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宿舍初一优秀记叙文

2024-05-19

可爱的宿舍初一优秀记叙文(精选2篇)

篇1:可爱的宿舍初一优秀记叙文

俗话说:“巢是鸟的栖息之地,家是人的避风之港”。对于我们210的全体成员来说,宿舍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一个温馨的家。

有人说:宿舍是安乐窝,上完课回到这里就能舒舒服服的休息,怎一个惬意了得啊?有人说:宿舍是避风港,在外面不开心回到这里,有体贴的室友可以拥抱和倾诉。有人说宿舍是小剧场,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在熟悉的人前,各自施展才能,又是哪层墨香飘,又是哪层引来爆笑连连。

在许多学生心中,宿舍是学校生活中最应该记住的地方,宿舍的那些事儿,不只是学习和睡觉,而是家的点点滴。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我们,不知不觉形成了相同的习性。是何时起,我们说着相同的话语?是何时起,我们开始拥有相同的衣服和鞋子,而且还有集体的衣服?又是何时起,我们这些人的笑颜定格在同一画面,留作永恒的回忆?朝夕相处,同甘共苦,潜移默化之中,我们成了没有血缘关系,却情深意切的亲人,漫漫人生路,我们携手共度,庆幸你我同岁,感受互相扶持的快乐,在一起哭过、笑过、幸福过……

家,甜密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我们要主宰自己的命运,用心思考,有眼发现,用手打造。美好的宿舍生活早已眷顾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动,每个人都没有浮华城市的缩影,有的是用满腔的热忱,朴实的彰显自己的本色。搞好宿舍卫生,送自己一份洁净,让灵魂和身心得到洗礼。

宿舍是我们的家。

篇2:可爱的宿舍初一优秀记叙文

精彩的记叙文最核心的生命力就是细节描写。所谓细节, 就是细小的情节或环节。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刻画环境、塑造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最小单位, 也是最必不可少、效果最突出的手段。也许很多文学作品你已记不起它的具体内容, 但传神而经典的细节描写, 一定在你的脑海中留有深刻印象。比如严监生的“两根灯草”;葛朗台抢女儿的梳妆匣, “像老虎扑向刚睡熟的婴儿”;朱自清父亲苍老的背影;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 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水生的女人手叫苇眉子划破了, 把手放到嘴里用力一“吮”……于细微处见真情、于微末中见人性, 何其妙也!

下面就2012年高考优秀记叙文谈谈记叙文中强化细节描写的方法。

一、训练细节描写的常规方法, 做到经典而传神。

“好的写人记事的文章, 均凭形象和情趣来打动读者。” (何永康语) 塑造人物的方法, 无非是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着重在神态、动作和语言上下功夫, 做到经典而传神。

比如, 有一篇写“紧张的老班”的。“突然看到一个‘蹑手蹑脚’的身影, 老班躬着身子, 小心翼翼地走向后门, 生怕吵醒了我们。哦, 她正踮着脚尖呢!三厘米的鞋跟悬着, 身子前倾……”专家组点评:“一个‘蹑手蹑脚’的简单动作, 一个因为爱得真、忧得切而显得紧张、笨拙、羞赧的鲜活年轻女教师形象跃然纸上。”该考生前面写了“老班”很多絮絮叨 叨的叮嘱, 虽然真实, 但远不及这个“踮着脚尖”的细节感染力强, 令人回味。

再看一篇写“山楂糕”的优秀作文。“‘来块山楂糕!’‘好咧!’只见伙计取下一块糕, 拿出一张暗黄的油纸, 三下两下就包好了, 然后祖母的一分钱便从衣襟里滚了出来。‘噹’的一声落入盘中。”专家组点评:“作者以细腻传神的笔触, 描摹出童年记忆中故乡的风物、风景、亲情、人情, 字里行间流溢出浓浓的爱恋。”随着时代的变迁, 曾经令人魂牵梦绕的“山楂糕”不再受青睐, 作者在文末如此写道:“他叹了一口气, 拿着它来到窗前, 风很大, 吹过他干枯的手和白发。他咬了一口, 清甜的味道一点都没变, 或许早已都变了……‘哎!’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结尾的一声长叹, 包含了五味杂陈的忧虑, 也使文章意犹未尽, 发人深省。

二、强化记叙文的“生活意识”, 细节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要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许多老师在高三阶段不敢让学生写记叙文的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学生的生活积累太少, 写出来的文章很容易“低幼化”, 还不如老老实实地议论, 至少可以拿到基本分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人生体验, 关键是老师有没有引导他们去挖掘。就算他们的人生经历平淡无奇, 但他们所接触的人的身上有岁月的沉淀, 有值得挖掘的东西, 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学会“嫁接”。可以严肃地说, 高考中出现的一些“低幼化”的文章正是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忽略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造成的!

所以, 细节描写要感人, 它必须来自于生活, 必须是学生最熟悉的、最擅长的材料。基于这个前提, 细节描写要注意符合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要能展开故事情节的发展。

比如, 《忧与爱》, 写高考这一天早晨母亲如何“迷信”。“作者精心截取了几个很有现场感的典型画面, 充分而细腻地展现了‘妈妈’对我的十分虔诚的‘忧’:穿着上, 一定要‘金黑衬衫就着白色长裤’;饮食上, 一定要吃‘糕粽大拼盘’, 还得‘先吃糕, 后吃粽’;妆扮方面, 一定要在口袋里揣上一个用准考证号码做的‘福包’:举止方面, 还必须跨过‘纸符’, 且‘一直走, 别回头。’” (专家组点评)

请看这个精彩细节:“吃早饭时, 尽管妈妈一再叮嘱‘先吃糕, 再吃粽子’, 我还是面对她的‘糕粽大拼盘’时, 因为素来喜欢吃粽子, 先夹了一块粽角。我这一夹不要紧, 妈妈急了, ‘别吃别吃, 放下, 重夹糕先吃。’我吓得赶紧从命。”这个细节很真实, 符合天下母亲望子成功的心理特征, 符合中国人的观念习俗。

再看一篇写“山路行车搭载路人”的优秀文章。“汽车飞奔在回乡的山路上, 荒凉且崎岖的路途只有车轮飞转的声音作伴。我打开广播, 断断续续的女声飘出来:‘……三岁女童, 卡车碾压……十多路人漠视, 不治身亡。’开着车的爸爸轻叹一口气。这时候窗外倏忽闪过一个人影, 爸爸并不减速, 将那背着包等待着什么的年轻人甩在车后。”当只是在口头上说说的事情, 生活中突然出现, “开着车的爸爸”也不能免俗。他“并不减速, 将那背着包等待着什么的年轻人甩在车后。”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我”的深思、“爸爸”的反省和精神的回归张本,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极有说服力地阐明了‘忧于心发于行, 做在当下播洒真爱, 才是真正的忧爱同行’的文章主旨。” (专家组点评)

三、细节描写需要多种手段综合运用。

细节描写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把细节写得真实、感人、典型、突出, 就是好手段。

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比如, 写“父母之梦”的优秀范文。“儿子”虽成绩优秀, 但爱攀比, 由“爸, 妈, 你们怎么每次都穿同一件衣服啊?”“妈, 我要买安踏运动鞋, 体育课上同学们都穿这种的。”“妈, 今天买了一身乔丹的运动服, 给我报销!”“爸, 我是高中生了, 给我买个苹果手机!”“爸、妈, 我大学了, 给我买辆奥迪。”到最后出车祸, “男的盛气凌人:‘打什么110?我爸是×××!’”而相对的“父母”, 由对孩子的一味宠溺到孩子出事自己从梦中惊醒才发现是一场梦到最后终于明白教育孩子的真谛。专家组点评:“说梦之考生, 非痴人也。”

还可以通过环境烘托。比如一篇写“父亲陪女儿检查”的文章。当知道女儿的眼睛没有问题的时候, “医院外面的雨仍下个不停, 父亲就这样站在雨中, 站在那些软塌塌的枯叶上放声大哭。”这场淅沥的冬雨, 一直贯串全文, 把父亲对女儿的爱与忧, 渲染到极致。文章最后说: “永远记得那个落着雨的冬天, 父亲用他的‘忧与爱’织成了布, 做成了伞, 挡住了一切风雨, 只为了他的女儿。”专家组点评:“对于一个会写作, 特别会说故事的考生来说, 再简单的生活事件也会演绎出精彩的文章。”

四、要集中笔墨打造细节, 力求精致、突出。

何永康教授说:“写记叙文不要动不动就发表议论, 生怕人家看不懂。好的记人叙事的文章, 均凭形象和情趣来打动读者……有‘亏他想得出来’的好细节, 这就是‘机智’, 这就是‘尽在不言中’。”高考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 如何能尺水兴波, 那就要看各人的好手段。既然选择了记叙文, 就要花大力气, 集中笔墨打造细节, 做到精致、突出, 做到言尽而意无穷。

比如一篇写“桃花坞木刻”的优秀范文。文章着重打造“侯爹”年轻时走乡串户卖年画的情景和“侯爹”摔伤后“英雄迟暮”的凄凉, 把对传统文化慢慢消逝的感伤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文章在:“轮椅停在一片小湖前, 侯爹细眯着双眼, 似要看清远方, 但额头上那似晒干的葡萄干似的皱纹却并未舒展多少。侯爹突然来了一嗓子:‘桃花坞木刻年画!’听着, 竟有几分英雄迟暮的凄凉”这里就戛然而止的话, 文章更含蓄隽永。遗憾的是作者怕点题不够清楚, 又画蛇添足地写了几句:“‘舅爷, 您还要轮椅干什么?’我问。‘我要卖年画, 我怕十年后你们不知道什么是桃花坞, 我很担忧。’为什么要担忧? 因为侯爹爱她爱得深切!”的确有些多余了。

上一篇:瓶子穿新衣 教案下一篇:第三届芍花节方案