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庙东华里改造项目

2024-04-22

祖庙东华里改造项目(精选3篇)

篇1:祖庙东华里改造项目

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消防保护措施

编辑整理 编辑:汪小菲

源:中华论文

针对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工程,从预防火灾,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角度,提出相应的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措施

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片区位于佛山老城中部,该片区属佛山老城区的核心保护区,是佛山文物古迹最密集,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该区域内共有22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祖庙和东华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简氏别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岁月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和城市逐步现代化,祖庙东华里片区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街区内相当一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亟待进行拯救式保护;旧城区日益萎缩,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奇缺,居民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袒庙东华里片区内丰厚的历史文物资源,若能有效整合、统一规划,保护性恢复和优化古老建筑群,并将其融入佛山中心商业圈,不仅可使古老的祖庙东华里焕发新的风采,而且可以拓展、深化和提升佛山整体形象,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200”/年,佛山市禅城区启动了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改造祖庙东华里片区具有岭南民居风格的珍贵历史建筑,注入现代时尚元素,让历史与现代元素和谐地融合,使之成为佛山的城市中心和城市标志。然而,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的消防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管理,确保消防安全,是摆在我们消防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结合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一、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改连项目的特点

(一)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禅城区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I地块面积约56,05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67,800平方米,第一期发展部份用地面积约25,74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23,830平方米,现有楼房高度一般是一至两层高,区内包括多幢保护文物单位建筑及保留历史建筑,保留建筑面积约2,980平方米。片区当中包括了一所省级保护文物建筑的简氏别墅,另有六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酒行会馆,李众胜堂祖铺,龙塘诗社,祖庙大街店铺,黄祥华如意油祖铺及简照南佛堂。一期内保护街巷主要包括了祖庙大街、文明里、臣总里、麒麟里等历史街巷,这些历史街巷的建筑与建筑之间只有2~4米宽。

(二)改造项目的历史文化特殊性。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以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文化保护单位三个层层相扣的保护体系去周详考虑:从城市到街区,再到更小的文化保护单位的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都有著一脉相传的连结。因此,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的消防安全问题

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改造设计中,也遇到了与现行消防技术标准相冲突的的问题:

(一)防火间距问题;

(二)消防车道问题;

(三)消防设施配置问题;

(四)安全疏散问题:

综合以上保护原则、内容、重点及存在的问题,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方向,尽量在消防设计及设备安装上减低对原建筑物的破坏。笔者认为在改造历史文化街区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三、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一)防火间距设计考虑。改造完成后,街区内建筑分成四种建筑类型:

1、文物保护单位。为历史价值高的建筑物,按政府规划必需保护的建筑物。

2、保留历史建筑。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伪建筑物,基本保留或经加固修建成原貌,只是将一层沿街部位的小门窗改为具有商业气息的玻璃橱窗。

3、新建仿古建筑。在独特历史街巷两侧的新建建筑,都保留了岭南历史建筑的独特特征:清水砖墙、红砂岩外墙面、坡屋顶小青瓦、锅耳山墙、陶瓷或水泥窗花或栏杆、趟龙门、花岗岩门窗套、花岗岩勒脚、入口台阶以及街巷内的石板条等等都运用其中,延续了岭南历史建筑的特征风貌。

4、新旧结合风貌建筑。原有建筑部分墙体结构保留,加以改建或扩建,改建部分仍采用传统建筑方法及模式进行,尽量保存或恢复其历史风貌。

为保留区内多栋历史建筑物及保存原有旧区小街窄巷的旧城风味,减低对保留建筑的破坏,针对这四种类型的建筑,我们在考虑建筑单体之间的防火间距时应该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1、文物保护单位及保留历史建筑物多属砖混结构,部分属砖木结构,层数多在三层以下,新建仿古建筑亦保持相同的建筑高度,多属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与现在建筑物相近,限制在9至12米内。砖混及砖术结构旧建筑物之耐火等级为三级,新建独立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之耐火等级为二级,因此,防火墙应考虑在新建仿古建筑一侧设置,使文物保护单位及保留历史建筑物得以保持原有特征。

2、在新旧建筑之间或旧建筑问的防火间距设计上,应尽最利用旧建筑的山墙、镬耳墙等作为防火分隔。若旧建筑单体之间不存在设置防火墙的条件,应针对建筑的价值重要性来采用其他消防保护措施。如安装固定防火门窗等。

3、要保护的历史街巷如祖庙大街、文明里、臣总里、麒麟里等,两侧的建筑之间只有2~4米宽,楼层一般是一至两层高。在改造中应考虑街巷两侧建筑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建筑内燃烧构件的安装尽量保持在6~8米的距离,形成有效的防火间距。

篇2:祖庙东华里改造项目

■建设祖庙公园作为节庆、民俗活动的场所■东华里作为传统居住生活体验区

核心提示:昨日,禅城区规划局向媒体介绍了祖庙东华里片区控制性规划(下简称“控规”)的相关情况。该局副局长唐旭明认为,“控规”体现了规划方、各位专家、市民的集体智慧,在保护和更新中取得了新突破。

■关键词:公共交通祖庙东华里核心区以步行为主

此次控规专门对东华里祖庙片区公共交通状况进行了研究,按照公交优先思路,疏导老城区交通压力,并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区域的交通合作。

根据控规,将计划在片区内设置2处公交换乘站,2处建筑面积均为1250m2;规划设置1处社会停车场,地面配置15个大巴车位。为保持传统风貌区内的步行交通方式,同时又确保规划地区的交通可达性,停车设施应为周边几个重大开发项目的建设设置停车场,缓解规划地区的交通压力。

祖庙东华里片区目前总停车泊位约1200个。根据老城中心区路网容量、停车供应、主要出入口容量等综合因素,借鉴国内外经验,控规提出,规划区停车规模总量为7500辆。为了集约用地和避免大型停车场地对于传统城区空间尺度的消极影响,尽量采取地下停车方式。

按照规划,片区范围内部支路系统,将形成围绕核心保护区的环形支路,通过增加支路网密度,加强规划区内外部交通联系;通过严格控制支路网宽度,保持规划区内部历史街区空间尺度。祖庙东华里片区内街道路最宽不超过15米,部分内街为6米、8米。其中,福贤路道路红线宽度以15米为主;简氏别墅、东华里所在规划管理单元南侧道路红线宽度为8米。

在本次规划的传统风貌区内,规划保护和延续传统的街巷空间格局和步行交通方式,规划形成连续的步行区域,以维护历史文化风貌,营造安全、舒适和愉悦的居住生活和观光旅游环境。

规划要求在祖庙为核心的地块、简氏别墅为核心的地块、东华里为核心的地块限制机动车的进入,以步行为主。规划保留传统风貌区内原有传统街巷,并在允许范围内新增步行巷道与现状街巷相联系;设置小型的人流集散和休憩广场,使其联系传统风貌街巷构建完整的步行网路体系。■关键词:文物保护

7条风貌保护街巷

保持现状或恢复原貌

本规划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物质空间特色保护对象”、“人文历史特色保护对象”,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街巷空间、街坊肌理及绿化等物质要素以及地方文化、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禅城区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根据建筑类型、年代、建筑现状质量,以及建筑的特色要素等情况,将风貌区内的建筑按保护与更新类别分为5 类,分别为:保护建筑、历史建筑、风貌建筑、必须拆除的建筑、其他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优秀的历史建筑,在控规中都是建议保留的。”

按照规划,风貌保护街巷为传统风貌保存完好,包括原有街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街巷两侧界面和街道铺地保存较好的历史性街巷。此次规划确定的风貌保护街巷具体为祖庙大街、臣总里、文明里、文会里、协天里、麒麟里、长生树。

风貌保护街巷应通过街巷走向、街巷宽度、两侧建筑高度与界面连续性的控制保持现状或恢复历史原有的风貌特色及空间尺度,不得拓宽。风貌保护街巷的走向与宽度主要通过街巷控制线进行控制。街巷控制线的划定应严格遵照街巷一侧或两侧连续性的历史界面及其它重要广场和空地的边界,河道岸线等构成的开放空间体系划定,现状已遭到改变的应以恢复历史尺度为原则予以划定。新建或改建建筑应贴街巷控制线建造。

应保护风貌保护街巷两侧的沿街建筑的高度和景观特色,保护风貌保护街巷中的古树、古井、围墙、传统路面铺装等历史环境要素,其中遭到改变的围墙与路面铺装应按照传统式样,用传统材料进行修复,保持街巷界面的连续性与丰富性特征。

保护建筑主要为公布的2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为除“保护建筑”以外,风貌有明显特色或人文历史价值突出的,建成30年以上,对本片区历史文化风貌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的历史建筑单体和群体。包括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已列入市级优秀历史建筑推荐名单的历史建筑。片区内的保留历史建筑为除“保护建筑”之外的历史价值较高、细部精致、整体格局保存较完整的传统建筑。必须拆除建筑则包括危棚、简屋、违章建筑、通过改建的方式无法与风貌相协调的建筑以及其他规划拆除建筑。

规划应保护包括宅院府第、商贾宅邸、一般民居等多种住宅类型的传统民居,保护其各种典型平面布局与设计手法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装饰风格、材料、色彩等;规划应保护寺庙、祠堂等传统公共建筑及其风貌;规划应保护质量较好的近代工商建筑,如当铺、商铺、作坊、库房等,它们反映了祖庙东华里片区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保护其具有功能意义的平面布局和独具特色的装饰风格、材料、色彩等;规划还应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桥、牌坊、碑文等构筑物。

由于未来土地功能定位的转变,许多现在熟悉的建筑物未来将如新广场一样,消失在我们的世界。“如现在的佛山图书馆和优越百货的大楼,”唐旭明表示,由于佛山图书馆所在的地块根据控规的定位,是属于金融商业地块,土地功能定位的改变,该图书馆也将随之搬迁到其它地方,而优越百货由于本身建设时间较早,对城市道路的退让和其建筑风格跟现在的风格比较不协调,因而将进行拆除。■关键词:配套设施

设置4所幼儿园2所小学

规划设置幼儿园4处,除保留原政协机关幼儿园等2处幼儿园外,重新规划增设两处幼儿园,幼儿园要求满足11m2/生的建筑面积。规划设置小学2处,保留一处,新建一处,其中,新建小学用地面积

17678.73m2,建筑面积为17900m2,规划设计为36班。

规划设置文化活动站2处,建筑面积均为1800m2。规划设置图书馆1处,建筑面积1000m2,由民俗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组成。规划设置居民健身设施2处,建筑面积均为3500m2。规划设置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处,建筑面积均为400m2。

规划设置社区居委会4处,社区警务室2处,公厕7处,肉菜市场4处。规划设置社区服务中心2处,建筑面积均为1800m2。规划设置邮政所2处,保留建设路邮政所。规划设置垃圾收集站2处,建筑面积均为100m2。■关键词:商业旅游

祖庙大街等规划为休闲步行街

规划形成节庆-休闲-体验三位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将风貌区定位为集节庆、休闲、体验三位一体的旅游胜地。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保存传统居住、商业功能并拓展旅游功能,并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发展休闲体验旅游。利用风貌区内的历史街巷作为展示佛山古镇历史风貌、人文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形成“街巷——博物馆”。

规划以祖庙——简氏别墅——文明里——文会里——长生树——东华里——石路巷民居群直至兆祥黄公祠的主要旅游线路。建设祖庙公园作为节庆、民俗活动的场所;祖庙大街、臣总里、文明里、文会里等规划为休闲步行街;东华里作为传统居住生活体验区。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结合文物的开发利用设置旅游大巴落客点等设施。■关键词:绿地环境

绿地率至少25%

未来的片区内,将设置公共绿地、沿道路的绿带、宅院绿化三种形式,结合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巷、历史建筑的保护合理设置绿地,提升规划区环境品质。

“由于祖庙东华里片区部分区域为历史文化街区,这对绿地的布局有一定的限制,但片区的绿地率至少要到25%。”市规划局禅城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共绿地方面将结合祖庙等国保单位,在其周边建设开敞的绿化空间。此外,将保护风貌区内街巷两侧的现状绿化。提升道路的绿化环境品质,对于现状比较好的道路绿化空间应加以保护,形成宜人的绿化空间;部分新规划的道路今后也应重视沿路绿化建设,与已有的道路绿化空间构成体系。

同时,规划保护传统风貌区内民居院落内的现有绿化,并尽可能地多布置绿化;绿化配置应采用传统树种、花草、植物;规划鼓励结合与历史风貌协调的改造。

相关新闻

150名保安员24小时防控东华里

警方继续组织警力清查东华里拾荒者

本报讯 记者庞文彬 通讯员陈冬生摄影报道:昨日,禅城警方再次出动百余警力,清查东华里拆迁区拾荒人员。同时,禅城区拆迁办还将增招保安员至150名,组成专业防控队,对拆迁区实行24小时巡逻。

自祖庙东华里拆迁工作开展以来,禅城区公安分局日均派出10名民警带领70名保安员在区域内开展巡防,并派出专门力量对东华里拆迁区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驻守防范。辖区祖庙派出所加强对涉及东华里片区治安、刑事案件的侦办工作,破获了多宗抢劫和盗窃案件,确保东华里片区治安稳定。

但警方表示,近期大批住户搬出拆迁区后,吸引大批拾荒人员拾荒,加之拆迁片区区域广,出入口多,街巷复杂,给拆迁区治安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为此,从5月19日起,禅城警方专门抽调20名民警组成工作组加强东华里改造区的治安工作。5月18日至昨日,分局连续组织开展2次清查,抓获6名涉嫌盗窃的违法犯罪分子,并对100多名在拆迁区内活动的拾荒人员进行法制教育。

为加强拆迁区的治安防控,禅城区拆迁办将增招保安员至150名组成专业防控队伍对东华里拆迁区实行24小时巡逻,并在主要通道设置警示标志,明确禁止拾荒者进入。警方在工作中还发现一些搬迁了的拆迁户不按照协议,雇请拾荒人员来拆取门窗等物品,引起周围群众误会和恐慌。警方为此呼吁拆迁区广大群众支持治安工作,发现不法分子盗窃他人财物,应及时报警。

相关链接

祖庙东华里片区控制性规划出台过程

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工程是禅城区倾全区之力打造的一项世纪工程,也是佛山市一项重点工程,该工程的重要性注定了在编制其“控规”过程中的慎重性、严谨性和高瞻远瞩。同时,由于该工程的高效、迅速展开,也决定了“控规”紧迫性。从去年8月,禅城区规划局开始“控规”的调研、听取市民及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便拿出了分析报告,并进行论证形成“控规”初稿。经过反复修正,5月15日通过专家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控规”在历史文化传承的保护和现代化城市的更新中不仅取得了十分有效的平衡,而且富有很大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可以向社会公布征询公众意见,集思广益。

“控规”控制总面积为86.99公顷,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0年。本次的公示期间为30天,到下月17日为止,市民查阅“控规”或有意见和建议途径、方式参见昨日本报A11版,禅城区规划局欢迎市民及社会各界人士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待公示期满后,禅城区规划局将根据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控规”进行再次修改,上报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并据市规划委员会的意见进行完善后,由禅城区政府报市政府批准。

唐旭明说,“控规”从祖庙东华里片区岭南历史文化传承、用地原则、功能设置、绿化及如何将它建设成为影响华南地区的集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街区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制定。规划区总人口控制为2.67万人。这是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的总纲。“控规”批准后就是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文献。今后,无论是瑞安公司,还是其他项目的改造者和建设者都必须遵照“控规”要求。

篇3:祖庙东华里改造项目

关键词:佛山名城;历史街区;保护利用;评价建议 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5-0005-12

中图分类号:TU986 收稿日期:2015-03-13

祖庙东华里片区地处佛山市禅城区中部,自古就是佛山古镇的核心区域,是佛山历史城区内文物古迹最密集、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历史街区。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片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佛山市划定了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并在2008年启动了片区改造工程。祖庙及东华里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涵盖了大部分文物建筑,总面积为28.35hm2,核心保护范围11.32hm2。此片区的旧城改造项目“佛山岭南天地”至今已启动6年有余,基本完成一二期工程。已完成部分的空间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值得回顾与反思。

1历史街区的保护价值与存在问题

1.1保护价值

祖庙东华里片区属佛山古镇核心区域,区域内保存了众多历史文化资源。

1.1.1古镇风貌

祖庙东华里片区属佛山老城中部的商住混合区。片区内呈现出明清以来形成的功能分区,主要为商铺聚集区、家庭作坊聚集区和宗族聚居区。片区内里巷密布、纵横交错,街道布局顺应地形发展、狭窄而曲折,部分街巷宽虽仅容两人并行,但颇有生活气息。原有街巷肌理,体现了清末民初佛山古镇风貌。

1.1.2传统建筑

祖庙东华里历史街区的传统建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包括祖庙、家庙、商铺、会馆、民居、义仓等。建筑形式则分为竹筒屋、三间两廊式民居、西式洋楼、近代骑楼等。区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19处。此外,还有大量民居、商铺、当楼、土府等传统历史建筑(表1),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1.1.3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佛山古镇的核心区域,本街区还保存着相当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历史名人故居、祖庙北帝诞的民俗巡游、佛山狮头扎作、木版年画印制、金银铜箔生产工艺、粤剧曲艺、八音锣鼓、南派武功、木鱼书、扒龙舟等,在该片区内仍然有迹可寻。

1.2存在问题

佛山市政府在开发时机不成熟时对该街区采取了“冻结”性的保护措施。然而,当前周边成片旧城改造带来的空间品质提升和地价房价上涨已威胁到了破败的历史街区保护。

一方面,造成居民在原有街区的生活条件相对恶劣,使街区缺乏活力。祖庙东华里街区传统民居密集,共有砖木结构建筑超过20万m2,但许多已严重破损成为危房。街区内滞后的旧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毁,而卫生条件极差、消防设施落后、电器电线老化、疏散通道不足、污水排放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街区内的很多老字号产业建筑被弃置,残垣断壁占用了大量土地,居民缺乏基本的公共绿地空间。

另一方面,街区环境恶化增加了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难度,许多文物处于消极保护或无保护状态,大量传统民居楼面腐烂、门窗不全、装饰残损。由于对街区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不强,居民随意改变院落结构、拆改历史建筑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十年来街区不断搭建大量民居,众多青云巷都被堵死,部分祠堂建筑也被改造成为仓库和工厂。

正如大多数历史文化街区所面临的窘境,祖庙东华里街区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其脏乱差的现实环境相冲突,使得对街区的保护成为一大难题。

2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现状

“佛山岭南天地”旧城改造项目欲通过置换用地功能达到激活历史文化街区的目的,将原来以居住为主的城市功能置换为集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功能街区,为佛山打造城市中心和城市标志。功能的置换必然带来空间环境的大变革,街区历史风貌和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面临严峻挑战。

2.1里巷的保留与重塑

依据祖庙东华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片区将有7条风貌保护街巷,具体为祖庙大街、臣总里、文明里、文会里、协天里、麒麟里和长生树。这些待保护的风貌街巷均为原空间尺度、两侧界面和街道铺地保存较好的历史性街巷,均在祖庙片区内。如今,除长生树外,其余6条风貌保护街巷已完成改造(图1)。

2.1.1空间整合

目前已完成的6条街巷位置、走向与宽度基本参照之前的形式,其中地块北面新拓的良缘路将文明里北段截去部分,文会里则向福贤路稍微延长。街巷中的古树、古井、围墙、传统路面铺装等历史环境要素均被保留,同时还运用了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机械设备进行遮盖和装饰,力求最大程度体现传统特色。

为了改善原有空间品质,祖庙片区增加了多个绿化广场,将狭窄而封闭、曲折而连续的传统街区打破。其中麒麟里东南接麒麟社广场,协天里西接中心广场,文会里则分别被北面的嫁娶广场和南面的钟楼广场、市集广场切割成三段。祖庙大街和文明里两条街巷保留了传统商铺样式,建筑开间窄、进深长。街巷D/H约为0.6:1,尺度适宜,界面连续完整,传统风貌较好。

2.1.2功能重构

祖庙东华里片区作为商业聚集之地,相当于清代佛山的祖庙铺、黄伞铺、纪纲铺、石路铺,街巷中售卖的产品数量众多、种类庞杂(表2)。

改造后祖庙片区的主要用途为商业、旅游。风貌保护街巷中除历史保护单位外均为商业店铺。臣总里、文会里、协天里、麒麟里这4条街道主要提供餐饮服务,其中协天里聚集了多间西式餐厅,其道路两侧风格迥异,北侧为传统建筑,南侧则为西式建筑。街道宽阔处茶座、遮阳伞众多,异域风情浓郁。祖庙大街和文明里两条街巷则多聚集了传统工艺品商铺,如粤绣、中药、陶艺、瓷器、玉器等。传统工艺品对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有强烈的烘托作用,但数量动辄上千的工艺品在此也只能是以观赏为主,购买商品的游人寥寥无几。

nlc202309051752

总体来说,已完成改造的6条风貌街巷中,只有祖庙大街和文明里的传统风貌恢复较为完整、真实。其街巷尺度适宜、界面连续、传统商铺林立,反映出岭南传统商业街的特色。而其他4条风貌街巷在建筑体量、街巷尺度、经营业态上都较为现代,未达到传统风貌的保留目标。

2.2文物建筑的保护期望

佛山祖庙东华里历史街区内共有22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10处目前已完成修缮和再利用(图2)。

2.2.1保护修缮

在佛山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2004年佛山博物馆决定投入2000多万元对佛山祖庙进行全面修缮。修缮工程从2007年11月持续至2010年10月,祖庙正殿修缮工程的结束标志着祖庙全面修缮主体工程完成。祖庙的修缮工程贯彻了2007年由时任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不改变文物原状”这一文物古建筑修缮原则,对建筑围墙、庑廊梁架、柱础地面等进行仔细甄别,并依据相关资料进行原貌恢复,无资料处则保留现状。

祖庙的修缮工程为保护街区内其他文保单位的修缮提供了良好借鉴。此后,“岭南天地”项目承包商先后对保护街区内的其他文物建筑进行保护与修缮(图3)。佛山祖庙东华里片区内的所有文保单位在2009年全部完成测量工作。简照南佛堂、黄祥华如意油祖铺、龙塘诗社、李众胜堂祖铺、祖庙大街店铺、酒行会馆等6处文保单位在修缮前受损严重。如文会里嫁娶屋的墙面存在局部风化、建筑装饰物局部脱落等现象,而简照南佛堂上的灰塑则为明显脱落。

施工方本着《威尼斯宪章》提出的“修旧如旧”的古建筑保护原则,尽量采用原有建筑材料和工艺。早在东华里片区拆迁前,文物保护单位就从拆迁户手中购得了一批古建筑构件,包括木头、趟栊门、清水砖、屏风等;房屋主要破损处为清水墙和屋顶瓦面,均采用东华里片区中老建筑的遗留材料进行修补。另外,在修缮中坚持以草筋灰而非现代水泥来砌砖,保持原有建造工艺。

此次对于文物的修缮工作基本上坚持了“真实、完整、延续”的原则,但项目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以2010年下半年对外开放的简氏别墅为例:施工方一方面为了保证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保留了西楼楼体向主楼倾斜的独特造型;另一方面却擅自拆除原有围墙,破坏了文物的完整性。

2.2.2重新利用

大部分文保单位的原有功能已不适应现代生活,因而所有已改造完成的文保单位都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使其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不至于空置(表3)。

祖庙、孔庙由于长期作为旅游景点,游览与展示的功能十分成熟,每日到此游历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他文保单位则是在建筑修缮和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重新安排展示内容与参观方式。效果较好的是文会里嫁娶屋,屋内装饰依照古时的婚嫁现场布置,用来展示当地的婚嫁习俗。显眼的大红花轿、喜庆的金色龙凤绣还原了传统嫁娶习俗的风情。然而建成区内大部分历史建筑的展示内容和参观方式仍未满足游客需求。如简氏别墅只开放主楼作为岭南天地旧城改造项目的推介场馆,仅使用少量展板文字介绍项目意图,并冠之以“绿色生活理念”之名,却未能详尽认识、宣传与传承其固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内容让人感觉浅显而浮躁。

除了展示和游览功能,个别文保单位也结合原有商业产品进行售卖。如酒行会馆在展示岭南地区酒文化的同时,还陈列和销售“石湾”品牌系列产品。黄祥华如意油祖铺不仅售卖传统的如意油,更扩建为黄祥如意养生堂,将其后屋用作餐饮服务。此外,紧邻简照南佛堂的石湾美陶佛像主题馆,用装饰来衬托佛堂功能,更显内涵丰富有趣。

3总结与建议

岭南天地是一个由政府支持的旧城改造项目。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挖掘旧城区建筑文化的历史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从政府和开发商的角度来说属于一个较成功的案例,算得上一次成功的旧城翻新。新型商业取代了原有的陈旧商住模式,并置换出街区功能,使其逐渐成为佛山的城市中心和城市标志。

岭南天地并未大拆大建,而是努力保留了许多传统实物,但仍未很好地延续传统文化。本该重点打造的传统风貌保护街巷被现代商业侵蚀,让大体量、现代化、甚至西式风格的建筑混杂其中,与充满本土风情的祖庙产生强烈的冲突。喧闹的现代餐厅与萧条的传统工艺品店铺形成鲜明对比,地块功能转向商业而非文化延伸,使得社区灵魂丢失。重点保护的各文保单位在修缮和重建上受到相当的重视,但仍未充分挖掘其现实功能,使用功能单一、布置手法单调、展示效果不佳,未能充分发挥文保单位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的宣传作用。

基于以上对岭南天地已完成项目的分析评价,对项目未来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1)加大公众知情权,鼓励公民参与。佛山市民对于祖庙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紧邻这一文化核心的传统历史街区,市民绝不仅期盼其是“一个可供旅游休闲的环境和场所”。政府和开发商都应正视市民需求,为佛山市民打造一个真正的心灵归属地。

2)严格控制传统风貌重点恢复区的建设情况。风貌保护街巷要严格按照保护规划要求建设,不得随意拓宽、切割道路,不应明显改变道路两旁建筑风格、尺度。所有风貌街都应着力打造传统氛围,不能牺牲某些街巷以迎合现代商业需求。

3)不要盲目跟从现代商业,简单地将高档消费理解为现代化、摩登式、大空间的消费体验。传统商业街的打造应尊重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有别于一般的现代商业运营模式。如以传统建筑作多层次串联,并运用盆景、屏风等分隔空间,达到曲径通幽、欲遮还露的含蓄意境,同样能够带来丰富的消费体验。

4)加强文保单位的传统文化宣传窗口作用。目前文保单位大部分作展览用途,经济价值不高,展陈设计粗糙,只是一副躯壳。这些文保单位可与高校、博物馆等合作,结合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期更新展示内容,创造新的展示方式,使其长期保持活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祖庙东华里改造项目】相关文章:

题汉祖庙翻译及赏析04-18

吕祖庙清扫活动策划书04-11

介绍广东佛山祖庙的导游词04-15

上一篇:有梦的生活作文700字下一篇:穆罕默德简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