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演讲稿

2024-05-11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演讲稿(精选8篇)

篇1: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演讲稿

时代的新生阳光,催生希望,催人奋进,也吹响了我们税务工作者前进的号角。伴着新世纪的钟声,龙江经济发展的步伐定会与世纪的钟声一样铿锵;伴着理想的翅膀,我们税务工作者定会与富民强省的希望一起飞翔。面对大转折,大变化,大突破的世界发展趋势,面对难得的大发展机遇和大竞争挑战,我们国税干部应以怎样的精神风貌投入“二次创业”的奋斗历程?市局提出的内强三个素质,外树六个形象就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措施,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新世纪的国税人应具有哪些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特征呢?

我认为生在松嫩大平原的国税人应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放眼世界的视野,豁达大度、仗义豪爽、奋发勇为、志存高远;

长在黑土地上的国税人应该是诚朴可信,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一言九鼎,掷地有声。

要树立国税人的良好形象,绝非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一蹴而就的事,要久久为功,长期倡导,分步实行。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艰辛和努力。

云卷云舒,展黑土风流;世纪之交,看龙江风彩。新世纪的国税人应以自己不懈努力书写人生历程,为振兴**经济尽显英雄本色。

“人”是由一撇一捺组成的,我们国税干部要支撑起这个大大的人字,则需要“强筋壮骨”内强素质,就是“强筋壮骨”。因为素质重千钧。形象是人们素质的外在表现,素质是人们形象的内在要求,二者互为表里,素质具有决定作用。试想一下,一个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品德素质不高的人,他能有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肯定是一个衣冠不整,无所事事,怨天尤人,散漫自由的形象。所以说一个人“强筋壮骨”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应多学习、快提高、早成材。也只有强筋壮骨”,我们的行为中就会多一些严谨,少一些散漫;多一些认真,少一些随意。

素质提高了,那么还要塑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外在形象,这就是市局邢局长所说的“税官形象、公仆形象、务实形象、廉洁形象、机关形象和文明形象”。

弘扬时代精神,树立良好形象,历来是加快发展的基本前提,今天更显得尤为必要。

为什么**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幸福和祥和,那是我们依法治税,用税官的形象夯实了齐市的财政基石;为什么我们是那样的奔放而自豪,那是我们千余名国税人用文明形象赢得行风评比连创佳绩。南来的热风啊,你告诉我,为什么纳税人每天高兴而来,满意而去,那是因为我们用廉洁形象擦亮了文明服务的窗口;北上的紫燕啊,你告诉我,为什么纳税人向我们投下了热情赞许的目光,那是因为我们在接受人民的检阅,用公仆形象把国税队伍排列得整整齐齐。这是何等的光荣啊,我们用务实的形象把新世纪的朝阳訇然扛起;这是何等的自豪啊,我们用机关的形象把国税局打扮的如此靓丽。

忆往昔,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局长们呕心沥血,额角上悄然地又添上几根白发;为了打击抗税,**这个解放军大熔炉里摔打出来的硬汉,面对辱骂和威胁,在邪恶面前挺起了税官刚直身躯;为了一笔几元的税款,铁人**带病走了数十里的山路,在大山里筑起了一道蓝色长城;为了业务知识大赛,**用他们的聪明与智慧,在税收知识的竞技场上,技压群芳,勇夺第一;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我们的国税干部们战严寒、斗酷暑,没有动人的诗篇,更没有豪言壮语,只见天天忙碌的身影,只见人人神采奕奕。春天与秋天的更迭,我们送走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阳光与星光的交替,我们又迎来了多少个明媚的晨曦。

篇2: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演讲稿

总书记提出,青年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

时代,中国文字一世三十年,也就是一代,我们从30年一个时代来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30年,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期;1949年到1978年,这30年,新中国内部不断调整,反省和成长,最终站稳了脚跟;1978到2018,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我们的国力得到迅猛发展,40年的发展,甚至超过了西方一两百年才能够取得的成绩...以上不管哪个30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性,那就是每一个时代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改革的车轮从不停止。时代在变化,我们要进步。很自然的,《新的时代,担当新的使命》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今天活动的主题。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

平安、健康、长寿

每个人的幸福都需要守护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六十多年来的创业历程和转型发展成就,展现了中国人寿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崇高价值追求,诠释了人寿财险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和践行责任的历史担当。十九大报告中又一次提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个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国寿人的初心是什么?就是通过守护健康,应对危机,降低风险,为我们在承担各种责任的过程中保驾护航,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幸福的目的—这和我们的党和国家初心一样。

保险是延续了生命,保障了生活。家庭支柱-活着意味着什么?安全感,生活无忧,幸福感,家庭支柱不在了又如何?谁会成为支柱?保险就是家庭经济支柱的替身。虽不能给家人幸福感,但最起码可以保障活着的人继续生活。之前从同事的微博上看到过一则小新闻。有对小夫妻掉进河里,男方淹死了,怀孕6个月的女方活下来了,女方提出如果男方家庭出20万抚养费就把小孩生下来,悲哀的是男方家没有,孩子流掉了,如果男方有一份20万的保险,问题就不存在了。保险真的是我们家庭支柱生命的延续。

李嘉诚曾经说“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财富,其实我真正拥有的财富就是给自己和家人买了足够的保险”。为什么首富李嘉诚先生会买保险呢?因为他很爱他的家人,他希望在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之间建立一堵防火墙,不管李嘉诚先生在与不在,他的家人永远是他最爱的人,都能一直过上很有品质的生活。为什么李嘉诚先生还会买那么多的保险呢,因为他不但爱他的家人还爱他的员工,万一哪天李嘉诚先生不在了,他希望通过保险如同他的重生,让他的企业不遭受变故,让他的员工能够一如既往的工作。

要做到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担当不仅要体现在平时工作中,更要体现在紧急关头上。工作中也会出现不少大的急事难事,许多精英伙伴挺身而出,展示出敢于担当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大事难事。就我个人而言,作为寿险职场的财险互动专员,关键时刻一定能够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真正成为引导营销员伙伴们的主心骨。遇到突发性事件,要及时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抓紧研究解决办法,及时处理,决不能见事迟、行动慢,躲闪回避、导致业务流失。

要做到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思其过、改其行”,不敢正视错误、承担责任。知过能改需要勇气,面对失误敢负责也是担当。决不能有了成绩都归自己、出了问题就推给他人。一个敢于担当的国寿人应当是一个敢于对失误负责的人,是一个善于从失误中汲取教训、提升能力和修养的人。古人说,“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此,我希望我们砥砺切磋,互相提醒,不忘初心:凝魂聚气,专注保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变化,为生活传递爱心和责任。和全省、全国的同仁们一起,去实现我们不变的初心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国人寿,值得托付”,本身就是我们国寿人的担当。国寿财险人将不忘初心,感恩前行,与广大人民一起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守护大家的美好生活。

篇3: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演讲稿

一年来, 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 省档案局 (馆) 认真学习贯彻《条例》, 通过建立“辽宁省人民政府信息查阅中心” (以下简称查阅中心) , 依法履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的法定义务, 政府信息查阅工作得到了健康发展。

1. 宣传到位, 为政府信息查阅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借助辽宁电视台、民心网等大众媒体, 全方位、多渠道地报道成立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及向社会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的新举措;通过印制分发宣传单、下乡送政策等形式, 大张旗鼓地宣传政府信息查阅的新内容。服务未启, 舆论先行。良好的舆论环境为落实《条例》、满足人民群众查阅和获取政府公开信息奠定了基础。

2. 便民利民, 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顺利进行。

《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根据这一规定, 按照便民利民要求, 查阅中心承担起汇集和提供省级政府公开信息的职能, 并配备电子触摸屏、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 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提供阅览、抄录、打印、复印等便利。

3. 找准定位, 政府信息查阅管理体制得以明确。

政府信息查阅工作是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档案工作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查阅中心是省政府及其部门公开信息查阅的窗口, 也是省档案局 (馆) 服务民生的平台。根据《条例》第三条规定, 省政府办公厅是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 查阅中心是省级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4. 规范管理, 查阅中心管理制度建设循序渐进。

《条例》颁布以来, 查阅中心加强了政府信息查阅规范化管理工作, 制定了一整套政府信息接收、管理、查阅等制度, 在建立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工作长效机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 适用于查阅中心各个工作环节的业务规范正在逐步完善, 查阅中心工作正朝着合理、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

5. 多管齐下, 政府信息资源体系初具雏形。

多年来的档案工作经验给我们做好政府信息查阅工作很多重要的启示, 其中最重要的是畅通接收政府公开信息的渠道, 保证政府信息齐全完整。接收政府公开信息是开展政府信息查阅服务的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此, 通过建言献策、积极汇报工作等措施, 争取主管部门支持;通过主动沟通、配合, 争取省直部门的全力配合;通过考核, 加大接收政府信息的力度;通过链接政府网站, 多方整合政府各部门公开信息。目前, 政府信息资源体系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6. 上下联动, 政府信息查阅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接收的政府信息能否安全及

时地提供查阅, 是贯彻实施《条例》的一项重要工作, 只有把好政府信息安全这道关口, 才能真正做到查阅便利。一是查阅中心要完善政府信息库的硬件设施建设, 确保及时、大量接收信息数据, 确保信息的安全。二是建立政府信息查阅平台。根据规定, 查阅中心开展政府公开信息目录网上查阅服务, 为人民群众查阅提供便利。三是启动专题政府信息目录数据库、废止文件目录数据库工作, 建立内容更加丰富、查阅更加方便、门类更加齐全的政府信息数据库, 方便人民群众查阅利用。同时, 查阅中心充分利用档案部门的工作网络, 与市级查阅中心建立了信息互查、情况互通的关系, 起到了优势互补作用。

一年来, 辽宁省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的建立和发展, 为人民群众开辟了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场所, 提供了维护他们自身合法权益的依据, 搭建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的平台, 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群众满意度很高。一位来到查阅中心的利用者给予这样的评价:“辽宁省政府设立信息查阅中心, 太好了!这是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 我双手赞同并广为宣传。”

按照《条例》精神, 对照政府信息查阅工作, 还存在着领导体制健全难、管理机制磨合难、运行体系监督难等问题。政府信息查阅工作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我们要始终坚持政府信息查阅工作平稳推进不动摇, 要始终坚持提供政府信息查阅为“保增长扩内需”服务不动摇。

篇4:新的历史起点 新的光荣使命

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刻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战略部署。报告旗帜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集中了全党智慧,体现了全国人民心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战略性,是中国共产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首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统筹首都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立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作出的重要决策。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把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就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在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型进程中,教育无疑处在根本性的位置。尤其是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战场,更是责无旁贷。首都高校在促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要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服务社会工作。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其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中国大学在快速发展中具有的独特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求高校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社会进步的“推动机”和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高校要继续发挥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要加强在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要不断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工作,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工作,深入回答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关注“国计”,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要关注“民生”,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发展和繁荣中华文化,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篇5: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演讲稿

刚下车,刺骨的寒风就刮着我的脸庞,中间还夹杂着丝丝冷雨,冻得我不禁颤抖起来。一个假期就这么结束了,我走向我所熟悉的小区大门,没有想到,等待我的却是一个焕然一新的小区。

以往每次假期的归来,小区都在一点一点地进步着,现在回望,猛然才发觉,每一次进步的小流,汇聚成了江河,最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现在的小区,是整洁、干净的。此时,春天就快到了,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没有浓浓的烟土味,没有汽车疾驰而过留下的难闻的尾气,虽然还有点冷, 却已闻到春天的气息。草坪上,不再有凌乱的杂物和苍白的纸屑,净得使人舒服,柔软得像春娃娃嘟嘟的脸。小区的道路明晃晃的,洁净中透着光芒,让人耳目一新。那是城市“美容师”们忙碌所换来的整洁。他们总是那么认真,那么小心翼翼,生怕一张细碎的纸片会打破这唯美的画面……

现在的.小区,是文明的。形形色色的人们穿着整齐的衣裳,就连垃圾桶“四兄弟”也穿上了橙黄、浅蓝、深绿、暗红四种不同颜色的服装,不畏寒冷,岿然不动地立在道路旁。它们的旁边总还站着一个兢兢业业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叔叔或阿姨, 要是有一些糊涂的居民投错了垃圾,他们就会严肃地告诫那些居民,还会认真地把垃圾重新分类。经过这样的指导,就连小孩对垃圾分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一次,我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手里提着两袋垃圾走到垃圾桶前,口中还念念有词:“吃的东西应该放在绿色的桶里,可回收的废纸应该放在……蓝色的桶里!”说完正确地投放了那两袋垃圾。我不禁感叹:“如今我们的厦门小区是多么和谐有序啊!”

没错,现在我们的小区不仅文明、干净,还是有序的。小黄单车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停放点,高兴地闪动着金色的光芒。它们不再摔跤,不再受伤,一排排,一列列,一群群,整齐有序地在它们的领地里,从远处望去,好像一队队排好方阵的士兵,昂首挺胸,自豪地向前看。

篇6: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演讲稿

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

上海市松江区气象局

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之年。在市局党组和松江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认真学习郑国光局长报告和认真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国办49号文件以及市府27号文件精神,以“大气象、大宣传、大服务”为目标,以“两个百分百”、“贴身服务、贴心服务”为目的,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回顾全年的工作,我局“十一五”规划项目稳步推进;基础业务工作进一步加强;防雷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局内经济稳定发展;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实现和完成了全年的各项任务及工作目标。

一、“十一五”规划项目稳步推进

我局的“十一五”规划项目建设在上海市气象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松江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气象信息户外发布显示系统按计划完成 件精神下,业务科技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认真开展业务学习,并积极参加市局业务处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目前业务工作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测报成绩优异,有5人次获得“百班无错情”奖,测报成绩统计出站无错。

根据沪气业[2007]16号《关于开展土壤水分观测及分析评估工作的函》要求,6月24日配合市局有关部门完成了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的安装,并完成了 今年9月15日始,好莱坞大片《木乃伊3》剧组在车墩影视基地要在夜间拍摄大量景色,需要掌握细致的天气变化情况。根据对方提出的要求(长、中、短、即时预报,压、温、湿、风向风速等),业务人员认真制作预报服务具体方案,每天 16时通过网络发送预报,遇突发性天气、转折性天气及时通过短信平台告知对方。然而,正常的预报常常被深夜来电询问天气而吵醒,但是业务值班人员总是不言其烦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短短二个月的服务,我们从开始的客户需求分析,到预报产品制订,以及到产品的发布,业务人员始终以专业、细致、贴心的服务赢得了香港客户的好评,也展示了我局良好的气象形象,同时开创了我局网络气象服务的首列。③ 加强做好自动站仪器维护工作

认真做好本站自动站和人工站仪器的检查和维护工作是一项常规性工作。业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有专人负责对全区17套自动站的全面维护和维修工作,发现仪器故障及时下站进行维修,最多一天一个站点要去3次,业务人员没有怨言,体现了一种敬业精神。此外,对所有正在使用的各种仪器及设备进行了检查,为全年所有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做足了准备,做到了小修不出门,出了故障及时更换,保证了气象资料安全性和可靠性。

2、全心尽力做好汛期气象服务

汛期气象服务始终是全年服务重中之重工作。为此,我们做到思想上早动员,措施上早准备,技术上早落实,工作上早部署。并

进一步落实行政负责制,加强汛期行政服务值班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预报服务方案和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处臵预案。汛期中我区出现了5次暴雨(台风暴雨)天气、28天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达39.2度、创历史新高)和受二次台风环流影响,出现暴雨或受台风影响后,随即进行实地调查,均无灾情出现。在二次台风影响中局领导亲临预报值班室坐镇,一方面主动、积极向地方领导汇报台风动向,另一方面在区防台抗汛会议上作台风情况通报和分析预报,为领导指挥防汛防台做好决策服务。汛期中共发送重要天气手机短信26次,在二次台风影响服务中,共发手机短信16次,专题服务(传真)12次,风雨情况通报7次。

3、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工作 ① 继续扩大手机短信用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2007年是我区、政府领导和街道、园区领导换届之年,为此,我们对手机气象短信用户进行了及时更新。同时对特奥会的举办,我们又扩大用户,并根据不同服务对象、性质,划成不同的区域和系统,现在短信用户数量由原先500户增加至589户。通过重大活动的宣传和气象信息早、快、准的效果,进一步扩大了手机短信的覆盖面,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广泛周到的气象服务作出了力量。② 积极融入城市气象服务体系,区三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圆满成功

“服务大局、服务决策、服务社会”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方向。7

月1日上午我区 业务处也通过NOTES网将这次保障服务作为一次典型的区县气象局为当地政府做好决策服务的事例,一次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典型案例在各区县局予以宣传,这些都无疑给了我们更大更多的鼓舞与激励!这次预报服务过程,充分体现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成果在区县的体现,同时也是特大城市气象服务体系向郊区延伸的一种尝试,并对精细化预报服务在区县区域内提高预报准确率和增强服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③ 为特奥会成功圆满,预报服务尽心尽力

从特奥会前的准备到开幕、闭幕,正是处于汛期后期,又正遇16号台风环流的影响。松江在这次2007夏季特奥会赛事中承担着全市接待任务的五分之一,足球和高尔夫球二大赛事、五个外场的重要任务(93个国家、1723名运动员、239名教练员和技术官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我们气象服务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明确任务后,在市局特奥会服务工作机构和区特奥会执委会统一部署与具体要求下,我局干部职工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措施上落实到位,业务技术上责任明确,预报服务上全力以赴,并以“精细、贴身、互动”的服务宗旨,以“万众一心、万分努力、万无一失”政治责任感,从动员、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预报服务方案,到组建预报服务工作组、志愿者等等,我们始终做到精心准备、积极主动、贴身贴心,并发扬“特奥、城市、团队、奉献、科学”五种精神,使气象信息、预报服务通过我们的努力,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在锻

炼了队伍的同时,提高了预报服务能力。为此,区组委会送来了感谢信,并获得2007夏季特奥会松江赛区“优秀参与奖”,王超同志获个人先进奖。

三、防雷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1、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防雷减灾宣传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气象法》和上海市实施《气象法》办法等有关精神,通过网站、报刊和企业服务中心简报大力宣传防雷安全知识,同时会同区安监局、区消防支队三家单位联合发文共同做好2007年防雷装臵安全检测管理工作。根据沪气发[2007]92号关于转发《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与要求,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向分管区长汇报。任向阳副区长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对教育系统的防雷装臵进行全面检测,消除雷灾隐患。同时主动与区教育局联系洽谈防雷装臵检测事宜,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的密切配合,并安排了专人推进此项工作,市防雷中心九亭检测站从7月1日起对全区各类学校的防雷装臵进行年度安全检测和普查(目前已把检查情况汇报有关领导)。在暑期一开始,我们在安排检测站就对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测和普查,同时对学校的领导、教师进行了防雷知识的宣传,以后在松江新闻中多次播出学校、幼儿园防雷自救知识。这不但间接加深了学生的防雷意识,而且真正做到了防雷知识的普及从小抓起。

2、三级管理网络进一步巩固

在市局的指导和区有关部门支持下,我区防雷减灾三级管理网络已纳入全社会安全管理的范畴,并将防雷减灾列入各级安监干部安全管理职责制之中,真正做到了防雷减灾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5月15-16日区防雷办举办了各镇、街道、园区安监队长和安监工作人员共30人参加的“防雷减灾管理培训班”,收效显著。在松江大学城,通过与各校方保卫处一起学习、一起研讨,最后一致通过了大学城常规年检工作计划,现7所大学已检测了5所,另2所还未验收。目前,全区防雷管理工作正朝着规范、有序、有效方向深入推进。

3、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执法,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管理部门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为积极开展防雷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如9月28日国际黄金田径大奖赛在东华大学举行,为比赛场馆安全,事先对东华大学体育场进行了细致、认真的防雷安全检查,存在隐患督促整改。再如为做好特奥会运动员入住的宾馆安全,由消防配合我们进行宾馆的防雷检测,确保特奥运动员安全、顺利参加比赛。10月8日本部门联合新桥镇安监队对龙工集团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并对存在的隐患及危险性进行了认真剖析,最终落实了年检制度。由于加强了联合管理、联合执法的防雷网络管理体系,使之我区的防雷三级管理网络真正落到实处,也使雷击损失降到最低。

4、防雷业务稳定发展

今年我局的防雷工作在所有职工的齐心协力、团结拼搏下稳定发展,避雷检测业务量和防雷工程项目比去年有新的增长。其中:窗口受理审核、登记412家,竣工检测验收通过372家;去年12月到今年11月预收检测费671万元,已检测单位497家,比去年增长了21.5%;常规检测收费128.8万元,比去年增长了41.1%。防雷工程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发扬了“艰苦创业、努力拼搏”精神,截止12月5日,签订合同总价607万元,合同到帐460万元,同比去年合同总价增长12.3%,到帐增长4%。

四、局内经济继续稳定发展

2007年我局局内经济继续稳定健康发展,科技服务与产业各项收入接近735万元。其中:气象服务7.5万元,电视广告4万元,气球广告7.31万元,221与121为5.52万元,避雷检测(包括常规检测)250.68万元,防雷工程460万元。

2007年我局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且今年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增长幅度大。气象事业费55万元,专项经费50万,全年为105万元,项目经费150万元。

气象科技产业的良性稳定发展和区财政的大力支持,大大促进了松江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1、继续抓好新一轮文明单位创建

在获得2005-2006年度 落实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即树立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看望甘肃省一线气象职工时重要讲话;中纪委《若干意见》;市 反腐倡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另外,今年上半年通过资产清查工作,解决了上海华云气象信息公司投资损失款的长期挂帐问题和原有气象用房的销帐及现有气象办公用房按规定入帐问题。

六、全面完成以上各项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1、提高预报准确率,增强服务能力,就要狠抓基础业务工作,提高基础业务质量。基础牢,事业稳,这是我们工作的根本。

2、基层台站的各项工作要立足当地,跳出小区,融入大局,要起点高,立意深,才能在大风浪中博击。这是我们工作的基点。

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开创性谋事,实效性做事,高效性成事。这是我们工作的前提。

4、共享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成果,以强补弱,以高补低,以精补粗,这是我们工作不断取得成绩的关键。

5、以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和城市气象服务体系为抓手,主动融入,积极参与,认真拓展,这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七、存在不足:

一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

1、抓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向深度发展的力度不够,致使各项工作不能均衡发展;

2、学习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各项精神有待与本单位实际更紧密结合;

3、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008年工作计划

2008年工作抓住一条主线,落实二个项目,完成三个目标,做好四项工作。

篇7:分享经济,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采写:聂可 张桂林 张璇 胡旭/策划、编辑:高远至

2016年03月28日 来源:半月谈网

编者按:以前分享是熟人间的人情行为,如今分享也是一种经济行为。“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正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前两年,我们分享的还主要是房屋、汽车等少数物品,现在,分享的还有劳务、技能、资金、知识、经验等等。“十三五”时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分享经济将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分享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一个人人乐于分享、参与分享的新时代正在来临。分享从人情走入经济

“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了分享经济。分享经济近几年才逐渐兴起,但其重要性已得到各方认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分享经济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赵先生这一天已经开着自己的雪佛兰汽车载了4位乘客,跑了50多公里。天色已晚,他看着手机上的订单信息,希望找到一个目的地离自己家近的乘客接单,然后收工。

“家里的车闲着也是闲着,开出来能多挣几个奶粉钱。”这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刚刚“升级”爸爸不久,一个月得空的10天左右时间里,他利用打车软件出来载客,能挣不少钱。

而他的“正式工作”,是一家企业里薪水不低的机械工程师。

这样的场景已经见怪不怪了:有人将家里空余的房间布置成精致的主题小屋,成了旅游者抢手的“客栈”;有人得闲后在家烧饭,便宜卖给忙碌的上班族,结果成了有名的“大厨”;有人将自己擅长的技艺分享给同好者,获得了许多关注,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还出了畅销书……

这些看似“非常规”的联系正在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供方获得了额外的收益,而需方则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了产品或服务。这就是分享经济。

国际创业学院中国区副院长徐小军认为:“分享经济的本质是闲置资源使用权的交易,调度这些资源,使它们能最大化地被利用。而闲置资源事实上非常广泛,可以是智力技能、物力的分享,也可以是资金的分享。”

人人快递创始人兼CEO谢勤说,健康的分享经济带来的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分享资源的人可以获得收益,利用资源的人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要,资源的高效利用意味着浪费减少,这给全社会都带来好处。分享成为一种经济形态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对于分享并不陌生。然而直到现在,分享才成为一种经济形态。

谢勤说,以前在稻谷成熟的农忙时节,各家各户相互搭手,今天你家明天我家,收割的效率大幅提高,这就是劳动力分享。只是以前条件不足,分享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不可能成为一种经济形态。如今,条件具备了。

首先是技术的发展。猪八戒网CEO朱明跃说,互联网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且日益广泛、深入地覆盖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行业和领域,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为人和人的连接、人和物的连接、人和创意的连接,提供了平台和支撑。

优步南京总经理闻一龙表示,分享经济得以实现,主要还是因为技术的革新。“分享经济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让信息对称,盘活闲置资源。你需要租房子,我恰好有空房屋出租,在平台上一晒,供需就对接了。”

这其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又至为关键。“比如手机约车,就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很强的相关性。其实叫车很早就有了,但过去手机上网没有那么方便,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这个平台就做不起来。”南京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宇说。其次,闲置资源越来越多。在行联合创始人、市场副总裁杨璐说,现在很多物资是闲置的,甚至很多知识也是闲置的,在这种情况下,让这些资源变得有用,实现其价值,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人们需要分享,也乐于分享。以汽车为例。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私家车达1.05亿辆,平均每4户就有1辆私家车。在上海,有4%的家庭拥有2辆及以上的私家车。然而,许多私家车除每天一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外,都闲置在停车位上;即便开在路上的私家车,多数也不是满座。

车辆的闲置是有代价的。除了折旧,停车费每月可能就需要数百元。因此,不少人寻求把这种闲置资源利用起来。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耿强说,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供需双方信息更加对称,原本因搜寻成本过高而“隐藏”的市场纷纷现身。催生低成本社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万亿元,分享经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超过5亿。数量十分庞大吧,然而,这只是序幕而已。

分享经济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业内预计,未来5年我国分享经济增长年均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我国GDP的10%以上。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金雪军说:“目前分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径,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拓展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同时,分享也可以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 “分享经济主要的特点就是开放和协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王宇说。因此,这不仅是一种时尚、一股风潮,它背后有强大的经济逻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甚至认为,分享经济将催生一个“零边际成本”的社会。所谓边际成本,是指新提供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不包括固定成本。比如,我们用汽车顺路带一两个人,这一服务所增加的成本不是微乎其微吗? “人们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娱乐和3D打印产品,并通过社交媒体、租赁商等以极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车、住房、服装和其他物品。”杰里米·里夫金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转变为产消者,在消费的同时也制作和分享自己的产品。

这当然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未来能不能达到,还要拭目以待。但不管怎样,分享经济的潜力刚开始释放,其前景无比广阔。正如科技界的大预言家凯文·凯利所说:“我们刚刚开始分享,能分享的东西太多了。”

提供医生分享服务的“青苹果健康”办公区 方喆摄

分享催生新经济形态

分享经济,可谓“生于忧患”。

优步南京总经理闻一龙说,从全球范围来看,分享经济开始为人关注和经济增速放缓有一定关系。比如现在分享经济的两大巨头Uber和Airbnb,都诞生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因为那个时候找到好的工作机会开始变得困难,而分享经济平台则可以提供更廉价的服务和更多就业机会。

经济不景气中人们分享的需求骤增,确实是分享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推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好转之后分享经济就会衰退。分享经济有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强大发展逻辑,尤其是当基于移动互联的位置服务逐渐普及之后,这种逻辑的力量就更加势不可挡。

目前,我国分享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深入到多个领域。——车辆、房屋等物品的分享。车辆和房屋的分享可说是分享经济的滥觞。现在世界上分享经济的两大巨头Uber和Airbnb,就是分别做车辆和房屋分享的。在我国,滴滴出行是汽车分享的代表平台。

滴滴在2012年推出,一开始主要是针对出租车市场,方便乘客叫车,或司机寻找乘客;后来滴滴又推出专车、快车、顺风车,变成了一个车辆分享的信息平台,滴滴也由此获得巨大发展,改变了行业格局和许多人的出行方式。此后不久,Uber进入中国市场。闻一龙说,优步(Uber)相比其他的硅谷创业型公司,在中国更加本土化。中国优步实际上就是中国公司,由中国人运营、管理,市场运作全部都是当地人。优步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现在已在北上广深等22个国内城市上线。

“以南京为例,优步是2015年6月29日试运营,10月31日正式登陆的,正式登陆只有几个月,已经拥有了100万注册用户,10万名注册司机。”闻一龙说。

除车辆分享外,我国还有从事房屋分享的途家、小猪短租、蚂蚁短租等平台,有从事办公室分享的“人人office”,有从事服饰分享的“美丽租”,甚至有从事飞机分享的“我要拼机”……凡有闲置物品可资利用的领域,分享经济都在加紧渗透。

——劳动力和技能的分享。

被闲置的不仅是物品,还有劳动力和技能。“厅客”联合创始人兼CEO林超认为,在美国,分享经济更多的是闲置物品再利用的问题,而在我国,更多的是释放特定人群劳动力的价值,解决的是再就业和挣外快的问题。

“人人快递”正是由此而起。人人快递倡导“人人参与”,通过移动互联网,将用户需求快速精准地推送给自由快递人,自由快递人选择就近订单,及时、精确地为用户提供直送或帮买等服务,以此优化社会资源,改进用户体验,同时达到环保、低碳、绿色的目的。

人人快递创始人兼CEO谢勤说,物流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是最大瓶颈。同时,传统物流对全部货物进行中转分拣的模式还是太慢,与客户要求有距离。而人人快递以顺路捎带为特点的专人直达模式,恰好能够解决这两个痛点。因此,众包是物流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除了快递,闲置劳动力和技能的分享也在其他行业兴起。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就业和挣外快的机会,也增加了不少专业服务供给,比如医疗。

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说,医疗资源不足,本质上是医生可用于诊疗的可支配时间不足。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互联网思维、分享经济思维。春雨医生的做法,就是发掘医生碎片化时间的价值,提高医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在互联网上多点执业,把他们分享到全国各地,服务更多患者。现在,春雨医生平台上已经有40万医生“开门诊”,就像淘宝店一样,只不过,他们提供的是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怎么收费,医生可以自己定。”张锐说,这提高了医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医生的有效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资源错配的问题。——经验、知识和创意的分享。

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现在你可以请一个营养专家为你安排食谱,可以请一个专业教练指导你跑步,可以请一个行家为你规划出游路线……这些为你提供服务的人,很可能就职于某个大公司,他们有的是利用业余时间挣点外快,有的就是愿意分享而已。

“在行”是果壳网投资的一个项目,2015年3月份上线,目前有注册用户100万人,已经参与交易的用户大概占到十分之一,里面提供服务的“行家”有6000多人,主要进行创业、职业发展、营养健身、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分享。

“我有一个问题,想向行业内有经验的人请教,正好行业内有人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也愿意帮助别人,那么我只要付几百块钱,就可以获得向行家请教的机会。在行就是为双方提供对接的平台。”在行联合创始人、市场副总裁杨璐说。

倪云华是一家上市互联网公司的副总裁、企业管理咨询顾问,也是在行的“行家”。“到目前为止,我一共约见了18个人,他们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真的来咨询企业管理方法的,有年轻人希望我帮忙介绍投资人的,有公司老板来挖我去当CEO的……”倪云华说。

倪云华认为,在行所要求的费用,对于供需双方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钱,其实只是表示这次会面还是有门槛的,是一个严肃的契约,需要双方认真履行。大家参与其中,主要是体验一种分享的满足感,同时可以搭建一些人脉关系。此外,“知乎”“果壳网”等都是进行经验、知识分享的大型平台,这些平台汇聚了大量专业人士,且分享都是免费的。

在另一个大型平台“猪八戒网”上,分享的则主要是创意。“我们看到周围有很多有独特创意的人才,这些人大多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能在工作之余,发挥一下自己的创意,但苦于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者把自己的创意卖出去。”猪八戒网CEO朱明跃说,于是他们创办了这样一个网站,分享创意,分享设计师、工程师。

目前,猪八戒网拥有约1500万用户,其中大概有1000万是提供创意的卖家,每天都在进行着海量的创意分享,比如LOGO设计、网页设计、包装设计、文案策划等等。

——资金的分享。

资金也可以分享。我们很多人手上有闲置资金,而另一些人需要资金,只要价格(利率)合适,人们就会分享。资金分享需要中介,但这种中介与传统银行不同,它们主要起信息平台的作用,这就是目前十分火爆的互联网金融P2P模式。

2015年,P2P飞速发展。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国P2P平台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时,去年全年P2P投资人数达586万人,较2014年增长405%。一些P2P平台不断壮大,不少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甚至传媒企业都参与其中。不过资金分享有其特殊性,最近出问题的P2P平台比较多,政府还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但资金分享本身,无疑是分享经济的重要构成,未来的成长空间仍十分巨大。分享引领新生活变革

分享变成了产业,影响越来越大。它不仅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孕育着新的文化、新的理念。

新的就业机会

胡玲云是浙江理工大学大三的学生,以跑步见长。近段时间她有一份特别的兼职,当“一对一”陪跑教练。

“我已经到约定地点了,速来。”给“学生”吴小姐发完这条微信后,胡玲云就开始运动热身。“我们上课比较自由,可随时定时间,教学过程中,我会指导吴小姐进行针对性训练,迅速提高技能。”胡玲云说。

据了解,吴小姐是上班族,因为对跑步的热爱萌生了跑马拉松的想法。于是,她在一个分享平台上找了胡玲云来进行指导。

家住温州的王小姐是一名家庭主妇,喜欢研究美食。“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拿手菜。”王小姐说,自己母亲家祖传的秘制鸭舌,吃过的亲朋好友都赞不绝口。于是,王小姐和母亲一起在网上当起“私厨”。鸭舌、鱼豆腐、卤牛肉干……店铺里卖的全是温州特色,秘制鸭舌更是销量与口碑双丰收。“不仅挣钱补贴了家用,还能结交不少热爱厨艺的朋友。”王小姐说,“其实就是一种分享经济,我有闲置的资源,你又有需求,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正在进入许多人的生活,有的只是享受分享的感觉,有的是为了挣点外快,还有的则已经在创业上取得初步成功。

2012年,学设计的巩书凯辞去刚开始两个月的工作,决心自主创业。“当时没有钱,也没有啥人脉,只有满脑子想法和激情”,巩书凯说,后来通过朋友介绍,在猪八戒网上开了一家网店,销售广告创意和设计方案,“把想法和创意分享出去”。

虽然经历了一开始的艰难,但伴随着猪八戒网业务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展,巩书凯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从最初的横幅、用户界面、LOGO设计,到综合品牌设计和策划,如今已在天津、青岛、杭州、北京等地设立了分公司,拥有100多位设计师,年营业额达到2000万元。

猪八戒网副总裁刘川郁说,通过这个创意分享的大平台,解放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其中一部分人实现了在家上班。他们有一个粗略的统计,在猪八戒网平台上,现在差不多有10万人全职依靠创意分享来生活。

兼职化浪潮

39岁的高翔是杭州一家外企的行政助理,年薪15万的他兼职当起了专车司机。“以前空闲下来了,也不知道干什么。现在当上专车司机,不仅可以赚一些养车费,还可以跟不同的人交流,感觉生活一下充实起来。”高翔说。为了给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车环境,高翔专门为他的爱车装点一番,配了一个车载空气净化器,车垫也都换成新的,各大品牌手机数据线一应俱全,“现在也是半个服务业的人了,才知道做服务行业很辛苦,人也细心了很多。” 优步南京总经理闻一龙告诉记者,他们之前做过一个调研,优步平台上注册的司机75%都是兼职司机,就是上下班的时候顺路上线载客,拼车服务特别吃香。

“前一阵寒潮袭击南方,最冷的那几天,我们后台监测的数据显示,南京市民对打车的需求增加了35%,这部分需求怎么消化呢?数据显示拼车的人数也增长了40%。所以分享经济能够有效解决很多问题,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闻一龙说。

姜晓潼,著名民宿出租网站Airbnb签约摄影师。2012年,她北大本科毕业后去美国读研究生,专攻摄影,在美国的时候就和Airbnb签约了,为打算出租的房间拍照片。2015年5月,姜晓潼回国工作,仍然兼职为北京的Airbnb房东拍照,一周能拍两三个房源。

姜晓潼所接触的房东,不少也是兼职做房屋分享。“大家普遍更看重分享的体验,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能和不同的人交往。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到一个城市去旅游,如果想体验那个城市最真实的生活,你就应该住到当地人家里去。”姜晓潼说。

浙商创投高级分析师章哲宇说:“因为大多数人都是8小时工作制,每天起码有6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这些时间如果能够被有效利用,将成为不小的财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分享知识和技能。”

许多分享平台上提供服务的专家也是兼职,其本职工作可能是工程师、律师、记者、公司高管等,他们用一份工作来挣钱,用另一份工作交朋友,再用第三份工作来满足自己的爱好。分享经济让这种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成为现实,大规模的兼职化也随之兴起

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张佳玮,知名作家,自由撰稿人,同时也是分享平台“知乎”的资深用户。“促使我在知乎上答题的原因,要么是我觉得这个事情值得说清楚,似乎许多人有误解;要么是这件事很有意思,值得让更多人知道一下。”张佳玮说。张佳玮在知乎上答题没有什么收入。“不过因为知乎,确实有更多约稿者来找我了。”张佳玮说,对他而言,只是觉得这个平台很好玩,所以积极参与,至于获益,只是意外之喜,他的主业依然是专栏写作和出版。

实际上,许多人与张佳玮一样,主要是因为“好玩”在进行着分享。这里的“好玩”,不仅仅指娱乐,更多的时候是指分享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满足了人们在情感交流、价值认同等方面的内在需求。

民宿出租网站Airbnb要求房东在提供出租的房屋信息时,还应该注明“与房客互动”的内容。上海一套公寓的房东在出租房间时标注了“我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可以一起交流科技、移动互联网”,而在租客的评价中,许多人表示“与房东聊天是件愉快的事情”。“我见过许多有意思的房东,他们把房间布置得很有特色,吸引了许多有相似品味、想要体验当地文化的旅客。”姜晓潼说,很多房东和住客从此成了朋友。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人际关系,让她有点“回到过去”的感觉。

分享经济让更多人实现了“回到过去”的愿望。杭州市的一位老奶奶说,她小时候,大家外出都不关门,随便叫一声,就有人到家里来吃饭。后来,林立的高楼锁住了人情,现在她用一款叫“有邻”的软件,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有邻”是一个邻里生活分享和交流平台。老奶奶的女儿帮她在“有邻”上开通了工作室,老奶奶做了美食,就到上面“晒一晒”,并热情邀请邻居来吃。“老街坊的感觉”又回来了,老奶奶开心极了。

如今,在杭州最早开放的“有邻”小区中,每个小区的“有邻”用户都达到300人以上,有的甚至超过900人。邻里间的美好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有邻”创始人杨仁斌说,期待有一天,小区生活变成这个样子:空巢老人寂寞了,有邻居上门陪伴;孩子生病了,有儿科医生来到身边;退休老师可以招收学生,义务发挥余热……总之,互助分享,传递温情。跨越挑战,迎接分享新时代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本身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行业、社会、监管等也有一个逐渐调整适应的过程。业内专家表示,分享经济刚刚起步,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少,但不能因此采取一种压制的态度,而应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其规范健康地发展。

陌生人,我如何相信你

去年7月,北京一名女子乘坐滴滴“顺风车”回家,路上被“顺风车”司机郑某强奸,震惊全国。该案经法院审理后,郑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案件虽了,但关于分享经济涉及的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讨论并未停歇。

这一案件并非孤例,它们实际上都戳中了分享经济的软肋:信任。我们敢不敢搭乘陌生人的车?敢不敢把物品交给陌生人投递?敢不敢让陌生人到自己家里住,或者自己住到陌生人家里去?如果没有信任,分享就会遭遇障碍。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怡表示,陌生的个体之间进行分享,除平台建立信任保障外,没有任何供需方所属企业或交易担保、抵押实物等背书,分享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任经济。信任是陌生个体分享行为发生的前提。

目前,分享经济平台都在努力构建信任机制。人人快递创始人兼CEO谢勤说,自由快递人的整个服务流程都建立了标准和规则,从准时、礼貌到沟通、支付等,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记录,这成为自由快递人信用的基础。

一些分享平台会要求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上传资料,进行审核,同时在服务结束后,提供评价渠道和专线投诉方式。这些做法有助于建立信任,但并不完备。

“例如出行领域,大多数拼车软件的车主认证并不严谨,将驾驶证、行驶证、车辆和个人信息等资料拍照后上传至平台,基本都可以审核通过。乘客只需用手机号注册,不需进行身份验证。”孙怡说。在构建信任机制方面,企业还需继续努力,与此同时,社会大环境也亟须改善。谢勤说,现在最大的难题是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好。社会信用环境是分享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如果不能建立信任,就很难在陌生人之间实现资源分享。

在行联合创始人、市场副总裁杨璐说,目前,我们线上线下的信用体系是完全割裂的,你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度和网上的你没有关系,你在这个平台是个信用度很高的人,但到了另外一个平台你又得重新开始。这里面有很大的成本。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相关部门应完善征信系统,促进建立一个整合、有序的平台,这对分享经济发展将是极大的帮助。”杨璐说。

监管,亟待与时俱进

分享经济是新生事物,而且发展速度太快,相关法律调整跟不上,监管手段也很难跟上。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教授张效羽说,当前,我国对于经济活动的主要监管手段,包括设置准入许可、执业资质、数量控制、价格管制等,在分享经济面前都很难实施。

比如,我国一直对城市巡游出租车实行严格的牌照管理,巡游出租车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数量由各城市严格控制。在私家车通过互联网提供城市出行服务之后,其数量和服务价格都超出了政府的掌控。

“与此同时,分享经济的一个特点是,人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闲置资源兼职从事经营活动,这使得市场上相关个体从业人员呈现几何级增长。”张效羽说,在这种情况下,现有行政监管资源显得明显不足。

但是,分享经济不监管又不行。“互联网企业大多只能掌控线上的资源,帮助用户完成资源对接。然而,对于这些资源的质量,也就是线下真实服务,却不能控制,这就导致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国际创业学院中国区副院长徐小军说。

徐小军认为,分享经济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利用自身优势在传统领域打开了一个缺口,活水的涌入,正试图改变原有市场格局。然而,新事物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适当包容,更需要科学监管。

神州租车有限公司副总裁臧中堂说,租车、专车等,都是典型的分享经济模式,它们用社会化的办法,形成了很大的车辆资源共享池,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得便捷服务。“这种分享经济的发展,目前最大的需求,就是监管的包容性。”

“监管部门不应一上来就按照传统出租车的模式管,那样只会管死,应创新管理,运用好这种模式,解决民生痛点,激发经济活力。”臧中堂说。另外,监管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张效羽认为,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施监管。“分享经济领域几乎全部的交易信息都在互联网上实时生成、实时推进、实时结算。对此,政府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处理。如果技术手段足够强,不仅能够实时发现违规信息,甚至能够预测违法事件。” 协调利益,保护竞争

分享经济的发展给许多行业带来变革,利益的调整也在所难免。猪八戒网CEO朱明跃说,在传统广告公司里,一个项目动辄收入几十上百万元,但主创设计师可能连20%都拿不到,绝大部分给了公司,但在互联网分享平台上,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这些设计师可以拿走80%甚至100%,这就是价值的再分配。

显然,在这个再分配过程中,有人获益,有人受损。最明显的例子,可能就是出租车行业了。随着优步、滴滴等打车软件的兴起,分享车辆越来越普遍,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大幅下降。在我国和不少发达国家,由此引发的争议时有耳闻。

事实上,由于分享经济发展过快,一些领域确实存在逃避传统行业所承担的义务的现象,从而形成不公平竞争。比如一些分享美食的私厨,已经是经营性机构,但它可能不交税,对此,其他传统饭店当然有怨言。

与此同时,分享经济不等于免费经济,尤其是一些专家和技能人士分享的经验、知识、创意等,也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的困扰。如今信息内容的复制和传播成本几乎为零,如果一次分享,就被无数次使用,那许多分享恐怕都行之不远。

凡此种种,都涉及分享供需双方、新旧行业之间的利益调整,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分享经济的发展,还可能带来社会风险。因此,政府制定一定的规则,予以协调和规范是必须的。

比如在出租车行业,我国拟出台《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两部法规。最近,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出租车行业改革有三难,第一难就是要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和新旧业态发展,对利益格局进行深刻调整,但“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要坚定地推动这项工作”。

篇8:时代呼唤新的标准化法

1. 标准化法产生的背景

标准化法是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这个大背景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搞活企业, 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什么要把搞活企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呢?这要从计划经济年代说起,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 实际上是政府直接指挥下的生产车间, 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政府决定;产品价格、产品销售企业无权过问;产品标准企业自己无权批准, 须经政府审批后方能生效实施等等。总之, 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 伸到了企业的一切管理环节, 企业没有任何的经营自主权, 也就无所谓经营活力可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说到底就是要把企业从政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只有这样, 才能把企业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使我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此,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搞活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企业“松绑”等方针政策。为了保障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力不再受政府的侵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88年4月13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以下简称《企业法》) , 该法明确规定“企业的根本任务, 是根据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 发展商品生产, 创造财富, 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保证企业完成自己的社会义务, 该法授予了企业一系列权利如“企业有权自行安排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或者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企业有权决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10多项权利。与此同时《企业法》还特别规范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法中要求“任何机关和单位不得侵犯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不得向企业摊派人力、物力、财力;不得要求企业设置机构或者规定机构的编制人数”等等。为了贯彻实施这部法, 党中央还专门发了一个《中共中央关于贯彻执行企业法的通知》, 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 都要认真学习企业法, 自觉维护企业法的权威, 带头贯彻执行企业法”。党中央为贯彻实施一部普通的经济法还专门发出长篇通知, 对全党提出要求, 这在中国的立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由此不难理解“搞活企业”这4个字在当时的重大意义。这就是当时的形势。《企业法》比《标准化法》先出台8个月, 而且两法均属经济法范畴。因此可以说, 《企业法》的立法理论与实践, 为《标准化法》的制定提供了充分的法理依据, 《标准化法》理所当然地把“搞活企业”这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作为立法宗旨。但是, 在这个历史的过渡时期, 一直存在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争论, 两种观念的博弈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标准化法》中。把握这个历史背景, 是我们理解《标准化法》的一把钥匙。离开当时的大背景就事论事, 是无法正确理解这部法的。

2. 标准化法的改革亮点

标准化法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出发, 本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搞活企业”的宗旨, 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标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其中最耀眼的亮点就是将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大类, 并将强制性标准的范围做了极严格的界定。这一点在今天看来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可在当时却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改革。因为在此之前的所有标准都被视同为技术法规, 是必须强制执行的, 标准的强制性质己经成为一种不可动摇的原则, 深深地扎根于标准化人员的观念之中。人们普遍认为, 标准只有强制才能被认真执行, 标准的执行力产生于强制力。既然如此, 为什么还要把绝大多数标准的强制力取消呢?这就必然要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 即“搞活企业”的需要。虽然当时许多标准化工作者对此很难接受, 虽然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性阻力还很强大, 但对取消强制这一点, 立法机构却毫不妥协。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 决定了标准化法的走向。要发展商品经济, 就一定要给企业以经营自主权, 就一定要把企业从计划经济年代强加给他们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当时叫“松绑”) 。如果所有标准 (尤其是产品标准) 都强制执行, 势必限制企业的创新和对市场的灵活应变。计划经济年代那种同类企业按同一标准, 生产同样产品的局面便无法改变;商店的货架上只有中山装和解放鞋的场景也很难改观,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的承诺就无法兑现。恰是由于标准化法颁布实施以后, 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雷厉风行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强制标准与推荐标准的区分。把该管住的管住了, 该放开的放开了, 从而为国有企业和大批新生的民营企业瞄准市场需求, 借助国家的宽松政策, 灵活运用强制标准、推荐标准、国际标准和企业标准, 快速开发新产品并快速响应市场创造了条件。结果是, 在短短几年之内, 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服装鞋帽等日用消费品的花色品种达到了无法统计的程度, 当时的报纸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成千上万的企业还把他们的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 创造了无数的经济奇迹。这里面理所当然地包含着标准化法所推动的标准改革的贡献。

回顾标准化立法的这段历史, 有好多经验可以总结, 其中最主要的经验是一定要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 也就是把标准化这个小局, 放到国家经济改革和长远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加以权衡, 决定取舍;把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了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 同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相比较, 该放就放、该改就改, 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如果跳不出本系统、本部门的圈子, 斤斤计较暂时的、局部的利益, 就标准论标准是不可能立起一部好法的。

3. 关于企业标准化的规定

在标准化法中, 对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做出了如下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 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仔细分析这项规定便会发现, 它同前述的标准化立法宗旨是相矛盾的。我们不妨把这项规定分为两部分进行研究。

这项规定的前半部分要求企业制定产品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这个要求实际上是干涉了企业的内部事务, 同已经实施的《企业法》的基本精神是相悖的。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自主经营条件下, 用什么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是企业完全自主的事。企业可以用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也可以用合同为依据, 还可以用样品或样机为依据, 政府没必要管的这么具体, 更没有必要要求企业必须以产品标准为依据。此外, 更加令人费解是, 只有当“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 才允许制定企业的产品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这就是说, 只要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并未区分强制标准还是推荐标准) 时, 企业必须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这不就等于又回到所有标准必须强制执行的老路上去了吗?这样一来把标准区分为强制和推荐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段规定的后半部分是要求企业的产品标准向政府备案。为什么企业用来作为组织生产依据的标准还要向政府备案呢?在标准化法颁布之前, 有一个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 按照这个条例的规定, 企业的产品标准须经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能生效, 企业无权批准自己的标准。这种典型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时, 已显得非常不合时宜。在起草标准化法时便不再坚持由政府审批, 把审批权下放给了企业 (应该说“还给企业”才对) , 但放权不放心, 要求企业把已经批准生效的标准报政府备案。备案的理由说法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以其作为对企业进行监督的依据。

在标准化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段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和立法宗旨明显不协调的规定呢?这也并不奇怪, 简单地说就是计划经济观念与市场经济观念博弈的结果。翻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历史, 便会发现这种博弈的激烈程度。可以说, 这种博弈在某些部门、某些领域, 直到现在仍未完全止息。所以, 理解《标准化法》中的这个不和谐问题同样要从当时的背景出发。

4. 标准备案的后果和反思

自从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的产品标准必须到政府备案那一天开始, 直到今天, 关于备案的争议就从未中断。

首先, 为什么要备案?关于这个问题, 有关部门将备案的目的解解为“可作为国家对企业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这个备案动机, 使企业一开始就产生抵触。因为企业意识到, 一旦将产品标准报给政府, 就等于把底牌向政府公开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政府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所以,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许多企业既不制定标准也不备案。于是政府不得不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消灭无标生产”运动, 这项遍及全国的行政治理持续长达10年之久。在强大的行政压力之下, 企业制定的备案用标准, 多数都是走形式。中国质量报登过这样一条消息:某厂的产品被监督抽查判为不合格, 厂长问管理人员“根据什么判为不合格?”, 管理人员答道:“根据我厂的备案标准”, 厂长当即指示:“立即修改标准”。报着这种心态制定备案标准的企业绝对不会只是个别现象。备案的结果是政府手里掌握的标准与实际情况不符, 难以发挥监督作用;企业本应认真制定产品标准并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 却又不肯认真制定, 损失是双向的。

按照常理的话, 这个企业必死无疑。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 在法里哪怕是留下一个小小的洞, 也会被撕裂成一个大口子。到头来, 法的功能下降、威信受损、生命周期缩短, 这个教训是沉痛的。

最后, 备案的结果如何?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 备案的结果不仅同它的初衷发生了背离, 而且使不少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处于应付政府的状态。如果我们真的承认企业标准化工作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话, 就必须尊重企业自己制定的产品标准。因为这个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的龙头, 是制定其它所有标准的出发点和依据。它为什么能成为龙头呢?因为企业不论从事何种产品的生产或服务, 都是为满足顾客的某种需求, 而要满足需求则必先识别需求和定义需求。谁来承担这项任务呢?这就是产品标准的使命。企业为了制定好这个标准并保证依此生产的产品确能满足顾客需求并有竞争力, 企业要做市场调查、要访问用户、要研究国内外标准、要测试竞争对手产品的技术参数、要把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诀窍以及专利技术统统利用起来, 制定出超过竞争对手的产品标准, 才能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企业里的其它所有标准, 其实都是为这个产品标准的实现服务的, 所以它是龙头。这个龙头标准是包括企业专利、发明和诀窍的技术积累、是企业制胜市场的武器、是企业的信息源。毫无疑问它是企业的技术机密和无形资产, 受《企业法》的保护。

对企业如此命运攸关的标准, 要求它备案便等同于要求它公开。企业自然会意识到公开这个标准意味着什么。那些整天审查备案标准的专业户们, 谁能保证他们不把甲企业标准中的机密告诉乙企业?企业对备案的不理解和抵制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这就必然地打乱了企业标准化的正常秩序。有的企业内部有一套真正发挥作用的所谓“内控标准”, 另外再制定应付备案的标准;有的企业干脆不制定标准了, 没有标准照样生产, 在“消灭无标生产”强大压力下, 又不得不定个应付差事的标准, 甚至请中介机构代为制定。不仅企业标准化工作被严重扭曲, 而且在企业与政府之间形成一种很不正常的关系。

标准化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 现在看来, 当初在法里加进企业标准化那一段, 是值得研究的。不论当初的理由多么充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的弊端已充分显现, 对企业标准化工作并没起到多大的积极作用, 却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 这是很不值得的。如果当时能比照《企业法》对企业标准化也彻底放开, 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去自由发挥创造, 也许企业标准化不至于像今天这样缺少生气和千篇一律, 也许能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企业标准化模式。《企业法》没对企业如何管理进行规范, 也没要求企业必须按什么方法管理, 结果企业不仅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管理转型, 而且创造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管理模式并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就是一个证明。

5. 当务之急是要有一部顺应时代要求的标准化法

现行的标准化法, 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的产物, 它既表达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国家意志, 又残存一些计划经济的痕迹。这些痕迹与我们今天要发展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它自身的缺陷, 这个法实际上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对这个法采取修修补补的办法, 已经无济于事, 必须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制定一部反映时代特点的新的标准化法。

新的标准化法应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四中全会确立的依法治国的方针, 并以此作为立法宗旨;

新的标准化法应能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经济、技术和标准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对我国的标准体制和标准化管理体制进行顶层设计, 为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打下长治久安的基础;

新的标准化法, 在充分把握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及新一轮工业革命对标准化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的基础上, 重新定义标准化并规范政府的标准化行为, 以保证未来的标准化能够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和经济腾飞的要求;

新的标准化法应能有效推动我国标准化工作由“制标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 使之走上与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的道路;

新的标准化法应能更好地保护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自主权, 把企业的标准化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释放出来, 发挥标准化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已经积累了20多年标准化法制的实践经验,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只要我们能认真总结, 都能对制定新的标准化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国的标准化不仅已经同国际组织接轨, 而且同诸多国家广泛接触、多边合作, 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 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降低失败的风险。

上一篇:消防安全常识及火场逃生下一篇:后勤部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