这样一句:你可以说刚才看到的,也可以说平常观察到的。第三、让孩子带着成功的喜悦坐下去。孩子站起来发言,如果答错了,老师一般不会让他坐下去想,而是大家一起帮他,让他弄懂了再坐下去。让他体验到成功才坐下去。

这时,我想起了二年级《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一节课。老师采用了把故事演一演这一策略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当主角小松树的这个女孩子有点紧张。在演的时候没配上动作和表情。老师第一次打断了表演,提醒她现在在表演,请她重来,这个女孩子再来一次,感觉更紧张,老师再次打断,请下面的同学来当导演,出出主意。其实之前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人物对话的时候,已经引导了孩子们理解人物的内心,然后配上动作表演。所有,下面的孩子都非常积极主动,老师请了四、五个同学再示范,然后请这个女孩子从这几位导演中根据自己喜欢的选取一些动作配上去再演。结果真的演得有进步了。顿时台下掌声四起。

当然,这是他们的理念。我相信在操作中,他们也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例如时间问题、怎么教也教不会等,但当我们听了十多节课后,接触了十多个班后,我个人认为,他们做到了,他们的课堂上,学生想说,敢说,能说。

2、注重引导。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是很细致的。二年级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节市的公开课。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老师拿孩子们昨天的优秀抄词作业给大家欣赏。然后从中挑了一本请大家帮帮提提意见。该生的字有一特点:上大小下。于是,老师就在如何纠正这一毛病是进行了指导。然后还针对该生擦不干净这一问题进行了擦干净的示范,一边示范还一边讲解,最后提醒学生书写的时候不要太用力。这就是书写的指导,非常实在有效。当时我在想,每一个单元纠正孩子们写字结构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即使孩子们还写不好,也懂得欣赏字了。

又如学习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本课的设计是以讲的训练为重点。引入的时候让孩子们讲民间流传的《嫦娥奔月》,再跟课文的进行对比,分析那个神话更感人。然后让孩子们从这个神话当中挑一部分来讲。教师先引导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要不断变化角色,一会变成故事大王,一会变成嫦娥。引导完了她继续说:“现在,我们讲故事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照课文来讲,教师通过学生的动作来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接着,“现在我们将故事的对象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各位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如果你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因为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一生开始讲故事了。“远古的时候”不少学生都举起手来,他

们问:“什么叫远古。”讲故事的同学立刻改成“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这样,在不断的提问中,孩子们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都理解了。老师总结:讲故事的对象不一样,就不能照本宣科了。接着她还让孩子们用南通方言来讲这个故事。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3、注重运用

如《狐狸和葡萄》一课中,为了引导学生能体会狐狸当时看到葡萄的馋样,王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看着图中的葡萄,你能用一些词来形容它吗?学生回答了三两个词语后,就没什么人举手了,老师立刻引导学生从长势上讲,从样子上说,尝尝它的问道又如何。学生的积累的词语一下子就都用上了。老师为了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她根据课文中的话“狐狸流着口水”设疑:狐狸的口水流到哪里去了?学生的回答非常有创意:狐狸的口水流到了脚后跟。流成了小溪,口水流成了三千丈。

教学贾岛在大街上吟哦的场面。老师先语言描述:让我们来到千百年前的长安大街上,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此时贾岛在干什么?学生纷纷回答。老师又问:你能想象此时贾岛在怎样的吟着诗吗?学生都纷纷描述了贾岛当时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说得非常生动具体,紧接着老师又问:“你看到此时的贾岛,你能想到用哪些词来形容他吗?学生积累在脑海中的词语一下子都蹦出来了,从而达到了积累的词语得到运用的训练。

在我听的十多节语文课中,无论是哪个年级的语文课,都出现了类似的设计,学生从一年级就可以大量阅读课外书,在课堂上实践运用词语,他们的作文的语言怎么不丰富呢?

4、作业的布置能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在我们蹲点的两周中,刚好碰上了他们搞的一个科研活动:作业设计研讨。从这次活动中,我大概了解了他们一到六年级的语文作业布置情况。他们的作业分两部分,堂上作业和家庭作业。堂上作业一般有三:抄写词语、写句子、写课文的理解。家庭作业看书是必有的。然后每一课学完,有三选一的作业。好像《狐狸和葡萄》这一课,第一项作业看《伊索寓言》。从三项中选一项完成:

1、新编寓言,要求立意要新颖,像伊索那样用一句精辟的话结尾。

2、续编寓言,写写这只狐狸回家后会怎样。

3、第八只狐狸。选做题二、三题的设计是因为课堂上老师出示了她编写了7只狐狸,第一只狐狸看到葡萄后,发誓不摘到葡萄不罢休,结果弄断腿了。第二只狐狸因为摘不到葡萄,结果疯了,不停地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学生对这些作业非常感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的时候,也学着出了一道四选一的作业。a、为我的奖品写一份介绍,要用上本课的说明方法。b、看课外书,为今天所学的说明方法找找例子。c、像描写地球美丽的那个句子一样,从嘉禧和刘老师中二选一,写一段话。d、课文1到4自然段中挑两段背下来。作业一说完,有孩子问我能不能把四题都做了。第二天,我请孩子们把作业贴到展示栏,大家一起来欣赏。效果还不错,做眼操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的展示栏居然吸引了两个值日生。我想:如果我们经常让孩子动笔写写小片段,然后利用展示栏大家相互学习,相信学生对习作的畏惧感应该会慢慢减弱。

到南通学习两周,心头有许多话想说而又没机会说,借这次教师会议,我把个人的快乐建筑在大家都痛苦上,非常抱歉,同时,很感谢大家的聆听。

篇2: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10月20日、21日,遵从学校的安排,我去房县东城小学参加了“十堰市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此次活动开展的很成功,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更多的是实用。因为它不像以往出去学习,给大家普遍感觉是同一个内容提前训练了很长时间。这次主讲老师都是提前24小时抽签,临时备课临时备学生,而且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是初次见面。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奖励型教学法

这堂课是由张湾区实验小学的周晓俊老师主讲,学生是东城小学四年级的。主要围绕我的朋友这一主题,让学生来描述朋友的特征。周老师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了8个小组,然后找一名学生站到台上,其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位同学进行描述。每说出一个词,周老师就奖励这个组一个贴画小熊,最后比比哪组得到的小礼物最多就为胜者。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对他们极其有吸引力,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

二、看动画形式导入课题

有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是谈论食物,主讲老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动画片,片子里含有本节课的食物名称单词。看完动画片以后,学生向老师汇报记住了的有关食物的单词。该项活动也是以小组形式进行,记得多的组胜利,老师给予一定奖励。该项活动抓住了小学生的心里特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随时应变能力

东风小学的莫琼老师在上课5分钟时间里就遇到了冷场现象,学

生表现得很被动。莫老师急中生智,很快随口唱了两句学生熟悉的英文歌曲,在她的带动下,学生跟着唱起来了。我在想:如果没有莫老师的随机应变,这堂课会是什么样呢?

四、学中创造能力

其中有两位老师都采取了歌谣的形式,内容都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这个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印象,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当一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学生也很疲惫了,听听唱唱活动更可以使学生适当放松。

五、备课要细心

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的王晓妍老师主讲的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首先她设计了几个问题,问题本身设计的很精彩,但有点遗憾的是,提问的2个句子中出现了语法性的错误。听课的老师都发现了,或许学生并不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句子,也许就是这样一个错误,在他们心中植根了。作为老师,如果这样粗心,我们还怎样去教育学生呢?

篇3: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1 做法

1.1 计划

护理部在年初订好进修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及学习班的具体计划, 并发至每位护士长手中。同时在一个月内进修学习回院的人员集中安排汇报。

1.2 要求汇报内容

1.2.1 进修生:

汇报进修所在医院概况、科室概况;进修学习内容;护理管理方法;所学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观念;能引进我院的新项目、新方法。

1.2.2 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人员:

汇报学术会议、学习班的一般情况 (会议、学习班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数等) ;学习交流主要内容;学习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新观念;计划如何引进技术等。

1.3 参加人员及时间安排

1.3.1 参加人员:护理部成员4人;全体护士长21人;每个科室派出1-2名骨干 (护师以上职称) 42人。

1.3.2 时间安排:每次汇报会由4-8名进修学习人员汇报, 安排在下午2:30-5:30进行。

1.4 形式

1.4.1 具体要求:以谈话、上课的形式进行汇报;不能对讲稿照念;要突出重点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观念。

1.4.2 交流:

每个进修、学习人员主讲完后, 留出15-30分钟, 让听众对不明了或未介绍到的方面做出提问, 由进修学习人员进行解答。交流完了再由下一位进修学习人员进行汇报。

1.4.3 汇报会结束后, 进修学习人员交一份书面汇报到护理部。

2 收效

2.1 促进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 提高了护理质量。

护理部要求每一位外出进修学习人员回院后汇报, 外出前将汇报内容及要求告知学习者, 使其有目的地学习, 自觉珍惜时机, 刻苦学习[1], 做个工作中的有心人。学习返院后能将所学到的知识普及到全院各个科室, 促进了各种新项目的开展。

护理部冯主任介绍全区护理管理学习班时, 谈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士上大夜班时间为9:30Pm至次日8Am, 接着连续休息3天。这种排班方式可让病人在夜间也可得到同一护士的连续护理, 与整体护理观念相一致, 避免夜班护士更换新面孔多, 同时护士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和学习。目前我院已有部分科室尝试这种排班方式, 受到病人的欢迎, 护士也觉得这种上班方式很好。

普外科的刘付主管护师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 引进了一次性人工肛门袋, 对人工肛门保护好, 有防臭作用, 很受人工造瘘病人的欢迎。其次是学习了该院对临时医嘱的查对方法A护士过医嘱→B护士查对、备药→C护士再查对加药, 我院全院普及这一查对方法后, 增加了备药后查对这一关, 减少了差错的发生。

急诊科护士长汇报到成都市参加全国急诊科学术会议的情况, 向全院护士引进了新的观念:即院前急救的关键是, 先保护好自己, 再抢救他人;其次是据研究, 急救时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和单独进行心脏按压的抢救成功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 特别是在已知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时, 更要注意。这一结论可能还存在着争议, 但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减少不必要的感染和伤害。

手术室谢护师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后, 引进了“五常法” (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这一方法在我院引进后, 急诊科、心内科、放疗科已开始运用于科室的管理, 既可改善工作环境, 又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2.2 活跃了学术气氛

医院对外出进修回来后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且取得成效的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通过召开外出进修学习汇报会, 激发了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新方法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各临床科室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的热情, 促进护理人员认真学习, 总结经验, 积极撰写论文。2006年-2007年全院共开展新项目、新技术29项, 撰写护理论文共178篇, 其中在国家级、省级等杂志发表论文35篇, 参加省级以上会议32篇, 参加市级会议21篇, 院内交流62篇。

2.3 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

由于基层医院护士长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 主要靠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2]。外出进修学习汇报会通过一人学习, 大家收获, 使护理管理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了广泛的知识, 对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起了促进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士长经常忙于日常工作, 不能有充足的时间去专门学习。通过汇报会, 使护士长在短时间内广泛获取信息, 及时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 结合临床特点进行管理, 提高了管理水平。

2.4 开拓了护理骨干的视野, 促进了主动自学风气的形成

通过问卷调查, 100%的护士认为, 进修学习汇报会很好, 使她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拓宽了她们的视野。了解更多外界的信息, 促进她们更加努力工作, 争取有机会亲自出去进修学习, 促进主动自学风气的形成。目前我院有本科毕业生5名, 在读本科生15人, 专科生205人, 在读专科生35人, 全院护士学历水平不断提高, 专科以上学历占53%。

2.5 锻炼了外出进修学习人员的口才和胆量, 为培养护士上课及带教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选送出去进修、学习的人员都是各科室的护理骨干。通过汇报会, 促使她们在进修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通过汇报会, 给她们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针对护理人员的晚熟性, 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护士的表达能力和上课水平, 迅速促进护理人才的成长。

3 讨论

3.1 经过11次外出进修学习人员汇报会, 护士长及护理骨干

认为, 此举收获很大, 让足不出户的护士也可了解外面先进医院的先进理论和技术, 实现一人学习, 知识共享, 促进了临床学习, 指导了临床教学, 提高了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是以最简单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及信息, 对护士业务水平及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3], 促进主动学习的风气, 引进的先进技术也让护士大开眼界, 提高了护理质量, 让病人得到了实惠。

3.2 存在问题

3.2.1 有的护士在汇报时胆子小, 声音小, 不敢面对听众。

3.2.2 有的护士由于进修学习时较粗心, 未能很好总结, 汇报内容少, 新信息不多, 没有达到学习目的。

3.2.3 有的护士汇报时语言文字欠简练, 使用口头语较多, 不必要的语言重复多。

3.2.4 有的护士只汇报别人的条件好、技术精、收入高, 未结合本院实际工作, 从引进新技术方面作介绍。

以上这些不足, 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完善, 也促进更多的进修学习人员吸取经验教训, 多学习, 会学习, 更要学以致用。开展外出进修学习人员汇报会, 是有效促进信息共享、新知识应用、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促进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达到知识共享,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方法开展外出进修学习人员汇报会, 实现一人学习, 信息共享。结果促进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 提高了护理质量, 活跃了学术气氛, 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 开拓了护理骨干的视野, 促进了主动自学风气的形成, 锻炼了外出进修学习人员的口才和胆量, 为培养护士上课及带教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结论开展外出进修学习人员汇报会, 是有效促进信息共享、新知识应用、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关键词:进修,学习,汇报,效果

参考文献

[1]余丽霞.外出进修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措施[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1995, 6 (2) :109~109.

[2]陈小娟.浅谈基层医院病房护士长的自身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 (6) A版:556~557.

篇4:外出学习感想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 经学校安排,我们来到杭州市青兰小学学习,每天上午安排的是课堂教学观摩,下午安排的是报告活动,这次外出学习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触很深,突然感到做一名语文老师容易,但做一名好语文老师太难了,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想做一名好语文老师必须要具备以下条件:

1、小学语文老师要多读书。

苏霍林姆斯基曾说过:“学生眼中的教师应该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作为一位教师,一位语文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其魅力的源泉,有了广博的知识,上好语文课就有了底气。语文教师必须要学习跨学科知识,博览群书,平时注意古今中外、书内书外知识的储备。观摩课中的老师在讲《手指》一课时,学生提出让老师讲关于作者的故事,老师马上声情并茂地讲了《丰子恺说“丰”的故事》,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2、小学语文老师要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训练。

俗话说:“字是人的脸面”,不论是应考还是将来立身社会,一手好字都显得至关重要。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课也已经很重视写字,实现识写结合。通过写字来进一步巩固识字。以前,我们指导学生写字总是轻描淡写,让学生照书写几个 ,告诉学生写字要横平竖直。学生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含义。如果教师亲自示范,效果就会不一样。既然一手好字很重要,为什么不在学写字之初时就把字写好,何必以后还要费劲去学练字呢?指导小学生写規范字首先要矫正他们的姿势,像众所周知的“三个一”,即写字要保持一尺、一寸、一拳。只要坚持下去,没有写不好的字,而其成效,必让学生终身受益。

3、语文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是根据小语教材的实际内容而定的。怎样传道、怎样授业、怎样解惑呢?那就是要教之以法,以法传道,以法授业,以法解惑,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这样既能够减轻学生负担,又触类旁通,高速度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直接交给学生答案。“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法。而要使学生掌握学法,必须启迪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而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因此必须善于提出问题。而问题的提出,又建立在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上。比如授课中的老师再讲《地球爷爷的手》时就教给学生: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看到地球爷爷的手时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启动思维的关键,问题是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议问题,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出的问题越多,越深刻,争议得越激烈,课堂上的气氛也就越活跃,学生在激越的、愉快的氛围中,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4、小学语文老师要学会画简笔画。

简笔画板书具有简洁、风趣的特点,他往往能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感性的东西。儿童对视觉艺术形象很敏感,教师把重点简练地画出来,比用枯燥的文字分析更有效果;把抽象的道理化为简明的图像,能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凭借简单图画,能让学生理出文章的主题,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物,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利用简笔画及时地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表象支撑,能解除学生介于文字与实际情境间的思维障碍。设计优美的板书是一堂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板书是一位优秀教师的技巧和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简笔画,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观摩课中的语文老师随手画了一只狐狸和乌鸦,栩栩如生,学生发出“哇”的感叹声,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听课的老师也都啧啧称赞。

5、小学语文要注重以读为主。

我国语文教育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书读熟了,文章的意义自然就理解了。小学语文课本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很到位。老师的讲解只能点到为止,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学生越听越朦胧。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引导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丰富。

6、教学中注意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把它们孤立和割裂开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以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已经有了太多的惨痛教训,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不能再出现了。听说读写必须齐头并进,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必须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看待,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7、语文老师要写“下水文”。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郭沫若也曾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写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好起来。”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得多。因此,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我们教师一定要钻研课标,把握尺度,在教学生前自己先写写,看会遇到什么困难。

所谓教师的“下水文”,就是教师用学生的口吻,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典型材料来写的文章,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以及实际情感,并在习作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为什么要写下水文?1.通过下水文,让教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2.通过下水文,为学生提供模仿、借鉴的范文。3.通过下水文,突显习作的重、难点。4.通过下水文,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5.通过下水文,激活学生的习作动力。 6.通过下水文,树立学生的习作信心。7.通过下水文,理清习作指导的基本思路。 要学生写的文章,最好我们也写一写。因为,下水文,让我们更年轻;下水文,让我们更智慧;下水文,让我们更可爱;下水文,让我们更懂学生;下水文,让孩子们更爱习作,更会习作!

8、语文老师要学会教材的二度开发。

造成老师不愿意教教材作文,学生不愿意写教材作文的根源是什么呢?一是教材中的作文题材陈旧,难以引发教师和学生的写作激情;二是教材作文规定太死,捆住了师生手脚,束缚了师生心灵。三是这样的作文题目,没有贴近师生的心灵,难以诱发习作冲动,导致师生本能地排斥。因此,教师敷衍了事,学生马虎应付。

目前,身在一线的语文老师都感觉作文难教。的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善和科学的作文教材。虽然语文教科书每单元后面都有一次作文训练,但要求太宽泛,缺乏具体的指导,我们还是不知道作文究竟该怎么教!现状如此,我们能且只能像名师学习,对教材作文进行二度开发和有效指导,摆正关系,二度开发,上自己喜欢的,学生适合的,也喜欢的。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看漫画谈启示,学生刚一看到漫画可能不知从哪里下笔,但是我们老师稍微做一点启发或改动,就会给学生很多灵感。

篇5: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南区中学乔坤祥

参加完我市举行的地理教学研讨会已有一段时间,下面针对我的学习收获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简要阐述一下我的体会。与会过程,我认真听取了专家对最新地理课标修订、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中考命题方向以及教学策略实施的分析,有幸观瞻了三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并参与了现场评课议课,可谓受益匪浅。

专家讲座指出,教师充分备课是课堂高效的基石,必须认真研究课标、系统分析教材、准确把握命题方向,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在三位名师的课堂上,“以学生为本”一直是他们教学的灵魂。他们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他们始终坚信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即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动手练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他们始终履行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的角色。

在学校开展的课堂观察与分析活动中,我执教了秦岭--淮河线一课。在备课过程中,我结合我市地理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内容,认真分析了课标、教材和学情,有意识地尝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找错改错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在课堂上,我又放手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参与课堂活动,而我作为教师只是适时点拨,担当了一个引领者的角色。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本节教学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尝试新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第一,重难点不够突出,夯实也不到位,课堂活动不够精实,没有更加高效地做到为教学服务。第二,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表格的内容,而没有突破到我们的生活,没有渗透课标要求的学习与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第三,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衔接思考不够周全,当堂达标环节效果也不理想;第四,我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严肃,缺乏亲和力,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评价也比较单一。

篇6: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4月8日参加了-

教研室组织的“四镇七校”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活动在铁锁关小学进行。这次的同课异构一共”六位教师授课,每个老师都精心设计了自己的课题,我从中学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我参加了语文观摩课,从中有不少的感悟。下面就自己的课后所得作如下总结:

首先,:我听了高寨子小学姜老师的课,受益匪浅。上课伊始,设计了巧妙的谈话,其次,就第二个课题我的总结:就这个课题而言,许多老师都上过这节课,这节课如何才能成为一节真正的好课呢?我听的是清怡 小学的雷莹莹老师上的一节课,用世界末日的来临,令学生感到一种新奇和紧张,他们会抓紧时间为自己的小组争取更多的时间,这样他们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去。另外学生的学习小组以月份的形式加以命名,这种命名方式能够自己与教学内容加以联系,这样的小组方式值得学习。

最后,很好的老师在这次的教学中运用了肢体语言,他们在教学活动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师生关系非常的融洽,这一点值得学习。

篇7: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乾安县实验小学 裴丽娟

今年的7月25日至9月30日,我有幸到东北师大参加了松原市的名师脱产置换培训,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松原市教育局给予了我这次难得的外出学习机会,感谢东北师大的导师对我们的全心付出。在东北师大导师的精心组织下,我们这些来自松原的学员们,在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积极进取的大“家庭”里,繁忙、紧张,而又愉快地度过了每一天。本次培训有专家的讲座,有同行们一起参与的经验研讨,有到名校观摩的常态课,有乐趣无穷的文化交流等等。可谓是非常给力的培训,在培训中不但使我们教师接触到了全新的教学理论,而且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疑惑和难题。虽然时间短暂,但我收获很大,感受颇多。

一、聆听讲座------受益

在历时25天的集中培训中,我们有幸听到了:宋海英、黄保国、郑燕林、程明喜、吕丽杰等二十几位名家的讲座。这些专家教授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

宋海英教授的“教学主张与名师成长”从

1、名师,“名”在哪里?

2、如何认识和理解教学主张

3、形成教学主张的六个追问 这三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名师如何才能名副其实。

她说:“名师是一面旗帜,学科教学的旗帜、班主任的旗帜,名师是教师、家长的期盼。名师不是捧出来的,而是实干产生的,名师要有业绩,要有过人之处”。

宋教授的讲座让我们知道了:名师要有一个始终在自己“能力极限”工作的心态;(即进取心)要融入公开性活动,从边缘人物逐步过渡到中心人物,从讲别人的话逐步过渡到讲自己的话。(即参与性)要能不断在别人看不出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即思考力)名师还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那么何谓教学主张?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呢?教学主张是教师基于对教育教学规律深刻理解及学科课程目标内容准确把握基础上,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富有特色、高度统摄的教学见解。

(一)教学主张从何而来?

第一,来自教师对教学的思考、想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或形成对教学的一些看法、想法、念头、观点,我们将其统称为教学思考,这些思考不乏是有价值的见解,但总体而言,是相对零散,不够系统的;是相对浅层,不够深度的;是相对模糊,不够清晰的。只有经过理性加工和自我孵化,教学思考才能提升和发展成为教学思想。名师的培养,应该力图促成优秀教师对自身教学思考进行系统化、深层化。名师的教学行为应该代表名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名师的第一素养。因此,一个名师的课上得如何,最终是由他的教学思想决定的。名师的思想有多远,他的课就能上到多远;名师的思想有多高的境界,他的课就有多高的境界。这正是我们需要对名师的思想进行检讨和解读的缘由所在。

第二,由经验走向理论。理论来自实践,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形成和积累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招数、策略、特点、亮点,我们将其统称为教学经验,这是真正原生态、原发性的东西,是教学的宝贵的资源。遗憾的是不少教师仅仅满足于自己的经验,以为有了实践就有了真知,凭教学经验能够取得教学的成功,所以他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经验的目光审视、看待教学问题和教学行为,从而把自己的认识、实践局限于经验的范围,经验反倒成了自己提升的“樊篱”,有的教师因此出现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情况。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句经典的话,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真正领会,只有真正领会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到。特级教师们普遍反映,他们在高原期一致的感觉,也在于“理论的贫乏”。我们认为,相应的实践经验无疑是促进理论滋生的最有价值的资源,教师的个人理论一定是来自教师个人的实践和经验,但是,由实践到理论,由个人经验到个人理论,这个过程不是自发产生和实现的。当然,这一把经验上升并演化为理论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有实践意识,而且需要有理论自觉,一方面把自己的经验、把自己的所行、所见、所闻、所得加工、提炼、升华为理论;另一方面,用先进科学的理论反思、批判、充实、引领自己的实践和经验。通过这样的双向互动,把自己的经验要素转化为充满思维和智慧含量、可资借鉴(更具有普适性和启发性)的“理论因子”,从而不断形成和完善自己的“个人理论”,这就是教学主张的内核。这一过程能够促成教师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否则都只能达到量上的积累和原地踏步。

第三,教学主张是教育精神和学科文化的一种反映(卓越体现)。从来源角度讲,教学主张来自名师的经验和思考;从内容角度讲,教学主张是对教育精神和学科文化的一种反映。教育精神和学科文化也是我们对教学主张的价值、意义进行评判的主要标准和依据。它意味着教学主张的提出,第一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培养目标要求,体现教育教学的永恒价值和核心价值追求,不要为教育教学的一些表面现象和短期效应所迷惑。在当前,要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把对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爱和个性的成全作为教学的主线和教学主张的灵魂;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把引导和促进学生快乐、有效、智慧地进行学习和健康、幸福、全面的成长作为教学的落脚点和教学主张的核心点。教学主张的提出需要教师从教育的终极目标、追求和人的发展的高度进行反思。第二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体现学科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要以本学科最核心以及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作为教学主张提出的参照。我们认为,所有的教学主张第一应该是有价值(学科价值、教育价值)、有高度和有境界的;第二,教学主张应该能够体现教育精神和学科文化;第三,教学主张要有聚焦点和统摄力(把自己的经验和思考都串起来)。总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长处、兴趣和研究基础,侧重从“教育”或“学科”的某个角度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二)教学主张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主张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主张(教学思相、教学追求)是教学个性、特色、风格、方式、模式的灵魂和内核;

2.教学主张是名师“教育自觉”和“教育尊严”的关键性标志;(由自信到自觉)一个优秀教师可能经验丰富、教学有方;可能“著作”等身,论文不少;可能挂上了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头衔,获得了各种荣誉。但是缺乏自己的教学主张,从专业上讲,到头

来他也许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门外汉”。他没有专业精神和追求上的归宿。

3.教学主张是从优秀走向卓越(从优秀教师走向名师、教育家)的津渡; 4.教学主张是名师发挥专业影响力的核心因素和有力凭借。

(三)教学主张的研究和实践

1、理论研究

教学主张的研究期间可能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蓄势,为未来再次“出彩”做准备;可能是转型时期的自我调整和暂时“沉默”,等待一个新的自我的诞生。(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未来性,思考和思想有多远,教学就会走多远)就福建省的名师培养工程而言,这三年是关键的三年,为转型和超越做出奠基性铺垫的三年。教师的发展要关注未来可能性。我建议教师们要把“教学主张”这篇文章做厚、做实、做优,尝试围绕教学主张进行专题性的全面阅读和系统思考,并且要暂时搁置自身的学科和课堂(经验)。中小学名师的教学理论研究就是对自己教学主张的进行系统而抽象的理论论证,它要求教师暂时搁置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在理论的高度和轨迹进行系统和抽象的论证和阐明,从而把自己的教学主张阐明得深刻、清楚、丰富,有逻辑性、有思想性。这个过程对一线的老师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名师必须接受这个挑战,并在这个挑战中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这样才能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家。

2、实践研究

(1)教材化研究——使教学主张有根有源

教学主张作为名师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名师钻研和解读教材的独特视角,是名师发现、挖掘教材新意的探测器,名师要用主张来统领、解读教材,这是给教材注入、渗透主张、思想、智慧的过程,使教材个性化、生命化;与此同时,不断从教材中挖掘和提炼出体现和反映教学主张的内容和意义出来,使主张变得厚重、丰富,有根有源。

(2)教学化研究

教学主张的教学化研究,简单的说就是要用教学主张作为教学的导向,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的每一个“毛孔”,使名师的教学活动“烙上”自己的个性,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从教学主张的内容来看,有的主张直接指向教学活动本身;

有的主张却不是直接指向教学活动的,而是指向学生和学科的,这些主张是从学生和学科角度立意的;

还有一些的主张则指向人类终极价值追求和目标,从哲学、伦理学、美学等视角立意的。(3)人格化研究

教学主张不但要进入教材、进入教学,还要进入教师本人,成为教师人格的一部分和特征,名师的主张不仅通过教材、教学表现出来,还要转化、内化为名师自己的习惯和品行,通过名师自己的生活和为人表现出来,这样才更令人信服。

黄保国校长基于传统的中小学生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的现实之上,提出了差点教育的理念。“差点”二字来源于高尔夫球制中的“差点制度”,差点代表的是球

员水平和标准杆之间的差距,差点越大,球员的水平越低,反之,差点越小,球员的水平越高。差点理念应用在教育上就是无论你的水平如何,在比赛中,只要你尽努力发挥你的最大水平,就有机会获得成功。不论你的起点如何低,只要你努力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的学生也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和别人一模一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指出,每个人各个方面的智能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语言智力发展得好,有的人是数学空间能力发展得好,有的人是音乐智力特别突出,而有的人在人际交往智力方面特别有天赋。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点是不一样的,那我们的教育也就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评价不一样的学生,否则教育就成了铸模器,是失败的。

黄校长的差点教育理念就是基于此提出来的。所谓差点教育,即是教育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得以自主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差点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情商、智商以及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学生差异、使学生个体得到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追求。换句话说,差点教育理念就是要在学校教育中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

差点教育,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要追求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不要统一答案、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孩子都打一百分的横向比较,要孩子自己跟自己比,纵向看孩子的发展,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尊重差异。差点教育关注学生发展,主张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自身的力量,学生自己和自己比,鼓励他的个人进步,这一点是和人本心理学重视人的发展相契合的。

差点教育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只有顺应了各自的特点和个性才会得到最佳的发展,反之,如果扭曲我们原本的个性,违背我们原有的发展而另辟蹊径的话,我们势必偏离正常的轨道。每个孩子都不同的天赋,这会让我们想起那些杰出的天才。如果一个学生原本个性温和并擅长书法绘画的,你偏偏要把他培养成运动员,这样结果可想而知,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耽误了孩子原本的兴趣。教育中就是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善于发展孩子身上的“差点”,让“优势”得到最好的发展。其次,差点就是差距。每个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教育者主观臆断的,面对这些差距,任何原本一刀切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要及时地发展差距,理解孩子之间的差距,把这种差距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来开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并分析每个孩子,去关注他们身上的个性差异,深入了解他们的差距,帮助他们开发并利用好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展和开发学生潜在的内涵和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应该学生之间有差距、不同的发展程度和知识结构,做到因材施教,尽量给学生一个适合他们发挥特点,张扬其个性的学习及发展的天地。听了黄校长的报告,使我看到了一个教师是如何成长成为一名专家的,那就是坚持创新。创新是教育的灵魂,黄校长是个从农村来的师范生,没有社会背景,有的是在语文学科上的创新精神,依靠作文教学的研究,独树一帜,立稳了脚跟;依靠博览群书,不断学习,成为了今天的硕士生导师。他成功的实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努力拼搏,一切皆有可能。

还记得黄校长说,没有书房得有书柜,没有书柜得有书桌,没有书桌得有书包,一名老师的书桌上只有教科书、参考教案、作业本和大卷子,这样的老师好也好不到哪去。是的,我也很认同黄校长的看法,在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也是读书伴我成长。原来虽然爱读书,但是不太会读书,只凭兴趣去读,现在我知道,读书要读专家的原著,背名家的语录,听大家的讲座,还要自己去感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更多的应用人本主义的理念做支撑,用创新精神做引领,踏踏实实的做好神圣的教育工作。

吕丽杰教授“追求卓越的教学课堂”,她主张生本课堂,提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理念。作为数学教师,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更精彩。生本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你问我答”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从根本上尊重和依靠学生。它需要教师不但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还应在课堂上尽可能弱化自己的地位,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学能力,提升自身素质的平台,而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这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尊重,又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定位自己的身份。因此,在生本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也有所改变。教师课前是设计者,在课堂上是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管教、需要告诉的被教育者,而是有着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数学的课堂。

二、先行导学,精心策划前置性学习内容,造就生本数学课堂的精彩。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关键是做好课前准备。在每节课之前老师都要给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小研究,学生必须在课前按教师的要求,根据第二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网络、书本、家长等去了解大量的有关知识和信息,整理资料、自觉预习并记录预习成果。否则在课堂上将无法进行合作交流与展示。因此,教师要提前策划好前置性学习小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先学。只有课前让学生做好前置性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清晰,合作的协调,积极的发言,满怀的自信等最佳表现。

二、听课交流------提高

在学习期间我们还进行了影子培训,我培训的基地校是东北师大附小---净月校区,导师是郝微校长。影子培训期间我们在净月校区听了二十四节数学课,郝校长开玩笑的和我们说:除了怀孕的和调出的你们没听,其余的都听完了。整体感觉净月校区的老师就是年轻化,平均年龄二十几岁,还有一点就是高学历,他们最低的学历是本科,有几十名研究生。他们的课堂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和谐、轻松。孩子身心是放松的、思维是活跃的。真正体现了“民主、和谐、安全”。让我比较震撼的是他们的课堂容量大、效率高。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老师的提问速度快,整堂课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被提问,特别是学困生(更是不放过。到了 “当堂训练”环节时,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了作业。试想每节课这样下来,再辅以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有效措施,“没有

教不好的学生”不会成为一句空谈。在他们的课堂上可以感受到老师和学生都是幸福的,学生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他们在享受上课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二十几节课各有特色,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仲伟超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仲老师在执教“圆的周长”这课时,能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眼看、口说、脑想,多种感知觉协同作用,促进学生动作、语言、思维协调同步发展,达到启迪思维、内化和应用新知的目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快。

通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找一找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后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没有发出指令性的操作任务,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让学生总结出测量圆的周长方法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测法、归分法和化曲为直等。交流之后,使学生发现这些方法并不能适用任何圆的周长测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才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仲老师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用“绕”、“滚”、“截”等多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先告诉学生怎样做,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做的被动测量方法,而是采用先给学生“材料”,放手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本节课的开始老师在创设情境时,在学习完圆的周长公式后,马上让学生回过头解决圆周长的计算,使学生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重要性,并学会解决生活问题。又比如:学生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发现一些方法(滚动法、绳测法等)时,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这样测量呢?从而引导学生必须找到一种简便、适合的方法,于是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仲老师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听课之后,我们都轮流评课,一般是他们学校的校长自己先点评,把老师的优点

基本都说出来,要求我们只提不足之处,并且要说出认为可行的建议。在交流中思维的火花就这样碰撞出来,在不知不觉中视野打开了,意识提高了。

三、智慧分享------进步

肖伯纳曾经说过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

“智慧共享”含有资源共享、责任共享、文化共享等意义。“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精神资源,资源只有共享,其价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有形的资源(教材、资料等)共享固然重要,无形的资源(经验、智慧等)如果能够共享,即学员精神体验和思想观点的沟通体验,则更具有价值。“责任共享”,学员作为培训主体共同承担学习任务,都负有表达思考、见解、知识、经验和交流情感、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责任。“文化共享”,是指学员通过平等的精神性交流和沟通的“对话”,共享知识、共享思想、共享智慧、共享价值和情感,实现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享生命体验的文化实践过程。要实现智慧共享,应关注四个“关键词”——“吸收”:能接纳对方的信息并转化为营养;“宽容”:容纳对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思考”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碰撞,引发进一步思考;“提升”: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新意义的生成。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不同区域的各学校的教学情况及教学特色,并且了解到了不同老师是如何处理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是怎样把握与处理对教材的。老师们的评课更是妙语连珠,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总能引发我深层次的思考。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在讨论中,老师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我已有近20年的教学经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是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惑。这次听课学习,可以说让我茅塞顿开,成为了我教学生涯中的又一次转折和飞跃。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学无止境。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不断地提高和更新知识,走出去多了解和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学习,我更加坚定了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通过学习,不仅了解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体验了精彩的授课方式,还了解外派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心理状态;通过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让我以后的教学,会更有针对性,教学形式会更多样,与学生的交流会容易,也会把课上得更精彩。

上一篇:行政部门实习报告下一篇:教学工作的成绩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